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蘇教版一年級上數學《認識6-9》課後教學反思

一年級上數學《認識6-9》課後教學反思

蘇教版一年級上數學《認識6-9》課後教學反思

  送走了一屆畢業生,今年又迎來的新的一屆一年級的新生。而今年的蘇教版教材也進行了全面的修訂。我也在新教材中感受新的教學方法的思考。

  今天上午的教學內容是《認識6-9》,出示主題圖後(圖片附下)。

  我問學生:你從圖中發現了什麼?

  於是學生舉手回答踴躍發言:

  生1:我發現圖中有個小朋友在玩套圈……

  生2:我看到有5個小朋友在排隊等著玩套圈!

  生3:我看到還有一個老師!

  生4:我看到這個小男孩套中了4個圈!

  生5:我看到了有9個長頸鹿!

  ……

  五分多鐘過去了,還有孩子不斷的踴躍舉手想說他們的發現,但是我發現學生的回答有點偏離今天的教學目標,今天的教學目標是認識數字6,7,8,9,而學生說的數中,很多都沒有6-9,而是遊離於教學內容之外。最後,我只好給學生提醒,你能找出跟今天要學的數字有關的數學資訊嗎?這樣啟發以後,學生才基本能領悟了我的意思,回到了原定的教學目標的範圍內來。

  下課後,我便汲取了這節課的語言上引導的不精確的地方。到了另一個班級再上這節課的時候,(我帶一年級兩個班的數學教學),我便是這樣的引入教學的。

  師:今天,我要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新的數字朋友6,7,8,9.請你仔細觀察這幅圖,你能在圖中找到數,6,7,8,9,並用它們來說一句話嗎?這樣改變了問題的問法,讓問題具有指向性,學生很快便能說出:

  生1:我發現有6個小朋友在玩套圈遊戲!(數字6出來了,呵呵!)

  生2:我看到一共有8個圈!(數字8出來了)

  生3:我看到一共有9個長頸鹿!(數字9也出來了)

  但是這時,學生沒有關注到7,因為7沒有相對集中的圖示。於是我啟發學生仔細觀察。

  生4:我看到這圖上的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一共有7個人。(數字7出來了)

  ……

  至此,我問題所要的`答案全部出來了,而且學生的注意力始終是在數字6.7.8.9上,沒有偏離教學目標!讓下面的教學得以順利進行!

  下午,我在辦公室讀特級教師徐斌的《無痕教育》一書,正好讀到到裡面的一節:問題設計巧方能學得活!

  裡面提到這樣的一段:老師的問題過於籠統,沒有指向性,學生怎麼能有數學思考呢?這樣的數學課不如說是語言文字訓練課!

  是啊,如果教師的問題提出的能更明確一點,學生就能在問題的情境中有效的捕捉數學資訊,然後接下來的學習內容就順理成章了。

  這個教學案例的反思,讓我更深的體會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提出都要精心的設計,並反省一下,這個問題提出有沒有什麼意義?對我解決教學目標有幫助嗎?能讓學生有效的參與到教學的活動中來嗎?有了這樣的反省,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