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籍> 無題二首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

無題原文翻譯及賞析

無題二首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

無題二首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

  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

  幽人不倦賞,秋暑貴招邀。

  竹碧轉悵望,池清尤寂寥。

  露花終裛溼,風蝶強嬌饒。

  此地如攜手,兼君不自聊。

  譯文

  八歲小姑娘喜歡偷偷地照鏡子,已能把自己的眉毛畫成長眉了。

  十歲到野外踏青,想象著荷花做自己的衣裙。

  十二歲開始學彈箏,套在手指上的銀甲一直沒脫下來。

  十四歲時,要避免見到男性,連最親的人也不能見。這時她可能在猜想何時出嫁吧。

  十五歲時,她背對著鞦韆,在春風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隱居的人不因遊賞而感到疲倦,在秋天炎熱邀請賓客時候,無人請我。

  我在碧竹林中來回走動,惆悵想望,池水清清,但仍是寂寥無人。

  野地裡的花終被沾溼,風中的蝶強作妖嬈。

  種種憂愁不能排解,就算你我攜手同行,我還是感到煩悶無聊。

  註釋

  ⑴偷:指羞澀,怕人看見。

  ⑵長眉:古以纖長之眉為美,《古今注》:“魏宮人好畫長眉。”

  ⑶踏青:《月令粹編》引《秦中歲時記》:“上巳賜宴曲江,都人士於江頭禊飲,踐踏青草,謂之踏青履。”

  ⑷芙蓉:荷花。《離騷》:“集芙蓉以為裳。”裙衩:下端開口的衣裙。

  ⑸箏(zhēng):樂器,十三絃。

  ⑹銀甲:銀製假指甲,彈箏用具。

  ⑺六親:本指最親密的親屬,這裡指男性親屬。

  ⑻懸知:猜想。

  ⑼泣春風:在春風中哭泣,怕春天的消逝。

  ⑽背面:揹著女伴。鞦韆下:女伴在高興地打鞦韆。

  ⑾招邀:邀請。

  ⑿裛(yì):沾溼。

  ⒀風蝶:風中之蝶。嬌饒:柔美嫵媚。

  ⒁不自聊:不能自行排遣,煩悶無聊。

  賞析:

  這首詩以少女懷春之幽怨苦悶,喻少年才士渴求仕進遇合之心情。這位少女八歲猶存愛美之心。古以長眉為美,所謂“青黛點眉眉細長”,猶為唐人入時裝扮。十歲時就有了高潔的情操,郊外春遊,知道縫綴荷花製成下裳。作者化用了屈原《離騷》語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即是說,裁剪荷葉製成綠色的上衣,縫綴荷花再把它製成下裳。沒有人瞭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內心情感確實芬芳。十二歲學藝刻苦,學彈秦箏,所用的銀爪從不曾取下。十四歲懷春羞澀,藏於深閣,迴避關係最親的男性戚屬,“懸知”,表現了女子半是希望半是擔憂的待嫁心理。十五歲無處說相思,古時女子十五歲許嫁,詩中女主人公前途未卜,憂傷煩悶,又無處說相思,更無心為鞦韆之戲,這還不夠,作者善作情語,讓少女獨自對面春風而泣,何等情思。

  從此詩的描述看,這位詩中的姑娘也許是詩人初戀物件,因為只有青梅竹馬的異性,才可能有如此近距離的觀察,才寫得出如此動人心絃的詩。可惜父母未能如其願,姑娘在“泣春風”,也是詩人在嘆息。“十五泣春風”正是寫出了詩人與姑娘的這段戀愛,沒有結果,從此要勞燕分飛,天各一方了。

  有專家研究此詩是自喻少負才華、渴望參與社會政治生活而又憂慮前途,證據是詩人在《樊南甲集序》中曾自稱:“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論》、《聖論》,以古文出諸公間。”近人韋然超認為,這是詩人在十六歲時因初戀物件之父母未能同意他們這段婚姻,而寫下的這首詩,不能明題,故稱“無題”。而且在其後的眾多“無題”詩中有相當數量還是在寫他的這段無果初戀。可見這位姑娘在詩人心中的地位,儘管此後詩人結婚生子,與夫人感情深篤,但這段初戀卻深深地埋藏心底,時時以“無題”作詩念之。

無題二首原文翻譯及賞析2

  無題二首

  故鄉黯黯鎖玄雲,皓齒吳娃唱柳枝。

  歲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卮酒食河豚。

  皓齒吳娃唱柳枝,酒闌人靜暮春時。

  無端舊夢驅殘醉,獨對燈陰憶子規。

  古詩簡介

  《無題二首》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一組七言絕句。這兩首詩從不同的角度,抒寫了兩個不同的事件。第一首為“卮酒食河豚”,第二首為“吳娃唱柳枝”。這兩首詩虛實結合,敘事抒情融為一體。它們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當時祖國長夜漫漫,杜鵑啼血的政治環境,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與渴望光明的情懷。

  翻譯/譯文

  其一

  祖國正在黑雲籠罩之下,漫漫長夜隔住了新春。

  歲尾之際怎禁得起再悲傷,權且拿起杯中酒吃河豚。

  其二

  牙齒潔白的蘇州姑娘唱著柳枝曲,酒闌人靜像是暮春的時候。

  沒來由的舊夢趕走了殘剩的醉意,我獨自對著燈光的陰影想起啼血的杜鵑。

  註釋

  此詩為贈作者日本友人濱之上,即濱之上信隆(1899--1967),日本鹿兒島人,當時為上海筱崎醫院耳鼻喉兒科醫生。

  黯黯:氣象慘淡的樣子。鎖:籠罩,封閉。玄雲:黑雲。

  遙夜迢迢:長夜漫漫的意思。上春:古時正月稱謂上春。

  歲暮:年底。何堪:哪能夠。

  卮(zhī)酒:杯酒。卮,酒器。河豚:一種有毒的海魚。

  此詩為贈作者日本友人坪井芳治。坪井芳治(1898一1960),日本東京人,當時為上海筱崎醫院兒科醫生。

  皓(hào)齒:潔白的牙齒。吳娃:泛指江南蘇州一代的年輕姑娘,吳人稱美女為娃。柳枝:原為古代民歌曲調,名《折楊柳》或《折柳枝》。唐代進入教坊,名《楊柳枝》。白居易有《楊柳枝詞》八首,其中有“古歌舊曲君休問,聽取新翻《楊柳枝》”的句子。又在《楊柳枝二十韻》題下自注:“《楊柳枝》,洛下新聲也。”詩中指歌曲,又以“吳娃”而引出“楊柳枝”。

  酒闌(lán):指酒席將盡未盡之時。闌,盡,晚。

  無端:沒有來由。舊夢:往事,猶言舊事如夢。殘醉:酒醉將醒。

  子規:即杜鵑。師曠《禽經》:“春夏有鳥如雲不如歸去,乃子規也。

  賞析/鑑賞

  創作背景

  據《魯迅日記》1932年12月31日載,這兩首詩系書贈日本朋友濱之上信隆和坪井芳治的(當時均為上海莜崎醫院醫生)。又,同月28日記:“晚坪井先生來邀至日本飯館食河豚,同去並有濱之上醫生。”可為註腳。這是兩首借物託情的政治抒懷詩。

  整體賞析

  這兩首詩是作者魯迅的詠懷抒情詩。

  第一首抒發了魯迅有感於歲暮冬夜的黑暗漫長,而以酒澆愁遣懷的`情緒。詩的前兩句“故鄉黯黯鎖玄雲,遙夜迢迢隔上春”,描寫了故鄉(也指故國)的冬夜,黑雲密佈,長夜漫漫,彷彿這冬天和初春隔得有如此之遙,詩人說:“冬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但在中國,這春天也是遙不可及的。詩雖寫眼前實景,卻暗喻了當時中國的黑暗沉重的現實:後兩句“歲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卮酒食河豚”,是說歲暮之時,又怎麼能再忍受那無盡的憂愁呢,不如暫且借酒澆愁,把酒吃河豚魚吧。詩中雖實寫了此次食河豚的事,但在此詩中也表達了拼死吃河豚,並將生命置之度外的情感。

  此詩沉鬱幽憤,寄懷抒愁,傷時憂生,沉靜而又韻味深沉。

  第二首詩也抒發了作者感時傷懷,思念舊交故友的情感。詩中寫道:暮春時節,在熱鬧的酒宴上,明眸皓齒的姑娘演唱了柳枝詞,引起了作者的思鄉念舊之情。當酒闌席將盡的時候,夜己深了,人散了,四周安靜下來,忽然作者做起了舊夢。醒來時,自己的酒也醒了。最後,在落寞的情調之中,作者只能坐在燈陰底下,思念起故人。詩的第一句由吳娃唱的柳枝詞的歌,由傳統的折柳贈別風俗,轉入對故鄉和故人的思念之情,而這種思念特別是在熱鬧的酒宴之後,人靜之時,最宜生髮。

  《無題二首》,描寫了作者感時傷亂、思念故鄉舊交的感情,並以此借酒澆愁,這是典型的中國傳統文人士大夫的詩歌主題,體現了魯迅的文人情懷。魯迅寫這二首詩,是體現著他的傳統文人士大夫的情趣和感情的。全詩含蓄雋永,憂傷的思緒淡淡地流寓在詩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