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聲音的奇妙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聲音的奇妙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聲音的奇妙

  活動準備

  樂器鈴鼓、三角鐵、木魚、碰鈴等若干件,琴一架,大鼓一面。

  樂音和噪音的錄音。

  重點難點

  知道物體透過振動產生聲音,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噪音。

  活動目標

  知道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發展幼兒的聽辨能力,能夠對探索周圍世界感興趣。

  瞭解噪音的危害,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活動過程

  一、尋找聲音

  (一)、聽聲音,透過遊戲激發對聲音的`興趣。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幾樣東西,這幾樣東西能產生聲音,小朋友仔細聽一聽,猜猜是什麼物體發出的聲音?(師在遮布後面,先後敲鼓、搖鈴鐺、拍打響板請幼兒辨別是什麼聲音。)

  (二)、瞭解當物體發生碰撞振動時就會發出聲音,並感知不同材料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

  1. 出示樂器,幼兒自由實驗交流,怎樣可以讓樂器發出聲音。

  2.幼兒分組進行樂器操作,操作後請幼兒回答:你的樂器叫什麼,它是怎樣發聲的?(例如,我的樂器叫三角鐵它是透過敲打發出聲音的)。

  3.選擇不同的樂器,感知不同材料的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幼兒再次感知樂器是怎樣發聲的,並說出和剛才的樂器發出的聲音一樣嗎?

  教師小結:物體發生碰撞振動就會發出聲音;不同材料的物體,經過打擊碰撞後發出的聲音不一樣。

  (三)、利用實驗遊戲,幫助幼兒瞭解物體振動就能產生聲音,停止振動,聲音也就沒有了。

  1.教師報幕:“下一個表演節目的是花生米,它要在大鼓上為大家表演舞蹈。”教師把花生米放在大鼓上,花生米不動。教師:“咿?花生米不跳呢?怎麼回事呢?你知道為什麼嗎?哦,我忘了,花生米說要大鼓給她唱歌她才跳舞。要怎樣讓大鼓唱歌呢?”(幼兒回答擊打大鼓)教師用鼓槌敲擊鼓面,花生米跳起了舞。提問:花生米為什麼要用大鼓伴奏才肯跳舞呢?(引導幼兒感知鼓槌必須和鼓面發生碰撞,鼓面振動而發出鼓聲)。

  2.先請兩、三名幼兒把一隻手放在鼓面上,師用力敲擊鼓面,說說有什麼感覺?(鼓面在動)_ 兒童網

  3.玩遊戲,怎樣叫我的樂器閉上嘴。首先讓樂器發出聲音,然後馬上阻止震動,看看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發現物體沒有震動就沒有聲音,進一步理解聲音是透過振動產生的)。

  二、製造聲音

  (一)、提問:除了樂器還有什麼物體也能能發出聲音呢?幼兒根據生活中的經驗說說會發出聲音的物品,並說出透過什麼方法讓它發出聲音的。

  (二)、請小朋友找一找我們的身體什麼地方能發聲音?你怎樣叫它發聲的?幼兒自由在身體尋找聲音。例如:我的小手會發聲,雙手一拍就出聲。

  三、分辨聲音

  (一)、分別播放兩段音樂錄音,請幼兒聽一聽有什麼不同的感覺?教師提問:第一段是什麼聲音?(歌曲的聲音,打擊樂的聲音)。第二段是什麼聲音?(也是打擊樂的聲音,很吵)提問:這兩段聲音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幼兒:第一段聲音好聽,第二段的聲音不好聽。)教師:你聽到不好聽的聲音有什麼感覺?(幼兒:很不舒服,耳朵難受你)

  (二)、好聽的聲音是樂音,不好聽的是噪音。你們喜歡哪種聲音?為什麼?那我們應該怎麼樣才能避免噪音呢?(輕聲說話,輕輕走路,輕輕拿放物品)

  四、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物體都是透過震動和碰撞發出聲音的,有好聽的聲音,有不好聽的聲音,聽多了不好的聲音,有害人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平時要輕輕的說話,輕輕走路,拿放物體輕拿輕放等,在家裡也要這樣,不要把電視、音響開得太響,養成良好的習慣。等下我們把這些減少噪音的方法,告訴其它班上的小朋友好不好?請幼兒輕輕走出教室。

  五、活動延伸

  戶外遊戲《我學小貓悄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