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小班科學公開課教案《水》(3篇)

小班科學公開課教案《水》

小班科學公開課教案《水》(3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科學公開課教案《水》,歡迎大家分享。

小班科學公開課教案《水》1

  【活動目標】

  1、體驗玩水遊戲的快樂,瞭解水的用途、教育幼兒要節約用水。

  2、透過幼兒動手實驗、遊戲、感知水的特性。

  【活動準備】

  1、遊戲材料準備:空瓶子、裝滿水的瓶子、蓋子、磁鐵、泡沫、石塊、木塊、橡皮泥、塑膠積木、水車等。

  2、在活動區遊戲和日常生活中,啟發幼兒觀察水的特點。

  【活動過程】

  1、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出"水"。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好聽的謎語,看哪個小朋友的小腦筋最靈,轉的最快!

  謎語:"在小溪裡遊玩,在池塘裡睡覺。在江河裡奔跑,在大海里歡笑。"

  2、提問:孩子們,你們在哪裡見到過水呀?你見到的水是什麼樣子的?(啟發幼兒描述自己見到水的情形)。

  3、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水和好多的玩具,請小朋友們做個實驗,看看水有哪些變化?(體驗玩水的快樂並從中獲得發現)老師提出實驗要求:

  a:仔細觀察實驗過程及發生的變化,

  b:不浪費水,

  c:看哪個小朋友的衣服保持的很乾淨沒有弄溼。

  4、分3個小組遊戲,孩子們自選一組參加。

  1組--水的沉浮:"把許多玩具放在水裡,看有什麼不同現象?"

  2組--水的流動:"為什麼小籃子裝不住水?"

  3組--水的衝力:水倒在水車上,水車為什麼轉了?

  透過讓孩子們親手實驗、觀察、講述讓孩子產生實驗的興趣,觀察的能力及分析,講述能力等,透過實驗引導孩子們說出水的用處,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活動反思:

  在日常活動中教師要讓幼兒善於觀察,善於抓住時機進行教育。從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著手,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同時要考慮到幼兒創造思維的.發展,這樣孩子就能得到創新精神,得到實踐能力。我班幼兒對水非常感興趣,以前他們對水不是很瞭解,只知道水很好玩,透過老師教育他們知道了水是寶貴的,我們要節約用水。不能浪費水資源。透過澆水護花行動,小朋友更加懂得珍惜,愛護花草樹木了。

小班科學公開課教案《水》2

  活動目標:

  1.感受水的流動性。

  2.知道珍惜水,有節約用水的意識。

  3.透過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一盆水、沙漏、擰緊蓋子的空瓶子、吸管、扎有小孔的小提桶、海綿。

  活動過程:

  一、引發興趣、發現問題

  1.遊戲:水站搬家,引發幼兒玩水的興趣。

  2.提問:我們用什麼方法可以,把水搬到另一個桶裡?

  二、猜想、探索提問:你準備用什麼工具來運?

  三、提出問題、進行解決

  1.提問:猜一猜這裡的那些工具可以讓你成功?

  2.提問:我們用什麼方法可以知道?

  四、透過操作、進行驗證

  1.利用工具自己新手體驗運水的樂趣與水是流動的這一特性。

  試驗後一同總結哪個工具成功了為什麼?

  2.提問:有孔的工具水在裡面怎麼樣了?

  3.進行遊戲二:漂流瓶把空的瓶子放到水盆中,讓瓶子飄到對岸。

  進一步感受水流動的特性。

  活動延伸:

  水對我們有那些用處?

  活動反思:

  我覺得本活動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透過本次活動,幼兒的參與性比較積極。在活動中幼兒能大膽的自主動手操作,從中體會溶解的現象。不足之處是膽小、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幼兒回答問題不夠主動,使能力弱的幼兒得不到發展。在今後我們應該讓每個幼兒都能體會到成功感,從而增強自信心。相信在這樣的引導和鼓勵下,幼兒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小班科學公開課教案《水》3

  活動目標

  1 體驗運水的樂趣,在運水的過程中感知水的特性。

  2 嘗試使用工具運水,在探究中知道哪些東西能運水,哪些東西不能運水。

  3 能大膽用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樂於嘗試和思考。

  活動準備

  玩水池一個,玩水工具若干,單反數碼相機,背景音樂《水族館》。

  活動過程

  一、情境創設——組織幼兒玩水,讓他們體驗玩水的樂趣,感知水的特性

  師: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麼?(揭去遮蓋物,出現玩水池。)

  師:你們想玩嗎?玩具寶寶可喜歡你們啦!也想和你們一起玩,不過它有個小小的要求,玩的時候不要把衣服和地板弄溼,好嗎?捲起袖子,我們一起來玩吧!(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徵,用遊戲的口吻把學習要求交待清楚,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快樂、自由的玩耍能夠讓孩子有機會學到更多語言。獲得更多經驗。)

  師:休息時間到了。請小朋友把玩具寶寶放回水池,找個小椅子坐下來,拿塊毛巾,擦乾小手,再把毛巾放回到原來的地方。(教師動作示範,用無聲的語言幫助小班孩子掌握學習常規。)

  師:哪個寶寶給大家介紹一下,剛才你玩了什麼?怎麼玩的?發現了什麼?(引導孩子用語言大膽交流表達,學習說完整的話,豐富詞彙。)

  教師總結:小朋友都發現水會從有洞洞的地方流下來,水是會流動的。

  二、動手操作——提出問題,引導孩子尋找運水工具並嘗試運用,探究哪些東西能運水,哪些東西不能運水

  1 引導孩子猜測,瞭解孩子現有水平。

  師:還想玩嗎?水池裡的水太少了,如果多一些肯定會更好玩。你有什麼好辦法能夠讓水池裡的水變得多一些?

  師:我們可以把盆裡的水運過來。水池裡的水就會變多。怎麼運呢?你有什麼好辦法?(小班孩子思維形象具體,喜歡模仿和跟風,因此直接動手實驗是最好的選擇。)

  2 引導孩子選擇運水工具並嘗試運用,鼓勵孩子大膽嘗試。

  師:噢,我們可以請玩具寶寶來幫忙。小朋友,你們看,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好多玩具,請你們去找一找,試一試,把盆裡的水運到水池裡。(讓孩子與材料充分互動,感受、積累相關的經驗,孩子使用材料時會產生內在學習動機,享受並體驗探究的快樂;教師觀察引導,提醒幼兒發現問題,並不斷嘗試:教師用數碼相機記錄孩子探究學習的過程,拍攝典型的情景供講評:背景音樂能夠很好地激發幼兒的思維。)

  三、體驗交流——結合照片講評,引導孩子大膽表述發現,並將工具分類,提升總結經驗

  師(播放照片)提問:這是誰呀?你在用什麼東西運水?它叫什麼名字?請你把它找出來試給大家看看。(幫助孩子回憶。再現即時情景,展示和分享經驗。)

  師:它能運水嗎?請你大聲地告訴小朋友。(學習說完整的話,“××能運水”或“××不能運水,水從洞洞裡流走了”。)

  師:這是能夠(或不能夠)運水的東西的家。請你把它送回家。(學習按標記分類)

  師:原來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夠運水。有的行有的不行。剩下的玩具都想回家了,我們幫忙把它們送回家,好嗎?送的時候可要開動小腦筋噢,千萬不要送錯了。如果你不知道它應該放哪裡,請你想一想、試一試。然後再把它送回家。

  師:它們都找到家了嗎?你有什麼發現嗎?(幫助孩子梳理、提升、歸納經驗)

  師:在小朋友的幫助下,它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家,謝謝你們。它們回家了,我們也該回家了,到家裡再找找看,哪些東西能運水,哪些東西不能運水。

  活動延伸

  1 引導孩子在生活中繼續尋找能運水的工具,並探究變更的方法,使部分不能運水的工具能運水。

  2 如果孩子們意猶未盡,提出了繼續玩的要求,可組織孩子學習選擇合適的工具進行長距離運水。例如讓孩子將水運往室外,使孩子的學習經驗得以運用並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和提高。

  設計意圖與反思

  本案例來源於我園小班主題活動“水搬家”,內容選擇源於幼兒的生活經驗,符合幼兒的興趣愛好。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決定了“玩”是本次活動的關鍵,整個活動過程既是“玩”的過程,也是“探究”的過程,又是相互“學習”的過程。因此,我透過“情境創設——動手操作——體驗交流——生活拓展”四大環節讓孩子在探究中學習,樂學、愛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集中體現“解放、遊戲、體驗、輕結果”四大特點。

  “解放”是探究式啟蒙教學的基本準則,就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與自主發展。本活動根據孩子的學習特點設定情境,最大限度地調動孩子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解放了孩子的大腦,讓孩子樂想;提供了多樣性、層次性、開放性的材料,讓孩子與材料充分互動,解放了孩子的雙手,讓孩子樂做:提供了體驗交流的機會,鼓勵孩子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互動分享,解放了孩子的嘴巴,讓孩子樂說:生活拓展引領孩子去感知生活中更多有趣的現象,解放孩子的空間與時間,讓孩子樂學。

  “遊戲”是探究式啟蒙教學的基本途徑,其本質就是在“玩中學”。孩子的世界是遊戲的世界,孩子的生活是遊戲的生活,孩子的學習是遊戲的學習。本活動透過設定遊戲情境,讓孩子在遊戲狀態中輕鬆、主動地建構知識,在情境中學習、在探究中發現、在交流中表達、在遊戲中想象,孩子在獲得、運用知識技能的同時,其情感、道德、創造、審美等得到全面的發展。

  “體驗”是探究式啟蒙教學的基本內容,強調身體力行,從親身的感受中去學習及領悟。所以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我十分重視各種探究物件的選擇和情景的創設,以此引發孩子積極的體驗心理,在獨立和合作的各類體驗情景中,以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物件,自由地表達、質疑、討論,乃至天馬行空般地聯想。與此同時,活動非常強調設計的探究物件和探究情景都非常契合幼兒的生活實際,促使孩子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能夠有新的發展。

  “輕結果”是探究式啟蒙教學的基本要求,就是整個教學中不看重孩子最後做出來的結果是什麼樣,而是看他們在整個參與過程中的表現,包括觀察、思考、想象、記錄、實驗、討論……我鼓勵孩子動手操作,嘗試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發現支援自己的觀點,但不追求唯一標準的答案,這個過程就是“價值”,就是“結果”。

  此外,本次活動打破了科學活動中“記錄”的固有模式,將數碼照相用於小班科學活動中的記錄環節,嘗試用現代化手段記錄孩子最真實的做法和想法,幫助孩子再現即時情景,總結提升經驗,解決了小班科學活動難記錄的問題。(肖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