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教學計劃教研活動
【核心提示】《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故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瞭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一.學生情況分:
本班共有學生64人,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對古詩詞吟誦有著濃厚的興趣,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會小組合作學習。本學期著重激發孩子對《三字經》的喜愛,瞭解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
二、教材分: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形式眾多的啟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相傳是南宋著名學者王應編的。它的成功之處在於,雖然全書只有1140字,但結構嚴謹,文字簡練,內容豐富,涵蓋面廣,而且全書均為三字韻語,讀來琅琅上口,便於兒童記憶。
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解讀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透過角色想象、情感體驗等形式,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體驗的環境,引導學生在朗讀、默讀、精讀中反覆誦讀,使他們用心去感受、關注、欣賞、評價文字,獲得大量的鮮活的閱讀資訊,從而實現師生與文字間的對話。
三.教學重難點
1、靈活開放的學習氛圍,把課本內外、課堂內外聯絡起來,促進學科之間的融合。
2、語文的人文教育功能,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文字。
四、教學目標:
1、熟讀成誦《三字經》,感受其韻律美和節奏美。
2、有熱愛祖國的感情,對三字經這種語言形式感興趣。
3、初步感知中國悠久的歷史、壯麗的山河,從而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同時,從小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4、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踐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學習方法。
5、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養成勤奮好學的習慣。
五.教學內容:
誦讀《三字經》
六.教學措施
1、 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時兒問答比賽等
2、 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我將運用遊戲“對句、接龍、找寶藏、小老師、等。
3、 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4.根據學生已知匯入,提出問題進行探究,得出結論拓展延伸,培養閱讀興趣。這篇課文的篇幅雖然不長,但由於是古文學生不易理解課文內容。因此,教學本課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簡介《三字經》的內容及特點。請學生在課前查閱相關資料,說說他們瞭解《三字經》的情況,會背的還可以讓他們背一背,引發學習本課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