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關於《有關0的除法》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

關於《有關0的除法》的教學反思

關於《有關0的除法》的教學反思(通用6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麼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有關0的除法》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有關0的除法》的教學反思 篇1

  今天我教學了《有關0的除法》這一節,在上課前,我先讓學生做了準備,我說:“同學們,今天我要分蘋果了,分給孫成梁,盧新悅,王玉靜,王鶴飛四位同學。”說完後我不做聲了,同學們都愣愣的看著我,然後國鎮璽說:“老師,今天你沒拿蘋果來,怎麼分?”我順勢說:“一個也沒有用什麼表示?”這是一年級的知識,學生們很快的舉起手,孫宗鶴說:“用0表示。”我接著說:“把0個蘋果分給四個同學,這四個同學1人幾個?”同學們異口同聲的說:“0個。”

  這節課的準備非常成功,接下來我讓學生看課本的資訊窗,學生一看是《猴子撈月》,高興地不得了,我讓他們說一說看到的資訊,李昌林同學就講起了《猴子撈月》的故事,同學們聽的津津有味,還有的同學說:“猴子真傻,水裡只是月亮的影子,還在撈!”還有的同學說出了算式0÷5=0。有句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的學生的修行確實讓我高興。

  接下來的自主練習部分,我發現了問題。第一題要求學生數一數,分一分,孩子會數,也會分,但是列算式時,不知道誰做除數,誰做商,這在以後我要多訓練這部分題目。

  關於《有關0的除法》的教學反思 篇2

  今天執教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反思以下兩點:

  一、透過例題教學商中間有0的除法。

  例題教學時分兩步進行,先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估算,確定商是三位數,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商中間的0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如果漏了商中間的0,那麼商就不是三位數。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試著用豎式計算,學會豎式的一般寫法,讓學生感受到這樣列豎式計算很簡便,產生要學好這種方法的需要。學生在寫豎式時,好多采用原有寫法,但也有用簡便寫法。要鼓勵學生用簡便寫法,並逐步掌握這種寫法。

  二、透過“做一做”中的四道題,探索不夠商1,0佔位的道理。

  先引導學生說說商是幾位數,然後將從前面“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學到的知識遷移到“不夠商1,0佔位”來解決商中間帶0的另一種情況。解答後組織學生課堂交流。在列豎式時,一部分學生還是用原有寫法,但大部分從上面的例題中得到啟發,用簡便寫法。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掌握簡便寫法,讓學生對兩種寫法進行比較,體會出簡便寫法的有點,從而掌握了這種方法,搞清了商0的算理,學生計算的正確率提高了。

  反思今天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本節課教學的最大特點是樸實無華、紮實高效。所有知識都是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自己發現並親身體驗出來的,在這裡教師真正起到了一個引導者、組織者的作用。

  關於《有關0的除法》的教學反思 篇3

  這節課是這個單元的難點之一,學習計算,是一個枯燥過程,已經學會的孩子一通百通,覺得老師反覆的講解很乏味;計算有困難的孩子,似懂非懂,跟著大夥一起做會做,單獨完成,總是差那麼一點。為了讓所有的孩子都提起對數學的興趣,在教學《商中間有0的除法》時,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措施:

  1.課的開始,我就以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豬八戒分西瓜》引入,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充分理解了0除以3為什麼得0.在此基礎上,透過一系列被除數為0的除法題,觀察得出,0除以任何不為0的數都得0,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2.在此前的筆算學習中孩子對筆算除法的格式、方法都很熟悉,所以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採用交流、討論的方式自己學習計算方法。在全班彙報中,明確計算方法,和豎式的`寫法。

  但是,這節課依然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1.缺少對比練習,如:800÷7和707÷7對比起來練習。讓孩子明白被除數中間有0,商中間可能有0,也可能沒有0.這取決於百位有沒有除完。

  2.缺少變式練習,如從1、2、3、4、5、6中選填四個數,使得( )( )÷( )的商中間有0。這是一個考驗學生運用商中間有0的除法的規律來解決問題的過程,對提高學生的思維力有幫助。

  關於《有關0的除法》的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執教《被除數和除數末尾都有0的除法》,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商不變規律的基礎上,教學根據商不變規律簡便計算被除數和除數末尾都有0的除法。

  在設計本節課環節時,我透過一起回顧商不變的規律匯入,在具體應用到算式中,讓學生說一說算式是怎麼變化而商不變。接著出示例圖,找一找圖中的資訊,並列式解答,透過投影對比不同演算法,觀察除數和被除數的特點,使學生初步感受到除數和被除數末尾有0的除法的簡便演算法,並自學課本體驗簡便演算法,從而揭示課題被除數和除數末尾有0的除法。在此基礎上完全放手讓學生計算有餘數的除法,學生再次利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簡便計算,並討論:餘數是2還是20?最終利用驗算的方法確定餘數。

  在和汪老師討論後,我進行了一些改動,在出示例題後讓學生思考如何列式,以及為何使用除法,從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學生的探討中逐步引導他們體驗被除數和除數的末尾各劃掉一個0能夠使計算進行簡便,給算式進行一個“瘦身”,給學生進行一個具體形象的思維。最後讓學生總結當除數和被除數末尾有0時的筆算方法,這是運用了“商不變的規律”,從而理解和掌握簡便演算法,並板書具體步驟。教學被除數和除數末尾有0的有餘數的除法,呈現了簡便運算的豎式,重點討論“餘數為什麼是20而不是2”的問題,讓學生思考交流,並讓學生透過驗算確認得到的餘數是正確的。

  在透過評課和磨課後,我的反思:

  第一,本節課是在“商不變的規律”的基礎上進行被除數和除數末尾有0的除法的簡便計算,所以在“商不變的規律”匯入時,讓學生全員參與,可以相互說一說,再透過課件演示,給學生一個具體直觀的印象,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是利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除法的簡便計算。

  第二,學生列式解答900÷50的筆算過程時,透過投影兩種演算法,引導學生體驗被除數和除數的末尾各劃去一個0能夠使計算變得簡便,但投影對比的效果不強烈,學生沒有體會到“劃0”的簡便,導致後面進行計算時,有些同學沒有使用簡便計算。

  第三,如何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簡便計算,應該留時間給孩子具體說一說筆算過程,最後總結當被除數和除數末尾有0的除法的筆算過程,詳細板書,使孩子經歷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變。

  第四,討論餘數是2還是20?如何驗證,驗證過程不夠詳細,部分學生可能還沒能很好的理解驗證的過程。

  第五,板書簡便演算法的計算過程時,過於簡單,導致板書的不嚴謹,數學需要注重嚴謹性,在課前思考時,要構思好板書的設計,做到簡練嚴謹,突破重點,突出難點。

  第六,預設做的不夠充分,在學生討論交流被除數和除數末尾劃掉一個0後,有學生提出在商的末尾應該加上一個0,證明部分學生並沒有完全理解商不變的規律,在課前應該做好學情調查,預設思考要更加全面。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課堂的引導人,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學情,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需要給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空間,使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動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關於《有關0的除法》的教學反思 篇5

  本節課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商末尾是0的處理方法。

  一開始透過準備題讓學生口述80除以4的思考過程,觀察幾道口算除法商的共同特點:商末尾都有0引入新課。從學生知識角度和思維趨勢進行探底,瞭解學生的起點,把握教學起點,找準新舊知識遷移點與生長點,便於學生知識遷移。此處我在學生回答完了結果後,沒有及時讓學生找出商的共同點:商末尾都有0,這裡應該就複習舊知點明新課課題。商末尾有0的除法,在計算方法上沒有新內容,只是末尾0的處理,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中心環節,為了突出重點,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我安排獨立探究、交流驗證、歸納概括三個層次進行:教學例1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探究。在試算中學生有可能會出現幾種情況。 組織學生進行驗證。得到正確商後,針對難點展開討論:

  (1)哪一步可以省略?

  (2)個位上的0可以不寫嗎?

  使學生明確個位上的0是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得0,添0起到補位的作用。試一試讓學生試算後討論“除到百位上的數正好除盡後面0怎麼辦”此處在具體實施時,我沒有問學生商末尾的0可以不寫嗎?從正反兩個方面來對比驗證得出商的末尾寫0起到補位的作用。例2的教學仍按上述三個層次進行學習探究,在關鍵處設問:除到十位正好除盡,個位上不是0,但比除數小,怎麼辦?在第二組試一試中邊計算、邊議論、邊小結、邊鞏固,歸納出計算方法,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由於我在前面沒有讓深入讓學生說商末尾有0的情況,所以在總結的時候學生就說不到點子上。

  關於《有關0的除法》的教學反思 篇6

  本節課是《商的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第二課時,但知識點與前面一節課的直接聯絡不大,反而是與前面所學的“首位不夠除”相關、相通的較多。可節課雖然歸在了“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中,但我認為從知識層面來講更屬於“不夠除商0”。

  教學例10時,可以先指名讀題,理解題意,再要求學生根據問題列出算式。在探索432÷4的計算方法時,可以分兩個層次進行:第一個層次,要求學生進行估算。學生可能估計商的位數,也可能透過四百多除以4估得商商是一百多。不管是哪種方式的估算結果,都能為後面探索筆算方法探索提供支援。第二個層次,探索用豎式計算432÷4的方法。我先讓學生自己計算,然後設疑:十位上3夠除以4嗎?怎麼辦?”有學生想到商0,這時,我就提醒他們現在像首位不夠除那樣處理。

  這節課較難的是361÷3這種末尾有0,又有餘數的題目。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計算再追問“1÷3不夠怎麼辦”進而明確哪一位上“夠商1,就商0”。隨後的“試一試”要讓學生先估計商是幾位數,再用豎式進行計算。組織交流時,要引導他們說說自己的計算過程,著重體會除到被除數的個位時不夠商1,要商0.同時還應該提醒學生規範簡寫豎式。

  最後我認為還需要講本節課和上節課商0的情況進行對比,讓學生明確為什麼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