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外婆家的小屋教學反思

外婆家的小屋教學反思

外婆家的小屋教學反思

  《外婆家的小屋》是一篇記敘文,作者以做夢迴憶的方式描述了外婆家的小屋。課文文字淺顯,語句生動優美,線索清晰,便於學生閱讀和積累。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以“讀”的形式而展開。

  《外婆家的小屋》教學反思【1】

  一、讀中識“小屋”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學生預習、認識生字以及聽完課文朗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再一次認真默讀課文,並提出:讀完課文之後,你覺得外婆家的小屋怎麼樣,談談自己的體會。當學生談自己的體會時,可引導學生進入課文,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具體詞、句、段,從而做到讀中感悟外婆家的小屋。如,陳文峰同學說到小屋很美時,我馬上追問:你從課文哪個地方感受出來的?陳文峰迴答道:“在第二自然段中寫著‘屋子前面是一個小院。春天來了,大麗花開了,紅的、紫的、黃的、白的一叢叢,一片片,把這樸素的院子點綴成花園似的’,花園是美麗的,所以我認為外婆家的小屋也是美麗的。”“真不錯!”我禁不住表揚道。見陳文峰受到表揚後,其他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體會,並能較好的從課文中尋到自己的答案的支撐點。何傑同學的回答出乎人意料之外,他認為“外婆家的小屋很溫暖,因為在冬天,坐在屋裡的火爐邊,烤山芋吃。”當然,三年級的學生畢竟年紀還小,知識面窄讀懂一點說一點,不必求全,特別是對於一些獨特的見解,只要言之有理,我們都要給予鼓勵。

  二、讀中理“序”

  這篇課文脈絡很清晰,當學生談完自己對小屋的體會後,設計一個問題: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描寫了外婆家的小屋,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呢?問題剛提出來,猴急的譚康恆就大喊起來:“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的.。”我馬上加問一句:“那麼一年當中春夏秋冬是按什麼來劃分的呢?”這下一學生答道:“季節。”我再一次問道:“對,是季節,

  那麼你們再看看課文除了按季節寫之外,還按照什麼順序來寫呢?”張紫涵舉手答道:“按屋前,屋後的順序。”譚以琳補充說:“牆外,屋裡。”對於方位順序,以前我只介紹過空間順序,為此,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屋前、屋後、牆外、屋裡幾個關鍵詞,我也給予肯定,並鼓勵學生以後寫作文時,也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去寫。

  三、讀中悟“情”

  有人說“花開無聲,文字有情”。作者透過對外婆家小屋的回憶,表達出對外婆家小屋的喜愛以及一種濃濃的思鄉情,而這種感情對於學生來說,很難領悟到的。教學時,先學習2-5自然段,讓學生知道外婆家屋前小院春天大麗花的美麗,屋後大竹園夏天的舒服、宜人,牆外的瓜棚、豆架裡秋夜的蟲鳴以及冬天屋裡屋外的溫暖、快樂。再學習1和6自然段,這兩個自然段分別寫到透過做夢勾起外婆家小屋的回憶以及透過做夢再一次回到外婆家小屋,開頭和結尾都寫到做夢,這樣的首尾呼應結構,在第一課《早晨真好》中瞭解到,所以學生也能很好掌握,也能理解作者對外婆家小屋的喜愛這份感情。

  整篇課文學完之後,我和學生都有很大的收穫,但在教學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課文設計初衷圍繞“讀”展開,但對於精彩段落,讀的方式單一,朗讀太少,部分學生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外婆家的小屋教學反思【2】

  《外婆家的小屋》是一篇孩子們非常喜歡的課文。作者呂伯攸以回憶的方式分別寫了外婆屋前春天大麗花的美,屋後大竹園夏天的舒服宜人,牆外的瓜棚,豆架秋夜的蟲鳴以及冬天屋裡屋外的溫暖,快樂表達了童年生活的樂趣和對童年生活得難忘之情。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便於學生閱讀和積累,有利於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教師評議:

  譚發加:教學中,我採用多中教學輔助手段,充分激發學生對長輩對家鄉的情感,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讀中想象畫面,引導學生認識首尾照應的寫作方法.在對比讀中,再次體會作者那濃濃的思鄉之情。

  李鑫:在學習二至五自然段時,首先從整體入手,讓學生了解作者寫了哪幾處景物,然後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那些能反映童真童趣的句子,想像當時的情景,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自身感悟,談談理解。這一部分課文的內容很長,對句子的理解如果只是一種方式,難免會顯得單調。

  雷八月:學生的體驗和感悟都是個性化的,對於他們來說,體驗和感悟的高低、深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就能提高思維品質。如果有共識也有異見,豐富多彩而又各圓其說,那就是語文學習的魅力所在。

  蔡華軍:對於這篇課文,我個人也非常喜歡,因為喜歡而投入這部分學習,充分體現學生的個性化自主閱讀,可選擇自己最覺得有趣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