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調研報告> 社群調研報告

社群調研報告

社群調研報告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群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社群調研報告1

  社群文化建設是新形勢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社群作為社會的一個地域生活共同體,是一個微型小社會,它的組織形式是城市最基層的群眾自治組織————社群居民委員會,由社群自然人居民和法人居民組成的社群群體,是社群人群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

  一、社群文化的特點

  社群文化的特點:一是在性質上,它具有社會性,參與和服務的物件都是社群自然人居民和法人居民;二是在形式上,它具有開放性,開放性是針對封閉性而言,主要涵義是面向群眾、面向社會。社群文化把校園文化、機關文化、企業文化、軍營文化、小區文化等各種文化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形成特有的社群文化,實現了社會辦文化;三是在組織上,社群文化具有網路性。網路性的涵義主要是指群眾文化系統、群眾文化機構、群眾文化組織構成的群眾文化網路。它要求重視載體建設,加強群眾文化系統、機構和組織間的橫向聯絡,增強群眾文化的輻射力;四是在服務途徑上,社群文化具有多元性。傳統的群眾文化是服務型文化,而社群文化則集單純服務型、有償服務型、服務經營型和經營型四位一體的新型文化模式。由於社群文化的諸多特點決定了社群群眾是社群文化的主要物件,從而也決定社群文化本身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社群文化的教育性、娛樂性、知識性、藝術性,使社群群眾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主人翁意識。因此,社群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基礎中的基礎。

  二、社群文化是社群建設模式、社群建設目的的客觀需要

  目前,社群建設模式採取的形式是“共居、共管、共建、共享”,社群建設的目的是不斷提高社群居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水平,滿足人們的需要,建立和睦、和諧的家庭、鄰里關係和美好的人居環境。社群文化恰恰是提高社群居民精神生活、維繫社群良好的人際關係、提高人居生活環境空間質量的最有效方式和途徑。社群各類居民共同生活在一個特定的生活空間內,一起管理這個微觀小社會,一起建設家園,一起享有和充分利用社群資源,不斷地推進社群走向繁榮。社群文化社會辦,從而實現紐帶和橋樑的作用。社群文化做為與社群群眾聯絡最為緊密的文化體系,形成本地區特有的、健康的民風、民俗文化。

社群調研報告2

  社群矯正是非監禁刑罰執行方式,是指將符合法定條件的罪犯置於社群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和社會志願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促進其順利迴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社群矯正的適用範圍包括被判處管制、被宣告緩刑、被暫予監外執行、被裁定假釋以及被剝奪了政治權利並在社會上服刑的五種罪犯。20xx年11月,我省根據中央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要求,啟動社群矯正試點工作。三年多來,福州、廈門、泉州等地積極探索,先行先試,紮實推進,採用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招聘社群矯正專職社會工作者(下稱專職社工),協助司法助理員從事社群矯正工作,推動了試點工作的有序開展,取得較好的法律和社會效果。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專職社工隊伍建設,5月下旬,我廳按照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委組織部等《關於開展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調研活動的通知》精神,組成調研組,並下發相關檔案,發放調查表,部署各設區市司法局和社群矯正試點縣(市、區)開展調研。6月中下旬,調研組先後到長樂市、連江縣、福清市、湖里區、同安區和思明區,召開六場座談會,有7個基層司法局的負責人、24個基層司法所的所長和近40名專職社工參與座談,共同探討研究專職社工隊伍建設,形成了調研報告。

  一、專職社工隊伍的基本情況

  20xx年11月,經省委領導同意,在省委政法委的牽頭組織下,思明、豐澤、梅列3個區第一批開展社群矯正試點。20xx年11月,省委政法委確定福州市鼓樓區等20個縣(市、區)為第二批社群矯正試點單位,廈門、福州主動擴大試點範圍,自行批准12個縣(市、區)開展試點工作。全省共有35個縣(市、區)開展社群矯正試點工作。在第二批擴大試點時,省裡明確要求每個司法所配備1名專職社工,社群矯正物件50名以上的司法所配備2名專職社工,作為司法所的輔助力量協助開展社群矯正工作。廈門、福州、泉州等地的縣(市、區),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先後制定相關規定,面向社會招聘專職社工。其它試點縣(市、區)也陸續配備社工,或正積極努力按要求配備社工。20xx年8月,省兩辦轉發《省司法廳關於加強全省司法所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要聘用社群矯正專職社會工作者、專職人民調解員等人員充實司法所,從事社群矯正、人民調解、安置幫教等工作;專職協助社群矯正工作的社會志願者,可享受縣級固定工工作津貼;將社群矯正工作經費納入財政保障範圍。目前,全省共聘用專職社工417人,其中福州289人,廈門55人,莆田10人,泉州14人,漳州3人,龍巖21人,三明12人,寧德10人。在我省35個試點縣(市、區)中,有23個縣(市、區)聘請專職社工,佔比67%;在384個試點司法所中,有280個所配備專職社工,佔比72%。專職社工佔社群矯正試點司法所工作人員1049名的40%,佔社群矯正試點司法所在編人員384名的108%,是基層司法所非監禁刑執行工作的一支重要輔助力量。

  為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職社工隊伍,各地在招聘時都有相應的條件限制,從總體上看呈現如下特點:一是年齡輕。全省417名專職社工中,25歲以下佔45%,35歲以下佔44%,一大批年輕人進入基層司法行政部門,為基層司法所隊伍建設增添了新鮮的血液。二是學歷高。全省417名專職社工,大專學歷174人,佔比42%,本科學歷240人,佔比58%。基層司法所在編或其他聘用人員,學歷普遍是在職大專及以下,而專職社工大多受過高等教育,學歷優勢明顯。三是專業強。專職社工中法律類專業畢業的有153人,佔比37%以上,其餘264人也均具備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專業特長,具有良好的多學科、交叉學科專業素養,基層司法所專業能力進一步增強。四是素質好。各地進人時大多經過嚴格的筆試面試,品行良好,文字能力、口頭表達強,近一半人還獲得國家外語及電腦操作考試等級,適應工作快,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

  二、專職社工隊伍在社群矯正工作中的作用

  截至20xx年6月底,全省35個試點單位累計接收社群服刑人員9765人,累計解除矯正3091人,正在接受矯正的有6674人,重新犯罪5人,重犯率僅為0.05%。我省社群矯正試點工作總體是好的、平穩的、有效的、符合要求的,基層幹部群眾對社群服刑人員的態度更趨理性、寬容,初步顯示出社群矯正工作在促進罪犯改造、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的作用。透過調研,我們充分認識到社群矯正試點工作取得的成效與專職社工的工作是分不開的。其功能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緩解司法所矯正力量不足。司法所是執行社群矯正工作的主體和平臺。擔負著人民調解、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社群矯正、法制宣傳教育、依法治理、法律援助等工作。全省1101個司法所,政法專項編制2285個,使用1891個,所均不到1.7人。社群矯正試點過程中,普遍存在人員不足,矯正力量薄弱,工作難以拓展等問題。新增社群矯正工作職能後,人少事多矛盾更加突出。據統計,目前正在接受矯正的社群服刑人員有6674人,384個試點司法所平均接收社群矯正物件17人,最多的將近百人。在各項保障措施尚不完全具備的情況下,要教育矯正、監督管理好社群服刑人員,單靠1-2名司法助理員,是難以完成好任務的。專職社工就是基層司法行政在社群矯正試點中,探索透過社會化渠道解決人員不足的一種嘗試。從實踐看,採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為基層司法所配備專職社工,初步緩解了司法所矯正力量不足的問題,為全省試行社群矯正工作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二)適合社群矯正工作特點。遵循社會規律、運用社會工作方法、整合社會資源、組織社會力量對五種罪犯進行教育改造是社群矯正與監獄矯正的重要區別。我省社群矯正試點工作啟動以來,一直在積極探索司法行政部門與其他社會力量的結合,重視吸引專職社工參與社群矯正工作,以彌補專業人才和專門知識的不足。調研中,我們發現專職社工一般具有本土化色彩。戶籍地屬本縣(市、區)的有379名,佔比91%。社群服刑人員按現有政策,以戶籍地矯正為主,基本上分散在鄉鎮街道的各村居。本地專職社工熟悉社情民意、瞭解風俗習慣,開展工作能得到家庭、親友支援幫助,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共同做好對社群服刑人員的教育矯正、監督管理和幫困扶助,這些都符合社群矯正的特點和要求。

  (三)促進非監禁刑罰規範進行。社群矯正是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具有很強的法律性、規範性、嚴肅性,從長遠看,需要專門的機構、專業的隊伍和專門的知識。專職社工普遍接受過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法律、教育、心理等專業的學習背景,法律意識、規範意識強,他們作為社會工作人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專門從事社群矯正輔助工作,可以發揮其專業優勢,有利於基層司法所更好地把握社群矯正工作特點和工作規律,提升社群矯正的專業化和規範化水平,深入推進基層司法所依法、公正、廉潔、文明執法。

  (四)改善基層司法所人員結構。384個試點司法所共有在編司法助理員384人,其中35歲以上佔272人,學歷也均在大專及以下,從總體上看,呈現人員單一,年齡偏大,學歷偏低的狀況。而目前的專職社工隊伍,80%的以上是經過公開招聘的,他們珍惜工作機會,吃苦耐勞,愛崗敬業,聽從指揮,遵守制度,兢兢業業,成績顯著,有37名專職社工受到各種表彰。特別是能利用所學理論和專業知識,結合社群矯正工作實踐,虛心學習,積極探索,提高技能。全省共有403名社工參加各類社群矯正工作培訓班的輔導教育,掌握了社群矯正工作的基本流程和工作環節,積累了司法所基層工作實用經驗。調查中,司法所普遍反映專職社工頭腦靈活,思路清晰,接受新知識快,進入工作角色快,獨立完成工作任務好。國家在短時間內不能大幅增加政法專項編制的情況下,專職社工是基層司法所開展社群矯正工作不可或缺的輔助力量。

  三、加強專職社工隊伍建設的建議

  專職社工是我省社群矯正試點工作中的嘗試性和探索性工作,從部分試點縣(市、區)看,其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一些困難和問題亟待解決。

  (一)加強宣傳,提高認識。社群矯正試點工作在我省開展時間短,範圍僅限於35個縣(市、區),是一個新生事物,社會認知度和知曉率還不夠高。社會各界及基層黨政領導,對專職社工的理解還比較模糊,對“社工”作為一種職業的認識還不完全到位,有的認為是“義工”,有的認為是“志願者”,有的認為是“臨時工”,有的認為是“編外合同工”。由於認識存在偏差,導致在使用專職社工時就出現隨意性,專職社工被當作臨時工隨意派遣,從事鄉鎮街道計生、綜治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專職社工設立的社會性、專業性和專職化的初衷。因此,有必要加強社群矯正的宣傳工作,突出作為社會工作人才一部分的專職社工隊伍在社群矯正中的功能作用,進一步提高認識,為專職社工隊伍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社群調研報告3

  根據市委的部署,在這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對全市社群衛生服務發展情況進行了認真調研,經過深入思考,對發展社群衛生服務有了一些粗淺認識。

  一、發展社群衛生服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發展社群衛生服務是城市衛生工作的重點,是城市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的基礎,是豐富社群建設內涵、促進社群和諧發展的有效措施,也是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有效手段。

  社群衛生服務,是以家庭醫學和健康促進為主要手段,以全科醫師為骨幹,合理使用社群資源和適宜技術,解決社群主要衛生問題的有效、經濟、方便、連續的基礎衛生服務。最近幾十年來,社群衛生服務在世界範圍內得到迅速發展。它作為醫療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城市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網路體系的基礎,是醫療衛生服務的第一級提供者。國際國內相關研究表明,社群衛生服務是提高衛生資源使用效率和衛生服務的公平性,確保提供低成本、經濟有效的常見病和多發病診療、慢性病干預措施及老年人、婦女兒童醫療衛生保健的最佳途徑,是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服務的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市城市化程序不斷加快,20xx年城市化率已達到58。18%,市區常住人口在80萬人以上。快速增加的城市人口,大量集中分佈在各個社群之中。適應這一情況變化,積極發展社群衛生服務,既是形勢發展之所需,也是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服務目標的要求。我們現在正處於經濟社會轉型時期,經歷著培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艱難過程,政府的人力、物力、財力難以全面兼顧,社會保障制度也不盡完善。在這種情況下,透過發展社群衛生服務事業,提高醫療保障水平,關心脆弱群體健康,拉近社會心理差距,實現一定意義上的社會公平,無疑會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起到“安全網”和“減震器”的作用,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衛生服務方面的必要保障。

  二、我市社群衛生服務發展現狀

  (一)目前社群衛生服務機構規劃佈局。國家關於社群衛生服務機構佈局的要求是,社群衛生服務網路建設原則上每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服務人口3—10萬人,每個社群衛生服務站服務人口0。5—1萬人。根據這一原則,我市自1998年起,利用已有的衛生資源,對城市醫療機構和原街道門診部進行了結構調整和功能改造,將其轉型為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同時,鼓勵二、三級醫療機構和社會力量舉辦社群衛生服務機構。20xx年8月份以來,以加快構建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目標,制定了《市區社群衛生服務機構設定規劃》,對全市社群衛生服務機構設定進行了科學總體規劃。到目前,全市城市社群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全市規劃設定社群衛生服務中心15處、服務站63處,服務人口近97萬,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檔案68。9萬份,環翠區、高技區和經技區實現了社群衛生服務全覆蓋。按照規劃,至20xx年底,我市市區社群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將達到100%,三市社群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將達95%。

  (二)現行的社群衛生服務政策。我市自1998年起,先後出臺了《市城市社群衛生服務實施方案》、《市城市社群衛生服務站管理辦法》、《市城市社群衛生服務基本標準》和《市城市社群衛生服務工作管理制度》,對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實行“三統一”管理,即統一規劃設定、統一標準、統一驗收發證。同時,把符合條件的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機構。20xx年8月,市政府出臺了《關於發展城市社群衛生服務的實施意見》,市衛生局、財政局等部門聯合制定了《市區社群衛生服務機構設定規劃》、《市政府購買城市社群衛生服務實施意見》及《市城市社群衛生財政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指導性檔案,明確了財政補助政策,逐步構建起我市社群衛生服務工作的政策體系框架。

  (三)社群衛生人力資源配置情況。近年來,特別是20xx年以來,我市不斷加強社群衛生機構隊伍建設,到目前,市區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共有工作人員197人,其中經過全科培訓的醫護人員120人。去年,我市組織40處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的75名全科醫生和社群護士,參加了全省首批社群技術骨幹培訓。20xx年內我市將完成社群衛生機構技術骨幹省級培訓,組織開展醫護人員市級培訓,並採取“下來一批、培養一批、返聘一批、引進一批”的方式,改善社群衛生隊伍結構和素質。

  (四)社群衛生服務機構設施配備情況。從面上看,主要有三個問題。一是社群衛生服務機構業務用房困難。市區42個社群衛生服務機構中,有20個服務站沒有業務用房,靠租房開展工作,佔47%,年租金總額60多萬元;有21個服務站房屋為自有,有1個為政府提供用房;有17個社群衛生服務站業務用房面積少於150平方米,佔到40%;還有的社群衛生服務站的業務用房位於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工作條件較差。二是裝置裝備配置也不齊全。基本醫療裝置齊全的社群衛生服務站只有19處,佔45。2%;約有50%的社群衛生服務站缺少心電、B超等小型醫療儀器和裝置,一些常規檢查往往因為裝置不全而無法進行;缺少開展預防保健、康復理療、健康教育等裝置,難以組織有效的疾病監測和健康干預促進等活動。三是資訊化程度比較低,沒有形成統一的資訊化服務和管理平臺。

  (五)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的業務工作開展情況。近年來,我市按照國家衛生部《城市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標準》和《城市社群衛生服務站基本標準》要求,不斷加強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基礎建設,去年以來,又對重點建設的10處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實行“統一視覺系統”:即統一門面、科室牌、人員工作牌等標識,統一員服裝、被褥、藥品櫃、出診箱等用品,統一門診處方、健康檔案、健康處方等文書。制定了《市政府購買城市社群衛生服務實施意見》,推動社群居民建立健康檔案,20xx年全市共為居民建立健康檔案26萬餘份。社群衛生服務機構普遍推行收費標準公開,取消了掛號手續和收費,社群衛生服務功能得到逐步提升。

  三、我市社群衛生服務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社群衛生服務功能單一。按照國家對城市社群衛生服務基本工作內容的要求,社群衛生服務應當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這一功能定位,囊括瞭解決居民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的多方面問題。但目前我市大多數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對有收入的醫療工作比較重視,沒有收入的工作開展得較少,普遍是以藥養醫、重醫輕防,其它功能只是部分到位或沒有到位。計劃免疫工作基本能夠完成,但康復和健康教育等延伸功能發揮得不好。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和人員的服務觀念比較陳舊,未能真正做到深入社群、深入家庭,圍繞居民的健康需求拓寬服務領域,“六位一體”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防病功能未能很好落實。

  2.社群衛生服務隊伍素質不高、人才匱乏。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的醫護人員包括全科醫生、全科護士、預防保健醫生、康復醫生等,但目前我市多數社群衛生服務站往往只有1—2名醫生和1—2名護士,約50%的社群衛生服務站不能提供24小時服務。尤為突出的是全科醫生缺乏,不能滿足開辦社群衛生服務站的需求。全科醫療是提供社群衛生服務的基礎和核心,全科醫生是開展社群衛生服務的骨幹。按每名全科醫師服務5000名居民的低限標準計算,市區至少需要124名全科醫師。而現實情況是,197名社群衛生服務人員中,接受過全科培訓的醫師,不到社群醫生需求數的一半。而且,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的醫生多數由醫院下派或招聘,本身並非全科醫生,相當一部分社群醫生沒有接受過系統化的全科醫生崗位培訓,大多隻有中專或大專學歷,醫學基礎知識較差,業務素質偏低,無法獨立負責預防保健和疾病診療等多方面工作。

  3.醫保政策不配套。市政府檔案出臺後,但醫保配套政策仍未出臺,不能很好地促進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充分利用社群衛生服務。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和老年病,家庭病床及康復治療等服務專案也未納入醫保報銷範圍。致使不少康復期病人、慢性病病人、恢復期病人等,受政策性限制,只能放棄在社群治療或滯留於大醫院。居民到社群衛生機構與到大醫院就醫,報銷比例沒有差別,患者更願意到牌子響、級別高、技術力量雄厚的大醫院,難以達到把基本醫療服務從大醫院分流出來的目標。以20xx年為例,市區社群衛生服務機構門診量19。2萬人次,出診服務1。48萬人次,僅佔門診總量的12。3%,遠未達到要求。

  4.社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尚需完善。硬體建設是社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物質基礎和前提,由於缺少資金支援,我市的社群衛生服務基礎設施薄弱。社群衛生服務站用房緊張,醫療設施裝置配備很不齊全,影響了醫療業務的開展和服務功能的拓展。20xx年,全市社群衛生機構門急診32。57萬人次,門診人次費用45。4元,僅為大醫院的1/3。

  四、解決問題的思路與對策

  (一)理順管理體制,培育有序競爭的服務市場。認真落實我市社群衛生服務工作的有關政策規定,實行機構管理一體化。堅持屬地管理,轄區衛生行政部門要統一規劃設定,科學管理,不斷健全包括基礎設施、基本裝置、人員配備、服務流程、價格管理等社群衛生服務標準體系,建立以群眾滿意為核心的監督考核評價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要堅持舉辦主體多元化,打破所有制限制,透過基層醫療機構整體轉型、大中型醫療機構舉辦、個體醫療機構參與等形式,充分利用現有衛生資源,公開招標,擇優准入,嚴格考核,動態管理,為增強社群衛生服務活力和效率提供體制性保障。要堅持衛生服務規範化。儘快使社群服務機構統一標識、統一工作職責和制度、統一操作規範、統一服務流程、統一上崗培訓、統一收費標準等。建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與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協作互動機制,確保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公共衛生服務功能落實到位。

  (二)完善補償機制,構建政府主導的財力支撐體系。20xx年《國務院關於發展城市社群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要求:各級政府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建立穩定的社群衛生服務籌資和投入機制,加大對社群衛生服務的投入力度。同年,國家財政部、發改委、衛生部《關於城市社群衛生服務補助政策的意見》要求,區級和設區的市級政府承擔社群衛生服務補助的主要責任。結合現階段我市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狀況,建議政府設立社群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可採取政府購買社群衛生服務的方式,適當補貼,不足部分暫由社群衛生服務機構透過醫療收入等彌補,以後隨著政府財力增長逐步提高補助標準。現階段可按服務人口(以常住人口計)年人均補助15元,市區兩級財政按1:2比例分擔。設立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建設資金。按照每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15-20萬元和每個社群衛生服務站5萬元標準,統一配備基本裝置,統一實行政府採購,由衛生行政部門統一管理、統一調配。社群衛生服務機構負責維護裝置的正常執行,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退出時,需將政府出資購買的設施裝置交與衛生行政部門。設立社群衛生服務人員培訓資金。對經崗位培訓取得相應的從業資格的社群衛生服務人員,每人給予適當補助。

  (三)落實配套措施,營造部門聯動的政策扶持環境。一是落實規劃建設政策。在城市新建和改建居民區中,社群衛生服務設施要與居民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二是完善醫保政策。完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定點管理和醫療費用結算辦法,將符合條件的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全部納入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將診斷明確的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家庭病床、術後康復等專案納入醫保統籌支付範圍。參保人員在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就醫費用,個人自付比例應明顯低於二級醫院就診自付比例,引導參保人員更方便、更合理、更有效地利用社群衛生服務,提高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就診比例。三是探索建立嚴格的社群首診和雙向轉診制度。衛生行政部門和勞動保障部門應制定統一的轉診條件、程式和監督管理辦法,推行綜合性醫院、專科醫院與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定點協作,資源共享、利益和風險共擔,逐步由社群衛生服務機構承擔二級以上醫院的一般門診、康復和護理等服務。

  (四)加強隊伍建設,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和水平。繼續實施“四個一”工程,即下來一批,組織二級以上醫院、預防保健機構等中級以上衛生技術人員,定期到社群衛生服務機構進行技術指導和服務;返聘一批,返聘專業適宜、業務水平較高、身體狀況較好、願意到社群發揮餘熱的退休醫生到社群服務;培養一批,制定完善社群醫護人員培訓規劃,提高社群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崗位技能;引進一批,制定出臺優惠政策,吸引優秀衛生技術人員進社群工作。

  (五)逐步建立數字化社群衛生服務資訊系統。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著眼長遠,穩步推進,充分利用現有網路資源,按照服務區域、服務人群、功能任務等,逐步建立統一的數字化社群健康檔案系統、社群公共衛生疾病預防控制直報系統和社群衛生工作評價系統,進而過渡到全市衛生資訊系統一體化。透過社群衛生服務資訊平臺,對社群居民健康資訊進行動態監控和管理,實現家庭、社群、醫院、預防保健機構和管理部門資訊互動共享。

社群調研報告4

  1、加強設施建設,構建工作平臺

  按照xx省政府出臺“推進民生八大工程,實施十個重點專案”宏觀調控政策依據,加強社群服務體系建設,實現服務功能全覆蓋。建議上級各相關部門在組織領導、政策傾斜、資金投入、工作措施等方面給予街道辦更大的支援。力爭使街道社群儘快、儘早建成“四室三站一場”社群綜合服務中心機構,完善社群基礎設施,增強社群服務功能。

  2、理順體制關係,重新劃分街道辦的管轄區域和管理物件,明確單位職責和管理許可權

  街道社群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根據(中辦發[20xx]23號檔案)提出的縣委政府領導,有關部門配合,社群居委會主辦,社會力量支援,居民群眾廣泛參與的街道社群工作指導方針。針對目前我縣街道社群工作中區域界限不明、體制不順、權責不清的問題。我們認為:一是應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采取有力措施理順體制關係,重點理順街道社群與轄區單位的關係,理順社群居委會與城關鎮紅旗村的關係等,為社群建設的順利推進創造一個良好的體制環境。二是重新劃分街道辦的管轄區域和管轄物件。尤其是明確街道辦與勞山鄉臭河子村、城關鎮金莊村交界處的區域劃分以及管轄物件,街道辦與城關鎮紅旗村交叉管理造成的職責不清、許可權不明等問題。隨著城市化建設程序的加快,我縣城區周邊村隊將逐漸劃入城區,縣上的城市規劃已明確,按照規劃可暫將城關鎮紅旗村、金莊村劃入街道社群轄區,向南延伸至五里橋磚廠處,已檔案形式明確街道辦行政區劃。三是明確和加強街道社群職能和職責,明確和強化政府部門在社群建設中的職責。建議成立xx縣城市管理辦公室,設在街道辦,明確管理辦公室的具體職責,將城區居民的管理、城市管理的部分職能納入辦公室的日常工作,並配備相應的機構和人員,加強此項工作,把轉變政府職能和社群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面向社群,增強為社群建設服務的意識,以社群為平臺,發揮各自優勢,實現工作重心下移。建議政府職能部門要做到“五個到社群”,即:工作人員配置到社群、工作任務落實到社群、服務承諾到社群、考評監督到社群、工作經費劃撥到社群。四是為社群建設提供政策、法律保障。社群建設要持續健康地推進,必須要可靠的政策和法律保障。為此,我縣可以根據《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和中辦發[20xx]23號檔案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對社群居委會的職能定位、權利義務、選舉制度、辦公用房、幹部待遇等作一明文規定。如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街道社群工作的決定,以此保障街道社群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五是實行“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制度。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交給街道社群工作任務的同時也將完成此項工作所需的權利和必要的經費交給街道社群,做到“誰辦事、誰用錢,誰負責、誰有權”,從而保證街道社群在協助工作時或在承接社會性服務職能時做到“有職、有權、有錢”。

  3、財政扶持為主,多渠道籌集資金

  解決城區街道社群工作經費不足、設施不全的問題,需要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街道、社群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多渠道籌集街道社群工作所需的資金。首先,縣級財政要基本保證街道社群工作的資金需要。其次,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切實執行“費隨事轉”的制度。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交給社群居委會工作任務的同時也要將完成此項工作的經費劃撥給街道社群。第三,街道和社群居委會適應開展一些有償(低償)服務。民政、工商、稅務等有關部門要為街道和社群居委會開展有償(低償)服務提供一定的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以增強他們的“自我造血”功能。此外,也鼓勵街道和社群內的單位(特別是共建單位)和非公有制企業贊助街道社群建設和開展各種公益性活動。

  4、強化服務理念,拓展服務範圍

  街道社群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堅持以人為本,服務居民,提高廣大居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因而服務就成為街道社群工作的主題,是其生命力之所在。加強和改進我縣街道社群工作,就要進一步強化服務理念,拓展服務範圍,把服務社群居民、提高社群居民的生活質量放在街道社群工作首位。街道社群要不斷拓寬服務範圍,完善服務功能,要認真做好面向老年人、殘疾人、社會救濟和優扶物件的福利性服務,還要做好幼托服務、婚喪習俗改革服務、家政服務、便民服務、再就業服務等社會性服務工作,切實發揮好社群居委會服務群眾、凝聚人心的作用。

  5、發揚基層民主,提升自治水平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健全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擴大基層群眾自治範圍,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鄉社群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一是建立健全社群自治制度,調動居民參與社群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二是加強社群人大工作,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監督社群建設工作。借鑑咸陽市渭城區文匯路辦事處、富縣、xx陵、洛川、安塞等縣街道辦等工作體制,建議設立街道辦人大工作聯絡組,科級建制,配備相應人員,專門從事人大工作,進一步加強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形成強有力的監督機制。三是放權支援社群自治。各級政府和部門要尊重社群居委會的選免權、社群事務決策權,對政府部門的評議監督權等自治權。在城市規劃、建設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工作,有關部門應透過社群徵求居民意見,保障社群的知情權和參與權。為便於社群在轄區內開展計生、綜治、文明建立等工作,縣委、政府及其部門在確定先進單位和文明單位、年度考核等時,要經批表彰單位所在社群的同意。

社群調研報告5

  一、村莊基本情況

  〈一〉村莊概況。

  我所任職的xx社群是由原大溝崖和庫區移民村——紅寨村合併而成的行政村,現有人口xxxx人,耕地面積xxx畝,支柱農業為"xx"牌大蒜。村委位於村南段,是原小學校舍,佔地7畝,東鄰xxx國道,北鄰xx高速路口,南距鎮政府1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二〉村莊經濟狀況。

  全村大部分青年人外出經商或打工,大部分群眾仍以種植業為主,農作物小麥和玉米,經濟作物"xx"牌大蒜。近年來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全村養殖業發展迅速,生豬、蛋雞養殖基地初具規模,生豬存欄量xxxx頭,蛋雞存欄xxxxx多隻。

  〈三〉村莊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下,以及在村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奮鬥下,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和進步。xx社群是集辦公、醫療、文體活動、學前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服務社群。村兩委辦公室位於村莊南段,社群現代遠端教育設施齊全,配置符合要求,達到"五防一配套"標準。整體來說,村莊建設距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遠大目標還有距離。為此,村莊基礎設施建設仍將是一項為重要的工作。

  〈四〉精神文明建設狀況。

  我鎮黨委、政府始終把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在這樣大好形式的感召下,xx社群的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和進步。但隨著市場經濟進一步的發展,一些不健康、庸俗等低階不良思想在群眾中仍然存在,如不得到及時的遏止,並將對良好的社會風氣構成不好的影響。因此,抓好精神文明建設也是各項工作的重點之一。

  〈五〉環境狀況。

  由於村莊養殖業較為發達,環境問題就顯得比較嚴重,如何改善養殖業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也是一個很迫切需要要解決的工作。另外在農忙時節,秸杆還田工作也是極為嚴肅的工作,有少數的人致廣大群眾的長遠利益而不顧,焚燒秸杆等一些不文明的現象仍有發生。為此,在以後工作中向人民群眾大力宣傳秸杆還田、保護環境的益處,使其從思想上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從根本上做好這項工作。為人發群眾的長遠利益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重點關注問題

  〈一〉農村需要怎樣的人材

  1、要有勇於奉獻的精神。農村需要人才,但農村又不可能在短期內給予人才太大的回報,到農村要面對簡陋的工作條件和艱苦的創業環境,沒有勇於奉獻精神的人難以在農村立足。

  2、要有踏實肯幹的作風。農村的發展不需要太多空中樓閣式的理論,需要腳踏實地的引路人。大學生下了村若不能做到理論聯絡際,踏踏實實地學習、工作,努力開拓進取,那麼給農村帶去的有額外的負擔。

  3、要有堅定不移的信念。農村工作的基調是複雜、艱苦、困難,工作的物件是相對資訊不暢、思想理念陳舊的農民,若沒有堅定的信仰和不移的信念,很容易成為農村這個戰場上的"逃兵"。

  4、要有謙虛好學的態度。大學生擁有的是廣博的理論知識功底,但對於實踐、對於農村的經驗卻基本為零。初入農村,若沒有謙虛謹慎的學習態度,那就像"往井裡丟皮球",看似"下去了",其實卻"浮著",很難真正融入農村。5、要紮實全面的能力。引導大學生進農村是因為農村需要資訊、理念、技能,這就要求大學生必須具有全面的工作能力和紮實的理論功底。農林、畜牧、栽培、獸醫等曾經"冷門"專業的人才將會在農革大受歡迎。

  〈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透過調查,我發現村裡有很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有的即使沒出外打工便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片空白,這對孩子成長、發展確實存在一些負面影響。透過深入分析這些影響,兒童發展問題和家庭教育問題逐漸凸顯出來。

  1、家長對孩子學習介入過少

  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於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較低,對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往往不能給予幫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裡的父親或母親由於承擔了全部的家務和田間工作,也沒有時間去關注孩子的學習。因面,如果學習上有了問題,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這同時也說明了另外一個問題,由於農村人口文化素遍偏低,與城市相比,父母對孩子學習上的輔導相對要少了很多。

  2、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

  在走訪中,發現孩子有了煩惱向家人傾訴的比例特別低。中小學生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自已的理解與認識,與此相關的也帶來了一些煩惱與衝突。這時,他們需要有傾訴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夠告訴他們怎樣正確對待這些問題。家人在這方面應該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但由於有的父母在外,不在孩子身邊,有的父母雖然在身邊但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又因忙碌而無睱顧及他們的情緒情感變化,使行孩子在成長中缺少了起碼的與父母交流的機會。這種情緒的長期積累,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

  從三個方面看,第一從家庭認識來看,在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捨失衡。為了改善家庭生活,村民們想了很多辦法,有的開發了養殖專案,有的則離開了土地,到城市裡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已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棄裕的經濟支援。但在經濟收入、教育之間產生衝突時,他們往往選擇如何提高家庭經濟能力。第二從家長自身來看,家長的教育能力與孩子需求之間形成落差。家長整日忙於開發專案或打工,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興趣的關注就更少了,即使關注,也僅僅停留在讓孩子完成作業,家庭教育基本處於空白狀態。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時期的中小家庭不能充分給予他們以精神上的支援和知識上的解答。第三從農村學校教育來看,教育力量薄弱影響孩子成長。由於客觀的家庭原因,孩子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透過教師、透過集體的溫暖約彌補親子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於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致使孩子不能享受優質的教育。

  〈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問題

  1、宣傳引導工作不夠深入,農民參保積極性有待提高。各村在推行新農醫制度過程中,一方面由於時間緊、任務重,政策宣傳和引導工作尚不夠深入,另一方面農民對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農醫缺乏經驗體會,與老的制度相模糊,對長期實施信心不足,導致部分農民參保積極民性不高,主動自願參加的不多。2、稽核結算流程仍顯複雜,農民結報補償手續有待進一步簡化。由於制度實施時間較短,具體規定還不夠完善,成熟地覆蓋一個鄉鎮,乃至縣市的網路資訊管理系統建設尚未啟動等原因,群眾對稽核結算的流程、服務尚需進一步簡化和最佳化。

  3、政策制度尚需完善,有些地區資金沉澱過多。由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剛剛起步,對具體方案設定缺乏現成的經驗,基測算相對保守等原因,制度中出現一些不夠科學和合理的地方。突出地表現在部分鄉鎮資金沉澱過多,影響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群眾的參保積極性。

  4、監管組織建設有待加強,監管職能履行需要規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管委會和基金監督委會責權不是十分明確,各地中雖已成立了相應組有明確規定,缺乏規範化運作,大都仍由政府部門直接承擔,缺乏民主管理制度。新農醫基織,但應承但哪些義務和權利沒金收支和管理的審計監督,還沒有形成規範的程式,對委託商業保險公司運作的資金如何加強監督更缺乏依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金監管的規範性和權威性。

  〈四〉農村基層青年"散"的問題

  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是社群青團工作的生命線,是團建工作的基礎工程。然而就當前任職村xx社群基層團組織現關而言,存在著鬆散癱瘓,死氣沉沉的不良景象。如何加強和健全社群基層團組織建設,更有效的團結、凝聚和服務廣大農村青年,真正發揮好農村基層團組織的戰鬥保壘作用,事關我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隨著經濟社會的多樣化發展,城鄉差距的的拉大、行業分佈不均衡、人員流動的加快和就業壓力日趨明顯等社會問題的出現,導致農村青年的走向也呈現出多方位發展的趨勢。這也給農村共共青團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難度。如何更好的發揮農村基層力組織作用,切實實現好、發展好和維護好廣大農村青年的根本利益,為農村青年建立一個"青年之家",xx社群共青團急需破解的一個難題。社群支部書記姜運紅在我與同事李偉到村後的第一天,就向我們說了些村裡的情況,同事李偉作職團支部書記,他指出讓我配合李偉把團組織建設搞好。

  〈五〉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

  目前,xx社群大部分青年人外出經商或打工,大部分人民群眾仍以種植業為主,農作物小麥和玉米,經濟作物"藍浚"牌大蒜。透過入戶走訪,瞭解大部分村民都想盡快發家致富,但受制於各家各戶自產自銷,沒有集中統一的集輸市場,缺乏快捷、靈便的資訊渠道,基本上處於"出不去,進不來"的局面。xx社群從事運輸的已有15多戶,村民於志寶告訴我說,他們雖同是一個村,但在業務上基本上沒有聯絡,這樣走向市場後,很容易被強勢競爭對手在不經意間把搶手的貨運拉過去。他希望我們大學生能想個法子把他們聚到一起,透過一種形式聯絡起來,這樣xx社群的運輸就能走的更遠。

  三、推進新農村工作的建議與對策:

  透過走訪、召集村民大會、調查問卷等形式把不、匯顯露的問題予以彙總,仔細考慮,細心研究,若能及時採取有效措施,能從一定程度上扭轉局面。

  〈一〉當好孩子們心中貼心的"好老師"。就面對當前社群的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如何改變?如可何提高?我認為一方面利用好現代遠端教育網路。"讓黨員經常受教育"使農民長期得實惠"這是農村黨員幹部遠端教育系統接通電視後經常顯示在螢幕上一名話。農村黨員幹部遠端教育系統即為黨員幹部及群眾提供政策法規,教育大綱、教學題材、市場資訊等學習資源,幫助黨員幹部提高學習能力,指導村民科學致富。其中,裡面也有很多很多教育方面的內容,在以後工作中,我會定期組織孩子及家長收看其內容,增強家長的教育意識,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另一方面建立部落格,在溝通與交流中提高工作效率。下村工作開始,我就在新浪網上註冊建立了一個部落格,名字為:下鄉日記。在這裡,我記錄下了自己工作的點點滴滴。除了能記錄我的工作,它還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我和很多其它鄉鎮的村官,特別是全國各地的大學生村幹部一起溝通交流村裡的工作,從他們身上吸取更多的經驗和方法,並且讓自己的工作得到他們的指導,效果極佳。同時,利用週六週日,在孩子的手機號碼在家庭教育報告會上公佈,為村上的學生做義務村官教師,讓自己成為孩子們心中貼心的"好老師"。我這個大學生村官與家長及孩子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提高家長家教方法,引導孩子們多讀書,營造書香鄉村,促進村莊精神文明建設大發展。我的家庭教育講座不僅要在我所在的尹莊開展,如果有可能,我還會把這個講座開到其它村去,提高更多村民的家庭教育觀念,並邀請其他村的到我所在的村上來,讓其發揮專長為我村其他方面的發展積極做貢獻。

  〈二〉搞好新農合,服務廣大村民。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健康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係千家萬戶幸福。"在廣闊中國大地上百分之八十是農民,農民的健康狀況是很值得關注的。建立完善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是很有必要的。為加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提高農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進城鄉社會經濟統籌協調發展,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精神,我鎮黨委、政府統一領導部署,有關部門精心組織實施,廣大農村群眾積極參與,我鎮初步確定立了"大病駐統籌、醫療救助和農村社群衛生服務"三位一體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xx社群下步將繼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利用大學生好國家政策的宣講員,加強對群從的宣傳教育和解釋工和。破除陳舊保守觀念,解放思想,在社群大興"學科學、懂科學、用科學"文明新風,引導農村群眾用科學的方法治療硬體裝置。特別是對低保戶、五保戶、重點優撫等弱勢群體物件參加新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出資部分由醫療的個人出資部分由醫療救助基金給予補助。

  〈三〉抓好社群團組織建設,增強團組織吸引和凝聚力。建立健立全村級團支部的各項工作、組織制度,規範村級團支部日常工作,改變有辦公室無人員的情況,制定新的工作計劃和活動方案,注重增強活動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以符合廣大青年的興趣,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的凝聚力,深入調查瞭解本村團員青年情況,重新統重要的發揮受過高等教育的能力,頭腦活躍,朝氣蓬勃,神野開闊,接受新事物速度快,倡導文明風尚、培育新型農民等主題,有效結合本村實際,透過專有電話、專用電子郵箱、qq聯絡群等廣受青年喜愛的聯絡方式,暢通交流渠道,虛心聽取廣大青年對團活動的意見和要求,瞭解他們的需求和願望,加強團支部和普通團員的聯絡與互動,以便有針對性地制定活動計劃,並深入地開展了學習十五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編寫印發了《xx宣講快報》、新農村建設問答、法制科普宣傳以及新農民大講堂等農村青年喜聞樂見的活動,進一步增強了農村團組織的凝聚力的戰鬥力。在搞好社群力組織建設的同時,引導黨員當先鋒,"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在當今建設社會主義新家村的先鋒模範作用入手,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所以,我要積極團結黨員幹部,和他們一起搞好建設,同時,要積極引導有志青年向黨組織靠攏,不斷壯大黨員隊伍。鼓勵黨員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帶動尹莊物質文明與精神一起大發展。

  〈四〉建立xx運輸協會,拉動xx經濟增長。xxxx年xx月xx日,xx運輸協會在社群文化大院成立,根本宗旨是: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鎮黨委、政府經濟發展戰略指導,協助政府在行業管理中發揮積極作用,為會員提供服務,維護會員合法權益,保障行業公平競爭,溝通會員與政府、社會的聯絡,促進本村運輸業的經濟發展。另外由我與同事李偉設計了運輸協會標識。下一步將成立養豬協會,林木協會等,村民自由入會,自願退會,透過各種協會的建立與服務,拉動xx經濟。另外,發揮網路平臺的作,讓農民足不出戶嘗甜頭。利用好xx鎮大學生qq群,讓農民牌大蒜的實物圖片傳到qq空間裡,這樣每位大學生都可以透過中國農產品交易網等農資銷售買賣網站利用那張釋出資訊,這比花錢做廣告收到的效益來得快,立竿見影。真情灑xx,丹心一片報鄉親。透過我鎮全面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與到村宣講十五屆三中全會精神活動相結合,今後將在工作的同時繼續開展調研活動,把社群和各種問題摸透。今後時刻牢記"學""悟""幹"三字原則,以朝氣勇氣靈氣,憑信心決心恆心,在鄉村路上走好每一步,為我縣新農村建設事業做出應有貢獻!

社群調研報告6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城市化程序的推進,作為我國城市基層社會結構主體的社群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加強城市社群建設是城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對於深化改革、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意義。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明確要求構建和諧社會要從建設和諧社群入手。為此,民革福建省委組成課題組,就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社群建設,構建和諧社會”進行調研。調研組七月—八月間走訪了福州、廈門、湖南長沙等地,考察了當地的先進社群,並與相關部門的專家、學者,社群工作者進行座談。經過分析整理,形成此報告。

  一、我省社群建設概況

  我省社群建設自五年起啟動,期間認真貫徹落實《福建省城市社群建設綱要(試行)》,堅持以服務為民為宗旨,民主自治為目標,居民參與為重點,示範活動為手段,努力健全、完善社群建設的各項工作制度,取得了實效。截至20xx年底,全省已經整合成立1461個社群居委會,在社群整合的基礎上,按照“議行分設,決策、執行與監督相分離”的原則,建立健全社群成員代表大會、社群議事監督委員會和社群居委會三個自治組織。

  二、目前存在的問題

  1、社群管理體制尚未理順,把社群建設混同於基層政權建設。

  當前,我們社群建設實行以民政部門為主的區、街、居三級管理體系,往往把社群當成是政府的延伸,社群承擔了太多的政府職能,導致角色模糊,職能錯位,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及其部門工作的承受層、操作層、落實層,工作不堪重負,疲於應付。社群居委會既承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職能,又承擔了基層政府重心下移後的行政管理職能,社群居委會“準政府機構”的地位及其運作機制,難以適應居民自治意識增強、希望擴大基層民主的需要,難以發揮社群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出現強調管理重心、管理權力下移,不是強化社群的社會職能,而是片面地擴大街道編制,擴充套件社群組織的政府職能的現象,使政府在社群建設中仍然擔當實際意義上的“包辦代替”角色,造成社群的社會職能不是強化,而是萎縮、弱化,使社群居民委員會工作難於開展,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實現真正的社群自治。

  這其中比較突出的是“權隨責走、費隨事轉”落實難的問題。所謂“權隨責走、費隨事轉”一般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政府部門需要社群居委會協助處理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工作時,在徵得社群居委會同意後,應當同時為社群居委會提供協助所需的權利和必要的經費;二是政府部門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社會服務性職能向社群轉移時,必須同時轉移權利和工作經費。但是在實際過程中,因為政府職能未能轉變,“權隨責走、費隨事轉”處於“留在口頭上,落在低頭上”、“叫得響,到位難”的狀態。究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四個方面:

  (1)思想認識不到位。

  社群建設在我省雖然已經走過五個念頭,但是一些領導對做好新時期、新形勢下的社群工作缺乏緊迫感,沒有充分認識到社群建設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存在“重形式、輕實際”的現象,對社群建設中的簡政放權、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等核心敏感問題,沒有深入研究,妥善解決,仍習慣性運用計劃經濟時代的行政手段來對待社群建設,看成“行政組織”、“準政府機構”,沒有顧及到“權、利”相一致的問題。

  (2)專案界定不明確。

  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居委會是“城市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但同時也規定“居民委員會設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公共衛生等委員會協助維護社會治安”。19xx年頒佈的《居委會組織法》對居委會規定了六條任務,其中兩條就規定居委會要協助政府開展有關工作,又指出現階段居委會同時承擔自治和行政兩大職能。因此,居委會協助政府開展相關工作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但法律對“協助專案”只作原則規定,實際操作過程導致居委會協作的專案包括政府的所有工作,“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顯現出現就不足為奇。

  (3)經費渠道不暢通。

  我們現行的財政體制仍帶有計劃經濟的色彩,政府目前只有少數一些部門,如計生、公安因有專門的委辦工作經費,做到“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大部分部門均因為“委辦工作經費”無法列支導致“權隨責走、費隨事轉”難以落實。

  (4)社群拒絕不得力。

  中發辦[20xx]23號檔案規定,對不屬於社群居委會職責範圍的工作和向社群攤派的各種負擔,社群居委會有權拒絕。在實際操作中,2社群居委會幹部誰都不會得罪“上級”,只能“上面下命令,下面照著辦”。據統計,社群居委會承擔著社群黨建、精神文明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群文化、社群教育、社群體育、社群科普、民政、再就業、計劃生育、老齡工作、信訪、安全生產、消防、僑務等工作,普遍達56大類,285小項。與這些工作相對應的是牌子多,幾乎一項工作一塊牌子,少的29塊,多的達58塊。

  2、社群管理和服務功能不夠完善,居民自治水平較低。

  現階段城市的社群服務已經從單純物質扶助的福利和救助,發展到對社群居民物質和精神需要的全面服務。社群建設內容應包括社群服務、社群環境、社群治安、社群自治、社群文化體育衛生及完善的社群組織體系等多個方面。但是在社群管理方面,側重抓行政性的管理,發動群眾開展社群自治管理還比較少。社群的一些名為群眾組織的機構,如計生協會、工會、紅十字會等,實質上行政化色彩濃厚。社群服務是依託社群組織開展的社會福利服務,目前,服務領域不寬,專案不多,開展扶貧濟困、就業服務相對比較多,社群的文化、教育活動開展的不夠多;服務物件不廣,面向老年人、弱勢群體、未成年人的服務比較多,面向一般居民,尤其是青壯年的服務比較少,對青年人的吸引力不夠;服務內容缺乏特色;組織力量比較單薄,一般是社群工作人員忙裡忙外,發動社群中介服務組織和志願者隊伍參與不夠。

  3、立法滯後,社群工作關係不順。

  《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是19xx年透過的,隨著形勢的發展,它的許多條款已經不能適應城市社群建設的需要。而且該法的基本條款只有23條,對城市居委會與政府和其他組織之間的關係等僅做了原則的規定,操作性很不強。地方法規和政府規章對社群的關係也沒有明確界定。致使社群居委會的職能定位不很清楚,社群工作關係不順。表現在:政府與社群居委會的關係不順,雖然社群居委會是群眾自治組織,但實際操作中往往會作為政府的基層機構,導致行政化傾向明顯,影響了社群自治功能的發揮;社群單位在社群建設中的權利和義務沒有法律的依據,致使社群單位參與社群建設的積極性不高,與社群居委會的關係不順,有些社群單位和社群居委會關係融洽的,也往往是基於雙方負責人個人之間的感情;按照物業管理條例,社群居委會對物業管理公司主要是指導與監督,但在實際操作上缺乏相應的手段,遇到不配合的物業機構,社群居委會也束手無策;社群中介服務組織的性質以及與社群居委會的關係也沒有法律的依據。按照“議行分設,決策、執行與監督相分離”的原則,建立健全社群成員代表大會、社群議事監督委員會和社群居委會三個自治組織尚未發揮自身應有作用。社群建設尚須制度化和法制化。無法可依、無章可循的現象嚴重,對社群建設的順利進行十分不利。

  4、社群工作者隊伍素質不夠適應,職業化、專業化、知識化程度不高。

  透過公開招聘、競爭上崗等工作,社群工作者隊伍得到充實和加強。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社群工作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文化程度偏低,一些社會工作的專業人才由於各種原因還很難進入這支隊伍。二是男女比例不平衡。三是存在多頭管理。社群居委會成員、社群勞動保障站工作人員、殘疾人聯絡員、禁毒專委等雖然同在社群工作,但分別歸屬不同部門管理,街道和社群統一管理難度很大。四是個別社群工作者工作作風不深入,面向群眾、服務群眾的意識不強,甚至存在“門難進、事難辦、臉難看”的現象。五是社群居委會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與過去相比雖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但仍然偏低,與職工平均收入相比,與所承擔的工作量相比,還有差距,容易造成人才流失,也影響社群居委會人員結構的進一步最佳化,影響著社群工作者職業聲望的提高。

  5、社群單位和居民認同感、歸屬感不強,參與社群建設程度不高。

  近年來,透過大力推進社群建設,社群單位和社群居民參與社群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普遍提高。但是社群建設基本上還是以各級黨委、政府的推動力量為主導,各級黨委、政府處於發動、組織、安排等全過程介入狀態,而作為社群建設主體的廣大居民尤其是各類單位在職人員的社群參與意識仍舊淡薄,參與行為缺乏,參與程度不高,基本上游離於社群公共事務和公共活動之外,有些地方甚至出現“政府拼命幹、居民一邊看”的非正常現象。如社群居委會選舉,雖然有法律明文規定,但是,由於法律規定可以實行居民代表選舉,許多地方便把居民代表選舉居委會作為普遍通行的制度。這樣,基層組織選舉者可以隨意確定居民代表而省去許多麻煩,選舉實際上成了走過場。一些居民還安於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生活習慣,生活中遇到困難還主要依賴工作單位予以解決,與社群沒有明顯的利益關係。社群居委會雖說是群眾組織,但由於主要精力承擔政府安排的行政任務,僅有的一些活動專案針對性不強,致使參與社群活動的熱情還不高,還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不到大多數居民群眾的認同。社群成員的低參與或者說社群建設參與主體的單一化,不但極大地制約了社群建設的深入推進和發展,而且嚴重背離了社群建設的初衷,成為和諧社群建設的“瓶頸”之一。

  三、建議、意見

  1、和諧社會的關鍵在黨。

  同樣,要實現社群的和諧,也要看社群黨組織的作用發揮得如何,因為社群黨組織作為黨的基層組織,處在社會變革的第一線。加強社群黨建,夯實執政基礎,對和諧社群的形成關係重大。首先要科學合理設定社群黨組織。社群黨員人數在50人以上的社群,一般應設立社群黨總支,社群黨員人數在100人以上的社群,一般應設立黨委。及時做好在城市新區、開發區和新建居民區建立黨組織的工作。使黨組織建到“大院”、建到“樓梯”,建到“兩新”組織(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實現黨組織在社群的百分之百覆蓋,真正做到哪裡有群眾哪裡就有黨的工作,哪裡有黨員哪裡就有黨的組織。其次要加強社群黨組織班子建設。選好配強社群黨組織書記,推進黨組織幹部“公推直選”。鼓勵社群黨組織與社群居委會班子成員交叉任職。從機關選派能力較強、素質較高的優秀年輕後備幹部到社群黨組織、社群居委會掛職鍛鍊。鼓勵透過社會公開招聘配備基層黨務幹部,逐步提高基層黨務幹部的專業化、職業化水平。此外還應加強社群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重視加強和改進退休人員、下崗失業人員、流動人員中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街道流動黨員服務站、社群流動黨員登記站和社群在職黨員聯絡站等。

  2、完善社群工作體系,正確定位社群工作。

  一方面理順街道辦事處、政府職能部門與社群居委會的關係。街道辦事處、各政府職能部門要調整機構,轉變職能,作好指導與服務,為社群居委會解決相關問題。社群居委會要保證街道辦事處、政府職能部門依法行政。另一方面目前社群有限的資源承載了較多的行政職能,應明確社群組織是政府和企業分離的社會管理職能的載體,是開展社群自治管理的主體,而不是政府機構的延伸和“準政府組織”,減少多頭管理的現象,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健全社群居委會、社群居民代表會議、社群議事監督委員會等居民自治組織,老年人協會、文體協會、志願者協會等社群中介服務組織,完善社群組織體系,增強整體合力。具體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1)清理政府部門分設在社群的分支機構和牌匾。社群統一懸掛社群黨組織、社群居委會和社群議事監督委員會的牌子,其他內設機構不再掛牌。分設在5社群的機構,除保留有關部門人員派駐的之外,應予以撤銷,儘可能取消一些不必要的檢查評比活動,還社群居委會服務於民的初宗。

  (2)實行“權隨責走、費隨事轉”機制。政府職能部門對需要經由社群協助的工作任務,賦予相應的權利,並透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撥付必要的工作經費。

  (3)採取面向社會統一公開招考社群工作者的辦法,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社群工作者隊伍。實行社群工作者歸口一個部門統一管理,理順人事管理關係。加強社群工作者進行崗位培訓和專業知識學習,逐步提高社群工作者的工資福利待遇,建立健全社群工作者考核、獎懲辦法,建立激勵機制,不斷提高社群工作者隊伍職業化、專業化、知識化水平。

  (4)擴大社群直選。直接選舉產生居委會成員對於把居民公認的、真心實意為群眾服務的人選進居委會,調動居民群眾當家作主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具有重要意義。透過組織直選試點,總結積累直選經驗,逐步擴大直選範圍,鼓勵條件較為成熟的組織整區、整街範圍直選。在條件尚未成熟的社群,可以考慮採用戶代表選舉制度和代表選舉制度相結合的方式。

  (5)健全民主制度。完善居民代表會議、民主聽證會議等民主決策制度,將社群事務交由社群居民自主決定、自我管理,特別是關係社群建設重大問題的決策,廣泛聽取和尊重居民群眾的意見。

  3、增加社群居民對社群的認同感,增強社群凝聚力。

  (1)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在社群建設中的先鋒模範作用。積極引導社群黨組織強化服務觀念,增強服務意識,做好服務黨員、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工作。建立黨員向社群居民公示、社群居民評議黨組織成員和黨員、黨員聯絡扶貧幫困物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開展社群黨組織與單位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積極倡導和組織黨員以各種方式參與社群事務,開展“黨旗在我心中”、“貢獻在社群,溫暖在人間”、“黨員責任崗”等系列活動,形成“一個黨員一面旗,一個支部”的格局,增強社群黨組織在居民群眾中的號召力和凝聚力。

  (2)發揮社群整合功能。政府行政管理系統、社群自主管理系統和物業管理系統組成社群的管理體系。行政管理系統應承擔制定社群規劃、促進社群發展的職能;社群自主管理系統要透過發動社群成員參與社群活動,形成社群的文化6合力,培養居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3)科學合理地調整居委會規模。應當合理調整現有居委會的規模。按照有利於社群自治、有利於資源共享、有利於社群管理、有利於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則,合理調整劃定社群。

  (4)加大對社群基礎建設和社群服務設施的投資力度。在社群建設啟動階段,政府投資是必需的,然而更需挖掘社會資源辦社群。加強社群建設,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要動員駐區單位積極支援社群基礎設施的建設。要建立和完善社群服務體系,“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為轄區群眾造福,使廣大群眾參與社群建設,增加歸屬感和認同感。

  (5)擴大社群決策的民主參與程度。透過基層民主選舉、民主議事、民主監督,讓居民瞭解社群、關心社群。在街道辦事處和居委會分別建立“民意調查”、“居民議事會”和“民主活動日”等制度,加強與社群居民的交流與溝通,贏得居民群眾的理解與支援。建議實施辦事處和居委會政務、財務、服務等內容全部公開,激發廣大居民參與社群建設的熱情,提高社群的民主自治水平。

社群調研報告7

  一、社群工作負擔過重的表現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社會治理的基礎工作,積極推動人力物力財力向社群下沉,將社會管理和服務向社群延伸,切實方便了群眾生活。但由於缺乏政策規範,社群也被迫承擔了許多超出職責範圍的行政事務性工作,負擔日益加重。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承接的管理服務多。目前,社群承接的政府延伸下來的綜合治理、公共衛生、計劃生育、民政事務、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救助、文體教育以及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流動人口權益保障等工作事項不斷增加,要求也不斷提高。透過對我社群實際工作的梳理,有很多部門的工作下沉到社群,任務比較多的是綜治、組織、衛計、人社等部門。這些工作事項,有的是社群居委會依法應該協助政府完成的,但卻成了責任主體;有的已經超出社群居委會的職責範圍。

  (二)應對的檢查考核較多。目前對社群工作進行檢查考核的有組織、綜治、司法、人社、民政等部門,涉及到基層黨建、廉政文化、綜合治理、愛國衛生、環保、計劃生育、就業、科普、禁毒、防災減災等各類事務。有些考核評比工作頻率較高、要求嚴。此外,社群還要承擔各種大型建立活動的基礎任務。在大型建立活動期間,社群都是檢查驗收的主要物件,許多工也都壓給社群完成,社群幹部成了建立活動的主要力量,成天圍繞建立指標轉,不是在辦公室做臺帳整理資料,就是在大街小巷檢查巡邏,相關職能部門卻成了旁觀者、指揮者。

  (三)出具的證明蓋章多。當前,要求社群出具證明和蓋章的事項越來越多,致使社群公章被譽為“萬能章”。一些諸如居民身份、違法犯罪記錄、婚姻狀況、房屋權屬等證明,明顯應由有關職能部門出具,但都推到了社群;一些諸如房產擁有情況、單位職工生活困難情況等部門或單位自身能夠掌握的情況,也要求社群出證明;一些諸如人口傷亡、居民親子關係等社群很難核實的情況,也要求社群出具證明。

  (四)連線的資訊網路多。目前,省、市、區有關部門建立並延伸到社群的網路平臺有多個,主要來自於各級組織、人社、民政、司法、綜治等部門。這些網路平臺都是各個部門分別建立的,都要求錄入人口基礎資訊,由於互不相容、資訊資源不能共享,致使社群幹部重複採集、反覆錄入。有些資訊系統即使是同一個部門建立的,也存在不能相容、資訊不能共享的問題。為完成這方面的工作,社群幹部不僅要會電腦操作,還要掌握相關技術,心理壓力較大。

  (五)承擔的臨時任務多。社群在承擔常規性工作的同時,還要完成各種臨時性、突擊性工作。比如,社群幹部經常要參加各種會議活動,有的是為了傳達精神、佈置工作,有的純粹是去湊人數、撐場面。社群承擔的臨時性、突擊性任務主要來源於綜治、城管、信訪、維穩等方面,其次是各類建立達標活動,大部分都對社群實行“一票否決”,甚至要求社群書記、主任24小時不能關閉手機,隨時待命。此外,社群還要完成房屋拆遷、慈善捐贈、無償獻血、報刊徵訂等攤派任務,每年社群還要承擔協稅等經濟工作,這些都增加社群工作的壓力。

  二、社群工作負擔重的危害

  社群工作任務不斷增加,工作職能無限擴大,不僅加重了社群組織和工作人員的負擔,也對我國居民自治、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社群治理以及黨和政府的執政基礎帶來了嚴重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居民自治程序受到阻礙。社群居委會是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其主要職能是依法組織居民群眾開展民主自治活動。由於承擔了越來越多的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方面的工作,社群居委會的行政功能大為增強,而自治功能明顯減弱。由於工作任務、各種資源來自政府,考核評估等權力也掌握在政府手中,社群幹部只好對上負責,竭盡全力完成政府交辦的任務,因而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發動和組織居民開展民主自治活動,也不可能透過民主自治方式,引導居民表達需求、討論社群問題、治理社群事務,導致居民社會責任感弱化、社群認同感低下。

  (二)社群治理失去社會基礎。社群治理的目標是要建立多元互動的格局,其立足點是透過培育、發展、壯大包括社群居委會在內的社群組織,依靠社群力量,利用社群資源,解決社群問題,而不是政府“一竿子插到底”、包攬一切。隨著社群行政化不斷加重,政府將社群居委會納入政府組織框架之內,既弱化了社群居委會的社會功能,又擠佔了社群社會組織生存發展的空間,這勢必使社群治理的一元格局難以打破,且嚴重影響居民群眾參與社群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社群治理失去應有的社會基礎。

  (三)黨的群眾基礎受到影響。社群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絡群眾的橋樑和紐帶,主要任務是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協助基層政府貫徹落實黨和政府的各項惠民措施,透過民主自治的方式解決居民群眾的困難和問題,代表黨和政府為居民群眾服務。社群組織承擔過多過濫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任務,甚至把主要精力用來應付基層政府及其派出機構交辦的行政工作或各類形式主義的事務上,就會嚴重脫離群眾,影響影響黨群幹群關係,危及黨的群眾基礎和執政基礎。

  三、社群減負的對策和建議

  透過查閱有關資料以及我社群工作的實際情況,現提出一些針對我社群減負問題的。思路和對策如下:

  (一)理順基層管理體制,理清政社權責。在政府層面,要按照“大部制”的思路,對政府承擔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進行整合,形成一條線對下,避免多頭管理、重複勞動、效率低下等問題;同時,確立延伸到社群的公共服務機構的性質、職能,確保政府自身的本職工作能做到位、做好。在社群層面,要理順組織之間以及與政府、公共服務機構之間的關係,構建職能清晰、關係順暢、責任明確的社群組織體系。其次,要劃清基層政府和社群自治組織的責權邊界,實現“政社分開”,推進“政社互動”。在此基礎上,建立諸如“准入制”等相應的制度,禁止政府向居委會轉嫁行政事務性工作,賦予居委會拒絕承擔行政事務性工作的權利,促使政府依法行政,保證居委會依法自治,建立政府與社群居委會的協商合作機制,實現政府依法行政與社群依法自治的有機銜接和良性互動。

  (二)轉變政府工作職能,改進工作作風。要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重新配置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責權力,將現在掌握在政府手中但本應屬於社群的權力下放給社群居委會,使社群居委會在本區域範圍內成為治理主體。與此同時,推進政府改變工作方法,改進工作作風,堅決杜絕向基層推卸責任,向社群轉嫁負擔。總結推廣XX市的做法,對社群工作情況進行認真清理,取消社群承擔的不合理的工作任務,取消面向社群開展的與居民利益無關的建立達標評比活動,取消各級各部門要求在社群設立的組織機構,取消社群不必要的工作臺帳,取消社群不合理的證明蓋章事項,還社群一片淨土。

  (三)培育發展社群組織,激發社會活力。要大力實施社群治理能力建設工程,加大社群社會組織孵化力度,培育發展社群社會組織和專業社會服務組織,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和社群服務專業能力。一方面,要大力培育社群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參與社群服務管理。同時,要推進社會工作服務,培育發展社工服務組織,著力做好流動人口、老年群體、困難群體和特殊人群社工服務,用專業社會工作方法提升社群服務管理水平。另外,要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透過購買服務等方式,充分調動社會力量來完成社會管理與服務的任務,使社群居委會也從繁雜的行政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

  (四)加快資訊網路建設,改進工作手段。資訊化工作之所以成為社群重要負擔之一,主要是因為延伸到社群的資訊網路平臺以及應用系統太多,而且互不相容。因此,當務之急是要從上至下,對延伸到社群的各種資訊網路平臺以及應用系統進行清理,按照共享、高效的原則,對這些資訊網路平臺以及應用系統進行整合,建立規範的社群綜合服務資訊平臺,實現社群事務在一個操作平臺上完成,資源共享,避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

  (五)創新社群工作機制,提供製度保障。對社群工作負擔進行系統治理需要整體性的制度和持續性的機制。為保證社群負擔治理工作取得成效,應建立部門工作進社群的協調機制,建立政府部門向社群組織轉嫁任務的責任追究機制,建立政府部門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制度和服務外包、公益創投、公益採購等機制,建立企事業單位履行社會責任、支援公益事業的制度和機制,建立社群居委會民主評議政府部門工作的制度和機制,建立社群工作績效綜合考評制度和機制,建立社群民主協商的制度和機制。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城市化程序的推進,非公有制企業在社會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日益凸現。商務樓宇作為“兩新”組織聚集地是新經濟組織、高科技企業和高層次人才最集中的場所,也是經濟發展最活躍之地,其中也分散著數量不等的黨組織和黨員。今年是XX區鞏固應對金融危機影響成果,保持區域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之年,如何在商務樓宇消滅黨建工作空白點和薄弱點,增強黨組織在樓宇企業的影響力、凝聚力,促進樓宇經濟與黨建工作的和諧互動,為XX區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奠定良好的社會基礎,是擺在各級黨組織面前一項重要而緊迫的研究課題。以榮華書記推進全區基層黨建科學化這一課題深入商務樓宇企業進行調研為契機,我們採取摸底調查、現場走訪和座談交流等方式,全面瞭解商務樓宇工作站工作現狀,並對商務樓宇工作站的主要做法進行提煉總結,對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剖析,在此基礎上,對今後如何推進商務樓宇工作站黨建工作科學化進行了分析思考。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據初步統計,XX區轄區內現有商務樓宇35座,已成立商務樓宇工作站31個,實現對35座樓宇的覆蓋。因樓宇間的地理位置較近,領秀大廈和首特科技孵化器有限責任公司,萬商大廈和長城大廈,小山環保大廈、萊亞西大廈和誠海大廈為聯合建站。

  已建的31個工作站共配備專職工作人員32名,兼職工作人員30名,每個站至少有1名專職工作人員;其中有獨立辦公用房的23個,與物業合用辦公用房的8個;所轄樓宇面積在10000㎡以上的有16個,5000㎡-10000㎡的有8個,5000㎡以下的有7個;單個工作站所轄樓宇經濟組織年總產值1億以上的有6個,20xx萬-1億的有11個,20xx萬以下的有14個;樓宇內有各類新經濟組織1470家,其中單個工作站所轄樓宇入駐企業80家以上的有7家,40-80家的有11個,40家以下的有13個;35座商務樓宇共吸納就業約16000人,其中35歲以下員工約佔60%,在職員工1000人以上的有6個, 500-1000人的有5個,500人以下的有20個。現已透過工作站組建黨的組織38個,黨員人數636人,其中流動黨員292人,佔黨員總數的46%。

  20xx年以來,區委社會工委在區委組織部的指導下,在各街道(魯谷社群)、園區黨工委的努力下,以“建陣地、建組織、建服務體系,實現黨建工作全覆蓋”為工作目標,紮實推進商務樓宇工作站建站工作。立足於單獨建、規範建的原則,構建出了樓宇內以黨組織為領導核心,以商務樓宇工作站為主要載體,以工會、共青團、計生、婦聯、企業聯席會等為依託,以共產黨員、共青團員、樓宇志願者為骨幹隊伍的組織體系。目前,各工作站開展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企業的普遍認可,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內容:

  第一,開闢了一個社會工作陣地。

  從企業需求多樣化的實際出發,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堅持“深化服務意識,創新服務載體”的原則,把提供優質服務擺在工作的首位。制定了《XX區商務樓宇工作站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了工作站聯席會議機制。聯席會議由工作站成員和樓宇黨組織、工青婦等群眾組織、企業負責人為主組成,根據工作需要邀請工商、稅務、城管、街道等相關部門人員參加,定期召開會議,研究樓宇開展社會工作的有關事項,將黨委、政府的服務觸角向樓宇企業、黨員和員工延伸,推動樓宇黨建與樓宇經濟的創新發展、互利雙贏。

  第二,組建了一支優秀的隊伍。

  各街道設立了黨建工作指導員,採取街道處、科兩級黨員幹部包樓宇等方法,加強對樓宇黨建工作指導;為每個工作站配備了1-2名專職工作人員,並選配優秀工作者擔任工作站站長。其中有10名站長是從社群置換出來的優秀黨委書記,有22名是去年招收的黨員大學生社會工作者,所有人員均為本科及以上學歷。優秀黨委書記豐富的工作經歷與年輕大學生的活力與工作激情優勢互補,提供了令企業更加滿意的服務。

  第三,創新了一個工作執行方式。

  古城街道堅持以樓宇實際需求出發,在領秀大廈實行“黨建工作站、社會工作站、工會工作站、團建工作站、婦聯工作站、”“五站合一”綜合服務的做法,構建了為樓宇企業和員工服務的綜合服務平臺。建立了接待、服務、關愛、教育等需求臺賬,由工作站負責統籌和落實服務專案,將政府公共服務引進到商務樓宇,在為企業和員工解決實際問題上取得了明顯成效,並得到了市委、市社會工委的肯定。我們結合各工作站的具體情況,在其它樓宇推廣這種“五站合一”的綜合服務模式。

  第四,開展了一系列的服務活動。

  各工作站在樓宇中廣泛開展了“送關心、送服務、送知識、送政策”活動,堅持走訪制度,定期分析樓宇內非公有制企業黨員的思想狀況,定期組織黨員座談會,幫助他們解決思想上的困惑,宣傳樓宇黨建的重大意義。商務樓宇工作站方面,針對樓宇黨員分佈散、流動快的情況,採取“組織主動找上門”的工作方式,號召黨員亮名身份;針對樓宇黨員難集中、黨的活動難開展的情況,探索“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柔性管理機制;針對樓宇黨員年齡輕、學歷高、思想活躍的實際,積極探索多樣化的黨員教育方式。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區在商務樓宇黨建工作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相對於新時期黨建工作的總體要求,商務樓宇黨建工作仍是我們非公黨建領域的薄弱環節,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工作人員經驗不足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工作站目前的工作人員由社群置換的黨委書記和大學生社工組成。黨委書記雖有豐富的社群工作經驗,但商務樓宇黨建工作不同於社群黨建工作,需要一定的時間去轉變工作思路;第二,新招收的大學生社工缺乏工作經驗和必要的工作技能還有待進一步地進行系統培訓。

  (二)企業需求仍待明晰

  一方面工作站在日常工作長期處在沒有行政命令威信,沒有資本力量支撐的環境下,對廣大從業人員的更多吸引和凝聚,很大程度要依靠黨組織負責人的親和力、服務力和動員力,造成工作人員在摸底企業需求時調查難度大、資訊不全面、結果有偏差;另一方面企業需求的多樣化和工作站解決問題能力的有限性使得企業對於工作站的期望過高,一旦未能滿足其需求,易產生信任危機,從而造成謊報或拒報需求情況,導致工作多走彎路或提供服務與企業需求不相適應。

  (三)基礎設施有待建設

  非公企業、街道社群和樓宇企業,雖然同屬於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領域和創新陣地,但相對於非公企業對地方經濟發展的影響,相對於社群黨建對和諧社會建設的基礎性作用,樓宇經濟的影響還不夠大、地位還不夠重,客觀上導致關注度和實際投入的不平衡。社群黨建優先於非公黨建,非公黨建工作力度中,又以樓宇黨建工作的力度最弱。物質保障是提供優質服務的基礎,基礎不牢靠,工作起色難。據調查,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工作站沒有獨立辦公場地,大部分的工作站缺乏活動場地,所有工作站均無專項經費,僅有約一半的工作站能夠在所在街道的支援下解決部分經費問題。由於活動場地的缺乏和配套設施的缺失,導致一些擬開展的活動受到影響或推遲開展甚至取消。

  (四)宣傳力度尚顯乏力

  首先,在建站前期由於缺乏資金支援和政策支援,宣傳力度不足,建站後宣傳形式單一,缺乏創新,無法改變企業的固有觀念,導致他們或多或少對工作站的服務存在偏見、誤解,對於黨組織學習活動缺乏參與興趣。其次,對工作站和企業之間來說,工作站成立後缺乏一個良好適宜的平臺開展宣傳,各站所做努力和所提供服務無法為企業所瞭解,活動意向或通知要求的下達仍依靠貼上檔案或口頭轉告的原始形式,物件群體受此客觀因素限制,導致工作效果降低、活動範圍縮小、受益物件減少,部分活動無法達到預期效果。第三,對各工作站之間來說,各站均為相對封閉獨立的個體,獨自探索發展,缺乏一個共通的交流平臺,無法從其它工作站汲取優秀經驗和心得體會,不利於各站間交流學習和互促提高,更無法促進XX區商務樓宇工作站整體的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

  隨著我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區化建設步伐的加快,流動人口日益增多,特別是近年來流入人口呈激增態勢。流入人口的湧入,為我區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在促進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給計劃生育日常服務管理工作帶來難題。為進一步探索流動人口計生服務管理新機制,創新服務模式,提高工作水平,近段時間,筆者對我區城區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開展了專題調研。現整理如下:

  一、工作現狀

  (一)基本情況。我區城區共有流入人口6802人,其中跨省流入5285人,省內流入1517人。其中18-49週歲婦女1207人;應落實避孕節育措施782人,已落實95人,避孕節育措施落實率為87.33%。近三年來共違法生育孩子201個,佔全區三年違法生育總數的12%左右。另外我區城區還很有一部分人來自本區農村的臨時性流動人口,他們中有部分人的目的是為了躲生,每年農村政策外生育中,有一半以上是躲在城區生育的。

  (二)流動人口特點。 ①城區間流動增多。雖然從農村到城區的流動人口仍是流入人口的主要部分,但城區之間的流動人口已經開始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6802流入人口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來自於另一個城區。②流入人口打算久居現住地增多。調查表明,那些來自農村的流動者,多數都不打算再回到農村。大約50%的農村流入人口表示想定居在城區,而只有不到10%的人願意返回農村的家鄉。 ③年齡結構有所變化。流入人口的年齡段由以前的20至25歲居多上升到了現在的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其次,流動人口中單身人士增加,而女性流入人口中單身的比例更高於男性。 ③流動人口的結構日益複雜化。過去的流動人口基本上全部為農村人口,現在擴充套件到城區人口;過去流動的基本上是勞動力,現在擴充套件到未成年人、未就業人口和退休人員;過去基本是個體流動,現在舉家流動的現象在增加;過去流動人口主要是壯年勞動力,現在主要是青年人,農村青少年正在成為我區流動人口的主體。④流動人口女性化。在我區6802名流入人口中,男性3155人,佔46%,;女性3647人,佔54%,女性比例比10年前提高了9個百分點。⑤因經濟原因流動比例顯著上升。透過調查,因經濟原因流動佔60%左右,因非經濟原因流動的佔40%左右,其中因婚姻嫁娶發生流動的佔20%。

  (三)流動人口計生情況。由於城區流入人口已呈現多樣化趨勢,城鄉交錯,居住情況複雜,社群對流入人口的計劃生育歸屬情況不知情的居多,致使流動人口的資訊採集、避孕節育措施欠落實、違法生育難控制,社會撫養費徵收不到位。①流動人口資訊平臺上顯示的資料遠遠少於實際人數。②流動人口婚育證明持證率和孕檢率不高;③流動人口違法生育現象較嚴重。④違法生育處理和落實長效節育措施不到位。

  二、主要做法

  近幾年來,針對城區流動人口的特點和計生服務管理工作的現狀,我區加大流動人口管理力度,為全區人口計生工作整體上水平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領導重視,考核更加嚴謹規範。隨著城區大量流動人口湧入,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公共服務和管理難度日益增大。對此,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堅持把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統籌安排。建立了由黨政領導牽頭、各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領導小組,將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納入責任目標管理考核,層層建立責任制,逐級簽訂責任書。在考核方法上,推行流入、流出雙向考核,逐步探索異地雙向考核辦法,充分利用智慧客戶端管理系統的流動人口資料,分別核查流入、流出人口服務管理落實情況,及時掌握督查城區流動人口工作情況。

  (二)建立網路,責任進一步明確。區人口計生局設定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站,專抓全區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6個街道辦事處均相應配備了一名流動人口管理員,負責流動人口日常管理工作。各村(居)、社群配備了計生專幹和組計生資訊員,20個計生綜治部門均配備了計生專幹,屬地管理的市、區醫院均配備了計劃生育資訊聯絡員,專門負責流動人口相關資訊的上報和反饋,進一步延伸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的網路。

  (三)完善機制,管理步入資訊化。 ①初步建立流動人口“一盤棋”工作新機制。國家人口計生委提出建立全國流動人口“一盤棋”格局的工作目標,確立了“統籌管理、服務均等、資訊共享、區域協作、雙向考核”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20字新機制。據此,我區制訂了《XX區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一盤棋”工作實施辦法》,就進一步加強全區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②初步建立流動人口資訊實時通報機制。20xx年以來,我區在全區首推計劃生育“實時通”,轉變過去科技含量低、資訊手段滯後的傳統方式,打造資訊高速公路。這種透過對孕婦產前孕檢、住院分娩、妊娠14周以上b超實名制檢查的資訊實時通報制度,對發現流動人口政策外懷孕、“兩非”線索、優生優育跟蹤服務發揮了重大作用。③加強流動人口區域協作機制。我區先後與深圳部分地區、常德地區簽訂流動人口計劃生育雙向協作、區域協作協議書,完善資訊網路建設,實行動態管理,促進了戶籍地和現居住地之間的資訊交換和反饋工作。

社群調研報告8

  近年來,隨著XX區經濟發展速度和城市化程序不斷加快,對土地使用的需求日益增加,大批農民居住地被集中徵用,從而出現了拆遷集中安置社群。拆遷安置區的建設與管理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為此,我們站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高度,積極完善拆遷安置區的建設和管理,努力推進拆遷安置社群健康發展。

  一、 基本情況

  從我們對全區拆遷安置區的最新統計資料來看,全區拆遷安置區共涉及13個鎮(街道),總計83個,其中,已建成和正在建設且居住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大型拆遷安置區共有5個(香山街道香山花園、舟山花園、郭巷街道國泰社群、城南街道紅莊新村、長橋街道蠡墅花園)。

  二、 主要特點

  XX區拆遷安置區主要有以下特點:1、建設時間跨度較大。最早建設的是城南街道的寶尹花園,1996年建成,距今已有17年時間。而70%的拆遷安置區是在20xx-2012年之間建成。2、小區規模參差不一。規模最小的是越溪街道的田上小區,僅有8幢樓房,共居住43戶176人。規模最大的是郭巷街道的國泰小區,建有1992幢樓房(其中別墅1388幢),居住2115戶7892人。3、居住人員相對複雜。在這些拆遷安置區居住的大多是遺留在村的中老年農民,文化程度低,生活能力弱、接受新事物意識差。還有相當部分房屋被農戶出售或出租給外來務工人員居住,有的小區外來人員已經佔到較高比例,這些人員流動性大、結構複雜,素質不齊。4、管理模式多種多樣。大致有三種:一是單獨建立社群居委會進行管理;二是由原村委會或居委會代為管理;三是建立小區管委會,主要負責小區的物業管理,不承擔其他事務,這類小區有香山街道的香山花園和舟山花園2家。

  三、 存在問題

  一是社群規模過大,基層組織建設遇到阻力。目前的拆遷集中安置社群中,較小的地理空間往往集聚了幾個行政村的被徵地農民,安置居民很多都在5000人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萬人。如此龐大、集中的群體對於基層自治組織深化村民自治,落實基層民主,形成了不小的阻力。因此,如何加強社群各類組織配套建設,構建拆遷安置區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新格局,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新問題。

  二是管理體制不順,社群管理效率受到制約。目前拆遷安置區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矛盾是農民集中居住在社群公寓房內,但經濟的收益分配在村裡,形成社群管理和村委會管理並存的二元管理體制。拆遷農民與村集體經濟還存在著割捨不斷的聯絡,往往不願將戶籍、黨組織等關係與原村組織脫離,形成農民的收益分配和居住相分離的矛盾。同時,這些居民既要接受社群的管理,又要接受村組織的管理,造成社群管理職責不明確、具體事務難以協調解決的矛盾,降低了社群組織對居民的吸引力和約束力。

  三是基礎設施不全,安置居民需求難以滿足。由於拆遷安置區大多規劃建設時間緊、任務重,有的是邊拆遷、邊規劃、邊建設、邊安置,導致一部分安置區的“硬體”建設跟不上,生活、娛樂、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配套設施或不夠齊全,或標準不高,不能完全滿足入住居民的服務需要。就是一些建設標準較高的安置區,在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上也有一些不夠周全的地方。一些有一定需求量的群眾生活設施(如婚喪喜事大廳、公廁等)未納入規劃建設,社群公共用房和停車位配置不足,無法滿足日常管理和群眾需求。

  四是供需矛盾突出,公共服務體系有待完善。現在許多安置區都存在著社群服務的供需矛盾。居民在社會保障、家政服務、老年活動等服務專案上具有一定需求,尤其是在就業服務方面,需求量很大。隨著經濟發展,勞動力市場逐步由單純的體力型向專業型、技能型、知識型轉變,而一些40—50歲農民除了種地缺乏其他技能,只能從事一些技術要求不高的體力勞動,就業崗位相對要少,再加上社群開展就業服務尚不到位,許多農民很難及時掌握準確的勞動力市場供求資訊,短時間很難找到適合的崗位。

  四、今後發展思路

  一是要最佳化安置區的規劃建設。確保社群用房面積不低於400平方米,新建社群服務用房面積要不低於社群住宅地面建築面積的3%的標準,提高公共服務和公益性服務的用房比重。合理確定社群規模,拆遷安置區的規模原則上應控制在1500戶以內,已經建成的規模較大的拆遷安置區則可以探索“一區多居”的管理模式。新建拆遷安置區應儘量不打破原行政村建制,原村民多年在一起生活,彼此間感情深厚,現在仍然將他們安置在一起,可以增強他們對新社群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也利於社群治安穩定和日常管理。

  二是要落實安置區的有效管理。將拆遷安置區建設和管理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基礎,推行聯絡群眾、服務群眾的網格化管理,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服務管理網路,逐步形成社群—居民小組—樓道的三級管理網路。實行分片包乾、責任到人、設崗定責、服務到戶。選齊配強居民小組長、樓道長,切實把服務管理觸角延伸到每個樓道、每戶居民,形成上下貫通、左右聯動的社群服務管理工作格局,提升拆遷安置區的管理效率。

  三是要完善安置區的服務網路。緊緊圍繞實施民生幸福工程,大力推進社群公共服務。完善社群便民服務室建設,為安置居民提供全面、便捷、優質的服務;健全社群衛生服務站建設,夯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服務;建立社群就業服務網路,透過釋出勞務供求資訊、幫助更新擇業觀念、組織技能培訓等途徑使拆遷農民能夠實現靈活就業;開展社群文化服務,定期組織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社群文體活動。在拆遷安置區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社群服務體系。

  四是強化安置區的人員配備。選好配強社群“兩委”班子,社群工作人員按照社群人口的1.5‰配備。提升社群工作者職業化專業化水平,積極吸納專業社工進入社群,鼓勵社群工作者參加統一考試,取得社會工作師資格證書。提高社群工作者報酬標準,對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的社會工作者每月增加待遇,進一步完善社群工作者報酬自然增長機制。讓社群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人才,為社群管理與服務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五是加強安置區的經濟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和“戶籍隨房走、股權跟人走、福利在住地、管理歸屬地”的要求,將安置居民的戶籍遷入社群,改變“人戶分離”現象。我區的農民大多都加入了農民經濟合作組織。這些農民安置到新社群後,還是擁有原行政村集體資產的一份,享受村級集體資產經營成果。這就使得農民和安置社群之間缺乏必要的利益結合點,居民對社群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也就顯得不足。應將這些原行政村集體資產量化到村民,將村民持有的股份從原行政村的經濟合作組織中撥離出來,由鎮(街道)的資產經營公司統一經營,形成一個新型、科學、有效的社群經濟管理模式。

社群調研報告9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老齡社會的到來,社會生活的多樣化,大量“單位人”轉為“社會人”,社群在城市建設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加強社群建設,對於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意義。為了解市區的社群建設現狀,探索加強社群建設、完善社群服務功能的路子,市政府研究室組成調研組對市區的社群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基本情況

  1986年,民政部倡導在城市基層開展以民政物件為服務主體的社群服務,標示著“社群”概念首次進入政府工作的視野。XX年12月,市政府辦公室轉發市民政局《關於推進全市城市社群建設的意見》,提出了城市社群建設的指導思想、實施步驟、工作目標、基本原則以及主要工作任務。隨後,我市先後出臺了《關於對全國文明衛生城市測評體系進行責任分解的通知》、《六盤水市建立平安六盤水工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掛幫社群建立工作辦法》、《關於進一步加強社群雙擁工作的意見》、《關於開展科技、文化、衛生、法律四進社群,提升市民素質活動的通知》、《關於發展城市社群衛生服務的指導方案》、《關於在全市開展綠色社群建立活動的通知》等一系列檔案指導社群建設工作。

  在對社群的人口、地域、面積、單位、資源、社群辦公用房等調查摸底的基礎上,XX年以來,全市共整合成立86個城市社群,在社群建立了黨支部,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選舉了社群居委會。各級各部門相繼重心下移,結合社群建設開展各項工作,初步形成了“黨政領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街道主管、社群主辦、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

  目前,市區範圍內共有50個社群,其中鐘山區49個,水城縣1個,管理總面積約72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9萬人。透過近年來的努力,社群工作者隊伍、社群辦公條件和社群服務工作有了較大變化。

  (一)社群隊伍建設得到加強。XX年社群居委會選舉後,一批文化程度高、有辦事能力的人員進入社群機構工作,使社群工作者的年齡結構、文化素質得到最佳化和提升,形成了一支社群專職工作隊伍。目前鐘山區251名社群居委會成員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有50人,佔19.9%;高中和中專文化程度的有137人,佔54.6%;30歲以下的67人,佔26.7%;31—50歲的有175人,佔69.7%。XX年,鐘山區採取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的方式,從大中專畢業生、退伍軍人中招考了xx年租金約11萬元),13個社群借房辦公。總投資8xx年內兩次提高了社群工作者的待遇,一次是在XX年,由平均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230元,第二次是從XX年6月起,把社群黨支部、居委會正職、副職、委員的月工作待遇分別從260元、230元、xx年辦公經費從每年1600元提高到了6000—8000元。

  (三)社群服務逐步開展。隨著社群在城市發展中作用的顯現,各部門對社群工作逐漸重視,法律、警務、城管、消防、民政、衛生、計生、街道、勞動保障、文體科教等部門逐漸將工作重心下移,社群服務工作也因此得到加強。目前,市區社群配備了計生服務專職管理人員50人,面向居民開展計生宣傳、藥具發放、婦檢等生殖健康和計生服務,計生工作網路基本形成。已經建成衛生服務中心(站)25個,為居民提供診療服務。結合“平安六盤水”建立工程,在各社群建立了警務室,實現了“一區一警”,社群治安防範工作得到加強。各社群配備勞動社會保障協管員110人,負責開展社群就業工作,提供政策諮詢、就業培訓和職業指導、職業介紹、再就業援助、社會保障等服務。實施全國萬家社群圖書室援建專案49個,購置圖書22500餘冊,部分社群組織開展了“三個一”(即一本好書、一個好故事、一支好歌)讀書活動。已建設“星光老年之家”15處,為居民提供健身娛樂等服務。社群志願者隊伍建設有了較大進展,已組建社群志願者隊伍89支1萬餘人,社群志願服務工作進一步增強。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城市社群建設工作,使此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隨著社群建設的深入推進,凸現出一些困難、矛盾和問題。

  (一)對社群的認識有待深化。第一,對社群建設的主體認識模糊。社群是城市的基本組成單位,是群眾性自治組織,其健康發展有賴於充分發揮居民自治的效力。而當前社群行政化現象普遍。一方面,社群居委會的工作方式仍然以行政指揮為主導,對引導社群居民增強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認識不夠,對居民的服務意識不強,簡單地把社群工作等同於完成部門交辦的任務,從而形成對政府的依賴性,社群工作尤其是社群服務比較滯後。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往往把社群居委會當成“下屬”,直接向社群安排行政工作,“什麼事都要社群參與,什麼人都可以指揮社群”,社群忙於應付,難以開展自己的工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社群居委會需要承擔xx年教育等服務還沒有深入開展,社群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缺乏吸引力,還不能滿足居民需要。二是服務設施缺乏,很多院落、樓棟沒有活動場地,不能滿足居民就近、多形式活動的需要。除了廣場社群能依託廣場開展較多活動,人氣較旺外,其他社群要麼活動場地小,要麼沒有活動場地,難以聚集人氣。三是社群服務主體單一。政府和社群包攬了許多應由市場提供的服務專案,新型社群服務業還沒有形成規模,在引導非營利性組織、社會團體、協會等各類民間組織發揮作用方面有待加強,社群服務的內容有待豐富,質量有待提高。由於社群服務不到位、不主動,轄區居民對社群的認同感不強,參與社群建設的意識薄弱,甚至大多數居民不知道自己生活在哪個社群。

  (三)社群工作經費及人員待遇有待提高。儘管近年來社群經費和人員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遠遠不能滿足社群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市區社群工作者的收入僅在400—500元之間,與其他城市工作崗位的待遇差別很大。由於待遇低,挫傷了社群工作者積極性,一些調研物件表示自己在任期滿後將不再參加社群選舉;鐘山區招考的20名社群工作者中已經有部分人員辭職。造成社群經費緊張和工作人員待遇低的原因,一是財政投入不足,隨著社群作用的凸顯和部門管理重心下移,社群承擔的工作任務逐漸增多,但“費隨事轉”的原則未能得到很好貫徹,社群在承擔工作的同時,相應的工作經費較少,有的社群工作人員甚至自己墊錢開展工作,待遇與工作量不相符;二是社群自我發展能力弱,社群服務發展滯後,收入渠道少。

  三、對社群建設的建議

  社群作為城市的基層細胞,建設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一座城市的文明和穩定發展,對促進城市管理,提高群眾生活質量,建設和諧社會也有著重要意義。沒有無數個社群的發展與進步,城市的整體管理和發展水平就難以提高。針對我市社群建設中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發揮社群居委會自治作用。

  ——提高對社群居委會法律地位的認識,避免居委會變相成為政府的下屬機構。社群建設的主旨是發揮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能力,使居民獲得的認同感、歸屬感、安全感和親情感,增強居民的凝聚力和建設社群的積極性,從而使社群成為社會的“減震器”。因此,在社群建設中,不應將社群視為政府機構,單純地將政府工作職能直接轉嫁給社群,把社群建設變為行政體制的向下延伸。應把政府的角色定位於“教練員”而非“運動員”,應發揮政府的主導和指導作用,形成政府、市場、社群組織之間的良性互動和合作關係,形成共同改善社群經濟、社會及文化狀況的局面。同時,把轉變政府職能和社群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治安、教育、科技、文化、勞動保障等部門要以社群作為平臺,各負其責,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加強協作配合,將工作開展到社群,並真正做到工作人員進社群。

  ——進一步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推進居委會選舉改革,試行居民直接選舉,擴大選舉參與面。指導社群完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推行社群民情懇談會、民事協調會、民意聽證會和民主評議會“四會”制度,引導居民參與社群公益事業、實事專案和公共事務決策,逐步實現社群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健全社群黨組織、社群居民代表大會、社群議事委員會、社群居委會等組織體系,制定社群居民公約,明確社群居委會選免權、社群事務決策權、社群財務自主權、對政府部門的評議監督權和不合理攤派的.拒絕權等自治權,在社群建設中在城市規劃、建設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工作中,有關部門應透過社群徵求居民意見,保障社群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幫助社群開展好工作。

  ——認真落實“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原則,使責、權、利統一起來。一是對部門轉移延伸給社群的有關工作進行清理和規範。對確需社群居委會協助完成的行政性和臨時性任務,可按照社群管理人口數量制定社群工作補貼標準,由相關部門及時向社群撥付工作經費;二是所需人員由社群居委會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由社群對所聘人員進行考核監督;三是明確社群和有關職能部門的責、權,儘量將社會公益性的工作交由社群,而政府部門做好行政執法、行政管理。同時要避免行政不作為或亂作為,避免社群承擔本應由政府部門履行的職責。

  ——加強對社群建設的相關政策的學習和宣傳,讓各級部門、廣大居民充分認識和理解社群建設的重大意義,明確自己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從而形成社群建設的合力。使社群內的居民都參與到社群建設中來,提建議、出點子,監督評議社群居委會的工作。同時,社群要增強主體意識,加強宣傳,主動開展服務,提高居民的認知度,增強社群居民的參與意識。

  (二)增強社群服務能力。社群服務涉及千家萬戶,是社群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但目前服務設施有限,成為制約市區社群服務能力提高的“瓶頸”,要下大力打破這個“瓶頸”,改進社群的管理與服務,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增強社群的凝聚力。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針對社群服務的需求,落實社群服務所需場地。在城市規劃建設、房地產開發中應考慮到社群服務的需要,將社群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公共設施配套建設規劃,落實所需的用地、配套設施和活動用房,對已驗收但未提供相應配套公用設施的住宅區,要透過新建、改建、租賃等形式逐步加以解決。對《關於推進全市城市社群建設的意見》(市府辦發〔XX〕137號)中要求的“房地產開發商要按照建築面積百分之一的比例無償幫助所在社群建設社群工作用房,或折成相應資金支援社群建設”,要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督促落實。各級各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加大對社群公益設施的投入,並明確這些設施的產權歸屬於政府,使用管理權歸屬社群居委會。推進社群資訊化,為社群配備電腦、網路,形成資訊終端,獲取社情基礎資料,實施人口、輿情、公共事件的動態管理。

  二是對社群內的場地資源進行整合。以建設“適宜居住的城市”為目標,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根據居民生活需要,合理規劃服務場地,加大城市基礎設施投入,鼓勵駐社群單位、各類社會組織和服務機構開發、開放社群居民需要的體育場、圖書館、博物館等活動場地,解決當前文化娛樂場地缺乏的問題。

  三是加快發展社群服務。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改進社群服務工作的意見》(國發〔XX〕14號),針對社群就業、文體、教育、體育、安全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服務制定具體實施辦法,並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1、政府與民間的關係。按照轉變政府職能的要求,改善公共服務方式,同時支援各類民間組織發展,讓它們積極參與到社群服務中來,防止政府在社群建設中大包大攬。2、部門指導與社群推動的關係。有關部門要以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結合本單位業務,積極制定社群工作方案,指導社群開展服務工作。既要防止撒手不管、一推了之;又要防止相互爭利、引發矛盾。3、市場與志願服務的關係。制定優惠政策,簡化審批程式,鼓勵創辦各類社群服務企業,鼓勵待業人員、下崗職工開辦社群服務專案,以市場化方式推動社群服務,同時,要提倡中華民族互助互愛的美德,注重志願服務隊伍的培養,將社群志願服務的經歷作為幹部考察的一項內容。

  四是以解決群眾關心的生活熱點、難點問題為突破點,拓寬社群服務面和影響力,增進社群居委會與轄區居民和單位、社會組織之間的聯絡,促進社群共駐共建。就目前的狀況和條件而言,衛生、文體娛樂、下崗工人再就業、殘疾人住房難、低保工作等系列問題都是群眾關心的生活熱點和難點,在有關部門的指導、協調下,由社群進行統籌管理比較現實,而且情況也更為清楚,反應更為直接,解決起來更方便。關鍵是理順管理體制,真正放權給社群。

  (三)加強社群居委會隊伍建設。一是擴大居民對社群選舉的參與面,把一批政治素質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強、熱愛社群工作的優秀人才充實到社群隊伍中,努力建設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社群工作者隊伍。二是透過多種渠道提高社群居委會成員及其聘用服務人員的待遇,把社群工作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列入議事日程,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三是加強對社群服務人員的思想教育和業務培訓,不斷提高他們服務居民、管理社群的能力。四是加強社群黨組織的建設,發揮黨員在社群建設中的先鋒模範作用。五是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和考核體系,對社群治安、服務滿意度、居民參加活動率等指標進行考核,促進社群工作。

  (四)建立和完善籌資機制,解決社群建設經費問題。一是建立政府補貼機制,市、縣各承擔一定比例,將社群工作者補助納入財政預算,逐步提高社群工作者待遇。二是加大公共財政投入,改善社群福利和服務設施,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社群建設;多渠道籌集社群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資金,鼓勵發展社群服務企業,鼓勵社會捐助社群事業。三是出臺政策,明確駐社群單位按照共駐建的原則,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對社群建設給予支援,充分調動社群內機關、團體、部隊、企業事業組織等一切力量廣泛參與社群建設,最大限度地實現社群資源的共有、共享,營造共駐社群、共建社群的良好氛圍,促進社群資源整合;四是鼓勵社群結合社群服務興辦經濟實體,開展家政、物業、資訊等居民大量需求的服務,確保社群收入不斷源。

社群調研報告10

  為進一步提高社群管理與服務水平,近日,XX區民政局聯合區人社局等相關區直部門成立調研課題組,深入到XX路街道、XX路街道、XX社群、XX樓社群、XX社群等3個街道以及10個社群,對社群工作現狀、社群人員管理、社群辦公設施等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並提出對策建議。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XX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社群建設,始終堅持把加強社群建設作為構建和諧XX的基礎工程,社群建設整體水平不斷提高。截止目前,XX區共有11個街道,成立了151個社群居委會,其中127個純居型社群居委會,23個單位型社群居委會(家委會),各社群均成立了社群黨組織。社群常住人口約58萬,流動人口約20餘萬,每個社群平均服務居民1500戶、4100人。20xx年11月,XX區順利推行了“村改居”工作,將8個村委會改為社群居委會,並劃歸到相關街道管轄。截止目前,全區共建設街道服務中心8個、社群服務中心60個,1000平米以上社群服務中心24個,佔中心總數的35%,500平米以上共35個。先後打造了XX、XX、XX、XX、XX、XX等26個精品社群服務中心,其中19個通過了全市和諧示範社群驗收,發揮了典型示範、輻射帶動作用。XX區社群居委會委員職數按照每個社群3-5人,20xx戶以下3人,20xx戶以上5人標準配備;社工配備以社群服務物件為主要依據,按照每名社工服務500戶居民標準配備。目前,全區共有社群工作者799名,其中委員455人,社工349人,平均年齡34.6歲,大專以上學歷541人,新一屆社群工作人員年齡、XX結構合理,配置最佳化。

  XX區的社群建設工作20xx年被評為“全國和諧社群建設示範城區”;20xx年被省民政廳評為“全省和諧社群建設示範城區”、XX街道被評為“全省和諧社群建設示範街道”、XX路XX社群被評為“全省和諧社群建設示範社群”;20xx年XX路XX社群被民政部評為“全國和諧社群建設示範社群”。

  二、存在問題

  透過實地走訪一些社群,與社群幹部、群眾代表進行座談,發現重點存在著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社群承擔大量行政職能,工作任務繁重。社群居委會本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但在實際工作中社群居委會卻成了政府的下屬機構。長期以來,承擔了大量行政職能工作,來自各個層面、各個部門,經常性的、臨時性的工作難以計算。透過粗略統計,目前XX區社群居委會承擔著諸如黨建、精神文明建設、民政、社保、醫保、再就業、計生、教育、綜治、城管、衛生、文體、科普等80多項具體事務。按照居委會組織法的要求,社群居委會有宣傳教育、文明建立、辦理本居住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和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做好社群治安、公共衛生、優撫救濟、最低生活保障、計劃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關工作的職責。但實際工作中,居委會扮演的並不是一個協助者的角色,而更多的是直接的操作者。大多數情況是各職能部門及街道辦事處直接將工作任務下派到社群,要求社群居委會替政府部門填表格、建檔案、代收費用、出具證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特別是一些經濟、房管、統計等專業性較強的工作則也交給居委會單獨完成,無形中為社群增添了很大的壓力。以XX區其中一個社群近一個月的工作為例,除需做好日常工作外,要入戶填寫近400戶的非物業小區轉準物業小區的問卷調查,填寫100多份的禁菸調查,同時要做好城鄉面貌提升,小區綠地認養的入戶調查,並做好常態化的小廣告清理以及居民糾紛的調解。而且還會有許多臨時性的工作任務分配下來。目前XX區社群委員與社工每個社群最多有9個人,只有1名再就業協理員,為儘快完成各項任務,社群同志需要加班加點,很難完成工作任務。

  透過調研分析,在日常工作中應由社群辦理的工作主要有:失業證的辦理及年審、社保補貼的稽核與發放、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收繳,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的代辦、衛生費收繳、日常環境衛生治理、計生證的辦理,人口系統的錄入、低保的辦理與稽核、殘疾證的辦理、老齡困難補貼、各類救助、經濟適用房的申報等;但社群承擔的工作中有較大難度的有:開牆建店治理、境內經營商戶安全生產、經濟普查、住房狀況調查、流入流出人口登記、拆違拆遷等情況統計及問卷調查。

  同時,社群需要建立多種臺帳,按照各個部門的佈置,社群需建立的臺帳有15項40多本。特別是這些臺帳中,如黨建、低保臺帳、殘疾人臺帳、已婚育齡婦女臺賬等社群相對還好掌握,但流動人口臺帳也需社群建立,由於暫住證的辦理在派出所,社群並不能準確掌握,工作起來難度大,不能保證質量,類似這樣的臺帳應由派出所等職能負責。

  此外,社群需要出具各類證明信、蓋章的名目有20多種。按照工作職能,應由社群出具的證明信及蓋章的有:社群居住證明信和不練xx功證明信2種。如果居民提供相關依據可以出具的有:親屬關係證明信、無工作單位的政審證明信、畢業生基礎資訊證明信、計程車年檢證明信,結婚證遺失時夫妻關係證明信、家庭困難證明信。社群無法確認真實性、不能出具證明信及蓋章的有:開牆破店辦營業執照證明信、唯一住套住房證明信、賣房各項費用繳清證明信、住院證明信、身份證丟失、存單丟失及其它票據丟失證明信、法定繼承人證明信、貸款資質誠信證明、保險公司投保車輛損壞程度證明、死亡證明等15種,這些主要集中在住建、銀行、保險、公安、衛生等領域。這些不該由社群出具的證明信牽扯了社群大量的工作精力,使社群工作更加繁重,同時也承擔著很大的法律責任。

  (二)社群自治功能弱化,行政化傾向明顯。目前,許多部門把工作觸角延伸到社群,繁忙的行政和社會管理事務使社群居委會陷於被動應付的境地,致使社群居委會出現了“一多三少”的現象。即:居委會的工作多;居委會人員走街串戶瞭解情況少;少數社群組織社群群眾開展活動少;對社群民間組織培育指導、組織社群志願服務少。由於工作量大,工作人員少,居委會無時間無精力為居民開展服務,導致了居委會無法真真正正滲透到社群居民的生活中,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自治組織的性質,淡化了居委會和居民的關係。居委會的工作人員普遍反映現在是工作越來越多,可與居民的距離卻越來越遠。為杜絕這種現象的產生。有關部門應該儘快轉變職能,轉變工作方式和作風,切實尊重和保障居委會的自治地位,變管理社群為服務社群,變領導社群為指導社群。從居委會自身講,目前我們在工作中明視訊記憶體在著兩種錯位:一是角色錯位。居委會工作人員在協助政府工作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會把社群居委會也視作一級政務機關,把辦理居委會日常事務視作為處理“政務”。這裡就有一個角認知上的偏差,其實居委會工作人員本質上是大家推舉出來,帶領居民開展社群自治的服務者,而不是行政工作人員。二是思維方式錯位。工作起來只是跟著相關政府部門亦步亦趨,而不懂得從居民的實際需要出發開展工作。正是這兩種錯位導致了一方面社群依附於政府,缺乏自治理念和自主精神,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能力;一方面居民和居委會產生的距離感,淡化了居民群眾對社群的認同感,削弱了社群居委會對居民群眾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群居委會作為群眾性自治組織的職能,對基層管理的良性發展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三)社群工作經費不足,不能滿足社群工作需要。自20xx年以來,XX區按照當時社群居委會數量核定,每年安排社群工作經費200餘萬元,六年來一直未予增長。20xx年,區財政擔負20萬元作為“村改居後”新增社群工作經費。XX區社群工作經費標準為每1000戶撥付1萬元,增長1戶增加11元,平均每個社群每年安排工作經費1.8萬元。造成社群工作經費緊張的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撥付的這區辦公經費不能滿足社群每年需支出需求。試舉一例:XX區一個辦公用房剛好達到300平方米,辦公設施較為完備的社群居委會,每年的費用大約需要2.5萬元左右,其中包括:電話費1500多元、列印、影印材料報表1000多元、報刊費20xx多元、日常非娛樂性活動經費3000多元、辦公用品1000多元、水電費4000多元、各類活動器材、辦公設施維修費4000多元。有關部門部署的工作大多要求制度上牆,製作展板,每年此項支出至少5000多元。按社群內有100個樓門組長,每年每人給30元補貼要3000元。如果是社群用房面積大、管轄戶數多、開展活動多的社群開銷遠不止於此。二是一些職能部門工作延伸到社群,但“費不隨事轉”,未對社群給予專項資金支援。很多時候社群協助職能部門工作,如宣傳、調查等需要的費用還需要社群從自己的經費中自行擔負。三是各種形式的考評、檢查、達標升級活動,需準備相關書面材料,製做宣傳單、展板等,除去其它日常辦公開支,社群經費所剩無已,社群普遍反映事多錢少,運轉困難。除以上原因外,個別街道辦事處還存在佔用社群工作經費的現象。

社群調研報告11

  一、黎川縣日峰鎮社群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情況:

  (一)社群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理念

  城市社群精神文明建設,是地域性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建設。從本質上來講,它是一種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建設,它既要以服務和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生活質量為中心來開展建設,也要以培養和提高居民的互助意識、自主意識,增強居民的社群歸屬感和社群參與度,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為中心來開展建設。城市社群精神文明建設的本質內涵,恰好體現了小康目標的主旨。

  當前我國城市社群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理念,可以概括為“人本、互助、自主”六個字。“人本”體現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和價值目標,“互助”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倫理原則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主”體現了社群建設和社群發展實踐的必然要求。 “互助”,即人際間的相互關愛、合作與幫助。“人本”,即以人作為考慮一切問題的根本。

  (二)日峰鎮社群精神文明建設的開展情況及取得的成果按照建立省級文明城市要求,黎川縣以“七進社群”為載體,不斷完善社群整體功能,最佳化社會服務,提升社群精神文明建立水平,取得明顯建立成果。日峰鎮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基本工作思路,以實現和維護群眾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心竭力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堅持抽象的往具體抓、虛的往實處抓、軟任務往硬處抓,虛功實做、真抓實幹,社群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自1998年以來,我縣已連續四屆榮獲全省建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縣城。去年又申報參加第二屆江西省文明城市創評,把文明城市建立活動推向深入。xx年日峰鎮南門社群等4個社群被評為市級文明社群,日峰鎮日峰社群等4個社群被評為縣級文明社群。

  二、日峰鎮落實社群精神文明建設的具體措施:

  (一)、深入開展建立文明城市、文明社群、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活動,成效顯著。

  自1998年以來,我縣已連續四屆榮獲全省建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縣城。今年又申報參加第二屆江西省文明城市創評,把文明城市建立活動推向深入。4月29日召開了黎川縣城區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動員大會,制定下發了《城區市容環境集中整治活動實施方案》、《黎川縣“門前三包”管理責任手冊》、《黎川縣城垃圾袋裝化管理暫行規定》等,徹底改變了縣城“髒、亂、差”現象,使文明城市建立進一步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投入83.9萬元對城區主要路段和重點建築進行亮化,使縣城夜景更加美麗;重點實施城市建設十二大工程,並分別成立了工程建設指揮部,具體負責工程實施過程中的組織、協調工作;投資100多萬元,新安裝紅綠燈二處和43組太陽能黃閃燈,進一步規範了城市交通。積極開展文明單位、文明社群、文明行業創評,縣國稅局等7個單位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縣財政局等28個單位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縣實驗小學等18個單位被評為縣級文明單位;日峰鎮南門社群等4個社群被評為市級文明社群,日峰鎮日峰社群等4個社群被評為縣級文明社群;黎川縣供電局等10個行業被評為市級文明行業,黎川縣移動公司等4個行業被評為縣級文明行業。今年推薦黎川縣移動公司等7個單位參省級文明單位創評。

  (二)、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開展醫療、文化以及社會保障及社群活動。

  為弘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我縣設立了日峰鎮東方紅社群衛生服務站,納入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定點機構,定點、定期為居民進行醫療衛生保健服務。縣衛生局組織人員對社群內私人診所衛生標準、收費標準、服務進行指導,同時對社群內已退休的醫護人員進行調查摸底,選擇10名身體好、熱情高的老醫師、老護士組成社群老年義診室、醫療志願者服務隊。每年定期對轄區內少兒、老人進行體檢,為婦女進行婦科病普查,不定期為少兒接種疫苗和疫情宣傳。我縣成立了由100多名老年人組成的“夕陽紅”腰鼓隊健身隊、門球隊,組織青年農民組建龍舟隊和舞龍、舞獅隊,還組織轄區中小學生自願成立了少年合唱團等,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每逢“七一”、“八一”、“國慶”、“春節”等重大節慶日,由居委會牽頭,社群文藝團隊配合,開展“警民共建文明社群聯歡會”、“迎春晚會”、“端午龍舟賽”等主題活成立了社會保障中心,配備了專門負責此項工作的人員;

  我縣還成立了退休人員管理中心,為本轄區離退休人員建立了詳細的檔案資料。社會保障中心對轄區下崗、失業人員進行摸底,對每個人的特長、年齡、聯絡電話等逐個建立了臺帳。每年不定期召開社群個體私營企業業主會,為下崗、待業人員尋找就業崗位,解決他們後顧之憂。

  (三)、大力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道德實踐活動,並抓好形成了一批名牌專案,效果明顯。在全縣中小學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教育局表彰了一批先進單位和個人;開展了“知榮辱,樹新風”讀書競賽活動;以第五屆中小學和幼兒藝術節為契機,開展了中小學書畫展、中小學文藝匯演、“愛我家鄉,興我家鄉”演講比賽等活動;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組織中心學生開展了祭掃烈士墓、參觀革命舊址、瞻仰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注重教師職業道德教育,下發了“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做人民滿意教師”活動的實施意見,廣泛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進一步加大學校周邊環境整治力度,依法取締了無證網咖4家,有效淨化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環境;開展經驗交流,先後又有一批質量高的經驗文章在省市精神文明簡報和江西文明往上發表。

  三、日峰鎮社群精神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縣文明社群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不少小區的面貌都有了新變化、新氣象。但也應看到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這次調查收集到包括群眾反映的不滿意問題,歸納起來有8個方面30條意見。

  在環境整治方面,有的小區環境不美、整治不力,違章亂搭蓋;城鄉結合部和一些背街小巷衛生狀況差;近來養寵物風盛,有些居委會轄區內幾乎每幢樓都有人養寵物,主人帶寵物在綠地拉屎拉尿,影響衛生,甚至還引發鄰里糾紛;有的外面掛著文明樓院牌匾,而樓內的走廊過道亂堆放較為嚴重;有的地方亂寫亂貼小廣告,隨處發放藥品、保健品的小報;市區又出現了隨意燃放煙花爆竹;有的地方佔道擺攤設點比較嚴重,高空拋垃圾、潑汙水的現象也屢禁不止等等。

  在社會秩序方面,反映治安聯防不夠,偷盜現象時有發生,有的反映撿破爛的人隨意出入社群,在收回100份調查表中有89%的群眾迫切要求設立治安崗、治安巡邏隊和報警電話。有的反映沿街乞討和算命現象不少,很不文明。

  在縣民教育和社會風氣方面,有的反映鄰里關係冷淡,“老死不相往來”狀況還在不少地方存在;有的市民素質低,不講公德,隨意損壞公物,破壞公共綠地;公益活動少;對孤寡老人和困難戶幫扶不夠;文明宣傳和科普宣傳不夠;對不道德的行為,處罰也不力;對外來人員,缺乏必要的組織學習和宣傳教育;有的評選出的文明樓院名不符實;文明市民學校開課不夠正常等等。

  在便民服務方面,在“六小”不健全的地方,群眾突出反映要建立社群醫療服務診所,設立24小時通宵店,加強社群物業管理,成立婚姻介紹所等。

  在文體娛樂方面,有的反映社群文體活動不夠豐富多彩,有的提出不要把小區的活動室變為麻將室,麻將成風是一種公害。在設施建設方面,反映經費投入不足,社群環境建設欠帳較多,有的小區缺少為群眾休閒、健身的公益場所,托幼所託老所不配套,公廁少;有的提出要改造社群的下水道,更多的群眾提出要求要在社群內鋪設步行彩色道板,但都難以得到解決。

  四、解決以上問題的建議和對策:

  1、加強社群組織建設,建立高素質的社群工作隊伍。社群組織是在黨的領導下的社群居民依法自治組織。建議按民政部的方案,健全相應的社群組織。一要加強社群黨建。成立由社群黨員大會選舉產生的社群黨組織,並因地制宜解決其活動場所、辦公經費等問題。二要加強社群居民委員會建設,成立相應的辦事機構,即社群居民委員會。要改變過去那種從退休人員、親朋好友中招聘居委會幹部的做法,抓住機構改革、高校分配製度改革、城市產業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機,採取組織選派、公開招聘、群眾推薦等方式,選拔一批政治素質較高、熟悉社群管理、善於組織群眾的德才兼備、年富力強、有事業心、有專業特長的優秀人才,充實到社群工作隊伍中去。

  2、建立健全投入機制,落實社群建設經費。近年來,我縣在社群建設投入上相當有限,嚴重的財力不足,經費缺乏,制約了社群的發展。一是各級政府要加大對社群建設資金的投入,將社群建設資金列入當年財政預算的盤子,做到逐年按一定比例增長,同時出臺優惠政策廣泛吸收社群資金和民間資金髮展社群建設事業;二是各級政府的計劃、財政、建設、勞動等部門要將社群建設基礎設施的立項、資金、用地、勞動力等納入本級政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統籌安排,優先解決;三是各級黨政領導都要重視和支援社群居委會工作,關心居委會幹部的生活,解決他們的工資、醫療、勞動保障、社會保險等各種社會福利待遇問題。

  3、加強教育,並輔之必要管理措施,切實提高社群的文明程度。事實證明,抓文明社群建立,一靠教育,二靠管理。沒有管理的配合,教育往往是軟弱無力的,沒有教育作基礎,管理往往是簡單粗暴的。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內容寓於生動的活動形式之中,增強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加強社群管理上,建議研究出臺地方性法規。此次社群調研,我向各社群下發了各種調查問卷,從收回的問卷統計資料來看,95%的群眾對到處亂寫亂貼小廣告、93%的群眾對養寵物所導致的各種社會問題反映強烈,77%的群眾對隨地亂扔垃圾,高空拋物表示強烈不滿;另外,對破壞公共綠地、佔道擺攤設點,違章搭蓋,隨意燃放鞭炮,隨處發放藥品、保健品小報等類似問題。因此,要出臺相關的地方性法規,對上述現象進行處罰,解決處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營造安寧和諧、美好的社群環境。

  4、繼續完善社群服務網路,方便群眾生活。社群是群眾生活的主要場所,社群服務方便與否與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從此次調研的結果來看,89%的群眾對社群生活服務網路表示關心,購物、飲食、維修、看病、托幼、敬老、中介等服務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些問題他們都迫切希望能在社群就地解決,這也代表著廣大人民群眾最根本的利益,切實解決這些問題符合黨的政治理論。因此,黨委、政府部門應在宏觀上對社群服務進行指導,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在有條件的社群逐步推行物業管理,並與下崗再就業工程結合起來。對社群興辦的居民服務業,服務網點,除給予享受國家、省、市等上級部門的優惠政策外,工商、衛生、防疫、稅務、教育、民政、勞動等部門,應簡化註冊登記手續,放寬審批條件,最大限度地滿足社群群眾的需求。

  5、加強治安聯防,維護社群秩序。調查問卷表明,85%的群眾對社群內偷盜現象反映強烈。社群的治安、秩序關係著廣大群眾的安居樂業,關係著社會穩定。因此,要進一步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落到實處,在社群內進一步建立完善群防群治隊伍,包括建立治保隊伍,調解隊伍、治安巡邏隊伍、青年志願者服務隊伍,加強社群的樓院、道路巡邏,加強鄰里看望,有條件的社群可自建保安隊伍或聘請保安人員巡邏守護,也可組織各樓幢居民參加聯防。

  6、加強社群基礎設施建設,把改造配套老區,提高發展新區列入為民辦實事專案。我縣社群基礎設施落後、不配套問題較為突出,如文化娛樂場所、休閒健身場所、生活服務設施、公廁等較為缺乏,嚴重影響了居民的生活質量。因此,要抓住當前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有利時機,結合城市新區建設、舊區改造,有計劃、有步驟地改善社群的環衛設施、商業設施、服務設施、醫療設施、通訊設施、交通設施、文體設施、社會福利設施,特別要建設一些老年人和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場所,開闢更多面向廣大群眾,便於群眾參與的公益性文化體育場所、公共廁所等。爭取每年解決若干個社群,用3~5年時間,使我縣社群的基礎設施有一個從質到量的根本性改觀,確確實實為民辦實事,辦好事,以促進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

社群調研報告12

  公安部頒佈《關於實施社群和農村警務戰略的決定》以來,xx市局認真貫徹各級關於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的指示精神,精簡機關,充實基層,最大限度的把警力下沉,初步實現了警務室建設的無縫隙覆蓋。我們結合轄區警力資源數量、結構及治安狀況等實際,把“警務室建成後,如何創造性開展工作,如何發展和完善新型社群和農村警務執行機制”作為重點,採取各種措施,積極推進。對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執行機制和管理模式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在執行機制等軟環境建設上採取有效措施

  一是對警務室開展工作情況進行不間斷地督導檢查。局裡要求黨委成員按照聯絡派出所分工、各科隊按照科掛所分工加強對各所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進行督導、排程,每週至少要督導排程一次。局三基辦專門設計了《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檢查記錄》,與治安部門聯合對全域性警務室建設及工作開展情況每週進行明查暗訪,及時發現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及時、全面地掌握工作實況,力促警務室各項工作全面開展。

  二是改進和完善警務室薄冊檔案。為進一步規範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我局本著實用、實效的原則,對原有的30餘本派出所基礎臺帳進行了梳理、整合,根據現階段警務室開展工作的需要,整合為16本警務室基礎檔案,既減輕了基層民警的記錄臺帳、整理檔案工作上的負擔,又著重體現了警務室民警日常工作效率和質量,現已在所有警務室施行。近期,我們正組織專人對警務室相關薄冊再次進行整合、精減,最大限度為警務室民警減負,讓他們能騰出更多的精力投身各項基礎工作。

  三是積極探索警務室彈性工作執行機制。為完善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執行機制,局裡根據警務室建設現狀,研究出臺了《社群和農村警務室彈性工作實施意見》、《社群和農村警務室民警考核辦法及標準》和《關於進一步加強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規定,指導全局面上工作。各派出所也結合轄區實際,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本所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彈性工作制度及相應的考核辦法,並在具體實踐中及時調整。例如:xx派出所結合城區各個警務室轄區人口、地域、治安複雜狀況不同實際,堅持“因地制宜”和“實用、實效、可操作”的原則,在工作中探索總結出社群警務工作“正時制、錯時制、分時制、隔時制和定時制”“五個時制”,在社群警務彈性工作機制建設上邁出堅實的一步,推動了全域性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的健康深入開展。

  四是開展業務培訓,提高民警綜合業務素質。民警下社群後,怎樣開展各項基礎業務工作,採取什麼方法,達到什麼標準等等,這也是我局警務室全面鋪開後的工作重點。為此,我們根據工作實際,採取外出學習、集中培訓、分頭指導、現場教學、跟班學習、個人自學、以老帶新傳幫帶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對民警公安業務和開展群眾工作等基層工作能力進行強化學習和培訓,有效提高了民警的綜合素質和群眾工作能力。今年x月份,我們組織全域性各科室警種,對需要派出所警務室民警開展的工作進行了系統整合,出臺了《社群(農村)警務工作內容》,對各種業務工作的工作內容、工作要求、工作方法等進行了詳細規定,對指導警務室民警有效開展工作起到了良好效果。近期,我們還準備對社群民警開展刑偵基礎、人口管理、情報資訊、消防安全等方面業務知識的專業培訓將陸續展開,確保民警勝任工作。

  五是組織階段性考核驗收。為檢驗、自查我局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開展情況,我局由三基辦牽頭,組織了xx個考核組,採取實地檢查等形式,對各派出所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開展情況、警務室建設情況進行了一次同步考核驗收,就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的基本知識及應掌握的轄區基本情況對各派出所長及全體警務室民警組織了閉卷考試,並將考核考試作為各派出所三基建設和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年度考核的一項重要依據。我們又根據城區社群警務現狀,召集治安、戶政、刑偵、經偵、政工等部門全體人員和xx派出所全體社群民警召開講評會並組織考試,透過這些考試考核,要求各警種部門都要關注並積極參與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對全域性各單位在抓警務室建設的認識上和工作力度上都是一個很大的促動。

  六是適時組織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觀摩。為進一步統一全域性思想,促進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深入開展,我局適時組織黨委成員、科所隊長對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進行觀摩,採取突擊檢查、臨時通知的形式,觀摩各派出所一個警務室,觀摩結束後進行評分,作為該所近階段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的綜合測評成績,與前一次考核考試一併納入各派出所三基建設和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年度考核內容。透過觀摩,全體人員更切身地感受了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改革給公安工作帶來的實惠,進一步統一了大家在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的認識,明確了工作目標,掌握了工作實情,檢驗了工作實效,同時 也發現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環節和個別警種在抓社群警務工作上的差距,切實增強了全域性上下對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七是深刻學習領會各級關於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的有關精神。我局把公安部、省廳和市局關於三基建設尤其是市局關於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的十大突破事項100條、警務室民警工作規範等相關檔案彙編成冊,分發到全體社群和農村警務室民警,人手一冊,要求民警熟知熟記,領會精神,自覺執行,並組織了2場專門考試,考試成績納入民警年度正規化考核範圍。又把公安部召開的三基建設工作會議檔案進行了整理彙編,不同層面組織學習,領會精神,在日常工作中進行貫徹。

  八是積極爭取各方支援,為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提供保障。我局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開展以來,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社群各界和廣大群眾的關心、支援和積極響應,市局配發的xxx套單警裝備已配備到巡警和社群民警投入使用,各鎮區街黨委政府和警務室駐地村“兩委”主動為各警務室解決了辦公用房和必要的辦公設施,為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正常開展提供了不少便利條件和財力物力保障。同時,我們在警務室建設上,從未對警務室辦公面積等做硬性要求,對有些村為警務室單獨建辦公室的,我們積極動員村裡讓治保會與警務室合署辦公,帶動基層治保會建設。企業內保組織,我們實行了塊塊管理,在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中要求民警一起抓,借社群和農村警務戰略這個平臺,把農村治保會和廠企保衛組織建設抓實抓牢。在內部,我們還利用民警聯絡村居這種形式,加強各個層面與警務室民警的溝通,搞好服務,要求科隊民警為派出所服務,黨委成員為科隊服務,共同促進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健康開展。

  二、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發揮作用情況

  警務室成立以來,社群和農村警務室民警透過入戶走訪、組織轄區巡邏防範等日常工作共提供社群穩定資訊xxx條,化解集體上訪等重大不穩定因素苗頭x起,提供破案資訊xx條,帶破刑事案件xx起,抓獲逃犯xx人(其中部級逃犯xx人),查處治安案件xx起。200x年x月xx日,xx市xx派出所接到報案:xx市xx廠被盜摩托車、銅板、照相機等物品,價值人民幣xxxx餘元。接警後,xx警務室立即在轄區內的各個廢舊回收點展開調查布控。據某廢舊回收點資訊員提供的線索,警務室民警將正在銷髒的x名犯罪嫌疑人當場抓獲。200x年x月x日早晨,xx派出所xx警務室民警在轄區入戶走訪時發現,xx村xx正在家中非法制造鞭炮,當場查獲成品半成品鞭炮4000多頭,硫磺、氯酸鉀等原料62斤。200x年xx月xx日傍晚,刑偵大隊偵查員找到xx派出所xx警務室民警xxx,讓其幫助查詢兩名涉嫌吸毒人員xx(男,xx歲,xx鎮xx村人)、xx(男,xx歲,xx小區人)。xxx根據在入戶走訪中掌握的xxx的未婚妻x某住在xx區x號樓x單元x號和他經常出入x某家的線索,與偵查員一起在姜某家樓下將正欲逃跑的姚道巖抓獲。根據姚道巖供述,民警又於當晚以入戶走訪的名義進入xx家中,將其抓獲。200x年x月x日,xx派出所xx警務室民警根據入戶走訪工作所獲資訊,將涉嫌盜竊腳踏車的xx(男,xx歲,xx市xx鎮xx村)在xx街道xx村其租房內抓獲。經審查,該交待於200x年x月至今,先後在xx、xx等地盜竊腳踏車x輛、電動腳踏車x輛的犯罪事實。現該已被刑事拘留,此案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為檢驗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效果,我們對每個派出所每個警務室轄區每月刑事發案情況都進行調查統計並進行通報。從實際發案量看,去年至今,我市刑事發案同比去年下降xx%,印證了我們的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正在不斷髮揮作用,並且將在維護穩定、壓減發案上發揮出越來越明顯的作用。

  三、當前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就我市來說,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改革才剛剛起步,還存在不少問題和薄弱環節,有些是面上普遍存在的問題,有些是具體問題,都待我們在今後工作及時加以解決。

  一是民警業務素質的問題。隨著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的深入開展,我們認識到,警務室的“廟”設好了,“和尚”會不會“唸經”、怎麼去唸好這個“經”是個大問題。我們認為,社群民警職責遠不止這五項職責,從警務室擔負的職責和任務看,民警應該是個多面手、樣樣能,這就需要我們有針對性加強對基層民警各項業務知識的系統化、專業化培訓,否則,工作質量和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同時,我們還建議,上級各警種都要學習研究三基建設尤其是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決不能單打獨鬥,制定的工作措施、標準必須與當前社群和農村警務工作框架相吻合。

  二是執行機制的問題。這個問題涉及到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個系統工程,外地同行的一些經驗可以借鑑,但更需要我們在實踐和實戰中去探索和完善。例如:如何解決好派出所日常值班執勤與警務室工作的矛盾、如何處理好民警業務學習培訓與日常勤務之間的矛盾、如何加強部門警種與社群民警之間的資訊溝通和共享、如何在重大案(事)件應急處置人員快速集結並有效配合、如何在民警分散工作後既能保證有效工作又能規範管理等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引起黨委的高度重視,現在正潛心研究並著力加以解決。

  三是警務室設定數量的問題。我們在確定警務室數量時,是根據現有警力情況以及人口、治安複雜情況等,在反覆調研論證後做出的決定,在農村除所長外全部民警都有自己的警務室,目的就是強迫民警去接觸群眾,去學會做群眾工作、做基礎工作。目前我們的認識還不一定科學,在警務室建設初期我們就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現在就有不少同志反映警務室的數量多了,我們透過對警務室建設的實際運轉和不斷調研分析,於x月x日,在爭取上級支援的基礎上,我們將警務室數量由xxx處調整為xx處。

  四是警務室檔案薄冊的問題。不少民警反映,警務室民警需要填寫的薄冊過多,牽涉了不少精力,並且有些薄冊對警務室實際工作作用不大。建議上級最大限度減少警務室檔案薄冊,為社群民警減負。我們在前期精減薄冊的基礎上,正在由專人組織再進行調研論證。建議上級高度重視民警科學管理的問題,在最短時間內解決民警辦公自動化問題,避免重複勞動,提高工作效率。

  五是民警的經濟、政治待遇問題。各級對此都出臺了不少有利於調動社群民警積極性的傾斜性、鼓勵性政策,但仍停留到指導意見這個層面上,這是涉及到民警切身利益的事情,必須具體化、制度化,建議上級出臺具體可操作的硬性規定,這樣更能讓社群民警紮根基層、安心工作。

社群調研報告13

  目前,“看病難、看病貴”,參加醫療保險已成為社群居民的頭等大事和熱門話題。實施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緩解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舉措,是改善人民群眾基本生活,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惠及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為了進一步推動我縣城鎮醫療保險工作順利啟動和覆蓋,我們社群工作人員,深入到社群居民當中,宣傳醫療保險政策和參加醫療保險後帶來的實惠,消除他們思想上的顧慮,就此問題我們對本社群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有關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社群總人口2767人,其中城鎮人口1217人,截止到 XX年12月31日,全社群城鎮居民參加醫療保險 346人,其中低保人員274人,60歲以上人員 76人,(低保戶39人,低收入10人,正常繳費的27人),殘疾人 員 8人,未成年參保人員56人,一般居民72人。共收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金 8674元,低保戶佔全社群參保率的80 %,低保戶以外50歲以下 540 人,參保 35人,參保人是總人數 6 %。

  二、存在的問題

  醫療保險覆蓋面還不大,參保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居民普遍反映醫療保險收費太高,因為xx社群居民下崗失業人員較多,有固定收入的人員很少,貧困家庭多,對我縣的城鎮醫療保險每人每年150元的繳費標準承受不了;二是認為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實惠不大,非住院治療不予報銷,一些慢性病患者需長期服藥治療,因經濟條件和其他原因,一般不住院,但現在的醫保制度只有住院的病人才能報銷一部分費用,這也是影響參保率不高的原因;三是居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濟意識弱,認為繳費不累計,不順延,怕交了費不享受吃虧,認識不到社會保險具有保障性和共濟性的雙重作用;四是定點醫療單位的個別醫務人員從個人利益出發,對參加醫療保險患者,就多開藥,開貴藥,造成參保者覺得不但享受不到醫療保險補助,反而還多花了許多冤枉錢,得不償失。

  三、建議

  (一)、要從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出發,完善醫療保險制度,最大限度地擴大醫療保險覆蓋範圍,加快我縣城鎮醫療保險步伐,積極實施貧困群體的醫療救助,完善我縣城鄉大病醫療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水平。

  (二)、希望政府加大投入,充分發揮政府職能作用,做好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這一民心工程,降低繳費標準,使絕大多數居民都能加入到醫療保險當中,進一步建好服務平臺,健全服務網路,為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建立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當年結餘款轉下年,同時希望在門診看病也要予以部分報銷,這樣才真正體現出黨和政府對居民的關懷。

  (四)、進一步完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保障體系,逐步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加強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政策的宣傳,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意義講透,政策講清,程式講明,把更多的人群逐步納入到基本醫療保險範圍,進一步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真正解決好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大問題。

  xx社群

  XX年12月31日

社群調研報告14

  隨著鹽城市大市區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各類標準化居住小區逐步建設以位,人們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由於居民用火用電不慎而釀成事故的現象時有發生,市民對消防安全知識的瞭解直接關係到火災等事故的發生率。開展消防安全進社群活動,可以有效增強居民消防安全意識、減少居民火災的發生,國家、省、市、區對開展消防安全進社群活動十分重視,根據區

  安監局工作安排,五星街道組織人員,對消防安全進社群活動進行專題調研,並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轄區概況

  五星街道辦事處地處鹽城市區東南,轄區面積6平方公里,現有常住人口5萬多人,下轄6個社群居委會、兩個村,有企事業單位400多家,個體工商戶1200戶,居民住宅小區16個。

  二、開展消防安全宣傳進社群活動的重要意義

  開展消防進社群活動是認真貫徹執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關於在全國推進城市社群建設的意見》精神,為適應日益加快的城市社群建設、規範社群內的消防安全管理、增強居民消防安全意識、減少居民火災的發生,實現社群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提高”創造性的探索、充實和完善新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的重大舉措。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原來的社會結構被打破、大量的“單位人”轉化為“社會人”,再加上老年獨居家庭的增多和流動人口、暫住人口的增多,疏於消防管理,也增加了火災發生的機率,同時居民家庭財富的增多、家庭裝修使用大量的可燃材料、家庭用電、用氣量的增大,客觀上增加了火災隱患,消防安全只有從基層做起,強化屬地管理,實現社群居民自治,才能從根本上增強火災的防範能力。

  三、消防安全宣傳進社群的具體措施

  1、加強組織機構建設。成立由街道、派出所、社群居委會、物業公司組成的工作領導小組。層層簽定《消防安全進社群工作責任書》。社群成立消防安全委員會,消委會主任由社群一把手兼任,成員由派出所片警、居委會綜治專幹、安全生產專幹、物業公司和有關單位安全人員擔任。

  2、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包括彙報制度、監督制度、考核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及學習宣傳培訓制度,制定街道處置突發事件緊急預案,把社群消防安全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範圍。成立社群義務消防隊和防火巡邏隊,設立警示牌,開展社群消防活動,並明確具體工作要求。在工作中要注意“三個結合”、“五個到位”。三個結合就是堅持專門機關指導和群眾廣泛參與相結合,堅持建設社群自救和提高居民消防意識相結合、堅持社群消防工作與建立平安社群相結合;五個到位就是責任到位、經費到位、義務隊員到位,必要的消防器材到位、管理制度到位。

  3、開展消防安全宣傳培訓工作。社群消防工作的重點在於提高居民的防火滅火意識和自防自救的能力。在開展消防宣傳進社群活動中,搞好教育和宣傳工作是主要環節。宣傳教育是統一廣大居民思想,提高消防安全意識,自覺遵守《消防法》,消除火災隱患的重要手段。可以透過設立宣傳長廊,製作宣傳圖板、展板,設立永久性宣傳欄,在小區門口開展設點宣傳,向居民發放消防安全手冊及宣傳單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社群配備多媒體音像和培訓裝置,定期組織召開消防安全知識講座,經常性地開展居民消防安全教育和宣傳。

  4、密切配合職能部門開展工作。與職能部門密切協作,履行職責,是推進消防進社群活動紮實有效開展的中心環節,邀請安監、消防部門深入各個社群進行監督檢查和業務指導,對社群消防人員進行培訓,配合相關部門的執法工作。密切與物業公司的聯絡,與各物業公司等社群單位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協同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5、逐步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消防安全工作必須常抓不懈,務求實效,確保廣大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切實將各項活動落到實處,抓出實效。要嚴格依法依制度行事,推行“五制管理”即嚴格按會議制度、彙報制度、監督制度、考核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辦事,常抓不懈,透過經常性的消防安全活動,起到宣傳提醒、防範的效果。出臺消防安全宣傳工作獎勵機制,對工作積極性高的單位和個人予以精神和物質性的獎勵。

  四、關於開展消防安全宣傳進社群活動的幾點建議

  1、可採取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的方式,確定1-2個居民小區為試點單位,明確人員,建章立制,逐步開展宣傳工作,並在面上加以推廣,擴大社會影響力,爭取各方面的支援。

  2、消防安全宣傳屬於公益性投入,社會效益很大,社群居委會無財力支援該項活動,如無足夠的資金投入,宣傳可能將流於形式。建議上級部門安排專項資金予以扶持,可制定專門的標準,達標驗收後,發放專項資金。

社群調研報告15

  按照XX區委辦公室《關於貫徹落實省委第八巡視組巡視意見區委、區政府領導班子專題調研活動實施方案》的安排,我們深入到街辦、社群開展了社群建設專題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社群建設的基本成效

  目前,XX區城區現有城市社群居委會83個(含立新鄉6個村改居),主要分佈在全區5個街道和立新鄉。近年來,XX區始終把和諧社群建設作為構建和諧沙市的基礎工程來抓,在發展區域經濟的同時,大力推進社群建設,努力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文明(20xx最新招商引資情況調研報告)祥和”的城鄉社群,為構建和諧沙市夯實基礎,全區和諧社群建設正呈現出全新的發展態勢。從XX區社群建設工作情況來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社群和崗位設立逐步規範。20xx年實施社群建設改革以來,XX區根據中辦發〔20xx〕23號檔案要求,按照有利於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城市發展規劃和原有居委會的特色,採取合併、撤消、新建等方式,先後經過3次調整,把建區之初的132個居委會調整為83個社群居委會,調整後每個社群規模適度,平均管轄戶數2500戶左右。XX區現實有的77個城市社群,目前核定崗位職數撥付經費的社群有68個〔其中解放街辦4個廠居、勝利街辦1個廠居、朝陽街辦2個廠居和2個(五星三村、柳林洲村)村未核定〕。20xx年全區社群換屆選舉,經區政府核定社群崗位數287個,後因工作需要,至20xx年3月社群崗位數增加至328個,較20xx年增加了41個崗位。

  二是社群工作、工資待遇大幅提高。全區現實有社群工作人員399人,其中328個核定崗位人員中在崗251人,借調街辦62人,離崗退養12人,借調區直3人;街道社群自聘71人。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財政按每個社群崗位20xx0元/年、每個社群20xx0元/年(廠居15000/年)的標準向社群下撥崗位和工作經費。今年7月1日起,區政府提高了社群居委會的補貼標準,財政按照每個社群崗位15600/年、每個社群20xx0元/年(含廠居)的標準下撥崗位和工作經費,社群工作人員待遇一次性增幅達到56%。社群工作人員全員納入保險序列,辦理了“三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大大提高了社群、社群工作人員的工作、福利待遇,穩定了社群隊伍的建設和發展。

  三是社群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保障。按照“壓縮辦公面積、擴大服務空間、拓展服務功能”的指導思想,20xx年至20xx年,全區共投入資金1301萬元(其中爭取市級以上財政投入645萬元,區級財政配套426萬元,街道社群自籌230萬元),按照《湖北省社群服務設施建設若干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精神,對社群實施了規範化建設和改造。全區新建街道社群服務中心1個(解放街辦),改擴建街道社群服務中心1個(勝利街辦);新建社群辦公服務用房27個,改擴建18個。截至目前,社群辦公服務用房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上的社群50個,250-300平方米的社群7個。透過不斷的投入和建設,XX區街道服務中心和社群“四室”(圖書閱覽室、文體活動室、日間照料室、警務室)、“兩廳”(一站式服務大廳、居民說事廳)、“一校”(居民學校)、“一點”(慈善捐贈點)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51個社群居委會全面推行了“一站式”服務,服務居民、為民辦事、組織活動的基本功能不斷增強。

  今年,對尚未達標的26個城市社群和2個即將批准成立的近郊鄉鎮社群(關沮鎮景湖、銀湖社群),近期已由民政部門申報了省級和市級建設專案,專案建設資金計劃投入760萬元。為激勵街辦實施建設專案,區民政局將籌措100萬元專項資金,對專案實施又快又好的街道給予“以獎代補”。專案實施完成後,XX區83個城市社群和2個近郊鄉鎮社群的基礎設施達標建設將畫上圓滿的句號。

  四是社群服務和自治創新特色。XX區的社群服務已發展到家政、養老、托幼、計生、民調、衛生、社保、保安、法律、中介等十大系列多個服務專案,逐步建立了以街道服務中心為主體、社群服務站為基礎的上下聯動的社群服務體系。目前,全區已建成街道級社群服務中心2個、社群服務站51個,社群警務室83個、社群活動中心51個,社群圖書室48個、社群居民學校83個。與此同時,全區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幫困解難、關心群體活動。以“沙市老姨媽服務隊”、勝利街辦“365”社群服務和解放街辦“彭國珍服務隊”為代表的社群志願者服務隊伍日益壯大。志願者服務隊與部門機關幹部、社群工作人員一起深入到社群,進入千家萬戶開展多種形式的志願者服務活動,建立了志願者活動檔案。

  社群以紮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沙市的建設和發展贏得了巨大的榮譽。XX區先後獲得全國社群建設示範城區、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全國科普示範區、全國社群紅十字服務示範區等國家級和多個省市級榮譽稱號,絕大部分與推進社群建設有緊密的關係。20xx年XX區以“創新居民自治形式,擴大居民自治範圍,拓展居民自治內容”為代表的“居民說事”制度,在全區社群全面推行。該制度得到省委書記羅清泉同志的充分肯定,並在《湖北內參》上予以親筆批示。20xx年,在民政部召開的表彰大會上做了典型發言,在全省社群建設工作會議上做典型發言並得到大力推廣。XX區社群自治和服務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二、社群建設存在的問題

  透過調查,我們也清醒地看到XX區社群建設還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有待於進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1、社群工作體制機制尚不健全。一是社群與部門、街道的關係尚未完全理順。XX區對社群應承擔哪些職責,還沒有一套系統規範、操作性強的規定,多數部門把社群當作本部門的下屬單位,把原本應該承擔的工作任務下派到社群,卻沒有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下撥經費,使社群幹部壓力大負擔重。二是各類評比活動牽制了社群大量精力。據調查瞭解,一個社群每年要迎接如黨建、綜合治理、就業再就業、低保、計生、衛生、經濟等各類常規考核檢查20多個;迎接如平安社群、衛生社群、黨建示範社群、充分就業社群、文明社群、綠色社群等各類專門建立工作更是應接不暇。僅計生部門每年就有省、市、區三級考核,有季度考核、半年考核、全年目標考核、黨政考核等,考核工作貫穿全年始終,使社群疲於應付。

  2、社群工作牌子雜亂資料繁多。一是牌子多。上級要求部門工作進社群、服務到社群,而這些部門在社群沒有工作平臺和落腳點,社群居委會成了這些工作任務的承接者和落實者。每個部門工作、服務進社群的同時都要在社群掛牌,多的一個部門要掛幾個牌子,且尺寸不一、顏色不同,還要求掛在顯著位置。如社群黨建聯席會、聯合工會、平安社群建立工作領導小組、紅十字服務站、勞動保障服務站、計生服務站、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站、黨員服務站、婦女兒童服務站等等。一個社群要掛近20個機構牌子,且這些掛牌產生的費用,大部分需要社群自己承擔。二是資料多。現在每項工作都要專題建檔、建立臺賬,而且要求特別高,既要電子文件又要紙質文字,既要文字材料又要圖片影像,既要內容豐富又要統一外觀。一個社群半年的工作臺賬就有60本之多,平均每本都有2—3釐米厚,堆起來有1米多高,有些龍頭社群的資料已經多得無處可放。

  3、社群人員混崗空崗現象普遍存在。由於街道工作人員不夠,在社群居委會成員屆期內借調社群幹部,造成了社群幹部流動性過大,社群工作缺乏穩定性和延續性。同時,由此產生的社群工作人員缺位,導致部分社群工作不能落實。據調查統計顯示,從社群抽調工作人員到街道機關各崗位工作的現象較為普遍,5個街道共抽調社群工作人員62人,抽調率為16.5%。同時,各街辦除向社群抽調工作人員到街辦機關工作以外,自聘人員現象也極為普遍。目前合計自聘人數達71人。其中解放街辦自聘8人,崇文街辦自聘12人、中山街辦自聘15人,勝利街辦自聘26人,朝陽街辦自聘10人。

  4、社群工資待遇無統一執行標準。XX區自建區以來,就是將社群工作、工資經費全額納入財政綜合預算。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全區對社群工作人員的月工資基本標準按照600、700、800元引數執行,各街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本轄區的工資發放標準。由於各自為陣,各有標準,XX區5個街辦的社群工作人員工資待遇不盡相同,出現了“同城同工不同酬”的現象。20xx年7月起,政府大幅提高了社群工作人員工資待遇標準,月工資基本標準按照1100、1200、1300元引數執行,但是各街辦在具體實施中“同城同工不同酬”的現象仍然繼續延續,造成了街辦與街辦之間社群工作人員的相互比對,產生了一定的不穩定因素。

  三、進一步推進社群建設的建議

  根據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把城鄉社群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的目標要求,為積極探索有沙市特色的城鄉和諧社群建設新路子,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探索建立社群工作站、社群居委會並行模式。在社群居委會之外獨立設定社群工作站,實行“工作站與居委會並行”的管理模式,還原社群居委會自治的本義。社群工作站和社群居委會分別擔負不同職能。社群工作站的主要職責是在街道黨工委和街道辦事處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承辦政府職能部門在社群開展的工作,以及其他由區政府確定需要進人社群的工作事項。社群工作站的工作人員目前可實行全員聘用社群居委會成員,逐步推行社群工作隊伍職業化、專業化。社群居委會依法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自治功能,依法協助社群工作站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社群居委會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按期進行換屆選舉產生其成員。

  2、規範社群掛牌和各項檢查評比考核。一是在社群僅限於掛“社群黨組織”、“社群居委會”和“社群工作站”三塊牌子。對相關職能部門因工作需要掛牌的,由部門制訂統一模式、統一標準、統一顏色、統一安排、統一設計方案報區社群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批准同意,牌子只能掛在室內相關功能室內或製作照片留存備查。同時,掛牌所產生的一切費用應由職能部門承擔。二是規範各項檢查評比考核。凡對社群居委會工作的各項檢查、考核、驗收事項,應由組織活動的部門、團體事先報區社群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批准整合後,採用統一標準、統一部署、統一臺帳、統一考核、統一獎勵、成果共享的辦法進行綜合考核。

  3、加強社群工作人員隊伍建設與管理。一是要嚴格核定崗位。社群工作站崗位數建議按照20xx戶以下4人,20xx-3000戶5人,3000戶以上6人標準核定;社群居委會崗位數按照省、市相關要求在進行換屆選舉時適時核定。二是要嚴格聘用程式。各街辦按照核定的崗位數聘用人員,須經區社群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批准後,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按照程式辦理人事代理手續,並進入社會保障體系;社群定崗到人後不得隨意調換,確因工作需要統籌調配的,須書面報請區社群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備案;社群崗位出現缺額增補時,須報請區社群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批准,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織考核,由街道聘用。三是要努力提高社群工作人員隊伍素質。加強對社群工作者的崗位實踐和學習培訓,提高社群工作者的業務水平,社群工作人員除參加各部門業務培訓,還需納入區委黨校培訓計劃。同時,要逐步實行社群工作者資格認證和持證上崗制度。

  4、統一社群工作人員的基本工資標準。一是探索制定XX區社群工作人員崗位工資實施辦法,對社群工作人員受聘期間建立基本工資、補貼、獎金和社會保險等制度,社會保險按有關政策規定辦理。社群工作人員工資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兩塊組成,基本工資由財政直接撥入個人卡號實行社會化發放;績效工資發放實行浮動制,由街辦考核發放。建立社群工作人員工資自然增長機制,逐步推行社群工作人員等級工資制,把工資水平同工作資歷、工作年限、工作業績掛鉤,以調動社群工作者的積極性,確保隊伍穩定。

  5、大力推進和深化社群服務。一是進一步加大社群管理資訊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快社群管理資訊系統建設,全面完成社群資料的錄入和上傳。儘快完成社群管理資訊系統和區政府入口網站的對接,實現政府與社群的良性互動。要以社群管理資訊系統資料庫為依託,實現一數一源、一數多用,避免多頭資訊資料填報,減少社群工作人員的負擔,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在此基礎上啟動社群服務資訊平臺,推行預約服務、熱線服務、上門服務等多種形式,建立全天候的社群服務體系。積極探索社群服務市場化、專業化的路子,以適應居民群眾的服務需求,促進社群服務業的良性發展,從更高層次上推進社群服務。二是要重點做好便民利民服務,特別要做好面向困難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和救助服務、面向下崗失業職工的再就業服務和其他社會保障服務。進一步發揮社群服務業在幫助困難群體再就業中的渠道作用;強化對社群弱勢群體的幫扶機制,進一步健全社群扶貧幫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