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七年級語文珍珠鳥教案範文

七年級語文珍珠鳥教案

七年級語文珍珠鳥教案範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珍珠鳥教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呷、眸子、眼瞼、深幽、流瀉、生意蔥蘢、斑斑駁駁”等詞語。

  2、積累文中傳神描寫珍珠鳥的語句。

  能力目標

  1、反覆誦讀中感受作者用愛心營造的人鳥和諧共處的氛圍,體味散文舒緩輕靈的語言。

  2、學習文章描寫細膩、詩意濃郁、哲理深刻的風格。

  3、學習本文多種描寫方法。

  二、教學難點

  體驗人與動物之間充滿愛心和信賴的理想境界,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時數: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感知文章,品味積累文中描繪傳神、富含哲理的句子

  [教學步驟]

  一、激情匯入

  1、課間十分鐘播放FLASH《三月的味道》,營造氣氛,帶領學生走進鳥語花香、春意盎然的自然界。

  2、匯入:同學們,這和諧自然之中鳥兒的清麗鳴唱,聽來沁人心脾。如果說人的存在使鳥有了依託,那麼鳥的存在,又給人的生活平添了色彩。當代作家馮驥才以愛意寫出的一篇人鳥和諧相處的美文——《珍珠鳥》,將讓我們進一步體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給人帶來的美好享受。

  二、作者簡介

  馮驥才:當代作家,1942年出生於天津,原籍浙江。作品集主要有長篇

  歷史

  小說《神燈》、中篇小說《鋪花的歧路》、《三寸金蓮》。

  三、朗讀感知,整體把握

  1、請學生聽範讀

  2、多媒體顯示:(注音和釋義)

  呷(xiā)眸子(móu)眼瞼(jiǎn)雛兒(chú)

  深幽:深遠幽暗

  流瀉:(液體、光線等)迅速流出、射出、跑過。

  生意蔥蘢(cōnglong):形容草木茂盛青翠。

  斑斑駁駁:原指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的顏色,這裡有顏色不一的意思。

  3、課文美讀

  思考題(多媒體顯示):(1)本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我是怎樣照顧鳥兒的?畫出文中交待“我”的舉動的語句。

  (3)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4)小鳥對我的態度發生了那些變化?

  A、齊讀課文——要求讀得準確流暢(充分感知珍珠鳥的形象)

  B、接力賽讀——要求讀得字正腔圓。

  C、選點精讀——要求讀得有情有景。

  4、學生討論、回答課文的思考題

  (1)本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我餵養了一對珍珠鳥,他們有了雛兒,文章寫了這隻小鳥和我從相識、熟悉、親近,到相依相伴的過程。

  (2)我是怎樣照顧鳥兒的?畫出文中交待“我”的舉動的語句。

  掛在窗前,用吊蘭給他們搭建了一個溫暖、綠色的家;2、很少看他們,不驚動他們,不干預他們的生活;3、不去傷害它,只是微微一笑,依舊寫我的東西;4、我不動聲色,默默享受著這小傢伙親近的情意;5、用手摸一摸它細小的毛;6、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下來生怕驚跑它,7、我輕輕抬一抬肩……

  (3)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A、愛鳥的人;B、心細的人;C、善良的人;D、懂得付出的人;E、有愛心,關愛小動物的人。

  (4)小鳥對我的態度發生了那些變化?

  怕人—近人—親人—信人

  (5)、梳理文章脈絡

  第一部分:(1—5)我為小鳥佈置了一個溫暖的家

  第二部分:(6—16)小鳥由害怕到親近我的過程。

  四、課堂練習(多媒體顯示)

  1、在下面的括號裡填上適當的動詞

  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第,便一點點()近,然後()到我的杯子上,()下頭喝茶,再()過臉瞧瞧我的反應。

  2、仿寫:它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鬆的球兒。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語言品讀、研讀探究、深透理解文意、拓展思維練習、感悟事理。

  [教學過程]

  一、品味語言,學習本文多種描寫方法。

  1、畫出文中描寫小鳥神態、動作、外貌的句子,請用“我喜歡……是因為……”造句

  睢,多麼像它的父母: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只是後背還沒生出珍珠似的圓圓的白點;它好肥,整個身子好像一個蓬鬆的球兒。

  2、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第,便一點點挨近,然後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我只是微微一笑,依舊寫東西,它就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著我的筆尖蹦來蹦去;跳動的小紅爪子在紙上發出“嚓嚓”響。

  ------

  明白:透過一系列的描寫為我們刻畫也一個頑皮的孩子形象,作者心中充滿愛意,用詩意的語言寫出了人與鳥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二、研讀探究、深透理解文意、拓展思維練習、感悟事理。

  1、為什麼文章在開始一部分用單獨的一段強調“這是一種怕人的鳥?”

  明確:怕人是鳥的特點,作者把這一特點放在前面說,為全文的立意找到了根基。

  2、後來這隻鳥還怕“我”麼?

  明確:不怕,因為“我”對它很好,設身處地為它著想,後來這隻鳥完全相信了“我”、親近“我”

  3、如果你是那隻鳥,受到如此待遇,你會對主人說什麼?

  A、你給我溫暖,我給你快樂

  B、感謝你對我的照顧

  C、我會用我美妙的歌喉裝飾你生活的每一天

  ------

  4、由此你是否讀懂了作者的心——信賴往往創造美好的境界。

  明確;是的,信賴是一種包容,一種氣度,一種胸懷。有了它,不僅人與人之間右以相互溝通,人與動物之間也可以相互信賴,我們的生活才會更有溫情。

  三、拓展思維能力訓練

  1、下面請看大家看一些資料,大螢幕顯示

  A、四川省成都市發生過這樣一件離奇的事:一位叫申庭美的96歲的老人,他留下遺囑,等他去世後將他的5000元的遺產留給一條和他相依相伴12年的小狗歡歡——申培歡(他給小狗取的名,他把小狗當作他的另外一個兒子)

  B、1928年3月,紐約繁忙的百老匯沃爾克大街上,一隻名叫“小黑人”的母貓阻塞了交通,因為它有5只小貓需要救護。警察詹姆斯·卡德莫爾攔住了過往的.汽車和行人,讓“小黑人”把5只小貓一一叼過了馬路。當時沒有一個人、一輛車因為這而詛咒。有人拍下了這一動人的情景,題名為《為小貓讓路》

  他們都是什麼樣的人?

  學生討論:他們都是有愛心的人,他們都是能與動物和諧相處的人。

  2、接著老師發揮:是的,他們都是有愛心的人,他們都是懂得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人,從而譜寫了一曲曲人和動物的佳話,可是,為了滿足人類的私慾,人類越來越多在去殘害生靈。我不由得想起一個故事,在江西洞庭湖邊,生活著一群糜鹿,1998年的春天,僅有的幾隻糜鹿在當地居民的圍剿下,被趕到了洞庭湖邊,有7關只

  ,為了躲避村民的追殺跳入了湖裡,其中有一隻快要做媽咪的糜鹿或許是為了自己的胎兒吧,朝追趕它的村民跪下哀鳴,但是它的叫聲沒有喚醒當地的民眾的良知,他們還是把它給殺了,它人們解開它的腹部的時候,一隻胎兒還在腹中痛苦地掙扎.

  同學們,物種的滅絕本來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但是由於人為的迫害,加速了它們的滅亡.從地球上最初的25億種物種,到現在的2億種物種,獸類以每兩年消失一種,鳥類每一年消失一種,據科學家們統計,下個世紀,地球上的植物將以每兩個小時滅絕一種的速度進行著―――當天空中最後一隻雄鷹慘叫著墜向大地的時候,當森林中最後一隻老虎哀鳴的尋求它的配偶的時候,當SARS病毒進一步向人類瘋狂地報復的時候,那也就是人類和這個世界告別的時候,面對此,你有什麼要說的麼?

  3、請同學們為保護動物寫幾句標語吧

  (1)、地球上最後一滴水可能是人類的眼淚

  (2)、地球上最後一頓晚餐將是人類自己的肉

  (3)、愛護動物就像愛護我們的眼

  (4)、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4、課文中作者的觀點是什麼?

  人鳥應該和諧相處.

  5、作者和鳥的相處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和諧麼?

  多媒體顯示:放彭羚的歌曲《囚鳥》

  “我是一隻被你囚禁的鳥,離開了你,已經不知道天有多高―――

  提問:1、如果真正關愛小鳥,應該讓它生活在哪裡?

  2、設想一下,假如有一天不是人,而是鳥統治了這個世界,如果有一隻鳥把你抓來,放在為你設定的“人籠”裡,這裡東西應有盡有,鳥也為你做了很多事,它愛你,關心你,為你準備好吃好玩的,但前提是,你不能離開這隻“人籠”,你會滿足麼?

  明確:對了,匈牙利詩人斐多芬說過: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是呀,有什麼比自由還珍貴的呢?有什麼比失去自由還痛苦的呢?如果我們真的想和動物、人、自然和諧相處,那我們首先應該還給他們自由,還回屬於他們自己的藍天。

  6、總結:人世間最美好的和諧莫過於三種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本身的和諧。這三種和諧下的世界,才是理想的世界;這三種和諧下的家園,才是溫馨的家園,這三種和諧下的人生,才是健康的人生。

  四、作業:

  請以“和諧”為話題寫一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