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長方形的周長》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長方形的周長》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長方形的周長》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長方形的周長》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材分析

  長方形周長計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對四邊形的特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有了初步的認識,並且能很直觀和形象地描述出一個平面圖形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在編排上非常突出的一個特點是注意呈現知識的形成過程,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本節課在教學設計的思路上給學生充分提供了多角度的數學活動(動腦思考,動眼觀察,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透過多種形式的活動進行分析、觀察和交流,感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並對後面學習正方形的周長做了重要鋪墊。

  學情分析

  1、本節課是在掌握長方形的特徵的基礎上來探究其周長的。估計學生對四條邊相加的方法求周長和長乘2加寬乘2的方法求周長易於探究和掌握,而對(長+寬)×2的方法求周長不一定能探究出來,因為學生的理解能力在這裡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學生探究時,師應注重引導和指導,注重學生對其方法的理解,這樣在解決問題時學生才會靈活運用。

  2、作業和練習時,學生在運用公式時易犯的錯誤就是忘乘2,因此,教學時注重指導,加強學生理解,引起學生注意。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並掌握計算長方形周長的方法,會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2、透過量一量、算一算、議一議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比較能力、創新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張揚學生的個性,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長方形的周長。

  2、透過抽象長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的探究與抽象。

  教學反思

  《長方形的周長計算》這節課是在教學完周長的概念後進行教學的。本課設計我“以學生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為主線”,重視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努力使學生在探索交流中獲得新知,同時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在教學長方形周長時,讓學生試著求出長方形的周長,課堂上我大膽地放手,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索長方形周長的各種解法,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再引導學生比較,哪幾種想法是一樣的,你喜歡哪一種演算法,為什麼?大家都一致的認為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比較方便。理解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是本課的一個難點,我把一組長和寬用紅粉筆標出,另一組用藍粉筆標出,非常的直觀形象,學生一看就知道有兩個長和寬,對為什麼要乘2,學生也很好的理解了,長方形的周長其實就是兩個長和寬的和。從而使學生直觀深刻地理解了這一計算方法,使本課的教學難點得以突破。從教學效果上看,這節課的教學是成功的,學生們都掌握了求長方形的周長的方法,而且還會合理地選擇簡便的運算方法。

  但是在練習中我發現學生們在求長方形的周長時,有部分學生在算的時候只是用長和寬加起來就不再去乘2了。我反思了一下,覺得有可能是經過比較後,一些理解能力不是很強的學生也想採用那種公認的方法做,但做的時候又不仔細思考,也不是很理解,所以出錯率就比較高了。在教學時,我也應該強調一下,要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方法去做,公式不一定最好,簡單不一定對自己最佳,自己喜歡的才更能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縱觀本課,每個環節都是學生個體自主參與、合作探究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學生尋求答案、解決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習新知、理解運用的過程,而教師自始至終只是充當著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們去探究知識。這樣的教學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合作意識教學要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