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初三8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初三

傅雷家書讀後感初三8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初三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傅雷家書讀後感初三8篇1

  漫漫人生尋尋覓覓,可有毫端蘊秀使你怦然心動?悠悠歲月走走停停,何處暗香襲來讓我心有靈犀?

  ——題記

  關於傅雷,我早有耳聞,“為了真理,給個國王都不換”似乎是在形容他的精神,這位特殊時代知識分子的人格楷模,凡事一絲不苟,尤其珍惜自己的筆墨。據說,他翻譯書稿時,寧願精益求精,一譯再譯,把自己的文稿修改得體無完膚,就不許他人妄自改動一字一句了。今日,唯讀罷其家書才發現,傅雷把這種嚴謹的為文之風又用在了教子上。

  無論是敘述日常家事,還是傳授學習方法;無論是交流學術問題,還是探討做人處事;無論是父親嚴肅認真的教誨,還是母親溫和慈善的問候……一字一句,一言一語,共同編織出了一個愛的花環,無處不體現著一對父母的拳拳愛子之心,這使我彷彿也融入到了這個充滿無限情感的家庭之中。

  生活往事中,他是令兒子尊敬的好父親;學習之路上,他是為兒子指點迷津的好老師;日常工作裡,他是給兒子出謀劃策的好助手;藝術殿堂邊,他是支援欣賞兒子的好聽眾……點點滴滴中,我沉浸在感動的淚水裡;分分秒秒中,情感紛飛在書信的季節裡……那諄諄教導,那循循善誘,是對“大音息聲,大愛無痕”最好的詮釋!

  “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偶爾流露一下不是可恥的事。”這是傅雷告訴自己兒子的話,再此,冒犯藉以引用,因為,我正欲將自己讀罷全文的真情流露在文字之中,我讚揚,我崇敬,因為我已醉於這情感紛飛的書信的季節。“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演講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已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似乎,家書中的不僅是對兒子的愛吧,更深層次的,他更欲傳達的,是對於祖國的忠誠與熱愛,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愛!

  按他的話講“園丁以血淚灌溉出來的花朵遲早得送到人間去讓別人享受”,他對兒子所付出的種種一切,難道只為將他奉獻於世界人民嗎?答案是肯定的,他用行動證明了這一切,他所付出的種種無形的努力,我們是數不盡的。

  這一封封家書,為我的心靈,點亮了明燈,浸潤了營養,以其開放與接納,完善我的精神世界;這一封封家書,為我的情感,暗開了一扇扇窗,悄啟了一扇扇門,默指了一條條路,我的人生會由此豁然開朗,意境層生——情感紛飛在書信的季節。

傅雷家書讀後感初三8篇2

  中國藝術最大的特色,從詩歌到繪畫到戲劇,都講究樂而不淫、哀而不怨、雍容有度,講究典雅、自然;反對裝腔作勢和過火的惡趣,反對無目的地炫耀技巧。而這些也是世界一切高階藝術共同的準則。

  凡是一天到晚鬧技巧的,就是藝術工匠而不是藝術家。一個人跳不出這一關,一輩子也休想夢見藝術!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一切偉大的藝術家(不論是作曲家、是文學家,是畫家……)必然兼有獨特的個性與普遍的人間性。我們只要能發掘自己心中的人間性,就找到了與藝術家溝通的橋樑。再若能細心揣摩,把他獨特的個性也體味出來,那就能把一件藝術品整個兒瞭解了。——當然不可能和原作者的理解與感受完全一樣,瞭解的多少、深淺、廣狹,還是大有出入;而我們自己的個性也在中間發生不小的作用。

  世界上最有力的論證莫如實際行動,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自己做不到的事千萬勿要求別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評自己,先改自己的。

  一切的藝術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自然,好像天衣無縫,才經得起時間考驗而能傳世久遠。

  受教育的目的只是培養和積聚更大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而絕對不是盲目自我擴張。

傅雷家書讀後感初三8篇3

  從峰哥處借來《傅雷家書》,心口難言的父愛透過樸實純情的文字展現出來,我想讓讀者共情的不單是“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傅譯流暢表達,更多的是筆端流淌出來的美感觸控到人性中最柔軟的地帶——父母對子女的那份純情和真摯。原來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樣的,原來他才是真正的赤子。

  “我們做父母的,在感情上極希望見見你,聽到你這樣成功的演奏,但為了你的學業,我們寧可犧牲這個福氣”。

  我私下想父親對子女的愛多是在心口難言的,所以常常把父親比作大山,寬厚少言嘛。從前慢的書信彷彿真的“見字如面”,那種經歷了起伏的等待過後所產生的美好確能起到一種“來,孩子,聽我慢慢說”的閒談效果。對工作、生活與學習面面俱到的關懷,父親是兒子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而幾十年來不曾中斷的堅持對話有力回應了他主張的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傅雷家書》的廣泛流傳在展現了一位父親的責任擔當的同時,也傳播了一位譯者人格永恆的美。

  有人稱他是“一個孤獨的儒者”,個人理解這更多的是形容他在修身齊家方面,把裡外一切安排妥帖,自縊前在地板鋪好棉被以防踢倒的凳子影響了鄰居。孤獨用來形容名士從來都不是貶義,一定是人格走向健全人性變得飽滿的必備條件,也更覺他才是那個赤子——一個創造了許多心靈的朋友的人。

  尼采說不要向他人訴說你的痛苦。別人的同情只會解除你的痛苦的個人性,使之降低為平庸的煩惱,人格也會遭到貶值。傅雷先生把人格看得高於一切,他選擇結束生命,用最濃重的一筆保全了自己。

  “真正的英雄決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

  前日看了《尋夢環遊記》,一部以音樂為起因講述生存與死亡故事的動畫片。認知變得模糊即將離世的“可可”在音樂重新響起之時禁不住落下熱淚,溫情的音樂喚起爸爸唱歌給她聽的美好瞬間,那一刻她實現了自己內心多年來的隱秘衝動——重溫來自爸爸的愛意。

  以傅雷先生對藝術的深刻體知和感悟,特別是欣賞自己孩子的手和心所傳達出來的藝術,那是一種怎樣的心情?我想無論是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是在平日裡,這份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會始終停留在只屬於他們的記憶構境裡,有了這份獨一無二的陪伴他們怎麼會孤獨呢,更何況赤子是不知道孤獨的。

傅雷家書讀後感初三8篇4

  《傅雷家書》既展現了“慈母嚴父”式的中國傳統家庭,又展現了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傅雷家書》不僅是表達舐犢情深的一封封書信,還是一本具有人生哲理的書。

  這兩位不同領域上的巨人用心靈上的溝通和言傳施教締造了《傅雷家書》,這一本不朽的作品。它將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等品質找車人間。“作為一個藝術家,要先懂得做人。”,當傅雷在漫漫家屬中,用他的錚錚風骨,為傅聰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當傅雷藉著燈光,在不斷思索,最終在家書上寫下“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當他將那一封封家書寄給大洋彼岸的服從,他總盼望,傅聰能儘快回信。

  傅雷不僅是一位優秀的翻譯家,還是一位成功的父親。在家書中,每一封都寄託了思念之情。他對於傅聰國外的生活起居也十分關心,甚至達到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兩人已超越了普通父子的關係。在我看來,他們更像是朋友,他們的心始終連在一起。

  洋洋灑灑的家書寄託的是望子成龍的良苦用心,貫穿的是人生哲理,表達的是對於祖國和家的熱愛。每個人讀完之後,都會感受得到那深切的希望和淳樸的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初三8篇5

  我最近看了趙陽寫的《傅雷家書》,從傅雷夫婦與傅聰寫的信中我看到一種,它叫“愛”

  那是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傅雷夫婦寫給傅聰的一封信,那天傅雷夫婦為傅聰送行,車早已開走了,可是大家還都呆呆的望著車遠去的方向,依依不捨。回到家中,每個人都止不住眼淚。敏一直抽抽噎噎,睡午覺時,剛剛朦朧瞌眼,又是心驚肉跳的醒了好像大病了一場一樣,一點兒勁也沒有了。傅聰的母親哭得眼睛都腫了,喉嚨都痛了,卻還想哭……

  從中我可以看到傅雷夫婦對兒子深深地愛,捨不得兒子離開自己,以往他能時時刻刻的呆在自己的身邊。俗話說得好:“人間沒有比愛更珍貴的財富了。”

  文革期間,鄧小平的大兒子鄧樸方被造反派從樓上推下來,造成了外傷性截肢,下肢萎縮,大小便失禁,從此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鄧小平每天堅持不懈,不厭其煩的為兒子擦澡,洗衣服。這是的鄧小平已經年過半百了,每天需要每天不斷地為他翻身,常常累得自己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但是鄧小平想兒子的上是自己造成的,十分難過,所以他心甘情願。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感受到“愛”的偉大,正如有位名人所說的:“愛是真正促使人復甦的動力。”對呀!只有有了愛,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加美好。正如歌詞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傅雷家書讀後感初三8篇6

  《傅雷家書》是一本教子名作,短短的一封封家書中,凝聚著傅雷夫婦對兒子深深的愛。

  信中首先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的問題。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傅雷對於傅聰的人格

  、道德教育都很嚴格,傅聰長大後去國外留學,傅雷卻對自己的過分嚴厲感到自責。

  《傅雷家書》中有許多細節很讓我感動,其中最令我受益匪淺的是傅雷在兒子傅聰精神消沉時送來的鼓勵:“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沉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人的一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總是起起伏伏的,磨難確實會使我們的人生變得圓滑,但是如果遇到一點小挫折就一蹶不振,便會越來越消沉,所以面對挫折,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態度正視它。

  在這本書中,父親一直在循序善誘的教導兒子,父親的話讀來很親切,字裡行間都能感受到對兒子的苦心和深情。我不僅能感受到傅雷對兒子深沉的愛,還學到了很多人生的道理。

傅雷家書讀後感初三8篇7

  家書,是指一個遠在他鄉的人與家裡人相互來往的信,信裡包含著濃濃的親情。傅雷,是我國的翻譯家、作家,《傅雷家書》就是從傅雷和他的夫人寫給他們的.孩子的家信中摘編而成的,寫信日期為1954年至1966年。

  這是一部很好的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父愛的教子家書。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模範,他們嘔心瀝血地培育兩個孩子:傅聰和傅敏,教育他們先做人,後成家。文中有一段是傅聰在心情煩躁時,傅雷鼓勵他的信,讓他不必煩躁,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信中是這樣寫的:“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把莊稼淹死。”傅雷在信中還對傅聰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給你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家書中父親的諄諄教誨,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濃濃親情,給了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啟迪。

  《傅雷家書》給了我許多啟發,我想到很多家長忽視了與孩子的情感,對孩子的鼓勵。養育了孩子許多年,因為他們急切地盼望子女成材,而沒有真正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還有的家長盲目學習傅雷的教育方法——“棒槌底下出孝子”,可光學一個“打”字,能打出好的結果嗎?所以我覺得父母應該給我們適當的壓力,與我們建立友誼,不要給我們的童年留下陰影。而我們做子女的,也要理解父母的辛苦付出是為了什麼、為了誰,也不要覺得父母是跟你過不去,因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子女好。在我看來,這才是《傅雷家書》真正告訴我們的道理。

傅雷家書讀後感初三8篇8

  在一封封家書裡,讓我看到一個偉岸的父親溫柔的光輝!

  要做父親,更要做孩子無話不談的朋友。在傅雷與傅聰的書信裡,涉及的話題非常廣泛生活裡的衣食住行自是不少,更多的是關於傅聰的學習和演奏相關的話題,有建議傅聰如何規劃自己的時間,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日程,如何與導師交流溝通,專業上還需要增加哪方面的學習等等,許多生活的細節也不漏過,如:在傅聰打算換老師時,特意寫一封信,提醒傅聰如何真誠的面對老師,得到老師的諒解和同意;在面臨愛情時,一再的提醒,要有節制,不可荒廢了自己;面對婚姻,告訴孩子不能面面俱到,要更具有包容性,甚至有一次談到傅聰外出做客衣著禮儀是否恰當…當然,傅雷在書信裡也不忘告訴孩子自己的生活:參加會議有什麼收穫,做什麼工作,取得什麼進展,和妻子外出遊玩沿途感受,談論對一些藝術作品的看法,對一些問題,自己持什麼看法,甚至專門在書信裡和傅聰談自己讀辯證唯物主義基本知識的感想,談論當時國家制定的五年計劃的特點,並結合傅聰的專業學習,由此及彼,聯絡實際談開…洋洋灑灑數千言,就像面對自己同齡的朋友一樣。

  在這樣的書信裡,我看到的更是一個父親把自己放在與孩子平等的位置上,推心置腹的談自己、談對方,在兒子面前坦然承認自己性格上的缺點與不足,並以此提醒傅聰要避免自己的錯誤……這樣的父子關係,心靈上沒有距離,而能夠達成這樣的親密的朋友關係,是多麼難得而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