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端午作文3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憶端午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憶端午作文1
“五月五,是端陽”。每逢端午節,我便能見到艾草,聞到艾香,那香氣飄散得很遠很遠,讓我想起了我的爺爺。
每年端午節,我們一家都高高興興地回老家和爺爺奶奶團聚。一走進奶奶家的窯洞,一陣清涼撲面而來,身上的每一個毛孔都舒張開來。再向炕上望去,大棗江米紅紅白白一青瓷盆,粽葉葦草顏色一深一淺一白瓷盆,各式各樣我愛吃的小吃堆滿了炕,讓人倍感溫暖。奶奶高興地忙碌著,和大家一起包粽子,做團圓飯。我這個小饞貓,總是趁人不備,把用來調味的紅糖水一口氣喝掉,小臉紅撲撲的,又跑出去玩了。站在家門口向遠處望去,田野裡,有個小黑點在緩緩移動,“那應該就是爺爺吧”,我心裡想著。
我的爺爺是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爺爺不善言辭,更不苟言笑。在我的記憶中,爺爺總是披著一件大褂,踏著布鞋,扛著大鋤頭或鐮刀,天還沒亮就出去勞動了,也不知道爺爺在哪塊田裡勞作,只是每到吃飯的時候,家人就派我去叫爺爺吃飯。我站在高高的簷臺上,憋紅了臉,扯直了嗓子大聲喊道:“爺爺……吃飯嘍……”話音剛一落,便聽到遠處傳來一聲悠長地回應“噢……”這聲音彷彿從很遠的地方傳來,有些虛無縹緲,可我卻聽得格外清晰,同時也知道,自己的任務完成了,該回去吃飯了。
端午節一到,到處瀰漫著艾草的香味,這綠色的香氣氤氤地籠罩著整個村莊,我也喜聞這香氣,老人們都說,把艾草點燃燻一燻,蚊子就不會來咬你了,於是我日夜渴慕著早一些得到艾草。家中只有爺爺願意幫我實現這個小小的願望。爺爺出去割艾草時,我就跟著去,裝模作樣地背上小籮筐,當一回小農民。到了山坡上,一片綠色擠滿了我的眼,參差不齊的各色花草緊緊挨著,花草的莖葉上面偶爾還伏著正在熟睡的小蟲。爺爺迅速抽出鐮刀,一手抓著草,一手揮鐮刀,比著草根一割,一聽噌的.一聲,一把草齊刷刷地被割了下來。爺爺幹活十分麻利,不一會,籮筐裡便裝滿了艾草。我也學著爺爺的樣子,在四下裡搜尋著,費勁地拽下小小的一束“艾草”,驕傲地拿給爺爺看,爺爺眯著眼笑了起來。那笑聲裡滿是憐愛。爺爺隨手拔起一棵艾草,讓我仔細地看了一回,然後對我說:“孩子呀,你揪下的這一把草是蒿草,它和艾草長得很像,但卻沒有艾草的香味,你聞。”我一聞,果然是一種濃烈的青草味兒,還有些刺鼻,我渾身一顫,禁不住打起噴嚏來,我扔掉蒿草,拿起爺爺的鐮刀,去割爺爺指給我的艾草,我用力一割,咦!這草為什麼割不下來?我細細觀察了一下鐮刀,刀片厚重且有許多的小缺口,這刀並不鋒利,在我看來,它已割不動任何東西,刀片上斑斑鏽跡,印證著一個老農民所走過的滄桑歲月,證明了爺爺的勤勞與艱辛,也見證了爺爺經歷的磨難與坎坷……我心頭一震。此刻,爺爺還在不停地提醒我用鐮刀時一定要小心……
我至今都不能理解當時為何會有如此大的震撼,是在為爺爺技藝高超而讚歎,還是為一位勞動者的辛勤而敬佩,也許二者兼而有之,但我知道,那是不可褪去的震盪,鐮刀上不可消散的艾草香,時刻提醒我去尊重每一位勞動者。久違的艾草香,燻下了我兩行熱淚……
憶端午作文2
端午節就快到了,很多同事這幾天都在家積極地準備材料親自動手包粽子,而且在朋友圈裡曬出了自己的成果照片。今天我看到一位同事把粽子裝在盤子裡,而且還動手做了牛肉小煎包,再配上涼拌自己家裡地裡種出的嫩黃瓜,一切準備妥當。把老母親接到家裡一起品嚐,看著已經兩鬢斑白的母親津津有味地吃著自己動手做出來的美食,真是幸福又溫馨。
談到端午節,同事們都把自己記憶的閘門打開了,一下子把自己的回憶拉到了二十幾年前。在我們小時候,端午節往往都是麥收最忙的時候,因為當時收麥要用鐮刀,一鐮一鐮把小麥割下來,然後再運到麥場裡,用拖拉車一圈又一圈地把麥子攆出來,然後再用叉把麥秸稈挑起來,壓過兩遍之後,就可以把所有的麥粒都收起來,然後把麥秸稈都垛起來。
現在說起來好像輕鬆又容易,但是當時對於年幼的我們來說卻是一個大工程,因為幾畝地的麥子要先收割下來,然後再把麥子一捆捆抱到車子上拉走,當時都是用人工的架子車,很多事情都是用人力一步步完成的,真是走一步一把汗,衣服都能被汗水滲透,眼睛也被汗水浸得疼疼地,紅紅的,真是一段難忘的勞累記憶。
還有同事說:“我最煩的就是摟麥子,用耙子把地裡遺落的麥子摟起來,一遍又一遍沿著自己的土地轉了好幾圈,都累得體力透支。”當時每當麥收時節,學校都會放假,所以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家長都不會讓在家裡閒著,都攆到地裡去幹活,去割麥子,收麥子。
這樣勞累了十幾天之後,端午節就到了,在那個物質貧乏的時節,端午節不僅能夠吃上粽子,還能吃上傷力草打雞蛋。因為粽子對我們來說是稀罕物,因為當時很少有賣粽子的,只有到了端午節,才能夠吃到自己包出來的粽子,而且大人平時都很忙碌,很少給我們包粽子,所以當我們端午節吃粽子的時候,就感到粽子特別好好吃。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雞蛋呢?媽媽告訴我說:“那是因為麥收過後,大人小孩都到地裡去忙碌幹活,個個都累得體力透支了,而傷力草打雞蛋正好可以補充體力,讓透支的身體能夠儘快恢復體力。”
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有了小型的收割機,取締了鐮刀,但是這種機器只能把麥子割下來,還要用車子去拉,但是這時候已經有了機動三輪車,機動三輪車比架子車拉得多,而且還跑得快,節約了很多人力物力。
再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就有了大型聯合收割機,不僅可以把麥子割下來,而且還能夠直接把麥粒脫下來,只需要再地頭上準備一個單子接住麥子就行了,等全部收割完畢之後,再把所有的麥子裝車運回家。但是地裡長長的麥秸稈要拉走,因為如果不拉走就無法種地。有的人圖省事就把麥秸稈用火點了起來,熊熊大火不僅燒完了所有的麥秸稈,而且還燒壞了地裡栽種的樹木。還嚴重汙染了環境,整個麥收時節煙熏火燎,弄得空氣都是一股煙燻的味道,而且為此還惹出了好幾次火災。
現在技術更加先進了,不僅可以又快又迅速的收割麥子,而且還能夠把麥秸稈用鍘刀打得粉碎,直接撒到地裡成為了將來玉米的肥料,收割完畢之後,就可以直接播種。
現在的人們今天還能看到滿地金黃的麥穗,第二天就一地乾淨 了,第三天就看到地裡已經播種上了玉米。速度之快,令人還沒有反應過來,麥季已經結束了!現在的人真享福呀!
端午節留下了我們的深刻記憶!
憶端午作文3
楊柳岸堤,汀草又染綠芳菲;涼亭院角,薔薇又邂逅幽香;古城小巷,和風又拂人臉頰;鄉間田野,糯米又陣陣飄香。
今年端午,我坐在陽臺上和家人們一起吃著粽子,溫暖的陽光和輕柔的和風透過紗窗而來,吃著記憶中的粽子,我想起了記憶中的端午節,記憶中的童年。
故鄉的五月,一幢幢兩層的小樓房散落在田野邊,風吹來的陣陣麥香,總是在村子裡兜上一圈,再依依不捨地離去。每年端午節,村裡的老人總會淘洗好糯米,粽葉,準備好紅豆、紅棗、五花肉等,在端午節當天,人們就從自己家拿出食材,在庭院之中擺好桌子、椅子,圍在一起,一邊聊家常,一邊包粽子,其樂融融,和睦一家。而這時候,我們這些孩子便自顧自地玩耍,等到我們覺得餓了,長輩們也包好粽子了,我們便可樂呵呵地坐享其成。
那年端午,我不知怎地突然想和外婆學包粽子,在我的苦苦哀求下,外婆答應了。那天上午,我和外婆拿著洗好的糯米、粽葉來到陳奶奶家,庭院之中,桌椅都已擺好,一共十桌,每桌四個人,我端著自己的小椅子,坐在外婆邊上。跟我們一桌的是對我很照顧的幾個阿婆,她們對我包粽子這件事也感到很意外。一邊說一邊包起了粽子,外婆給我拿來一張粽葉,教我怎麼包,我看著這張青翠欲滴的粽葉,上面浸洗的水珠晶瑩剔透,不覺間傳來一陣清香,我問外婆,外婆說,這是田野的味道。
是啊!這粽葉來自田野,它的味道自然也是田野。我喜歡吃肉,所以包的是肉粽,外婆教我先鋪一層糯米,再放入肉,肉要有精有肥,可我不喜歡吃肥肉,所以便與外婆爭辯,外婆奈我無何,只好勸道:“好,那隻放一點,否則太乾了。”我極不情願地答應了,最後再鋪上一層糯米,就可以包了。“好啦,外婆教你啊,先把這粽葉兩邊壓下去,再把上面翻下來,多餘的部分折起來,用線一纏,好了。”外婆說完,一個三角稜的粽子就出現了。“哇!阿婆包得真好。”我不禁發出感慨。隨後,我也動起手來,可我包了一次又一次,都沒有成形,我就在倒掉餡重來的路上徘徊。“你在這兒啊,幹嘛呢?”表姐走來問我。“包粽子!”我不耐煩地跟她說。“包成了嗎?”“沒有,包粽子太難了。”我埋怨道。“那我們去玩吧。”“好!”我如同見到了救星,跟著表姐衝出了院子,走之前倒沒忘記跟外婆說:“阿婆,幫我把它包掉。”“噢,曉得了。”外婆笑著答應,然後又轉身和阿婆們說笑了。等我回來,粽子已經煮熟出鍋,外婆拿起一個跟我說:“這是你沒做完的,吃了吧。”我拿起粽子,心中是不勝的歡喜,怎麼說,這個粽子也有我三分之一的功勞嘛。開啟粽葉,肉粽特有的鹹香撲面而來,我抵不過美食的誘惑,狼吞虎嚥起來。“慢點吃,這孩子。”外婆笑著看著我,那麼和藹,慈祥。
五月端午飄棕香,親情共滋長!童年的端午節,是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