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調查報告> 【熱門】環保調查報告三篇

環保調查報告

【熱門】環保調查報告三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環保調查報告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環保調查報告 篇1

  在過去人類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因而發展被置於最高地位。然而發展成功了,卻留下了一系列比不發展還嚴重的問題 ——環境問題。

  所以本次我們的調研主題是:大學生環保意識;調查內容:大學生對環境知識的瞭解情況、大學生參與環保活動的情況、大學生對環境現狀的瞭解情況、學生環保習慣情況;調查目的:為了建立“綠色大學城”,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環保意識,宣傳環保知識,共建綠色家園,特此開展這項調查。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追求不再只是吃飽吃好、穿暖穿好,生活環境也被納入了人們的生活目標範圍之內。比如,買房時人們會把該房子的周邊環境的好壞也作為重點考慮因素之一。這說明人們對自己生活的小環境有了要求,那麼,有人注意到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家園——地球的環境現狀嗎?放眼望去,我們人類共同且唯一的地球已經不再像數百萬年前那樣到處綠草叢生、生機勃勃,一片祥和安然的景象;恰好相反,此時的地球已經是千瘡百孔、滿目瘡痍,實在慘不忍睹。如此看來,改善環境,拯救地球,拯救人類已經迫在眉睫!!!

  環境問題是世界性問題 ,環境的改善需要每個人的那份力量。而作為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是義不容辭的參加到這項關係到所有人的世界級拯救工程中去。為了廣泛的動員大學生參與到保護環境的活動中來,使更多的人關注環境,更深入的瞭解環境,培養增強環保意識,我們專門組織了一個4人調查小組,對當代大學生關於環境保護的意識做了一次較為深入的調查。

  此次,我們調查物件涉及了我校各個專業的大學生。調查結果如下:

  一、日常行為習慣環保意識方面

  調查結果表明,68.4%的同學曾經偶爾做過對環境不利的事。如隨手扔果皮紙屑、隨地吐痰或者踐踏草坪。令人驚訝的是,竟然有18.4%的同學經常有這樣的行為。這就是現狀,這些的確不是一個有素養的當代大學生應該做的事啊!我想那些經常有此行為的同學確實應該深刻的反省一下。當然還有13.2%的同學從未做過此類事情,實在值得大家學習。

  當被問及會不會提醒環保意識差的朋友增強環保意識時,有92.1%的同學選擇了“會”,原因是環境保護,人人有責。這個資料及其原因可以說非常令人欣慰,因為大多數同學還是有較強的環保意識,並且能主動去感染周圍的人,讓他們也加入到此行列中來。然而,當被問及如果自己在做不利於環境的事時心裡會怎樣想時,竟然有7.9%的同學認為這很正常,因為很多人都那樣做,多自己一個也無所謂。數字不大,卻著實令人心寒啊!還有42.1%的同學說自己知道那樣做不對,但還是做了。這說明了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那就是很多人並不是不知道環境應該得到保護,而是完全出於習慣或者

  是不能自控,甚至是明知故犯。本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連小學生都可以做到的事到了我們受過多年教育的大學生這裡卻變得異常困難!我們不能強迫每個人都去被動的保護環境,而是希望大家能自己想明白,權衡利弊。

  環境保護的意識並不是聽了一次有關環境的報告後就能立即擁有的,而是從我們平日的生活中一點一滴的慢慢的培養起來的。但是,光有意識也不行,意識就像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才是終極目標。

  二、對環境保護的關注方面

  透過對這一問題的調查,我們發現大學生對環境問題並不是很關注。例如,在問到有沒有想象過環境被徹底破壞之後,地球的的樣子時,23.6%的同學回答從未有過,而57.9%的同學回答偶爾有過。環境問題已經如此嚴重且緊急,作為大學生,竟然有人不擔心人類能否有良好的生存環境而繼續繁衍下去。這些人不僅是對世界人民的不負責任,更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古語有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不防微杜漸,只顧眼前的利益,鼠目寸光,就是自掘墳墓。目前,環境問題多種多樣,60.5%的同學認為對人類威脅最大的是溫室效應,沒錯,溫室效應就是目前公認的最危險的環境殺手。那麼,令人恐懼的溫室效應是怎樣形成的呢?我想有必要在這裡說明一下:溫室效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等)的排放,這裡可能會有人問,二氧化碳不是綠色植物生存必須的養料嗎?地球上綠色植物到處都是,肯定把它都吸收完了,怎麼還會因為它過多而引起環境問題呢?之所以有人這樣問,是因為我們生活的環境實在太小,不知道在遙遠的地方無際的綠色已是隻有在夢中才能見到的美景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一座的冒著黑煙,流著黑水的工廠,那麼人類到底能不能和自然環境和諧相處下去呢?子孫後代到底能不能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呢?對於這一問題,只有13.2%的同學認為人類終會因為自己的自私和摧殘環境而滅亡,76.3%的同學認為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人類也必然能和自然環境相處融洽,可見大部分同學對人類的未來還是充滿信心的。但是就目前來說,許多人不去關注環境,保護環境更不用提了,就這樣的現狀與環境和諧相處真的能實現嗎?要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環境既然可以養育人類,當然也可以收回人類的生存權利。正如有大部分同學認為人類與環境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人類迫於生存的需要,不斷改造環境,也因此體現了自己的智慧和價值。但是,如果人類不能把握住“度”的話,自然環境將會予以報復。因此,我們應該在發展的同時,更多的關注環境,合理的利用環境,善待環境。

  三、環境保護的實踐方面

  根據我們的調查,大部分人對有關環保的社會活動態度積極,只有18%的同學表示不願意參加這類活動。為什麼這些人的態度如此冷漠呢?難道自己沒生活在這個環境裡嗎?難道自己可以脫離環境而生存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時刻謹記唇亡齒寒啊!還有44.7%的人表示有想過,不過一般不會行動,請問這是一種什麼態度,要我說這就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態度,是一種消極被動的態度。難道我們大學生的素質就是這樣的嗎?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在那裡體現?為什麼不自己積極主動的去實行我們想到的事呢?在我看來,克服自己,提高素質,主動加入環保行列才是上策!

  對於作為一名大學生到底從自身應該做出怎樣的具體行動來保護改善環境這一問題,有極少的人說不知道。這樣的回答實在出乎我的意料,可見這些同學的環保知識嚴重匱乏,生存已經遭到威脅,而自己卻束手無策、坐以待斃。而大部分同學,已經做到心中有數,臨危不亂,他們建議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儘自己的最大努力保護環境。當然還有一部分同學認為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多去鼓勵和說服更多的人,讓他們也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畢竟環保是大家的事。

  四、問題和建議

  由於能力有限,我們的調查可能不是很全面,結論也不太精確,不能客觀的反映出所有問題,但至少可以窺豹一斑,得知一二。

  透過調查,我們既發現了大學生的問題,也看到了學校工作的不足,還有社會制度的不全面,下面列舉一二:

  1)大學生環保意識和素養不夠,環保知識嚴重匱乏;

  2)學校有關環保的教育工作做得不夠,尤其是關於環保的公益活動太少;

  3)社會各界對環保的宣傳力度不夠;

  為此,我們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1)大學生應該注重培養環保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增加對環保事業的熱情;

  2)學校應該透過開設有關環保的課程來增加大學生的環保知識,多組織實踐活動,並鼓勵學生去參加;

  3)社會也應該積極響應,更廣泛的宣傳環保的重要性,力求影響更多人;

  環保看似是一個大的社會問題,其實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環境就在我們身邊,我們舉手投足都裡離不開環境,撿起一片紙就多了一份貢獻;少吐一口痰就少了一份破壞,多種一棵草生活就會充滿綠色、充滿清新,那樣天會更藍,山會更綠,水會更清,生活會更美好。改變現狀,改善生活環境,創造生態安全與環境友好型社會,滿足自身發展需要,滿足子孫後代發展的需要,為此,請關注環境,關注綠色

環保調查報告 篇2

  在我村裡,每家每戶的人都是用自來水的,雖然村裡的是自來水,但村裡的人都不去珍惜每一滴水的水,而是白白浪費每一滴水。在過去的日子裡,我悄悄地觀察了我家的用水量,並作了記錄。5月4日,用了30千克:5日,40千克;6日,40千克;7日,60千克;8日,70千克;9日,65千克;10日,50千克。

  一個星期我家就用了355千克的水,如果每戶人一星期就用355千克,全村大約450戶人一個星期就用159750千克水,一年365大約52個星期,一年就要用830700千克。

  一個小小的村莊用水量一年可達上十萬,在一個大大的村莊裡,那麼用水量就可達上億千克。水是寶貴的資源,水就是生命,在許許多多的地方,那裡的人就喝不到乾淨的水而被死亡奪去了生命。

  我們在這樣好的壞境,就應該節約用水,同時,也不要讓乾淨的水變成受汙染的水,希望大家節約用水,希望大家保護水資源。

環保調查報告 篇3

  隨著科學技術的速度發展,我國的經濟文化水平不斷提高,每家每戶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汽車、摩托車、助動車日益增多。同時,這些機動車也給環境造成了不良的危害,尤其是對我們正處在學齡階段的孩子來說,這可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危機”。可是,許多同學對衛生環境似乎毫不關心,甚至沒有保護環境的意識,我校同學的環境保護意識又是怎麼樣的呢?請看下面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1、瞭解在校同學的衛生環保意識怎樣。

  2、改善教室衛生,活動場所幹淨情況。

  3、保持校園乾淨整潔。

  4、透過總結與調查結果提高同學們的環保意識。

  二、時間與地點:

  1、時間:XX年05月22日

  2、地點:xxxx小學三年級教室

  3、調查人:xxx

  4、調查物件:本班學生

  三、調查經過

  1、5月22日上午,我來到三年級教室內,準備調查三年級的學生進行調查,我事先準備好的調查問卷發了全班36位同學,採用“問卷調查”順利成章地完成了任務。任務完成得不是很好,但收穫也不少。

  四、調查題目:

  簡答題1:如果你在路上看到有人扔紙屑你該怎麼辦?

  簡答題2:看到地上有垃圾你該怎麼辦?

  簡答題3:如果你身邊有張紙,四周又沒有垃圾箱你該如何處理?簡答題4:在沒人看見的情況下你會亂扔垃圾嗎?

  五、調查結果:

  1、透過被調查人在不同情況下做出反應,來調查他們的應變能力與意識。

  2、透過被調查人對事物的認識與作出的判斷,來判斷他們的衛生環保意識。

  結果:經過我一節課的努力瞭解到20位同學衛生環保意識一般,14名有較強的衛生環保意識,還有2名同學的衛生環保意識十分差。

  六、調查分析:

  這個出人意料的結果令我觸目驚心,在這36位同學中,只有少部分的同學在心中能夠樹立起一定的衛生環保意識,而多半完全不注意自己的衛生環保,透過調查得知,在我們在校同學中有一半缺乏衛生環保意識。

  七、結論:

  1、我校同學的衛生環保意識比較差,遇事所作出的判斷十分草率、馬虎。

  2、我校同學對自我環保毫無認識,一旦碰到該自己解決的細節問題都十分不注意。

  3、我校同學缺少應對衛生環保的措施,比如亂扔垃圾等,竟還有同學會把垃圾扔到綠化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