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簡單的聖誕老人手抄報
聖誕節是令人雀躍期待的日子,尤其是小孩子。下面是簡單的聖誕老人手抄報,和小編一起看一下吧。
聖誕節起源
紀念耶穌出生
據說耶穌是因著聖靈成孕,由童女馬利亞所生的。神更派遣使者加伯列在夢中曉諭約瑟,叫他不要因為馬利亞未婚懷孕而不要她,反而要與她成親,把那孩子起名為“耶穌”,意思是要他把百姓從罪惡中救出來。當馬利亞快要臨盆的時候,羅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恆務必申報戶籍。約瑟和馬利亞只好遵命。他們到達伯利恆時,天色已昏,無奈兩人未能找到旅館渡宿,只有一個馬棚可以暫住。就在這時,耶穌要出生了。於是馬利亞唯有在馬槽上,生下耶穌。後人為紀念耶穌的誕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為聖誕節,年年望彌撒,紀念耶穌的出世。
羅馬教會設立
4世紀初,1月6日是羅馬帝國東部各教會紀念耶穌降生和受洗的雙重節日、稱為“主顯節”(Epiphany),亦稱“顯現節”,即上帝透過耶穌向世人顯示自己。當時只有那路拉冷的教會例外,那裡只紀念耶穌的誕生而不紀念耶穌的受洗。後歷史學家在羅馬基督徒習用的日曆中發現公元354年12月25日頁內記錄著:“基督降生在猶大的伯利恆。”經研究,一般認為12月25日伴為聖誕節可能開始於公元336年的羅馬教會,約在公元375年傳到小亞細亞的安提阿,公元430年傳到埃及的亞歷山大里亞,那路撒冷的教會接受得最晚,而亞美尼亞的教會則仍然堅持1月6日主顯節是耶穌的誕辰。 12月25日本是波斯太陽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誕辰,是一個異教徒節日,同時太陽神也是羅馬國教眾神之一。這一天又是羅馬曆書的冬至節,崇拜太陽神的異教徒把這一天當作春天的希望,萬物復甦的開始。基於此原因,羅馬教會選擇這一天作為聖誕節。這是教會初期力圖把異教徒的風俗習慣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後來,雖然大多數教會都接受12月25日為聖誕節,但又固各地教會使用的歷書不同,具體日期不能統一,於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為聖誕節節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會可以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在這段節期之內慶祝聖誕節。自從12月25日被大多數教會公認為聖誕節後,原來1月6日的主顯節就只紀念耶穌受洗了,但天主教會又把1月6日定為“三王來朝節”,以紀念耶穌生時東方三王(即三位博士)來朝拜的故事。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聖誕節已成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廣大非基督徒群眾的一個重要節日。
在公元四世紀的時候,尼古拉斯出生在小亞細亞巴大拉城,家庭富有,父母親是非常熱心的天主教友,不幸他的父母早逝。尼古拉斯長大以後,便把豐富的財產,全部捐送給貧苦可憐的人,自己則出家修道,獻身教會,終生為社會服務。尼古拉斯後來作了神父,而且還升為主教。他一生當中,做了很多慈善的工作,他最喜歡在暗中幫助窮人,聖誕老人是他後來的別號,這個名字是出自他暗中送錢,幫助三個女孩子的故事。 尼古拉斯死後被尊為聖徒,是一位身穿紅袍、頭戴紅帽的白鬍子老頭。每年聖誕節他駕著鹿拉的雪橇從北方而來,由煙囪進入各家,把聖誕禮物裝在襪子裡掛在孩子們的床頭上或火爐前。
聖誕節發展
聖誕節本是宗教節日。十九世紀,聖誕卡的流行、聖誕老人的出現,使聖誕節開始漸漸流行起來。聖誕慶祝習俗在北歐流行後,結合著北半球冬季的聖誕裝飾也出現了。 十九世紀初發展至中葉,整個歐洲、美洲開始過起了聖誕節。並衍生出了相應的聖誕文化。聖誕節傳播到亞洲是在十九世紀中葉,日本、韓國、中國等都受到了聖誕文化的影響。改革開放後,聖誕節在中國傳播地尤為突出,至二十一世紀初,聖誕節有機地結合了中國當地習俗,發展日趨成熟。吃蘋果、帶聖誕帽、寄送聖誕賀卡,參加聖誕派對,聖誕購物等成了中國人生活的一部分。
西方國家聖誕節習俗
為了歡度聖誕節,西方許多家庭一進入12月份就開始忙著採購各種節日用品,如聖誕禮品及食物等。在12月24日這天晚上,一般全家人都要相聚在一起共進聖誕晚宴。世界上每一個民族和國家因為習慣傳統的差異,其聖誕節的習俗也會不相同。聖誕節世界各國聖誕節習俗如下:
聖誕節英國習俗:他們認為聖誕節必須吃得痛快。所以聖誕大餐極為豐富,包括豬肉、烤火雞、聖誕布丁、聖誕碎肉餅......等等。家裡每一個人都有一份禮物,連僕人也有,禮物都在聖誕節的早晨分贈。有時逢唱詩班逐門逐戶唱聖誕歌時,他們也會被主人請進屋裡,招待茶點或贈予小禮物。法國:在聖誕節前夕都要到教堂參加午夜彌撒。彌撒後家人同往年長兄姐家中團聚共享聖誕餐,並分享一年來家中要事。偶有家人不和之事,亦常因聖誕歡聚而盡釋前嫌,言歸於好。故聖誕節在法國人眼中,視為仁慈和睦的日子。
聖誕節美國習俗:一個自由且多彩的國家,聖誕節是他們快樂狂歡的日子。美國的民族複雜,所以其慶祝方式常因移民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大部分室內都有別致的'佈置,門外懸掛著美豔的花環及綺麗的飾物。
聖誕節法國習俗:在聖誕節前夕都要到教堂參加午夜彌撒。彌撒後家人同往年長兄姐家中團聚共享聖誕餐,並分享一年來家中要事。偶有家人不和之事,亦常因聖誕歡聚而盡釋前嫌,言歸於好。故聖誕節在法國人眼中,視為仁慈和睦的日子。
聖誕節西班牙習俗:該國的孩童常將鞋子放在視窗或門外,以接受聖誕禮物。在許多城市中,男孩子也常備有許多高階禮物,要送給美麗女子。“牛” 在聖誕節也受到最好的待遇。因當地有一傳說:“耶穌降生時,曾有一隻牛向他吐氣,使他得到溫暖”。
聖誕節德國習俗:聖誕樹的發源國。基督徒的家裡定會放置一顆美麗的聖誕樹,聖誕餅亦多款且講究。
聖誕節義大利習俗:在義大利,每逢聖誕節,大家都喜歡在家中安置一些關於耶穌誕生故事的模型。聖誕的前夕,家人團聚吃大餐,到午夜參加聖誕彌撒,然後大家去訪問親戚朋友,但只有小孩和老人得到禮物。在聖誕節義大利有一種好風俗,孩兒為感謝父母一年來的教養,會在未吃聖誕大餐前將他們的作文或詩歌,暗藏在餐巾、桌布或碟子裡。吃完大餐後便將它取出朗讀。
平安聖誕,快樂聖誕
“叮叮噹,叮叮噹!鈴兒響叮噹!”現在當你走在繁華的步行街上,你會聽到這樣的音樂,你會恍然聖誕節快到了,伴著入冬後的第一場飄舞的雪花,聖誕節的腳步已在悄悄地向我們走近,有的商店早已掛滿了彩燈,店裡裝飾著漂亮的聖誕樹,門前的聖誕老人雕塑伴著耀眼的彩燈與裝飾,到處洋溢著浪漫的節日氣氛,五彩繽紛的聖誕樹上早已綴滿了亮麗的星星,你也許會被這樣的氣氛所感染。
現在的聖誕節似乎跟情人節一樣充滿著浪漫的元素,在這樣的時候她是否會吵著要你給她買一副手套呢,或許她也會在聖誕節的那天鬼使神差的從背後拿出一條白色的圍巾對你說“Merry Christmas”!此時你是否感到有一點小幸福呢。而此時是否你也會想起中學時有人會向你要一枚一毛錢的硬幣,當他們收集到了24枚硬幣,他們會用收集來的硬幣買一個平安果送給他們喜歡的人,並祝福他平安幸福!
聽著歡快的“叮叮噹”樂聲,彷彿聽到鹿鈴的聲音,想象著童話般的世界裡,潔白的雪地上,可愛麋鹿拉著雪橇載著慈祥的聖誕老人緩緩地駛來,笑逐顏開的聖誕老人顯得健碩硬朗,又長又白的鬍鬚映雪更顯飄逸!紅紅的聖誕之袍象一團火燃燒著潔白的大地,在寒冷的冬夜,在平安之夜到來的瞬間,可愛慈祥的聖誕老人會爬過屋頂穿過煙囪,像每一個熟睡的孩的子分發禮物為他們送去祝福與平安。
在聖誕之夜來臨的時候,約上幾個朋友,在這個聖誕夜裡開個聖誕PATRY盡情的狂歡,大家會把聖誕樹上掛滿亮麗的星星和各式各樣的飾品,每一棵聖誕樹上都賦予了最真誠的祝福和最美好的心願,在平安之夜到來的瞬間,把一年煩惱憂愁,及所有的不開心統統拋掉,許一個美好的心願祝彼此聖誕快樂,聖誕之星將帶著祝願飛向世界各個角落,此時每個人都會被祝福。祝福每一個人一生幸福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