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演講稿> 家風傳承演講稿範文(精選8篇)

家風傳承演講稿

家風傳承演講稿範文(精選8篇)

  演講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現如今,能夠利用到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風傳承演講稿範文(精選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風傳承演講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我的家風家訓做一個誠實認真的好人》。

  家風家訓,是中國人民的傳統,可大家知道什麼是家風家訓嗎?讓我來告訴你!家風家訓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就構成了家風家訓。顧名思義,家風家訓就是一個家庭傳承的風氣、風格、風尚。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春雨,,家訓是泥土,孩子是幼苗,只有在家風家訓的輔助下,我們才能茁壯成長,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我們家也有家風家訓呢!比如,每天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尊老愛幼,不頂撞父母,要講究禮貌。然而,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家風家訓,就是要做一個誠實認真的好人!

  從小,媽媽就教育我,做人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千萬不能投機取巧鑽空子,不能貪小便宜,那樣是對自己不負責任,遲早是要吃大虧的。媽媽還經常給我講一些歷史上的故事,以及報紙上登載的新聞,用生動的例子告訴我,腳踏實地對我的成長和我的未來是多麼地重要。如今,我也牢牢記住了媽媽的話,在學習上認認真真,做人和對待身邊的人老老實實。我要像媽媽期望的那樣,做人就要做個認真踏實的老實人,即使不能做像雷鋒那樣全國人民都知道的大好人,起碼也要做一個對得起自己良心的善良的、誠實認真的好人!

  我希望我能好好遵循我家的家風家訓,並且把我家的家風家訓世世代代傳承下去,並且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大家都充滿正能量!

  家風傳承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並非鮮見,為後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範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法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曆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優良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著優良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優良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主動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搞物件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於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家風傳承演講稿3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那年,我降生在現在生活的家庭裡,到如今已經12年了。生活中,父母常教育我要做一個孝敬老人、勤儉持家、會感恩、懂禮儀的孩子。父母的耳濡目染、日常的潛意默化,使得我家的家風在我身上逐漸凸顯出來。

  “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家家風亙古的主題。孝順父母,孝敬老人。我一直懂得要孝順父母,是父母把自己生出來並養育長大,我們要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報答父母。不要讓父母擔心,更不能讓父母傷心,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同樣我的父母也很孝順他們的父母。

  “儉”是我家家風的第二個特點。我們家提倡不浪費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節儉從小事做起。記得有一次我們家的水龍頭壞了,怎麼也關不緊,媽媽就在水龍頭下放一個桶,一天滴的水裝了滿滿一大桶,媽媽就用這一桶水做飯洗菜。並且把洗菜的水留著沖廁所。節儉這兩個字深深的刻在我的心裡,從小我就懂得節約。比如紙寫完正面還可以用反面來寫,寫完後還可以用來摺紙飛機玩,這樣不僅節省了紙張,還可以廢物利用;廢紙、易拉罐、礦泉水瓶收集起來拿到回收站賣後買學習用品。從小我就養成了節儉的習慣。

  我們家也非常注重禮儀。我爺爺是教師,教書育人。非常重視對我爸禮儀方面的教育,以至於今天我也深受爸爸的影響。“您好”、“請”、“不好意思”、“打擾一下”、“謝謝”……這些文明用語,時常掛在我嘴邊。在公眾場合不大聲喧譁;吃飯時不狼吞虎嚥;走路不瘋逗打鬧。見人打招呼,對人有禮貌。良好的禮儀,不僅提高自己的素養,也構建了良好的鄰里關係,促進了社會的和諧。

  家風是祖祖輩輩一代代傳下來的,它教導我們如何做人,如何處世;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我們要讓這良好的家風一直延續下去,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得到傳承和發展。

  傳承家風家訓演講稿篇3“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裡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規。我們家的家風和家規雖然很簡單普通,但是這其中會讓我受益匪淺。爸爸媽媽告訴我,從小就要做一個不能浪費的人;做人要善良、誠實;做事不能昧良心、傷天害理。

  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給我講,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我們不能隨便浪費每一粒糧食。“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我一直都默默記在心裡,我要做一個不浪費糧食、不浪費物資、不浪費任何一個有用有價值的東西的人。

  “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墨子說的這句名言,是媽媽告訴我的。雖然我小的時候不明白,但是當我慢慢長大後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人要講誠信,有誠信即能交到朋友,朋友遍佈天下,自己才能做事成功。一個人連誠信都不講,滿嘴是假話怎麼能不成任何事情讓人信任呢?

  我現在是一個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了,已經懂得了很多道理,我也能辨別出很多事情的好壞和是非了。去年我在網上看到一條新聞是:

  在四川達州的一個生活區中一位老奶奶自己摔倒骨折,叫喊三個小學生幫助她,把她扶起來,她卻誣陷小學生,說是他們把她推倒的,讓學生的家長賠錢。學生的家長在得知真實情況後,知道了孩子是被冤枉的事實,他們選擇了報案,最後經過公安局的調查和判案後對敲詐的當事人進行了拘留和罰款。看完這則新聞後,我想起來我們家的家風:人不能做昧良心、傷天害理的事。如果一個社會到處都是昧良心傷天害理的事,那我們的國家就要滅亡了。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無私奉獻、有愛心的好心人。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美好更加強大。

  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中的家規家風來管理的。只有我們每個人認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風和家規我們的深灰才能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

  家風傳承演講稿4

尊敬的領導、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的演講題目是《三個爸爸的故事》。

  第一個爸爸是爺爺的爸爸。那時還是解放前,整個村子都很貧窮,爺爺家也不例外。可是爺爺的爸爸人窮志不短,從不佔別人一針一線的便宜,就連他的羊也不能啃食別人的一草一苗!有意思的是,為了防止羊兒偷食別人家的麥苗,爺爺的爸爸親手給自己的羊做了個籠頭戴上,面對地裡鮮嫩的青草、面對田間翠綠的麥苗,任憑羊兒急得“咩咩”,亂叫,不到放羊的地方,爺爺的爸爸決不解開羊籠頭。鄉親們見到帶著籠頭的羊不禁哈哈大笑,背後卻對爺爺的爸爸由衷地讚賞。

  第二個爸爸是爸爸的爸爸。他是一名赤腳醫生,在我眼裡,他的故事就是一個傳奇。白天他和普通的農民一樣鋤草、澆地,傍晚另一項工作又開始了,把脈、問診、抓藥、打針,從不含糊,飯菜常常是熱了一遍又一遍。爸爸曾經打趣說,我小時候可沒少給你爺爺做數學題。為什麼呢?原來一進新藥,爺爺總是和爸爸仔細計算每瓶藥每片藥的價錢,生怕多收了病人一分錢。但爺爺卻說:“給鄉親們看病,我不圖名不圖利,為的是積善行德!”身無長物、兩袖清風,他沒有給兒女們留下一件像樣的東西,卻為兒女們留下了“善良、奉獻、敬業、清廉”的良好家風。

  最後我來講講我的爸爸。雖然我的爸爸只是一名最普通的農村小學教師,可在我心裡,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前不久,媽媽外出學習不在家,我扁桃體發炎的老毛病又犯了,高燒39度2。看著昏昏沉沉的我,爸爸心疼極了,可是他的學校要迎接一個重要的檢查……什麼?你認為接下來的故事是爸爸會狠心地丟下我,不顧我的哀求,毅然決然地奔向學校?no,長期以來,我和爸爸默契十足。只見爸爸的眉毛挑了挑,那是在問:“閨女,能行嗎?”我故作輕鬆、擠出笑容,踮起腳尖,颳了刮爸爸的鼻子,那是在說,“老規矩,放學後,準時上醫院!”偷偷告訴你,爸爸在醫院見到我時,都掉淚了!

  這就是我們家的故事,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她沒有寫成書、沒有刻成碑,但早已烙印在我和我們家人的.心中。無聲無形、卻有情有愛、有禮有義,她將激勵著一代代爸爸、一代代媽媽延續、傳承。

  家風傳承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小時候,爺爺就教育我做人一定要誠實。

  有一次,我和爺爺去賣菜,看見路邊掉著一張一百元的人民幣,我興高采烈的跑過去撿了起來。這時,前面有一個人一邊走著一邊哭著。爺爺對我說:“興許這錢是他丟的吧?”爺爺拉著我急忙走過去,爺爺問:“小姑娘,你找什麼東西?”那個小姑娘哭著說:“我給媽媽買藥,沒想到把那一百元錢丟了。”爺爺就讓我把那張錢拿出來,可是我卻偏說沒撿到,爺爺狠狠瞪了我一眼,然後從自己身上拿出一百元給了那個小姑娘。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不理爺爺。爺爺看穿了我的心思,他語重心長的對我說:“錢雖然寶貴,可是不屬於我們的錢,我們絕不應該要,何況這是人家的買藥錢呢?做人一定要誠實。”

  和爺爺一樣,奶奶一直教育我要勤奮。

  奶奶每天在上都起得很早,然後為我們準備早餐。待我們都走後,奶奶又開始掃地、洗衣服、擦桌子……奶奶就像一個皮球每天的轉呀轉呀。在奶奶的影響下,我們家的每個人都很勤奮。

  記憶最深的一次,老師佈置了兩項作業,一項常規作業,一項是寫一篇作文。由於我平時善於積累好詞,所以這次作文我得了很高分。這就是勤奮的結果。

  記得奶奶經常對我說:“不要怕吃苦,因為只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直到初中,我仍記著這句蘊含深刻哲理的話。

  我一直在想:如果每個家庭都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出色的傳承優良家風家規和家訓,那麼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就會逐漸消褪,正能量就會得以傳遞,那咱們的社會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的幸福美滿,國家將會越來越繁榮昌盛!

  家風傳承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家風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部分,傳承優良家風會使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在社會中出類拔萃。我家的家風就是—勤儉節約。

  媽媽從小就教育我:“孩子,你一定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因為地球上所有的東西都是有限的,需要人們用勤勞的雙手去創造,更需要人類的節儉,不能浪費,要讓我們的家園更美好。”

  媽媽就是個非常勤儉節約的人,媽媽每天早出晚歸辛苦的上班。有許多次的晚上,媽媽剛回到家,累得躺在床上一會就睡著了。我看著媽媽日漸變得粗糙的手和臉,心裡非常難過。媽媽上班掙了錢,卻不隨意花,那一次,有人請媽媽去吃飯,她們一邊聊一邊吃,吃完飯,桌上還剩下許多飯菜,媽媽就準備打包帶走,那人說:“用打包了。”媽媽卻說:“剩下這麼多的菜倒了多可惜。這些菜都是農民辛苦種出來的,我們一定要珍惜。”

  跟媽媽一樣,爺爺也是個很勤儉節約的人,爺爺從小就告訴我做人要勤儉。我也很聽爺爺的話。我從小到大用的草稿紙都是先用鉛筆寫,用完了之後,再用鋼筆在上面寫,這樣子很省本子。這是爺爺教我的方法。爺爺告訴我:“紙都是用樹木做的,節約用紙就等於是保護樹木,而且我們更應該多種植樹木,樹木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還能防止沙塵暴,保護我們的家園。”爺爺把我從小到大用過的廢紙收集起來賣到造紙廠,賣的錢就會捐給希望工程。

  爺爺不僅是個節約的人,還是個勤勞的人。

  爺爺每天早出晚歸地在外面幹活,背也駝了,手上一道道筋骨很明顯,我看著非常心疼,爺爺卻說:“沒事。”

  在爺爺媽媽和一家人的影響下,我也變得很勤儉節約了。現在,我已成為一名初中生,早已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了。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勤儉節約”,希望這樣的傳承優良家風永駐在我們家中。

  家風傳承演講稿7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好!

  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的重要了。

  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學校。因為家風雖是無形的、潛在的,但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它對孩子的成長既是一種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為規範的“調節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爐。”美國的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庭,家風傳至八代。愛德華是博學多才的哲學家,勤奮好學,為人嚴謹,為子女樹立了良好的風範。他的子孫中有13位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是醫生,還有1人當過副總統,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而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畢生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無所事事。他的子孫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殘或夭亡,60多人犯過詐騙和盜竊罪,7個人是殺人犯,總之沒有一個是有出息的。兩個家庭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後代,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續,在社會的大舞臺上向兩極發展著。所以說,家風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子女的成才與否。

  我的家風是“發揚民主、平等協商”。良好家風的重要基礎是團結、平等、和諧的家庭關係。家庭關係不正常,互相指責、埋怨、爭鬥,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敵對情緒,心靈深處就會留下痛苦的傷痕。因此,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處,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家長要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儘量不當著孩子面吵架;要發揚民主,主動傾聽孩子的意見、平等協商;在大人的正確引導之下,讓孩子自由地成長;開朗、樂觀地和和孩子一起玩,讓家庭充滿歡樂情趣。給孩子創造和諧的家庭環境,讓他們在和諧、溫暖和相互關愛的人際關係中健康成長。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也是家庭成員品格、文化素養、道德情操、人際關係的具體體現。家風如春雨,潤物細無聲。要形成好的家風,做父母的就得事事從自我做起,我覺得我做得比較好的就是在小孩讀小學的時候,陪同孩子一起練習游泳和書法,不斷提高為人父母的素養,同時努力將自己的家庭變成人才的學校。

  家風與校風共同影響著我們,使我們向著目標前進,擁有美好的品格。我們又以我們自身所擁有的美好品格對他人進行影響。家風校風,讓我們乘風破浪,乘“風”而長。

  家風傳承演講稿8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傳承良好家風促學風。

  千年前,吳越錢氏奠定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千年繁華,也留下了以《錢氏家訓》為代表的錢王文化寶貴財富。《錢氏家訓》不僅是錢氏後人的行為準則,更是我們共同的“傳家寶”。

  一個人相當於一棵樹,一個家庭就是幾棵樹。透過家庭的帶動,能夠影響周邊的家庭,形成森林,形成一個大氣候,從而影響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因此,臨安開展好家風建設,就是以家風為抓手,大力挖掘、弘揚、傳承《錢氏家訓》等傳統文化精髓,並以家風帶鄉風、促作風、樹新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個體的行動中、植入群眾的心靈裡。

  在好家風建設中,臨安注重家庭,確立愛國愛鄉、遵紀守法兩項“基本標準”和誠實守信等八個“倡導方向”,近兩年推選出近8000餘戶“好家風”家庭,舉辦100多場“好家風”家庭褒獎禮,凝聚起千家萬戶向善的力量;臨安注重家教,組織“好家風”進萬家村村宣講活動,以身邊的“好家風”事例生動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家風家訓伴我成長”活動,學生和家長一起立家訓、曬家訓、傳家風,讓家風成為孩子成長的陽光雨露;以“誠信、敬業”為主題開展“好家風”進農家樂、進電子商務活動,讓“好家風”產生口碑效應,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從而培育千家萬戶向好的風尚。

  臨安注重家風,透過“好家風”與黨建、民風、村風有機結合,在每個行政村建立“平安巡防”和“鄰里互助”兩支“好家風”志願服務隊,引導黨員幹部帶頭立家訓、亮家訓、傳家風;推出“好家風家庭”優惠貸款、就業服務支援及有線電視優惠服務等,增強“好家風”家庭獲得感,激發了千家萬戶向上的動力。

  透過“好家風”建設,既弘揚了社會正能量,也激發了群眾的道德情感,更有力地凝聚了向善向好向上實現夢想的強大動能。臨安將持之以恆,讓“好家風”在錢王故里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