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長恨歌> 白居易長恨歌讀後感2篇

白居易長恨歌讀後感

白居易長恨歌讀後感2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白居易長恨歌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白居易長恨歌讀後感1

  《長恨歌》共分三大段,從“漢皇重色思傾國”至“驚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為第一段,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生活、愛情效果,以及由此導致的荒政亂國和安史之亂的爆發。其中開頭八句寫楊貴妃的美貌和被唐明皇所求得。明是唐皇而詩中卻說“漢皇”,這是唐朝人由寫古題樂府留下來的習慣。傾國:指傾國傾城的美女。御宇:指作皇帝,統治天下。從“春寒賜浴華清池”到“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十八句,寫楊貴妃的受寵和由此形成的楊氏家族的豪貴。華清池:在今西安市東臨潼縣南的驪山上,上有皇帝的行宮,以溫泉聞名。凝脂:比喻人的皮膚潔白光潤。步搖:古代婦女的一種頭飾。“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寫唐明皇的迷戀聲色,荒廢政事。“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寫楊貴妃被寵的程度,簡直是形影不離。接著作者又用漢武帝寵愛陳阿嬌,要為阿嬌造一座金屋子的典故來比喻了他們之間的關係。“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楊貴妃一人受寵,楊氏族門立刻權勢逼人。哥哥楊國忠當了宰相,幾個姊妹都被封為大國夫人,爭權鬥富,不可一世。杜甫的《麗人行》就是寫的這樁事。皇帝后妃也是人,也有情慾,這點與平民沒有區別;但是皇帝手中有無尚的權威,他的情慾往往和這種無尚權威的運用密不可分。這就使他們的愛情效果與平民大不相同了。好色並不是了不起的罪過,但由好色而導致濫加封賞,使壞人竊弄權柄,紊亂朝綱,這就離亡國滅家不遠了。所以我們評論帝王的愛情一定不要離開他們生活的具體內容及其社會效果。“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這四句又和前面的“從此君王不早朝”相呼應,進一步描寫唐明皇的迷戀聲色,荒政誤國。唐朝統治者這種豪華奢侈的生活,是建立在殘酷地掠奪勞動人民,使勞動人民陷於極度貧困的基礎之上的。杜甫在《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中描寫了一段唐明皇與楊貴妃在驪山上的享樂生活後,接著說:“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又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倀難再述。”正是因為統治集團如此昏庸腐朽,階級矛盾又如此尖銳,所以當安祿山這個大野心家一旦發起叛亂,唐王朝這座炫人眼目的金字塔立刻就傾倒崩潰了。“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正是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過程。漁陽:郡名,郡治在今天津薊縣。這一帶有時稱漁陽郡,有時又稱范陽郡。安祿山當時任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大本營就在漁陽。鼓:軍中使用的樂器。漁陽鼙鼓,即指安祿山率領的造反軍隊;安祿山發動叛亂在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霓裳羽衣曲:舞曲名,開元中來自西涼。據說唐明皇曾親自對它進行過加工潤色,併為之製作歌辭。楊貴妃進宮後,善為此舞。

  從“九重城闕煙塵生”到“魂魄不曾來入夢”共四十二句為第二段,寫馬驛兵變,楊貴妃被殺,以及從此以後唐明皇對楊貴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其中開頭十句講馬嵬驛兵變。九重城闕:指首都。皇帝的宮庭有九道門,故稱皇宮曰九重。煙塵:指敵警。千乘萬騎西南行:指唐明皇等離長安往四川逃跑,事在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翠華:指皇帝的儀仗。西出都門百餘里,其地即馬嵬驛,在今陝西興平西。六軍:古稱天子的軍隊,這裡指唐明皇的衛隊。不發:不再繼續前進,這裡即指兵變。當時亂兵先殺了楊國忠及楊貴妃的兩個姊妹,又逼著唐明皇將楊貴妃賜死。花、翠翹、金雀釵、玉搔頭:都是楊貴妃頭上的飾物。“黃埃散漫風蕭索”以下八句寫唐明皇在前往成都的路上以及在成都的日子裡對楊貴妃的思念。雲:山中的空中通道。劍閣:即劍門關,古時陝西四川間的險要關塞,在今四川劍閣縣東北。峨嵋山:在今四川峨嵋縣西南,不在由陝西入四川的路上,這裡是詩人為強調川陝間山路艱難而漫加堆砌。李白《蜀道難》中有所謂“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巔。”同誤。“天旋地轉回龍馭”以下四句寫唐軍收復長安後,唐明皇由成都回京再次經過馬嵬驛時的見今思昔,對景傷情。天旋地轉:指形勢變化,唐軍收復兩京。事在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月、十月。龍:指唐明皇的車駕。不見玉顏空死處,只有空墳,而屍體不見了。從此故事增入神話色彩,當時有種傳說,說楊貴妃已經“尸解”成仙而去。“君臣相顧淚沾衣”以下二十句寫唐明皇回京後的見物思人,悲不欲生。信馬歸:聽憑馬自己行走,極言人心無緒的樣子。太液:大明宮內的池水名。未央:漢代皇帝居住的宮殿名,這裡借指唐代的大明宮。西宮:太極宮,唐人稱之為“西宮”或“西內”。南內:興慶宮。唐人稱大明宮、太極宮、興慶宮為三大內。大明宮是當時的皇帝唐肅宗居住的地方。已經退位的唐明皇回京後先後曾被安置在太極宮和興慶宮居住。梨園弟子:指昔日曾經侍奉過唐明皇的宮廷歌舞班子,據說唐明皇曾親自教過他們排練。椒房:后妃居住的宮室,以花椒和泥塗壁,一取其香,二取其多子。阿監:太監。青娥:指宮女。以上兩句分承唐明皇與楊貴妃,是說昔日曾經侍應過他們的人現在都已經老了。鴛鴦瓦:房頂上俯仰相扣的屋瓦。翡翠衾:用翡翠羽毛裝飾的被子。以上層層鋪陳,說明唐明皇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無物無景不在勾起他對楊貴妃的懷戀。

白居易長恨歌讀後感2

  前一些日子,讀了白居易的《長恨歌》,對裡面的情節也有了些瞭解。一個養在深閨的美人被君王看中,召入宮封了個貴妃,皇帝對這個貴妃十分寵愛,以至於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雖然皇帝十分喜愛,但不幸的事仍然發生了,一場叛亂使得自己江山與美人只可取其一。毋庸置疑,結果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貴妃被迫自殺。在局勢穩定後,皇帝可以說是痛不欲生,千方百計的想使貴妃可以重新回到身邊,文中有“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結果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什麼辦法都是徒勞的。最後我感覺寫的特別的好,“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這反映了貴妃與皇帝間的真摯愛情,語言很美。

  但我卻對他們間的愛情產生疑問,大家都知道這個皇帝在那時候年紀已經很大了,而貴妃才剛剛“初長成”。一個年輕的女子如何能愛上一個和自己父母大小的男的呢?我想,無非在於權勢、地位吧!

  白居易長恨歌讀後感4

  情感,是每一個人急需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從亙古就一直延伸至現在,基本上所有人就是因為情感而發生變化,好壞之間雜夾著情感,有的人深陷情感,無法澄清理性,或許下面提出的文章,會給我們一點啟示。

  《長恨歌》出自白居易筆下,描寫著一段傳奇而又有著無限傷感的悲劇愛情,是一篇敘事詩歌,所謂這段“傳奇的愛情”的主人公不簡單,是當時的唐玄宗和四大美女楊貴妃。詩中前幾處就描寫到楊貴妃的美貌,最有名的一句就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言色”。只是笑,就如此多嬌。俗話說英雄難過美人關,有哪個男子不動心的?唐玄宗也不例外,立馬封楊玉環為“貴妃”,所以叫楊貴妃。從此以後,唐玄宗連工作也不做了,天天娛樂。朝廷日益昏庸,民不聊生,於是爆發出歷史聞名的——安史之亂。戰亂的鼓聲打破了宮廷的霓裳羽衣曲,皇帝不得不帶著楊貴妃和大臣潛逃,然而守護皇帝的將士執意要殺害楊貴妃,因為是這個貴妃害的國家不得安寧嘛,所以唐玄宗痛心把楊貴妃殺害。當楊貴妃嚥下最後一口氣時,南方的荔枝來了,(楊貴妃喜歡吃荔枝)留下了無限傷感……

  從此唐玄宗想著楊貴妃,積鬱成疾,最終也落到一個孤苦伶仃的悲慘結局。從這裡,相信許多人已經有點同情這對特殊的情人了,這是一個悲劇的愛情,紅顏薄命啊!許多君王都是因為美人而把江山丟盡,何況唐玄宗,深陷於情感之中,無法自拔。更重要的是楊貴妃一下子享受盡人生的榮華富貴,人一旦享受如此高的待遇,換做是我,都不想丟開這些財寶啊!但正是這些財寶,才使得人性進一步迷茫,進一步貪婪,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我把人生的前端比喻成一個走在懸崖峭壁上的小路,人必定要經過這條小路,不斷進取的.前進,把小路開闢成陽光大道。然而一路上必定險惡,有許多誘惑,一旦被誘惑,就像唐玄宗和楊貴妃,一下子跌入無窮的深淵,無法回到之前的道路,只能一點一點的被消逝,結局也是如此悲慘,遺臭千古。

  白居易如果只寫到這,這首詩就不可能名垂青史了。筆鋒一轉,於是虛構出一段楊貴妃死後更加悽美的故事:話說楊貴妃死後,唐玄宗日益消沉,找了一個道士,想把自己的哀思轉達給楊貴妃,沒想楊貴妃成為了仙子。一聽到是唐玄宗的使者,立刻熱淚盈眶,把自己的金釵交給道士轉交唐玄宗,以表舊情。人鬼情未了,兩個人是情深深雨濛濛啊!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這就是愛的最高境界,是一種堅貞、執著的愛。現在社會有多少人能夠像唐玄宗和楊貴妃如此,能互相瞭解對方的心呢?有些人是為了某種利益而戀愛,也有的看到對方美貌而戀愛,這算是愛情嗎?這只是利益愛情。

  愛,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然而這愛,也是情感,不能過度,過度等於溺愛,深陷於情感之中,我們便會找不到人生的“中”,要澄清我們的情感,澄清我們的人生,正確面對自己的情感,這是我們每個人應當記住的最為根本的道理!

  再來,《春江花月夜》借景抒情,以月亮來表達自己對家人、對妻子、對親人的思念,相對白居易筆下轟轟烈烈的愛情,顯得更加溫和。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思念的情感,人到異鄉,晚上,在寧靜的河邊見到一輪皎潔的月亮,我們都會想念自己的家人,這也是一種愛,愛其實就在生活每一個角落,每一種愛都有它的特點,都有一個故事。

  我們對情感,不能把它看得太重,無法自拔,而是要澄清自己的情感,比如唐玄宗,天天糾結在對楊貴妃的思念,導致整個人神魂顛倒,這個就可怕了。但我們也要有適當的情感,人沒有情感還是人嗎?但情感是要自然地抒發,適當的調節,比如《春江花月夜》,借景抒情,融入自然的情感顯得更加和諧,而不是像唐玄宗不能自拔,對情感要有一個清明的理性和認識。

  情感,就是如此,澄清我們的情感,也是人生要學的一件極為重大的事,我們不應當再響起第二首《長恨歌》。愛、情感,正如《長恨歌》的最後一句一樣——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