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七單元]寫一篇讀後感> 【精選】寫讀後感作文彙總7篇

寫讀後感作文

【精選】寫讀後感作文彙總7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寫讀後感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寫讀後感作文 篇1

  “魏吳爭鬥決雌雄,赤壁樓船一掃空,烈火初張照雲海,周郎此曾破曹公。”

  《三國》一書想必大家都讀過,而赤壁之戰又讓我們意猶未盡、刻骨銘心。在華容道上,關羽一夫當關,敗軍之臣曹操山重水複疑無路。關羽本可獲得殺死或俘虜一代梟雄曹操的絕佳機會,但想到曹操曾經幫助過自己,待自己不薄,不忍心對他恩將仇報,因此,放虎歸山讓曹操逃過一劫,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我們看來這是孫吳聯盟赤壁之戰的一大敗筆。其實,我們不防換個角度想一想:如果關羽下狠心把奸臣曹操殺死,那麼,江東的孫權沒有了曹操這一大勁敵,便可不費吹灰之力拿下當時兵馬殘缺的劉備。而劉備不是死得更慘嗎?更快嗎?如果這樣,與其說關羽行俠仗義、重義氣,不如說這是諸葛亮的一個計謀,因為這會讓劉備的帥位暫時保住,獲得喘息之機以便招兵買馬,並可讓曹操與孫權互相爭鬥,俗話說:“二虎相爭必有一傷。”當哪方戰爭失敗後,劉備便可坐收漁翁之利,到那時自己也兵強馬壯,有了實力與對手相抗,這樣不是更好嗎?

寫讀後感作文 篇2

  我從課文《小抄寫員》中感受到了那感人肺腑的父子情愛。

  課文的主要內容是:敘利奧的家很貧困,父親為了維持家人的生活,夜裡為別人抄寫籤條。敘利奧非常心疼父親,就利用晚上12點爸爸睡著以後的時間,偷偷地抄寫籤條。父親不知情,反而責罵他。一天晚上,父親看到是兒子在抄寫籤條時,真是悔恨交集。就這樣,他們的父子之情更深了。

  父子之間的感情是寬廣博大的。不記得是誰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愛別人,同時也被別人愛,那麼這個人是最幸福的。”難道不是嗎?敘利奧為了愛父親,竟忍受委屈。他把一切深埋在心底,因為他愛他的父親,他也知道父親也是愛他的。

  課文並沒有用什麼華麗的詞語去修飾,但文章的字字句句都飽含著深深的情意,讓人感受至深,有時甚至熱淚蓋眶。

  當父親知道敘利奧是為了讓他減少點壓力,每天晚上偷偷抄寫籤條,4個月競沒睡過一宿好覺時。他被深深震動了。他撫摸著兒子的頭,嗚咽說:“孩子,是爸爸對不起你。”他是那麼的懊悔,因為幾個月來,他競對兒子用了那種冷漠的態度。可敘利奧沒有一句怨言,因為他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父親。讀到這裡,縱然是鐵石心腸的人,也不會無動於衷。

  一篇文章的精華之處在於以情感人。因為這篇課文處處都洋溢著深厚的情誼,使我不時地流下感動的淚水。=

  誰都知道。當一個人失去那個深深愛他的人以後,將是什麼樣的滋味。當敘利奧聽到父親說不再管他的時候,心裡真是好難過啊!可他卻不把真情告訴父親,因為他太愛父親了,他願意為父親分擔些勞累,可以說他把自己那質樸純真的愛全部奉獻給了父親。愛,平常我們說得很隨便,可在敘利奧與父親之問、這“愛”一字值千金啊!

  讀這篇課文最大的感受,就是使我懂得了一種世界上最偉大的愛——父子之間那寬厚的愛。在這裡,我要告訴天下的父親們、兒子們,請你們珍惜這偉大的愛吧!它比山高,比海深,用什麼也代替不了!

寫讀後感作文 篇3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好書,書的名字是《青鳥》。《青鳥》的作者是191X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梅特林克,這本書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樵夫的兒子狄狄和女兒美狄在聖誕節前夜夢見了仙女,她要兩個孩子外出給她生病的孫女尋找青鳥。兄妹倆用仙女賜予的魔鑽石,召來了麵包、糖、火、水和貓狗等的靈魂。在光的引導下,他們相繼來到了記憶之鄉、夜宮、森林、幸福樂園、未來王國等地尋找,最終在未來王國找到了青鳥。夢醒後鄰居貝爾蘭戈太太來找狄狄,說她生病的孫女想要狄狄的小鳥。狄狄答應把鳥給她,這時,他發現籠中的鳥正是他在夢中尋找的青鳥。貝爾蘭戈太太的孫女一見到青鳥,病頓時痊癒。最後,青鳥飛走了,小姑娘傷心痛哭。狄狄勸慰她說,他們還會把青鳥找回來的。

  一開始我還不能理解這個故事的寓意,於是我一遍又一遍地細讀、揣摩。我這才發現,其實文中的青鳥代表的是幸福。狄狄他們歷盡千辛萬苦找到的青鳥,其實就是他自己一直養在籠中的一隻斑鳩,這隻普普通通的小鳥,只有當狄狄無私的愛心萌動,要把它送給鄰居生病的`小女孩時,它才變成了青鳥。作者想透過這一點告訴我們:其實幸福並不那麼難找,幸福無處不在,雖然我們總是難以發現它的蹤跡,總以為幸福離我們很遠,但是經過千難萬險就會發現,只要我們努力去尋找,總能找到屬於我們的幸福。幸福就在我們身邊。

  我相信,只要人類尋找幸福的努力永不停止,《青鳥》的感人魅力就將永不止息地存在於天地之間。

寫讀後感作文 篇4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稱"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梁山這一點上,許多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於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於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貧民,為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於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衝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

  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為"智多星"呀!

寫讀後感作文 篇5

  似乎從入學到現在我很少再去看書了,我曾經一度覺得自己再也找不回高中時代那種在瘋狂學習之餘好似享受一般的閱讀,那對於我來說是一種精神的慰藉,也就是那時,在語文老師的影響下,我接觸到了史鐵生,感受到了他的文字和他的精神。

  如今,我早已記不清在將近一年的大學生活裡我收穫了什麼,所以我再一次翻開曾經的怦然心動,再一次隨著史鐵生的腳步進入那座牆面斑駁坍塌、剝落了曾經的琉璃繁華、褪去了以往的雕欄玉砌的祭壇,再一次去閱讀感受那個偉岸的人格。

  地壇對於史鐵生是一座幽靜的宮殿,在他最狂妄的年齡殘廢了雙腿的時候像是上天安排好的一樣出現在他面前,到底是他發現了地壇還是地壇發現了他,我不得而知,但我更願意將地壇想象成一位深沉慈祥的老者,就那麼靜靜地呆在那裡,四百年浮浮沉沉似乎與它無關,可壁殘垣中找到失落的繁華,這位老者在歷史中靜靜地等待找到他的人,並用他獨特的氣質去影響這些人,包括史鐵生,那個本該處於最輕狂的年齡卻被飛來橫禍打擊的意志消沉的年輕人。

  一切彷彿如此自然,一個失落的年輕人搖著輪椅慢慢走進地壇,他是否是在漫無目的地行進中無意看到了這處幽靜地不似人間的地方呢?我不得而知,但我可以想象他當時的意外或許還帶著些許的驚喜也說不定。設身處地,若是我也雙腿殘疾無法行走,我所最想做的便是找一個地方默默地坐著,就那麼坐著,觀看晚霞映滿西界的天邊,等待一顆一顆亮起來的繁星,不知不覺慢慢忘卻了自己,忘卻了時間,

  等到忽然驚醒看到自己的狀況忽而的內心一陣明透,也許一陣迷茫吧,我自己說不好,畢竟我不是真的雙腿殘疾,然而史鐵生,在他和地壇來來往往無數次的交流後,他迷茫過,明透過,亦或是憤怒過,失落過,但是不論怎樣驚濤駭浪一般的情緒最後都被地壇這個有著深沉智慧的地方慢慢琢磨成新的東西,這些新的東西在史鐵生心裡慢慢沉積慢慢改變著他的消極,慢慢更新著他對於人生的領悟。開始的時候,他沒有工作帶著一腔的不甘和憤怒,他不知道上天為何待他如此不公,還未等他完全領悟人生的一點一滴便無情地剝奪了他的支架——雙腿。然而後來呢?他靜靜地感受著地壇的魅力,“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著觸鬚,猛然間想透了什麼,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幹上留著一隻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滿園子都是草木竟相生長弄出的響動,悉悉碎碎片刻不息。”這都是真實的記錄,園子荒蕪但並不衰敗。

  他開始慢慢拿起筆,慢慢書寫自己的故事,故事裡所有的事物都像慢慢從空氣中顯現在讀者面前一樣那麼自然那麼生動,他的文筆也慢慢感染了每一個人。當然,這故事裡,也站立著他的母親,一位代表了中國大地所有母親的慈母。

  在文章裡,我可以看到因為自己的身體的原因,史鐵生不願意與母親過多的交流,而他的母親則是小心翼翼地愛著自己的兒子,這位老人很無助卻很堅強,因為她知道自己是兒子目前唯一的支柱,所以無數次她前往地壇尋找自己的兒子,而史鐵生則是倔強地靜靜躲在一旁,看著自己的母親焦急地召喚著他,一聲聲地呼喚著他,但他大多數時候,並沒有迴音,我想應該是基於年輕的倔強,他不願意讓母親找到自己,即使最後母親總是能夠根據他的輪椅的車轍印找到他的所在。我還清楚地記得史鐵生對於自己母親的描寫,他寫到自己的母親,文筆總是無比的親切溫柔,就像他自己說的,這是他對於自己母親的彌補,晚一點的彌補。我記得他寫到自己的母親推著他慢慢走,慢慢和他聊著天,母親找著話題來逗自己的兒子,一不小心說到了史鐵生小時候最喜歡一邊踩著落下的花朵一邊跑著笑著的事情,說到一半母親立刻閉嘴不說話了,她是忽然意識到自己不小心觸碰到了兒子的內心最柔弱的地方所以小心翼翼的閉口不言,氣氛很尷尬,因為母親不知所措了。每每史鐵生回憶到這一段他一定是充滿了愧疚之情的,這很正常卻也很可悲,人們似乎總是在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當終於史鐵生的母親再也不能推著他慢慢散步的時候,他萬分懊悔自己當初為什麼讓母親在地壇裡焦急地找了那麼久,自己為什麼不也同樣呼喚一聲媽媽,讓母親感到她的努力使兒子確實恢復了不少呢。

  最溫柔的字眼,慢慢在紙上描繪出他內心最美麗最溫柔最小心的母親,一位善良和藹慈祥的母親緩緩出現在我的腦海裡,那位母親的面容似乎慢慢熟悉,慢慢清晰,那時我自己的媽媽。我忽然醒悟,我自己現在也是處於最輕狂最狂妄的年齡,我也應該在自己內心最溫柔的地方,放上自己最親切最敬愛的人,然後拿自己的時間慢慢珍惜他們,陪他們一起慢慢變老。

  我想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地壇,一個可以自己慢慢品嚐,靜靜欣賞的地壇,在那裡我們可以學會獨處,學會思考,思考著人生思考著時間思考著點點滴滴的事情。身處距離家鄉一千多公里外的大學,我慢慢品讀著這篇文章,思考著鋪於紙上的一行行文字,我知道這些文字是一位已經逝世的偉大的文學家的人生感觸,筆墨鋪就而來,洗滌著我的心靈。

  而現在,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拿起中學時從未放下的筆尖,寫起中學時從未中斷過的隨筆,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地壇,描繪出屬於自己的一片世外桃源。

寫讀後感作文 篇6

  今天我們學了《小抄寫員》這篇課文,感到非常驚訝。主人公是個十二歲的孩子,他從小就有了養家的責任感,真是了不起啊!我不禁掩卷沉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心裡想了很多很多,讓我們感動不己的課文。

  課文中主要講了敘利奧在每天深夜裡等爸爸睡了以後,他便幫爸爸抄寫,因為睡眠不足上課打盹兒,爸爸屢次提醒到最後動怒。敘利奧看到能多賺錢,即使被爸爸責罵也不把真相告訴家人,他心裡十分難過,傷心加上疲憊,身體越來越差。後來還是被爸爸發現了,爸爸非常心疼兒子,讓敘利奧好好地睡了一覺。 當我讀到:“敘利奧對爸爸說:‘爸爸,我來替您寫吧,我能寫得和您一樣好。’可是他爸爸不答應,敘利奧暗暗想辦法”時,我想他真關心父母的身體啊,可我只會與父母頂嘴,不聽他們的話,不好好學習。當我讀到:“敘利奧一聲不響地受著父親的責罵,心裡傷心極了,但他沒有把真相說出來”時,我真敬佩他,要是換了我的話,我會受不了而把真相全說出來的。敘利奧你雖然生活在一個清苦的家庭裡,但你是那樣關心父母,勇於承擔責任,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要像你一樣從小就有責任感,是對家庭、社會的責任感,做一個能關心人幫助人的小主人公。

  想想我,我也為我媽媽爸爸做過一些事:洗衣服、疊衣服、為媽媽上網查東西、打檔案,為爸爸也打過檔案。並且,我還為我自己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雖然有這些我可以做的事,但有時我也體會不到父母對我的體貼,有時候我還不體貼他們。

  就拿今天早晨來說。我早晨起來的時候差不多已經7點10分了。我上完了廁所,來不急扁袖子就開始洗臉。這時,媽媽早已把飯端來了,讓我趕緊吃。我把稀飯吃了半碗,就背起書包往學校跑,被媽媽截住,她說:“把饃給我吃了!”我沒辦法,只好吃起來,我吃得很慢,媽媽大聲叫道:“來快,慢的很!”我加速去吃,把大片大片的饃塞進嘴裡,她又大聲叫道:“好好的給我吃。”我只得好好吃了。後來媽媽嫌我慢,把我打了一個耳光,我哭哭啼啼地進了教室。當學了《小抄寫員》這一課後,我才知道,媽媽打我是為我好!我不應該這樣對她。我打算,今後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會做。相信我吧!

寫讀後感作文 篇7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透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絡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絡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絡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 而不能盲目聯絡、前後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 掌握。

  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寫讀後感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係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準確選擇感受點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 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絡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初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後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觀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觀後感的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