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七單元]寫一篇讀後感> 實用的讀後感的作文彙總5篇

讀後感的作文

實用的讀後感的作文彙總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透過閱讀《不抱怨的世界》使我感受到,幾乎沒有什麼不能是我們的抱怨物件。我們喜歡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後面,從中獲得一種自我膨脹的優越感。我們難以且不情願意識到,所厭惡的種種問題,譬如身邊人無休止的抱怨,同樣存在於自己身上。

  威爾·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們抱怨,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

  許多時候,我們並非意識不到這一點,但就是不願意直面,並且積極做出改變,有時候,隨著心理的慣性,也不知道如何改變。不過,改變不如意的現狀,也是人類的本性,抱怨帶來的消極作用,人們意識到了之後,還是會有改變的慾望自然升起。當改變之光隨著情緒上的牴觸被帶進了生活,就由“有意識的無能”踏入了“有意識的有能”。

  我們開始留意自己的言語措辭,以沉默代替抱怨。這實在不是一個能輕易勝任的挑戰,儘管抱怨和評斷如口臭般汙染著自己的生活環境,但習慣性的東西總是會帶來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我們常常在努力維持不抱怨與落回現狀之間掙扎,改變自我的勇氣、不懈地自我覺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鑰匙--這把鑰匙,讓我們長久以來封閉著的意識緩緩敞開。

  對舊有習性的挑戰必然帶來生活層面上的某些變更,鮑溫溫和而又堅定地指出:在這場把生命導向光明、積極的內在改變中,如果其他東西的確是阻礙,工作,或者朋友都應該考慮放棄。

  放下抱怨,這並不等於在困境面前不作為,或者放棄對社會不公正的言說權。帶有負面情緒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設性的消極。而源於生命的熱愛,並由此生髮的感恩、寬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機構以任何名義竊取盜用。

  《不抱怨的世界》並非是一部闡釋觀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場“不抱怨運動”的發起、描述、記錄與召喚。正是那些已經改變了全球數百萬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蛻變流程。

  所有的描述至多隻是路標,真正的開始總是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踐行,如果堅持,已經足夠造成改變的敞開,穿透我們雜亂無章、充滿問題而又缺乏審視的生活。

  “不抱怨”只是一把鑰匙而已。在我們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藉助這把鑰匙,我們會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諸多層面,喚醒我們渴望已久的改變。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汪曾祺的《故鄉的食物》,樸實,卻觸動人的情思。

  時光荏苒,有多少人漸行漸遠,有多少往事已被淡忘,唯有舌尖上的味道,久久難忘。這就是《故鄉的食物》,所寄託的,是美食,更是懷念。

  汪曾祺以他樸實卻詼諧的文字,訴說著自己的懷念,從“端午的鴨蛋”對高郵的懷念和自豪,“故鄉的食物”那最富浪漫主義的夜晚,“昆明的雨”那對昆明的喜愛……很多很多,但這些更讓我們明白:美食,不僅僅是味蕾的滿足,還有情。

  民以食為天,文字與食物,最美的結合。食物之美誘惑的是味覺,文字之美是一種升級,讓你有種酣暢淋漓的感覺,渾身舒服,美味由舌尖遍佈全身,心要嚮往的地方,必定會實現。

  汪曾祺的感受,從古至今,何人不有?從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到余光中《鄉愁》中鄉愁如同“一枚小小的郵票,一張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墳墓,一灣淺淺的海峽”,鄉愁四韻,對故鄉的思念,人人皆有,異鄉的食物,再鮮腴的食物,在無可方比的味道,和家鄉思念的沉澱相比,著實微不足道。

  故鄉,生命開始的`地方,人的一生走在回故鄉的路上,同一片土地,生火,做飯,用食物凝聚故鄉,慰籍家人。平淡無奇的鍋碗瓢盆裡,盛滿了中國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國式倫理,人們成長,相愛,別離,團聚,故鄉美味,也是人生百味……

  故鄉,美食中的回憶,永感激。

  故鄉,味蕾中的纏綿,永品鑑。

  故鄉,舌尖上的味道,永難忘。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暑假,我讀了一本叫《愛的教育》的書,這是一個義大利的小孩寫的日記。其中有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卡拉布里亞的小男孩來到了義大利的一所學校,他感到有些孤獨,老師說:"如果有誰欺負卡拉布里亞的小孩,就因為它不是本地人,那誰就沒有資格面對我們的三色國旗。"在老師和同學友好的關愛中,卡拉布里亞男孩感受到了溫暖。讀了這個故事,我想到了我們學校也有不同膚色,不同國家的小朋友,我們也應該和他們熱情友好的相處,讓他們感受不到孤獨和陌生,愛上我們的學校。

  還有一篇讓我感動的文章是<同學科列蒂>。科列蒂在爸爸出門的日子照顧生病的媽媽,幫忙搬木頭還給媽媽煮咖啡。作為小學生的我們,也應該象科列蒂那樣,幫助爸爸媽媽做事,為他們減輕負擔,要孝敬父母,在他們生病的時候端水送藥,因為我們生病的時候,爸爸媽媽一會兒摸摸我們的頭看看有沒有燒,一會兒給我們喂藥,擔心的不得了。這讓我想起一句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讀了《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課文後,有的感觸,令我感觸最深:做都要持之以恆,半途而廢。讀完這篇課文後,我真的被感染。文中三位名人的事蹟地打動了我,專一、持之以恆的精神。

  當我讀完課文的題目時,我不禁驚奇地說“水滴微道的力量竟然把石塊滴穿了!”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地從巖縫中滴落,滴在同地方。幾百年了,幾千年、幾萬年了……水滴鍥而不捨、日雕月琢、專一、持之以恆,能把石塊滴穿。文中的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在前進的道路上,靠著“滴水穿石”的精神,才克服遇到的和挫折,。我不由得了事。在做數學作業的,有一道簡便計算。我苦思冥想,終於想著方法,我就算下去。算到最後,答案與答案不。我想:方法肯定的行不通的。但我重新計算一遍,就寫下一題了。其實,是我在計算中出了錯,方法是的。我像文中的李時珍等不懈,一遇到就被打倒。我下決心以後遇到事,都不半途而廢。

  從這篇課文中,我銘記了“滴水穿石”的啟示:在漫長生旅途中,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的精神,就能夠美好的理想。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但是我會等你一輩子…

  看過很多愛情片,聽過很多和愛情有關的故事,卻是第一次覺得真實,動人心絃.《山楂樹之戀》讓我信,這個世界是有一種愛是永遠的,山楂樹之戀觀後感800字。靜秋被老三深深的愛著,她是幸福的。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靜秋感情自始至終都被壓抑著,直到老三走後才意識到此後再也碰不到像老三一樣深愛他的人了。如同老三對靜秋說的:“我肯定不是第一個愛上你的人,也不是最後一個,不過我相信我是最愛你的那一個。”靜秋不象老三那樣愛的大膽愛的深刻。在以後的生命裡,一定是充滿了遺憾.相反,儘管老三的一生是短暫的,但是他真的愛過,一個人只要真愛過,他的一生就沒有白活。也只有真愛過,才會願意去相信,這個世界是有真正的愛情存在著.也許每個女孩看完<山楂樹之戀>都會希望遇到像老三一樣的男孩.但是我更希望自己去做一個像老三那樣的人,能夠有幸遇到一個我願意傾其身心去愛的人,就像老三說的:”靜秋,靜秋,你可能還沒有愛過,所以你不相信這世界上有永遠的愛情,等你愛上誰了,你就知道世界上有那麼一個人,你寧可死,也不會對他出爾反爾的”.純粹的愛情總是美好而又讓人難忘的.

  有時我們習慣把愛情物質化或是預先設定一些條件.其實愛一個人並不是因為他很優秀,完美無缺.也不是因為他有好看的容貌或者是迷人的才華.可能更多的是一種感覺,只有遇到了才知道.一直以來,我都是個謹小慎微的人,羞於表達自己的情感.但是老三說過:”想一個人,愛一個人,並不是件醜事,不用因為愛一個人而感到羞愧,每個人或遲或早都會愛上一個人的.都會得相思病的.”因此坦然.所以《山楂樹之戀》並不僅僅感動了我,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的愛情觀.讓我明白愛情不僅僅是狹義的兩情相悅.它需要一種不計回報的付出.對愛人付出的過程是快樂地.愛情的世界裡沒有應該的主動與被動.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不要吝嗇表達你的感情.

  如今的愛情裡充斥著太多剩男剩女.在一個物質條件精神文明都如此豐富的的時代,為什麼戀愛開始成為一個難題.就是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被愛,渴望遇到愛,但是卻吝嗇付出,害怕受傷害.因此,心門緊閉.如果每個人的愛都可以像老三一樣純粹.一樣坦然.那麼這一定是個充滿愛的年代.老三在生病後對靜秋說過:”你活著,我就不會死;但是如果你死了,我就…真正地…死了.”他把愛情和生命都交付給了靜秋.他的愛情和生命是同在的.他的愛是永恆的,所以他的生命也是永恆的.就算歲月已經流逝了30年,仍然有那麼多人在為老三而感動.希望看完這部影片,每個人都能勇敢愛,學會愛,懂得愛.相信《山楂樹之戀》那樣純粹的愛情不僅僅只存在於那個年代.願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完美結局的<山楂樹之戀>---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個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歲了,但是我會等你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