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頑皮的杜鵑》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頑皮的杜鵑》教學反思

《頑皮的杜鵑》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頑皮的杜鵑》教學反思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頑皮的杜鵑》教學反思1

  這是三年級音樂教材中第二課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本人在教學時以讓學生感受音樂情緒及透過模仿杜鵑叫聲來引入歌曲學習,透過模仿“咕咕”、學習5、3兩個音,學生很快就能將樂譜中的5、3唱準並且認識了頓音記號。按節奏讀歌詞,這既是節奏的練習又讓學生感知了歌曲情緒,學生學起來比較上口易於接受它,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節奏感。在學生基本上學會歌曲後,我又讓學生創編歌詞,把喜歡的小動物編到歌裡唱一唱。

  學生熱情高漲,一起討論、決定所創編的歌詞。教師然後根據這種動物的特點,進行集體自由創編歌詞。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編了各種各樣的動物,比如小貓、小狗、青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鍛鍊了學生與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和表現力。

  本課教學,我摒棄“花架子”的教學觀念,利用國家專用的“遠端教育資源”,以真實、樸實、踏實為課堂風格,切實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認知規律,做到了讓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所獲,學有所樂。

  《頑皮的杜鵑》教學反思2

  完成了小學音樂第五冊《頑皮的杜鵑》的教學,學生學會用貼彩畫的方法快速記歌詞以及用多種形式表現歌曲,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操以及對音樂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為改變長期以來音樂教學只重視技能訓練,知識傳授,而忽視學生心靈感悟、情感體驗和發展的現象,我們一直強調音樂教育應該遵循藝術本身的規律,充分重視審美體驗在音樂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地位 ,因此我在設計小學音樂課《頑皮的杜鵑》時,就強調了音樂教學應遵循藝術本身的規律,從聽覺入手,從情感入手,充分重視審美體驗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勇於實踐的創新精神。

  對於思維活躍,又有表演慾望的三年級學生來說,最有效的教學方式是啟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他們在實踐參與中去學習音樂。本著這一教學思想,我執教《頑皮的杜鵑》時注重突出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美國 教育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動機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所以在課一開始,我嘗試著用新的教學形式,讓學生走進音樂世界,先由模仿杜鵑叫聲入手,引出兩個新的音: sol 、 mi ,教師也模仿杜鵑的叫聲,帶出對這兩個音的音高對比訓練。

  二、激發想象,活躍思維

  音樂給人的想象插上高飛的翅膀,拓寬人的思維,使人的創造性得到發揮,潛能得以充分開發。因此,在新授歌曲時,我沒有讓學生為了學唱一首歌而上音樂課,而是作了以下嘗試:

  1 、第一次聽範唱——找出杜鵑的鳴叫聲,並由學生自行設計聲勢伴奏(拍手、跺腳、拍腿、捻指等);第二次聽範唱——唱出杜鵑鳴叫聲。目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靜聽習慣和學會帶著問題欣賞並解決問題的好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進行師生合作接唱,第一段由教師唱歌曲,學生學唱杜鵑的叫聲,只唱“咕——咕”部分;第二段由學生唱歌曲,教師學唱杜鵑叫聲。從而引導學生如何與他人合作,為下面的小組表演做好鋪墊,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新歌曲的積極性。

  3 、運用黑板貼彩圖的方法,幫助學生快速記住歌詞,讓音樂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自己能分析歌曲的內容、情感。

  4 、在學生理解歌曲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出示課件提出問題:“東東為什麼不理小杜鵑?”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擁有一個各抒己見、互相探討、互相學習的平臺。讓學生受到熱愛小動物、保護生態環境、做個文明、有愛心的小學生的教育。

  三、引導創造,大膽創新(讓學生學會合作,培養探究意識)

  從兒童心理發展過程看,兒童都具有本能的創作慾望,在本課的第三大環節“表演歌曲”中,我讓學生分小組合作表演故事,培養學生合作、創新的能力,透過小組講故事、小組演故事、小組打擊樂器合奏、小組歌舞表演、小組合唱等的形式使學生理解歌曲、投入歌曲,充分發揮學生團體合作、團體創新的精神。的確,孩子們有著豐富的想象力、獨創性,他們敢於表達、表現自己的態度,雖然說他們的表演在我看來並不那麼逼真,但我仍然肯定了他們多種不同的感受,尊重他們的自身體驗,讓他們的想象力和創新力得以充分發揮,個性得到發展,使孩子們在體驗中感知,在體驗中成長。

  四、學生之間自評、互評

  舊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說“對”,學生不可以說“錯”,教師說“好”,學生不可以說“不好”。現在,我在課堂上採取學生互評、自評的方法讓學生認識自我、尊重他人、增強信心。

  五、課堂小結

  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所以在小結時,我首先肯定了自己在這節課中的收穫,對學生這節課的表現提出認可。再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談自己的收穫及學到的知識,促進師生雙方的交流。

  (黑板貼彩畫形式,幫助學生快速記住歌詞,讓音樂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自己能分析歌曲的內容、情感。)

  在熱烈的合作學習氛圍中,孩子們學習了音樂,享受了音樂,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創新潛能,輕鬆而愉快地獲得知識,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在本課的設計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如 某些細節掌握不是很精確,課堂用語不夠精煉。

  透過“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過程,我受益非淺,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會使我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透過不斷地反思和努力學習的態度,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頑皮的杜鵑》教學反思3

  《頑皮的杜鵑》是人音版第六冊第二課的一首奧地利童謠歌曲,歌曲活潑富有童趣,生動地描寫“我”聽見杜鵑歌唱去尋找杜鵑的過程,特別有趣的是每一句歌詞最後都有“咕咕”的杜鵑叫聲,突出了杜鵑的頑皮,表現了對春天景物和布穀歌喉的讚美,以及一種按捺不住的愉悅之情。這是一首4/4拍弱起的歌曲,為了讓學生能較好的理解歌曲,學唱歌曲,我採取了以下方法來進行教學。

  一、 以音樂為本開展教學

  整堂課從學生進入教室,就始終倘徉在音樂之中。透過聽杜鵑的叫聲、模仿杜鵑鳴叫、感受杜鵑飛行的行進方向,進而引出《頑皮的杜鵑》,唱杜鵑、找杜鵑,這一系列活動都是在音樂中、琴聲中進行的,各個環節之間相互銜接、層層遞進、看似獨立卻又渾然一體,不可分割。

  二、 形象的學習音樂知識、技能。

  與以往自己上的課比,對音樂知識技能的訓練加強了。比如,認識低音5、6、7,透過形象地模仿杜鵑飛翔及生活中的階梯來感受旋律的上行與下行,逐漸引出低音教學,枯燥的樂理學習變得生動簡單了。在頓音記號學習中,透過順口溜、拍皮球的感覺讓學生輕鬆記住了形狀、掌握了奏法,為後面歌曲斷音的演唱打下伏筆。

  三、 主題明確內容豐富

  以往的課,我經常安排很多的教學內容,結果前面很精彩,後面時間不夠使得歌曲演唱不足。所以,這次教學中我吸取了教訓,內容很簡單:就是學會歌曲。在設計時,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作了很多的鋪墊:如把原本教材中的欣賞《森林深處的杜鵑》進行音樂剪輯,要求學生聽出杜鵑的叫聲;模仿杜鵑鳴叫,感受音高;形象感受旋律行進方向,學習低音等等;看似任務不多,但其實內容非常豐富。所以,走這條思路應該是正確的,只不過時間把握上還不夠到位,作為今後努力的方向吧!

  本次活動做到了動靜交替,重視了學生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在教學過程中能根據學生學習的表現及時作調整:由於這首歌是弱拍起,節奏的掌握對他們來說是有一定的困難,在讓學生欣賞錄音歌曲時,我讓他們隨著歌曲的節奏拍手,孩子們用平常為2/4音樂拍節奏的方法來為這首歌曲拍節奏,當然都沒有拍正確,我馬上意識到這個辦法不對,不能幫助孩子們掌握歌曲的節奏,我改為讓孩子們在每一句歌詞最後唱“咕咕”時拍兩次手,透過兩次練習,他們能正確拍出節奏,很快掌握了這首歌的節奏特點和演唱方法。在最後的遊戲活動中,學生分別扮演“杜鵑”和“小朋友”,孩子們創編的動作不多,但很有角色意識,他們興致高漲,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這是本節課我自認為做的比較好的幾個地方。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有不足之處,就是對於頑皮杜鵑的‘頑皮’體現的不夠,只是在揭題時強調了一下,如果我能在頑皮上下點功夫,將杜鵑與小朋友捉迷藏的場景表演出來相信這節課會更有趣些,課堂氣氛會更加活躍。

  《頑皮的杜鵑》教學反思4

  《頑皮的杜鵑》是第五冊第2課的一首表演歌曲,深受同學們的喜愛。這節課,我主要以聆聽、演唱為主,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地位,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教學實踐中必須遵循“以聽為中心”的原則,它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徵。只有學會聆聽,才能從音樂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靈的淨化和審美的教育。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歌曲的典型節奏入手,針對孩子們好奇、喜歡模仿的心理特點,利用學拍節奏、模唱旋律的練習,培養學生仔細聆聽的聽賞習慣。這些節奏和旋律同時也是歌曲中的旋律,對幫助學生唱準歌曲的旋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為下面的演唱歌曲起到了一個鋪墊的作用。

  要想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就要讓學生積極思考,說出不同的方法。發展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教師在設計中就要為學生創造思考探究,運用以學知識學習新知的可能性。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有意識的在最後一個環節加入分組自由創編表演的環節。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

  在學生基本學會唱本課歌曲後,讓一組學生扮演頑皮的杜鵑學杜鵑的叫聲“咕咕”,再讓剩下的一些學生唱歌曲。讓全班同學輪著表演歌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課的喜愛。

  這堂課總的來說基本上是完成教學目標,但是由於自我感覺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一、教學重難點不夠突出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在設計方面有兩個不足之處:一方面教學重點過於籠統,不夠明確,這就直接影響了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歌曲的把握。另一方面,教學難點設計過於寬泛,比如“運用連,斷對比的方法演唱歌曲”,這個教學難點就沒有完成。在以後的教學設計中,我一定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有效、可行的教學重難點。

  二、以學生為主體這環節沒有真正貫徹落實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有意識在課程的最後設計了創編這一環節。但是一方面由於時間關係,另一方面害怕學生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自主創編,所以把這個環節放入了課後作業的環節了,而且自己親自引導學生創編了一個範例。這樣做就和我當初的設想完全兩回事了,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創造,真正把“以學生為主體”落到實處。

  《頑皮的杜鵑》教學反思5

  新課標指出:“應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特點,善於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採用歌、舞、圖片、遊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頑皮的杜鵑》教學設計融合了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及新課程標準,運用奧爾夫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並且引導學生探索、即興創造,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在活動中體會音樂元素,在表演中理解音樂。強化他們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一、教學設計合理,目標明確、條理清晰

  本課的教學設計很合理,條理清晰,對教材的掌握很透徹,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靈活運用了奧爾夫教學法。設計的每一個環節的目的都很明確,並遵守邏輯,貫穿始終。教學設計精細,注重細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有所側重。把頓音這個重要的知識點作為一個重要學習目標,有助於形成本課的一個教學亮點。由於本課的旋律比較簡單,所以把重點放在了頓音和表演上,這個設計恰到好處,讓課堂精彩起伏,而不至於乏味。從遠看、從近看這份設計都有其閃光點。

  教學過程引入—旋律線—音樂知識—歌詞—表演—欣賞—拓展,按照這條線路走,每個環節都很清晰,過渡語言設計嚴謹簡潔,一個環節緊接一個環節,也按照了循序漸進的程式進行每一個環節。教具、課件設計精美,從一開始就吸引了學生了眼球,也運用了奧爾夫教學法的一些東西。比如旋律線,能夠讓孩子們形象的感受音樂旋律的高低。還有用奧爾夫樂器對比教學,進行頓音的講解,讓他們對頓音更加了解,記憶更深刻。真正讓他們感受到了音樂元素的存在,也有利於更好的去感受音樂。

  二、課堂生成在本課的體現

  在課堂上教師應具有很強的應變能力,這種能力是很重要的,這是一點一滴積累的,必須經過深思熟慮,並且要有利於調節課堂氛圍,有利於課堂教學目標的完成。本堂課上,教師在表演環節,讓孩子們提出自己的建議,讓他們大膽的創造,孩子們的想法很有新意,比如:小河旁應該有石頭;石頭旁應該有螞蟻在爬;河裡應該有小魚在遊動等。這些創意豐富了課堂內容,為本課增添了亮點,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有了創造的天地,他們把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都搬到了課堂上,讓他們感覺原來音樂也可以這樣來表演的,很有趣。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三、細節處理的藝術

  細節的處理,有的細節更決定了一堂課的是否完美,所以教師需要非常細心的處理這些問題。在這堂課的旋律線部分,有一個孩子沒有分辨正確旋律線,教師在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了細節處理。首先,把所涉及到的兩條旋律線都唱出來,並讓學生跟著劃旋律線。然後,這種講兩條旋律的不同之處,其中有一條兩個相鄰的音是同音。就這樣處理一下,學生們也都弄懂了為什麼、是什麼的疑惑。所以這樣的細節處理很有意義,過程也很簡單明瞭。

  四、存在的不足

  1。時間的控制,前面的幾個部分用了太多的時間,導致最後一個環節就比較趕了,沒有達到效果,上的不是很理想。我們應該更多更熟悉掌握每個環節在一堂課的時間裡的分配,應該讓課堂更有效率,這一方面有待提高。

  2。教師上課的狀態在前面幾個部分還比較好,可是到了後面的部分卻偏離了課堂規律,本來在表演部分應該是課堂的高潮部分,教師的狀態卻沒有跟上,孩子們的表現受到教師的狀態的影響,教師的這種狀態並不是指他的活躍度,更多的是指一種引導狀態。所以這是需要改善與提高的一點。

  經過這一次公開課,我們找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都將根據這些情況在以後的工作中進行完善,多上課,好好上好每一堂課,一步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