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精選13篇)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精選13篇)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①透過學習探究各種泥器的製作方法,體驗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給我們帶來的樂趣,並透過捏泥,體會陶藝的捏製成形的方法,嘗試製作各種泥器皿。

  ②重點學習簡單的陶藝製作方法,體會中國陶藝的歷史文化,引導學生以生活為創作源泉進行創作。

  ③難點小器皿的捏製方法及造型設計。

  情感態度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動手能力及創作能力。

  教具:陶泥、簡單工具、陶藝作品課件

  學具:陶泥、簡單工具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匯入課題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好玩的玩具,看看有什麼?(展示泥玩具的圖片)仔細觀察這些都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泥巴)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玩捏泥巴。(板書課題)

  二、師生交流,表現創新

  1、找同學上臺摸一摸泥製陶罐,提問:泥制的物品摸起來有什麼感覺?(很粗糙)

  2.說說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器物是用泥製作的?

  3.看看陶藝的發展歷史吧!(展示陶器圖片)提問:上面的這些部件都是做什麼用的?(把手、裝飾…)

  4.展示陶泥,師:這些陶泥就是用來製作陶器的材料,(找同學上臺摸一摸,說一下感受—-很軟)由於材料很軟所以很方便造型。

  5.怎麼樣才能讓這些陶泥變形成我們需要的形狀呢?(講解變形手法---揉、捏、搓、壓)

  6.展示圖片,教授造型方法。(盤條法、手捏法、泥板法)用這些方法同學們可以隨意製作出自己想要的形狀。

  7.老師示範製作一件陶器。(講解裝飾與連線的手法。)

  三、學生實踐

  出示作業要求:運用學到的方法,結合自己的想象,製作一件自己喜歡的小器物。

  四、講評,小結

  對學生的作業開展講評,表揚有創造性的學生。

  作業設定

  運用學到的方法,結合自己的想象,製作一件自己喜歡的小器物。

  板書設計

  9、捏泥巴

  變形手法:捏、揉、搓、壓

  造型手法:盤條法、手捏法、泥板法

  課後反思

  泥巴是孩子們最熟悉的事物,這種內容的美術課對我們老師來講應該也是上的內容了,因為孩子們對它的喜愛,讓我們比較好控制課堂,但怎麼樣才能激發孩子們的創作熱情,讓他們能出更多更好的橡皮泥作品呢?在這節課裡我開展了嘗試。讓同學們親自感受泥巴的質地,親自總結泥巴的玩法,讓學生從玩樂中掌握了製作技法。

  對於一個美術教師來說,我的目標是讓孩子們喜歡上美術課,進而喜歡美術,當然,最終的目標是讓他們喜歡藝術。對此,我覺得這節課讓我感受到了孩子們對美術的那份喜愛,而這正是我所追求的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併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運用搜集到的各種廢舊材料,加工成造型各異的形式新穎的不同物品。

  【過程與方法】透過廢舊材料的聯想及藝術作品的欣賞,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製作方法的討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創新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實踐中多種材料的選擇,可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善於發現、利用材料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製作,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環境保護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發現身邊的廢舊材料,並能合理利用,製作出立體或半立體的工藝品。

  教學難點:作品製作的新穎、美觀以及能否用多種材料和方法結合完成製作。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利用廢棄材料製作的工藝品、廢舊材料、剪刀、膠水、課件。

  學生準備:廢舊材料、剪刀、膠水等。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教師:在上課之前請同學們和我一起來看大螢幕,看一看這是些什麼東西你們都認識嗎?

  出示廢品圖片。

  教師:上節課同學們製作出了許多漂亮的剪貼畫,這節課我們要用我們的雙手將這些廢品變廢為寶。

  (板書)──變廢為寶

  (二)探索新知

  1.引導學生觀察廢舊物品,並思考如何讓廢舊物品變廢為寶。

  提問:人們通常會拿這些廢舊物品做什麼呢?觀察它的形狀、顏色,想象怎樣才能變廢為寶?

  教師:同學們先來看一段動畫影片,看看用這些廢棄物能製作出那些藝術品。

  出示用廢舊物品製作的藝術品動畫影片,引導學生欣賞。

  教師:老師家裡也有一些廢舊物品,大家看看老師將這些廢舊物品製作成了什麼?

  教師出示作品圖片。

  提問:你們喜歡哪一件作品?能看出這些作品用到了哪些廢舊物品?在製作中用到了哪些方法?

  教師:有一個同學用家裡的一次性紙杯作出了一個可愛的小企鵝,我們一起看看他是怎麼做的。

  2.播放動畫《舊物改造──製作小企鵝紙杯》。

  教師引導學生欣賞動畫,在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時暫停,講解紙杯的設計思路,啟發學生對材料的再認識。

  教師:看了老師的示範,你們想到用你們手中的材料製作出什麼樣的物品了嗎?趕快討論討論,說出自己的創意。

  3.教師引導學生小組討論,說出自己的創作思路。

  提問:你們帶了哪些廢舊物品?可以將它改造成什麼?

  4.出示學生作品。

  教師:我們再看看其他小朋友將廢舊物品進行了怎樣的改造。

  提問:你能看出他們都利用到了哪些廢舊物品?

  (三)能力反饋(學生動手實踐)

  作業要求:

  用手中的廢舊材料製作一件工藝品。

  步驟提示:

  1.在畫紙上畫出要做的工藝品外形及結構設計。

  2.將準備好的廢棄材料用剪刀修剪成工藝品所需要的形狀。

  3.利用膠水拼接材料。

  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敢於打破物體原有的形態進行組合和創造。幫助學生共同解決製作上的難點。

  製作完成後回收可利用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環境的衛生和整潔。

  (四)課堂講評

  展示學生的作品,組織學生自評、互評,發展審美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提問:說一說你的作品的創意體現在哪裡?(啟發學生從材料的運用上講。)

  你對其他同學的哪件作品最感興趣?為什麼?(啟發學生從材料的運用和製作的造型上講。)

  教師總結、評價。(主要從作品的想象力是否豐富、聯想是否合理、材料運用是否恰當及小組合作是否愉快等方面進行評價。)

  本課總結:這節課透過開展回收廢舊物品、“變廢為寶”小製作的活動,不僅培養了我們動手動腦的能力,提高了審美情趣,還使我們養成了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讓我們一起去尋找更多的材料,做出更多漂亮的工藝品吧。

  (五)拓展延伸

  提問:你還可以用廢棄物製作更多的工藝品嗎?鼓勵學生嘗試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來製作各種新穎獨特的立體造型。

  《變廢為寶》教學反思

  本課屬造型?表現、設計?應用領域,主要要求學生用木頭、金屬片、罐頭瓶、紙片等廢棄的材料,製作各種立體或半立體的工藝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大膽自由的創作,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環保意識。教師帶領學生瀏覽網頁,欣賞一些工藝品的展示,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去觀察、欣賞,開拓學生的視野,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在教學評價時,可從學生能否合理運用廢棄材料進行組合創造的方面進行評價。學生對手工課熱情高,但是由於對生活中的各種廢舊材料觀察不夠細緻,容易導致構思創意方面的侷限。透過廢舊材料的分析、討論,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再透過教師演示製作,使學生直觀瞭解用廢棄物製作工藝品的方法和過程。再透過學生間的自評、互評,使學生主動取長補短,挖掘自己的想象力。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①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②重點透過欣賞,感悟不同歷史時期童年生活的差異性,並認識中國畫、油畫、木雕、攝影等不同藝術表現形式,體會不同表現形式帶給人的不同美感。

  ③難點不同種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及對藝術作品相關歷史背景的瞭解。

  情感態度目標:

  透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各自的特點,培養學生珍惜現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具:有關童年的圖片

  學具:自己蒐集的有關童年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匯入課題

  (展示一段孩子從出生到長大的童年成長圖片)

  師:你們就跟圖片中的孩子們一樣,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很多人的關心下幸福的成長,在你們的童年世界裡肯定會有許多的故事,願不願意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我們就一起聊一聊有關童年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師生交流,表現創新

  1.說一說你們的童年都有哪些故事。

  2.藝術家們用他們特有的方法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幅鮮活的童年生活景象。展示圖片,提出問題:你能說出這些作品用了哪些表現形式嗎?仔細觀察他們的穿戴,猜一猜哪件作品表現的年代最久遠.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認真觀察他們的表情,說一說他們此時此刻的心情一樣嗎?把你的想法說給同學聽一聽。請你像小偵察員一樣,推測一下他們周圍的環境會是什麼樣子的中呢?

  3.開啟課本欣賞原圖。

  4.展示一組照片,提問:選擇你最喜愛的作品,先描述畫面,再說說你的感受,最後和自己的童年對比,談一談你的想法。

  5.欣賞《金色童年》:為什麼作者要稱這張照片為《金色童年》?

  6.欣賞《冬天的陽光》:冬天的陽光在哪裡,你是怎樣判斷出來的?

  7.欣賞《歡天喜地》:透過欣賞清朝的年畫作品,你能瞭解到清朝的兒童服飾、遊戲等情況嗎?

  8.欣賞《翻身奴隸的兒女》:作品中的小朋友們是哪個民族的人?從哪兒看出來的?他們做什麼?他們會想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想?

  9.欣賞《端陽嬰戲圖》: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麼?

  10.欣賞《戰鬥中成長》:他的童年是在什麼環境中渡過的?你認為畫面中的兩個人誰是主角?為什麼?

  三、課後拓展

  我們的童年是幸福快樂的,可是有一些貧困地區的小朋友還不能上學,看到這些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回家後做一個社會調查,瞭解一下身邊長輩的童年生活。

  作業設定

  回家後做一個社會調查,瞭解一下身邊長輩的童年生活。

  板書設計

  10、童年

  分享我們的童年故事

  繪畫形式:國畫、油畫、雕塑、攝影

  分析並欣賞

  課後反思

  本課屬欣賞評述領域的內容,透過欣賞分析課本中的作品,讓學生認識國畫、油畫、攝影、雕塑等不同形式的作品,並透過分析作品內容及背景讓學生了解不同時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並對此產生共鳴。培養了學生珍惜現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透過回憶,觀察與比較,能夠概括出“同樣大小的物體會顯現近大遠小的現象”這一規律。

  2、能夠運用“近大遠小”的規律,繪畫或拼貼一幅表現物體的前後關係的作品。

  教學重、難點:

  1、能否用“近大遠小”這一規律來表現前後關係。

  2、畫面是否表現出了物體的前後關係。

  教學準備:

  教師:一些有明顯透視效果的圖片、課件。

  學生:剪刀、膠水、彩色紙、繪畫工具。

  教學活動過程:

  活動一:

  課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課隊、氣球升空、兵馬俑、林間小路等有明顯透視效果的圖片、影視資料。有目的的引導學生說一說什麼在前,什麼在後。這些圖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麼共同的規律?(近大遠小)可別小瞧前前後後,其中還有不少的奧秘,來,讓我們一起去發現!

  啟發學生回憶自己以前看沒看到過類似的現象,並舉例說明。

  教師舉例:

  1、同樣是一位學生,我們站在教學樓上看她,在近處看就比較大而清晰,如果她在操場上我們再看她,就小而且模糊不清楚了。

  2、把一樣物體放在另一樣物體的後面,就會產生前後的感覺。

  3、物體透過逐漸縮小尺寸,也會產生前後的感覺。

  活動二:

  討論:在以往的繪畫中,你是用什麼方法表現前後關係的?

  知道了“近大遠小”的規律後說說你準備如何用它來表現景物的前後關係?找一找語文、數學等課本、課外讀物的插圖上是如何表現景物的前後關係的,有哪些畫法值得我們學習?

  教師在黑板上畫學生們站隊做操的場面,請兩位同學上來分別同學的隊伍,並請大家討論、分析一下繪畫順序:先畫什麼比較合理?(先畫前面的)

  活動三:

  小組討論,選定一個主題,以繪畫形式表現“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

  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評價與總結:畫面是否表現出了物體的前後關係。

  佈置下節課帶剪貼工具。

  教學反思:

  還沒等我把要求講完,就有的同學開始繪畫了,他把前大後小、近大遠小的規律弄混了,畫出了在一個平行線上大小的排列的畫面了,經過我拿其他同學作品的對比,使他明白前後的空間感和左右的排列感是不一樣的,他表示以後一定認真聽完老師的講解後在動手作業。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夠舉例說明大小是透過比較才可以體現出來的。

  2、能夠用比較的方法繪畫製作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準備:

  學生:玩具、紙、筆等

  教師:電腦圖片、動畫資料、實物投影、玩具等

  教學重、難點:

  1、如何理解大與小是透過比較表現出來的。

  2、能否用對比的方法來表現畫面中的大與小。

  教學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

  活動一:

  1、教師講述:故事《格列佛遊記》引導同學們認知大人國和小人國理由去的事物。

  2、同學討論:故事中主人公是如何來到大人國、小人國的?你看過那些這方面的書?或是動畫片嗎?

  3、出示課題:大人國與小人國

  活動二:

  1、將同一輛玩具車分別放在不同的背景下,為什麼有時顯得非常大,有時顯得非常小?(小組討論)

  2、教師舉例:雕塑《湯匙橋》《衣夾》等(電腦展示)

  3、請學生用自己身邊的事務舉例說明物體的大小是透過對比體現出來的。(微縮景觀等)

  活動三:

  請學生思考:

  1、你想表現大人國還是小人國?

  2、你想用那幾樣物體的反差來表現主人公時來到大人國還是小人國?

  3、畫面的主體是什麼?

  4、用什麼背景來襯托它的大或小?

  5、教師示範大人國和小人國的畫面:大人國的大人和高樓、大樹先後比較,小人國裡的小人和文具,昆蟲相比較,展現他們的大和小。

  活動四:

  學生創作,教師指導。

  活動五:

  交流作品初稿。提出修改意見。

  教學反思:以前學生畫人總是畫小了,現在有了大和小的對比,構圖比以前好多了。

  第二課時

  活動一:

  繼續完成上節課的作業。

  活動二:

  作品交流展示。教師從構圖及色彩方面進行總結。

  活動三:

  遊戲:

  大人和小人:每個同學將自己畫的人剪下來,隨意找一位同學的作品進行比較,看看自己的是大人還是小人,再找另一位同學的進行比較,看看又變成大人還是小人了?

  課後拓展:

  用泥塑的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圖表現立體的大人國或小人國。

  教學反思:

  我找到了《格列佛遊記》的故事碟片,放了一段給學生們看,讓孩子們直觀的感受同樣的一個人在大人國和小人國不同的遭遇和感受。這使學生們感受到了很多,在創作畫時想象出了諸如:在小人國一下子割了一畝麥子,在大人國住在蘋果屋裡……想象力的的豐富促使了畫面效果的豐富。結合我給同學們的比較參照,大人為合稱其大?小人為何稱其小?同學們創作出很多“毛毛蟲和小人”“蔬菜國裡的小人”“文具盒裡的小人過”“奧特曼大戰大人國”等等作品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6

  課題:天然的'斑紋

  課時:2課時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施教時間:9月21日——9月28日

  教學目標:

  1.能夠用一、兩句話說出不同肌理效果帶給自己的獨特感受。

  2.能夠用拓印、拓印添畫、繪畫等方式表現1-2種不同的肌理。

  教學重、難點:

  1.能否理解肌理的含義,能否說出不同肌理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

  2.能否總結出作業過程中的一些好的方法與同學共享。

  教學準備:

  教師:表現不同肌理的課件,一隻布袋子、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實物。

  學生:提前蒐集具有不同肌理效果的實物。水粉色、毛筆、調色盤等。紙。

  第一節:

  活動一:

  請學生將手伸到教師帶來的布袋子中隨便摸一件東西,並憑觸覺說說它表面的花紋是怎樣的,請大家猜猜這是什麼,然後拿出來看猜得對不對。

  說說自己憑什麼這樣猜的,你平時注意到物品的這些細節了沒有?

  放課件,引導學生髮現自然界中一些平常不太被注意的細節,讓學生不光會用眼睛,還要嘗試用觸覺去感知這些細節的美麗,積累一些視覺和觸覺的經驗。

  活動二:

  教師可以將自己帶來的和學生收集到的材料都展示出來,讓學生觀察他們的肌理,摸一摸,說說他們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比如說:“樹皮給我們的感覺是粗糙的,絲綢的感覺是滑滑的,金屬摸上去又硬又涼……”還可以有一些對比,譬如:棉布比絲綢粗糙,但又比樹皮細膩,皮毛的感覺比皮革溫暖,青的樹葉比枯樹葉要滋潤、細膩……

  活動三:

  佈置練習作業:各組同學交換自己帶來的各種物品,感受一下肌理,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2-3個用彩色筆或油畫棒畫一下。

  學生繪畫,教師指導。

  佈置學生下節課帶拓印工具。

  札記:去年做了一個關於有趣的葉子的幻燈片,裡面有好多葉脈的紋理的圖片,今天正好放給孩子們看,讓他們感受自然界的花紋。效果很好,所以說教學資料的積累非常有用。

  第二節

  活動一:

  教師為學生表演一個魔術:在一張白紙上用油畫棒用力塗色,白紙上除下了一些有肌理的畫面。請學生猜猜為什麼會這樣?

  揭示謎底:白紙的下面墊著一張樹葉。

  再換一種方法:在樹葉上塗上厚厚的水粉顏料,將一張吸水性很強的紙覆蓋在上面,輕輕的壓,小心解開,白紙上就出現了紋理。

  這兩種方法都是拓印。

  活動二:

  啟發學生自己想象,還有什麼辦法制作肌理?

  自己組嘗試著做一下。並交流一下製作的效果。

  拓印的方法並不難,但要取得好的效果卻也是不容易的,多給學生一點時間去嘗試,並在作業過程中組織幾次討論,談談成功、失敗的原因,談談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這樣會使學生更快的掌握拓印的方法。

  作業要求:用拓印、拓印添畫和繪畫相結合的方法制作一幅作業,可以合作。

  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用什麼方法,表現什麼樣的肌理。

  作業展示,經驗交流。

  收拾與整理。

  札記:孩子們尋找花紋的熱情太高了,把紙蒙在電視機音箱上、門邊上……結果班主任一進班就高呼:“怎麼到處都五顏六色的!”大家又好一通忙乎才把所有的地方都打掃乾淨。上第二個班時,我先要求學生:“拓印時把紙的四周空出來!千萬別弄得到處都是!”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在Windows圖畫程式中繪製簡潔的圖案。

  2.指導學生採用Windows圖畫程式進行復制,貼上,組成一幅四方連續紋樣。

  3.引導學生透過創意和*作感受電腦美術課的樂趣和設計製作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在繪畫程式中繪製簡潔的圖案。

  2.指導學生利用畫圖程式進行復制、貼上,組成一幅四方連續紋樣。

  3.引導學生透過創意和操作感受電腦美術課的樂趣和設計製作成功的喜悅。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電腦演示示範作品以及電腦軟硬體裝置。

  2.教育學生要愛護電腦裝置及專用教室的教學設施。

  教學活動過程:

  活動一:

  做好學生進電腦室上課的組織工作,安排好每位學生的座位及上機的電腦,確保電腦能夠正常執行。

  複習學過的Windows畫圖程式的*作方法及本課的圖案設計,排列,重複等造型知識內容。

  活動二:

  教師可先讓學生欣賞一些電腦設計和製作的四方連續紋樣優秀作品。

  利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活動三:

  教師以清晰的演示覆習畫圖程式介面上的各種工具的用途,當場演示電腦繪畫中圖案繪製,複製,貼上,翻轉和旋轉,拉伸和扭曲等創作方法,讓學生清楚地瞭解和掌握。

  教師演示並帶領學生共同完成一些翻轉和旋轉,拉伸和忸曲等變化的電腦繪畫方法和*作。

  讓學生隨意地使用一下軟體中的各種工具,進一步掌握繪製,複製,貼上,翻轉和旋轉,拉伸和扭曲等動作。

  鼓勵學生選用自己喜愛電子畫筆和顏色,透過想象與構思,利用工具箱中各種工具,設計並畫出一個有趣的形象。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復制,貼上,翻轉和旋轉,拉伸和扭曲的動作,製作出有獨特情趣的四方連續紋樣。在作業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大膽,自由地創意和繪製。

  作業指導要點

  1、上機開啟電源,操作電腦進入Windows畫圖程式。

  2、用左側工具箱中的矩形工具先畫一個矩形,再用畫筆等工具在矩形中進行簡單的紋樣創作,點取油漆桶,刷子等工具進行上色*作。

  3、點取選取工具在畫面上選擇物件,接著在編輯選單中點選複製,便可複製物件到系統剪貼簿。

  作業完成後讓學生在螢幕上互相評價,欣賞其他同學的作品。

  收拾與整理:

  指導學生按照現正確的步驟安全地關閉電腦,整理桌機,地面,保持教室環境整潔。

  課後拓展

  鼓勵學生回家積極尋找上機的機會,去試用更多的工具和技巧,進行生動有趣的電腦造型活動,更熟練地掌握計算機繪畫技能。

  教學參考資料

  電腦繪畫的彩色輸出:

  在電腦在完成了繪畫作品後,除了讓其在螢幕上顯示外,恐怕我們最想做的還是把作品變成一幅活生生的彩色圖片。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依靠電腦輸出裝置,目前常用的彩色輸出裝置有以下幾種:

  1、彩色噴墨印表機:這是最常用的輸出方式,“噴墨”這個詞清楚地解釋了這種印表機的工作原理。一束極細的墨水噴到介質上就是一個畫素。噴墨印表機不公有墨,還有噴頭。噴墨技術使用很廣泛,從小型彩色印表機到大型彩色噴繪機都可以應用。噴墨裝置的優點是經濟,迅速,適合在平面介質上列印。

  2、熱蠟印表機:熱蠟印表機使用有彩色的色帶把顏料轉移到輸出介質上。成像頭產生的熱量使蠟熔化到介質上,形成鮮豔明亮的色彩。這種熱蠟印表機一般為專業影象或廣告商的設計輸出使用。

  3、彩色鐳射印表機:彩色鐳射印表機用迅速產生高質量的彩色影象輸出。這種印表機使用鐳射和幹顏料生成影象。鐳射把顏料加熱固定在輸出介質上。彩色鐳射印表機的最大缺點就是價格太高。

  札記:

  電腦美術每學期都有,但著重點不同,象本次電腦美術就是四方連續為主,可以以“我的花布最漂亮”為題來進行作業設計。但由於沒有印表機,作業效果的展示顯得有些蒼白。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8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學會感知各種色彩現象,並能從中體驗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藝術內涵。

  教學難點

  欣賞生活中五彩繽紛、千變萬化的色彩現象,體驗文化藝術內涵,培養學生逐步形成感受和運用色彩的能力。

  教學手段

  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併合理運用音樂欣賞的激情作用。

  課前準備

  彩筆或油畫棒,水彩紙,裝飾用小物品,生活中的色彩搭配例項。

  教學方法

  教法:激發引導、創設情境、鼓勵發現

  學法:合作學習、探究感知、增知實踐

  一、音樂切入

  師:同學們,我們能感受到生活的豐富與美好,感覺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處在一個豐富的色彩世界裡。今天,讓我們一起去感受色彩、體驗色彩。

  (音樂切入,播放歌曲《天堂》並和同學們齊唱,旨在激發興趣,調動學生情緒,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你們感受到了什麼?

  生:白雲,草地,藍藍的天空,潔白的羊群,清清的湖水……

  (小組交流各自感受)

  效果:同學們的情緒得到充分調動,興趣得到激發,營造了一個好的學習氛圍。

  二、熱身練習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將感受到的事物表現出來,最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現。(放輕音樂)

  生:(學生活動:有的小組以詩歌的形式;有的小組以繪畫的形式;有的小組以歌唱的形式……)

  效果:親自動手感知,初步體會了色彩的獨特魅力。

  三、例項展示

  師:同學們,能將你們課前收集的例項展示出來嗎?(要求在展示的過程中,談談哪些色彩搭配的好,是成功的?哪些色彩搭配還不夠好,是不足的?並說出成功與不足的理由。)

  生:自己談成功與失敗,講出自己的感受,將自己收集的各種例項(包括絲巾、帽子、花束等)一一展示。

  效果:從生活中的素材挖掘色彩的魅力,體驗色彩的不同感覺。

  四、分析範例

  師:播放課件中的優秀案例,並和同學們共同評價。

  生:(廣泛發言,談自己的看法。)

  效果:同學們在評價欣賞中產生了對色彩的想象力,增強了色彩的感染力。

  五、色彩搭配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重點裝飾打扮二到三個同學,體現合作性。)(輕音樂)

  效果:同學們合作學習,練習色彩搭配,進一步對色彩搭配有一個更深入的瞭解。

  六、表演展示

  生:試做時裝模特,進行走臺練習。

  (學生參與表演,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體現了綜合性)

  師:播放課件中的音樂及畫面。

  七、師生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從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入手,學習了色彩的知識,增強了對色彩的感染力。

  生:這節課很開心、快樂,在“玩”中“學”,在“學”中“得”,體驗了色彩帶來的樂趣。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9

  教學目的:

  透過觀察船的特徵,瞭解船的作用、構造,能自己設計並用廢舊材料做一艘小船模型。

  教學重點、難點:學生在設計製作的過程中注意如何合理、安全地使用材料和工具,懂得廢物利用。設計有創意、美觀的船模型。

  教學用具:電腦、一艘自制船模型、剪刀、小刀、膠水、彩色紙等。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一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引出小船,先讓學生自己介紹平時看見的船,和坐船時都有哪些印象。

  教師:總結剛才學生所講,播放幻燈片邊看邊介紹(傳統的木船、帆船、遊艇、油輪、獨木舟、龍舟。)

  二、揭示課題《讓我們蕩起雙槳》手工製作課。

  今天,老師來教大家動手製作一個小船的模型。剛才我們都看見那一幅幅美麗的圖片,那就讓我們親手去做一做。

  先來欣賞課本中一些小學生製作的模型,觀察造型和使用的材料(引導學生懂得廢物利用),簡單分析製作方法(由學生自己說)。

  教師出示一艘自制的船模型,簡單介紹它製作的材料和步驟!

  三、動手製作。

  分小組合作,分工合作方式,同學之間互助一起設計製作屬於自己小組的船模型。

  製作過程注意事項:(小黑板出示)

  1、先構思設計一艘你們要製作的船模型,這艘船需要哪些材料?(學生說)

  2、動手做時注意剪刀、小刀等鋒利工具的使用,避免誤傷他人與自己。

  3、合理分工,很重要。這樣才能又快又好完成製作。

  師:各小組巡視,並指導製作。

  四、交流展示。

  經過15分鐘左右的時間,看看哪個小組先做好。做好後,分別讓九個小組,小組組長上臺介紹:製作過程、材料使用、如何分工。

  五、學生自評

  評選小組作品活動:最具創意獎、最具美觀獎。(獎品:一顆大紅星)

  六、課後拓展。

  看~平時在我們眼中是廢品,可今天卻在我們的手中有了它的利用價值,製作船的模型。

  只要我們懂得合理的利用,同樣可以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今後我們大家要有保護環境意識,懂得再利用。為我們居住的美麗家鄉獻出一份力量!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瞭解物體的基本形體,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形成空間概念。

  2、能根據物體的特徵,用線描的方式畫出物體的基本形體。

  3、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的意識。

  教學重點

  如何讓學生懂得為熟悉的故事配畫。

  教學課時:

  1課時

  課時:2課時

  教具學具:水彩畫工具,色彩卡片,圖片,範作。

  教學過程:

  教師讓學生帶一件生活用品獲圖片,請學生說一件你喜歡的生活用品,說出喜歡它的理由,從造型特徵、色彩、功能等方面談。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二、新課

  1、看一看,說一說

  我們現在的生活用品琳琅滿目、美觀又實用。它們都是具有長、寬、高的立體物。如:

  方體柱體球體

  找一些生活中美觀的生活用品,觀察一下它們都是什麼形體。有什麼特點?與哪個基本形體相似?

  2、瞭解線描共10頁,當前第1頁12345678910

  師:老師把我喜歡的一件生活用品畫出來了,你們想看一看嗎?這種表現方法叫線描。線描是一種簡便而美觀的表現方法。它要求線條簡練、刻畫細緻,表現出物體的具體特徵。

  3、學習繪畫方法

  我們的生活用品越來越豐富了,他們的種類和形狀紛繁複雜,我們該怎麼畫才能又輕鬆又簡單地畫出物體呢?

  1)首先我們要觀察物體,把它歸納成一個基本形體,如照相機是方形體、豆漿機是柱體、足球是球體等或形體組合。

  2)按一定的次序細緻描繪物體。抓住物體的主要特徵,使物體造型生動。

  注意:一定要先畫基本形,不要一開始就畫細節,抓住物體的主要形體和特徵。

  4、學生實踐活動。

  根據物體基本形體,畫一兩件你熟悉的生活用品。

  5、作業展示評價。

  學生互相評價,讓學生說出自己的作品的優點和不足。

  展示優秀作品,分析出色的地方。

  三、小結

  我們的生活用品實用美觀,我們同學們要留生活用品獨具匠心的設計,分析其優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可以嘗試一下自己設計你喜歡的生活用品。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1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用恰當的表現手法,表現吃辣椒時的情景,學會用色彩來表現不同味道的感覺變化

  2、培養學生對身邊的事物具有良好的感知與表現能力

  教學重難點:用構圖和色彩來表現辣味的表情特徵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我以影片匯入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影片,播放人的表情表演影片,透過影片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辣的表情的慾望。

  2、賞析探究,激發慾望

  請同學們回憶酸甜苦辣的表情,並進行分析闡述,教師引導大家談談酸甜苦辣的表情特徵,並進行模仿。在暢談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觀察能力,進一步鞏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創作慾望。

  用課件請同學們觀察酸甜苦辣的色彩體現,並讓學生了解靚麗的色彩一般用來表現開心、愉悅的心情,灰暗的色彩用來表達難受、鬱悶的情緒,透過自由想象,大膽發言,為下一步創作奠定基礎。

  3、發揮想象,創作作品

  這一階段,學生以小組合方式用繪畫的手法,創作你的表情,教師進行輔導,並與大家探討先畫什麼,再畫什麼,鼓勵大家大膽創新。共10頁,當前第3頁12345678910

  當遇到問題時,如畫面的節奏感、線條和色彩等問題時,教師引導大家共同分析、解決,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創作時我會播放音樂及圖片,作參考,尋靈感。

  五、欣賞交流,感受成功

  請大家將自己的作品一一展示,並進行簡短表述,如自己畫的是什麼,最滿意的地方等,使學生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新-課-標-第-一-網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設計製作一個有趣、美觀而又實用的課程表。

  2、透過親手製作課程表,培養學生熱愛學習的情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透過美術的形式讓學生製作課程表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準備:

  彩筆工具範例

  一、激趣匯入:

  出示課程表

  師:誰知道這是什麼?是做什麼用的?

  二、探究新知

  1、學生交流介紹課程表

  特點、作用、內容

  2、欣賞課程表

  3、課程表的形式:平面、立體

  4、課程表的製作

  畫課程表內容

  對錶四周進行裝飾

  5、平面課程表的製作方法

  設計(留出課程表內容的位置)

  繪畫(貼上)

  三、學生表現

  1、指出繪製應美觀,可進行綜合製作

  2、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創新

  四、作品展示

  讓製作有創意的學生將作品在全班進行展示,教師給予表揚,並提出新的希望。

  五、小結

  對本節課情況進行小結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篇13

  一、教學內容

  課本第1—4頁。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二、教學目標

  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1、能抓住教師的形象神態進行描繪,培養自己的觀察力。

  2、能記憶或想象畫出師生之間印象深刻的故事,培養自己的繪畫表現力。

  3、掌握賀卡設計的方法步驟,能製作一張尊師卡片送給自己喜歡的老師,表達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動手設計能力。

  4、在充滿生活情趣的繪畫與製作中,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三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三、教學重點:

  掌握賀卡設計的方法步驟,能製作一張尊師卡片送給自己喜歡的老師,表達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動手設計能力。

  四、教學難點:

  能記憶或想象畫出師生之間印象深刻的故事,培養自己的繪畫表現力。

  五、教學準備

  卡紙。

  六、教學設計

  本課圍繞“老師”這個主題,將表現性繪畫和手工製作融入到師生情感交流之中,教師的教學藝術將啟用學生對教師的美好印象。語言的交流、心靈的對白、細節的把握將再次勾勒師生學習生活的直觀畫面。

  活動一重在啟發學生觀察、記憶自己喜歡的教師的形象特徵,教學可作如下安排:引導記憶——學習討論——提供指導——創造表現——交流評析。

  上課前講發生在某位教師(或者是自己)身上的故事,讓學生猜猜這位教師是誰,並引導學生對結果進行推理分析:“你是怎樣猜出來的?”,“這位教師外形有何特點?”,“你還知道他(她)喜歡幹什麼?”,透過交流學習討論引發學生對教師的注意和記憶。在學習指導中可透過示範畫或學習作業的展示觀察,讓學生重溫“自畫像”那一課中人物的基本畫法,抓住自己喜歡的教師的特點進行獨特的創作表現。作業之後,可將作業進行展示,先讓學生們猜猜畫上是哪位教師,再請作者本人進行介紹,首尾呼應,結束本課的學習。

  活動一作業表現僅僅是教師個體形象,活動二與活動一比較,要表現的人物更多,情節更生動。教學中可作如下安排:觀察比較——學習討論——提供指導——自主表現——交流評析。

  可利用CAI出示兩副學生作業,引導學生觀察比較,第一副畫是一位教師的具體形象,第二副畫是將第一副畫中的教師形象與一些學生形象進行組合的畫面,透過比較揭示本課學習主題。學生討論師生相貌、身材、衣著的區別,並在CAI中強化表現意識,在提供學習指導時可透過CAI讓學生在畫面中對既定的教師、學生形象進行嘗試組合構圖,出現人物形象組合的各種圖畫,並鼓勵學生根據記憶加上一定的主觀想象,積極思考“學生和教師在何處幹什麼?”的故事情節,大膽表現,在交流評析中對自己表現的印象深刻的畫面故事暢所欲言。

  活動三是關於卡片設計製作的學習內容,可以資訊加工策略為主導設計學習活動,教學安排如下:觀察分析——掌握規律——拓展思路——自主設計——體驗交流。

  教師出示尊師卡揭示課題,並讓學生拆分卡片,瞭解卡片的構成要素包括:襯底、形象、文字,探討卡片的設計方法和設計規律。教師提供各種卡片供學生欣賞,開拓學生的視野,並向學生提供卡片外形和圖案設計的思路,如根據文字、祝詞進行聯想等。學生設計製作完畢後可相互欣賞,並贈送給自己喜歡的教師。教師充滿謝意的表白既是對孩子的肯定,又促進情感交流的昇華。

  評價不能侷限於繪畫或製作表現的因別,更重要的是透過評價繼續構建師生友誼之橋,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

  作業要求:活動一,以寫生或記憶的方式畫一畫自己喜歡的老師,可以是頭像、半身像或全身像。活動二,記憶或想象畫出自己和老師之間印象最深的事情。活動三,設計製作一張賀卡送給自己喜歡的老師,表達自己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