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精選7篇)

《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

《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精選7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精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 篇1

  根據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師的教學方法應由“灌輸式”逐漸轉變為“啟發探究式”,學生的學習方法也應由“接受式”轉變為“自主式”。本節課透過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解決和討論交流等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多種能力,為終生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課題的設計沒有按照教材的順序來設計,(教材首先給出了確定氣體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時應考慮的因素,然後讓學生從反應物的狀態、反應條件、氣體密度與空氣的大小比較以及是否與水反應等方面來比較實驗室中製取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異同,在此基礎上,給出了一些儀器,由學生自己來組裝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然後利用設計的裝置製取二氧化碳。)我的設計是讓學生根據他們已學過的製取氧氣的知識和他們對物質的理解來探求新的解決方法。這三節課始終以學生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整合知識學習貫穿其中,透過學生合作和自主探究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的活動,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實驗能力,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和學習的激情。

  《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 篇2

  《二氧化碳的製取》是九年級化學教材中的重點內容。本節重點是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裝置,難點是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原理。這次教學本著以“發展學生的能力”為根本原則,採用引導———探究教學法,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宗旨來組織教學,設計了“複習回顧,引導探索,進入本課的講授。

  在匯入新課時,利用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可口可樂,順其自然地引出如何製取二氧化碳的研究課題。那麼二氧化碳是如何製取的呢?它究竟需要什麼原料來製取呢?針對這些問題,教師組織學生探究,要尋找製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應考慮哪些因素?同學們討論歸納出:實驗室製取氣體的原料應從反應條件的難易、反應速度的快慢、反應原料是否易得、是否便於收集等因素考慮。之後同學們列舉了所學過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如:木炭燃燒、碳還原氧化銅、蠟燭燃燒、酒精燃燒、人的呼吸等。然後從反應條件的難易、反應速度的快慢、是否便於收集等因素進行小組討論,同學們在討論中慢慢感悟。

  在探究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裝置活動中,實驗桌上都提供了試管、錐形瓶、平底燒瓶、廣口瓶、燒杯、試管、集氣瓶、長頸漏斗、橡皮管、單孔橡皮塞、水槽、酒精燈、鐵架臺等儀器。要求學生動手操作,選取上述某些儀器設計出幾組裝置來製取二氧化碳?在選擇儀器時應注意哪幾方面的問題?相互間討論交流認為哪組裝置是最理想的裝置?為什麼?哪一組裝置與眾不同?”此問題一出,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大膽思維、討論比劃、嘗試,力圖設計多組裝置,力求自己設計的裝置有所創新。

  透過對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的原料、裝置、步驟的研究,最後請同學們用自己設計的實驗裝置製取、收集、驗證二氧化碳氣體。等到實驗結束後,小組分析實驗成敗以及原因,小結、彙報自主學習的收穫。

  在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但由於平時學生動手機會較少,學生在探究實驗中比較混亂,個別組無法準確得出探究的結論,且一節課內完成這麼多的探究實驗有點倉促,不利於學生實驗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同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要不斷培養。

  《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 篇3

  實驗在教學資源不是很豐富的農村中學,怎樣利用現有資源有效的結合課堂,提高課堂效益,更好貫穿新課程理念的是我不斷思考和努力的目標。該課題是初中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上法和理解,我改變了以往在第一課時處的模式,而是把所有知識上完後與下一課題二氧化碳的性質實驗相結合,安排了一節分組試驗課,要求學生完成二氧化碳的製取和相關性質實驗,既複習了舊知識,又預習了新課,為下一個課題的講解打下基礎,而且有效利用了有限的教學時間。感覺自己還不是很好地讓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與教學相結合,曾嘗試過多種講解方法,包括把實驗和教學同步結合,邊實驗邊講解,但實驗條件,實驗課堂的控制,太有限的教學時間要求學生要達到的目標都困擾著我,最終確定這樣的教學方式,並在兩個班中實施了。效果還可以,但我仍然覺得讓學生更多的透過實驗探究,親生體會實驗的快樂,讓化學實驗探究學習真正走入學生心裡,讓更多的學生喜歡和愛上化學是我追求的最高目標。還望同仁多提意見,共同為初中化學的教學事業貢獻微薄之力!

  《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 篇4

  接到教學藝術節課題實驗教師的出課任務後,我確定了展示課的課題,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六單元課題2《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本課的內容以學生探究為主,且需要多媒體的支援,契合實驗課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資訊化整合研究》。

  備課過程中我對教材進行了認真研讀、分析,在利用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前後內容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和處理。依據九年七班學生實際,為保證授課內容的完整且體現對課題的研究。我把一些知識作為學生前置性作業的內容,並把作業內容拍成照片加以展示,把有關氧氣的複習內容也留為前置性作業。這樣就保證新課的時間。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上,我利用影片《假如沒有化學》以及猜猜它是誰來創設情境激趣引思,效果也比較好。為確保實驗探究的順利進行,我把實驗室製取氣體的要求作為溫馨得救展示給學生,從而幫助學生分析判斷選擇出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試劑。對化學反應原理的處理上,我也作了改動,它是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如果本節課上完成分析及書寫過程需要佔據較多時間。所以我把方程式在前一節課進行了講解。節省時間的方法也體現在板書的設計處理上,除了課題及反應原理,其它的內容我都是以貼卡片的形式展現。即節省了時間同時學生也感到新奇,更能引起學生關注,效果較好。當堂檢測方面我設定了六套隨機習題供學生自主選擇題的難度分不同層次。其中設定了一個生活小常識來體現化學源於生活且服務生活的理念。作業佈置也源於上述目的。儘管做足了上述的準備,但學生的探究過程是無法控制的,我感覺在充分的讓學生表述實驗現象方法還不夠,對發生裝置的探究還有一定的提升的空間。

  研讀本節課教材以及完成設計本課教學的過程是我對實驗課題的詮釋過程,也表達了我對實驗課題及本課題的理解。我也會以此課的備課為範例,在今後的教學準備中從各個方面透徹分析每一節課,以求最好的教學效果。

  《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 篇5

  一、設計思路(簡述)

  由一則謎語,引入新課展示學習目標自學指導1

  師生同歸納化學反應原理自學指導2師生討論交流歸納出實驗室製取氣體如何選擇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實驗探究(學生分組實驗,探究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專題訓練課堂小結綜合訓練

  二、課後反思

  1、對學情分析不到位:課的開始複習實驗室製取氧氣所學的知識點時,沒有充分考慮到由於時間長,學生對本部分知識已經不太熟悉,所以在此環節時,耽誤了時間,在後面教學環節時,就顯得有些倉促,後來想想,如果在備課時,充分考慮到這方面的因素,後面的教學就會很順暢。

  2、備課時沒有注意到細節問題

  在完成自學指導1時,實驗室製取CO2化學反應原理,即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沒有對學生進行細緻的講解,如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首先生成氯化鈣和碳酸,然後碳酸不穩定分解,最後再歸納出總的化學方程式,因為它也是中考重要考點。

  3、由於前面耽誤了時間,所以後面在進行分組實驗探究時,時間不夠充分,給人感覺就是很忙亂的完成了這一環節,而這一環節本身設計就是想讓學生利用已學知識,自己動手實驗,考查學生綜合素質能力。

  4、由於教齡短,教學經驗不夠豐富,駕馭課堂能力不是很強,所以在今後教學中,一定要向老教師學習,自己也要努力學習,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自身素質,總之呢,總體感覺不是很好,希望各位評委多提寶貴建議,謝謝大家。

  《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 篇6

  首先是對反應原理的探究上,我採用了一系列的探究實驗:例如碳酸鈉和大理石分別與同濃度的稀鹽酸反應,分析哪個更適合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得出正確的結論,在酸的選擇上,同樣採用探究發現,分別出示濃鹽酸,讓其發現濃鹽酸的揮發性,硫酸與塊狀碳酸鈣發現反應速度太慢,從而選擇了稀鹽酸的過程。其次在反應裝置的選擇上也是讓學生討論分析,並且引導分析得出各類裝置的優點和缺點。最後經過與實驗室製氧氣的對比,分析歸納得出實驗室制氣體的發生裝置的選擇依據、收集方法的選擇和實驗儀器的選擇依據、驗滿方法的比較。雖然課堂教學進度慢了,但是更有效了,經過實驗探究,學生基本掌握了實驗室制氣體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我想這種收穫應該是在課堂中重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了成功。

  不足之處

  1。本節課的教學,雖然我採取了很多教學手段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但是在知識的教學上創新不夠。比如:讓學生利用真實儀器製取二氧化碳的這部分教學過程。我的初衷是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透過實踐來製取二氧化碳,但是由於儀器不夠,我的目的沒能很好的達到。

  2。結束新課的教學,總結是非常重要的。由於時間問題,我總結時沒能畫龍點睛。只停留在了知識的總結,而沒有上升到更好的高度,讓學生知道,這節課不僅學的是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取,而是要透過回顧氧氣的實驗室製取、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製取,總結得出實驗室製取氣體的設計思路。

  教學機智

  在本節課的開始,我在實驗室不小心,把稀鹽酸滴在了石灰地面上,立刻看到地面上冒出氣泡。我說:“大家猜想這氣體是什麼啊?透過學習看我們是否能找到答案”。由身邊例項匯入新課,學生較感興趣,同時也為這節課的內容埋下伏筆。

  學生的創新

  當學生擁有了一套完整的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後,在教師的啟發下,讓學生就地取材,尋找生活中的什麼廢舊品來代替實驗室的器材,學生熱情高漲,紛紛敘述自己的想法,例如用注射器代替長頸漏斗、用輸液管代替導氣管、用泡沫代替橡膠塞等等。就此教師佈置下手工作業,利用廢舊物品設定一套裝置。在手工製作中既開拓了學生思維,又鍛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節能意識。

  《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教學反思 篇7

  本課題用活動與探究的方式來研究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為中心目標,以活動與探究為載體,以問題為主線,圍繞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兩個要素進行大膽設計、有創意的快樂探究之旅。教師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素材親歷探究過程,給學生活動提供了許多機會和空間,讓課堂成為展示學生自我的舞臺,突出了學生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1、懸疑

  這節課,我先給學生講了兩個小故事:很早以前,在西德的一個州,有一片奇異的澤地:每當獵人牽著狗透過的時候,獵人安然無恙,狗卻死了。當時那裡人們都傳說這澤地上有魔鬼,它最嗜好吃狗。

  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山中有一個著名的屠狗洞,傳說洞中有一個屠狗妖,人進入洞中安然無恙,狗卻死亡。

  這兩個故事情節中的懸疑色彩緊緊地抓住了學生,然後提問:大家知道這妖怪是什麼嗎?從而引出課題——二氧化碳製取的研究。

  2、溫故

  透過一道中考題進行預習練習,並複習檢查氣密性的方法。複習介紹學過的發生裝置、收集裝置;氣體檢驗、收集、驗滿均有回顧,並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已有事實,有目的的獲取二氧化碳的相關資訊,進而為探究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做好知識準備。

  3、體驗

  內容一:探究製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生源好的班進行探究實驗),我給出稀鹽酸、稀硫酸、碳酸鈉、碳酸鈣等藥品和試管若干,並提出讓學生從價格便宜、反應速度適中、利於收集、氣體純淨、操作簡便等方面去選擇原料,然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動手操作、討論、探究、找出自己認為理想的原料,這樣設計既讓學生認識到對比觀察的科學探究方法,又注重了學生獲取新知的體驗學習。

  內容二:探究製取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

  給定儀器,學生自我設計實驗裝置

  首先讓學生回顧利用過氧化氫製氧氣的實驗裝置,然後按指定的圖示進行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設計。展示學生預習設計的實驗裝置圖,給學生一些啟發後繼續設計、討論可能的裝置。

  然後將常用的製取二氧化碳裝置圖用多媒體投影,再讓學生根據熟悉的儀器,尋找代用品進行設計裝置並展示實物和裝置圖;再進行交流討論,互動學習,總結評價各裝置的優缺點。這樣的過程,使學生對實驗操作和儀器的選擇有了一定的認識,為以後自選儀器組裝實驗創設了良好的鋪墊。

  內容三:學生用設計的裝置製取二氧化碳。

  進行儀器檢密、加藥、收集、驗滿、氣體檢驗操作。

  接著進行隨堂小測,檢測課堂教學效果。

  本課題因教學容量較大,為了讓學生有充足的教學時間進行思考、交流、討論和探究,採用兩課時進行教學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