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重陽節> 關於重陽節作文錦集5篇

重陽節作文

關於重陽節作文錦集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重陽節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重陽節作文 篇1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父母生命的是父母的父母——祝天下所有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重陽節快樂。

  ——題記

  又是新的十月,又是新的重陽節,又是新的記憶,我找出早被丟棄在一旁的毛線和已經織了一半的圍巾,像是被打開了塵封多年的記憶。不知多久以前,我曾說在重陽節的時候要送姥姥一條圍巾。煞有介事的織了一半後才發現原來自己真的很沒有耐心。最後這條“半成品”就和那半捲毛線一起塵封在了記憶裡。

  直到今天,媽媽提起今天是重陽節,然後打電話祝姥姥重陽節快樂時我才想起,原來又一年過去了。

  下午,和媽媽一起去大姨家看小外甥,從大姨家回來,媽媽又從小外甥聯想到了我小時候。媽媽說,我小時候最喜歡我的莫過於姥爺,小時候我喜歡聽歌,姥爺總是會一遍又一遍的放給我聽,只可惜,姥爺走的早。

  這一點在我的記憶裡是清楚的,從我落地時就沒有爺爺奶奶,爸爸經常出差,只有媽媽一個人照顧我。媽媽貧血,所以姥姥姥爺經常幫忙。其實記憶中的姥爺,我是熟悉的。記得,姥爺很和藹,總是會在我玩的時候看著我笑,總是會護著我。但關於姥爺最後的那一段記憶,卻是模糊的。

  我只記得,姥爺走的時候,很多人都在哭,我卻全然不知發生了什麼。才三歲的年紀,我能知道什麼?後來媽媽告訴我,姥爺走了。姥爺去哪兒了?他不要我了嗎?我還要姥爺給我放錄音帶,我還要和著伴奏唱歌,我還要講故事給姥爺聽。我問媽媽,姥爺是走了嗎?什麼時候回來呢?爸爸去出差了,那老爺去哪兒了呢?去找爸爸了嗎?

  直到五歲,我才意識到那個慈愛的姥爺已經真的離開了,但我沒有傷心也沒有難過,我相信姥爺會在天國,看著我。

  媽媽爸爸每每提到姥爺時,總是會對我說:“你小的時候,你姥爺總是說,‘是塊好玉呀,就看你們怎麼雕了’。”我每次都是笑笑,這句話從小到大我已經不知道聽了多少遍,我相信生命是可以以另一種方式延續的,我也相信姥爺會在天國上看著我。

  現在的我,有著令爸爸媽媽驕傲的成績,有著令哥哥姐姐羨慕的人氣,有著令我最引以為豪的文筆和朋友們。姥爺,您說的沒錯,我沒有讓您失望,希望,您可以聽到,我對您的祝福,姥爺——重陽節快樂。

  祝天下所有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重陽節快樂。

  此時此刻,我正在用手下的筆記錄著對您的思念,不知道這份思念,能否寄送到……天國……

  我正在用自己的力量,在青春的道路上,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姥爺,您看到了嗎?

  看到的請留下你的腳印吧!幫我把這份思念寄到我們遠在天國的親人們!

重陽節作文 篇2

  在江河邊孕育而生的民族,將歷史融入江河。當傳統節日隨流水一同消失於天涯海角時,卻在兩岸留下了華夏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傳統節日的韻味。

  華夏民族,眾所周知這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精彩文化的大民族,傳統節日自然也是眼花繚亂的。傳統節日不會被遺忘,它是每個時代的文明載體、在傳統節日這個偉大永恆的載體,連續著中華文明的深深血脈。

  無論哪個傳統節日,都寄寓著特殊的意義。然而如今,在現代化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卻於歷史的江河聽到了傳統節日的撕心裂肺般的哭泣聲。傳統節日又該何去何從?

  傳統節日何去何從?曾經“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春節,現在又有多少人記得那些美好的習俗,那寄寓希望與祝福的“壓歲錢”充滿了銅臭味,越來越多的人在說過年沒年味了。曾經“風雨端陽生晦冥,汩羅無處吊英靈”的端午節,又有誰會在房屋前插一根艾草,喝一碗黃雄酒呢?曾經“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的.中秋節,那輪圓月越發清冷、孤獨,似乎那明亮的光輝都被璀璨的煙火奪走了。……曾經的曾經,有太多的回憶。可是國人對傳統節日的淡忘,讓我心頭始終壓抑著一股趕上哀愁。傳統節日何去何從?

  傳統節日何去何從?現在的世界,多種文化蔓延、滋生、跌宕的衝突,需要我們深思。這些現象對於我國的傳統節日的影響是不容置之不理的。更多的國人趨向於過國外的節日,國人過洋節的氣氛更是一年濃過一年。這不僅僅凸顯出國人對待本國傳統節日的冷漠,還說明國人對他國文化的過度盲目崇拜。為此我總感覺到內心的憂慮與不安。傳統節日何去何從?

  當韓國成功申報“端午節”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國人一片譁然。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被搶注的訊息,我們對此留下了太多的震驚和困惑,更是無法接受。也許,這本身說明了我國傳統節日的魅力所在,但這並不允許傳統節日成為他邦異族的文化遺產那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們真的要捫心自問,傳統節日何去何從?從某種意義上講,對傳統節日的批判審視就是直面文化衝突的高層面的心理認同。

  傳統節日何去何從?“穿越”古今,“走讀”傳統節日。我們發現,傳統節日之所以傳承至今,是因為他們是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面對傳統節日,我們當然不可能“橫衝直撞”,這樣只會“折殺”你的銳氣和意氣。我們必須是虔敬而沉穩的。沒有靜心涵泳傳統節日的過程,我們無法達到“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化境的。傳統節日何去何從?我們傳承中華優秀傳統節日的征途才剛剛開始。擁有如此優秀的傳統節日,我們應該將其發揚光大。同時國家也將傳統節日列入全民性的節假日,以期國人能在閒暇之餘靜下心來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我們要以此為契機,讓我們中華大地掀起學習、保護、傳承傳統節日的熱潮。

  歷史如河,請仔細聆聽傳統節日的絮語。因為,那是靈魂的訴說。

重陽節作文 篇3

  農曆九月九日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重陽節。

  這天早晨,爺爺和外公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戴上爸爸為他們買的禮帽。奶奶和外婆在梳妝檯前梳頭髮,穿上美麗的裙子和新衣,準備出去遊玩。爸爸、媽媽和小姨忙著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做重陽糕和米果糖等各類點心。同學們和大哥哥、大姐姐去幹休所、敬老院看望老人們,幫老人們理髮、洗衣服、做飯、掃地、擦窗戶。

  重陽節是老人們最高興的一天。這天,老人們去公園玩不用買票,坐公交車也不用投幣,醫院免費為老人看病。小區裡的爺爺呀、奶奶呀,不是約著一起去公園玩,或去廣場散步,就是到樓下花園裡的小亭子裡打牌、下棋。

  社群的廣場上呢,老人們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聊天,有的溜狗或放鳥。個個說說笑笑,很開心!翠湖就更不用說了,爺爺奶奶們讓公園的道路變成了一條“老人河”,擠的連麻雀都沒站腳的地方了。湖上,老人們坐著電動船,象在開聚會一樣,看看書,聊聊天,看上去很自在。不論是公園、廣場還是小區,爺爺奶奶們都很開心!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關心老年人的生活與健康。我相信將來老人們的生活會更加美好!

  這就是我所看到的重陽節。

重陽節作文 篇4

  楓葉正紅時,是重陽節。

  重陽節就在農曆初九,又名重九。故有長久、長壽之意。重陽節,是老人們的節日,在去年重陽節我做了一件意義非凡的事。

  重陽之際,媽媽爸爸帶我來到康樂佳園養老服務中心,看望老人。

  經過長途跋涉,我們終於來到美麗的敬老院。一進門,這裡寧靜而又安恬。一位有八十高齡的老人正在散步。雖然法令紋和魚尾紋已經在老爺爺臉上刻下歲月的痕跡,但他們生活得很悠閒,身體也很硬朗。我悄悄走過去,小聲說:“老爺爺,您好。”老爺爺笑眯眯的,回答了我:”你好,小朋友。”這是我在敬老院見到的第一個老人,我很激動。

  我跑到媽媽那,拿出我用零花錢買的一雙老人鞋。又回到老爺爺身邊:“送給您。”

  老爺爺收下了,道了謝,那安詳的神情顯得十分幸福快樂。老爺爺邀請我在往裡走,我笑著答應了。

  走進敬老院的院子,看見裡面有許多老人,有的臉色紅潤,有的手持柺杖。老爺爺轉過頭,對我輕聲說道:“走,去我房間看看。”說著揚揚手,示意讓我跟來。來到老爺爺房間後,我看見房間是四室一廳,客廳裡還有一臺電視機,房間裡的東西樣樣齊全,床上的被褥疊得整整齊齊。圍牆旁有一條門,是通向一口池塘的,池塘裡可能有很多魚吧,只見幾個老人靜靜地坐在池塘旁全神貫注地釣魚。

  我和老爺爺聊了聊天,聊一些家裡的事情,他是多麼懷念家的味道啊!多麼想念自己的兒女啊!多麼想念自己的親人啊!我還知道了老爺爺有些時候會肩痛。我便毛遂自薦,給老爺爺按摩。我站起來,雙手放在肩上,前四指用力向下按,大指姆也隨著向前推。”舒服嗎,老爺爺。”老爺爺說:”舒服。”他臉上露出慈祥的微笑。

  我反覆給老爺爺做著按摩,看到老爺爺很舒服,我也很快樂。之後,我又雙手握拳輕輕地在老爺爺肩上錘。

  “別錘了,你也累了”老爺爺用疼愛的語氣對我說。

  “那,我給您跳支舞吧!”我說道。

  老爺爺說:“好。”隨著點了點頭。

  我像蝴蝶一般翩翩起舞,達到忘我的境界。

  跳完舞,時間不早了,我就已經走在返程的路上了。

  歲月的痕跡悄悄爬上老人那曾經青春的容顏,這位老爺爺雖然生活環境很好,但缺少親人的關懷。同學們,有時間多看看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吧!多關愛他們吧!

重陽節作文 篇5

  星期六,我成功地做了一個小籃子,送給媽媽,因為在下個星期二,是重陽節,是尊老愛老的節日。那時,我正好要上學,所以沒有時間送給媽媽,我打算星期天送給媽媽。我要把這個小籃子送給媽媽,希望媽媽以後不用再帶一個小包包,提著走。我送媽媽的小籃子裡面包含著媽媽從小到大的感謝。

  這個小籃子是這樣做的,我拿來兩張紙,一把剪刀和一個雙面膠,我先把一張紙折成一個很細的長方形紙,然後把另一張紙折成一個正方形紙,再用雙面膠貼在長方形紙旁,再把雙面膠撕了,放在正方形紙旁。然後在外面畫上一些圖案,圖上漂亮的顏色,這樣一個小籃子就做好了。

  星期天,我送給媽媽,媽媽看見了,十分感動,我說了我的想法,媽媽感動得流出了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