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計劃書> 學生個人素質提升計劃

學生個人素質提升計劃

學生個人素質提升計劃

  學生個人素質提升計劃(一)

  實施素質教育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教育決策,而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不僅要從業務能力來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從職業道德來提高。《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要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教師的素質起著非常重要的決定性作用。”為了能夠提升自身素質,我特制定個人能力素質提升計劃。

  我認為教師素質應包括道德素質、知識素質、能力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所以我的計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制定:

  一、高尚的道德素質

  教師職業道德要求教師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要敬業愛崗,有無私奉獻的獻身精神,要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要有誨人不倦的教學態度和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形象,因此,我必須加強職業道德的學習,使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素養。

  二、廣博的文化素質

  教師的文化素質包括專業知識、文化知識和教育科學知識三方面,要使自己的文化素養提高,我們就要放眼世界,放眼未來,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準備,這樣我們的文化素養才能不斷提升。

  三、較強的能力素質

  教師能力除了一般教育教學工作應具備的能力外,如:瞭解學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還要具有開拓能力。即1、具有創造能力;2、具有善於瞭解、捕捉、分析、處理和利用資訊的能力;3、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要做到每星期寫一篇鋼筆字;每月讀一篇專業文章並寫體會;每學期讀一本專業書刊;建一個成長部落格,並上傳文章10篇;堅持寫好教案、反思、說課、論文等。並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能力培訓,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良好的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指表現在自己身上的那些經常性的、穩定性的、本質的心理特徵,我要將自己的心理素質調整好,力爭做到:

  1、對學生心理、對所授學科、對教育科學方法的研究感興趣。

  2、對學生及所授學科產生強烈的情感。

  3、要對自己的學生學習能力有信心,即使是差生,即使是差班,也要克服困難,堅持不懈。

  4、要熱情開朗,耐心細緻,誠實正直,與人為善,溫和寬厚。

  五、健康的身體素質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努力工作,才能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因此,我會堅持鍛鍊身體,不斷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隨時迎接生活與工作的挑戰,努力提身自己的個人能力素質。

  學生個人素質提升計劃(二)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最佳化中小學生成長環境,提升中小學生整體素質,推動中小學生全面發展,特制訂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工作,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全面提高學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質為核心,培養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標

  學會做人——教育學生學會做一個關心他人的人,做一個自尊、自強、自愛、自信的人,做一個能夠承受困難和挫折、勇於進取的人,做一個曠達超脫、悅納他人的人。從“尊重、讚美、鼓勵、包容、合作、微笑”等方面要求學生求知先學做人,先成人後成才,以德為先,尊重師長,關愛他人。有高尚的品德和顧全大局的思想,有熱愛勞動的意識和本領。

  學會求知——要求學生樹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在學習中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主動探究、與人合作。在學習與實踐活動中,不斷汲取新知識,學到新本領。

  學會健體——引導學生自覺鍛鍊身體,有強健的體魄,培養學生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和銳意進取、不怕挫折的堅強意志。

  學會審美——教育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培養提高學生對

  美的感受能力、鑑賞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不但會審美,而且會塑造美的環境,運用美的語言,更要學會塑造美的心靈,

  逐漸養成對美的嚮往與追求,懂得用美的尺度去規範自我、塑造自我。

  學會創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透過各種途徑開拓學生思維,突破思維定勢,激發求知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人格,為創新打下基礎。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與特長,養成熱愛創造性勞動的良好習慣。

  三、工作原則

  1、主體性原則:

  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的自主素質潛能充分發揮出來。

  2、基礎性原則:

  提升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態度,為受教育者繼續學習或就業奠定一定的基礎。

  3、整體性原則

  學校和教師從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對學生進行影響,真正把學校教育迴歸到一個社會主義公民所必需具備的各種基本素質上來,實行整體最佳化,讓每一位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全面發展。

  4、發展性原則

  不但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還要重視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把教育教學創新活動與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有機結合,透過3—5年的努力逐步實現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為健全我縣充滿活力的教育體制和執行機制奠定基礎。

  四、組織開展系列主題活動

  ㈠高中學生部分

  1、高中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

  ⑴每學期組織開展一次“愛國、誠信、禮儀、節儉”教育活動,深化高中學生18歲成人儀式教育;每學年舉辦一次國防教育活動,特別是結合高一新生軍訓,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社會責任感,全面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⑵結合重大節日慶典活動,每學期組織開展一次“知榮辱、樹新風、我行動”主題道德實踐活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引導學生由他律到自律,品德由外化到內化,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意識和行為習慣。

  ⑶結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中學生守則》,每學年組織開展一次“十個道德好習慣”養成教育活動。教育學生做到微笑待人;每天為父母做一件事;主動打招呼;及時感謝幫助;按規則辦事;說了就要努力做;用好用對每一分錢;集體事情一起做;用過東西及時放回原處;乾乾淨淨迎接每一天。

  ⑷每學期組織開好3—5次“五個積極進步思想道德品質”主題教育活動(或主題班會),突出以下主題:

  一是養成以積極行動努力促成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為祖國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進步而努力的心理定勢;

  二是積極維護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在學校和集體活動中,願為所在集體榮譽付出自己的辛勞和汗水;

  三是崇尚民主、自由、平等,養成以人格力量贏得尊重,獲取較大思想自由空間,從而贏得個人全面發展的正確意識;

  四是鼓勵人生追求和價值取向的多元化,認同人生真正的價值在於對社會奉獻的多少,而不是從社會索取的多少,淡化金錢、地位影響造成的迷茫和個人價值取向的務實;五是具有強烈的求知慾,認同求知是提高自身素質,實現人生價值的有力途徑,做一個順應時代潮流,努力探求新知識的高中生。

  2、高中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提升

  ⑴組織開展專題研究活動,指派專人幫助指導學生辦好校園期刊,收集研究鄉土人文資源,成立各學科興趣小組,逐步形成科學的自然觀、世界觀、價值觀與審美觀,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品質,從而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提高。

  ⑵組織學生開展創造發明、科技競賽、科技夏令營、科技周等

  活動,幫助學生學習科技知識,掌握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和科學態度,培養科學精神和創新創造精神,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提高他們的科技素質。

  (3)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挖掘各學科人文素質因素,寓人文教育於各學科教學,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透過課堂教學大比武、觀摩學習等方式,促進教師進一步更新理念。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啟發教學、實踐育人等方式方法的運用,充分調動、啟迪學生內在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獨立思考、善於實踐,勇於創新的興趣和能力。

  (4)圍繞校園文化建設,組織開展“高中學生綜合素質展示”活動,透過書法、繪畫、剪紙、手工、科技模型展示和舞蹈、演唱、朗誦、武術等藝術形式,展示我縣高中學生較高的綜合素質和獨特的個人風採,陶冶學生情操和智趣。舉辦常規性的文化素質教育系列講座,以此提升學生對愛國主義情感、價值觀、榮辱觀、人生觀的認識,達到學以啟智,學以致用目的。

  (5)組織學生開展“走出去,學回來”社會實踐活動,增加社會閱歷。

  3、高中學生健康素質的提升

  (1)加強對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學校每學期應分年級舉辦3次以上的心理健康輔導講座。

  (2)大力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確保每天鍛鍊一小時,特別是要開展好大課間、眼保健等活動。組織開展好各種形式的體育競賽活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3)定期宣傳防病治病的常識,提高學生自救自治、自我防護的能力。

  (二)初中學生部分

  1、初中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

  ⑴圍繞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學生情操和智趣,組織開展“好書伴我行”為主題的讀書活動,達到學以啟智,學以致用目的。

  ⑵組織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系列活動。積極引導學生爭當“三好”,即:在社會做一個好公民,在學校做一個好學生,在家庭做一個好孩子。

  ⑶每學期組織開展一次“習慣、品質、人生”教育活動,增強學生的道德修養和人格修養,提高學生情感智商和審美素養。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具有為民族興旺和國家富強而拼搏的精神。

  ⑷每學年組織開展好以法制、禁毒、環境意識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增強學生遵紀守法的意識和責任感。

  ⑸每學期組織開展以“誠實守信、舉止文明”為主題的品德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做高尚人、做健康人、樂學者。

  2、初中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提升

  ⑴組織開展“學寫一筆好漢字”活動,抓好寫字課教學,建立書法興趣小組並定期開展輔導及交流活動。每學期定期組織學生書寫展覽評比活動。

  ⑵組織開展“訓練一副好口才”活動,上好口語交際課,提升口語表達的能力,定期舉行演講和朗誦活動,使學生敢說、會說、善說。

  ⑶組織開展“閱讀一批好詩文”活動,安排專門時間閱讀。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具體情況,推薦文化品位高、難易程度適當的課外讀物,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⑷組織開展“掌握一門好才藝”活動,根據“學校有特色,教師有特長,學生有才藝”的總體要求,組建各種興趣小組,鼓勵學生在一方面或幾方面掌握一定的才藝。

  ⑸組織開展“爭取一個好成績”活動,培養學生課堂上自主學習、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學生天天有進步。

  3、初中學生健康素質的提升

  ⑴組織開展心理健康諮詢活動,教給學生自我保護健康的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有較強的自我教育和調控能力,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⑵組織開展“陽光體育”活動,根據校情、班情,建立各種體育興趣小組(如毽球、跳繩、沙包等),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定期舉辦校園運動會。

  ⑶定期宣傳防病治病的常識,做好學生的日常健康防治工作。

  (三)小學學生部分

  1、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

  ⑴圍繞校園文化建設,組織開展“營造書香氛圍,構建和諧校園”主題讀書活動,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學生情操和智趣。

  ⑵組織開展“五小”教育活動。教育學生在家庭做孝順父母、關心他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小幫手”;在社會上做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小標兵”;在學校做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尊重他人、善於合作的“小夥伴”;在社會或公共場所,做愛護公物、講究衛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的“小衛士”;在獨處時做胸懷開闊、心理健康、勤奮自立、勇於創新的“小主人”。

  ⑶組織開展十個道德好習慣活動。圍繞“微笑待人,主動打招呼”開展“萬名隊員學禮儀”活動,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圍繞“每日為父母做件事,及時感謝別人的幫助”開展活動,使少年兒童敬重父母,關愛別人,能夠常懷感恩之心。圍繞“按規則辦事,說了就要努力做”開展活動,使學生從小就懂得誠實、守信等做人的基本準則。

  圍繞“集體的事情大家做,乾乾淨淨迎接每一天”開展活動,使少年兒童在合作與自理中獲得成長的自信和快樂。圍繞“用好每一分錢,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開展活動,使學生從小養成節約資源、關心環保的意識。

  ⑷開展“爭當合格小公民”、“誠信迴歸,學做真人”、“小手牽大手,共創清潔園”等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道德、選擇行為、進行自我批評與合作競爭,從而自覺遵守規範。與此同時,組織開展“學、比、評、查、獎”活動,樹立典型,激勵全體學生趕超先進。

  2、小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提升

  ⑴組織開展科技小製作、小創造、小發明展示活動,增強學生科學素養,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刻苦鑽研,不怕困難的治學精神,培養學生樂觀向上、奮發進取、勇於創新的精神。

  ⑵組織開展“好習慣、益終身”活動,使低年級學生養成文具整理和使用的習慣,在課上學會傾聽、學會說話,能用比較清楚的語言回答問題;使中年級學生具有善於提問、敢於質疑問難的習慣;使高年級學生具有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較強的合作

  意識、探究創新精神。

  (3)組織開展“藝術人人愛”活動,豐富學生課餘生活,幫助學生掌握藝術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在藝術教育中得到美的享受、愉悅的體驗,從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4)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透過演說、答辯、演示、繪圖等活動,提高小學生的表述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和應變能力等。

  3、小學生健康素質的提升

  ⑴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對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脫障礙。

  ⑵組織開展公共安全教育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識,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和技能,正確應對突發事件。

  ⑶組織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建立各種體育興趣小組(如毽球、跳繩、沙包等),開展豐富的體育活動。

  五、保障措施

  1、各學校要成立學生素質提升工作領導小組,並圍繞提高學

  生綜合素質這個中心開展工作,檢查和評估素質教育方案的實施情況,切實做到分工要明確,措施要到位。

  2、學校要制定具體的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目標要求,新生入校後,要把學生“素質提升目標要求”作為入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使學生充分了解學校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目標要求,並努力實現。

  3、構建以學校行政系統、教職員工為主線的素質教育提升網路,逐步構建處處是課堂,人人是教師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四育人(即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體系。

  4、學校要確保學生素質提升工作各項活動的經費投入。

  六、工作考核

  1、各學校將學生素質提升工作納入工作計劃,並在期末或年終時按目標管理責任制進行逐級考核。

  2、學生在素質教育過程中的考評成績記入學生成長檔案,並作為升入高一級學校的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內容。

  3、學生在各項素質教育活動中的表現應按《學生操行管理辦法》執行,取得的成績按活動方案的相關規定頒發獎勵證書,並給予相應物質獎勵。

  4、縣教育局將各校學生素質提升工作列入年度考核指標,屆時將組織相關人員嚴格評估,並將督導評估結果作為學校評價和校長獎懲的重要依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