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浣溪沙>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賞析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賞析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賞析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作者為宋朝文學家蘇軾。其全文如下: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溪綠暗晚藏烏。黃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歸家說與採桑姑。

  【前言】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組詞作品。這組詞是作者任徐州太守時求雨後到石潭謝雨的路途中所作,主要寫作者途中的所見、所聞與所感,用形象生動的筆觸描寫農村風光,反映農民的情緒,為農民的喜悅而欣慰,對農民的痛苦寄以同情。這五首詞文風樸實,格調清新,不取豔辭,不採僻典,在語言上也清麗自然,洗盡華靡見真淳。以詩的句法入詞,是其主要藝術特色。這組詞完全突破了“詞為豔科”的藩籬,為農村詞的發展開創了良好的文風。它將農村題材帶入北宋詞壇,給詞壇帶來了樸素清新的鄉土氣息,對詞的題材,有開拓意義。

  【註釋】

  1、烏:烏鴉。

  2、黃童:黃髮兒童;白叟:白髮老人;睢盱:喜悅高興的樣子。

  3、麋鹿:鹿類的一種。

  4、猿猱:猿類的一種。

  【鑑賞】

  寫謝雨路上所見之景:麗日、碧溪、游魚、樹木、黃童、白叟、麋鹿、猿猱,一景一句,恰似電影鏡頭,連續將客觀景物一個個展現在讀者面前。

  “照日深紅暖見魚”,深紅溫暖的夕陽斜斜地映照潭水,把潭水染得通紅也增加了一份暖意,而潭中的魚兒歡快遊玩,清晰可見,染紅了的潭水、歡快遊動的魚兒都是春旱過後、大雨降後的情景,詞人雖未點出春旱之時的情景,但讀者可以想象那是一定是潭水乾枯、魚兒無處尋覓,這樣的前後對比之中、溫馨的畫面之中隱含了詞人欣喜的心態。“連溪綠暗晚藏烏”,沿著石潭向四處望去,看見成陰的綠樹接連一片,而深藏其中的烏鵲發出鳴噪的聲響,動靜結合,更顯幽靜。“黃童白叟聚睢盱”,以黃童、白叟代稱所有聚集的人群,詞人看到他們都呈現出喜悅興奮的.神態。上片中紅、綠、黃、白等色彩和諧搭配,動景、靜景巧妙結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運筆靈動、構思精巧。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麋鹿在突然之間逢遇如此多的人群頓覺不習慣,有一種驚慌之感,而猿猱卻一聽到喧天的喜慶鼓聲不招自來,極度興奮,這一對比的描寫情趣盎然。以動物的反映間接寫出石潭謝雨的歡鬧情景,不著一字,而風流自現,可謂神筆。“歸家說與採桑姑”,結尾由實轉虛,筆法靈活,詞人想象這些觀看長官親自謝雨而歡喜異常、激動難耐的在場者,歸家之後一定會把謝雨之時的歡騰景象向採桑姑細細說與。

  在這首小詞之中,詞人絲毫沒有描寫自己的心境,但透過詞人所見、所聞、所想的一切,讀者自可體會詞人無比興奮之情,含蓄雋永,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