《我的玩具夥伴》教學反思範文
玩具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孩子不可或缺的夥伴。由於二年級的學生造型能力還不是很好,所以本課的教學目標沒有從造型上有過多的要求,而是主要從構圖、色彩和背景這三個方面來表現玩具夥伴,學會能用點、線、面、色表現自己喜歡的玩具夥伴並體驗分享和創作過程的樂趣。而本課的重點是:不同形式地表現喜歡的玩具夥伴。難點是能運用工具多角度地表現玩具。
本課我以玩具店買玩具匯入課題,較好地吸引學生興趣。透過“玩具登記卡”來引導學生透過分類、功能、材料等方面瞭解、感知自己所帶來的玩具並從不同角度觀察玩具。在學生對自己的玩具有一定認識後出示畢加索作品《保爾與木馬》感受大師是如何表現玩具的。然後欣賞學生作品,對比學生作品及大師作品,感受不同的表現手法。然後引導學生除了畫出我們的玩具夥伴之外,還可以設計一個玩具,出示外國小朋友設計的玩具,激發學生設計玩具的慾望。之後出示玩具繪畫作品的定價和評價標準,讓學生對於“好的作品”有一個瞭解。透過正反面例子的對比讓學生明確繪畫的要求。然後學生創作,評價有自評、互評等形式。最後拓展讓學生理解玩具的不同畫法,引發學生思考。
本課的`解構相對比較完整,基本能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學生的興趣及參與度也比較高,課堂範圍還是比較活躍的。但是課堂上還是存在諸多問題:
一、對學生作品的要求不要太高,比如第一節課可以讓學生達到“中品”的要求就可以,第二節課再引導學生進行調整與裝飾,逐步達到“上品”的要求,要做到循序漸進,而不是一開始就要求學生畫出“上品”的作品。
二、語言過於專業化,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其接受能力,要做到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欣賞部分的語言有點羅嗦,還需進一步提煉。
三、時間安排不是很科學,老師講的時間過多,學生創作的時間過少,導致學生的作品完成得比較倉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