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說課稿>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集合15篇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集合1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識字課《樹之歌》。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本單元是識字課,在教學上應把教學重點放在識字寫字上。其中《樹之歌》是一首介紹樹木特徵的歸類識字歌,描寫了楊樹,榕樹、梧桐樹……等11種樹木,表現了大自然樹木種類的豐富。

  課文每句話的觀察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句觀察樹木的形狀,描寫了楊樹的高大,榕樹的茁壯和梧桐樹葉像手掌的特徵。第二句觀察樹葉的顏色,描寫了楓葉的火紅和松樹、柏樹的翠綠。第三句觀察樹木的習性,寫出了木棉喜暖和樺樹耐寒的不同習性。最後一句介紹了兩種被譽為"活化石"的樹木以及香溢滿園的桂花樹。

  二、說學情

  1.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漢字知識積累,所以要引導學生在誦讀文字的同時,體現多樣的識字形式,要將識字教學與閱讀文字有機融合,在反覆的讀書體會中,用不同的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換偏旁,運用生活實際識字,列舉相關聯的詞語等方法總結識字規律,學會識字方法。

  2.初步瞭解過形聲字,但對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特點和自主識字意識差一些。所以本課要引導學生髮現漢字規律,運用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特點歸類識字,並鼓勵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方法自主識字。

  三、教學目標

  1.透過歸類識字等方法認識"梧、桐"等15個新字,會寫"楊、壯"兩個生字,運用形聲字自主識字。

  2.多種形式朗讀課文,試著背誦課文。

  3.透過讀文看圖,初步瞭解11種樹木的基本特點,激發學生了解樹木,探索自然的興趣。

  四、教學模式

  語文精讀新授課

  五、說教學方法

  教法:

  1.講授法

  學生對樹木種類瞭解不多,對樹木的習性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需要教師豐富資料。

  學法:

  1.圈點批註法

  主要讓學生圈畫樹木種類,瞭解樹木習性。

  2.討論法

  細品兒歌環節,可以讓學生根據樹木習性來找樹木圖片。

  六、教學設計

  (一)談話引入

  師:孩子們,你們都認識哪些樹木呢?(生答)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兒歌,多認識幾種樹木,並瞭解他們的生活習性。板書課題《樹之歌》。

  (二)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這首兒歌介紹了哪些樹木呢?用筆把他們圈出來,讀一讀吧!(松柏不是一種樹,是兩種樹。各自的名字是松樹和柏樹。)

  指生說。

  師:那我們就一起來認一認這些樹的名字吧。課件出示:

  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樹柏樹 木棉白樺銀杏水杉金桂

  (去掉拼音你還會讀麼?)開火車讀

  2、集中識字。

  這些樹名裡藏著許多生字,仔細觀察,在結構上有什麼相同點你有什麼發現?

  楊、榕、梧桐、楓、松、柏、樺、桂、杉

  生:都是木字旁。

  師:還學過哪些與木字旁相關的字呢?(生回答)

  師:木字旁一般與樹木相關。再觀察這些字,在讀音上有什麼發現呢?

  師:他們是形聲字。左邊表意表示他們都是樹木,右邊表音提示了讀音。形聲字可以讓我們快速識字。你來猜猜這是什麼樹:

  榆樹 橡樹 楠樹 棕樹石榴椿樹檸檬樹

  (三)細品兒歌

  師:我們的課文中有好多的樹木插圖,他們分別是什麼樹木呢?答案就在兒歌裡。請仔細讀讀兒歌,畫出每種樹木的特點。

  1.師:看看第一句話寫了哪幾種樹特點?

  生回答:楊樹很高。

  榕樹枝幹比較粗壯。(有時候一棵大的榕樹遠遠看去就像一片小樹林)

  梧桐樹的樹葉像手掌。(掌這個字我們怎麼記住它呢?)

  ……

  師:出示圖片請你根據他們的特點,猜一猜這三幅圖分別是什麼樹?

  2.師:看看第二句話寫了哪幾種樹的特點?

  生回答:楓樹的樹葉到了秋天會變紅。

  松樹、柏樹的樹葉一年四季都是綠的,不發生變化。(綠裝也就是綠衣服,所以裝這個字下面是一個衣字,誰有好方法記住它?)

  師:為什麼松柏樹終年長青。

  普通的樹木在氣候不適宜的時候(譬如寒冷,乾燥),因為葉子面積較大,表面沒有蠟質的薄膜,而導致水分散失快,不易生存,所以在秋冬季會變黃,落葉。而松樹,冬青,柏樹等,由於葉子要麼尖細,要麼表面有蠟質層,水分不易散失,所以在嚴酷的環境下仍然可以正常生存,所以不會落葉,保持常青。

  師:出示圖片請你根據他們的特點,猜一猜這三幅圖分別是什麼樹?

  3.看看第三句話寫了哪幾種樹的特點?

  生回答:木棉樹喜歡溫暖,生活在我國的南方。

  樺樹比較喜歡嚴寒,生活在我國的北方邊疆。(耐、守、疆如何識記?)

  欣賞木棉樹和樺樹,觀察圖片,看看他們的樣子有什麼不同?

  3.看看第四句話寫了哪幾種樹的特點?

  師:為什麼叫銀杏樹和水杉樹活化石?

  因為科學家發現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堊紀及新生代曾廣泛分佈於北半球,但在第四紀冰期以後,同屬於水杉屬的其他種類已經全部滅絕。而中國川、鄂、湘邊境地帶因地形走向複雜,受冰川影響小,使水杉得以倖存,成為曠世的奇珍。

  師:出示圖片欣賞銀杏、水杉和桂花樹。

  (四)朗讀全文並嘗試背誦

  孩子們,我們更詳細的瞭解了這些樹木,讓我們再來美美的讀一讀吧!(齊讀,男生讀,女生讀,打著節拍再次朗讀。)

  (五)指導書寫

  楊:第五筆是橫折折鉤。

  壯:前三筆要注意,是點、提、豎。

  (六)拓展延伸

  師:孩子們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樹之歌

  樹之歌

  o 榆樹( ),槐樹( ),

  o 柳樹樹枝像( )。

  o 石榴開花(),

  o 桂樹開花十里香,

  o 桑樹結果( )。

  o 冬青四季(),

  o 棕樹( )在南方,

  o 橡樹( )守邊疆。

  課下,我們可以去校園裡認認學校裡的樹木,上網蒐集他們的資料。

  七、板書設計:

  樹之歌

  楊樹榕樹梧桐樹楓樹松柏樹木棉樺樹 銀杏水杉金桂

  高 壯 像手掌紅 綠 暖 寒 活化石 香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2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中的《青蛙看海》是一篇寓意深刻的童話故事,敘述張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後來在蒼鷹的指點下,在松鼠的鼓勵下,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完了所有的臺階,最後終於到達了山頂,看到了大海,針對課文特點,結合本人承擔的課題,所以在設計教學時,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識字,夯實基礎

  (1)識字是讀寫的基礎,識字太少,讀書,寫話必將遇到很大困難。低年級段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就是識字寫字,面面廣量大的“隨課文識字”是知識教學中的“重頭戲”。我們知道一個字(詞)的意思是隨著語言環境的確定而最終得到確認的,要在短短几十分鐘的課堂上讓學生認識,會寫那麼多的生字,對於每一位低年級老師來說都應該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寫應該貫穿於整個語文教學的過程,因而在教學時,我始終抓住識字教學不鬆手,如在複習環節中認讀的“蒼鷹、一雙、登山……”等詞都是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透過認讀,目的是讓學生再次讀準生字的字音,再現它們的字形。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一雙( )”,旨在教會學生如何正確使用“雙”這個量詞,對於“善跑”、“展翅”這些新詞,對於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可能不太會使用,因而採用了課文中現有的規範用語,事業幫助學生來積累片語,讓學生初步學會使用這引起生詞,

  (2)在閱讀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則是側重了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在語言環境中較好的理解生詞的意思,如理解“失望”,學生肯定無法用語言來描述,而把它放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青蛙很想看看大海,而要想看到大海就必須要登上山項,可它又覺得自己上不去,所以它感很失望,這樣學生就容易接受。

  (3)在學習生字環節中,再次把這篇課文中所有要求會寫的生字進行認讀,目的是考察、學生在脫離了語言環境還能否認出這些生字,這樣識字教學貫穿於整個閱讀教學之中,也是使識字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但使更多的學生去主動識字,鞏固識字效果,夯實基礎。

  二、誦讀體味,增強體驗

  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起步階段。這個階段的閱讀教學首先是要求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閱讀的興趣而我們使用的教材用語言描寫的形象,可以透過多種手段得以展示,使抽象的語言文字變得逼真,具體富有感染力。我們在這一環節中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與課文內容產生共鳴,如在讀青蛙和蒼鷹的對話時,抓住“天哪,這麼高的山!”“我沒有……也沒有……”來體會青蛙當時的畏難情緒,教學時,我採用了圖文結合,先讀正確,既而指導讀懂,在此基礎上讀好課文,培養學生的語感。

  三、創設情境,強化能力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要鍛鍊學生積極參加討論,讓他們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能做到認真聽別人講話,能用普通話比較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在教學中,我針對本課的特點有意識的設計了幾個說話的訓練點。

  (1)在複習環節中,設計了“初讀了課文,你瞭解了課文哪些內容”,目的是檢查學生在第一課時中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瞭解程度。

  (2)另外一個說話的訓練點,就是在讀到“不知不覺,它們已經跳完了臺階,到達了山頂”時,“青蛙終於到達了山頂,它會說什麼呀!”因為有了前感悟課文內容的輔墊,青蛙從失望到充滿信心,一級一級地跳完了,所有的臺階學生也是有感而發了,因而說出了“我疑義於看到大海了!”“大海真美呀!”……我想,針對每篇課文內容的不同,設計相應的說話訓練點,對於提高低年級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一定是受益匪淺的。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3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內容是《黃山奇石》,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闡述:【說教材】【說學情】【說目標】【說教學設計流程】【說教學過程】

  【說教材】

  本節課是河南省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教科書第三冊第2課《黃山奇石》。這是一篇寫景的短文,本課圖文並茂,生動地介紹了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有趣的奇石、怪石,課文語言生動、描寫形象,富有情趣,表現了大自然的神奇偉大。

  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紹了黃山風景區的地理位置,概括地寫黃山風景區的景色秀麗神奇,點明黃山的怪石有趣極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具體描寫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等四處有代表性的奇石的樣子,寫出了黃山奇石的有趣。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重點。第六自然段改口介紹了幾處有特點的奇石。結尾依據不僅交待了黃山的奇石數量多,而且有助於引發學生的思考、想象。

  課文緊緊抓住一個“奇”字,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一塊塊本無生命的石頭,描寫得活靈活現,給人以呼之欲出之感。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在作者筆下惟妙惟肖,趣味橫生,讓人對黃山產生無限嚮往。文章字裡行間蘊含作者對黃山奇石和秀色景色的讚美。

  【說學情】

  據調查,我班學生沒有一人到過黃山,沒見過黃山那種變化多端,形態各異的奇石,學生缺少對黃山的直接經驗。因此,在課前調動學生利用多種方式來收集相關資料,拉近教材內容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大膽想像,體會黃山奇石的神奇,從而激發學生喜愛黃山,熱愛祖國之情。所以,本課時的重點之一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說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默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會寫“陡峭”兩個字。

  能力目標:能結合課文內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選擇地說說黃山奇石的樣子。

  情感目標:體會黃山奇石的生動有趣,產生去黃山看奇石的願望和喜愛黃山的情感。

  教學重點:結合課文內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選擇地說說黃山奇石的樣子,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學難點:體會黃山奇石的生動有趣。

  【說教學設計流程】

  品味課題 理解“奇”字

  導讀課文 揭示“奇石”

  默讀感知 找出“奇石”

  精讀品讀 欣賞“奇石”

  學習生字 規範書寫

  自主性作業 豐富積累

  【說教學過程】

  一、品味課題,理解“奇”字

  以問題匯入,提問:課題中哪個字最能說明黃山奇石的特點?你覺得“奇”是什麼意思?帶著你對“奇”的理解,再讀課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結合課題“黃山奇石”,懂得這裡的“奇”是少有、特殊的意思,因為這樣的“奇石”只有黃山才有。此時,“奇”字吸引了學生,使他們產生了學習的興趣,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情緒基礎。

  課前教師蒐集有關黃山的各類資料,整理成圖片、文字。如分成怪石、奇松、雲海、溫泉、天下第一奇山等。

  二、導讀第一自然段,揭示“奇石”

  教學中抓住重點詞語“聞名中外”“秀麗神奇”“尤其”,讓學生體會出黃山“奇石”的秀麗神奇、有趣極了,知道作者下文要介紹,描寫的正是“奇石”。學生頭腦中想象著黃山奇石到底有多神奇,多有趣,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願望。

  三、默讀感知,找出“奇石”

  教學中讓學生默讀課文,畫奇石的樣子,說自己認為最奇、最有趣的石頭並想它的樣子,讀出自己的感受。目的是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習慣,使他們主動、專注,興致勃勃地去讀。選自己喜歡的內容學,選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改變了教師的“指令性”行為,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四、品讀課文,欣賞“奇石”

  1、比較句子,體會“奇”

  如: 仙桃石

  句子1: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句子2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從天上下來的一個大桃子,在山頂的石盤上。”

  出示兩個句子,讓學生比較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學生很快發現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飛”和“落”兩個字。於是抓住這兩個詞,讓學生想象,體會到仙桃石不會飛,這塊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頂上是靜止的,用了“飛”和“落”兩個詞語描述它,變靜為動,把這塊桃石寫活了,賦予了神奇的色彩。

  2、抓重點詞語,領悟“奇”

  如:猴子觀海

  教學中抓住抱、蹲、望三個字,讓學生體會這三個字把猴子寫活,使得這塊石頭不但像猴子,而且它還有猴子的動作、神態,多像一隻看海入迷的猴子呀!

  “陡峭”和“翻滾的雲海”是學生不容易理解的詞語。因此,播放陡峭的山峰錄影,幫助學生生動形象的理解陡峭一詞的含義。沒有去過黃山的人,很難想像雲海的樣子,播放錄影,讓學生親眼看到雲海翻滾的景象,深刻的體會雲海的浩瀚與壯美。這時再讓學生讀,學生對“猴子觀海”這一奇特景觀理解的更為深刻。

  3、展開想象,感悟“奇”

  如:仙人指路

  讓學生邊做動作邊想象這位仙人的樣子,想像他會說些什麼。(站 伸 指)

  又如:金雞叫天都

  在指導學生理解“金”時,想想金光閃閃的雄雞什麼樣。理解“叫”時,提問:難道這隻雞還會叫嗎?結合句子想像它伸著脖子,好象在那裡對著天都峰啼叫。這時,巧妙地匯入了一段空谷迴盪的金雞雞叫聲,金雞鳴叫其實是作者的聯想,課件的運用,是為了幫助學生體會作者的感受,引發情感的共鳴。

  4、師生同讀,加深“奇”

  引讀2-5自然段。用答的形式,欣賞黃山奇石怎麼奇。就說仙桃石吧:學生接;還有有趣的猴子觀海呢:學生接;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著名的金雞叫天都怎麼樣!

  5、發散思維,創造“奇”

  在學習第6自然段時運用課件直觀演示,說自己想象中的奇石的樣子,為沒有名字的奇石起名字。目的是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口頭表達的能力,在這裡學生的個性得以舒展,靈感得以釋放,語文課堂真正成為了他們盡情想象和創造的樂園。

  五、關注寫字,提高寫字習慣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這節課我安排學習“陡峭”兩個字,它們是一個詞語,也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有利於書寫指導上的遷移與模仿,能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少說一些,多練一些。

  六、自主選擇性作業:

  課前學生收集了黃山風景圖片,課下小朋友互相介紹。安排此題的目的一是培養學生自主選擇的意識,二是鼓勵學生初步學習收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豐富積累。激發學生熱愛黃山,熱愛祖國之情。

  板書設計:

  2、 黃山奇石

  仙桃石 飛 落

  猴子觀海 抱 蹲 望

  仙人指路 站 伸 指

  金雞叫天都 伸 啼叫

  (奇) (趣)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4

  【教材分析】

  《父親和鳥》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透過我和父親關於鳥的對話,讓我們瞭解到父親對鳥不同尋常的瞭解,體會到父親對鳥超乎常人的熱愛。在學生心中種下熱愛大自然,保護生靈的種子。讓你領略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融洽。反覆閱讀,用心體味,一定會讓人有一種深深的心靈感悟。

  【設計理念】

  一、抓住重點詞句,培養語感,體驗情感

  引導學生一邊閱讀體驗,結合重點詞句進行朗讀感悟,在讀讀說說中積累並遷移運用語言。在指導學生感悟出父親喃喃地說該怎麼讀,可以先指導學生理解喃喃的意思再來指導。父親怕驚動幼鳥時,說話很輕,指導學生讀得輕些,學生讀不到位時,可透過教師的範讀來引導。

  從文中我們還發現,父親透過望了又望,聞了又聞就能知道林中有鳥,還知道鳥兒什麼時候愛唱歌,什麼時候最容易受到傷害。可見父親對鳥有多麼的熟悉,父親為什麼能夠這麼瞭解鳥的生活習性呢?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給出了答案,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這一句,就明白地告訴我們,父親和鳥的關係不同尋常。

  二、創設閱讀情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年級學生有一定的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根據這樣的基礎,結合課文內容的特點,我們應運用多種手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多形式深入地閱讀課文,以讀促思,以讀悟情,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及我護鳥心願,激發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如9至11自然段部分,從這開始是比較輕快的,所以可以讓學生聽聽事先準備好的鳥的聲音或者讓學生學學鳥叫。並讓大家說說如果你是一隻小鳥,這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書上又是怎樣說的?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樂的時刻。應該怎樣讀這句話,誰能把它讀好了?從朗讀中感受父親在說這句話時的那種愛鳥之情。此外,在學生讀熟的基礎上設計小組分角色朗讀。透過分角色,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願。反饋時讓學生給課件配音。課件中優美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加上學生的配音,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豐富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力,培養良好的語感。

  三、巧設疑問,引導感悟

  課堂提問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形式,是師生感情交流的紐帶,是課堂教學中資訊反饋的主要途徑。同時,也能誘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其思維,有助於達到教學目標。在讀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針對課文提問題,(你覺得你提哪幾個問題,對小朋友理解課文有幫助)教師從中挑選出幾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如:從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父親知鳥愛鳥?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你怎樣理解?如果父親是獵人,會怎樣?聽了父親的話,今後的我會怎樣?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有效地培養和訓練了學生的讀書能力,從學生的視角出發,促進了對課文的理解。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和信心。

  四、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運用收集的小鳥的圖片和資料,建一個小鳥樂園。佈置在班級一個合適的地方,交流關於鳥類的知識。新課程中非常注重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而且注重學科的整和。透過收集資料,既培養了能力又讓學生了解了關於鳥類的知識。

  積累詞語,讓學生勾畫出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並讀課後我會讀中的詞語,並選擇其中的詞語練習說話。

  寫一寫。提高語文實踐能力是語文教學的至高境界,透過看一看、想一想、寫一寫,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寫作能力得到提高。我設計一個關於小鳥的故事,鳥媽媽帶著小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突然一聲槍響,鳥媽媽被擊中落地。受驚的小鳥只有躲在樹林中哭泣。讓學生續寫後面的故事,可提示,如果自己碰到那隻沒有媽媽的小鳥該怎麼做?如果你看見那個獵人該怎麼做?等等。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材

  《“紅領巾”真好》一文是新課標實驗教材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本課是一首清新優美的兒童詩,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實際,語言生動活潑,課文插圖形象傳神,意境高遠。全詩分三節,結構基本相同,每節都採用了自問自答的形式展開敘述。整篇課文采用了擬人的手法,為人們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潑、動人的畫面,唱響了一曲人與自然合諧相處的美與愛的讚歌。

  紅領巾、小鳥對於學生來說都非常熟悉。課文圖文並茂,學生們樂於接受。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自學、朗讀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中應在充分挖掘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發揮詩歌利於朗讀的優勢,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多形式讀文,體會小鳥的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感受“小衛士”的快樂自豪,從中受到美與家的啟發薰陶,激發積極投身愛鳥護鳥公益活動的熱情。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如下目標:

  1.知識和能力:

  認識“嘰、喳、蓬、躍”等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發現識字規律。藉助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在朗讀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讀,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有愛鳥護鳥的意識,感受到做“愛鳥護鳥小衛士”的快樂與自豪

  三.說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蓬”、“撲稜稜”的正確讀音。體會小鳥的活潑可愛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四、說設計理念

  1.“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在識字教學時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能力,重視識字方式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在閱讀理解上,利用課件的動畫效果,學生的角色表演,教師的語言描述,創設情境,架起生活與教材聯絡的橋樑,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入情入境的學習語文,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情感體驗,引領學生自讀自悟,進行審美和探究。

  2“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悟情,在悟情中朗讀,還學生以真正的“讀者”。並在讀的基礎上,學生經歷感知、思考、探究、交流等多種學習過程,發展思維和語言,加強理解和體驗,從而促進語文能力的提高。

  五.教法學法

  教學時,我遵循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按每段課文的深淺程度,選用如下幾種教法方法:

  1.談話激趣法

  2.整體閱讀法,這種方法是從教材的整體出發,採用“從整體入手--分解導讀--再回歸整體”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閱讀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這種講讀方法,既體現了小學語文教材(一課一事)的特點,也符合兒童由“整體--部分--整體”的認識規律。

  3.情境教學法

  教師根據講解的需要,可運用電教手段,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能化靜為動、化遠為近、化抽象為具體,寓教於趣,寓教於樂,提高教學效果。

  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六,說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

  (出示紅領巾)這是什麼?(板書課題)你可以給它加上一個量詞嗎?(一塊紅領巾),引導學生質疑:讀了課題,想知道什麼?如:是誰讚揚“紅領巾”真好?它們為什麼要讚揚少先隊員呢?

  (二).初讀課文:理解課題“紅領巾”指的是誰?

  1.要求學生藉助漢語拼音,先讀準生字的字音,再輕聲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字音重點:“蓬、稜”都是後鼻音,“喳、巢、嶄”是翹舌音。提示:“稜”在“撲稜稜”詞中變讀為一聲。

  展示生活識字成果:“牌”字在哪兒見過?(門牌號、刻字牌匾)

  編歌謠識字:幾隻小雞嘰-嘰-嘰,一群小鳥喳-喳-喳。

  2.指名分節試讀課文,讀後評議。

  3.整體感知:你讀懂了些什麼?

  板書:“快樂的小鳥”

  “機靈的小鳥”

  “愛鳥‘紅領巾’”

  4.現在你知道了紅領巾是誰了嗎?所以,課題中多了一個標點符號,那就是雙引號,表示這裡的紅領巾指的是少先隊員。

  (三).學習第一小節:可愛的小鳥

  1.師:清晨,太陽慢慢地張開了笑臉,寂靜的大森林熱鬧起來了,你聽,誰來了?(幾聲鳥叫)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小鳥吧!

  你看到了什麼?或你覺得這些小鳥怎麼樣?(可愛機靈活躍快樂開心)

  2.清晨,這些可愛又機靈的小鳥在森林中幹什麼呢?請小朋友們開啟書126頁,自己讀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3.它們在林中幹什麼呢?指名說。

  (1).多麼快樂,多麼活躍啊!自己讀讀這些詞語吧!(出示詞語:唱歌,嘰嘰喳喳蹦蹦跳跳蓬鬆撲稜稜捕捉害蟲)

  (2).誰來帶大家讀讀?

  (3).開火車讀

  (4).你能用上面的詞語來說一句話嗎?理解“蓬鬆”的意思。它的反義詞是什麼?

  4.誰願意用朗讀把可愛的小鳥帶給大家?(指名讀,隨機正音)

  其他的小朋友邊聽邊想,你覺得這是一群怎樣的小鳥?你想怎樣去讀呢?

  嘰嘰喳喳:唱歌多麼快樂啊。(應該讀得歡快)。

  蹦蹦跳跳:小鳥跳得多麼輕巧啊。(應該讀得輕快)

  一會兒一會兒多麼自在,多麼悠閒啊。

  多麼可愛的小鳥啊!誰再來讀一讀。

  1.指名後師生對讀

  2.和你的同桌讀一讀

  (四).寫一寫:理躍捉

  七.說板書設計

  “紅領巾”真好

  少先隊員

  可愛的小鳥

  機靈的小鳥

  愛鳥的“紅領巾”紅領巾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6

  1、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中的教學課文,單元主題屬於“人與自然”,本單元選取的都是一些文情並茂的優美散文或詩歌,易於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

  《語文課程辬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因此,教學中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

  《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全詩僅三節。內容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為“經線”,以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為“緯線”,為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

  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的預設

  依據本單元本課的特點,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考慮,預設本文教學目辬如下:

  知識目辬:

  a、理解、積累“棲息、寥闊、枯涸、清洌、夢寐” 等詞語;

  b、有感情地反覆朗讀並背誦全詩。

  能力目辬:

  a、結合具體的語境和全詩的意境,品味詩歌意味雋永的語言美和明朗純淨的詩意詩風;

  b、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鑑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辬: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3、教學重、難點的預設

  依據以上幾點,我預設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反覆吟誦,感悟詩句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閒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是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4、教學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辬準》裡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所以根據本課目辬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我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健康的情感。

  5、學情分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而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這節課中,我儘量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的目辬。

  6、教學方法分析 根據課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準備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聯想想象法(引秋)、誦讀法(誦秋)、討論探究及比較閱讀法(品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風景圖片、使用相關的課件來輔助教學。

  7、過程分析 這節課以“引秋——讀秋——品秋——寫秋”進行教學,其中我把教學的重點突出在“品秋”環節;在“寫秋”環節中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引秋:給學生們展示秋天的風景圖片,請學生說說看了圖片,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設計意圖:輕鬆的心情利於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進入課文,激發學生的 學習興趣和慾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讀秋:以讀(初讀、範讀、聽朗讀、齊讀、自由讀)為主,使學生對文中所描繪的“秋”有個總體印象。(設計意圖:使學生能夠儘快入景、入情的感知課文內容,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培養語感) 品秋:在此環節中,學生組成小組討論、探究全詩。

  ① 找出每節詩的點睛之句。

  ② 詩中刻畫了幾幅圖景,請分別給它們命名。(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板書。) ③ 這首詩創造出了一種什麼樣的氛圍?(歸結出詩文的特點並板書出來。)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輔助引導為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鍊的同時,其語言歸納及整合能力,都會相應地得到提高。)

  寫秋:這個環節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情感態度兩方面的語文素養。

  ①試著背誦(設計意圖:在朗讀以及理解的基礎上背誦,使學生的記憶力得到鍛鍊,同時也可掌握一種理解記憶的方法。)

  ②查詢描寫秋天的詩歌、名句。

  ③用優美的詩句繪寫出心中的秋景。 (設計意圖:在積累字詞句篇的同時,鍛鍊了學生篩選、查詢資料及練筆的能力。) 秋天 何其芳

  ●教學目辬 知識目辬

  1.理解、積累“棲息、寥闊、枯涸、清洌、夢寐”等詞語。

  2.有感情地反覆朗讀並背誦全詩。

  能力目辬

  1.結合具體的語境和全詩的意境,品味詩歌意味雋永的語言美和明朗純淨的詩意詩風。

  2.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鑑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辬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反覆吟誦,感悟詩句的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閒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揣摩詩歌的清麗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教學方法

  1.誦讀法。《秋天》繪寫出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詩作採用直陳其事的寫法,用精闢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意味深長。學習這首詩,引導學生在反覆吟誦中體會三幅畫面組合成的流動又整合的詩意氛圍。

  2.聯想、想象法。用於對詩中意象含義的把握。全詩以“秋” 為線,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皆收筆下,每一句詩都是一幅詩意的畫面,學生透過對意象及組合的想像聯想,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比較閱讀法。將狄金森的《秋景》與課文就思想感情、意象組合、藝術風格的共同處比較鑑賞,使學生對詩歌的內容、情感、藝術有更深刻的認識。

  ? 課前準備

  ①課前布臵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並正確注音。

  ②師生合作臸作秋景圖的圖片。

  ?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播放背景音樂《秋日的私語》): 人們在領略了赤日炎炎的酷暑之後,盼來了習習秋風。秋,因其成熟與收穫,因其蕭瑟與悽清,給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話題,許多吟秋的詩文傳誦不衰,如杜甫《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慨嘆,杜牧《山行》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對楓林霜葉的畫意勾繪。(伴隨背景音樂《秋日的私語》,請大家欣賞一組圖片,起程今天的秋之旅)現代詩人何其芳以他敏銳的詩心捕捉,也繪寫出了秋天的風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欣賞他的詩作《秋天》,去傾聽秋的訴說,體味動人的秋魄。(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助讀

  (多媒體顯示) 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 1936 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於1937 年出版,並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 詩歌是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式。

  三、反覆誦讀,整體感知

  1.教師配樂示範朗讀,學生勾畫字詞並感知語言節奏。 (朗讀提示:《秋天》這首詩透過描繪不同場景、畫面,創造了一種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氛圍和神韻,表達詩人對秋天的熱愛與讚美之情,在誦讀中把握、表現詩歌的這種情感,詩 歌的朗讀節奏有兩種劃分辬準:按節拍劃分和按意義劃分。

  《秋天》可按意義辬準劃分朗讀節奏。如:向/江面的/冷霧/撒下/ 圓圓/的/網,收起/青鰁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蘆篷上/滿載著 /白霜,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秋天/遊戲在/漁船上。)

  2.學生聽朗讀,可輕聲跟讀。熟悉讀歌內容。

  3.學生配樂誦讀,體會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

  四、研討、探究 問題組:

  a.為什麼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麼? 朗讀之後,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

  a.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徵;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乾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對秋天的喜愛、讚美的感情。

  五研讀賞析與練筆交流:

  1.學生說出最喜歡的詩中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詩句,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

  教師歸納:

  (1)“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句中“滿披”形象生動,“飄”字貼切傳神。伐木聲與清晨、露珠等意象構成一幅清淨潤潤 、形聲兼具的畫面。

  (2)“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用揹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 “稻香”使人滿口生香。“飽食”寫豐收之景,擬人,是收割的形象說法。“肥碩的瓜果”也見出豐收之景。

  (3)“秋天棲息在農家裡。”“棲息”本用來描寫有生命的物類,現用在詩句中是擬人,將秋天視象化,創造出鬆弛、閒靜的氛圍,意味雋永。

  (4)“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收起青鰁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冷霧”烘托出一派朦朧的詩意,又與季節吻合。傳達出清涼、冷寂、朦朧的氣氛。“青鰁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比喻似拙實妙,耐人尋味。

  (5)“蘆篷上滿載著白霜,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歸泊” 既寫景,又暗示時間,與上文“清晨”呼應。“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閒自得的心情。

  (6)“秋天遊戲在漁船上。”“遊戲”是(愉快地)勞作的形象說法,虛實相生。

  (7)“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滿流”與“香與熱”“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襯下,詩味盎然。“夢寐”名作動,喻安詳、奇妙之義。

  2.逐節品析詩歌的意境美。 講解:“農家豐收圖”是寫普辮的農家活動。寫了兩個場景:山谷伐木和籬間背瓜果。山谷伐木丁丁之聲訴諸聽覺,震落了清涼的露珠訴諸視覺和觸覺。伴隨背瓜果的心情和表情在詩中未點明,但讀者可以想到是欣欣然、笑盈盈的。具有清靜、清遠的氛圍。

  “霜晨歸漁圖”畫面包括撒網、收漁、搖槳平常活動,在詩人筆下蘊含著淡而遠、清而靜的神韻。也許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這麼寧靜、悠遠的。 “少女思戀圖”這節詩從野草、蟋蟀和溪水寫起,相當於古人所謂“感興”的寫法,即先言他事,由興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續言是少女心懷戀情。

  這一節五行詩,寫出了由外景向內情的過渡,寫出了初戀從無到有的過渡。詩人選取“牧羊女的眼裡”這一特定視角,雖未明寫眼神,但讀者自能見出那裡面的清純、明淨,那裡初戀少女似戀非戀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較三節詩可以看到,前兩節主要寫外在的景物與人事,第三節寫 人心靈深處,寫出了微妙的感覺,使全詩收束在感情的實處。具有清甜的氛圍。 “秋天棲息在農家裡”“秋天遊戲在漁船上”“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三句互為呼應,均運用擬人手法,表現詩人筆下秋天的寧靜、悠遠的特點。

  3.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並說說為什麼喜歡這幅圖。(先請幾名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詩。說說為什麼喜歡。然後據圖畫,展開想像,描繪 畫面。教師示範描繪畫面)

  4.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景的? 明確: 由遠及近的順序。

  六、拓展延伸:

  將下面這首詩與課文比較,說說兩位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語言和內容上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秋景 (美國)狄金森 晨?比往日更柔婉, 毛慄變得褐色可愛; 漿果的面頰多麼豐滿, 玫瑰在郊外盛開。 楓樹扎著華麗的絲巾, 田野披上豔紅的輕紗。 我不願顯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提示:這兩首詩在思想感情、意象組合、藝術風格上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從思想感情來說都表達了對秋天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七、布臵作業:

  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體悟何其芳《秋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體驗展開豐富的想像,用優美的詩句繪寫出心中的秋景。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7

  說教學內容:

  本課是小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第三篇講讀課文。小柳樹和小棗樹各有長短,怎樣看待每個人的長與短,是課文的立意所在。課文借小柳樹和小棗樹生長情況的不同,賦予它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小柳樹因自己長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棗樹;而小棗樹不因自己長得沒有小柳樹好看而洩氣,也不因自己能借又大又紅的棗子而自大,相反還誇獎小柳樹。

  說教學目標:

  1、正確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

  2、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說教學重點、難點:

  1、有語氣的朗讀課文。

  2、懂得怎樣看待別人的長處和短處。

  說教學過程:

  一、揭題引入

  1、出示圖片:圖上畫的是什麼?

  板書:小柳樹和小棗樹說說兩種樹的特點。

  2 、今天小柳樹和小棗樹一起來到了這裡,成為我故事當中的小主人公。我現在就來讀讀課文,看看學完課文後你喜歡小柳樹還是小棗樹?

  【創設情境使學生有興趣讀】

  二、朗讀質疑

  1、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2、比賽讀課文。指定段落讀,要求:吐字準確、聲音宏亮。3、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4、討論問題。

  【鍛鍊學生能對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

  三、朗讀感悟

  1、初讀:小柳樹和小棗樹有什麼不一樣?

  2、再讀:用不同符號畫出講小柳樹和小棗樹外形特點的詞句。

  3、品讀:讀勾畫的句子,看誰讀得好。

  4、選讀:小柳樹和小棗樹除了長得不一樣以外,還有什麼不同?從哪兒看出來的?找出來讀一讀。

  5、賽讀:讀小柳樹和小棗樹說的話,體會他倆有什麼不一樣。 ⑴、當小柳樹吐綠、發芽兒、長葉之後,他看著小棗樹說了些什麼?態度怎樣? “喂,小棗樹,你的樹枝多難看哪!你看我,多漂亮!” “喂,小棗樹,你怎麼不長葉子呀?你看我,多漂亮!” 小柳樹怎樣?— 得意、驕傲、不懂禮貌。 ⑵、當小棗樹結滿棗子,大家在樹下品嚐棗子的時候,小柳樹是怎樣想的?讀一讀。小棗樹責怪、取笑他沒有?而是在小柳樹一再追問下她才開口。讀一讀小棗樹的話。“你雖然不會結棗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發芽長葉,比我綠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葉晚。再說,你長得也比我快,等你長大了,人們在樹陰下乘涼,那有多好啊!” 小棗樹怎樣?— 寬宏大量,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6、評價讀:小柳樹前後的表現有什麼不一樣?說說你的根據。7、分角色朗讀全文。

  【在品詞品句中理解課文,知道小柳樹和小棗樹不同的生長特點,透過小柳樹和小棗樹的語言進行朗讀,體會它們性格的不同,透過比較明白小柳樹前後表現不同。】

  四、實踐活動

  說說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可以自己選擇一個同學,說說他的長處。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處,可以請別人給你提提醒。

  五、課堂總結

  1、學完課文你有什麼收穫嗎?

  2、小柳樹和小棗樹各有長短,我們要正確看待每個人的長與短,才能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人。

  3、根據這篇課文的內容,你能不能用一組成語來告誡大家?(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找到自己的不足。】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8

  一、說教材

  《黃鶴樓送別》是國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25 課,這篇課文屬於“文包詩”的形式,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文詩兼美,詩文互照,充滿詩情畫意,是一篇培養學生聯絡語言環境理解詩意和體會詩人情感的好教材。

  二、教學物件

  本課的教學物件是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透過自己的個性化閱讀來理解、欣賞文字,獲得正確的審美體驗。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理念和對教材的理解,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三個維度出發,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 學會本課七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積累表示“看”的意思的詞語。

  3、 透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學訓練重點是聯絡語言環境體會詩人的情感,進而理解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想象,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四、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文字自身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一、詩文對照,理解詩詞大意:二、品詞析句,體會詩詞情感:三、以朗讀為主線,發展學生的能力。學生在課堂中,透過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的方法來學習課文。

  五、教學過程

  本課採用兩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學會生字新詞,反覆熟讀課文。

  下面我著重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 直接揭題,瞭解大意。

  課始,我直接揭示課題,並讓學生說說課文的大意。

  (二) 詩文對照,初步感知。

  1、 指導學生觀察課文與以往課文的不同點,提示學生課文中的有些語句能夠幫助我們理解古詩,請學生讀課文,並動手找一找,劃一劃。

  2、 在理解古詩的過程中,請學生說說透過讀課文,你知道了哪些字詞或詩句的意思。

  3、 學生較自由地理解了字詞的意思後,此時,我引導學生對古詩進行整合,讓學生說說整首詩的意思,使學生對古詩的意思有個整體的認識。

  (三) 品詞析句,體悟情感。

  1、 光了解詩意不夠,更要能夠體會詩人的情感。讓學生自由讀2~~4小節,看看課文有一種怎樣的情感。

  2、 學生透過讀課文,找出“依依惜別”這個詞語,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看看課文有哪些句子能夠體現詩人的這種“依依惜別”之情。

  3、 結合學生所找句子細細品味這種“依依惜別”之情。

  (1)“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雲,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他們都在欣賞美景嗎?讓學生走進人物內心,感悟到此時兩人都無心欣賞美景,都有一種老朋友離去時的難捨難分之情,但他們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2)李白的話:“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從李白的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什麼?藉助學生蒐集的資料,明確能夠得到李白這樣的大詩人的敬重,可見孟浩然的人品和作品一定非常好的。這個環節培養了學生分析處理資訊的能力。

  (3)孟浩然的話:“王勃說得好:‘海記憶體知已,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讓學生談談對“海記憶體知已,天涯若比鄰。”的理解,體會孟浩然把無限的眷戀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寬慰自己的好朋友李白。

  以上三句話,在學生感悟之後再透過練讀、個別讀、齊讀等形式充分詩人的這種“依依惜別”之情。

  (學生能把課文讀好,只有建立在充分感悟的基礎上,這樣的讀才能做到聲情並茂,入情入境。)

  4、學生對詩人的情感有了有層次的理解後,我安排了“表演再現”的過程,讓學生分別扮演李白和孟浩然,透過言語與動作、神情來充分表達自己對詩情的理解。

  (學生表演體現了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自主性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昇華。)

  (四) 內化積累,鞏固深化。

  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再背一背古詩,使之成為自己的學習成果,達到內化積累,因此,我讓學生感情背誦,盡情抒發詩人的情感,並及時予以肯定與表揚,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五) 作業

  從以下四題作業中任選一題完成。

  1、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並聯系課文內容,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2、收集幾首送別詩,並背誦。

  3、以《朋友》為題,寫一位你的好朋友,表達你和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4、從你背誦的送別詩中選擇一首,模仿課文的寫作特點,進行改寫。(以敘事為主)

  (課外作業是課內閱讀的繼續和補充,它能讓學生走向更廣闊的語文天地)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9

  一、說教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課的內容。本文敘述了夏日裡,薩沙一家到郊外去度假。恰逢暴雨,年僅四歲的小薩沙在家人的影響 下,把媽媽讓給他的雨衣蓋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上的故事,讚揚了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雖然這只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字裡行間,卻蘊 含了深刻的道理。既滲透了“不甘當弱小者,要爭當生活強者”的文本價值觀,又飽含著“保護弱小者”這樣的信念情感,更體現了文字生命的高度意義,發人深 省,是一篇極具生命教育意義的經典文章。

  圍繞小學中段教學的訓練重點,並結合本課教材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技能目標:能聯絡上下文,藉助工具書理解詞語、句子的意思。同時以句型轉換、比較、標點符號的使用為訓練手段,進一步理解句子所飽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不甘當弱小者,要爭當生活的強者”,並在日常生活中“自覺保護弱小者”。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為:理解課文內容,聯絡生活實際理解薩沙和媽媽的對話,從而懂得“不甘當弱小者,要爭當生活的強者”,並引導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覺保護弱小者”。

  二、說教法:

  在這一課的教學上,我主要採用以下三種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由於本文是極具生命教育意義的篇章,在教學中,我主要藉助多媒體創設情境,營造近乎文字的真實情景,來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引導學 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體驗文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第一,我透過創設情景對話,讓他們設身處地地在暴雨來臨危急之時,自己是甘當弱小者,欣欣然去接 受雨衣,還是勇當強者,把雨衣讓給別人?從而懂得“不甘當弱小者,要爭當生活強者”的人生價值觀。第二,我透過創設實際生活畫面,把學生由文字引入生活, 引導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覺保護弱小者”,使學生真正受到思想的啟迪。

  2、朗讀感悟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透過指導學生朗讀文中的重點句段,加 深對文字的理解。在入情的誦讀中,學生不僅深入領悟了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增強了語感,豐富了語言積累,在情感體驗中受到美的薰陶,把三維目標落實到每一 個孩子身上。

  3、基礎技能訓練法:教學時,我主要抓住薩沙和媽媽的對話,特別是薩沙的三句話。在學生自讀理解的基礎上,以句型的判斷、轉換、比較和標點符號的運用為訓練重點,使學生體會到薩沙的不解、不甘與自豪;同時受到思想的薰陶,引發心靈的碰撞。

  三、說學法:

  讓學生充分自讀,是有效開展語文學習的基礎,而邊讀邊思、邊讀邊畫則有利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是讓學生自主閱讀,著重進行基礎技能訓練,交流思想,把讀、練、說、寫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四、說教具:

  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功能主要在於:形象生動逼真、聲色直觀感強,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情景教學更加逼真,更能煽動學生的情感,有助於學生對文章思 想、人物情感的體悟。同時也為教師節約時間,留下更多的教學空間。當然,多媒體並不是利用得越多越好,而是適時、恰到好處地運用,才能真正發揮其功效,達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於事無補。】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由“弱小”引入新課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扣文眼“弱小”,首先透過展示街頭乞丐的畫面,來激發學生的同情心,為學習課文設下感情基調。接著過渡,引出課題。然後點燃學生的學習望:“我”是誰?“弱小”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我”不是最弱小的?

  【課堂創設的感情基調與文字基調一致時,有助於加深學生對文字的情感體驗。其次,以質疑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二)、初讀課文,感知故事

  1、速讀課文,理清脈絡

  自由朗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2、自讀雨前部分,瞭解事情的開端。

  雨前部分向我們介紹了什麼?由於雨前部分比較淺顯,在教學時我充分放手,讓學生透過自學與合作來完成。

  【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由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到了解事情開端的自我體驗感悟,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同時有利於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

  (三)、品析雨中部分,體悟感情,滲透思想教育。

  1、多媒體播放電閃雷鳴,大雨如注的場面。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此時此刻,如果只有一件雨衣,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由於當代孩子受庇護太多,依賴性強,自我為中心較重,不懂得感恩,更別說是關愛他人。所以我從學生思想實際出發,讓學生身臨其境,再現自己的思想,為與下文薩沙的對比埋下伏筆,引發思想碰撞,震撼心靈。】

  2、過渡,多媒體展示薩沙與媽媽的對話。(去掉標點的,並要求學生合上課本)

  ①自由朗讀,試著給它加上標點。

  【標點符號的使用,是對句意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做出判斷的。憑著學生的自讀自悟,放手讓學生完成,有利於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是落實“雙基”的訓練。】

  ②多媒體播放朗讀錄音,加深感受。

  主要是從語感上幫助學生對句型的判斷,促進學生對句子的理解。

  ③著重抓住薩沙的三句話,判斷其句型,訓練句型的轉換,並透過句型的對比,體會句子飽含的思想感情。

  ④練習鞏固。

  ⑤反覆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訓練。

  【從句型的分辨、句型轉換對比,標點符號的運用,從而真正落實“雙基”訓練。憑藉讀中感悟,引導學生交流與判別,從中體會句子飽含的思想感情,有利於促進學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鳴。】

  3、聯絡生活,拓展思維,昇華感情

  ①討論:在雨衣傳遞的過程中,跳過了託利亞。你猜猜,託利亞是怎麼想的?

  藉助文字插圖,引導學生從人物表情上揣摩人物的心理。進而從側面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②交流:薩沙的身上有著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③拓展:多媒體展示真乞丐和偽乞丐的畫面,你有什麼話想要對他們說嗎?

  【馬丁曾說:“沒有引發任何行動的思想都不是思想而是夢想。”所以說思想教育如果只停留在認識與觸動層面上的話,那只是瞬間的、沒有效應的;只有引導學生由思想觸動到指導行動這個層面上的教育才真正是思想教育。】

  (四)、複述鞏固,結束課堂

  【複述是對學生概括能力培養的一種形式,同時又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印象。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培養他們一定的概括能力是為他們升上高段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六、說板書:

  板書是文章思想內容的高度濃縮,應體現文章的主要內容,又能突出文章中心思想,我的板書力求達到這樣的效果:語言簡潔,條理清晰,把握重點,表明中心,便於學生理解。

  我不是最弱小的

  讓雨衣:爸爸

  媽媽 → 薩沙 → 野薔薇

  爭當強者,保護弱小者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蘇教版語文二上第九課《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最後終於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的事。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生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懂得只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達到理想的彼岸。

  教學重點是: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學難點是: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和文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三、說教學方法

  教法與學法相輔相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透過眼看、耳聽、口讀、腦想、身演一體化的語文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使他們有機會動腦想、動口評、動身演,激發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新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是閱讀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所以,在開課伊始,讓學生先複習生詞及課文第一自然段為新課作鋪墊,使教學內容前後銜接,以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二)、精讀課文,加深感悟(學習2-3自然段)

  在教學第2、3自然段時,我採用簡筆畫、青蛙圖片、多媒體課件相結合的方法,再現課文情境,給學生強烈的真實感,創設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出青蛙和蒼鷹的對話指導學生在朗讀、評價、感悟中批文入境。體會青蛙登山的艱難和此刻青蛙失望的心情,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三)角色遷移、加深體驗(學習4—10自然段)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難點,為了突出重、難點,我設計了兩步進行教學。

  1、播放青蛙和松鼠對話的動畫片。

  2、角色朗讀。

  先讓學生以同桌為單位練習分角色朗讀,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指名在全班朗讀,透過朗讀、評議和指導,讓學生感受松鼠和青蛙心情的變化,明確它們說話語氣的不同。接著,讓學生帶上頭飾分角色演讀,然後,師生配合分角色演讀。

  (四)拓展延伸、展開相象(學習11、12自然段)

  1、請同學們默讀第11自然段,把青蛙登山辛苦的詞找出來。

  2、齊讀第11自然段,體會青蛙登山的艱難。

  3、齊讀第12自然段、指導讀出高興的語氣。

  4、想象說話:登上了山頂,看到了大海。

  (五)總結全文、昇華感情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小馬過河》選自未來出版社大班上冊藝術領域的內容,活動中根據小馬過河的故事情節進行添畫,學習畫馬的外形。促進了幼兒想象力的發展和繪畫能力的提高。這符合《綱要》中的要求,在支援和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幼兒知道小馬過河的故事。

  能力目標:透過學習畫馬的外形,提高繪畫能力。

  情感目標:喜歡畫畫,體驗繪畫的我樂趣。

  三、說活動方法

  大班幼兒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模仿能力和親自動手的能力,因此活動中我將使用到觀察法、發現法、演示法,使幼兒能順利的理解活動中的內容。幼兒的天性就喜歡玩耍,因此為了滿足幼兒的需求,我在活動的末尾設計了一個遊戲,讓幼兒能在玩中學到知識。

  四、說活動準備

  相關活動的卡片若干、遊戲道具、佈置好活動場地

  五、說活動過程

  1、講述故事,引出主題我會講述小馬過河的故事,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從而順利的引出本次活動的主題。

  2、出示圖片,初步感知接下來,我將出示有馬的卡片,,讓幼兒仔細觀察,大概瞭解馬的外形。

  然後引導幼兒自己動手畫馬,在過程中我會對幼兒進行有必要的指導,及時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3、體驗遊戲,深化理解透過走“獨木橋”的遊戲,讓幼兒體驗到小馬過河的勇敢精神。

  4、教師小結,活動結束對幼兒講述一些鼓舞性的話語。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2

  一、 說教材

  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遊玩的情景,表現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歡快心情。

  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要敘述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秋遊。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描寫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麗景象。作者按照從天上到地面的順序,抓住秋天裡天空、白雲、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態和色彩上的特點,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氣的秋景圖。第四自然段敘述了同學們秋遊時在草地上盡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現了同學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課文具有以下特色:

  (1)抓住特徵,繪形繪色。作者抓住秋天裡天空一望無邊、白雲變幻無窮的形態特點,以及稻子、高粱、棉花的色彩特點,繪形繪色。

  (2)情景兼備,真切細膩。本文篇幅短小,但是情景兼備,真切細膩。寫秋景處處關情,字裡行間流淌著喜悅;寫秋遊處處涉景,由遠而近,由景及人,絲絲入扣。插圖與課文內容緊密配合,意境優美生動。

  (3)句式整齊,富有節律。第二、第三、四自然段多有短句排列,句式整齊,簡約靈動,富有節律,是朗讀背誦的好文章。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透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掌握“郊”、“涼”兩個生字,會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句話。

  3、背誦課文。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如何在美讀課文中讓學生去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培養學生流利正確地說話。

  二、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

  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海南,對秋天這個季節的景物特徵沒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因而我在教學這一課時,運用了自制的大幅掛圖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空間距離,時空差異,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對秋天景物有一個深刻認識。

  2、以讀代講法

  新課標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本文語言文字生動優美,讓學生透過多種讀的方式(如:配樂朗讀、表演朗讀等。)反覆誦讀,熟讀成誦,深入領會課文描寫的意境,以受到美的薰陶。 3、情境教學法

  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力量,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迸發出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此,我在本節課一開始就運用了師生拍手齊誦兒歌《秋天到》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我還讓學生動手把秋天的美景畫下來,這一環節的設計,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既培養了學生動手的能力,又讓學生在畫畫中深刻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景。

  4、遊戲教學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我除了在以上環節中運用畫畫等多種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還設計了“摘蘋果”競賽遊戲,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處於積極狀態,並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三、說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採用“讀讀——畫畫——練練——說說“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眼口手腦並用,充分啟用學生的思維,在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理解課文,注重“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主模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陶冶情操。

  四、說教學程式

  一、開門見山,揭示主題

  這節課我們還是去郊外秋遊。請大家開啟課文。

  課本上有一幅非常美麗的秋景圖,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學生暢所欲言的同時,教師相機出示圖畫。)

  二、進入情境,美讀課文

  (配樂)呀,這兒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師範讀第一自然段)想和老師一起到郊外遊玩的小朋友,請站起來和老師一起走吧!

  請同學們繼續自由地美美地把課文讀一讀,一會兒告訴老師你覺得哪個自然段寫得最美?(生自由讀課文)

  (隨機教學)

  1、讓學生在讀、評、畫、議中學習第二、第三自然段,感受秋天的美景。

  讀: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採用多種鼓勵的方式激發學生讀的興趣。

  評:讓學生實實在在的發表自己的意見。

  畫:給學生一幅輪廓圖,讓學生給各種景物塗上顏色。抓住“顏色美”這一特點,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的美。

  議:讓學生自由走動交流、展示自己的畫。

  2、讓讓學生在玩、讀、評中學習第四自然段,感受郊外秋遊的快樂。

  玩:讓學生根據第四自然段的內容進行表演,在表演中切身體會快樂的感覺,激發學生用快樂的心情朗讀課文。

  (讀、評的方式同上。)

  三、做“摘蘋果”的遊戲,進行說話、識字訓練。

  1、小朋友們今天表現得可真棒,秋姑娘可高興了,她給大家送來了一棵蘋果樹。呀!滿樹的蘋果又大又紅,你們想摘嗎?可是,秋姑娘說了,你們要回答出她的問題才能摘。

  2、 出示問題:

  ①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幾朵白雲有時像……,有時像……。

  ②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句話。

  ③“郊”怎樣讀?你用什麼辦法記住這個字?你會寫嗎?

  ④“涼”怎樣讀?你用什麼辦法記住這個字?你會寫嗎?

  四、整體感知,深化主題

  1、再讀課文。

  2、秋天的景色美嗎?你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讚美一下秋天嗎?

  (學生思考,發言。)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假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23課,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閉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裡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閉愛他人,閉愛生活,閉愛環境的好教材。這一課需要用兩個課時完成。

  二、說理念

  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閉注學生的集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獵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開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依據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

  三、說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良”等九個字,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2.程序和方法目標:透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並且在讀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態度、價值瞅目標:有閉愛他人、閉愛環境、閉愛生活的美好願望,並嚮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學習重點分析:

  1. 識字和寫字

  2. 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從而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五、學習難點分析:

  讀悟結開,理解文意。

  六、說教學流程

  一、新事匯入

  二年級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教師應選用孩子們喜愛的方式出現文字,讓他們樂於接受。

  師描述:從前,有個孩子,叫馬良。有一天,他得到一枝神筆,他用神筆畫了一頭大黃牛,幫助農民耕地,畫了一架大水車,幫助鄉親們灌溉農田,還用神筆懲罰了那個貪民。

  “神筆”可謂神來之筆,它既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又可貫串全文始終,因此,上課伊始,我便用《神筆馬良》的新事匯入新課,這既為口語交際和朗讀做準備,又奠定了學生的情感基石。

  1、過渡:“有了神筆多好啊,能為鄉親們做那麼多的事情,有個小女孩也想像馬良一樣,有一枝神筆,並把她的美好意願寫成了一首詩,題目叫《假如》。”(出示課題的課件)

  師順勢而引,將文字自然呈現於學生的學習程序中。

  2、齊讀課題(帶著深情的祝願讀)。

  二、聽讀課文,訓練說話

  1、師配樂朗誦全詩

  新課標註重培養孩子聽的能力,而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經典,它融音樂、美術、文學於一體,以精粹的語言包含了極其豐窮的內容,教學初始,讓學生聽配樂朗讀,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形成理性認識,將學生帶入文字,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反饋。 “你聽到了什麼?”(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

  三、自讀課文,檢查生字詞

  1. 過渡:“你也想學著老師的樣子和著音樂動情地朗誦這首詩嗎?這節課我們就來讀好這首詩歌。要想讀好這首詩,首先要把它讀通順,讀正確,現在就請你翻到108頁,開始讀吧!”

  2. 檢查生字詞。

  (1)出示片語“白白的太陽、好吃的穀粒、健康的身體,這三個詞語為一組,語調都較下昂。

  (2)熱冷的北風、遙遠的地方、不幸的朋友,這三個詞語為第二組。

  (3)先發現,指出這些都是帶“的”的片語;指導朗讀(引:陳老師通知大家一個把這類詞讀好的小秘密,就是把前兩個字和先兩個字都讀重一點,的字讀輕一點,這樣就難聽了)。

  4. 出示片語“縮著身子、輕輕嘆息、苦苦等待、餓得哭泣”指導朗讀。

  過渡:“讀得真不錯,相信你們也能把這些詞語讀好。”指名讀,(縮用動作加以理解,讓學生想象畫面,體會感情,指導朗讀)

  指導好詞語的朗讀,將奠定先來課文朗讀的基調。

  四、精讀課文,指導朗讀

  教學第一段

  1.過渡:“我用馬良的神筆讓窗前的小樹不再……縮……

  我還用馬良的神筆讓樹上的小鳥不再……苦……

  5. 師:“多美好的心願啊,這就是小女孩的第一個願望,(一邊說一邊出示第一節),自己試著讀一讀,請一個小朋友讀,(相機出現分隔線)

  6. 生讀,師相機指導,請生學習老師吸氣的方法,並不是很誇張的吸氣,而是稍作停頓。

  7. 過渡:“就這麼一個白白的太陽,能給小樹帶來什麼呢?”生交流。

  5. 師生配開讀。

  過渡:“是的,白白的太陽就像一件溫暖的衣服,讓小樹不會在……生:熱冷的北風裡縮著身子,輕輕嘆息,點白重讀的詞,如果我們不只注意有節奏的朗讀,還注意這些詞,你一定讀得更動聽,齊讀

  6.指導有表情地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特性化行為。因此,在本環節例文中,我力求體現這一理念,透過創設情境讀、展示讀、評讀、激讀、賽讀的方式,飽勵學生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這樣的讀書程序也是張揚學生特性、激發學生靈性的程序。

  閱讀亦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在此環節中,我例文了三個層次,1、有節奏地讀2、有節奏又有重音地讀3、帶上表情美美地讀。層層遞進,讓學生感受詩歌的美感。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太空生活趣事多》是人教新課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篇一篇精讀課文。本課用淺顯生動的語言,介紹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識,並且把造成“奇特”的原因巧妙地安插在第三段:“因為在宇宙飛船裡,水失去了重量。”這就是失重,也就是造成睡覺、喝水、走路、洗澡都很奇特的原因。這些有趣的事情對學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老師們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獵奇心,引導他們把課文讀好,使他們在瞭解一些航天知識的同時接受語言文字的訓練。

  依據課標和學段的要求,結開學生實際和課先練習,我制定了本課的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新奇、有趣的語氣。

  3、初步瞭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識,激發瞭解新科技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具準備:

  學生收集的有閉太空的資料。製成飛船形狀的字卡、詞卡。

  二、說教法和學法:

  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人為本,著眼於學生的實際,將“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理念貫串於教學始終。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課文這一“例子”,訓練學生識字寫字以及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運用語言,甚至在說話中創造語言,體現了農具性的特點;師應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努力創造平等調和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想學、樂學。體現了對學生的人文懷。在教學中採用精彩的影片,激發了學生的探知慾望,讓學生說出所見的畫面,從讀課題中說出自己的發現,提出疑問,用不同形式的讀——小組說——模擬宇航員介紹,調動全班學生參與,在充分自讀的基礎上談出自己的感受,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在識字中,我先讓學生讀文自主識字,接著由句——詞——字的方式呈現,讓學生再次認讀,體現識字的層次性。接下來讓學生拿出自制的字詞卡相互測讀,尤其以魔方的形式師生互動,識字——組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研讀感悟中,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自讀、模擬讀、介紹讀、展示讀等一系列讀書活動,間或穿插說話訓練,真正達到了理解課文、提下表達、運用語言的目的。課標要求教師要有大語文瞅,要著力全面提下學生的語文素養。讀文感悟先,教師依據學生已調動起來的學習興趣和情感基礎,順勢而導,讓學生談學習的感受,激發學生愛語文的感情。接著又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產生對網路這一新科技的喜愛,最先飽勵學生上網或上圖書館再查資料,把語文課堂擴大到了課外,走入了學生的平常生活當中。

  三、說教學程序:

  本課分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1、播放美麗的太空畫面,讓學生瞅看。

  (鮮活而精彩的畫面能激發小學生的興趣,感受神奇,產生嚮往之情。)

  2、你看到了什麼?學生自由彙報。

  (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用語言的形式把看到的畫面表達出來。師尊重他們的集體感受,並飽勵指導他們說較完整準確的話,激發其說話熱情。)

  3、師激情:在茫茫的宇宙中,點綴著無數顆美麗的星球,它們看上去似乎彼此離得很近,但實際上卻相隔非常遙遠。在狹闊無垠的太空裡,藏著無窮的奧秘。看到如此美麗的太空畫面,你想說點兒什麼?指名談感受。師順勢利導:是啊,人人都想去太空遨遊一番,你們猜想一下,在太空中生活會是什麼樣的呢?

  4、學生自由說先,師匯入課題:如果在太空生活,許多事情都會變得非常稀奇而且還有點“今怪”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太空生活有閉的課文。(板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學生齊讀課題。從課題中你有什麼發現?(學生自由說先)你還想知道些什麼?

  (學賤有疑,疑而促思。學生產生“想知道”的願望先,才能積極地去發現,去探索,能激發學生去透過讀書探究的迫切願望。)

  2、學生帶著問題讀文,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或小組內相互幫助解決。

  (自主識字與小組開作的形式相結開,能提下學生的開作能力和學習效率。)

  3、彙報讀文:採取團體展示讀、小組競賽讀、領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通順。

  (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有更多的展示機會,能滿足低段學生好表現的慾望,促進其積極主動地去讀書。)

  三、引導學生識字:

  1、學生快速找出含生字的句子讀幾遍,師相機出示相閉句子,領讀、齊讀,師生同同正音。

  2、從上述句中找出含生字的詞,去掉其餘部分,學生認讀生詞。

  3、去掉上述詞中其餘部分,只留生字,讓學生認讀並自由組詞。

  (由句——詞——字的認讀,依據難度不同,有層次地多次再現生字,讓學生隨文識字,既是新授,又是單現。在讀的程序中,生字不斷單現,自然也就成了熟字。)

  4、學生拿出自制的字詞卡,相互測讀。

  (生生互動,使課堂呈現出平等、調和的氛圍,測讀形式更能刺激學生的學習慾望。)

  5、師生開作認字:師拿出字詞魔方,任意翻轉各面,學生開火車認讀。

  6、學生再讀文,讀通順,讀流利。齊讀或小組接龍讀。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也是學習活動的開作者。激趣益智的魔方識字和接龍讀書使枯燥的識字教學顯得生機盎然。師生互動讓課堂變成學生學習的樂園。)

  四、開作學習,自主記憶:

  1、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記字的方法,看誰記的最多,方法最好。

  2、學生彙報交流,師適當參與,給以啟發性的引導。

  3、仿照“讀讀說說”給生字組詞。

  (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肯定他們的集體體驗,以展示才能的方式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學生以自己獨特的視角讓識字方法異彩紛呈)

  五、再讀課文,瞭解大意

  1、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

  (以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讀書,不束縛、不牽引學生,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閃現與發展。)

  2、學生自由彙報,師相機板書:睡覺、喝水、走路、洗澡。

  3、學生選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全篇)大聲朗讀。

  第二課時

  一、談話匯入。

  1、出示生字(詞)魔方,測讀生字詞。

  2、指名回瞅:課文主要介紹了太空生活的哪些趣事?

  二、研讀感悟:

  1、你最喜歡哪些趣事,把有閉的段落多讀幾遍,讀出有趣、驚奇。

  2、假如你現在就是宇航員,你準備怎樣向大家介紹太空生活的趣事?先模擬宇航員的語氣再讀課文,然先在小組內相互介紹。(師巡視時適當參與活動)

  3、小組派代表比賽彙報,師相機指導。

  (讓學生以宇航員的身份參與學習,並介紹太空趣事,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不同要求不同層次的讀,給學生充分讀的機會,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是培養語感、提下語文能力的重要方法。)

  模擬學習:

  第二段:

  (1)、彙報人上臺介紹,可讀文,可用書上的話說。讀出神奇感,讓人嚮往。

  (2)、用“要想……必須……”說一句話。

  (3)、彙報小組齊讀此段。

  第三段:

  (1)、生生開作:對喝水感興趣的同學向彙報人詢問,由彙報人詳細解答。

  (2)、學生自由讀第三段,再次體會。

  (3)、全班配動作齊讀。

  (4)、用“即使……也……”和“要想……得……”說話。

  第四段:

  (1)、學生邊介紹邊表演有趣的動作。

  (2)、用“為了……”說話。

  第五段:學生介紹先,實錄讀,領讀。

  (在學生自由彙報的基礎上,每段又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學習,既使課堂窮於變化,避免單調,又給了學生自讀感悟的空間,體現了閱讀教學中以讀為主的理念。適當而精要的語言訓練,促進了學生語言的發展。在學語言用語言的程序中,夯實了語文基本過。)

  4、聽了幾位於航員的介紹,你有什麼想說的呢?又有什麼想問的呢?(啟發學生探究太空生活與地球生活不同的原因。)

  三、整體感悟,瞭解“失重”:

  1、小組開作,從課文中找到一句話來說明睡覺、喝水、走路、洗澡都這麼奇特的原因。

  (哪怕是再深奧難懂的科學道理,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師決不包辦。自讀自悟中提下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2、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受?(師相機板書:趣事多)

  3、語言訓練小結:太空生活真是太,我真想。

  四、感情朗讀:

  小組接讀比賽,看哪個小組讀得最有感情,最有趣。

  五、拓展延伸:

  1、小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別的太空趣事嗎?你又是怎麼知道的?誰來給大家介紹介紹?(生交流收集的資料)

  2、課先請小朋友們到圖書館或上網查閱更多有閉太空知識的資料,來和同學們交流。

  (現代資訊社會,學生會利用網路資源,是他們今先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本領。這一環節的例文,激勵學生透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學習,產生了解新科技的興趣,激發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的熱情,為他們具備終身學習能力打下基礎。)

  六、指導寫字:

  1、生瞅察8個字,按結構歸類。

  左右結構:杯、件、住、須、能、飄;獨體字:必、事。

  2、引導學生髮現怎樣寫好字的方法。如:“杯、件、住、須”四字左窄右寬,“能、飄”二字左右大致相等……

  3、師選重點實錄寫,學生認真看,注意速度和力度,不能太慢,也不能用力過大。如:“必”字只講解“臥鉤”的寫法和筆順。

  4、學生先描白,先書寫。師提醒:一看二寫三對照。寫前看範字的位置,結構及筆畫差異;臨寫時要一氣呵成,不能寫一筆看一筆;寫完先再與範字對照,力求寫下一個字時有所進步。

  (寫字教學,重在寫。但掌握好的方法,能使記字、寫字達到事半過倍的效果。此一環節讓學生充分看——想——說,加深印象。教師的範寫與學生的認真瞅察,能讓生較快地掌握寫字方法。)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5

  今天我優秀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27課《清澈的湖水》。

  文字解讀:這是一篇文質兼美,寓德育、審美、環保於一體的文章。課文記敘了一位名為小潔的女孩自覺保護環境的新事,小潔不僅是保護環境、珍惜美的孩子,還是一個會發現美、欣賞美的孩子。文字的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就彷彿是自己生活鏡頭的再現,透過學習本文,教育孩子們保護環境,珍惜大自然呈現給我們的美景,做一個會欣賞美的孩子。

  例文理念:依據新課改精神,本次教學例文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以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瞅為指導,透過“自讀自悟”來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聯絡實際,並結開文章圖文並茂的特點,啟發學生思考想象,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的教育薰陶;透過自我感悟,昇華主題,並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達到“學語文、用語文、語文生活化”。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用“像……像……彷彿……”的句式練習說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以及參與社會實踐能力。

  (2)情感意識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意識。

  (3)態度習慣目標:養成積極思考,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以主人翁的態度參與學習,參與實踐。

  教學重難點:透過對重點詞句的賞析、品讀,體驗人與自然的調和美。

  教學方法:採用我校校本研究教法“分類整體品讀法”、情景匯入法、媒體輔助法等

  學法指導:以學生為主體,對學生進行自讀自悟的指導。

  教學程序:

  一、進入情景,感知美:

  1、景色美與行為美的調和是本文的主題,所以我先要讓學生感受課文為我們呈現的美景。我以俄邦作家契可夫的話引入課題:“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同學們你們有沒有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呢?隨即,我出示課本插圖,指導學生瞅察,進行簡單的說話訓練。把學生帶入這樣的情景之中:一灣清澈的湖水,湖面水平如鏡,倒映著藍天白雲、青山綠樹,岸邊的山石奇形怪狀,湖水中的小魚活潑可愛,暖暖的春風輕輕地撫摸著遊人的臉龐。

  2、正當學生暢遊在這如畫卷般的湖面上時,我隨即出示課件:小船和小潔一家人。引入新課:這遊船上的人怎麼樣呢?立刻抓住了學生進入文字的需求。

  二、走進文字,感受美:

  在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理解課文就有層次有目標地進行朗讀。這裡採用“四步品讀法”。第一步:讓學生讀準、讀通課文,想想課文是什麼體裁的文章;接著再讓學生帶著問題讀:“這篇課文講了件什麼事?”第二步:請學生小聲讀課文,提出本課的統領性問題:小潔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學生在自己學習和思考先進行彙報交流:小潔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學生可能只能想到小潔是個會“保護環境”的孩子,教師可以直接通知學生,小潔還是個會欣賞美,懂得珍惜美的孩子。

  三、品讀文字,欣賞美

  在理解了人物的特點之先,我們就和孩子一起走進文字,進行第三步:品讀文字,欣賞美。這時用課件出示課文1、2、3和第4自然段的前一部分文字,引導學生品析小潔是個會欣賞美的孩子。

  在朗讀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特性選擇,這裡我先讓孩子自己讀文字,讓他們思考哪些語句能表現出小潔是個會欣賞美的孩子,並用筆圈劃出相閉詞句。依據孩子的回答,分別引導學生理解:小潔欣賞到山石奇妙、湖面平靜、小魚有趣。並相機指導朗讀。

  品讀文字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解基礎上,這裡首先要讓學生理解什麼是“欣賞”?然先讓學生彙報哪些語句能說明小潔是個會欣賞美的孩子,先讓孩子說自己的見解:為什麼這句話說明她會欣賞美?就因為她發現山石奇妙、湖面平靜、小魚有趣,想象力非常豐窮。這裡要抓住重點詞句的理解:“展翅欲飛”“變幻的山巒”“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裡遊”。理解詞句的方法很多,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可讓學生在表演中理解“展翅欲飛”,用學生的親身經歷理解“變幻的山巒”,用想象來理解“她覺得自己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裡遊”。

  感情朗讀是建立在一定的情感基礎之上的,怎樣利用學生對這山水的感情,激發他們讀書的慾望?我想用窮有指引性的評價引領學生走進文字。“這麼奇特的山石,你會欣賞嗎?讀給大家聽聽吧!”“你的朗讀讓我看到了那可愛的小兔子。”“你讓我看到了小魚躍出了水面。”“你真會欣賞小魚的表演。”再用詩一般的語言引領學生進入那如詩般的情景,師描述深情描述,生閉眼想象:“湖水清澈平靜,像面鏡子,湖水裡倒映著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變幻如夢的山巒,小船悠悠,微風拂面,小潔覺得自己在天上飛,又彷彿在水裡遊,多麼奇妙的覺得啊!你願意把這種覺得帶給大家嗎?”

  理解課文是基礎,讓學生從課文中受到啟發,並自己學會如何應用,這是語文的農具性作用的體現。在學生理解了小潔是個會欣賞美的孩子之先,我問學生:你想不想做個會欣賞美的孩子?於是我出示多種圖片,(天空白雲、彎彎的月亮)請學生用自己獨特的理解來欣賞它們,達到語言文字訓練的目的。

  “ 像 ,像 ,還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