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清明節>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我獻上一朵小白花

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我獻上一朵小白花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我獻上一朵小白花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我獻上一朵小白花,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我獻上一朵小白花1

  到了山頂,山下的景色盡收眼底:房屋是褐色的,農田,森林都是綠色的,水庫是澄清的,山下的人們像一隻只小螞蟻,在費力地向上攀爬著。

  前天是清明節,爸爸說帶我去爬青雲山。我一聽樂啦,一蹦三尺高。坐車到了山腳下,呼!和我一比,這山可謂巨人中的巨人。看著大山的面孔,彷彿大山正在對我說:“小孩子,你還是別爬了吧,可不要自不量力哦!”這下可把我惹急了。心想:不就一座山嘛,我要是爬不到山頂,我以後就不登山了!可沒想到,困難還在後面等著我呢!剛和爸爸爬到山腰,我就累得喘不過氣來了,說什麼也不往上爬了。爸爸這下可急了,這都快到山頂了,又不爬了,怎麼辦呢?突然,爸爸管都不管我就自己往上爬了。我毛了,慌忙上前追趕爸爸。事後才知道,爸爸為了讓我繼續爬,才使出了這招“激將法”來激我的,原來如此!

  爬呀爬,剛剛爬到一個夾道旁,一股股風迎面吹來,涼快極了,與山下炎熱就相差許多了。從夾道旁休息片刻,我們又準備出發了。可是映入眼簾的,確實不可能爬上去的石頭,雖然石頭上面有人工鑿開的小洞,但是看著那麼光滑的石面,怎麼也有點不寒而慄的感覺,最終沒有戰勝恐懼的我還是讓爸爸硬拉上去。到了山頂,山下的景色盡收眼底:房屋是褐色的,農田,森林都是綠色的,水庫是澄清的,山下的人們像一隻只小螞蟻,在費力地向上攀爬著。眼下的景色就像一幅畫,它沒有山水畫的優雅,卻賦有濃濃的詩意;它沒有《蒙娜麗莎》的安詳,卻又是那麼美麗。坐了一會,要下山了。爸爸為了試試我的膽量,所以是從西面下山的。那個地方沒有石階,全部都是平整的石面,我一看,傻眼了,這能下嗎?爸爸教給我一個小竅門:不要看前面的路,要看你腳下的路,否則你只會更加的恐懼!我試了試,還真管用!就這樣我一步一步地挪下了山。不過爸爸的話倒給了我一個啟示:再成長的路中,不需注意你前面的路是否長短或是否好壞,只需注意你腳下的路是否平整,這樣你的成長道路才會更加堅定與踏實。這次登山可真不尋常啊!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我獻上一朵小白花2

  又是一個清明節,又是一個緬懷烈士的日子。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佇立在烈士們的墳前,我用鮮花與真情祭奠著烈士們的英靈,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我在心裡默默的說:“安息吧!烈士們,史冊會記下你們響亮的名字;祖國會永遠記住你們的豐功偉績;我們會永遠記住你們的壯志豪情!”想到這裡,我的耳邊似乎又響起了那扣人心絃的旋律:“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鑄成我們新的長城!……”。

  面對你們,我怎能不肅然起敬?在民族危亡之際,是你們用血肉之軀,去喚醒中國人民那憤怒的火焰;是你們用灼熱的鮮血,來呼喚起中華民族的反抗;是你們用那不屈的精神,築起了一道新的“萬里長城”。你們倒下了,但千千萬萬個不願做奴隸的人又站了起來。面對鬼子們的嚴刑拷打,你們毫不變色;面對著劊子手們高官厚祿的誘惑,你們毫不動心;直到與日本侵略者鬥爭到最後一刻,流盡最後一滴鮮血!

  為了人民的解放,你們與法國那些英勇無畏的巴黎公社戰士們一樣,為了弘揚共產主義信仰與實現自己的理想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你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英勇就義,真可謂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你們的精神與江河共存!我們敬仰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英雄們,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青山綠水長留生前浩氣,蒼松翠柏堪慰逝後英靈。”沒有你們,便沒有新中國的繁榮昌盛!沒有你們,便沒有現在的美好生活!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永記史冊,青史留名!

  同學們,我們是幸運的,我們不是出生在殘酷的戰爭年代,而是蒸蒸日上的和平年代,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報答祖國呢?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為她發奮努力,為她增光,為她添彩。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繼承先烈們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的明天!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我獻上一朵小白花3

  清新的春風,吹走了二天來還滯留在鷺島上的梅雨天,明亮的陽光,照耀在英烈長眠的萬壽山上。

  飲水思源祭先烈,繼往開來慰英魂。又是一年的清明節,我們五(2)中隊參加了在烈士陵園舉行的新隊員入隊儀式,並代表我校全體少先隊員為先烈掃墓、祭奠烈士的英靈。

  晴好的天氣,讓來廈門烈士陵園祭拜的人們徒增,人們絡繹不絕地走上紀念碑,獻上鮮花、緬懷先烈。紀念碑前擺滿了花圈,陵園的樹上掛著一朵朵潔白的小花。

  我們莊嚴肅立在紀念碑前,在主持人的帶領下向烈士致敬、默哀,隨著“歌唱祖國”的音樂響起,緬懷先烈之心油然而生!武昌城頭的槍聲、盧溝橋前的炮火、董存瑞手託炸藥包,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喊著“為了新中國——前進!”······正是有了千千萬萬的先烈們,為了民族的解放、為了人民的幸福、為了中國永遠屹立在世界東方,前仆後繼、英勇奮鬥、不畏犧牲、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才有了1949年十月一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世界發出的莊嚴豪邁的最強音: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才有了我們今天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先烈們的功德與天地長存,他們的精神與日月同輝。我抬頭瞻仰雄偉的紀念碑,紀念碑上刻著陳毅元帥的題詞:“先烈雄風永鎮海疆”!先烈們雄風不朽,英靈永存!

  新隊員入隊儀式在“紅星照我去戰鬥”的音樂聲中結束,作為授巾隊員的其中一位,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心中默默地在告慰革命先烈們:你們為之獻出了寶貴生命的革命事業,後繼有人,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少先隊員一定會沿著先烈們的足跡前進,為完成先烈們未競的事業,努力奮鬥!讓先烈們的英靈安息。讓先烈們為之奮鬥的事業更加輝煌!

  11點30分時,為先烈掃墓、祭奠英靈暨新隊員入隊儀式順利結束,我默默地走到紀念碑前,虔誠地獻上我帶來的一朵小白花,在這清明的春光裡,深切地緬懷英靈,祭奠先烈們那不朽的忠魂!在這清明的春風裡,我洗滌著自己的心靈,瞻仰崇高,不忘先烈壯舉,繼承先烈遺志,愛我中華、讓夢飛揚、圓我中國夢!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我獻上一朵小白花4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是祭祖與掃墓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回老家掃墓。

  為了迎接這天到來,奶奶也早早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為什麼要吃雞蛋呢?我問了奶奶,奶奶說: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脫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吃雞蛋就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路上總有熱鬧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豔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時間是那麼漫長,空氣悶悶。終於來到了老家房子。我們會在這裡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與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後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蜜蜂蜇了幾個像玉米粒大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那個灼熱車裡,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裡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空氣好像凝住了。整個世界像燒透了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就算天氣再怎麼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因為我知道他們對我們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努力奮鬥,哪有我們今天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爸爸與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與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大把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後點炮了,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用手捂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了。我們掃墓之旅也完結了。回家途中,因為一天祭祖,我們都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我獻上一朵小白花5

  雲遮豔陽雨綿綿,溼紅落英惹人憐。往年的清明細雨綿綿下個不停,渲染著迷濛黯然的氣氛,勾起人們的憂愁和悲傷。幸運的是今天天公作美,終於肯放了一點晴,我們一路人,出發準備去掃墓,但更多的是興沖沖地去尋覓春季的芳蹤。

  車行在公路上,四周的油菜花將我們包圍其間,田野裡的油菜花襯著天空的光輝,顯得格外生機盎然,雖然沒有牡丹那樣堂皇,沒有玫瑰那樣絢麗。沒有工筆雕琢的刻意,也沒有濃墨重彩的痕跡,只輕輕幾筆,就勾畫出春的律動。多想駐足,漫步到那無際的花海中去啊。可是還有任務在身,我只希望能在接下來沿途會遇見更多的春景。下了車,一棵桃樹,終於來到我的眼前,粉紅的花兒,已經被昨日的雨澆得所剩不多,然而剩下的如一個個含羞嬌美的女子,紛紛投來盈盈的笑意。

  走在記憶中的崎嶇上路上,青松漫布了大半個山陵,兩旁仍是一年四季清麗的草兒,還有點點細細羞羞的`小小野花。淡淡的紫色花朵,黃色的小小花朵,一片片,一簇簇,一叢叢,散落在草兒之中,交相輝映,一片繁盛景色。這裡的一切那麼熟悉,又那麼陌生。路邊有一些棉菜,說是能做清明糰子的東西。在綠葉外面好像是裹了一層絨毛,這樣看上去好像是銀白色的,綠葉之間的花呢好像米粒一般大小,是黃色的。我彎下腰一摸,毛茸茸的,那麼柔軟,那麼嬌嫩。我們埋頭摘棉菜,雖說不是滿載而歸卻也已是收穫不少。

  到了太公墓前,像一把大交椅。經歷了一年的風吹日曬,這裡佈滿了雜草和一些蜘蛛網。大家都動起手來清理,我看自己幫不上什麼忙,罷了,還是去看看小花小草吧。小心翼翼的踏在鬆軟的泥土上,一種不知名的花兒映入眼簾,是白色長條的花瓣,花朵不是很大,卻散發著淡淡的幽香,後來知道說這種花是能止血的。祭奠過後,我們就帶著一路春色準備啟程回家了。

  遠遠地,揮手再見,春色明年我們再來。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我獻上一朵小白花6

  窗外,陽光明媚;房間裡,依稀可以聽見筆落在粗糙的紙上發出的“沙沙聲”。驀地,那聲音停住了,只見書桌前的身影拿出了手表,想看看現在是幾時幾分,卻無意間瞥到了時間下方的日期——3月31日,心裡驀地一驚,原來春社已過,清明又將至……

  “好茶,好茶……”一個熟悉的聲音從遠方悠悠飄來。於是,我陷入了回憶之中——老人,棗葉,茶。

  黑色的棗樹,扭曲著身子。咋暖還寒的早春,顫顫的棗葉芽兒遮不住黑漆的樹幹。

  樹下,一個老人,如棗葉芽兒顫顫然。

  失血的手如兩截瘦柴棒,在參差的棗樹刺裡遊弋,摘那一枚枚棗葉芽兒……

  老人說:“那能當茶喝。”

  是的,那能當茶喝。要不,您——60多歲的老人了,怎會在年年春天,去摘棗葉芽兒,

  幹後,煮了,用老樹皮般粗糙的手端起,幸福地品咂:好茶!

  顫顫的您去摘顫顫的棗葉芽兒。您摘您家院外的,也摘我爺爺家院外的。您只摘您家、爺爺家院外的棗葉芽兒。您住的,是一個寬房大院。

  院裡,有雞、有豬、有小孩的哭聲,有大人的呵斥,有現代音響的高亢曼歌……絕對活生生的房院。

  您說,您曾經是一個很好的農把式。我信

  就現在,您把雞喂得很好,豬喂得很肥,把小孫子帶的很乖,把大院子打掃得很乾淨……

  難得有空,忙裡偷閒急抿一口棗葉芽兒:好茶!

  一次,我給爺爺說棗葉芽兒是好茶,他沉重的搖搖頭。於是我拿了一包爺爺的茶給您,您板起了本來就難看的面孔,把我帶到了爺爺跟前。爺爺輕輕摸了摸我的頭,把茶葉硬往你手裡推,您不要,爺爺生氣了,您才收下……您出了門之後,爺爺長長的嘆息,像老鐮刀在我心裡割過……

  我看你,你喝那些茶時,小口小口地抿著,你的面部呈現出絕對沒有過的幸福……之後,您仍摘著棗葉芽兒。

  於是,我信了,那是好茶。

  於是,我也幫你摘“茶”。

  漸漸,您老得厲害了。

  漸漸,您的咳嗽悠長起來了。

  漸漸,院子裡少了你顫顫的身影……

  終於,一天,您安靜下來,躺進了紅油漆棺材裡。

  於是,嗩吶聲哀婉起來了。

  於是,哭泣聲響亮起來了。

  於是,紙鈔紛紛揚揚起來了,像秋天飄落的棗葉兒,一層又一層。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我獻上一朵小白花7

  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下面是關於清明節的故事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公子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我獻上一朵小白花8

  清明雨上,那綿綿的雨,濛濛的雨,勾起了我無限的遐想……

  人們常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是啊,那一層薄薄的霧,那一陣綿綿的雨,確乎能引起我們的憂愁,確乎能讓人倍感淒涼。

  早上,乳白色的霧籠罩著大地,蓋過了天空,人們都去掃墓,山路上都堵了車,而那淅淅瀝瀝的雨卻也一整天縈繞於心,捫心自問,清明時節,有多少人能想起為我們犧牲的人?捫心自問,清明時節,有多少人盡享榮華富貴,卻對祖先的墓無動於衷?又有多少人能在霧籠罩下,在雨中沉痛哀悼、流淚?

  這山路的堵車不能象徵我們的蒸蒸日上嗎?但是,生活蒸蒸日上的我們能去為烈士默哀嗎?他們能刻在我們的心中,成為榜樣嗎?如果我們做到祖國將是何等的繁榮,世界將是何等太平!他們,有的在戰場上衝鋒陷陣,有的像雷鋒一樣為人民服務,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

  中國儲存著清明掃墓的傳統,人們恭恭敬敬地為自己的祖先呈上食物,恭恭敬敬地把墓邊的垃圾清掃乾淨,我認為這是一種承諾一種對祖先的承諾,在死去的祖先面前,承諾自己多行善,不行惡,承諾自己當助人為樂!每一次的清掃墳墓,也是在清掃著我們的心,要為自己的承諾負責!

  清明,意味著春將至。我現在還是忘不了革命先烈李大釗是在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義的!同樣是春日,為何在19xx年卻倍感淒涼?因為,我是為人民服務的,他是人民驕傲,他視死如歸和堅守黨的秘密的精神讓我們欽佩!這樣的偉大,怎能早早地逝去?這樣的偉人,怎能早早地毫無怨言地被兇殘的敵人殘害致死?當大家準備劫獄時,是他說出了堅勁有力的“不”字,這樣的偉人為何早已逝去?如果世界少了硝煙,如果世界充滿和平與愛,就不會釀成這麼多的悲劇!

  第二天我醒來,雨停了,霧也漸漸地隱去了,遐想便慢慢離去……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我獻上一朵小白花9

  小時候,我是個十分淘氣的小孩,常常纏著年滿七旬的曾爺爺玩耍。

  每年的清明節,我都很開心的,因為可以去掃墓,但掃墓不是我的目的地,掃墓後的宴席上的紅包才是我的終極目標,嘻嘻!

  往往掃墓是最無聊的 ,但有了曾爺爺的陪伴,便不再枯燥無味。有的年份,細雨綿綿,曾爺爺必考我古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有的年份,天清氣爽,他老人家就考我另一首古詩:“街頭女兒雙髻鴉,隨風趁蝶學妖邪。東風也作清明節,天遍來禽一樹花。”到了墓園,他也會考我另一首詩:“洛浦林塘春暮時,暫同遊賞莫相違。風光不要人傳語,一任花前盡醉歸。”我並不明白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只是朗朗背來,如行雲流水般流暢,每當此時,曾爺爺就會高興地說:“孫兒真乖,真聰明。”他對著自己的晚輩我的長輩們誇獎我,讓我總成了大傢伙關注的焦點。曾爺爺大大滿足了我的虛榮心。

  我十歲時,曾爺爺就患了嚴重的咳嗽,臥床不起。有一年清明節,他突然把我叫住,要我背清明古詩。他斜倚床前,眯縫著眼,頭往後仰,靜靜等我開口。房間裡的人不知什麼時候增加了好多個,連平日極少在家的爸爸也來了。我隱隱覺得不妙,但還是有聲有色地把詩吟誦了一番。曾爺爺滿意地點了點頭,努力睜開眼睛,把我細細打量一番。爸爸把我領了出來。

  不久,曾爺爺病逝了。我才知道那是最嚴重的一次生病。曾爺爺最後聽我吟誦了他生前教我的三首清明詩,帶著滿足離開了人世。我後來也明白,在曾爺爺的眼裡,清明既是一個充滿哀愁的節日,也是踏青賞遊的好日子,更是一個充滿詩意的節日。

  今年清明節,我和爸爸來到曾爺爺的墓前,我高聲朗誦著這三首古詩,告慰他老人家太平盛世,我們正詩意地活著。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我獻上一朵小白花10

  每年清明假期皆為三日,三日時間加上一些未完成的工作,我自然沒有空閒去遊山玩水。唯一抽了半天的空,動身掃墓。站在墓前,身後的杜鵑花開得正豔,紅花映著碑上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人也還算意氣風發,只是永遠定格在那裡,不會變了。

  清明的風格外大。悲嘯著,吹哭了多少思念故人的男男女女。每個人的頭顱都是低著的,紅著眼眶的。最皮的孩子也服服帖帖地站在一側,難安的搓著手,一切令人沮喪的事,憋在心中的委屈,一肚子的苦水好像一不小心就會全部在故人前傾倒乾淨。

  清明的空氣格外安靜。近幾日伴著升溫到來的蟬鳴好像也放了三天假期,突然就消逝了。想起一句“天早灰藍偏未晚”,應景生動,太陽是不是與月亮結伴去探望被后羿射死的另外九個太陽去了。怪不得這天明不明暗不暗,原來日月都出門了。風動草波曳,世間都瀰漫著悽清的氣氛,風吹動紙花的沙沙響,又為清明添上幾分寂靜。這樣繁忙的社會,難得一日靜,只不過今日之靜,更悲涼些罷了。

  清明的雨格外涼。雨滴落在身上讓人發顫,被一道冰刃劃傷似的。從今懷古,清明那日晉文公重耳放火燒山,火滅後上山看見介子推與他母親環抱著柳樹的屍體,又從柳樹洞中掏出:“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時重耳流的眼淚,是不是比今日之雨還要涼呢?

  身邊親近的人還在時,大家從未像張愛玲所說那樣——“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去,但我的心是換洗的,並且在那裡開出一朵花來”,而是總覺得這樣的關係,可以持續很久。假若是對你很好的親人,也總是會想著,有朝一日,總有機會報答的。而當他們走之後,心中的難過與孤寂則混雜著委屈,摁下去又鼓起來,反反覆覆。對“不幸者的愧怍”,對於有才能者的發現與重用,很多時候都是在當他們變成過往,變成一捧黃土時才想起,才開始懺悔,才開始珍惜。這種作為,是令人捶胸頓足,令人後悔至極的。我想,晉文公定下清明節並不是只為了我們子孫後代祭拜先祖。更是為了避免像介子推這樣的悲劇發生,避免楊絳所說的“這是一個幸運者對不幸者的愧怍”也有讓我們“三省吾身”之義。

  那麼從這一“懺悔日”開始吧,背上要肩負著善良,做一個更新,更好的人。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我獻上一朵小白花11

  清明節,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的陽曆四月五日。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進行農事活動。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這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清明節就是我國傳統節日,這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這就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菸節”。

  民間傳說寒食就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在古人的觀念裡,108是代表完滿、吉祥、久遠、高深的大數,把清明放在冬至後第108天,這是有很深的含義。清明的得名,不僅緣於萬物此時的生長清潔明淨,也緣於這一時期的太陽也是清新的太陽,流轉於這一時期天地之間的陽氣,這也是清新的陽氣。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我獻上一朵小白花12

  清明節下午,我們舉行了一次活動——包清明果。

  中午,同學們雖然坐在教室裡捧著書,可那激動的心卻早已飛到了食堂。

  “叮零零”熬了一中午的時間,換來的是同學們一片歡騰。我排著隊走在去食堂的路上,心裡琢磨個不停:清明果怎麼包?會不會很複雜呢?真讓我恨不得飛到食堂去。

  終於到食堂了。同學們馬蜂窩似的擁進顯得窄小的門,來到自己的座位上。真幸運,那些材料正好在我們那桌。不一會兒,我們那桌上就擠滿了同學,有的趴在桌上,有的站在長凳上。在擁擠的人群中,我隱隱約約看到有一個大盆,裡邊睡著雪白雪白的麵粉。

  首先要讓水來大盆裡當“指揮員”,讓散開的麵粉寶寶們擁抱得緊緊的,成個大大的麵糰。這一步稱之為和麵。面和好以後,該讓我們大顯身手了:先取一段差不多手掌心一半的麵糰,搓圓後壓扁成碗形,再往“碗”裡裝餡,最後把開口封起就完成了。

  聽完規則,我迫不及待地開工,可我那手中的麵糰總不聽使喚,一壓扁邊圈就乾裂,等我把裂縫補上後,定睛一瞧,這哪是隻“碗”呀!厚得要命,分明是我吃的趣多多餅乾嘛。好不容易做好了兩個“湯圓兒”。隨後,我用鉸子皮做了個“圓環圈”。看看其它同學的傑作,嘿,真是五花八門,各不相同:有的像一個可笑的奶嘴;有的像迷你窩窩頭;有的像新鮮出爐的包子;有的像一個“吃”得撐撐的大胖子,我也不甘示弱,一連做了三個奇形怪狀的清明團。

  做完清明鉸子,我們就該回教室了,又將等待下一段美好的時光——嘗清明團。度過了漫長的蒸清明果時間,我們懷著興奮的心情又來到了食堂。可惜,那些好好的造形成了一糊黏黏的粥。同學們卻垂涎三尺,忍著燙也要把它塞進嘴裡,生怕被其它同學搶光了。雖然那味道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但是,它讓我嚐到了勞動的快樂與辛苦。

  這一次有意義的清明節包餃子活動,給我留下了小學時代永不忘懷的記憶。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我獻上一朵小白花13

  時光匆匆,這寒冬臘月的冬天一轉眼就到了細雨濛濛春天,一下子還真適應不過來。這年,廣東的春天比以往的都明顯些。以往冬天一過,這天就直奔夏天去了,對於那“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季節我是碰都沒碰過,春天是啥樣?——一無所知!只能獨自嘆息咯!

  這年不同,春天總算到了!到處一片生機!這時間過著過著,又到了拜祭先人的時候了。清明節到了,廣東這邊全體去拜山,拜祭先人。這或許有些迷信,但怎麼說這也是我國的傳統,只能拜啦!在學校放學前,老師們對我們萬分叮囑,同學們最後喊了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要小心”。唉?不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嗎?我們的搞怪精神可真夠“行”的!但這句話卻應驗在了我身上,成了清明節一笑事。

  清明節我沒去拜山,我老家在湖南,自然就拜不了啦!悶得很!腦子裡突然想起了那句笑話,想想那是啥意思?……想了不知多久,煩了!不想了!就想出去玩玩。好!這天就開始戲弄我,從樓下出來,一下就來了個“開門紅”。因為前幾天下了雨,門口還有些水。自己只顧關門,沒看路,摔了個半死,差點沒叫出來!還真是撞邪了?疼!可是戲劇的事情陸續有來……

  自己瞎逛到了個籃球場,有人在打,跑去湊湊熱鬧吧!

  跟他們談了半天,終於能一起玩了,我能不拼命嗎?這天又開始玩惡作劇了,球好不容易到自己手,帶球,上籃,進球,是不可能的!只聽到一聲慘叫!我又摔著了,啊!我躺在地下,身邊的人在笑著,我卻想哭。他們看我如此“lj”,便把我“罰”下了場外,我一臉苦瓜相,肚子苦笑著!沒這麼靈吧!天啊!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要小心。”我終於瞭解了,不知是不是清明節鬼魂出來捉弄,今天連續摔了幾次。它只說在路上,在家就沒事了吧?快走!

  我以比劉翔還快的速度衝回家中,在椅子上大口大口地喘氣。哈!總算沒事了。那鬼話,我才不信呢!到家裡了,你奈何得了我嗎?哈哈!現在我金剛護體,不怕你!

  戲劇性總是在這些時候發生,我又摔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要小心。”長嘆!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我獻上一朵小白花14

  時光荏苒,轉眼間清明節又來了,這是屬於我高中階段的最後一個清明節。一時之間,萬般滋味湧上心頭。

  從我懂事起,老師們就對我們進行了無數的傳統節日教育。大多涉及愛國愛家之類的紅色旋律,懵懂之時,尚不懂得其間蘊含的重大意義,只是覺得該哭就哭,想笑就笑,無拘無束,一派天真。

  漸漸長大了以後,書讀多了,隨著知識的日漸豐盈,我認識了很多愛國烈士,如大義凜然的,錚錚傲骨的江姐,寧死不屈的劉胡蘭……學校也組織幾次了清明節去給烈士掃墓的活動,站在烈士墓前,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漸漸明白了這個節日是需要緬懷的,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

  雖然現在是和平年代,可是如果不是當初他們的浴血奮戰,為國捐軀,就不會有我們如今的安逸生活。生命是何其可貴的,可是他們卻甘心為國捐軀。心裡有了感動和懷念,清明節到了的時候便有了絲絲愁緒,時不時會冒出如司馬遷說的“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豪言壯語,並萌發長大了身先士眾死而後已的報國情懷。

  到如今,覺得一切都開始轉變了,從心境,到覺悟。去年隨親人去山上掃墓,正是陰雨霏霏,感覺行人匆匆,大多神色悽然,天地暗淡,行雲陰沉,似是寄託無限的哀思。山丘間此起彼伏不時響起清亮的鞭炮聲,風吹過,一陣陣壓抑或放肆的哭聲就在空洞的山間迴盪,好生淒涼!那聲聲呼喚,好似生者在期待著著親人能再入夢中相見。

  可從此上窮碧落,下落黃泉,生死兩茫茫!感覺人生的無常和生死的無奈,不覺兩行清淚潸然淚下。便不知不覺握住媽媽的手,感受那無盡的溫暖和踏實。死者已矣,生者長存,把握好每一天,好好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我想,這就是清明節給我的感觸吧:學會緬懷,學會感動,學會珍惜。學會愛自己、愛別人、愛家,更要愛自己的祖國!心中有愛,一切才會顯得那麼的實在和珍貴!

  人的一生,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到箭步如飛,總是要經歷漫長的過程,而人對事物的感悟,也如清明節給我們的啟示,那麼深刻,那麼綿長……

關於清明節的作文700字 我獻上一朵小白花15

  天空陰沉沉的,大片大片的烏雲像給天空打上了補丁,將太陽遮得嚴嚴實實的。天地間無光。這天,是四月五日,清明節。

  花朵似乎沒有了往日的豔麗,它們似乎一下子蔫了,無精打采。大樹似乎沒有了往日的挺拔。它們彎下了腰,樹葉看起來也不是生命的嫩綠,它們綠得很陰鬱,綠得深沉。行人們也沒有三五成群,有說有笑的,他們似乎都有自己的心事,低著頭,默不作聲,孩子們也不嬉戲打鬧,他們乖乖地跟在大人身後。繁華的街道十分冷清,天地間似乎鍍上了一層陰影。

  老天爺似乎心情也不好,見到人間蕭條陰鬱的樣子,忍不住哭了——天地間下起了雨,但不是很大。

  這時候,一個詩人在街上搖搖晃晃地走著,他穿著長袍,一手拿著酒葫蘆“唉哉,痛哉”。他說著,捧起酒葫蘆,“咕嘟嘟”,喝了一大口。“清明…。時節雨紛紛。”詩人眼睛微閉,開口吟詩,他看了看周圍的行人,又喝了幾口酒,說道:“路上行人慾斷魂”詩人醞釀著下一句,於是喝起了酒,不巧,葫蘆裡的酒喝光了,他醉意正濃,搖晃著酒壺說:“酒…。我要喝…。酒。”詩人滿面緋紅,可他不知道哪兒才有酒。

  這時,不遠處的小道上,一個牧童騎著黃牛,吹著短笛,笛聲悠揚,可好像沒有了歡快,多了些悲涼。詩人看見了牧童,快步走上前去,他攔住了牧童的牛,牧童嚇壞了,以為他要搶劫,坐在牛背上不敢動,問:“你要幹什麼?”詩人搖晃著空空如也的葫蘆,醉醺醺地說:“酒……我要酒………拿酒來。”牧童嚇蒙了,顫抖地伸出了手,指著遠處說:“那…。有座杏花村,那兒有酒……。”詩人向杏花村走去,說: “好,好,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至此,關於《清明》一詩完結。清明節,關於生死也。

  生死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亦是世界永恆的話題。嬰兒謂無,不在乎,因其不知死。老人謂生,甚是渴望,因其尊生命。我們應當像嬰兒般,不畏死,如老人般看生,方可活出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