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稿件> 《三角形的認識》的評課稿

《三角形的認識》的評課稿

《三角形的認識》的評課稿

  三角形是常見的一種圖形,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三角形的認識是學習平面圖形知識的起點,是學習研究其他幾何圖形的基礎,在實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線段、角和直觀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三角形認識的第二階段。本節課的教學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意義、特徵、特性、畫高等內容。劉老師的這節課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層次比較清楚,環節緊湊,並注意引導學生透過觀察、分析、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突出體現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培養。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充分展現概念的生成過程。劉老師在教學三角形的意義時,沒有直接把“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這個定義直接地呈現給學生,而是緊緊圍繞“三條線段”、“圍成”這兩個關鍵詞進行教學,使學生認識到三角形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否具有三條線段;二、是否圍成封閉的圖形。接著安排判斷練習,從正反兩方面,同時還出現用曲線圍成的圖形。進一步加深對三角形意義的理解。

  2、充分運用比較的方法,突出重點。老師在教學中多次用到了比較的方法,(1)、透過比較,揭示三角形的共性。如在教學三角形的特徵時,讓學生觀察這些三角形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從而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2)、透過比較,揭示三角形的特性。如出示三角形和四邊形的學具,讓學生拉一拉,有什麼不同?使學生深刻體驗到四邊形易變形,而三角形不易變形。

  3、注重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的聯絡。劉老師在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分為四個層次,先用媒體出示生活中電線杆、橋等圖片,提出問題:“為什麼要做成三角形?” 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然後透過拉三角形、四邊形的學具得出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再讓學生利用三角形的穩定性來解釋生活中用到三角形的道理,加上及時操作,應用三角形的穩定性固定四邊形,使學生更深的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的道理。

  4、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不應當都以定論的形式呈現,而是應當給學生提供進行探索性的`學習的機會,作為教師需要的是加以適當的點撥。劉老師先出示三角形讓學生畫高同時還指出三角形有幾條高可以畫。並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觀察交流這些高畫得對不對。這樣不僅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有助於自身素質的提高。

  5、注重練習的層次性和趣味性。由最基本的判斷、三角形的穩定性,畫高、找高、挑戰題等。體現了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