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傳統> 有關中華傳統作文四篇

中華傳統作文

有關中華傳統作文四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華傳統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華傳統作文 篇1

  端午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裡,有很多習俗,比如包粽子、賽龍舟、插艾葉等,在我的家鄉,主要以包粽子和插葉的方式來慶祝這個節日。而賽龍舟卻在南方很盛行。

  去年端午節早上,我開啟家門,發現了一株像小草一樣的植物,於是我便問媽媽:"這是什麼植物?"媽媽告訴我說:"這是艾葉,傳說它可以辟邪,你去聞聞它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兒呢。"於是,我趕緊把鼻子貼過去,啊!那香味真讓人心曠神怡,媽媽又接說:"這一定是奶奶,給插上去的。"我心想奶奶多早就得起來呀!

  中午,我看見奶奶坐在桌前,桌上擺著一大盆泡過的米和一小盆紅棗,我跑過去問奶奶:"奶奶,您就是要做什麼好吃的?"奶奶說:"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也來包點粽子吃吧!"於是,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做了起來,折成漏斗形,把一顆紅棗進去,再放一層米,然後再放幾顆棗進去,就這樣一直到裝滿為止,最後用準備好的棉線把粽子繞圈紮緊,最後用鍋把它煮熟,就這樣一個個可愛的小粽“寶寶"就出生了。

  當奶奶看到我包的粽子時,奶奶大笑起來,哈哈,快看我們寶寶包的粽子都開口笑了,我不解地走過去一看,原來我包的粽子都露餡兒了,奶奶抱著我說:“我的乖孩子,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好的。"我和奶奶抱在一起,哈哈大笑起來。

  我們一邊吃粽子一邊聽奶奶講述端午節的來歷,原來南方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活動,這時我剝開粽葉,一口咬下去,甜甜的,糯糯的,好吃極了!

  這個端午節,我既學到了知識,又吃到自己包的粽子,我喜歡過這樣的端午節。

中華傳統作文 篇2

  過年,又叫春節,是人們為歡慶新的一年開始的節日,也是最讓我難忘的一個節日。(開篇要點題)

  每次快春節的時候,還在臘月,家裡的大人們就積極地行動起來,或打掃衛生,或洗衣服,或買年貨,熱鬧非凡。我呢,內心裡早就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常常會忍不住激動地笑起來。

  在我的家鄉,自然也少不了一些春節的習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過年啦!過年啦!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掛紅燈籠,貼大紅春聯,我家也不例外。爸爸也在貼春聯,而且還掛了兩個燈籠。

  貼完春聯,我們一家一起到樓下放鞭炮。只見爸爸拿起兩個光頭強形狀的鞭炮,“嘭”的一聲,光頭強鞭炮一下子衝上了天空,變成了美麗又好看的煙花。這些煙花,一個又一個,好像連環炮一樣一個一個衝上了天空,這些煙花讓我看得眼花燎亂。

  放完鞭炮,我們又回到屋裡,接下來,該是收紅包的時間了。媽媽給我50元錢,爸爸又給我50元錢,別提我有多高興了。

  奶奶家的習俗更多。 比如正月初一一整天都不能掃地,不能往外面倒垃圾。因為奶奶說如果這樣做,就等於掃除了家裡的財富。正月初二,最受小孩子的喜愛,因為從這一天開始,就可以跟大人們一起走親戚,同時還有壓歲錢。

  我真希望天天過年啊!

中華傳統作文 篇3

  小朋友們,你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嗎?對啦,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這天我們會賽龍舟、吃粽子,今天呀我就準備和媽媽一起學包粽子。

  媽媽已經提前泡好了粽葉、糯米,還準備了一些其他配料。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媽媽先拿起粽葉,兩頭向上一卷,就捲成了一個甜筒似的形狀,接著往裡面裝糯米,再放入幾個紅棗,然後又放了一把糯米,用手輕輕壓一壓把表面鋪平,最後把粽葉摺好用繩子捆緊後,一個可愛的三角形粽子就包好了。看著媽媽行雲流水的動作,我心中暗暗讚歎,媽媽真是太心靈手巧了,終於在媽媽的幫助下我也勉為其難地包好了一個。

  包完粽子,我們開始煮粽子了,媽媽把粽子一個一個放進鍋裡,水咕嘟咕嘟地冒著泡,好像在哼著小曲,大概一個小時後,香噴噴的粽子便煮好了。

  聞著粽香,我早就饞得口水直流了,迫不及待地剝開粽葉,咬上一大口,糯米是香的`,紅棗是甜的,香和甜的味道混在一起,十分可口。一旁媽媽還給我講起了故事,原來很久以前,有位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而死,百姓為了不讓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並且競相划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便約定成俗在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龍舟,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吃著美味的粽子,聽著有趣的故事,我覺得這一天真是太有意義了!

中華傳統作文 篇4

  我國已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讓他們度過幸福、美滿、安詳、健康的晚年,共享人類社會發展的成果,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會發展規律,就是尊重歷史。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孝敬父母是我們做兒女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老年人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智慧和經驗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老年人理應受到社會的尊重和關愛。

  關愛老人從關愛自己的父母做起,從關愛身邊認識和不認識的老人做起,古有:木蘭替父從軍、黃香扇枕溫席、王祥臥冰求鯉、孟宗哭竹生筍的佳話;今有:陳毅探母等感人肺腑、潤人胸襟的故事。人人都會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實際上就是尊重我們自己!

  有首歌《常回家看看》道出了天下父母的心裡話,《感恩的心》震撼了無數人的心靈,《父親》、《母親》唱出了兒女的心聲。敬老愛老助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

  有人說:“童年是一幅畫,少年是一個夢,青年是一首詩,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人則是一部歷史。”而我要說,老人為社會建設、為子女嘔心瀝血,任勞任怨,灑下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無私的奉獻。

  “花無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老人的昨天就是我們的今天;老人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總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老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尊敬老人其實就是善待自己。

  人生最美夕陽紅,世間最美老年花。願天下所有老人天天笑口常開,青春常在。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祝願所有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幸福安康,願夕陽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願所有的老人健康長壽,安享晚年!

  我們衷心的希望“敬老、愛老、助老”的中華傳統美德世代相傳,永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