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七單元]寫一篇讀後感> 【精華】寫讀後感作文三篇

寫讀後感作文

【精華】寫讀後感作文三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寫讀後感作文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寫讀後感作文 篇1

  《小抄寫員》這篇作文主要記敘了敘利奧為了讓家裡生活過得好一些,每天晚上12點過起床給爸爸寫籤條,但最後被爸爸發現了,爸爸十分感動的事。讚頌了敘利奧關心別人,愛父親、母親的感情。

  “敘利奧聽了心裡像刀割一樣。父親竟不管他了!就是這個過去連他咳嗽一聲都要擔心得不得了的父親。確實不愛他了!眼裡已經沒有他者個人了。‘啊,爸爸!沒有您的愛,我是活不下去的!——無論如何,請您仍舊愛我,無論怎樣,我一定像從前一樣用功。啊,這一次我真下了決心了!’”當我讀到這一自然段,我的新繃得緊緊地,怕敘利奧真的就不幫家裡了。但當我讀到下一個自然段時,鬆了一口氣。“敘利奧又習慣性的為爸爸籤條,可這一次居然被父親發現了,”我還以為父親會十分生氣,說敘利奧“不誤正業”,我不禁為敘利奧擔心。可結局卻大出所料,父親竟“忍住眼淚,吻著兒子的臉說:‘倒是要你原諒我,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我真對不起你。快!’說著,他抱起兒子,走到母親床前,把兒子放到母親的懷裡。”我可真為敘利奧高興,父親又像以前一樣愛他了。

  看著敘利奧的經歷,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事情。那是一個暑假,我去補習回家。一到家,我便像“小皇帝”似的,空調一開,電腦一開,就開始打有遊戲了。打了半個多小時,爸爸媽媽回來了。於是我掃視一眼,爸爸直喘氣,媽媽也大汗淋漓。爸爸媽媽十分辛苦,可我一點也不關心,問也一句。爸爸在炒菜,叫我來幫忙,可我只是大聲說了幾個“不”字,就又看電視了。媽媽叫我去買幾個土豆,可我只是搖搖頭。可讀了《小抄寫員》後,我認為我應該多關心、多問候父親、母親,像《小抄寫員》中的敘利奧一樣。我雖然不能在晚上為爸爸籤條,可我能為爸爸媽媽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洗碗、拖地、抹桌子等家務事,為爸爸媽媽減少負擔。 讀了《小抄寫員》後,我認為我要多幫父母,做父母的小幫手,不在家中當小皇帝,做家中的小主人。

寫讀後感作文 篇2

  作為一名耕耘在幼教第一線11載的普通老師,有的更多的是教育教學經驗,這些教學經驗無疑成為了我撰寫論文肥沃的土壤,憑藉這些教育經驗,我不斷的提升和凝練,嘗試著寫各種各樣的論文,這些論文都離不開實踐。然而當一篇論文寫完了以後,我常常被自己寫的論文的固有模式限制,一篇論文雖然會反覆的修改,但是修改的更多的往往是一些細節和一些詞句是否有矛盾,對於自己論文中真正存在的一些實質性問題把握不到位,這樣導致了一個嚴重的後果就是我的論文有量無質,如何能夠撰寫出一篇有質,含金量比較高的論文呢,我想修改是關鍵。今天有幸閱讀了《教師如何寫教育論文》一書,對第108頁“修改定稿”篇有了很深的理解。

  “文章不厭百回改,一詩千改心始安”,正如魯迅先生說的“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修改是論文寫作的重要環節,而我在寫論文的時候缺乏的就是修改的環節,或者說是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修改,一篇論文完成了以後,只會修改一些詞句,不能很好的抓住論文的核心問題修改。

  其實修改的方式有很多,修改的'時候正確把握論文的結構是關鍵,那麼如何修改論文的結構呢,透過學習,我得出三個方面的結論。

  第一,層次是否清楚,思路是否通暢。一般可以先從大小標題之間的關係來看文章的思路和層次。如果論文不設小標題,則必須從內容去判斷。例如,文章在內容上是否符合“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聯絡;全文的佈局、層次和段落的安排是否有條理;層次的脈絡是否分明、順暢;各段的分論點是否明確、協調;對雜亂無章的闡述要疏理通順;刪去重複和矛盾的地方,補上缺少的部分,達到全文意思上連貫通暢。

  第二,結構是否完整。論文要有一個完整的結構。一篇論文要有緒論、本論、結論三大部分,協調一致,即要有引人入勝的開頭,有材料有分析的論證,有鮮明有力的結尾。同時還要審視各個部分的主次、詳略是否得當。

  第三,結構是否嚴密。一篇論文必須是論點與論據,大論點與小論點之間有嚴密的邏輯性。如果論文結構鬆散,要加以緊縮,刪去那些多餘的材料,刪去添枝加葉、離題太遠或無關緊要的句段。為使結構嚴謹和諧,對全文各部分的過渡和照應、結構的銜接、語氣的連貫等方面,也要認真地考慮和修改。

  結構修改的差不多以後,我覺得接下來就可以抓論文的一些細節,比如語言的推敲和錘鍊,為了使語言準確、簡潔、生動,不能不錘鍊字句,而錘鍊字句,必須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對語言的錘鍊加工,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表情達意,所以錘鍊不能脫離內容的需要,去孤立地雕琢文詞,追求華麗。這是在指導思想上必須明確的。另外,在修改中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要儘可能利用準確、生動、簡潔的語言,對生造詞語、詞類誤用、詞義混亂等用詞不當、詞不達意的毛病,要堅決改掉,堅決消滅錯別字和不規範的簡化字、自造詞。魯迅說他自己寫文章“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誰也不懂的形容詞之類”,“只有自己懂得或連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來的字句,是不大用的”。這樣一種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是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

  第二,對結構殘缺、結構混亂、搭配不當等不合語法的句子,要注意改正,使之合乎語言規範。杜甫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唐代作家皮日休說:“百鍊成字,千煉成句”。字句要好,就必須反覆錘鍊、反覆琢磨修改。

  第三,要注意句子之間的邏輯聯絡,力求上下貫通,語氣一致,通順流暢。

  第四,檢查標點、規範書寫。標點符號是文章的構成要素之一,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用得恰當,能夠準確地表達內容;反之,就會影響內容的表達,甚至產生歧義。檢查標點符號,主要是看標點符號的用法是否正確,以及調整點錯位置的標點符號。修改時,要按約定俗成的用法,嚴格按規定的格式進行書寫。另外,修改時,一定要把潦草的字和不規範的字改正,抄寫時要書寫工整、字跡清楚。還有,在修改中,對論文中的圖表、符號、公式要檢查,要合乎規範,對比較複雜的容易出錯的,更應仔細校正。

  一篇好的論文,修改是關鍵,今天我透過學習“修改定稿”篇,對修改論文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古往今來好文章都必須透過反覆的修改才能夠完成的,借鑑書中一些好的修改方法,把它們活用到自己的寫作中,相信一篇真正有質的論文一定能夠在全錘百“改”中成型。

寫讀後感作文 篇3

  其實不只是學生,很多已經踏上工作崗位的成年人,有時候他們也會有寫讀後感的任務。只不過名稱不同罷了。學生寫完讀後感叫做完成作業,成年人叫做完成工作。在這其中,很多人一提筆,就覺得讀後感很難寫,不知道從哪裡下筆。

  但是在這裡我想說的是讀後感其實真的不是你想象的那樣的難,相反的它卻是很簡單,只要你用心的去讀,去思考了,一篇讀後感就會從你的筆端躍然到紙上。讀後感注重的是思考,結合實際。我們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中,每一天都會處理一些事情,而這些事情只要你用心的思考,就會發現他們總是和你讀過的某段文字有著關聯。因為寫作的根源就是生活,自然就會有相似的地方,用你的眼睛去看,用你的大腦去思考,這些共同點就會引起你心靈的共鳴,而這個共鳴就可以用文字記錄,形成的就是你所需的讀後感。

  除此之外,寫讀後感簡單還有一個很大的理由就是它的選材很是廣泛。

  讀後感的來源可以是千萬字的一本名著,也可以是百八十字的小短文;可以是高雅的文人詩詞,也可以是街頭巷尾的通俗小說等等,如此廣泛的素材來源是不是可以信手拈來就可以呢?這樣就讓你不必大費周折,只要你願意,可以對任何一種寫下自己的心情,思緒,而最終所形成就是屬於自己的讀後感。

  說了這麼多,大家覺得寫讀後感是不是很簡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