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範文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

《土地的誓言》教學反思範文

  這兩週我們初一語文組在學校教研組的組織下開展互聽互學活動,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我們所教的課文是《土地的誓言》。這是一篇蒼涼悲壯飽滿濃郁愛國情感的散文,教前我精心備課,查閱資料反覆閱讀,體會感受。

  《土地的誓言》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近乎散文詩的文章,文中充溢的是眾多的鮮明的意象和豐沛激越的情感。寫於特定的時代,有著深刻的時代內涵,激盪著濃厚的愛國激情。我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語言設定為教學的重點。

  這節課為了創設情景,激起學生的情感,我播放了歌曲《松花江上》,並且出示日本侵略者屠殺中國老百姓的圖片,努力喚起學生的內心情感。在悲涼的音樂聲中,所有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了,我聽見有學生小聲的說鬼子真壞,真不是個東西!”。透過這畫面、音樂,把學生們樸素的情感充分調動起來後,就能順利帶領學生走進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聆聽作者的心聲。我想我最初設計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只是讓我沒有預計到的是,這首歌比較長,佔用了許多時間,如果我利用課前的時間就開始播放,也許就好些。趁學生還沉浸在悲憤的情感之中,我馬上匯入課文,走近作者,並播放了課文的錄音,並且向學生提出要求: 1.注意聽準字音。 2、整體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3、劃出自己深受觸動的句子或詞語。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的.去聽讀課文。

  感情飽滿的朗讀使聽者無不動情。教室一片沉寂,學生都沉浸在朗讀所營造的氛圍中。就在此時,我提出了第一個問題:“請同學們談談自己聽讀後的感受,或從中體會到作者蘊含於文中的情感。”問題一提出有許多學生都舉起了手,我知道學生的情感被調動了,心裡暗暗高興。 有學生說:“本文作者抒發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有答 “抒發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有答 “抒發了失去家園的悲憤之情”,有答“抒發了對日本侵略者的憎恨之情”,對這些回答我都給予了一一肯定。如此看來,學生已經走入文字,把握住了文章的情感基調。

  接下來我要求學生選取自己深受觸動的句子,深情朗讀。希望學生能在讀中品味關鍵語句,體會作者蘊含於文中的情感。遺憾的是在這一環節中學生的表現並不如意,多數同學朗讀時語調平平,缺乏感情,需要重讀的地方也沒讀出重音來。雖然我也適時進行了朗讀評析指導,但效果還是不能令人滿意。其實學生朗讀能力差的問題我早就注意到了,在平時自習或課堂上我也加強了這一方面的訓練,可長進並不明顯。我常在思考,我們的朗讀教學要麼就是齊讀,要麼個人讀,頂多來個範讀,方法簡單,形式單調,不能不讓人生厭。也許根據課文特點,來個分角色朗讀、男女對讀、接力朗讀、挑戰賽朗讀等方法,更能激起學生的朗讀興趣。這將是我今後應更多關注的地方。

  由於學生的朗讀並不到位,我想也許是因為學生對文章理解不深造成的,所以我讓學生先理清文章結構,明確本文的主旨後再去品讀賞析。再次要求學生深情地朗讀最能表達作者的感情的句子和詞語,還要談談自己的理解和體會。並提示可從思想內容、修辭表達以及詞語內涵等多角度去發現、品味。這個環節我要求小組合作完成,結果我發現只有部分小組在很認真的完成,有不少的學生並沒有參與進去,倒把合作學習當成了學習之餘的休息,這讓我覺得小組合作學習難以保證活動的有效性,以後要注意這種形式的運用。我想在教學中組織合作學習要把握契機,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求、呈現的方式、學習的組織等。不用大事小事都合作,每一次合作學習都要有合作學習的必要、合作學習的價值,否則這種合作學習就會浮於表面。

  在全班交流時,有學生讀:“我必須看見一個更加美麗的故鄉出現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而我將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汙穢和恥辱。”我問他什麼地方讀得不夠。現在回想我這種發問有著消極的暗示性,我應該問的是,你覺得自己什麼地方讀得好。另一位女生朗讀了作者描寫在故鄉生活的那一段,我馬上問其他的學生,還有沒有讀的更好的,我現在後悔我的這種發問,也許她鼓起很大的勇氣才站起來讀的,我沒有及時的給她更多的激勵。只有肯定和賞識才能激勵孩子進一步的努力和進取。

  在備課時,我的腦海裡想著,在教學環節要有“出示目標”這一環節。為此我在備課時選了這四個環節,也是四個學習驛站。(1)題目解讀;(2)情感品讀(;3)深情誦讀;(4)心潮宣讀 。 我知道要教好本課,既要把課文解讀透。又要了解學生的狀況。由於我們班的孩子們性格內向,不愛發言。我決定選擇給這個班的孩子上課,這也是對我的一次自我挑戰。,在對孩子們進行友好而默契的交流之後,我的課堂就這樣開始了。

  課前,我製作好課件,歌曲《松花江上》九一八之後東北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慘狀和悲痛的flash動畫素材。艾青《我愛這土地》、秦牧《土地》,我覺得整個教學過程得心應手。開始我先送給大家一首歌曲《松花江上》,然後透過影片展示九一八之後東北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慘狀和悲痛。讓這些形象畫面、音樂強烈的撞擊學生的心靈,使之產生強烈的震撼,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然後我讓學生對題目進行解讀,將“誓言”與“語言”作對比,可見作者感情強烈。古人云:“詩緣情,情動而辭發。”讀好這篇文章是品讀好課文的關鍵。接著我讓孩子們交流討論一下文章所讀的感情基調:讀出蒼涼悲憤;讀出熾痛熱愛;讀出深切懷念;讀出誓言吶喊。學生讀前,我先泛讀了一段後,孩子們被我的配樂朗讀所感染,他們情緒激昂,蒼涼悲壯的情緒怒不可遏。在情感品讀這一環節,我巧妙的激發孩子們的愛國熱情。一些思鄉、愛國在那一瞬間,達到完美結合。我和孩子們都很投入,都在享受教學的快樂,真希望這一刻 永恆。

  最後的環節也很精彩,我讓孩子們找詩人對故鄉的訴說與誓言的句子,他們找得很認真,讀的很深情,這讓我吃驚,我想他們此刻已完全投入其中,時間一秒秒流逝,這節課美中不足的是,我拖堂了,這也是我唯一覺得遺憾的。我希望以後的教學中多展現智慧的火花。,能讓孩子們愉快的學,我自己也樂在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