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描寫年味的散文
我們都在和時間賽跑,無論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多精彩,都要回家。
——題記
相信大家到不惑的年齡都會對過年有牴觸情緒或者根本不喜歡,但對於漂泊的遊子來說卻是不一樣的心情。進入臘月,一種期盼油然而生,屈指數來,一天、兩天、年越來越近,那一顆心早就飛回了千里之外的老家,那種望眼欲穿、輾轉反側無眠想家的滋味是沒出過遠門的人體會不到的。沾了大集團的光,我們不用在熙熙攘攘的火車站、汽車站裡去擠去拼,也不用騎著摩托風餐露宿的往家趕;而是每一年的臘月二十六,公司包十幾個大客車魚貫馳騁在高速路上,那時,年味頓時濃郁起來,幸福把心裡添得滿滿的!
那物質匱乏的年代,“過年”對於小時候的我們無疑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曾記得一到小年,那種殷切的期盼就表現得淋漓盡致,一直糾纏著奶奶問:“奶奶,還有幾天過年呀,?”這時候,奶奶就會用彎起的手指頭在我鼻子尖輕輕地刮一下,笑著說:“饞貓,盼過年了,多大點出息呀!”是呀,因為過新年,精打細算的孃親就會把豬圈裡餵養了一年的大肥豬在年前殺掉,在賣掉大部分的同時一定會留下幾塊肉在年後走親戚用,也會留下一小塊肉和豬下水給我們打牙祭。孃親會把早就準備好的黃豆芽、豆角幹、海帶等,再倒上煮肉的湯,當然還會有幾小塊零碎的肉放在一起煮得透爛,俗稱“爛菜”。至今,那份醇香無疑是天下最美的盛宴。記得孃親把煮好的豬下水放到我睡覺的屋裡,每天我看著那些美味總是垂涎三尺,常常半夜饞的起來偷吃,也不敢多吃,只敢吃一點點,幾天過去,過年家裡來了親戚才會發覺那些美味都已大半進了我的胃裡,一番痛罵是怎麼也少不了的。
新年的時候,不管家裡再怎麼困難,孃親總是會扯幾尺滌卡(一種布料),給我們弟兄四個做身新衣服,讓我們開開心心的過年。對於新衣服不新衣服的,那時的我都是不很在乎,我在乎的是可以和小夥伴們肆無忌憚的跑著,瘋著,捉迷藏,因為年三十到初二,父母親是絕不會罵人的,據說是為了討一年的吉利。那時候可不像現在家家有電視有電腦的。夜幕降臨,年三十我們有熬夜守歲的習俗,大街上人聲鼎沸,人來人往,打燈籠,放鞭炮的,相互祝福新年好的聲音不絕於耳。那種感覺那種快樂早已被高科技的產物所代替,現在的孩子是絕對感受不到了。“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現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細細想來,那困苦的年代父親和孃親是多麼的不容易啊!
每當新年貼對聯的時候,我的眼前總是浮現一幅唯美的畫面,一個儒雅的中年人揮筆潑墨,在一張張紅紙上筆走龍蛇,而一個小屁孩兒屁顛屁顛的挨家挨戶的去送對聯。那時候經濟困難,村裡的鄉親父老都是買幾張紅紙央求懂些毛筆字的人來寫幾幅春聯,討些吉利的話語,作為有著資深學歷的父親當仁不讓的擔當起這個角色。每年的二十九,父親就早早的收拾好桌子,研墨涮筆大顯身手,而八九歲光景的我自然成了父親的得力助手。寫完了,晾乾了筆跡,父親就會告訴我,這是你大叔家的,那是你二伯家的,於是我就屁顛屁顛的給送去,當然回來的時候斷少不了褲兜了多了些花花綠綠的東西。這個世界最殘忍的就是歲月,那個年代的歡樂和年味已成追憶,天人永隔的思念已經讓我度過了快二十個春秋,每年的春節我就會想起我的父親,您是否還是那個儒雅的`書生,是否還在揮毫潑墨筆走龍蛇呢?
“百善孝為先”,這句話對我來說或許是一句空談。漂泊的日子裡我常常望著千里之外,想著,念著,不知道孃親她老人家是否安好。"有母在,不遠遊”,可我為生活所迫,不得不浪跡天際,曾經孃親一連打了七天的點滴我一無所知,後知的心痛不言而喻;就是對於妻子、孩子也是愧疚得很,聚少離多的日子給予不了應有的呵護和責任。年味是什麼?我想是遊子回到家看到父母那燦爛如向日葵一樣的笑臉!年味是什麼?我想是一家人幸福團圓的笑聲。
一不小心,麻糖弄甜了年味;一不小心,時光弄醒了記憶。春天搖晃著綠色的酣夢,那夢中是否已是繁花似錦?一年又一年,哪年的春節記憶最深?一不小心,人生已經過了半;一不小心,多少往日的美好變成了追憶;一不小心,又一次迎來春天的笑容,明媚的陽光冉冉,那一片奼紫嫣紅開在了心海!
大年三十,娘總是張羅了一大桌子菜,幸福知足地看著我們弟兄幾個胡吹海侃,看著幾個兒媳忙裡忙外,孩子的笑聲,弟兄幾個的猜拳劃酒的吆喝聲,兒媳婦們竊竊私語聲唱響了最美的歌謠。相信那一刻是母親最幸福的時候!
有人說,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物質上的滿足,年味已經很淡了,人們總是窩在家裡玩電腦、看電視、玩手機,大街上沒有了往日人頭攢動的紅火場面。我認為不然,我喜歡弟兄幾個相聚在母親家那種愜意的聊天,喜歡一大家子坐在一塊吃著、聊著、談談今年的打算,總結去年的成果。母親的家就是凝聚的繩,把我們緊緊的地連在一切!
有一首紅了多年的歌是這樣唱的:“找點空閒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帶上笑容、帶上祝願,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媽媽準備了一些嘮叨,爸爸張羅了一桌好飯,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給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對於這首歌,我有自己的認為和理解。在農村沒有退休金,當老人年老體弱幹不動活,掙不到錢時,兒女們必須盡到應盡的責任,就算父母不想連累兒女我們也要贍養父母,給予父母最大的照顧和孝。常回家看看,幫父母乾乾活,拾掇拾掇家,切莫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晚矣!
年味是什麼?是父母親那知足幸福的笑容,是滿街的大紅燈籠高高的掛起,是喜慶的對聯貼起來,是母慈子孝的溫馨,是久別的夫妻相聚的哽咽,是親朋好友相見時的欣喜,是未過門媳婦初見公公婆婆的羞澀,是見面就問新年好的祝福,是遊子迴歸故里的欣慰……
無論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有多精彩,我們都在和時間賽跑,在路上,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