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大班科學公開課神奇的力教案

大班科學公開課神奇的力教案

大班科學公開課神奇的力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公開課神奇的力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科學公開課神奇的力教案1

  活動目標:

  1、幼兒透過各種操作活動和遊戲,回憶、聯想、感知各種各樣的力,及其力的作用。

  2、在遊戲中探索用力的大小、方向與物體運動的關係。

  3、啟發幼兒熱愛科學的情感,激發幼兒注意觀察周圍物體運動的現象,喜歡進行探索活動。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物質:皮球、毽子、沙袋、橡皮筋、小汽車、鉛球、小鼓、響板、口琴、鈴鼓、棒球、米兩袋、淨水兩桶、推小車、各種輔助材料。

  經驗:幼兒知道常做的事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主題活動,引導幼兒講述生活經驗。

  1、師:今天我們一起來找一位看不見朋友。他的名字叫"力",你們知道在我們平時生活裡哪些地方需要用力呢?原來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力的存在,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用力。

  2、今天我們一起與"力"交個朋友,好嗎?

  二、引導幼兒進行操作活動,感知物體的運動需要力

  1、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好多好玩的東西。我們給這些玩具取一個很好聽的大名字叫——物體。(舉例教室裡的桌子、櫃子都叫物體)怎樣使這些物體動起來呢?現在請小朋友來看一看、說一說、玩一玩,玩過之後,告訴大家,你是怎能麼玩的?(教師參與遊戲活動中)

  2、幼兒自由發言:我用手拍皮球,我用手扔沙包,我用手推小汽車……我用手轉球……(指導幼兒注意詞的運用)

  3、師:咦,這些玩具放在這兒怎麼不動了呢?(因為只有手用力了或腳用力了,玩具才會動)

  4、教師邊操作邊講解:物體的運動需要力,物體受了力的作用才會運動。

  三、透過幼兒的再次操作物體,引導幼兒發現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關係

  1、師:小朋友,現在老師與你們一起來玩一玩,不過你要體驗一下,輕輕地用力它會怎麼樣,用力很大它又會怎麼樣?玩過之後,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教師參與幼兒的活動,結合指導幼兒用正確的語言表達)

  2、幼兒操作後自由發言:在我們用力大的時候,物體就拋得高,滾得遠,動得快……;在我們用力小的時候,物體就拋得低,滾不遠,動得慢……

  四、幼兒操作,並引導幼兒回憶生活中省力的地方,並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

  1、師:我們來做個遊戲,運東西,我這裡有兩袋米,兩桶淨水,請小朋友想一想可以用什麼方法把他們搬到那邊去?

  2、幼兒,操作體驗,教師參與指導。

  師:你們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多的辦法把米和水運到這裡,那請問你們為什麼用這些方法呢?

  師:原來這些方法都是比較省力的,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在我們平時生活裡哪些地方還需要省力?

  師:你覺得現在做哪些事情你很費力,你想怎樣使它省力,可以發明些什麼呢?

  3、師:我發現我們小朋友個個都是小小發明家,不過只有現在需要學習更多的本領,才能實現你的夢想啊!

  六、 總結

  今天我們找到了一位看不見的朋友,它的名字叫"力"。"力"能使物體動起來。 "力"真神奇,真是"神奇的力"。

  活動反思:

  吸引力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透過遊戲的層層引導,首先感知物體的下落現象,其次比較兩種物體的下落速度,再次討論怎樣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讓幼兒積極的參與遊戲,並嘗試透過感受、探索、發現、引導幼兒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使幼兒由被動學習者變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使科學活動順利地延伸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不為“教”而教,只是幼兒的“學”而教,突出幼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

大班科學公開課神奇的力教案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發現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種物體在空中會自由下落。

  2、透過各種操作活動,使幼兒初步感知不同物體下落速度不同是與物體重力和空氣浮力有關。

  3、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發揮幼兒的創造性,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

  活動準備:

  操作材料:各種糖紙、羽毛、報紙、雪花片、球、小沙包、手絹、紙杯

  輔助材料:剪刀、透明膠、夾子、雙面膠、泥工、綵帶。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自由下落的'現象。

  (1)師:“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東西,請你們來玩一玩,把這些玩具往上扔,看看你會發現什麼。”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3)你剛才扔的是什麼東西?你扔這些東西的時候有什麼感覺?它落下來的速度是什麼樣的?

  2、再一次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啟發幼兒任意選兩樣玩具同時拋接,發現物體下落速度不同。

  (2)引導幼兒兩兩相伴,同時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3、啟發幼兒探索改變物體下落速度的方法。

  (1)師出示兩張相同的紙,啟發幼兒能讓我們以不同的速度落下來。

  (2)幼兒嘗試探索:如將紙折成飛機就扔得高些,落下來也快些。夾子夾住羽毛使羽毛落得快。

  4、為什麼物體都會往下落?師:“扔上去的物體為什麼會落下來呢?”(是由於地球的引力。)

  5、 小結:今天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知道物體由於地球的引力扔上去以後都會下落。輕而大的物體扔不高,落下來也慢;重而小的物體扔的高,落下來也快,透過改變,也會改變它的速度。

  6、組織幼兒觀看人在太空中的錄象。

  7、活動延伸: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繼續感知。

  《神奇的力》活動評析評析者:吳蓉活動評析:教師能關注幼兒的興趣愛好,根據幼兒生活經驗的內容來制定活動主題,在活動中,教師按循序漸進的原則,設定了三個操作活動,讓幼兒從最初的玩到有目的的玩,再到探索的發現,環環相扣,來讓幼兒感知物體的下落與地心的引力、物體的重量和空氣的浮力有關;透過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發揮幼兒創造性,培養幼兒動手能力。

  活動建議:

  1、教師的教育隨機性有待進一步加

  2、教師的示範操作需要尊重客觀現實。

  活動反思:

  吸引力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力”,透過遊戲的層層引導,首先感知物體的下落現象,其次比較兩種物體的下落速度,再次討論怎樣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讓幼兒積極的參與遊戲,並嘗試透過感受、探索、發現、引導幼兒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使幼兒由被動學習者變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使科學活動順利地延伸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不為“教”而教,只是幼兒的“學”而教,突出幼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