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俗> 有關習俗的作文4篇

習俗的作文

有關習俗的作文4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習俗的作文4篇,歡迎大家分享。

習俗的作文 篇1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七夕圖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除了2月14日的情人節,七夕節也被稱為中國東方情人節。那麼在七夕節那一天,各有什麼習俗呢?人們又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來慶祝這一天呢?

  福建七夕情人節習俗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嚐瓜果,以求她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遊戲,乞巧遊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習俗的作文 篇2

  每年2月14日的“情人節”,又名“聖瓦倫丁節”是個需要謹慎小心的日子——對於單身的人和浪漫的人來說更是如此。“情人節”清早一起床你就該從鑰匙孔向外窺探。據傳說記載,如果你所看到的`第一個人是在獨行,那麼你當年就會獨身;如果你看到兩個或的人同行,那麼你當年肯定會覓得情人;如果你看到一隻公雞和一隻母雞的話,那你就會在“聖誕節”以前結婚。可如今各家的庭院已絕少有公雞母雞出沒,城區空地上也不會有雞的蹤影,所以若能看見一對鴿子或一對麻雀也有同工之妙。

  單身漢們對“情人節”早晨所遇到的第一個人格外關注,因為如果你未婚而且正在尋覓伴侶,你註定要與2月14日所見到的第一個人結婚,至少這個人會在你的生命裡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你不怕羞,你可以一大早給你的意中人打電話,要求搭乘對方的車上班。或者閉門不出,到中午再出去,也是一個不錯的對策。

習俗的作文 篇3

  雲南的春節雖不及北京那麼熱鬧,也不及紹興那麼多樣,但卻也隆重非凡。從除夕到初七,雲南一直沉浸在濃郁的年味中。

  雲南分為好幾個少數民族,傣族和彝族在其中佔極大的部分。在楚雄途經彝族家庭,一大塊碧綠的,用草鋪成的,厚厚的毯子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它如同一塊平坦的,柔軟的草地一般。撫摸著,一陣舒適隨即襲來。據彝族老人介紹說這草毯是使家人能在下一年有個平平安安,風調雨順的“好兆頭”。那夜是除夕,彝族老人盛情邀請我們一起入席,坐在那塊草蓆上,吃著熱騰騰的年夜飯,那滋味可別提有多幸福。

  年夜飯中有牛肉!羊肉!魚肉!豐盛的佳餚中透露著彝族人民對春節的喜愛和重視。飯後,彝族的男女老少還得圍著篝火翩翩起舞,飲酒作樂,通宵達旦。他們穿著鮮豔的禮服唱啊!跳啊!還不時端上一些“美味”。突然,媽媽驚叫一聲:“這不是我們小時候常吃的手工花生嘛!”我忙向媽媽請教,媽媽這才娓娓道來。原來,這種花生在媽媽小時候盛行。但漸漸也就因為太麻煩,就不再炒了。從那以後,人們漸漸在記憶中對它也就淡褪了顏色。萬萬沒想到,在這兒竟能品嚐到兒時的滋味。媽媽激動不已!我也趕緊拿了一顆嚐嚐,香甜柔軟的感覺沁人心脾。因時間倉促,我們無法去看精彩的鬥牛,鬥羊表演,但彝族這種獨具特色的民族風已深深烙在了我的心上!

  在前往德宏州傣族時,我的心一直嘭嘭直跳,因為我對傣族這個神秘的少數民族充滿了好奇與嚮往。猛然間,一陣嘹亮的歌聲將我喚醒。傣族的大門就在這兒敞開了!入內,必須將鞋子脫去,其中還有許多規矩,顯然傣族在少數民族中家教堪稱嚴厲。熬到下午2點,才開始吃中飯。咦!這第一道花花綠綠的菜是什麼?我一臉疑惑地瞟了瞟正在上菜的傣族小卜少。小卜少笑著介紹道:“這是我們當地有名的`土鍋子'。在我們這裡可以算是美食了,也就在新年幾天才可以吃到!”這土鍋子的外表是用黏土做成的,它是用炭燒的。鍋底的綠色是用青菜做成的,傣族人希望把青菜燒成像長條餅乾那樣,預示著長長久久。青菜上面鋪著一些肉類和水果。我嚐了幾口,甜滋滋的卻不帶一絲油膩,柔軟卻不帶一絲厭倦,美味縈繞在舌頭彷彿不忍離去。飯後,幾位傣家少女為我們跳起了喜慶的節日舞蹈《邵多麗》,她們如同一隻只飛翔的鳥兒為人們帶來了春的氣息,精湛的舞藝令人們如痴如醉。直到結束,人們還沉浸於此,無法自拔。

  就這樣雲南的春節在人們的歡笑聲中悄然離去。土鍋子、草毯、手工花生、邵多麗彷彿為雲南的春節披上了一件獨特的衣裳,令人回味無窮!

習俗的作文 篇4

  供奉“磨喝樂”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

  緙絲七夕乞巧圖軸,手持荷葉。每年七月七日,在開封的“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其實宋朝稍晚以後的磨喝樂,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緻。磨喝樂的大小、姿態不一,的高至三尺,與真的小孩於相上下。製作的材料則有以象牙雕鏤或用龍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樂的裝扮,更是極盡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繪木雕為欄座,或用紅砂碧籠當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寶石來裝飾,一對磨喝樂的造價往往高達數千錢。

  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襬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裡,花前置一個小香爐。那麼,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準時都到主辦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唸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誌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髮,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係。

  婦女洗髮

  婦女七夕洗髮,也是特別的習俗。在湖南、江浙一帶都有此記載。例如湖南湘潭地區《攸縣誌》:“七月七日,婦女採柏葉、桃枝,煎湯沐發。”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發。這項習俗,大約和七夕“聖水”的信仰有關。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淨的神聖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孫(即織女)聖水”。因此女性在這天沐發,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裡的聖水淨髮,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

  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結紮巧姑

  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紮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