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小學一年級語文《畫》教案8篇

小學一年級語文《畫》教案

小學一年級語文《畫》教案8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畫》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一年級語文《畫》教案1

  教學目標:

  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認識12個生字,正確、工整地書寫8個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教學重點:

  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與課文相關的四季美景影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猜謎激趣,匯入課題。

  1、這節課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則謎語,看誰最會猜,請聽好:“雲兒見它忙讓路,花兒見它點點頭,小樹見它招招手,小草見它彎彎腰。”它是什麼?(風)風娃娃可真了不起了,它是一位畫家,能畫出許多美麗的圖畫。今天,他辦了一個畫展,邀請我們去參觀欣賞呢,你們想去看看嗎?(想)那讓我們一起走進風娃娃的畫展中欣賞欣賞吧!(課件出示:一年四季的美景圖)

  2、你在風娃娃的畫展中欣賞到了什麼?

  3、一個小朋友在欣賞了風娃娃的畫展後,被風娃娃的畫迷住了,情不自禁用優美的語言把風娃娃的畫描繪了出來。孩子們想不想讀一下?(想)告訴你們,其實這篇文章就收在我們的語文書中。(板書課題:3、風是一位畫家)學生齊讀課題。

  4、讀課題,你們想知道些什麼?(風畫了哪些畫?為什麼說風是一位畫家?)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你們想知道的內容好多都在課文裡寫著呢!在讀課文前,我們先來複習一下上節課學習的生字。

  2、生字寶寶從課文中跑出來了,你還認識他們嗎?我們來做遊戲:豐收的季節。

  3、生字寶寶帶上他的好朋友,咱們一起讀讀這些詞語。(出示詞語卡片全班齊讀。)

  4、認熟了生字寶寶,你能讀通順課文嗎?再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掉字。(學生自由讀課文。)

  5、比一比哪組同學課文讀得最熟。(分組賽讀,一組讀一段。)

  三、精讀課文,品讀感悟。

  1、以讀帶講,學習第四段。

  (1)風娃娃,最愛畫畫,一年四季畫個不停,畫出的畫可美啦,這次它託老師為大家送來了一幅名為《美麗四季》的畫卷。不過這次風娃娃提出了一個要求,請同學們在看完畫卷後回答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只有細心觀察的孩子才能找到答案。風娃娃的畫卷中都畫了哪些景物,是哪個季節的?現在讓我們一起欣賞風娃娃的作品《美麗四季》。

  教師配圖解說。(和暖的東風伴著潤如酥的小雨,為我們送來了“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的春天;火熱的南風伴著無窮碧的接天蓮葉,為我們送來了“過雨荷花滿院香,青草池塘處處蛙”的夏天;溫柔的西風伴著紅於二月花的楓葉,為我們送來了“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的秋天;凜冽的北風伴著撲鼻香的梅花,為我們送來了“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的冬天。)

  (2)看完了《美麗四季》這幅畫卷,誰能回答剛才的問題?風娃娃的畫卷中都畫了哪些景物,是哪個季節的?教師相機板書:春、夏、秋、冬。

  (3)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課文哪段在寫秋天?聽老師讀第四段,看看課文寫了秋天的哪些事物?用“---”勾出來。(師配樂範讀。)

  (4)學生彙報,教師出示媒體,點選相應畫面:蘋果(紅了),葡萄(紫了),柿子(黃了),遍地的稻穗(金燦燦的)。或出示相應的豐收畫面。

  (5)小朋友看到這豐收的景象,你想說點什麼?

  (6)是呀,風畫家畫出了果實累累的秋天。請同桌的互相讀讀這句話,如果讀出了秋天的美,就豎起大拇指誇誇他。

  (7)果實累累的秋天真美,怎樣才能把秋天的美讀出來呢?老師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讀的時候展開想象,眼前彷彿看到了紅紅的蘋果、紫色的葡萄、金燦燦的稻穗,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能讀好。我們一起來試試。(全班齊讀)

  (8)秋風不僅畫出了美麗的風景,“秋風還畫出人們幸福的臉龐,那上面綻放著最美的笑容”。人們臉上為什麼綻放著最美的笑容?

  (9)引讀秋天一段:看著豐收的蘋果、葡萄、遍地金燦燦的稻穗,我們不禁感嘆:讀秋天一段。

  2、小組合作學習春、夏、冬三個段。

  先分組學習。用一邊讀一邊想的方法合作學習喜歡的季節,小組先商量商量,喜歡哪個季節就先學哪個季節。再抽學生彙報(根據學生的回答確定引導的順序)。

  (1)“春天”部分。

  ①喜歡春天的小朋友一起讀讀這一部分。

  ②小朋友一邊讀一邊都想到了些什麼?東風都畫出了春天的那些景物?

  ③春天多美呀!老師用攝像機將春天留下來了,讓我們一起邊欣賞春天的美景邊聽喜歡春天的同學為我們朗讀課文(出示課件,配樂朗讀)。

  (2)“夏天”部分。

  ①指名讀課文,孩子思考:南風畫了夏天的哪些景物?

  ②交流,勾畫“西瓜、星星、青蛙、荷花”。(簡單指導:寫四季美景時應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

  ③你覺得這段話寫得好嗎,好在哪裡?

  ④出示課件,指導朗讀:請同桌的互相讀讀這一段,如果讀出了夏天的美,就豎起大拇指誇誇他。

  ⑤得到同學誇獎的同學請自豪地舉起手,哪位勇敢的小朋友來讀給全班同學聽?

  ⑥(聽著同學們優美的朗讀,老師都沉醉在夏天的美景中了,在聽的過程中,有誰發現了那些與眾不同的詞?)出示“西瓜、滾圓的西瓜、滾圓滾圓的西瓜”。讀一讀“滾圓的西瓜”、“滾圓滾圓的西瓜”,“晶亮的星星”、“晶亮晶亮的星星”。看看它們有什麼不同。在反覆地讀中比較、體會不同的表達效果。誰能說一說類似的詞語。然後再出示ABAB式的詞語,如:雪白雪白的梨花、粉紅粉紅的桃花……進一步體會此類詞語的表達效果。

  ⑦教師有感情地引讀本段。讓我們再次走進盛夏時節,齊讀夏天這一部分。

  (3)“冬天”部分。

  ①老師採訪喜歡冬天的孩子,說說你為什麼喜歡冬天。

  ②是呀,冬天景色很美,也很有趣,你們看(出示媒體):多可愛的雪花呀,它給寂靜的冬天帶來了生機……請喜歡冬天的小朋友走進小雪花,走進冬天,一起來讀讀課文冬天部分的課文。

  ③美讀這一段。

  3、讀課文最後一段。

  (1)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色,都很美。這是誰的功勞?(風)一起讀讀最後一段。

  (2)此時此刻,你想對風畫家說點什麼?

  四、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孩子們,透過本課的學習,你們發現一年四季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呢?(美麗)。那就讓我們用眼睛去觀察四季的美,用小嘴去朗誦四季的美,用小手去畫出四季的美,用心去感悟四季的美,老師相信,你們也會越來越美!

  五、佈置作業。

  課下大家可以動筆寫一寫,畫一畫你心中的四季!

  六、板書。

  風是一位畫家春夏秋冬美麗的四季

  反思

  透過對本課的教學,我覺得我完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整堂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特別是教學生字時“你說我猜”的遊戲形式較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從教學過程看,幾個環節彼此銜接,識字和朗讀的環節重點突出,引領作用明顯,師生互動自然有效。在教學中,我還十分重視對學生說話的規範、態度、習慣的培養,重視對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培養。

  在本課教學中不足之處有: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根據他們的'生活經驗,對諸如“白霜、冰山”一些自然景物還不甚瞭解,應對此加以說明,透過媒體的直觀效果,將這些內容透過畫面展示出來,把抽象的文字轉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畫面,這樣不僅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使學生對詞語加深了理解。

  合作學習是主體性教學的一種形式,它為學生的主體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圍和條件。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給學生提供時間與空間,放手讓他們先在小組中合作學習,相互交流自己識字的好方法,然後再以“你說我猜”的遊戲形式組織全班交流。“猜”的過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認知積極性,它強化了識字環境,同伴之間的合作互助也使他們相互增強了學生字的自信,識字過程成為學生間愉快的學習分享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小學一年級語文《畫》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認識走之底和斜刀頭2個偏旁,會寫4個生字。

  2、正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圖文結合,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

  教學重點:

  1、認識10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會寫4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瞭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

  教學時間:

  兩課時,本課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謎語,引入詩句。

  1、同學們愛猜謎語嗎?今天我們來猜一個謎語。(燈片出示謎語)學生先讀後猜。

  2、我們再來猜一個。(燈片出示一幅畫,畫上有山、水、花、鳥,並題寫詩:“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大家看到了什麼?

  3、(燈片圈出“山、水、花、鳥”四個字)會認這四個字嗎?(引導學生個別讀、自由讀、齊讀,再抽讀。)

  4、這是一幅畫,學生讀詩題,老師板書課題。

  5、現在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二、初讀古詩,正確識字。

  1、(燈片出示自讀要求)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你會認哪些字呢?讀一讀。哪些字不會認,請用鉛筆標出來,藉助課文的拼音多讀幾遍。

  2、學生充分朗讀:同桌互讀互考。如果發現同桌讀錯了,一定要教同桌多讀幾遍。

  3、指導朗讀,糾正字音。

  (1)你們都會讀了嗎?誰願意讀給大家聽?

  (2)想聽聽老師是怎麼讀的嗎?(示範讀)

  (3)誰來說說老師是怎麼讀的?(燈片出示朗讀節奏)請你跟我畫一畫朗讀節奏。

  (4)請你跟我這樣讀。(教讀,自讀,抽讀,帶讀,齊讀)

  三、熟讀成誦,感知大意。

  1、同學們朗讀得很棒,我想很多同學都已經熟讀成誦了吧,我們來比一比誰背誦得最快。

  2、學生自由背誦。

  3、教師抽背,表揚背誦得好的同學,鼓勵背誦稍慢的同學。

  4、(燈片出示第一二句)同學們,“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這句是什麼意思呢?(引導學生說)

  (1)這兩句裡,有兩對反義詞,你能勾出來嗎?(燈片出示反義詞遠近,有無)

  (2)色,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這個字的偏旁叫刀字頭。(燈片出示刀字頭),請你跟我說一說,刀字頭,刀字頭。撇,橫撇,刀字頭。

  (3)你平時看到的景象也是“近聽水無聲”嗎?這裡為什麼說近聽水無聲呢?因為這裡說的是——畫!

  5、(出示最後兩句詩),讀“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兩句又什麼意思呢?

  (1)這兩句裡有一對反義詞,你能勾出來嗎?(燈片出示反義詞:去,來),你知道的反義詞還有哪些?(學生說)我也蒐集了一些反義詞(出示燈片),請你跟我讀一讀。

  演一演下面幾組反義詞,然後再說一說,讀一讀。

  來——去。找學生現場演一演,體會“來、去”的相反意思。

  高——矮。透過兩個學生的比較,體會“高、矮”的意思。

  遠——近。哪裡和我們近,哪裡和我們遠?透過說說,體會“遠、近”的意思。

  白——黑。什麼東西白,什麼東西黑呢?找學生說說現實生活中的例子。體會“黑、白”的意思。

  早——晚。找學生說說知道的例子,體會“早、晚”的意思。

  (2)這兩句詩說的是什麼意思呀?

  (3)我們平時看到的景象也是“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嗎?那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這是一幅畫!畫裡的花兒不會謝,鳥兒不會飛走。

  6、總結引導:我們遊覽時,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數是“遠看山無色,近聽水有聲。春去花不在,人來鳥兒驚”。而課文所說的景色卻剛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種情況下才會“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呢?(引出課文題目。)

  四、鞏固生字,書寫生字。

  1、認讀生字。

  同學們,現在,這些生字寶寶離開了課文,你還知道嗎?現在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吧!這個遊戲叫“青蛙跳傘”,生字寶寶出來,請你使勁喊他的名字。(開始遊戲)

  2、我們再跳一次吧!不過這次的玩法和上次不一樣,我們的玩法是,請你喊出生字寶寶的反義詞。(開始遊戲)

  3、遊戲真好玩!現在請翻書67頁,我們一起來寫字吧。

  4、引導學生觀察、跟著書空,書寫四個生字。

  5、講評學生寫的字。

  五、佈置作業。

  1、請你把這首詩背誦給爸爸媽媽聽。

  2、預習第7課《大小多少》

小學一年級語文《畫》教案3

  教學目標:

  一、透過語言與音樂的結合,幫助學生語言智慧的發展和語感、樂感的培養。

  二、感受2/4拍子的強弱規律,認識2/4拍子的節奏規律。

  教學重點:

  最後一句樂句的:“rit符號,聽出和唱出漸慢和漸弱的效果。

  教學難點:

  唱好一字多音的地方,也可隨機根據學生掌握的程度來發現新的難點並解決。

  教學過程:

  一、課前熱身活動:全班一起背古詩兩三首。(同學們,你們剛才朗誦得真好聽,那時你們讀出來的,可是你們聽過唱出來的古詩嗎?讓我們來一起聽聽下面的音樂,唱出來的古詩。、剛才的音樂旋律美不美?你們聽了有什麼感覺?)

  二、欣賞伴奏音樂,學生聽後說出感受。(同學們可以跟著音樂做適合的動作、同學們,剛才我們欣賞的`音樂旋律美不美?你們聽了有什麼感覺?)(是的,非常優美,寧靜、抒情、動聽,其實這是我國的一首古曲《春江花夜月》的旋律,它也,配上歌詞就更好聽了。、)

  三、欣賞範唱音樂,說說出自哪一首詩。(相信同學們已經聽出是哪一首詩了。原來古詩除了能讀出來,還可以唱出來。)

  四、學生談聽到歌詞後的感受。(請同學們再聽一次音樂,不要開啟書,也不要唱,聽聽唱歌詞時給我們什麼樣的感覺?看誰的小耳朵最尖、最靈敏)(同學們,你們有注意到最後一句嗎?讓我們來重聽一次最後那一句音樂、這種唱法叫漸慢漸弱,用拉丁字母“rit”表示,以後我們唱歌遇到這個標記就要怎麼唱啊?、)

  五、認識2/4拍子,感受其強弱規律。(接下來我們再聽音樂,請同學們找出這首歌的強弱規律,並拍出來、)(同學們的耳朵和小手真棒,都能聽出來,也能拍出來了,表揚你們自己。)

  六、學唱歌詞,解決難點“一字多音“的唱法。(現在我們來學唱這手歌,同學們可以邊聽邊學唱。)(你們覺得哪裡最難唱,告訴老師,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

  七、運用:將學過的古詩套進本曲旋律來唱。(我們已經會有感情地唱《畫》了,大家注意一下,古詩“畫”每一句是幾個字,那我們可部可以也選一些五個字的古詩套進去唱呢?同學們自己試一下。、)(有哪位同學準備好了嗎?請你來、好聽嗎?老師也來唱、)

  八、身體動作表現音樂(我們學習了用朗讀和唱的方法來表現音樂,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表現?可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和小樂器伴奏表現音樂)(你們見過古人是怎樣讀書的嗎?讓老師來模仿、)

  九、小樂器伴奏表現音樂(請請到的同學自己到臺上選樂器,選要快,還要互讓,不能搶、)(另外叫兩位同學來學古人朗讀、)

  十、整合:(全班朗讀一次,音樂響起,沒表演的同學唱,其他的表演和演奏,讓老師們聽聽是唱的同學唱得好還是演奏的好還是樂器伴奏好。)

  十一、總結:這節課我們學到什麼?

小學一年級語文《畫》教案4

  畫雞

  (明)唐寅

  頭上紅冠不用裁,

  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

  一叫千門萬戶開。

  認字冠裁滿將敢

  註釋:

  裁:裁剪,這裡是製作的意思。

  將:助詞,用在動詞和來、去等表示趨向的補語之間。

  平生:平素,平常。

  輕:隨便,輕易。

  言語:這裡指啼鳴,喻指說話,發表意見。

  一:一旦。

  千門萬戶:指眾多的人家。

  譯文:

  頭上的紅色冠子不用特別剪裁,雄雞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糾糾地走來。

  它平生不敢輕易鳴叫,它叫的時候,千家萬戶的門都開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學會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感知漢字與拼音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

  朗讀、背誦課文

  學習公雞勤勞、不懶惰的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對這首詩歌的學習,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培養自己勤勞的習慣

  透過對本課生字的學習,讓學生體會拼音對我們識字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1、掌握本課生字詞、聽讀識字。

  2、利用生字,引導學生體會拼音與漢字的關係

  教具準備:

  掛圖、小黑板、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複習匯入

  同學們,我們學習拼音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下面老師像考考大家拼音學的怎麼樣,老師呀,想和同學們做一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我說你猜”。

  (圓圓臉蛋梳小辮a一根小棍l一把椅子h

  左上半圓q右上半圓p左下半圓d右下半圓b)

  同學們真棒!(出示字母卡片j)同學們認識這個拼音嗎?(出示生字卡片雞),認識這個字嗎?今天,有一隻大公雞也走進我們的課堂,要和我們一起學習呢!

  二、運用實物,創設情境

  新課開始時,教師出示一隻大公雞圖片,用逗趣的教學語言提問:

  (1)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動物嗎?

  (2)它有哪些生活習性呢?(學生能說多少是多少)大家說的真好,古時候有位詩人叫唐寅,寫了一首詩叫《畫雞》。這首詩寫的就是這隻大公雞,你們想學嗎?想學就請大家把書翻到47頁(這樣匯入新課,真實具體,形象直觀。)

  三、初讀古詩,趣學生字

  (1)聽課文錄音,把不認識的字圈下來

  (2)指名學生讀,學生齊讀

  (3)認識生字:畫雞雪生千門平戶開

  (漢字結構複雜,難學難記,因此,在識字教學時,教師根據漢字的結構規律和學生的年齡特徵,可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識字。)

  例如:

  1、猜字謎。平:一字五筆,有些出奇,六十又差,八十有餘;千:一個字,有十撇。

  2、編故事。生(牛一):它是牛小壯,在跑道上奔跑。

  3、看實物。門:觀察教室的門框,學習“門”字。

  4、練習,填生字。

  畫雞

  頭戴紅冠不用裁,滿身()白走將來。

  ()不敢輕言語,一叫()門萬()。

  (4)學寫生字:平戶開

  學筆順

  平:一筆橫,二筆點,三筆撇,四筆橫,五筆豎

  戶:一筆點,二筆橫折,三筆橫,四筆撇

  開:一筆橫,二筆橫,三筆撇,四筆豎

  (5)學生練習寫生字,教師邊巡視,邊指導

  四、再讀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詩。教師激疑:同學們讀了這首詩,說一說知道了什麼。

  2、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歸納並板書。

  樣子:頭上紅冠

  大公雞顏色:滿身雪白

  打鳴:一叫門開

  3、出示表格練習(口答)。

  五、品詞賞句,感悟詩情

  1、自由讀第一句,看圖想一想:這隻大公雞的冠子和羽毛有什麼特點?(頭上紅冠,滿身雪白。)

  (1)出示圖片,讓學生看一看大公雞的冠子和羽毛,理解“頭上紅冠”和“滿身雪白”。(2)指名錶演大公雞“走”的神態。(3)教師小結:同學們已經認識了這隻大公雞,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聽見過大公雞的叫聲嗎?有誰知道它一般在什麼時候叫?我們學習第二句就知道了。

  2、指名讀第二句,聯絡生活實際想一想:大公雞怎樣叫?

  (1)理解“叫”。

  (2)提問:大公雞一叫,人們就去幹什麼?農民伯伯就要起床幹活了,農民伯伯勤勞嗎?那麼,大公雞比農民伯伯起的更早,同學們,你們覺得大公雞勤勞嗎?那麼,我們小朋友要不要學習大公雞這種勤勞的品質啊?(學生據古詩內容回答後,教師再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展開想象)

  (3)說一說這句詩的大意。

  (4)體會大公雞的勤勞:這首詩的作者喜歡這隻大公雞嗎?為什麼?

  大公雞

  樣子顏色打鳴

  六、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老師範讀

  2、學生自由讀

  七、總結全詩,簡筆作畫,激發興趣

  唐寅看到大公雞很喜歡,就為大公雞做了一首詩。老師呀,也很喜歡這個大公雞,可是老師不會作詩,老師就把它畫下來了,(出示圖片),那麼同學們,你們喜歡公雞嗎?那讓我們也動手畫一畫吧!

  八、作業佈置

  1、學寫生字:平戶開

  2、背誦《畫雞》這首詩

  教學《畫雞》這節課時,我以“淺唱低吟學古詩”的理念為指導,在教學過程中,用“聽——讀——演——唱”的環節貫穿整個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在靈活多樣的品讀中,讓學生體會、感悟詩之美,公雞之美,以讀促教,以讀代教。創設平臺,讓學生在交流、表演等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與表達,想像和創新等能力。體現語文課與藝術課的整合,享受古詩的美,陶冶情操。孩子們學習興趣濃厚,多數孩子能當堂課熟背古詩《畫雞》,教學效果良好。

小學一年級語文《畫》教案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對照圖畫用自己地話說出詩句的意思,懂得為什麼說謎底是一幅畫。

  2、學會“畫、遠、近、無、聲、驚”七個生字,認識土字旁,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3、認識兩個偏旁“辶”“忄”。瞭解文中出現的反義詞(遠-近,有-無,來-去)

  一、觀察圖畫匯入新課(課件)

  1、教師範讀詩歌猜謎,出示掛圖,並揭課題。

  a、上課之前,老師先讓小朋友們猜個謎語,聽仔細了(範讀課文)

  b、學生動腦筋猜

  c、出示掛圖(課件):好極了,就是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畫》(板書課題)。

  2、仔細看這幅畫,畫上畫了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提出自學要求,自己讀一讀這首古詩,帶拼音的字多讀幾遍,邊讀邊想一想: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課文寫的是一幅畫呢?

  2、學生自讀課文。

  3、指名試讀,正音:色、近、驚

  三、對照圖畫,再讀課文

  1、看看圖畫再讀讀課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說什麼?

  2、指名交流(教師板書:山、水、花、鳥)

  3、請小朋友在這幾個字下畫上小圓圈,說明這首古詩主要寫這些景色,課文主要寫的景色,我們要讀重音。

  四、講讀課文,理解詩意

  (一)講讀第一、二行

  1、看圖說話:小朋友們,畫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話說說山怎麼樣,水又怎麼樣?

  2、想一想:我們平時出去玩,從遠處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嗎?水從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們在近處聽,會聽見什麼聲音啊?你能學一學嗎?(出示課件,讓學生欣賞流水聲)

  3、小結:這幅畫畫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畫得像真的一樣,那麼究竟是一幅圖畫,還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為什麼?

  4、扮演詩人,遠看山,近聽水。

  a、指名扮演詩人,到教室後面看畫中的山,問:現在你看這畫中的山,有沒有看到它的顏色?

  b、這就叫“遠看山有色”

  c、教學生字“色”:讀準字音;說說怎樣記字型;說說色是什麼意思?(顏色,課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詩人,到畫前聽聽流水:問,你聽到流水的聲音了嗎?為什麼?

  e、小結:因為是畫,所以說聽聽——(水無聲)

  f、教學遠近:遠近是一組反義詞,說說怎樣能記住這兩個字;無聲是什麼意思;無的反義詞是什麼?

  g、教學聲:強調字形,聲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導朗讀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二)講讀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許多花都怎麼樣了?可是課文裡是怎麼說的,為什麼?

  2、要是鳥停在樹枝上,人來到鳥的面前,鳥會怎麼樣呢?

  3、指名扮演詩人,走近畫,做趕鳥的動作。問:有沒有看到鳥兒飛走?課文是怎樣說的?

  4、教學驚: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驚的?驚是什麼意思?(吃驚、害怕)

  5、指導朗讀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話說說意思。

  五、朗讀全文

  六、資料城。

  1、課件準備“資料城”模組,學生朗讀。

  2、學生閱讀。

  3、學生彙報。

  七、說話訓練,評價交流。

  1、資源準備:課件中的說話訓練材料。

  2、學生思考交流。

  3、學生表達,教師評價。(鼓勵為主)

  八、小結: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一幅畫,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鳥的畫呢!

  九、作業:

  在田字格中指導書寫7個生字;畫:先中間,後兩邊;聲:強調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頭;遠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字詞,掌握“有——無”、“遠——近”等反義詞。

  2、指導朗讀,背誦,默寫課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字詞

  1、認讀生字卡片(開火車)

  2、課堂作業本第一題

  3、形近字比較,組詞

  遠()近()京()聲()

  運()聽()驚()色()

  二、指導朗讀和背誦課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讀課文,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課文寫的是一幅畫。

  2、指導朗讀: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範讀-指讀-引讀-齊讀

  3、根據畫面背誦課文

  a、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些景色?

  b、課件(聲畫統一),試背-齊背-指背

  三、資料城。

  1、課件準備“資料城”模組,學生閱讀。

  2、學生閱讀、交流。

  3、學生彙報,師生評價。

  四、寫話訓練,評價交流。

  1、資源準備:課件中的寫話訓練材料。

  2、學生思考交流。

  3、學生彙報,教師評閱。

  4、展示優秀作品。

  五、作業指導

  1、寫出這首詩的幾對反義詞:遠——近、有——無、去——來

  2、默寫課文

  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畫》這首古詩的教學不同於高年級,重點是引導小學生在識字的基礎上透過多種形式的讀,多層次地讀,在朗讀中感知、感悟與品味。下面將我在《畫》這篇課文的教學反思如下:

  1、讀一讀,初步感知

  揭示課題後,我出示畫面,放配樂朗讀錄音,為學生創設情境,並結合錄音朗讀,指出讀好古詩首要的是字音要讀準,其次要讀出節奏,讀出古詩的韻味。接著我讓學生自由選擇一種方法把課文讀正確。學生或自己拼讀,或同桌互讀互查讀音,或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再逐個拼讀過關等形式進行自讀嘗試。隨後我組織學生試讀古詩並進行評議,在評議中糾正個別讀錯的字音。在學生的評議中我藉機出示本課生字,幫助學生掌握生字的'讀音。

  2、做一做,感悟詩境

  首先讓學生看畫面,我示範朗讀,從而吸引學生的朗讀興趣在學生反覆朗讀後漸漸進入詩的意境時,我啟發學生髮揮想象並根據個人的感悟作出相應的動作。如讀到“遠看”學生把手放在額前,彷彿眺望遠處,“近看”則低頭下看,“花還在”做花開的樣子,“水無聲”學生則自擺雙手或與同桌對擺單手。這樣學生在看圖、聽讀、伴讀、表演中不知不覺悟出詩境而且也能因熟讀而成誦。

  3、演一演,拓展延伸

  學生會背誦之後,我又指圖說“誰來當個小詩人,邊表演邊給這幅畫面配上詩?”學生的情緒高漲,都想當小詩人體會做詩人的樂趣。於是我讓學生各自作準備,進一步激發讀、誦樂趣。最後學生們紛紛走上講臺,又是演又是背,演的盡情盡興,背得韻味十足。

小學一年級語文《畫》教案6

  《畫》是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課文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點展開描寫,圖文對應。這一課是學生入學後接觸的第一篇詩文。陳老師抓住學生好動、好奇、愛表現的特點,利用他們感興趣的謎語兒歌引出課題,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心,激發了孩子們學習課文的熱情,為教學成功地展開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節課劉老師能抓住一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創設寬鬆的教學環境,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學習。多媒體課件的合理運用,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陳老師抓住教學的重點及難點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自主讀詩,畫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用低年級小學生喜歡的方法進行檢查反饋:出示課件“生字寶寶”請學生開火車認讀;用生字卡片請學生搶讀。識字教學是很枯燥的,在教學識字時,陳老師善於總結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的識字方法,同時還適當的滲透一些識字的知識和方法,採用活潑有趣的方式重複再現生字,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使識字得以鞏固。教學重點突出了識字和寫字的過程,並紮實有效。一類字的教學,我還是覺得老師自己在黑板上範寫、多次範寫是很重要的,我們們現在的教學對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越熟練,對在黑板上書寫就越來越生疏,孩子們被課件上的圖片、生字卡片“慣”得有些懶於動筆了。今天的課上,陳老師反覆地在黑板上示範寫字,第一遍寫,要求孩子們仔細觀察老師的筆順、書寫每一筆的方法和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第二遍寫是巡視了孩子們自己練習寫字發現了一些問題後逐一地改正他們的錯誤寫法和筆畫。

  另外,本節課還有幾個細節值得提倡:

  1、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有人說過這樣的話:“種下習慣,收穫性格。種下性格,收穫命運。”好的習慣都是從小開始養成的。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形成一定的學習習慣,因而需要老師多個心眼,時刻關注,提醒。如:“你有一對金耳朵,你很會聽課。”“會聽的孩子是最聰明的,因為認真聽別人發言,可以從別人那裡得到很多知識。”等激勵性的語言提醒學生課堂上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

  2、課堂上教師善於引導激勵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自讀、賽讀、齊讀等方式以讀貫穿始終,讀中識字,讀中學文,最終達成目標。

  總之,這節課能很好的達成教學目標,老師在課堂上能紮實地對學生進行字詞訓練,朗讀訓練。學生積極參與,認真傾聽,而陳老師的評價語言又恰到好處,更為學生的積極參與推波助瀾。

小學一年級語文《畫》教案7

  一、教材分析

  《畫雞》這篇課文是一首古詩。透過對一隻大白公雞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公雞的讚美與熱愛之情。這首古詩以“畫雞”為題,從繪畫的角度寫“公雞”,透過描繪的過程,讚美公雞的美麗和貢獻,培養兒童喜愛大公雞、學習大公雞的思想感情。全詩共四行兩句,分兩層。第一層(1~2行),具體描繪公雞威武神氣的樣子。第二層(3~4行),點明公雞言行作用。在教學這首古詩時,我抓住古詩的特點,以讀貫穿始終,注重學生個性的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努力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此發展學生語言,啟迪他們的智慧,讓他們的心靈和情感受到美的薰陶。一是讓學生了解動物的外表;二是透過語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感受美和積累語言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這一階段的學生已開始比較系統地學習漢語拼音l,能夠藉助漢語拼音試讀程度適合的文章,能夠感興趣的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並能用口頭或圖文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認識。

  三、教學目標:

  1、認識5個要求認識的字,會寫3個字。

  2、學生能理解詩意,能背誦全詩。

  3、體會學習拼音識字的樂趣,加深理解字與拼音的關係。其中,學生能初步運用拼音試讀古詩,學習生字詞。

  四、設計理念:

  主體性教學理論。從教學角度來看,學生是認知和發展的主體。教育的本質就是喚起學生主體內在的需要、動力,創設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情境,激勵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幫助學生不斷創造新的自我。我們應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即“以人為本,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要注重興趣的培養、情感的激發、語言的感悟積累、學習方法的習得、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等。

  五、教學流程:

  (一)引入:

  首先,我以看圖說話的方式導人,激發學生交流的興趣。讓學生談自己對公雞的瞭解和認識?從而揭示課題並板書課題:畫雞。這時我用拼拼音的方法,讓學生試讀生字,拼讀生字。其目的是要引起學生對拼音的注意。接著,透過引導激勵,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另一方面以拼音為憑藉認識相應的生字詞,並順利過渡到試讀古詩。

  (二)初讀古詩,趣學生字

  1、指導試讀古詩,學習生字:

  1)讓學生試讀古詩,初步運用拼音來學習生字;同桌間互讀古詩,相互幫助學習生字。

  2)用手指著書,跟著錄音讀古詩。從而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幫助學生記憶字形、位置,糾正字音。

  3)檢查,指名讀,引導學生評價。

  4)小老師帶讀,利用學生之間識字量的差異,讓識字量大的學生當小老師,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5)同桌合作,相互讀。因為,這是初入學兒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形式。

  6)師生接讀,這是幫助學生記憶熟悉語言的一種方法,有助於兒歌的整體輸入。

  7)全班齊讀

  8)分組比賽讀

  2、教學生字詞:

  1)縮小語境,提出詞語。

  2)再從詞中抽出生字。

  3)靈活運用生字卡片,透過“開火車”、“搶答”等多種遊戲活動,使單個生字反覆多次,不斷與學生見面,激發學生興趣,動靜結合,最終達到準確快速認讀的程度。多種方法學習生字。

  4)教師根據漢字的結構規律和學生的年齡特徵,對生字進行多種方法構建、學習。

  例如:a、猜字謎。平:一字五筆,有些出奇,六十又差,八十有餘;千:一個字,有十撇。

  b、編故事。生(牛一):它是牛小壯,在跑道上奔跑。

  c、數筆畫。萬:一筆橫,二筆撇,三筆橫折鉤,一共有三筆。

  d、看實物。門:觀察教室的門框,學習“門”字。

  e、找朋友。戶:“屍”字上面加一點,就是“戶”字。

  f、出示生字,多種方法識字(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領讀)

  g、給生字戴帽子:拼音作帽子,找準生字給戴上。

  總之,透過以上多種形式,大面積,分層次的聽讀、識字活動,較好地促進了學生對古詩的整體記憶,發展兒童了的語言;同時,利用拼拼音的方法和無意識的識字作用,達到識字的目的。

  (三)再讀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詩。教師激疑:同學們讀了這首詩,說一說知道了什麼。

  2、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歸納並板書。

  樣子:頭上紅冠

  大公雞 顏色:滿身雪白

  打鳴:一叫門開

  3、出示表格練習(口答)

  4、突破難點,學習最後兩行。透過認識祖國的地圖,教讀祖國的名字和欣賞祖國的風景圖片等方式,學生情感得到了薰陶,入情入境,從而達到與作者、教材情感的共鳴。

  (四)、品詞賞句,感悟詩情

  1、自由讀第一句,看圖想一想:這隻大公雞的冠子和羽毛有什麼特點?(頭上紅冠,滿身雪白。)

  (1)出示圖片,讓學生再次看一看大公雞的冠子和羽毛,理解“頭上紅冠”和“滿身雪白”。(2)指名錶演大公雞“走”的神態。(3)教師小結:同學們已經認識了這隻大公雞,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聽見過大公雞的叫聲嗎?有誰知道它一般在什麼時候叫?我們學習第二句就知道了。

  2、指名讀第二句,聯絡生活實際想一想:大公雞怎樣叫?

  (1)理解“叫”。(2)提問:大公雞一叫,人們就去幹什麼?(學生據古詩內容回答後,教師再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展開想象)(3)說一說這句詩的大意。(4)體會大公雞的勤勞:這首詩的作者喜歡這隻大公雞嗎?為什麼?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因為學生預習時,大多已經將古詩背誦會了,所以該環節只需要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自由誦讀即可。

  (六)、回讀古詩,完成作業

  1、按古詩原文填空。

  不敢輕言細語,一叫開。

  大公雞

  樣子顏色打鳴

  2、畫一隻大公雞,看誰畫得又快又好。在畫的左上角題上《畫雞》這首詩,左下角寫上自己的名字。

  (七)、課外延伸,積累語言

  選擇一種動物,介紹它的樣子,從而將課堂延伸至課外,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繼續保持,並促進了學生間,學生和家長間的交流、溝通。

小學一年級語文《畫》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能說出自己的畫的內容和作畫時的想法。

  2、激發相互交流的興趣,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

  3、培養說話大方、聽話認真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

  口語表達清楚。

  三、教學難點:

  交際有禮貌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生興趣,匯入新課

  1、我們小朋友又聰明又能幹,你能說說你有哪些本領?請用上“我會——”說。(生答:會唱歌、跳舞、畫畫……)

  2、這節課讓我們展示一下自己的畫畫本領,好嗎?

  3、齊讀課題:《我們的畫》。

  (二)、活動:小小解說員

  小朋友都帶來了自己漂亮而美麗的畫,讓我們舉高,給大家看一下。老師也帶來了一張,(出示範畫)。咦,這時候,老師有一個提議,讓我們來做個遊戲好不好?

  1、講解遊戲規則遊戲的名稱叫小小解說員--------就是我們要把自己的畫介紹給大家聽,誰介紹得清楚,我們就評他為優秀解說員,並頒發榮譽證書,其他小朋友要仔細聽,是不是優秀解說員,請你們來評一評,同時,你也可以對別人的畫做出修改意見。

  2、教師示範。老師也真想參加,教師想和大家商量一下,能不能讓我先說一說?你們要聽仔細了,如果我說得好,讓班長給我頒獎;如果你對老師的畫有更好的建議,歡迎大家指出並改正。教師示範講解、後評議、頒獎、提出意見

  3、學生組內學習並交流.。

  4、提供臺舞,讓學生表演,並相互評價。

  5、學生自由組合進行交流。

  (三)、活動:圖畫公司

  我們的小朋友真棒,有那麼多優秀的解說員,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畫介紹給大家?

  1、創設公司讓我們開一家公司吧!下面我宣佈,我是開心圖畫公司的總經理,你們是我的六家分公司,我讓大家做三件事:

  (1)把你們的畫放好整齊,做到美觀

  (2)選一名分公司經理

  (3)給自己的分公司的取名字。

  2、學生交流分公司的選好經理和名稱。

  3、由分公司經理推選好兩名營業員,並佩帶標誌。

  4、遊戲規則的滲透。

  遊戲時小朋友可以自由購畫,購畫分公司經理要仔細看,評選最佳顧客和最佳營業員。

  5、學生活動、教師參與。

  (四)、活動;畫展(活動昇華)

  1、小朋友都買到了稱心如意的畫,但是你們的成果大都數同學還沒欣賞完過,這樣,讓我們來舉辦一個畫展,一起來分享快樂,好嗎?

  2、分類畫展:請學生將學生的畫貼在不同的地方。(植物園、動物園內)

  3、師生共享“豐碩的果實”。

  (五)、評價小結我們的畫-口語交際教學設計教案

  1、評出班級最佳:

  (1)大大方方獎

  (2)熱情獎

  (3)微笑獎

  2、說一說:你今天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要改進的地方?

  六、作業佈置:

  回家向爸爸媽媽說說自己的畫的內容和作畫時的想法。

  七、板書設計:

  我們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