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學習筆記>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書筆記2篇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書筆記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書筆記2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書筆記1

  暑假前,聆聽了王老師關於解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精彩講座,講座後我將《指南》列印裝訂起來,利用假期的空餘時間細細地翻看、品讀了一番,在閱讀過程中對《指南》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的同時,總結了以下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指南》是一本師幼共同的“成長冊”

  正如《指南》的“說明”中所說,《指南》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個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

  《指南》中對幼兒的能力發展水平的確定並不是隨隨便便的,有些語句雖然意義相近,但是在數字或言語上的界定卻更加詳細規範了,如在動作發展中規定3~4歲的孩子能夠單腳連續向前跳2米左右;4~5歲的孩子能夠單腳連續向前跳5米左右;5~6歲的孩子能夠單腳連續向前跳8米左右,這些小小的數字雖然不同,但是卻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層層遞進的,正體現了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水平能力發展差異,而也正是這些小小數字上的差異,讓我們教師對於如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教學計劃,有了更好的參考數值,讓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成長。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專業知識的引領,有了《指南》中更詳細的標準劃分,教師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應該達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詳細的瞭解,對教師的工作有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也讓教師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斷成長。

  二、《指南》是一本詳實溫馨的“備忘錄”

  《指南》中的.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議部分針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目標,列舉了一些能夠有效幫助和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教育途徑與方法。

  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每個領域中的教育建議,如“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論幼兒做得好壞都給與適當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他發展自理能力的機會”、“和幼兒一起發現美的事物的特徵,感受和欣賞美”、“利用傳統節日和民間慶典的機會,帶幼兒觀看或共同參與傳統民間藝術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動,如皮影戲、剪紙和捏麵人等”、“注意語言文明,為幼兒做出表率”等等,這些教育建議每一個都很詳實有效,且關注到了各個方面的細節和注意點,但這些建議卻一點也不顯得多餘或雜亂,每一條都是工作中著實切實可行的,可操作性非常強。有了這本“備忘錄”中的一個個“溫馨小提示”,將為我們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實實踐行為,做更詳細的指引。

  三、《指南》是一本強調自主探索的“經驗集”

  在《指南》劃分的幾個領域中,並沒有刻意強調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關注幼兒的全面發展,更關注幼兒健康、心理、社會性交往、生活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的綜合培養,同時也更強調“自主”二字。如“支援幼兒自發的觀察活動,對其發現表示讚賞”、“支援、引導幼兒學習用適宜的方法探究和解決問題,或為自己的想法收集證據,如想知道院子裡有多少種植物,可以進行實地調查”、“幼兒園和班級裡的重大事情和計劃,請幼兒集體討論決定”、“鼓勵幼兒嘗試自己設計有規律的花邊圖案,創編有一定規律的動作,或者按某種規律進行搭建活動”等等,《指南》像是一位經驗老道的學者,不僅將幼兒生活與學習上的活動鎖定在自主能力的發展上,還根據不同的領域給出了有效的引導方法,“鼓勵”、“支援”、“和幼兒一起”這樣的字眼隨頁都可看到,讓一件件學習中的小事都變得瞬間靈動了起來,幼兒的思維需要發散,教師的教育也需要發散,《指南》讓我看到了教育的無限可能性。

  現在的孩子多數都生活在教育的條條框框之中,他們需要自主,因為只有自己動手動腦得來的直接經驗才是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要想擺脫“填鴨式”的教育,想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班級的主人,相信在《指南》中就能夠找到答案。

  或許我對《指南》的解讀還不夠深入,還比較片面,但是“路漫漫其修遠兮”,我會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不斷反思、實踐,將《指南》的精神和經驗落實到未來的工作中,為孩子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更好的鼓勵、引導和支援,和孩子共成長!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讀書筆記2

  弗洛伊德認為3~6歲這個階段是一個動盪不安的時期,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們都知道,孩子到3歲時會突然發生很大變化,有些孩子變得非常不聽話,固執,任性,有的孩子情緒突然變得很不穩定,在3~4歲的孩子中,男孩的戀母情結和女孩的戀父情結表現相當普遍。而在此之前,這些特徵就不明顯,在此之後,這些特徵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學界,人們把3歲左右稱為一個關鍵時期。給孩子更好的發展,使我們所有幼兒園老師與家長共同的目標。所以認真的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此受益匪淺。

  首先,在學習《指南》的同時,我深刻的意識到,幼兒教育是一項十分細緻的工作,相對於我們平時的工作來說,我們還是有很多做的不好的、欠缺的地方。但是在不斷的學習與實踐中,我們也慢慢的細化自己的工作,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比如說,大班,年齡段在5-6歲左右,在《指南》中的健康領域第三點“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中的“目標”

  1.養成每天按時睡覺和起床的習慣。

  2.能主動參加體育活動。

  3.吃東西時細嚼慢嚥。

  4.主動飲用白開水,不貪喝飲料。

  5.主動保護眼睛。不在光線過強或過暗的地方看書,連續看電視等不超過30分鐘。

  6.每天早晚主動刷牙,飯前便後主動洗手,方法正確。

  在平時的一日活動中,我們會利用“晨間談話”、“午睡前”、“放學前”等時間,告訴孩子們哪些習慣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並且要改正。而且引導孩子們在家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比如:少喝可樂,多喝白開水;每天睡前和起床都要刷牙;多吃蔬菜對能讓身體棒棒等等。我們根據季節變化,在傳染病多發期會提醒孩子們不要到超市、商場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去玩,還要告訴爸爸媽媽多開窗通風。

  我們也努力的將這些“嘴裡說說”的東西融入到孩子們在園的一日活動中去。在吃飯的時候提醒孩子們要先洗手,吃飯不挑食;結合孩子們活潑好動的天性,每天組織他們到戶外遊戲、鍛鍊,絕對保證孩子們的戶外體鍛時間。

  我覺得,對於大班5-6歲的孩子們來說,養成正確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還是相當重要的,這影響著他們一生的發展。

  《指南》制定的非常的細緻,但是我覺得有些目標是不是應該根據每個孩子自身的特點來達成,就比如說健康領域中“連續看電視不超過30分鐘”這一條,在幼兒園老師的引導下去達成是絕對可能的,但是在家中,父母上班,爺爺奶奶帶著孩子,孩子任性耍賴,長輩也無從下手,我們當老師的只能加大宣傳力度了。

  雖然這些都是零零散散的瑣碎事情,我相信遵從《指南》提出的教育3~6歲幼兒應堅持的三個原則:

  第一,應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珍視幼兒生活和遊戲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其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第二,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發展;

  第三,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做到更細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