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發言稿> 讀書交流會優秀教師發言稿

讀書交流會優秀教師發言稿

讀書交流會優秀教師發言稿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發言稿在我們的視野裡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好的發言稿可以引導聽眾,使聽眾能更好地理解演講的內容。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發言稿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書交流會優秀教師發言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交流會優秀教師發言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是xxx,來自xxxx鎮中心小學。很高興能夠站在這裡,與大家分享讀書的心得,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揚起我生命的風帆》。

  高爾基先生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縱觀古今內外,那些稍有成就的人們,都有著一個相同的愛好,那就是讀書.可以這樣講,讀書是每個人都做過的事情,但凡有所追求的人,無不熱愛學習,無不對讀書情有獨鍾。而開卷有益便是所有人的收穫。

  如果能夠有機會讀書,請務必相信你是幸福的。如果能夠專門提供機會讀書,也請你務必相信,你是幸運的。自從我縣教育系統全面開展“讀書學習”活動以來,我彷彿覺得自己時刻沐浴在春風裡。在書籍的海洋裡徜徉,讓我越來越感受到生命價值的所在,正是這些洋洋灑灑的文字,讓我一次又一次舉起理想的旗幟,揚起了我生命的風帆。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身正為師,學高為範”這是我踏上教育之路的領航座標。為了在這條路上走得更堅實、更自信,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才是最佳的選擇。

  親愛的各位老師,相信你們也會跟我一樣,有著這樣的體會,不論當初是怎樣的選擇,陪伴著學生,一路見證他們的成長,慢慢地我們愛上了這份質樸的工作。經歷著學生的喜怒哀樂,我們自己也一天天變得成熟。這些可喜的變化都離不開學習。

  “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的一生。”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學習的榜樣,這些令我們崇拜、學習和模仿的楷模,也可以透過閱讀各類書籍所認識。在進行閱讀時,我們會潛意識地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書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進行比較,這樣,無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素質和道德水平。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刻要做好學生的榜樣,身體力行更是要謹記的。透過學習,吸收前人在修身、處事方面的智慧和經驗,塑造高尚人格,不斷提高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在這個過程中,我真的發現了,自己身上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並且我還不斷地去與那些良師益友進行校對,撥開蒙在眼前的利慾迷霧,尋找屬於自己前進的方向。

  培根先生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透過學習,不但增長了我的見識,更讓我感到渾身充滿了力量。正是這樣的力量時刻激勵著我,不,應該說是我們,正是這樣的力量,時刻激勵著我們不斷前進,不斷地成長。

  “活到老,學到老”書籍始終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在學習那些文字的過程中,還可以讓我迸發出許多的靈感……對於課堂教學,我可以想到更有效的、更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式、方法;有關訓練習作,我能夠設計出更別出心裁,更讓學生記憶猶新的練習;處理學生之間雞毛蒜皮的小摩擦,我能夠更細緻、更用心地達成和諧;班級管理中,更是讓我敢於打破傳統,因人制宜,適時地培養班集體所要具備的整體素質......總而言之,不論遭遇到什麼樣的麻煩,什麼樣的困難,都讓我有足夠的勇氣,去勇敢地面對它,然後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就這樣,一次又一次,我人生的道路就向前邁出了一步,甚至是一大步。

  “學無止境”,我們新時代下成長起來的人民教師,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業務水平。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養成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勇於實踐的良好習慣。把學習作為終生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更要養成良好的讀書、學習習慣,做到學以致用,以學習促進工作,以學習促進專業成長,為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發揮積極作用。

  親愛的各位老師,其實,不論是從職業的角度,還是生活的角度來看,多讀書、勤學習,總是一件讓人心神愉悅的事情。它讓求知的人從中獲知,讓無知的人變得有知。書籍可以給予我們希望和勇氣,將慰藉緩緩注入我們乾枯的心田;它能幫我們開啟曾陰霾的心靈之窗,使生命的天空再現光芒。在書籍的帶領下,我們不斷磨鍊自己的意志,擁有屬於自己的本領,依靠自己生存,在當下如此激烈競爭的社會,立於不敗之地。讀書,能夠盪滌浮躁的塵埃、汙穢,過濾出一股沁人心脾的靈新之氣,甚至還可以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嫻靜氛圍。讀書,其實也是一種休閒,一種娛樂方式。它可以調節人體的血液流動,使你身心健康。所以無論如何,在書的海洋裡遨遊,那將是一件無限快樂的事情。所以,我們更應該多讀書、讀好書。

  親愛的各位老師,就讓我們一起,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慢慢地體味、去慢慢地發現,相信我們一定會感受到,生活可以變得如此充實,生命可以變得如此精彩!

讀書交流會優秀教師發言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再次接到參加演講比賽的通知後,我熟思了很久,這次的文稿寫出來,能否完整地展現我的想法,我真得沒有把握,但是,既來之,則安之,我也想借這個機會說一說與孩子們一起讀書的感受,懇請專家和各位評委老師多批評指正!我演講的題目是《共讀與共贏》!從這個題目中不難看出,我的觀點是:與孩子們一起讀書,絕對是一種共贏的效果,無論是自己的學生還是自己親生的孩子,都是這樣的結果!

  先說一件和自己的學生一起讀書的往事吧,那件事給我的觸動真的不小!事情要追溯到20xx年的春天,初中語文教研員蔡老師到我們學校去聽課,領導安排我來講這堂課,根據教學進度,適逢我講《楊修之死》這篇課文。我自認為對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比較精通的,所以,事先並沒有在備課上下多大的功夫!那個時候的授課,對於啟發學生思維這一環節要求的不高,只是照本宣科地理順了文章的結構,並解決了字詞,之後就讓學生們自己讀課文。在學生們讀書的過程中,我在黑板上寫下了這樣一個問題:楊修為什麼會死?然後等學生讀了一會,我就讓大家開始討論!學生們有的沉思,有的翻課本盲目地找答案。

  本來,按照我的估計,學生們的回答基本上是偏離不了楊修本人恃才放曠和曹操嫉賢妒能這兩個答案的,因為,在我的腦海深處,這本也就是導致楊修死亡的根本原因。我信心滿滿,期待學生們能按照這個思路來回答,答完這道題,所有的教學環節就全部完成,我也就可以順理成章地下課了,想到這裡,我不免有些得意,講這麼一堂課,太簡單了!誰知,一個我最信任的學生的回答卻讓我大吃一驚!他說,羅貫中的本意並非是誇楊修聰明!其實,他很傻,並非真的聰明。聽了他的回答,我的腦袋當時就嗡地一聲,心想,孩子,這是在聽課啊,你可別給我砸了鍋!

  心理是這麼想,但我還是硬著頭皮請他來說一說自己的理由。於是,那個學生不緊不慢地說出了一番令我在以後的教學甚至是做人上都將畢生銘記的話。

  他說,楊修雖然是高智商,學識淵博,但是這不代表他就一定是個聰明人,他若聰明,就不會糊里糊塗地捲入到曹操繼承人爭奪這件事當中;他若聰明,就不會在曹操的食盒上寫下一人一口酥這五個字,難道說,曹操身邊能人眾多,就止他一個人瞭解曹操的真實想法嗎?其實不然,能人到處都是,只是別人比他更瞭解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再說一說他最後的死,曹操是以他禍亂軍心為理由殺了他的,虧他自己當初在埋葬曹操身邊侍衛的時候說過操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這句話,你知道曹操居心叵測,陰險歹毒,自己卻偏偏往槍口上撞,難道這就是聰明的表現嗎?所以說,他很傻!

  聽完了他的這一番陳述,聽課的蔡老師帶頭鼓掌,所有的學生也一齊鼓掌,而我的冷汗卻嗖嗖地往外冒,心想,你小小年紀就能把問題看得這麼透?但是,我當時沒有做任何表示,草草地下了課。課後,我急忙把他叫到辦公室,就問他是誰教他課堂上這麼回答問題的,他說,爺爺在家裡經常給他講三國的故事,還告誡他,做人千萬不能學楊修。我把他表揚了一通,就讓他回去了。而自己卻久久陷入了沉思。與其說是沉思,倒不如老老實實地說是在心頭自我反省了一通。我想到了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這部小說裡寫曹操去世的時候寫過這樣的兩句詩: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是啊,我們這些做語文老師的,並非講述完一篇課文,就算真正完成了教學任務,用現在的觀念來解讀,那就是和諧、高效、思維對話是否真正落到了實處!那堂課,我想,若干年後,我的學生們或許早就忘記了,因為,那本也就是一堂普通的課。而我,卻終生難忘,我真的覺得,那堂課上,我才是真正的學生,我的學生其實才是真正的老師!古人說,學無止境,我必將終生銘記這句話。

  和學生共讀,那一次,我實在是受益匪淺。

  時間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轉瞬間,我的女兒已經5歲了,每每提及她,洋溢在我心頭的就全是溫馨與甜蜜了。由於在鄉下工作,每星期才只能陪她兩天,心頭總難免有些愧疚。所以,呆在家裡的日子,我儘量多陪她一起讀讀《幼兒畫報》,然後做做遊戲。她是非常喜歡和我一起跑跑跳跳的,她的性格實在太活潑。記得那次一起讀《江雪》這首詩,她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非要我反覆地給她讀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讀了幾遍,我懈怠了,耍個小聰明,讓她自己讀,她眨巴眨巴眼,就開始了!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小兔子毛!我當時聽了一愣,不是這麼說的啊,詩怎麼能這麼背?我有點惱火,卻沒發作,只是問她。而她,理直氣壯地說,雪啊,就像小兔子毛啊!

  我就喜歡這麼背!之後,自己就在那裡反覆重複背誦。我頓時恍然大悟,沒錯的,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她這麼一來,不比課堂上讓學生硬生生地去造句子好得多嗎?想到這裡,我轉怒為喜,也跟她一道開始瞎背起來。夜深了,我和她媽媽一起鬨她上床睡覺,我又重複白天小兔子毛這幾句,她就咯咯地笑,笑得那麼開心。她睡了,嘴角分明帶著微笑。我想,在這個夜晚,在她甜蜜而又美麗的夢裡,她一定會夢到紛飛的雪花,雪地上蹦蹦跳跳的一隻小兔子,還有她在那裡快樂地追逐,無憂無慮地玩耍吧。夜深了,我坐在燈下,仔細品讀白天的甜蜜,我想到了一位先哲說過的那個詞語教無定法,這話真對!用什麼樣的方法去教學生是最好的?我估計沒人敢輕易地回答。記得以前在寫教案的時候,每每遇到教學方法這個環節的時候,總是應付了事,現在想來,這還真是一門大學問。看來,和女兒一起讀讀書,讀讀畫冊,也有這麼大的收穫嘛,真是學無止境啊!

  古人說,書山有路勤為徑,這是勉勵後人讀書當勤奮;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則說,銜觴賦詩,以樂其志,這是把讀書當做淡泊名利,陶冶情操的一種生活方式。而我則想說,工作的時候,多和學生一起品讀品讀文章,用心教教學生,把你的一身本領好好施展出來;回家的時候,有時間多陪陪孩子,一起讀讀書,這是一種天倫之樂啊。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能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個道理吧!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讀書交流會優秀教師發言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在國旗下的講話的題目是:談讀書。

  同學們每天辛勤在教室學習,在家中習作,在晨曦下背書,在課堂上朗讀,無時無刻不跟書打交道,這是為何?

  其實,自古以來,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愛讀書。才高八斗的曹植因為讀書“七步”內便做出千古傳誦的佳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代帝王的趙匡胤因為讀書,認為開卷必有益,即使政務繁忙,也要抽空讀書,鞏固了宋代江山。華人首富李嘉誠因為讀書,每晚入睡前也要讀上幾段書,創立了他的商業王國。愛讀書的例子並不少,匡衡鑿壁偷光,蘇秦頭懸樑、錐刺股……,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讀書故事。為了成功,我們必須要讀書。

  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而我認為: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世界,好的社會。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人高尚。讀書,就是在經歷一個社會,更是在社會中接受精神的洗禮。

  有人說,讀書是精神的散步和漫遊。我亦有同感,讀書是一種精神享受。就象我們一日三餐中的鹽和佐料,它們不是生活的主旋律,但它們會使我們的生活更有滋有味,更豐富多彩。

  書,將我們帶入一個比現實更為深邃的精神空間,讓思緒任意馳騁。讀書,將靈魂昇華至一個純真的高度,審視自己,思考人生。讀書,讓我們有力量抵禦世俗的種種誘惑,使浮躁的心靈得到撫慰,變得寧靜而平和。而只有擁有一顆平靜的心,我們才能細細品味書中的內涵,書中的知識才能給予我們發展、進步的空間。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可以提高文化品位,提高生活質量。讀書有如我們的一日三餐,它是根據我們的口味、嗜好有所選擇的。好書似春風化雨,愉悅性情,營養身心;壞書如飲鴆止渴,蹉跎歲月,消磨意志,頹廢人生。無論是好書還是壞書,都可以從中折射出讀書人的影子。

  林語堂說過,世間確有一些人的心靈是類似的。不同的人,會在不同的文字裡找到自己的影子。讀書也可從他人的觀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難怪中國就有聖賢感慨: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書,是人類最好的老師,最忠實的朋友。讀書是一種心靈的活動。

  讀書,不但陶治人的性情,淨化人的心靈,滋潤人的精神,更能開闊人的視野,促使人的思想成熟。

  讀書,可以通曉古今,可以提高水平,更可以激起人的各式各樣的感情,最終獲得美的感受。

  同學們,老師們,書是知識的源泉,是人精神的營養品,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讓我們徜徉在書的世界裡,不斷汲取力量。最後,我要大聲說:讓我們熱愛讀書吧!

  謝謝!

讀書交流會優秀教師發言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個自信的人。只要是我認定的事,我都有足夠的信心去做好它。追究我自信的原因,我想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總結:從小生活在鼓勵之中,讓我學會了自信。但熟不知,為了這可貴的自信,其實我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價”。

  小時候,媽媽不允許我們看課外書,兩個姐姐總是偷偷摸摸地看一些,總會被發現,他們會因此挨吵,甚至捱打。我並不是個十分聽話的孩子,可是媽媽制定下的規矩,我還不敢不服從,於是我總拿著語文課本坐在平房上讀,因此贏得了不少的“誇獎”,長此下去,我那看課外書的念頭便在媽媽片面的導向中漸漸消失了。

  沒在小時侯養成讀書的習慣,讓我長大以後的再學習變得很被動。別人是為興趣而讀書,而我卻是為提高自己而讀書。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沒有和我“同病相憐”的,但我知道,這樣讀書會比別人少了很多樂趣。

  每天下班,大家都會看著我掂著鼓囊囊的書兜往家趕。我那提兜裡裝的有教案,備課資料,還有些其他的教育類的書籍。我每天不辭辛苦地把他們掂到家裡,其實也並沒看多少。吃過飯後,我寧願在洗碗,拖地板上耗費體力,也不怎麼喜歡拿著書躺在沙發上翻上幾頁。況且那樣的坐姿會影響我的看書效果。我總要坐在書桌前,開著檯燈,正兒八經地坐著跟辦公室裡一樣的椅子,才能集中精力去學習。你光聽聽就知道,這是多麼“艱難”的讀書。可因為我的好學,我的認真,使我這樣一個讀書習慣不好的人也從那眾多的教育書籍中獲得了不少的靈感與頓悟,使我在自己的語文課堂上能夠得心應手。我想,如果我的讀書興趣再濃一些,習慣再好一些,能力再強一些,我肯定會從書中獲得更多的東西,我也會比現在更優秀得多。

  不怕大家笑話,前一陣子,我又從閱覽室借走了大家可能都看煩了,翻爛了的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放在我的床頭,每天臨睡前翻上幾頁。我想的是,自己文學功底不深,作為語文教師,它需求的不僅僅是掌握好的教法,更多的是自己用自己高深的文學素養打動學生。

  今天在“好書大家讀”推薦會上,我跟大家交流了我的讀書歷程。雖然這是一段並不讓我引以自豪的過去,但我還是抱著一顆真誠的心給大家交流了出來。願大家能從我的例子上得到啟示。希望有孩子的同事能夠鼓勵孩子多看書,千萬不可澆滅他們那高漲的讀書熱情,不要在書的內容做過多的限制,只要思想健康,只要他們喜歡,就放心讓他們讀吧!同時,也希望和我有類似經歷老師們能夠早早醒悟,趁著學校建立書香校園,學習型校園的大好時機,能夠管住自己,行動起來,多讀書,讀好書吧!

讀書交流會優秀教師發言稿5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是x號xxx,我彙報的題目是《向著明亮那方》。

  6年前,我懷揣教育的夢想,踏上神聖的講臺,循著常規教書,捧著熱心育人。我如一葉扁舟,身在溪流,心在遠洋。我鼓足風帆,向著大海奮力划槳。

  教育應該是幸福的,我們教師應該“享受著教育的幸福”。教師的幸福不僅僅是學生的進步與成長,同時還包括自己的充實與成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顧不上欣賞沿途的風景,來不及品味遠航的`甘苦。雖力倦神疲,卻總也找不到理想的彼岸。我迷茫、困惑:遠航的燈塔在哪?我人生的航向又在哪?

  古語有云:“吾生有涯,而知也無涯”。教師的成長需要經驗+反思,獲得成長的途徑只有不斷學習。學習的方式,可以是自我磨礪;可以是借鑑他人;更有效的是讀書。對於我們青年教師來說,多讀書,讀好書,更是我們成長的重要途徑。我開始以自己的實際教學為基點讀書,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教學的底氣,走出了工作的失落和迷茫。

  曾有人這樣形容讀書:“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我相信閱讀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終生的。

  今天站在這裡,我不想用那些華麗的詞藻去描述讀書的美好和意義,只想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讀書成長故事。

  燒焦了翅膀,也要飛向燈火閃爍的方向。教育,天然需要教師有一種博大而高遠的精神,一種充實而聖潔的靈魂,一種虔誠而溫馨的情懷,一種追求完美人生的信念。和所有的青年教師一樣,教學中我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困難。透過反思,我終於明白:幹工作只憑熱情是不夠的,它時刻需要心靈的介入,需要長期的學習與積累。

  好書,就是遠航的燈塔。每一本書,都別有天地,與一本好書相對,就是與智者相對。著名詩人狄金森在他的詩中這樣說道:“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馬能像/一頁跳動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向遠方”。讀書,讓我深悟了為師之道,知曉了由合格到出色,由出色到卓越的成長途徑。在不斷學習、自我完善的過程中,我從一個剛走上講臺、縮手縮腳的新教師成長為一個有教學自信、樂於與學生一起分享成長快樂的教師。雖然不能說,讀書學習是我生活中的快樂,但我可以說,讀書改變了我的生活,帶給了我成長的喜悅!

  讀書讓我認識到,要做一個有激情的人。生活需要激情,教學更需要激情。惟有對教學、對學生滿懷熱愛,才能保持一以貫之的激情,讓自己的課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讀書讓我認識到,要做一個有思想的人。教師要教書,更要育人。全國特級教師竇桂梅說: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文化積澱為人格。她還說:教師因讀書鑄就備課靈魂,便成就了教育的永恆愛心、理想信念、社會良知以及社會責任心,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教師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一個教師能走多遠,他的學生就能走多遠。

  讀《論語》,我懂得了處人事、求學問的原則;讀《簡愛》,我感受到了善良、質樸和堅韌的品格;讀《窗邊的小豆豆》,我被小林校長的耐心、智慧所感動。在平常的教學中,我會學著他那樣微笑著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驚奇。

  讀書讓我眼界大開。隨著閱讀量的增加,我的眼前好象打開了一扇窗,備課變得容易了,課講得生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變得濃厚了。

  書是無垠的大海,它的浩瀚永遠映襯著我的渺小;書是智慧的使者,它的厚重永遠警醒著我的單薄。不管多忙、多累,我鍾愛讀書。書滋潤了我乾涸的心田,引領我告別了初為人師的青澀,走向教育的成熟;書充盈著教師的生命,激勵著我不斷地開拓創新。

  只是分寸的寬敞,也要向著陽光照射的方向。教師的成長在課堂,構築理想課堂是我矢志不移的追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工作沒了激情,課堂沒了活力。職業倦怠的困頓中,我又讀到了朱永新教授的書。正如德國詩人歌德所言: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交談。在與朱永新教授“交談”之後,我豁然開朗。

  教育是什麼?在他新教育中說:“教育是一首詩/詩的名字叫熱愛/在每個孩子的瞳孔裡/有一顆母親的心/詩的名字叫未來/在傳承文明的長河裡/有一條破浪的船”。

  那教師是什麼?教師是辛勤的園丁?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還是勞作到死絲方盡的春蠶?不,教師就是教師,是一個永遠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的追夢人。

  讀新教育的書,就像擁有了導師,產生了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碰撞,看他們成長的足跡,奮鬥的艱辛,追求的快樂,激勵自己奮發有為;讀新教育的書,讓我始終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遵循教育規律,著力學生人格的塑造。新教育促我自省,讓我時時捫心自問:今天上的課有哪些新氣象?今天的學習有什麼新的收穫?今天處理問題時是否有了新的方式?與學生交往時是否發現了學生新的變化?……

  就拿區教學能手課的備戰來講,在剛剛抽到課的時候,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內心深處既感謝同伴對我的信任,同時又深怕初出茅廬的我無法完成任務。帶著這樣的心理,我進入了艱苦的“磨課”期。

  在磨課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懊惱。朱永新教授書中的一句話一直影響著我,激勵著我:行動才有收穫,堅持才有成功!

  備課中,我三易其稿,精心推敲,致力構築理想課堂。我認識到:只有把每次上課當作自己的磨課舞臺,當作向聽課老師們尋求幫助的機會,才會一次次把課磨亮。只有這樣,我的心中才能裝著學生,而不是自己的成敗;也只有這樣,才能一次次地超越自己。

  正是一次次試教,一次次改進,一次次與“專家”對話,一次次與個性不同的學生進行交流,讓我真切感受到了教學的無限魅力,課堂的生命活力,才發現自己的不足與蒼白,切身體會到多讀書,讀好書的重要作用。

  最能致遠是書香。與新教育相伴的日子,與文字相隨的歲月,平淡無奇的生活日益豐盈起來。課上,我注視學生的目光柔和了,課堂語言精緻生動了,學生讀書的熱情,表達的渴望也如春天的竹筍,由萌生漸呈拔節的趨勢。

  哦,原來新教育就是我遠航的燈塔!走在新教育的路上,我感動在生活的每一天。

  清晨,當霞光透進窗子,我走進清新的教室,沐著朝陽與那群可愛的孩子黎明共舞。“晨誦”開啟學生每天讀書生活,吟誦古典詩詞、兒歌與兒童詩:晨間誦詩、日常誦詩、生日贈詩、情景誦詩。午後,暖暖的陽光普照,“午讀”讓孩子愜意地閱讀屬於他們自己的童年書籍。傍晚,在落日的餘暉裡,孩子們開始“暮省”一天生活,日記一天所為。

  新教育在改變著我的行走方式。每天夜晚,我也燈下靜靜地讀書、反思,書寫我的敘事、我的隨筆、我的部落格,師生相互編織有意義的生活。

  這就是我365個日子裡平凡工作的一天,靜心讀書的一天,幸福成長的一天。

  讀新教育就是“與好書為伴、與經典同行、與大師對話”。一本好書,就是一粒撒播在心田的種子,她會悄無聲息地生根、發芽,滋潤身心,成熟思想。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的習慣,讓讀書成為一種生命的需求!讓我們蕩起雙槳,向著明亮那方,長風破浪,雲帆濟海!

  我的彙報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