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小石潭記> 《小石潭記》預習案

《小石潭記》預習案

《小石潭記》預習案

  《小石潭記》中詩人寄情山水是為了擺脫這種心情,但歡樂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下面是《小石潭記》預習案,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學習目標】

  ①掌握文中基本的文言知識;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②分析多種寫景手法的綜合運用,初步提高同學們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③領會作者遊山水之樂和貶謫後的淒涼、抑鬱之情,激發同學們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學習重點】

  掌握文言知識要點;分析多種寫景手法的運用綜合。

  【學習難點】

  體悟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一、自主預習

  1.資料連結。

  (1)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哲學家,世稱柳河東。 唐宋八大家之一。

  (2)寫作背景:革新失敗,柳宗元被貶後,政敵們仍不肯放過他。造謠誹謗,人身攻擊,把他醜化成“怪民”,而且好幾年後,也還罵聲不絕。在永州,殘酷的政治迫害,艱苦的生活環境,使柳宗元悲憤、憂鬱、痛苦。但貶謫生涯所經受的種種迫害和磨難,並未能動搖柳宗元的政治理想。到永州後,他的鬥爭則轉到了思想文化領域。寄情山水。

  (3)記:“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記敘描寫,也可以抒情議論,並透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寫景狀物如《核舟記》,也可以敘事如《桃花源記》,也可以將寫景狀物與議論抒情結合起來像《小石潭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將本課生字詞整理在下面橫線上。

  二、互助交流(10分鐘)

  ◎步驟方法:

  1.課前預習檢查。

  (1)字詞、作者相關內容。(見幻燈)

  (2)齊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悟駢體文的語言特點。

  2.疏通文意。

  (1)在組長帶領下解決翻譯課文。要求:結合課下注釋,一人一句翻譯課文;組長負責記出翻譯時遇到的疑難,準備展示。

  (2)展示疑難問題。

  3.階段練習。(見幻燈)

  4.朗讀課文,掌握朗讀技巧。

  (1)指導朗讀技巧 → (2)師生合作讀 →(3) 生生合作讀。

  三、合作探究(10分鐘)

  ◎步驟方法:

  1.組內合作,探究疑難。(組內討論下面問題。組長分工,每一位組員負責主持交流並記錄一個問題,準備代表小組展示;組內不能解決的其他問題,由組長負責記錄並準備交流和展示。)

  2.組際合作,交流疑難。(組長攜帶本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到其他小組尋求幫助。)

  問題一:第一段描寫小石潭的概貌,採用了什麼手法?加以分析。

  問題二:第二段寫潭水和游魚,採用了什麼手法?加以分析。

  問題三:第三段寫潭水來源及岸勢,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加以分析。

  問題四:文章前面寫“心樂之”,“似與遊者相樂”,後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形容,該如何理解?

  其他質疑:(組長集中質疑)

  四、展示反饋(10分鐘)

  ◎步驟方法:

  1.交流以上四個問題;解決組際合作後仍沒有解決的疑難。

  2.朗讀課文,體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五、歸納梳理(5分鐘)

  六、拓展生成(10分鐘)

  1.小石潭因柳宗元的《小石潭記》而著名,假如你是一位導遊,請你結合著課文就文中某一景觀,如潭中石,或潭中水,或潭中樹,或潭中魚,或小潭源流向遊客做一番介紹。

  示例:

  大家請向西南看,這是一條小溪,這便是小潭的源流!順著小溪看去,斗折蛇行,崎嶇蜿延,陽光照耀下,浮光點金,顯得格外動人。小溪的.沿岸,都是天然而成的碎石,大小不一,形狀各異,象狗的牙齒,相互交錯,雖不整齊,卻也別有一番風味。

  2.背誦課文,領略祖國河山的秀美。

  歸納梳理:

  1、移步換景

  作者在移動變換中帶領我們領略各種不同的景緻,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講述了發現小潭的經過,充滿了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在人們面前展開一幅美妙的圖畫。

  2、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寫景物時,無不滲透著自己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充滿了生機,卻無人賞識。而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過於清冷的環境更容易激起作者“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與作者心境的悽清美形成了強烈的比襯,有力地反襯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脫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不滿。

  拓展閱讀:小石潭記寫作背景

  柳宗元於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並透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的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悽苦的思想感情,成為後世寫作山水遊記的楷模。 此間共寫了8篇知名的山水遊記,後稱《永州八記》。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遊記》中作者這樣記述當時的心情:“自餘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 《小石潭記》中景語即情語,“悄愴幽邃,悽神寒骨”處的描寫,情景交融,很好地說明了這一問題 。《小石潭記》原題為《至小丘西小石潭記》,選自《柳河東集》第29卷(中華書局1974年版)

  柳宗元貶官之後,為排解內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異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澗紛至沓來,美不勝收。 《始得西山宴遊記》與《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並稱為《永州八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