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小班音樂過端午教案(精選6篇)

小班音樂過端午教案

小班音樂過端午教案(精選6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音樂過端午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音樂過端午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ti ti和ta的節奏,區別拍子和節奏。

  2、感受民族藝術美感,瞭解民族節日。

  3、在情境律動中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CD、錄音機、打棒人手一份、圖譜一張、掛圖。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

  1、師:小老鼠在河邊遇見了龍舟爺爺,就問龍舟爺爺:“什麼是端午節?”

  2、瞭解和感受民族節日的氣氛

  教師根據圖片中的粽子、香包、龍舟以及初夏的植物,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習俗。

  二、透過學習兒歌感知節拍和節奏

  1、語詞律動

  師:說著說著小老鼠就唱起了好聽的兒謠,你聽……

  (配合音樂做律動,初次感知兒謠,教師做,幼兒模仿)

  2、感知拍子

  師:老師每到一句都會點一個地方哦,你們跟著我做哦!

  幼兒隨教師肢體拍拍子,感知拍子的重拍點。

  3、感知節奏,xxxxxx

  (1)師:我們一起來幫小老鼠拍手加油吧!

  (根據節奏拍手,及肢體各部位的創編)

  (2)感知節奏,感知ti ti和ta的節奏 教師畫十六宮格,並畫上節奏,認識ti ti和ta

  (師幼共點十六宮格,感知節奏xxx和xxxxxx)

  三、樂器感知

  1、介紹樂器——打棒

  師:這個樂器叫什麼名字?能發出什麼聲音?

  (介紹打棒的正確用法及音色特點)

  2、利用樂器干支節奏及拍子

  (1)教師帶領幼兒利用打棒打拍子

  (2)教師帶領幼兒利用打棒打節奏

  四、律動,匯出活動

  師:我們和小老鼠一起去過端午節吧!

  (教師念兒歌,做語詞律動走出教室)

  小班音樂過端午教案 篇2

  活動名稱:粽情端午

  活動地點:小二班教室

  活動目標:

  1、體驗民俗文化,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2、喜歡勞動,樂於參加家務。

  3、初步瞭解包粽子的方法。

  活動準備:

  影片(端午節如何包粽子)粽葉細線已經弄好的粽子餡安全剪刀盆子活動過程:

  1、匯入部分老師:小朋友們好!端午節快到了,老師家裡要來客人,小朋友們說說老師應該做什麼招待客人呢?

  小朋友:粽子。

  老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給老師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可是老師還有一個大難題,小朋友們願不願意幫助老師啊?

  小朋友:願意。

  老師:老師家要來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個人包粽子,忙不過來,小朋友們可以和老師一起包粽子嗎?

  小朋友:可以。

  老師:小朋友們真好。可是你們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嗎?(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沒有關係,下面來和老師一起一起看一個動畫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觀看影片,瞭解端午節由來以及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老師:看了動畫片,小朋友們知道為什麼端午節會吃粽子了吧?小朋友們回家後可以講給爸爸媽媽聽聽看。下面我們再看一個影片,看看粽子怎麼包,完了小朋友們可要幫助老師喔。(放影片)老師:小朋友們,看看那你們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現在我們就要用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來。老師先給大家示範一下。

  (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透過影片學習及老師的示範,部分幼兒能自己摸索著包出一個大概,對於還不會或者無從下手的幼兒採用同伴幫助及老師指導,確保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老師:哇,**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學習,看看他是怎麼包的,怎麼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結束部分老師總結:哇,小朋友們真是能幹,包的粽子讓老師忍不住要流口水啦。這下老師不用擔心沒法招呼客人了。謝謝小朋友們。希望大家能度過一個愉快的端午節。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4、學念兒歌《五月五》。

  活動延伸

  告訴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包粽子吃,並給爸爸媽媽講述端午節的由來,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端午節。

  小班音樂過端午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大班幼兒有感受音樂的能力,做動作時能隨著節奏的快慢改變動作的速度,隨音樂做動作的經驗更為豐富。《包粽子》是一首山東民歌,在民間廣泛傳唱。端午節包粽子又是小朋友熟悉的一種習俗,並且已有包粽子的經驗,本次活動,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幼兒在欣賞、理解音樂的基礎上創編包粽子、煮粽子的各種動作,在樂曲中有節奏的舞蹈,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在熟悉包粽子過程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粽子動作,並隨音樂合拍地進行表演。

  2.能根據音樂節奏及旋律等變化,匹配相應動作。

  3.喜歡參加舞蹈活動,體驗舞蹈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煮粽子影片。

  2.幼兒觀察過包粽子,瞭解包粽子的過程。

  活動建議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激發創編興趣。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

  提問:聽了這段音樂有什麼感覺?你想幹什麼?

  (2)隨著音樂自由地表現包粽子的過程。

  這段音樂表現了包粽子的哪些過程,引導幼兒隨音樂試著做一做。

  2.遷移包粽子經驗,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粽子動作。

  (1)引導幼兒回憶並創編包粽子時清洗粽葉的過程。

  提問:包粽子時要先做什麼?都要做哪些事情?

  如幼兒說到洗粽葉,教師將追問:你是怎樣洗粽葉的?你能做給大家看看嗎?教師在幼兒模仿動作的過程中隨機說兒歌引導幼兒根據節奏做動作。鼓勵幼兒隨音樂表現做洗粽葉的過程。

  (2)引導幼兒大膽想象,隨音樂創編包粽子的過程。

  啟發幼兒自主創編不同動作,表現包粽子時裝米、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粽子動作。

  (3)結合煮粽子影片,引導幼兒創造性地表現煮粽子的情景。

  提問:粽子包好了,現在可以吃了嗎?怎樣煮粽子的?粽子在鍋裡能不能動?為什麼?

  引導幼兒創編出粽子下鍋、加水、煮熟、慶祝等動作,隨音樂表演。

  提問:包粽子要先做什麼?再做什麼?用什麼動作表現洗葉?用什麼動作表現裝米?

  3.隨音樂完整的進行舞蹈,感受舞蹈歡快、熱鬧的情緒。

  (1)幼兒與教師共同舞蹈,對舞蹈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2)啟發幼兒做動作時表現出歡樂、熱鬧的勞動場面。

  (3)分組互相表演。

  延伸活動

  將音樂放在表演區,鼓勵幼兒大膽創編舞蹈動作。

  小班音樂過端午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積極回應孩子們的興趣——設計活動滿足孩子體驗、表現“划龍舟”的願望。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將兒歌《過端午》改編成了旋律歡快的歌曲,並自己錄製了改編版《過端午》;活動中,用圖卡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並用沙錘來表現“划龍舟”的熱鬧氛圍。希望透過和孩子一起學習歌曲、表現歌曲充分體驗划龍舟的習俗和樂趣。

  活動目標

  1.學習演唱歌曲《過端午》,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樂趣。

  2.感知×× 和 ×O 的節奏,並能初步表現。

  重點難點

  表現×× 和 ×O 的節奏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划龍舟影片、音樂《過端午》、圖譜、沙錘;

  2.經驗準備:幼兒對划龍舟活動有一定的瞭解,已學習兒歌《過端午》。

  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

  1.教師播放划龍舟影片,引導幼兒回顧兒歌《過端午》。我們一起去看看影片裡的人在幹什麼?

  2.和幼兒聊聊划龍舟場景,引導幼兒瞭解划龍舟的角色分工。他們是怎樣划龍舟的?

  幼:有人划龍舟,有人敲鑼鼓什麼時候要划龍舟呢?

  幼:端午節

  我們之前學過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唸一念吧!

  【設計意圖:從觀看划龍舟影片,引導幼兒回顧划龍舟經驗,引出兒歌《過端午》。】

  二、學習歌曲

  1.初步欣賞、感知歌曲。

  教師清唱歌曲,幼兒與教師一同欣賞歌曲《過端午》。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不一樣的《過端午》,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學唱歌曲

  (1)播放音樂,引導幼兒小聲跟唱歌曲。我們一起跟著音樂小聲地唱一唱這首歌吧!

  (2)重複練習,熟悉歌詞內容。

  剛才我聽到小朋友們的聲音真好聽,接下來我們一起再來試試吧,老師來找找誰的聲音最好聽呢!

  (3)學習歌曲節奏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圖譜,引導幼兒初步認識圖譜,重點引導幼兒學習×× 和 ×O 的節奏。

  ①教師用引導幼兒用拍手錶示×、用握拳表示 0,帶領幼兒用“拍手”“握拳”方式練習兩遍節奏難點部分。

  我們一起來玩一個好玩的遊戲,當我們看到“粽子”就拍手,看到“0” 就握拳,我們來試一試,看看誰做得最棒,張老師要找找誰的小眼睛看的最認真哦!

  ②教師帶領幼兒邊拍手邊完整進行一遍節奏練習。

  ③跟隨音樂完整進行一遍節奏練習。

  3.再次演唱歌曲

  (1)將歌詞加入節奏圖譜中,師幼共同演唱一遍歌曲,教師注意關注幼兒是否表現出休止部分,並適度進行針對性指導。

  (2)教師帶領幼兒邊拍手邊演唱一遍歌曲。

  【設計意圖:透過節奏練習、跟唱環節,引導幼兒熟悉歌詞和節奏,感 受歌唱活動帶來的樂趣;藉助節奏圖譜,幫助幼兒掌握歌曲中的'難點——休 止符】

  三、用樂器——沙錘表現歌曲

  1.教師出示沙錘,並示範一邊用沙錘打拍子一邊唱歌,間奏做划船的動作。

  這是誰呀?沙錘寶寶也想和小朋友們一起唱歌,我們來聽聽它們是怎麼唱的呢?

  2.教師帶領幼兒一邊唱歌一邊根據節拍搖沙錘,間奏時做划船的動作。沙錘寶寶唱歌真好聽,我們班還有很多沙錘寶寶來到了我們班,想和我們一起唱歌,我們請它們出來吧!

  3.分成兩組,以划龍舟的形式,一邊搖沙錘一邊唱歌並走出教室。 我們一起來一場划龍舟比賽吧!

  【設計意圖:透過使用沙錘演奏歌曲,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在 使用樂器的過程中,幼兒能進一步掌握歌曲的節奏,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樂 趣】

  附:歌曲

  過端午

  曲:張婕

  1=b E 2/4

  1 15.0 | 3 31 0 | 2 22 0 | 7.7. 5.0 |

  五月五,過端午,划龍舟,敲鑼鼓。

  1 05.0 | 3 31 0 | 5 54 2 | 1 11 0 |

  一二三四五,你來划船我打鼓。

  活動總結

  活動反思:

  因為本次活動的選材來源幼兒的生活經驗、設計契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活動中,我藉助多種方式幫助幼兒從熟悉歌曲到解決難點問題,到大膽表現歌曲,過程體現出小步遞進、層層深入,這是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學習方式的。所以整個活動中,幼兒的情緒比較愉悅,參與積極性比較高,以下是我對本次活動的一些反思:

  一、創編旋律,“悅享”音樂

  音樂能薰陶幼兒的情操。本次活動,我契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將兒歌

  《過端午》大膽創編旋律,改編成了歌曲。在歌曲學習過程中,幼兒充分欣賞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從而喜歡這首歌曲。從幼兒的表現可以看出, 孩子喜歡《過端午》這個音樂活動,並且享受音樂活動帶來的愉悅。

  二、圖文並茂,“解讀”音樂利用節奏圖卡,分解難點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本次活動的難點是掌握休止符的表現。活動中,我利用節奏圖卡幫助幼兒瞭解《過端午》這首歌的節奏,並透過看圖、拍手等多種方式嘗試理解和表現休止符,大部分幼兒透過這種方式基本能夠掌握休

  止符表現。

  三、樂器演奏,“趣玩”音樂

  為了增強幼兒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給幼兒搭建大膽表現音樂的平臺, 我在活動後半部分投放了樂器,讓幼兒嘗試演奏,在感受演奏樂器的同時大膽表達表現樂曲,深化幼兒對歌曲的理解。孩子們很喜歡這個環節,積極專注參與其中,樂於用樂器進行演奏,從他們的演奏中可以觀察到孩子基本掌握了歌曲節奏。

  小班音樂過端午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五月五,是端午》是一首優美動聽、節奏歡快的歌曲,歌曲富有童趣,通俗易懂,描述了端午節的風俗民情,非常適合端午節慶祝活動開展。本次活動透過傾聽、感受、哼唱等環節,引導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以及歌曲傳遞出的對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思念和崇敬之情,鼓勵幼兒採用輪唱、齊唱等不同的演唱方式,增加演唱的趣味性,引導語兒感受同伴間合作演唱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唱準附點音符和延長音,感受歌曲歡快、優美的特點。

  2.採用輪唱、齊唱的方式,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感受同伴間合作演唱的樂趣,激發對屈原的崇敬之情。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及習俗

  2.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1.播放教學課件,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提問:圖片是有什麼?這是哪個節日的習俗?

  2.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詞內容。

  (1)欣賞一遍歌曲,感受音樂優美、歡快的特點。這首歌聽起來有什麼感覺?歌曲有幾段?

  (2)結合教學課件,再次欣賞歌曲,理解歌詞內容

  提問:歌曲裡都唱了什麼?誰能用歌曲裡的語言說一說?

  3.指導幼兒分段學唱歌曲,理解歌詞表達的情緒。

  (1)引導幼兒學唱歌曲第 1 段,感受阿媽、阿爸慶祝端午節為家人忙碌的快樂景象。

  (2)引導幼兒學唱歌曲第 2 段,感受阿哥、阿姐參加端午節民俗活動的熱鬧景象,以及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思念、崇敬之情。

  (3)鼓勵幼兒嘗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提醒幼兒唱準附點音符和延長音。

  4.引導幼兒採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激發幼兒對屈原的崇敬之情。

  (1)組織幼兒採用輪唱、齊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討論:人們為什麼要紀念屈大夫?激發幼兒對屈原的崇敬之情, 並鼓勵幼兒向屈大夫一樣熱愛祖國,從小學好本領,長大為祖國做貢獻。

  小班音樂過端午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農曆五月是賽龍舟的節日,幼兒在報紙中或電視上均看到了許多有關端午節的資訊,包括吃粽子和賽龍舟。當老師提到龍舟競賽,幼兒便興奮不已,七嘴八舌地討論,藉此機會與幼兒共同認識賽龍舟,激發幼兒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划龍舟》是一首旋律歡快、節奏鮮明、說唱結合的歌曲,本次活動透過指導幼兒學唱歌,引導幼兒用有力的聲音表現比賽熱情、激烈的景象,鼓勵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作品內容,感受龍舟競賽熱烈緊張的氛圍,激發幼兒演唱歌曲的興趣。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用有力的聲音表現比賽熱情、激烈的景象。

  2.嘗試為間奏部分和唸白部分創編肢體動作,用肢體動作直接感受節奏的速度和變化。

  3.願意和同伴合作遊戲,感受龍舟競賽熱烈緊張的氛圍。

  活動準備

  幼兒看過賽龍舟影片,教學課件。

  活動建議

  1.出示賽龍舟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划龍舟時人們的表情和動作, 引導幼兒感龍舟競賽熱情、激烈的景象。

  提問:圖片上的人們在幹什麼?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怎樣讓龍舟跑得更快?你從哪裡看出來的?周圍的人們在幹什麼?為什麼?

  小結:賽龍舟也稱划龍舟、龍舟競渡,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運動。比賽時,由一人敲鑼指揮,水手按鑼聲節奏划槳前進,競爭非常激烈,場面非常熱鬧。

  2.引導幼兒欣賞歌曲、學唱歌曲《划龍舟》,感受龍舟競賽熱烈緊張的氛圍。

  (1)請幼兒欣賞歌曲。提問:歌曲裡唱了什麼?引導幼兒用歌詞說出划龍舟比賽的熱鬧景象。

  (2)請幼兒再次欣賞歌曲。提問:從歌聲裡你聽出人們在划龍舟時的心情是怎樣的?他們會想什麼辦法獲得勝利?水手是怎樣為自己鼓勁的?魚兒是怎樣為水手鼓勁的?引導幼兒練習唸白部分,體會參賽者齊心協力想爭取勝利的急切心情,感受歌曲歡快、激烈的競爭景象,幫助幼兒理解水手用力划槳、鼓手擂鼓助威、魚兒熱切鼓勁的緊張氛圍。

  (3)引導幼兒隨音樂伴奏完整學唱歌曲,可採用分組演唱的形式進行練習,提醒幼兒注意用有力的聲音表現比賽熱情、激烈的景象。

  3.引導幼兒為間奏部分和唸白部分創編肢體動作,用肢體動作直接感受節奏的速度。例如:人山人海樂悠悠後的間奏,可雙手輪流拍打雙腿感知節奏;水手邊還喊號子邊有節奏地做划槳動作;魚兒加油可以隨節奏握拳跺腳加油助威。

  4.鼓勵幼兒隨音樂邊唱邊做動作,感受划龍舟的氣氛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