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美術教案> 【實用】美術教案彙總七篇

美術教案

【實用】美術教案彙總七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各種線條的方法裝飾房子。

  2、在欣賞範例的基礎上,積累裝飾經驗,大膽創造裝飾房子。

  3、對方形、圓形,線條等塗鴉感興趣,並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勾線筆。

  活動過程:

  1、出示一座房子,引起幼兒的興趣。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座房子,我們一起來看看漂亮嗎?

  (2)你們覺得這座房子漂亮嗎?

  (3)他和我們平時看見的房子有什麼不同。

  2、教師示範裝飾房子。

  (1)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座房子的輪廓線,啟發幼兒想想:你想怎樣裝飾房子呢?

  (2)讓幼兒講述,可以用哪些線條、圖案進行裝飾,然後教師在黑板上裝飾房子。

  3、引導幼兒開啟幼兒用書

  讓幼兒觀察欣賞各種各樣的房子,進一步瞭解線描裝飾房子的基本方法。

  4、幼兒繪畫裝飾活動。

  教師提醒幼兒用各種線條裝飾房子,在幼兒創作過程中,教師給予指導。

  5、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你用了哪些線條來裝飾房子的,並表揚畫面整潔、裝飾的漂亮的幼兒。

  幼兒繪畫活動時表現的非常認真,細心,大部分幼兒完成的作品較好。

  活動反思:

  線描畫,對我班孩子來說並不陌生,他們已掌握了基本的線形,但在畫面的切割、分佈、線條的疏密排列上還不夠適宜。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每個孩子都從始至終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到線的造型活動中。我注重觀察指導,十分珍惜把每一點成功的機會留給孩子,他們可以自由表現、不受限制,使能力弱的孩子也能享受成功、獲得自信,充分體驗了成功的快樂。最後的作品欣賞,我不作好與壞的絕對評價,而是讓孩子們相互表述自己的觀點,讓每個孩子發現同伴作品中的閃光點,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功感。最後啟發幼兒怎樣用這些作品去裝扮自己周圍的環境,既可以讓孩子獲得自信,又可以煥發孩子們主人翁的意識。

美術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選用廣東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小學美術第二冊》第七課《大魚和小魚》。魚是學生很喜歡的動物,也是在生活、電視中經常看到的,學生對魚很熟悉,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選擇了本課的教學內容。

  一、教學目標:

  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兩者之間的關係,知道大小對比、疏密對比的繪畫表現方法,並懂得運用。

  二、教學要點:

  重點與難點:

  1、亮的並充滿畫面的大魚。

  2、學習經過對比來表現大、小魚的造型與畫面的構成。讓學生了解魚的基本形狀和花紋的描繪。

  三、課時:(1課時)

  四、課前準備:

  1、教師:課件、圖片、大魚和小魚製作圖、白紙

  2、學生:畫紙、彩筆、油畫棒、黑線筆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

  1、教師:同學們,老師今天請來了一位小客人,它叫小丑魚,今天邀請我們去參觀他的家,現在就讓我們跟著小丑魚一起到美麗的海底世界去看一看吧。(放課件:欣賞海底世界錄影)

  大家觀看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觀察在海底世界你看到了什麼?

  現在請一位同學回答老師你剛才看到了什麼?

  2、出示課題《大魚和小魚》

  (二)、欣賞:美麗的海洋世界

  1、學生:看到了各種型別的魚,看完了以後感覺非常美,也想到海底世界像小魚一樣玩一玩。

  2、教師:大海里的魚還有許多不同形狀的,我們來辨認一下(圓形、橢圓形、方形、三角形、稜形)

  請位同學回答老師,你看到了什麼形狀的魚。

  3、教師:魚之所以能在水裡自由自在的遊玩,就因為它有著特殊的身體,看它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

  4、學生說,教師透過課件演示魚身體的各部位的特點。

  5、認識不同形狀的魚的特點。〈課件演示〉

  教師小結:魚的形狀真是千奇百怪啊。

  (三)、觀察

  1、花紋

  例如:(1)、波浪線

  (2)、弧線

  (3)、圓

  2、顏色

  在這個海底世界你們看到了多少種顏色(請一位同學回答)

  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求知慾。

  (四)、大小對比

  教師:這條小魚很調皮,總喜歡和別人比誰的個子大。

  (1)你們覺得他是大魚還是小魚?

  學生有的說是大魚,有的說是小魚。(引起爭論,引導觀察)

  板書:大小對比

  (2)小遊把他的小夥伴也叫來了,現在你們看看他是大魚還是小魚?(出示兩條魚的圖片)

  誰大誰小,我們要把他們放到一起比較才能知道。

  這張圖上哪條魚大?哪條魚小?你為什麼這樣覺得?

  教師小結:大,就是佔的面積大、地方多。小,就是佔的面積小,地方少。教師小結:作畫時應有正確的作畫習慣,敢於充滿畫面並畫大。

  六、作業要求:

  1、今天每個同學也送小丑魚一件禮物就是幫小丑魚和他的小夥伴們畫一幅全家福,還幫它們設計的最漂亮衣服,先想一想,然後抓緊時間畫。

  2、

  學生作畫,教師巡視指導。

  3、評價

  4、下面請同學們當小評委,評一評我們的畫(他評、自評、點評)評價標準:形狀、花紋裝飾、學習方法。

  5、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麼?

  4、教師小結:海底世界真是太美了,讓我們愛護大自然,愛護我們的朋友。啟發學生創作靈感。在音樂中感受自己的創作快樂。在欣賞同伴的作品時提高審美能力。

  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課後延伸:

  在生活、電視中觀察魚的不同特點。觀察不同的魚。開拓學生視野,增強學生的知識面。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利用墨與彩的調配變化與宣紙特徵畫有趣味的兒童彩墨畫,體驗彩墨遊戲的樂趣。

  2、透過活動,使學生初步瞭解彩墨畫中水分的控制及筆和墨的運用,培養學生的彩墨表現能力。

  3、透過活動,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運用彩墨大膽表現,體驗樂趣,表達感受。

  教學難點:

  合理運用點、線、面,使畫面具有節奏感。

  教學準備:

  水彩、墨、毛筆、宣紙、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匯入新課。

  1、教師檢查學生的繪畫材料和工具。

  2、複習舊知;上半學期我們玩了一堂彩墨遊戲課,大家還記得需要使用什麼材料和工具嗎?

  3、師語:今天,我們再來玩一玩彩墨遊戲。

  (板書課題)

  二、嘗試、探索、感知。

  1、學生用筆蘸上顏料或墨,結合水在宣紙上嘗試作畫。

  2、說一說,你有沒有什麼有趣的發現?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

  要點:(1)水分的多少。

  (2)用筆的變化。

  3、說一說,在畫畫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探討解決的方法。

  4、 師語:想不到一張薄薄的宣紙能產生出那麼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好玩極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師們玩的遊戲吧!

  三、欣賞、深化認知。

  1、出示張桂銘的《覓》。

  (1)介紹這幅畫的作者及畫題。

  (2)仔細觀察畫面,你發現了什麼?你覺得那代表什麼?

  (師引導學生體會畫面上墨色的變化以及用筆的手法。)

  (3)播放幽雅、輕快的音樂,讓學生想想這幅畫上表達的內容。

  (4)交流想法。

  (5)師語:畫家運用了點、線、墨塊和色塊,使這幅畫顯得既有層次又有節奏感,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

  2、出示學生範作,欣賞、研究、討論都用了哪些特別的技法。

  四、學生作業。

  1、學生自由創作,教師鼓勵並指導。

  2、展示自己的作業,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畫面。

  3、學生自評、互評。

  五、課堂總結。

  教學後記:

  彩墨畫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在上學期學生已接觸過一堂彩墨遊戲課了,所以,已有了一些經驗。只是有的用水份還太多,有的乾脆全是彩墨。不過,由於是一堂帶著遊戲性質的課,重在讓學生得到一個彩墨的體驗,能夠悟出點什麼來。有的學生的作品無意中產生的效果還是不錯的。總之,透過這堂課的練習,學生都得到了鍛鍊與愉快的體驗。

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初步瞭解三原色的知識。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動中,觀察色彩的變化。

  3、訓練學生的調色、用色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觀察三原色在相互流動中的色彩變化。

  2、引導學生進行色彩的調和、搭配。

  3、培養學生愛色彩、善於動手、善於觀察、善於動腦的能力。教學難點:

  1、在實踐中引導學生觀察色彩的變化。

  2、油畫棒的繪畫技巧。

  教學準備:

  油畫棒、畫紙、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匯入新課

  1、教師從生活中入手,引導學生談談自己所認識的色彩。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在學生中進行交流、探討、加深學生對顏色的印象。為教師講解色彩知識做好準備。

  2、從學生的發言、交流中,教師進行補充、歸納講解,並出示課題。

  二、實踐授新

  1、老師用畫紙,分別用三原色畫一個物體,分別進行混合實驗:“紅+藍=?”“紅+黃=?”“黃+藍=?”並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發現色彩有何變化?鼓勵學生髮言、交流,加深學生對色彩變化的實踐過程印象。

  2、出示課件,講解——什麼是三原色?為什麼叫三原色以及三原色調色的色彩變化規律等原色的知識。

  三、示範,並佈置作業。

  1、老師在黑板上的白紙上面用大排筆塗上相互重疊的三原色。引導學生觀察色彩的變化,以及老師在用、調、塗色的一般規律。引導學生注意油畫棒調色技法。

  2、要求學生用油畫棒完成一幅由三原色構成的作品。

  四、老師巡迴指導

  1、鼓勵學生大膽用色。

  2、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同的表現手法。

  五、作業展示

  1、學生自評。

  2、老師歸納講解,鞏固三原色的知識。

  教後記:

  課題2《冷色與暖色》

  教學目的:

  1、認識冷色與暖色,瞭解色彩的基礎知識。

  2、體驗色彩給人的不同感受。

  3、激發學生熱愛美術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體驗色彩給人的不同感受。

  教學難點:

  冷、暖色調各有哪些顏色。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教師提問:

  (1)你喜歡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教師小結:看來大家都很有個性,都有自己比較喜歡的顏色。

  (2)那你為什麼喜歡穿這種顏色?

  分別讓生談談自己的感覺。師根據學生回答情況給予小結,邊板書“冷、暖”兩種感覺。

  (3)透過觀察,你體會並感覺到色彩有什麼屬性?

  ---色彩有冷與暖。

  (二)匯入課題:“色彩的冷與暖是色彩的一種屬性。這節課我們就來體會一下這種冷與暖的感覺,好不好?”

  板書課題:色彩的冷與暖

  (三)講授新課:

  結合作品,講述色彩的冷暖對比是怎樣產生的。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體驗與發現:體驗人物誇張和樂趣,發現舞蹈動態的美

  實踐與創造: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舞姿的創作。我為老師跳個舞

  欣賞與評論:欣賞作品的色彩的動感,並能口頭表達。

  知識點:

  知道我為老師跳個舞畫中的前後主次關係。我為老師跳個舞

  技能要求:

  運用油畫棒塗染的繪畫方法表現畫面。

  教學重點:

  畫出誇張的動態及舞蹈動作。

  教學準備:

  教具:油畫棒、記號筆

  學具: 油畫棒、記號筆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匯入

  1、讓同學回憶電電視裡、生活中和節日活動的歡樂舞蹈的氣氛,小組自編舞蹈,以表達對老師的祝賀。

  2、做到某一個動作時請他停止不動,保持原動作。然後讓學生講述他的姿

  態是怎樣的(手腳如何放的)?老師在黑板上把他的動作畫下來。

  二、繪畫過程:

  (1)先畫一個舞蹈動作。

  a 用塗染的方法來創作。

  b 塗時從中心向外塗染。

  可以外向內塗染。

  可以塗圓的可塗長的。

  只要你需要什麼造型,想塗什麼造型可隨意的出現。

  c用塗染的方法畫出動態誇張的舞姿者,同時要注意色彩的濃淡搭配。

  d跳舞的動態大膽創作,可打破雙腳著地的常規,也可畫出翻跟斗的、倒立動

  作。

  (2)一個人跳舞很單一,不熱鬧,要體現快樂的場面,用塗色的方法,畫出許多跳舞的朋友。

  三、作業要求:

  能畫出跳舞人的動態感覺。

  能用前後重疊的方法進行創作。

  四、評講

  看誰跳的最美。

美術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中國古代工藝美術》是高中美術人美版的高中一年級下冊的第十三課,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在本書中佔著非常重要的位子,工藝美術作為一個古老的文明對於我們瞭解和研究歷史都是非常有用的,學好中國古代工藝美術不僅可以更深刻的瞭解中國古代文化,還可以增強民族自信心,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透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主要類別、發展概況、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藝品種的基本特徵有所瞭解。

  2.過程和方法目標: 學會欣賞工藝美術,對工藝美術有所瞭解、認識,達到開闊眼界,增長知識的目的。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透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領會陶瓷、青銅、玉器、漆器等工藝品種獨特的審美意蘊及其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聯絡,認識到中國古代工藝美術成就卓著,在中國人的物質文化生活中發揮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對豐富世界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貢獻。最終達到加深學生對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藝術素養和對工藝美術的審美感知能力。

  教學重點:

  對國古代工藝美術中具有突出成就的陶瓷工藝的發展概況、基本特點及時代風格進行深入的理解、概括。

  教學難點:

  結合時代背景及文化內涵對各類工藝品進行欣賞、體會中國古代工藝美術與我國文化的密切聯絡。

  教學方法:

  1、教法:講述法

  2、學法:欣賞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PPT、教材、圖片等。

  學具準備:教材、筆記本、筆,有關古代工藝美術資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2分鐘)以起立的形式上下課,並根據監控課堂情況進行調整。

  二:引入新課:(3分鐘)

  同學們坐好,下面我們來回憶一下上節課的內容,有誰知道什麼是工藝美術???工藝美術的定義:工藝美術分為實用工藝美術和觀賞工藝美術兩大類。實用的工藝美術是其主流。實用美術,分傳統工藝美術(特種工藝、民間工藝、文物修復、標本製作等)與現代藝術設計(視覺傳達、環境藝術、數碼藝術、工業設計、服飾設計等)兩大類。那麼有誰知道中國古代傳統工藝美術的有那些呢?有誰能主動的站起來說一下?

  三:講授新課:(22分鐘)

  中古古代的工藝美術種類繁多,本課僅選擇其中的陶瓷、玉器、青銅器、漆器進行介紹。

  (一)陶瓷工藝

  插入問題(有人知道“china”是什麼意思?)

  在古代,外國人稱中國為瓷器之國,直到現在,英語中的china一詞的另一個含義就是瓷器可見之國瓷器的巨大影響。但是瓷器是在製陶工藝上發明的,要想了解瓷器,首先就要從陶器談起。我國在距今約一萬年前就已發明了陶器。在我國發現的7000多處新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它包括儲存器、炊器、食器和汲水器等。從陶瓷的造型和裝飾來看,最突出的就是“彩陶”,這些豐富多彩的彩陶,充分體現了實用與美觀的完美統一。比彩陶稍晚的就是黑陶,它把中國新時期時代的淘氣工藝推向了頂峰。

  在製陶的基礎上,我們的祖先發明瞭瓷器。據考古材料證實,我國在商代就已經出現了瓷器,考古學上稱為“原始瓷器”。到東漢時期出現了成熟的瓷器,直到清代中期,在這近兩千年的歷史中,中國瓷器一直不斷髮展。在隋唐開始,中國瓷器就流傳到外國,歷代都作為重要的商品行銷世界。

  對瓷器工藝的欣賞,離不開工藝美術的審美特點,即從造型、裝飾、色彩、材質、工藝等方面去分析欣賞。

  1.中國最早的瓷器是青瓷,魏晉南北朝時期青瓷已有很大的發展。現存南朝覆蓮小罐(特點:體積小,造型簡樸優美,蓋面及器身均浮雕有覆蓮花瓣,蓋有荷葉梗鈕,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通體施青釉,泛黃,開細片紋,釉色晶瑩明澈。

  2.隋唐時期,出現了白瓷,現存的隋代白瓷龍柄雙腹瓶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特點:造型奇特,胎質潔白,釉面光滑,胎釉已經完全看不到白中閃黃或白中泛青的痕跡,可見其中工藝之精細)

  唐代的越窯青瓷最為著名。唐代越窯瓷器胎質細膩,釉層均勻,渾厚滋潤,有“如冰似玉”之譽。現存的青釉鳳首壺便是唐初的精品。整個壺型的造型與裝飾華貴而又莊重,有色美麗。

  3..宋代是我國瓷器工藝的高峰時期,瓷器生產呈現百花爭豔的繁榮局面,南北各地都湧現出許多生產優質瓷器的名窯,這些名窯對中國製瓷工藝最大的貢獻是為陶瓷美學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

  地處河南的鈞窯,採用了以銅粉為呈色劑的釉料,燒成了著名的紫紅色釉瓷器。由於它掌握了窯變的規律,所燒出的瓷器釉色千變萬化,其色調之美,非言辭所能表達,歷代都視為珍品。其中的海棠紅、玫瑰紫,燦如晚霞,變化如行雲流水,如現存的鈞窯磁碟。

  地處浙江省的龍泉窯生產的青瓷器,其翠綠晶潤的梅子青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極致,如現存的龍泉窯青瓷香爐。

  地處浙江省的哥窯的青瓷器,瓷身斷紋,以此作為釉面裝飾。

  地處福建省的建窯以燒黑瓷著名,宋代的師傅們燒出了像兔毫般的結晶釉。

  4.元、明兩代,中國瓷器又有了重大突破。一是元代的青花瓷器,至明代永樂、成化年間達到高峰。??現存的元代青花鴛鴦蓮紋盤突出體現了青花瓷的這種藝術特色。其次,元代景德鎮窯還發明瞭釉裡紅瓷器。??現存元代釉裡紅鏤塑蓋罐是傳世釉裡紅瓷器的精品??。在釉裡紅的基礎上元代燒成了鬥彩和五彩等瓷器。鬥彩瓷開創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種色彩相結合的新工藝。五彩含多種彩色之意。明代嘉靖、萬曆年間的五彩瓷最有特色,如現存的萬曆五彩鏤空雲鳳紋瓶??

  5.清代,特別是康熙、雍正、乾三代瓷器工藝達到了頂峰。除青花瓷的燒製工藝提高,色澤更加鮮豔、層次更加分明、五彩瓷的色彩更加豐富外,還創造了比五彩瓷更嬌豔、層次更豐富、以淡雅柔麗名重的粉彩瓷器。

  (二)、玉器工藝

  裝飾品、祭器、陳設品等通稱為玉器。根據現有資料證明,中國最早的玉器出現於距今7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大家知道,我們的祖先那時就是以石頭作為生活、生產工具的材料,其中比較美麗的、有光澤、有色彩花紋的石頭,就被用來作為裝飾品,後來人們知道了打磨、穿孔、鏤雕等加工手段。到了新石器時代後期,玉就從石頭中分離出來成為工藝品

  中國古人對玉的解釋除了物質的特性——質地溫潤縝密、光澤柔和外,還賦予它以“德”的含義。商周時代,作為玉器,有用於祭祀(si)和禮儀的“禮玉”,有用於服裝佩飾的“佩玉”,以“佩玉為尚”,這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文人對玉的特徵和內涵的典型概括。 現存的《玉鳳》是商代的佳品。

美術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清晨》

  “一年之際在於春,一日之際在於晨。”清晨學生每天清晨都要離開家趕往學校上課,一路上每天都會看到一些清晨戶外常見的活動場景,目睹一些發生在身邊平凡生活故事中的人物造型。教學希望引導我們的學生留心觀察這些或許只是擦肩而過的人物與習以為常的場景,增強感受生活的能力。

  教材選擇“清晨”為主題,從美術知識的角度來講,是試圖透過學生利用陶泥這種易於塑造的材料來表現清晨人物的行為活動,提高學生立體造型與表現的能力。

  教材首先展示的是齊程翔的油畫《都市早安》和一組反映清晨人物戶外活動的攝影作品。這些作品以清晨特有的情景入畫,如晨練、升旗、朝陽、晨曦……引導學生髮現經常發生而又容易被人們忽略的生活細節中蘊涵的美,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洞察力。

  “活動一”設定的核心目標是製作雕塑作品,其中包含了兩個教學組成部分,一個是模擬表演,另一個才是製作作品。其中表演環節的主要目的一是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二是提高學生把握造型動態的能力。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感受造型動態的表現,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欣賞教材穿插在幾個版面中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既有於慶成的粗渾、質樸的泥塑作品《莊頭》,又有亨利·摩爾具有抽象意味的雕塑作品《家庭群組》,還有動態、表情惟妙惟肖的東漢陶俑作品等。這些作品充分發揮了雕塑不同的表現力,或靜或動、或繁或簡、或詼諧或莊嚴。透過不同風格作品的有機組合,引導學生的思維往返於生活和藝術之間。

  在欣賞的基礎上,教材重點介紹了泥塑的工具、方法和步驟。教材提供的運用支架進行雕塑的方法比較適合製作較大的雕塑作品,在操作中工具材料的準備比較複雜,需要的時間相對較長,具有較大的侷限性。實際教學中,表現清晨人物的`造型更加適合,且不宜製作太大,直接運用把陶泥捏製成形的手法,透過一定的加工整理,就可以達到展現動態特徵的教學要求。

  “活動一”在製作作品的活動要求中也有“捏製”這種具體的技術提示。另外一個值得提示的是正確理解“印象最深的一個動態”。既然是最深刻的印象,就有必要經過一定的教學手段進行一些比較與選擇,幫助學生從平時若干動態印象中提純出一個最為鮮明的視覺印象來進行整理、加工。 “活動二”的設定與“活動一”比較,沒有再強調清晨的環境與動態,而突出的是給一件雕塑新增景物。需要重點理解的是教材中“仿照陶俑的形象做一件泥塑作品”的活動要求,仿照的只是優秀雕塑作品中表現動態與表情的造型處理,雕塑題材則可以學生自己選擇。結合“恬動一”的題材選擇,建議“活動二”的題材以清晨的校園生活動態造型為主。至於新增景物,可以透過教學討論與選擇的方式,幫助學生把握特定造型動態與特定背景、道具呼應的關係。

  教材中示例的學生作品考慮了與學生知識結構、心理特徵、社會活動範圍和思維方式等方面的相宜性,突出整體的造型動態,淡化細節的深入刻畫。

  教材從立意構思、整體造型、神態表現、造型手法等方面提出關於學生作業的評價建議,教師和學生均可將此納入到學習活動的審美和評價體系中。

  “資料庫”涉及面較廣,包括概念、代表人物、製作方法和用途等,具有章節內容收尾、提升的作用.也有埋下線索,引發學生深入研究的動機。

  “學習大空間”一欄提供了現實生活中舞臺佈景、演員表演的虛擬動作等,引導學生領會寫神、寫意的傳統美學,延伸到對戲劇等其他傳統藝術形式的學習和了解。啟發學生在以後的創作中不拘泥實景、實物,而以神態、情緒、整體效果等為重點,對生活素材進行大膽的誇張、簡化與加工,以服務於作品主題。

  學生作業中有表現校園題材的《晨讀》,有日常生活題材的《該起床了》,也有表現戶外晨練的《老當益壯》,還有表現清晨工作題材的《展曲》。這些作業提示了兩次教學活動中題材選擇的範圍。

  二、教學目標

  能夠提高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能力和對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能夠模仿優秀雕塑作品,提高立體造型能力與表現技巧。

  能夠初步掌握特定雕塑主題與表現形式語言選擇之間的組織關係。

  三、教學思路

  第一課時以“清晨的活動”為主題,引導學生對清晨的所見所聞展開討論。在常見的起床、晨練、環衛等常見人物活動之後,可能會有短暫的停頓,此時教師可以適時地加以引導,開啟學生的想像力,去發現那些平常得我們可能都注意不到的活動。注意到別人注意不到的,這是創作的第一步。比如關注川流不息的上班人群、變無序為有序的交警等等。透過討論過程中學生的競爭,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引導學生去積極地觀察生活,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並在適當的時機進入第一個教學活動。要求學生將剛才的語言敘述透過各種肢體語言加以表現,既可表現個體活動,也可表現群體場景。這種想像加表現的方式可以強化學生對生活有意識的理解、分析,培養良好的觀察意識,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

  學生表演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收集一些生動的、表現力強的典型造型,將有代表性的動態表演再次展示在學生面前,要求學生將它們記憶定格,並提出本堂課的作業:利用陶泥捏製人物造型。這項活動需要比較符合現階段學生的水平,而且也要注意為下堂課的作業打好基礎。教師可以一方面透過人物造型是否典型、比例是否協調、重心是否平穩、動態是否有韻律感等方面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另一方面及時指出學生對泥性掌握不夠的一些共性錯誤。評價以鼓勵方式為主。作業基本完成後,教師注意組織集體評價活動,在學生相互評價基礎上,提出一些幫助學生改進的積極建議,學生在課後可對造型再進行加工甚至重新造型捏製。

  第二課時,教師首先拿出幾件圓雕作品實物給學生欣賞,並加入到學生當中討論圓雕的特點,結合複習《與米羅遊戲》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再次認識到圓雕是適於多角度欣賞、完全的空間造型實體。泥塑只是雕塑的一種方式,透過一組投影演示,師生可以共同欣賞並分析古今中外一些優秀的圓雕作品。

  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討論過程中,教師除了讓學生嘗試、瞭解一些必要的泥性特點與泥塑技藝外,還需要啟發和誘導他們觀察作品中人物的形態、動作、神情,學會發現雕塑中特有的美感和生命力。在欣賞之後,教師開始傳授泥塑的製作方法及步驟。教師可以示範或播放錄影帶以提高教學效果。第一課時的作業主要是完成大體造型,確定人物的比例結構和大體形態,在此基礎上,提倡學生進一步塑造作品。

  上大泥時,教師需重點介紹立體雕塑的常用方法——幾何體塊分割法。這種方法將加快對泥塑技能的掌握,並幫助學生創造出表現力強、美感更加豐富的作品。最後一步要求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比較分析造型的變化,逐步完成一些細部刻畫與調整加工。

  學生作業的評價可參照教材上的建議,採用互評和自評的方法,還可啟發學生把各自的泥塑作品進行組合展示,一定會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教學選擇

  對於泥料的準備,可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城市學校可直接選用陶泥,鄉村學校可選用田間的大田泥或潭泥。一般不要提倡學生選用相對缺乏材料塑造表現力的橡皮泥。

  造型團塊化是適合展現泥性的一種造型選擇,也是適應捏製成型的一種造型取向。為了體現人物造型的團塊變化,把人物形體變化簡化分割成幾個有機組合的幾何體塊是必要的。

  針對“活動一”的捏製人物動態過程,因為運用陶泥捏製小型人物動態造型需要的時間相對比較短,作業修改變化也特別方便,所以提倡選擇一種探究式的學習過程。可以先學生自主嘗試捏製,接著教師評價引導,然後學生嘗試動手修改或者重做,再教師評價引導,學生最後在積極修改中完成作業。

  五、教學建議

  藝術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泥塑作品的創作需要非常強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為了強化學生對觀察力的理解和印象,選取的清晨場景最好接近授課物件的日常生活,因為農村和城市的學生清晨所見可能差別比較大。而第一課時安排的學生表演活動目的是為了鍛鍊觀察後的概括能力。在“活動一”之後可以點明上述欣賞、表演的意義,這樣學生將會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刻畫細節在中學生的泥塑作品創作中不是重點。在學生接觸泥塑初期階段,過分強調細節無異於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注意整體動態的誇張與強調才是塑造的核心。

  遊戲不是目的。觀察生活、表演造型、“玩”泥巴很容易讓學生迷失教學本意,所以,所有的遊戲、活動最後都要落實到雕塑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上。教師在把握評價方向時,需要特別注意這個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