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教案示例

《再別康橋》教案示例

《再別康橋》教案示例

  《再別康橋》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再別康橋》處於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現代詩歌單元。它體現了新格律詩的理論主張,講求“三美”。是鑑賞學習詩歌的典範例文。學習本文,能夠培養學生的詩歌閱讀和鑑賞能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自主閱讀名家詩篇的興趣。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品味詩的意象美,領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真情。)

  能力目標:(新詩的欣賞方法。)

  情感目標:( 體悟作者情懷,引發共鳴,逐漸養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能力。)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領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

  (2)品析“三美”,感受藝術性。

  教學難點:

  意象的把握與體味。

  二、教法分析

  1、誦讀法

  (在詩歌教學中,誦讀應該是重要的一環,透過誦讀可以更好把握詩的韻味。誦讀法既是教法也是學法。)

  2、情境教學法

  (採用情境教學法激勵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並藉助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建立立體可感的視聽形象,營造一個充滿詩意的課堂教學氛圍。)

  3、引導法

  三、學情學法分析

  透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對現代詩的特點有了一定了解。這首詩所抒發的離愁別緒是人類共同的情感經歷。對此,我採用以下學法:

  1、誦讀品味法

  透過誦讀容易將學生帶入詩境,喚醒他們沉寂的真情,從而引起強烈的共鳴。

  2、聯想鑑賞法

  學生透過聯想、想象,形成有形的圖畫,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3、比較鑑賞法

  讓學生學會將這首詩與其他描寫離別的詩句比較,更好地把握《再別康橋》不同於其他離別詩哀婉、纏綿、傷感的特點。從而領會詩中的詩意美。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播放康橋、劍橋大學風光圖片。

  設計目的:使學生在欣賞圖片的同時,也能瞭解詩人與康橋的情結,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濃濃的詩的氛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使學生進入到情景之中。

  (二)走近作者

  設計目的: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說說蒐集到關於作者的一些資料。老師用幻燈片展示重要資訊點。 “知人論事”在文學作品類的教學中是必要的。對詩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適當的介紹,可以幫助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深入理解詩歌的情感。

  (三)美讀悟情

  (1) 學生齊讀

  (2)指名朗讀

  (3)名家範讀

  (4)朗讀指導

  (5)學生默讀

  (6)學生配樂朗讀

  設計目的:新課標要求,“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地表達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學生初讀詩歌,就會覺得很美,但這種認識是模糊的。這一環節的設定是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透過朗讀去體會本詩的音樂美,建築美,並在“美讀”中解決教學重點一“領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 朗讀也為下文對詩意的鑑賞做好準備。

  (四)賞景悟情

  (1)尋意象

  (2)品意境

  (3)悟真情

  主要問題設定:

  ①詩中藉以寄情的物象“雲彩”“金柳”“柔波” 等自然物給我們一種什麼樣的感覺?(營造出清新之感)

  ②詩中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派代表發言)。

  ③分析這些意象分別融入了詩人的哪些情感,體會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引導學生感受詩中的意象美,意境美,人情美。明確詩中“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4)繪畫美

  (5)小結:三美

  設計目的:新課標要求,在學習鑑賞文學作品,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在教學中,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環節,教師的引導是關鍵,教師的講與學生探究性學習有機結合,讓學生深入思考,更好地把握意象的作用和感受詩中的意境美。

  (五)比較閱讀

  (1)列舉出古代寫離別的詩句。 (首先啟發學生展開聯想,尋找有關詩詞名句,加大課堂的容量)

  (2)透過比較閱讀,明確《再別康橋》構思上的特點。 (並透過比較得出本詩的藝術特色)

  (六)餘音繞樑

  請學生配著《人間四月天》的主題音樂朗讀《再別康橋》。

  在濃濃的詩意中結束對這首詩的學習。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回味。以期實現情感目標。

  五、教學反思

  《再別康橋》是一首精美的詩。詩人以勻稱的詩行、精巧的詞語、完美的旋律抒發了對康橋的深深依戀之情,我希望遵循詩歌教學的規律,引導學生去感受詩歌的音樂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使學生對詩歌的賞析上升到一定的審美層次。

  因此,在說課方案中,我確立了朗讀——鑑賞——比較這一教學思路,將朗讀和鑑賞作為教學的重點,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朗讀中從語言層面理解詩歌的內容,用心去體驗詩歌的情感,品味詩歌的語言和音樂美。在教材處理上,直接抓住康橋的景物描寫進行鑑賞,充分欣賞這首詩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感受詩歌美

  (二)透過合理想像,再現詩中畫面,領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真情

  (三)培養學生的詩歌審美能力,激發學生詩意表達情感的願望

  二、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學習全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二)難點:合理想像,再現畫面,體會詩情,培養學生的詩歌審美能力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聯想想像法、美點尋蹤法、合作探究法、點撥法

  四、教學課時: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古往今來,人們對離別情感的表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飲酒作別,可折柳相送,還可長歌一曲,更可寫詩撫懷今天,我們以一曲《長亭外古道邊》的離別歌開啟我們的學習離別詩之旅

  (二)走近詩人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我國現代著名詩人,翻譯家,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著有《自剖》《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閒話》《志摩的詩》《猛虎集》等作品他的詩歌藝術成就較高,被人們譽為“一手奠定中國詩壇的人”

  (三)瞭解背景

  康橋是詩人母校劍橋大學所在地1928年作者再度離開了母校,寫下了這首詩正是康河的水的靈性,激發了詩人的性靈,喚起了詩人久蟄他內心的詩的天命他曾說:“我敢說康河是世界上一條最美的水”請聽,康橋河畔傳來他的心音

  (四)初讀感受

  1、師範讀,生劃分節奏(師配樂朗讀)

  2、齊讀共評(生配樂齊讀,師生互評)

  (五)再讀把握

  1、全詩共七節,請從每一節中找出主要描寫的景物,並說說作者都做了哪些事情

  明確:全詩分別描寫了雲彩、金柳、青荇、彩虹、星輝、夏蟲;從標題上看,作者再次告別康橋,他告別康橋的方式很獨特,先作別雲彩,回憶金柳,擁抱康河,在康河尋夢,在星輝中放歌,卻因尋夢不得再度離別

  2、在這種情況下,他當時的心情如何?

  明確:詩人是尋夢不得後不得不離開康橋的,在這種情況之下他是失落和感傷的

  3、哪一節表現出他的失落和感傷呢?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明確:第六第七節(生讀)

  尋夢不得他如些憂傷,那麼他的夢想到底是什麼呢?胡適先曾這樣評價他:“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裡面只有三個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的現實的歷史”而這首詩中詩人所描繪的美好圖景正是他追求這單純信仰的最好的例證

  (六)精讀體會

  1、請選出你認為最美的一幅圖景,抓住景物特徵,並透過合理想像用你自己的語言進行描繪

  示例一:夕照金柳映河圖:日暮西山,金色的夕陽照耀在康河之上,河面波光粼粼,河岸兩旁嫩綠的柳枝泛著金光,它隨輕風擺動,清新美麗,嬌柔嫵媚就像是嬌美的新娘這般美景讓詩人盡收眼底他欣喜若狂,就像新郎看到新娘一樣這便是他對康橋的愛,何等濃烈,又何等溫柔

  示例二:夏夜離別康橋圖:星光璀璨的夜晚,康河的夜景更加迷人,如夢如幻可是詩人不得不跟康橋告別他心上千般不捨萬般無奈,想要和康橋話別訴說離情,可是傷感百轉千回終是默默無語,心中悄悄升起笙簫吹響的離歌我的心情有誰能懂呢?那沉寂的夏蟲該是懂的吧!

  2、透過剛才同學們的描繪,給我們再現了詩中的美景,也使我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詩人的情懷但作者的情感在詩中不著一字,卻處處含情他是怎樣表現的呢,完成下面的連線題你一定有發現

  雲彩 永久戀情

  金柳 低落傷感

  水草 夢想孕育

  彩虹(夢) 激情澎湃

  星輝 喜愛難捨

  夏蟲 歡喜眷戀

  明確:我們把那些能夠反映詩人情感的.物象稱為意象詩人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為一種指向,擷取眼前的景物把他放在眼前來表現無數這樣的意象組織起來的叫意境不同的意境,體現不同的情感

  (七)美讀涵詠

  1、主題歸納:全詩構造 一個純美的記憶中的康橋世界,但現實的“我”不得不與康橋告別,在告別與追憶之間,書寫了“我”的傷感與失落情緒康橋是美麗的,但它已隨風而逝,留給“我”的是不盡的思念

  2、理解了這首詩的情感,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優美的詩(齊讀)

  (八)連結抒寫

  1、理想破滅卻阻止不了他對美的追求他把美的追求表現在了詩歌上全詩有三美:一是音樂美,二是繪畫美,三是建築美建築美在於詩行的排列,它是錯落有致的,看起來美觀大方我們的生活也要像詩人一樣善於發現美,用文筆去創造美請看影片,也動筆寫一寫(連結生活影片)

  2、展示師下水作《若相離,槐花憶!》

  (九)課堂總結(略)

  (十)佈置作業

  1、找出詩中表達作者情感的重點字、詞、句加以品味,說說作者的情感變化

  2、另找徐志摩的另一首現代格律詩,運用今天學過的賞析方法法加以賞析

  3、仿寫現代詩

  (十一)板書設計(略)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感受詩歌美

  (二)透過合理想像,再現詩中畫面,領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真情

  (三)培養學生的詩歌審美能力,激發學生詩意表達情感的願望

  二、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學習全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二)難點:合理想像,再現畫面,體會詩情,培養學生的詩歌審美能力

  三、教學方法:誦讀法、聯想想像法、美點尋蹤法、合作探究法、點撥法

  四、教學課時: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古往今來,人們對離別情感的表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飲酒作別,可折柳相送,還可長歌一曲,更可寫詩撫懷今天,我們以一曲《長亭外古道邊》的離別歌開啟我們的學習離別詩之旅

  (二)走近詩人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我國現代著名詩人,翻譯家,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著有《自剖》《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閒話》《志摩的詩》《猛虎集》等作品他的詩歌藝術成就較高,被人們譽為“一手奠定中國詩壇的人”

  (三)瞭解背景

  康橋是詩人母校劍橋大學所在地1928年作者再度離開了母校,寫下了這首詩正是康河的水的靈性,激發了詩人的性靈,喚起了詩人久蟄他內心的詩的天命他曾說:“我敢說康河是世界上一條最美的水”請聽,康橋河畔傳來他的心音

  (四)初讀感受

  1、師範讀,生劃分節奏(師配樂朗讀)

  2、齊讀共評(生配樂齊讀,師生互評)

  (五)再讀把握

  1、全詩共七節,請從每一節中找出主要描寫的景物,並說說作者都做了哪些事情

  明確:全詩分別描寫了雲彩、金柳、青荇、彩虹、星輝、夏蟲;從標題上看,作者再次告別康橋,他告別康橋的方式很獨特,先作別雲彩,回憶金柳,擁抱康河,在康河尋夢,在星輝中放歌,卻因尋夢不得再度與之離別

  2、在這種情況下,他當時的心情如何?

  明確:詩人是尋夢不得後不得不離開康橋的,在這種情況之下他是失落和感傷的

  3、哪一節表現出他的失落和感傷呢?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明確:第六第七節(生讀師評)

  (六)精讀品味

  1、淡淡的傷感淡淡的美,詩人在詩中描繪的圖景更美請選出你認為最美的一幅圖景,抓住景物特徵,並透過合理想像用你自己的語言把它描繪出來

  示例一:夕照金柳映河圖:日暮西山,金色的夕陽照耀在康河之上,河面波光粼粼,河岸兩旁嫩綠的柳枝泛著金光,它隨輕風擺動,清新美麗,嬌柔嫵媚就像是嬌美的新娘這般美景讓詩人盡收眼底他欣喜若狂,就像新郎看到新娘一樣這便是他對康橋的愛,何等濃烈,又何等溫柔

  示例二:夏夜離別康橋圖:星光璀璨的夜晚,康河的夜景更加迷人,如夢如幻可是詩人不得不跟康橋告別他心上千般不捨萬般無奈,想要和康橋話別訴說離情,可是傷感百轉千回終是默默無語,心中悄悄升起笙簫吹響的離歌我的心情有誰能懂呢?那沉寂的夏蟲該是懂的吧!

  2、詩中每幅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說說你的讀詩感受並請用你的聲音把它讀出來

  明確:招手惜別雲彩圖,依依惜別(語氣語速:不捨地,輕悄悄地,緩慢地);回憶金柳映河圖,歡喜眷戀(語氣:喜悅地,深情地);青荇擁抱康河圖,永久戀情(語氣:深情地,堅定地);尋找彩虹之夢圖,渴望夢想(語氣:欣喜地,陶醉);星輝斑斕放歌圖,激情澎湃(語氣:激情,奔放地);夏夜離別康橋圖,失落傷感(語氣:失落傷感,千般不捨萬般無奈)

  (七)美讀涵詠

  1、主題歸納:全詩構造 一個純美的記憶中的康橋世界,但現實的“我”不得不與康橋告別,在告別與追憶之間,書寫了“我”的傷感與失落情緒康橋是美麗的,但它已隨風而逝,留給“我”的是不盡的思念

  2、理解了這首詩的情感,讓我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優美的詩(齊讀)

  (八)連結抒寫

  1、讀了全詩,我們感受到了音樂美,繪畫美,情感美,看著排列整齊,錯落有致的詩行,我們又感受到它的建築美我們的生活也要像詩人一樣善於發現美,用文筆去創造美請看影片,仿寫一小段表達你的情感(連結生活影片)

  2、教師贈詩《若相離,槐花憶!》

  (九)課堂總結

  相聚總是美麗而短暫的,有的人因傷離別而困頓萎靡;有的人卻能淡然面對;更有的人會讓短暫的美麗變成永恆,來以忘卻離別之傷這是生活的勇者,更是生活的智者讓我們用的我們的智慧把生活變得詩化般的美好

  (十)佈置作業

  1、背誦全詩,再次體會詩歌美

  2、用美的眼睛捕捉生活,用美的心情感受生活請課後仿寫一首小詩

  附板書設計:

  再別康橋

  招手惜別雲彩 依依惜別 借

  回憶金柳映河 歡喜眷戀 景

  青荇擁抱康河 永久戀情 抒 情

  尋找彩虹之夢 渴望夢想 情 景

  星輝斑斕放歌 激情澎湃 交

  夏夜離別康橋 失落傷感 融

  《再別康橋》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徐志摩生平、創作及新詩有關知識;

  過程與方法:分析本詩意象之美和所體現的新律詩的“三美”主張;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徐志摩在詩中表現的特別的思想感情和心緒感受;

  教學重點: 分析品味本詩所體現的“三美”藝術主張和意象之美。

  教學難點:理解徐志摩在詩中表現的特別的思想感情和心緒感受。

  教學方法:三疑三探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新課迄今為止,我們已經學過了不止一篇送別詩作。古人云:黯然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豪邁,也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更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傷感,這些都是古人對於離別的理解,那麼現代人是如何看待離別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板書:再別康橋)

  二、作家作品

  1、閱讀註釋

  ①回答問題:由康橋你想到了什麼?[解釋]:康橋=劍橋,想到了英國的劍橋大學,牛津大學以及美國的哈佛大學等世界名校。

  2、作者徐志摩出身於富商家庭,筆名雲中鶴。曾經在美國、英國留過學,回國後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與胡適等人成立了新月社,為新詩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話說,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文學期間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這首《再別康橋》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來到康橋後的歸國途中寫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詩人在他35歲時乘飛機從南京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於泰山腳下。

  三、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2分鐘)

  2、指名朗讀

  3、欣賞配樂詩朗誦

  4、體會、找差距

  ①感情:可以感受到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感情,那麼這種感情是濃還是淡呢?(濃)(板書:依依惜別的深情)

  ②全詩的高潮在第幾節?(第五節)因此全詩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

  ③句式:四行一節(整齊)

  ④節奏:每節押韻、節節換韻

  ⑤語氣:舒緩、輕柔、低沉(悄悄、輕輕、沉默)

  5、學生默讀、體會感情(2分鐘)

  6、指名朗讀,注意感情與節奏

  四、設疑自探

  1.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

  2、這些意象的選擇有什麼作用?

  3、大家除了能感受到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外,對於作者所描寫的康橋有什麼印象?

  五、解疑合探

  學生反覆誦讀品味,教師點撥:

  1、雲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2、A、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第1節,連用三個“輕輕的”,實寫隻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同時透露了難分難捨的離情,並且以輕微跳躍的節奏,襯托了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給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

  第2節,寫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裡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

  第3節,寫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第4節,寫榆樹下的青潭。詩人融情人景,將留戀全都融入康橋的風光中。

  第5節,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他幻想著撐一杆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裡”放聲高歌。

  第6節,詩人由幻想回到現實。悄悄吹奏別離的籤蕭,在沉默中體味別離的惆悵。詩境依舊復歸和沉浸於寂然。第7節,跟開頭呼應。“雲彩”本來是不能帶走的,然而詩人卻說“不帶走一片雲彩”。這種誇張手法,表露出詩人不願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一片情意。這裡,節奏相同,但以詞句的變換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至此,詩人把對康橋的“濃得化不開”的感情,於“沉默”、“輕輕”、“悄悄”中表現了出來。

  B、第一節:借代

  第二節:暗喻

  第三節:擬人

  第四節:移就、誇張

  第五節:照應開頭

  第六節:暗喻

  第七節:擬人、移情

  第八節:重疊復唱

  3、(美麗),可以說是風光如畫。

  蘇軾在評價王維的詩時說:“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如今我們品味著徐志摩的這首《再別康橋》是不是可以稱得上“詩中有畫”。(板書:風光如畫)

  六、質疑再探

  與李白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較本詩的藝術特色?明確:特點:構思別出心裁,不落俗套。

  ①一般別離的詩,告別的是人,而此詩不是,告別的是康橋,作別的是西天的雲彩。

  ②一般別離的詩,告別時會有千言萬語的囑託與叮嚀,或牽手頓足,或肝腸寸斷;而此詩卻從“輕輕、悄悄、沉默”渲染出了一個只著色不摹聲的寂靜環境,可謂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③獨具特色的意象選取。沒有告別送行的人,以及車水馬龍,有的只是雲彩,金柳,青荇,星輝等自然景物,造成一種清新感。

  七、運用拓展。

  分析徐志摩詩《偶然》。其詩如下: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毋須歡喜, 轉瞬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是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八、課堂小結

  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康橋如畫的美景,景中又蘊涵了詩人濃濃的深情,情於與景的交融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意象的選取也值得我們學習。鑑賞這樣的詩歌精品,朗讀與理解互相促進,我們便彷彿步入藝術殿堂與作者做心與心的交流這難道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嗎?九、佈置作業 背誦本詩

  板書設計:

  1、揮手作別雲彩圖2、河畔金柳倒影圖

  3、青草水底招搖圖4、榆陰浮藻清潭圖

  5、撐篙漫溯尋夢圖6、黃昏夏蟲沉默圖

  7、招手惜別雲彩圖

  《再別康橋》教案

  一、教學重點

  1、 學生透過學習能夠大致瞭解該詩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

  2、 學生透過對具體字句的感悟能夠把握作者感情的變化。

  3、 學生透過對文章情感的把握能夠有感情的朗讀這篇詩歌。

  二、教學難點

  1、 對於“繪畫美”的感悟。

  2、 對於文章情感的把握。

  三、對比鑑賞法、擴寫法、美讀法、分組討論法

  四、教學步驟

  【導語】

  以古

  曲《陽關三疊》入境,與大家一起背誦古詩《送元二使安西》。

  這是一首關於什麼的詩篇呢? (離別)

  這是古人的離別,那麼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首現代的離別詩歌《再別康橋》,看一看這種離別又是一種怎樣的離別。

  【正文】

  1、整體感知

  一起朗讀這首詩歌,感知這首詩歌寫得怎樣?

  (好、美或者舉詩歌中的一些具體景物作答)

  2、思考

  在第二段中,讓作者心境盪漾地究竟是什麼樣的場景?

  3、鑑賞

  根據上面的詩歌第二段的鑑賞方式,分組討論:3、4、5、6段中透過作者的精心描寫,你可以看到什麼場景,請你把這種場景描述出來。

  第三段:康河沁人心脾的河水中,青荇自由自在的在軟泥中歡快的招手。

  第四段:夢像彩虹一樣五彩斑斕,每一片康河的浮藻間都沉浸著有待發現的自由的夢。

  第五段:撐一支長篙,駕一葉扁舟,我在康河的柔波中泛舟尋夢,那滿天的星光倒映在康河的水波中,水天一色。小舟在星光中搖擺穿行。此情此景,只有用歌聲才能表達我的心情。

  第六段:夢依舊,人以非。我還能撐一支長篙去尋找自由的夢嗎?今晚的沉默將伴著我悄悄地離開。離開這自由的康橋,離開這自由的夢。

  現在大家已經把文字的意境表達出來了。作者給大家描繪了一個讓人嚮往的康河世界。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既然大家已經把詩中的畫描述出來了,那麼你能給每幅畫取一個美麗的名字嗎?

  4、詩圖

  5、思考

  作者在描寫這些讓人憧憬的景觀時,他的情感是不是一成不變的呢?請在詩歌的每一段中找出最能體現作者情感變化的字或詞。

  6、寫作背景(加深學生對作者情感的瞭解)

  1922年歸國後,徐志摩在現實的中國為了生活苦苦掙扎。1928年當他第三次歐遊,第二次遊歷英國劍橋時,站在曾經夢想飛翔的康橋上,眼前不禁想起了早已不在的自由歡樂。作者感慨萬千,後來在歸國途中寫下了這首感懷的離別詩篇 。

  8、朗誦

  首先:老師範讀

  其次:學生互讀(在朗讀時要加強情感的投入)

  再次:播放黃磊朗讀的《再別康橋》(透過對比讓學生有所感)

  9、總結

  繪畫美——雲彩、金柳、青荇、水草、星輝、夏蟲。

  音樂美——節奏輕快,韻律柔和,抑揚頓挫,朗朗上口。

  建築美——四行一節,錯落排列,字數相近,迴環呼應。

  10、探討

  作者離別的僅僅就是自己的母校劍橋大學嗎?他離別的還有什麼呢?

  1)、曾經想要實現的文學上的夢。

  2)、兩年的康橋生活讓他和林徽因有了不解之緣,文章裡的第二段中隱含有林徽因的出現讓作者心境盪漾的意思。

  11、板書

  繪畫美 音樂美 建築美

  12、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再別康橋》。

  2、對《再別康橋》進行擴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