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小學語文《學會看病》教案

小學語文《學會看病》教案

小學語文《學會看病》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學會看病》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學會看病》教案1

  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談話匯入。同學們,在你生病的時候,是自己一個人去醫院看病還是由父母陪同你一起去醫院呢?(學生回答)可是有這樣一位母親在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卻忍心讓他獨自一人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為什麼這樣做呢?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一定會找到答案。

  2、板書課題。

  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1、各自用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遇到注音的字多讀幾遍。

  2、開火車檢查注音的生詞。

  3、再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想一想母親的感情變化過程。

  研讀探究,體會母愛

  1、全班討論。從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中,你體會到母親怎樣的感情,讀一讀這些句子,讀出這種情感。其主要為:

  (1)鼓起勇氣,勸說兒子獨自看病,有意讓兒子鍛鍊;

  (2)仁慈的母愛是她心軟;

  (3)後悔;

  (4)看著兒子學會看病,勇氣再起。

  2、小組合作,互相讀讀自己最感動的句子或自然段。

  3、全班賽讀。小組代表將自己最感動的地方讀給大家聽,互相比一比,評一評。

  角色朗讀,感受母愛

  1、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2、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

  傾訴體會,昇華情感

  1、說說讀後的體會。讀了課文,請選擇一個合適的物件,把你想要說的話說出來:

  (1)文中的母親;

  (2)文中的兒子;

  (3)自己的父母;

  (4)自己的同學或小夥伴等。

  2、寫一寫。將自己學了課文後的體會,用最簡潔的話寫下來,張貼在班級的黑板報或中隊園地上。

  小學語文《學會看病》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聯絡上下文或、詞典理解打蔫、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艱澀、忐忑不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母愛是無私的,母親的愛無微不至。但是,有這麼一位母親,當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做過多年醫生的媽媽不但不在家裡給兒子找藥治病,反而逼兒子獨自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到底是怎麼想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會看病》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課文,遇到不懂的詞語,就查,爭取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指名朗讀課文,相機糾正讀音。

  3、誰能來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指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然後再同桌說一說。

  三、品位重點句段,體會情感。

  1、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邊讀邊用筆劃下你認為最能讓你感動的句子,然後把不明白的問題和你的感受寫在空白處。

  2、文章當中母親有一句話我想我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親了。你們覺得這位母親狠心嗎?說狠心的講出狠心的理由,說不狠心的,也請講出不狠心的理由來。

  要求:證明你觀點的依據需從文章當中去找,可以是文中的原話,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表明。注意傾聽其他同學的發言,自己發言時要有禮貌。

  透過辯論,引導學生理解以下的句子:

  (1)時間艱澀地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因為擔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覺得時間的流動艱難緩慢。母親等待獨自看病的兒子歸來,度日如年,足見愛子真情。)

  (2)我知道應該不斷地磨練他,在這個過程中,也磨練自己。

  (讓孩子獨自去看病,是對孩子的考驗。在這個過程中,母親飽受著擔心與痛苦的折磨,所以說也是對母親自己的考驗。)

  (3)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時的冷漠。總有一天,你要離我遠去,獨自面對生活。我預先能幫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張路線圖,它也許不那麼準確,但這是我的責任。

  (這段話講的是母親這樣做的目的,即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學會生活。口授一張路線圖,文中指告訴兒子看病的程式。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會到,作為父母,應該對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線圖,並有意識地鍛鍊他們生存的能力,這是父母的責任。)

  (4)引導學生在辯論的時候理解母親的心理變化過程:猶豫後悔擔心/sjbwz/自責勇氣又回到心裡。

  3、同學們講得很好,其實天下的母親都是慈祥的,都是為自己的孩子著想的。這位母親之所以能夠狠下心來,也是為了磨練自己的孩子。而且在這磨練的過程中,受到最大煎熬的恰恰就是母親。

  愛的方式多種多樣,課後就請同學們讀一讀110頁口語交際裡的閱讀材料,想一想,你和父母之間有哪些小故事。

  小學語文《學會看病》教案3

  我在執教《學會看病》(人教版課程標準教科書五年級下冊)一文,理解忐忑不安時,是這樣做的:

  師:忐忑不安是什麼意思呢?

  生:忐忑不安是指心神不寧,心中不安的意思。

  師:你透過查詞典理解了這個詞語。

  生:忐忑不安是說心一上一下的,不安定。

  師:你很會思考,能從忐忑二字的字形上加以分析理解。讓我們來聯絡課文想一想:作者為什麼會忐忑不安呢?

  生:因為兩個小時過去了,兒子一個人去看病還沒有回來。她很擔心。

  生:我還從這份擔心中感到了母親對於兒子的愛。因為她愛兒子,所以才擔心他。

  師:說得多好啊!如果你是這位母親,此時此刻,你會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呢?

  生:兒子啊,你到底在哪裡呢?怎麼還不回來呢?

  師:一位母親正在深情地呼喚著自己的孩子。

  生:我會站在窗前,一邊看著窗外,一邊想:兒子啊,你快回來吧!以後我再也不讓你一個人去看病了。

  生:我真是一個冷漠的母親,你都病成這樣了,我還讓你一個人去醫院看病。

  師:母親為自己的`言行深深地自責。

  生:我會把大門敞開,守在門口,焦急地轉來轉去

  生:我的心會疼痛地縮成一團。

  生:我會覺得這個時候過起來有度日如年的感覺。

  師:同學們想象非常豐富,描述非常形象。從你們的描述中我看到:作者是多麼深沉地愛著自己的孩子啊!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母親忐忑不安的心吧。

  【反思】

  課後,我佈置了這樣一個作業,以我忐忑不安地為起始句,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觀察積累寫一個小片段,學生寫得非常生動、形象。想不到,我透過對忐忑不安這個詞的層層引導,竟然使學生對詞語及文章的感情體會那麼深。因此,我對詞語教學的感受就是:理解詞語,不能僅僅滿足於學生能否念出詞典的解釋,還要引導學生將釋詞紮下根去,具體化地理解體會,然後表達出來,這樣的語言訓練才更落實。

  一、將釋詞紮下根去,能讓學生將詞語與形象體悟建立密切的聯絡

  在這裡,我沒有滿足於學生從字典、詞典等工具書上對忐忑不安的機械的理解,而是讓學生聯絡上下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探求忐忑不安的原因,依據學生自己積累的表象勾畫出母親忐忑不安的形象。於是,一個個忐忑不安的母親在師生的相互啟發下變得越來越豐滿。學生不僅在詞語的工具性方面得到了理解,人文精神方面也得到了啟迪。

  二、將釋詞紮下根去,能讓學生將詞語與生活感悟建立密切聯絡

  課後佈置的作業,直接深入到學生的生活積累之中。只有將詞語與學生自己的生活的所做、所見、所觀察和所想的東西聯絡起來,才不會出現用詞混亂的現象。學生透過寫自己生活中的忐忑不安,讓這個詞在自己的精神領域埋下了種,紮下了根,勢必會成長為學生心靈之樹上生機勃勃的綠葉。而由此發展起來的語言能力,是那些簡單的、機械的死記硬背所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