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說課稿> 三角形內角和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三角形內角和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三角形內角和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角形內角和四年級數學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角形內角和四年級數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67頁的《三角形的內角和》。

  2、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探索型的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長方形等基本圖形,以及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徵、分類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對這一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將為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材的知識它是分成3個部分來呈現的。第一部分是讓學生透過量一量、算一算,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第二部分是透過拼角的實驗來探究並歸納三角形內角和的規律,第三部分是運用規律、解決問題。教材這樣編排由發現問題,到驗證問題,再到運用規律,充分體現了知識結構的有序性和強烈的數學建模思想,既符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又突出了本課教學的重點。

  3、教學目標

  根據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對四年級學生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年齡特徵,將本節課的目標制定為以下幾點:

  知識與技能:學生動手操作,在猜想後透過量、剪、拼、折的方法,探索並發現“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的規律。

  過程與方法:在操作實驗中,讓學生感受圖形的轉化過程及數學建模思想,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觀念。解決問題: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情感態度:透過各種實驗活動,激發學習興趣,體驗學習成功感,並在教學中,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絡。

  4、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對編者意圖的理解。將運用各種實驗方法探究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的過程並掌握規律,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確定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同時學生難以理解不易掌握的探究規律的全過程則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5、教學具準備

  每個4人小組準備三個不同的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紙片一個,且要求大小不一)、實驗報告單一份;量角器、白板。

  二、說教法學法我要說的第二塊是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因此,我運用猜想驗證,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直觀演示的教學法,讓學生大膽猜想,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再透過測量、拼折、驗證等方式讓學生確定三角形內角的度數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

  在整個教學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教育理念,將教學思路擬定為“故事設疑匯入--猜想驗證{自主探究}--鞏固新知—數學文化—課堂總結”,努力構建探索型的課堂教學模式。當然,一堂課的效果如何,還要看課堂結構是否合理。接下來,我就來說說我的教學程式設計。

  三、說教學流程

  根據我對教材的把握和對學情的瞭解,設計了5個環節展開教學。

  四、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一天,圖形王國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宴會,正在大家聊得熱火朝天的時候,突然下面傳來了一陣吵鬧聲,圖形王國的國王“點”來到爭吵的地方一看,原來是三角形家族在爭吵,只聽一個鈍角三角形說:“我有一個內角是最大的,所以我的三角和也是最大的。”,這時候一個銳角三角形說“我長得比你大,所以說我的內角和才是最大的!”,這時,一個直角三角形弱弱的說了一句:“誰長的大,誰的內角和就最大,這不公平!!!”,於是他們就讓國王來評理,聽到這裡國王的也糊塗了:“你們說的都是什麼呀?什麼是三角形的內角,什麼是三角形的內角和呀?”

  五、合作交流,引導探究

  (1)學生自然想到要量出三角形每個角的度數就能夠求出三角形的內角和,從而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與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狀沒有關係都接近180度。

  (2)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每人用量角器量出一種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並計算出它們的總和是多少?

  (3)記錄小組測量結果及討論結果

  實驗名稱:三角形內角和

  實驗目的:探究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度。

  實驗材料:量角器,銳角三角形紙片,直角三角形紙片,鈍角三角形紙片。

  (4)學生彙報量的方法,師請同學評價這種方法。

  師小結:直接量的方法挺好,雖然測量有誤差,不準,但我們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只能在180°左右,究竟是不是一定就是180度呢,誰還有別的方法?

  (一)剪拼法

  學生彙報後師小結:能想到這個方法不簡單,拼成的看起來像平角,到底是不是平角呢,我們一起來試試看。(教師和學生剪一剪、拼一拼)

  師: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湊到了一起,拼成了一個大角,角的兩條邊是不是在一條直線上呢?看起來挺象的,但在操作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誤差,有時會差一點點,誰還有別的方法確定三角形的內角和一定是180°?

  (二)折拼法

  學生彙報後師小結:我們要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實際上就是想辦法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湊到一起,像剪和折的方法,看三個內角拼到一起是不是180度,都是藉助我們學過的平角解決的問題。

  這三種方法都不錯,在操作的過程中,有時會有誤差,不太有說服力。想一想,你還能不能借助我們學過的哪種圖形,想辦法說明三角形的內角和一定是180度?

  (三)演繹推理法

  (藉助學過的長方形,把一個長方形沿對角線分成兩個三角形。)

  師:你認為這種方法好不好?我們看看是不是這麼回事。

  (演示課件: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內角和等於360°,一個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

  師小結:這種方法避免了在剪拼過程中由於操作出現的誤差,非常準確的說明了三角形的內角和一定是180度。

  (學生透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到方法,分享經驗,更重要的是領悟到科學研究問題的方法。就學生的發展而言,探究的過程比探究獲得的結論更有價值。)

  學生用的方法會非常多,但它們的思維水平是不平行的。

  直接測量法是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測量出每個角的度數,再用加法求和;

  拼角求和法,也就是間接剪拼和折拼這兩種方法,都是透過拼成一個特殊角,也就是平角來解決問題;而演繹推理法,即把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合二為一,或把長方形一分為二,成為兩個三角形,這是更深層次的思考。

  前兩種方法是不完全歸納法,能使我們確定研究的範圍只能是180度左右,而不可能是其他任意猜想的度數。最後一種方法具有演繹推理的色彩,把一個長方形沿對角線分成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後,因為兩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原來長方形的四個內角之和360度,所以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360°÷2=180°,這種方法從科學證明的角度闡述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它有嚴密性和精確性。

  六、訓練提高

  使用課本兩道題,以及以下習題

  (1)∠1=35°∠2=47°∠3=()

  (2)∠1=50°∠2=40°∠3=()

  (3)∠1=20°∠2=45°∠3=()

  按著難易程度逐漸提高,鞏固新知。

  七、數學文化

  帕斯卡(BlaisePascal,1623~1662),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近代機率論的奠基者。早在300多年前這位法國著名的科學家就已經發現了任何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而他當時才12歲。

  八、課堂總結

  我們用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知道了六邊形內角和,那麼五邊形、七邊形……這些多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有沒有什麼規律可循,你能用學到的知識和方法去探究問題,相信你還會有一些精彩的發現。

  九、反思

  整節課都在比較愉快的氛圍中展開的,但在小組合作中因為要求不夠明確,導致在合作中出現了問題,不過好在由於我給孩子們足夠的時間,他們能說出:所有三角形都是180度,證明孩子們是學會了的。所以,如果你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他們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三角形內角和四年級數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性質,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重要內容之一,學好它有助於學生理解三角形內角之間的關係,也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的基礎。經過第一學段以及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關於三角形的認識的直接經驗,已具備了一些相應的三角形知識和技能,這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概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方便教師領會教材編寫的意圖與理念,開展有效的教學,更好的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教材在呈現教學內容時,不但重視體現知識形成的過程,而且注意留給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為教師靈活的組織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主要體現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提供豐富的動手實踐的素材,設計思考性較強的問題,讓學生透過探索、實驗、發現、討論、交流等獲得。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基於對教材以上的認識及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擬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知道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2、能力目標:①透過學生猜、測、拼、折、觀察等活動,培養學生探索、發現能力、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②能運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目標:①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②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實際應用。

  教學難點: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二、教學用具}

  本節課採用課件、不同形狀的三角形、量件器等。

  三、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獲得數學經驗;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參與和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水平和情感態度,促使學生向著預定的目標發展的作用”。因此,我運用“猜一猜——量一量——拼—拼——折一折——看一看……”的教學法,讓學生知道身邊的數學問題隨處可見,能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事情,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四、說學法

  學法是學生再生知識的法寶。為了使學生能在整節課的探索活動中積極主動參與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我設計了獨立活動、二人活動及分小組活動。在具體活動中,我讓學生大膽猜想,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再透過測量、拼折、驗證等方式讓學生確定三角形內角的度數是18度。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五、說教學流程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參與者與創造者。在整個教學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教育理念,我將教學流程擬定為“設疑匯入——大膽猜想——動手驗證——鞏固內化&mdash

  ;—拓展延伸”,努力構建探索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1、設疑匯入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發和鼓勵。伊始上課,我想以前面學過的知識“三角形的分類”為切入點,給出不同形狀的三角形,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名稱,有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隨後我提出挑戰,讓學生畫一個很特殊的三角形:即含有兩個直角的三角形,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學生是不可能畫出來的,想知道為什麼呢?學了“三角形內角和”我們就知道了。板書課題:三角形內角和。這樣,我在很短的時間內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願望和興趣,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2、大膽猜想

  學生有了探索的願望和興趣,可是不能沒有目標的去探索,那樣只會事倍功半,甚至沒有結果,這時我讓學生大膽猜想:為什麼不能畫出有兩個直角的三角形呢?猜一猜三角形的內角和”大約是多少度?學生猜想時我在黑板上書寫幾個比較接近的度數。這樣形成統一的認識,使後邊的探索和驗證活動有了明確的目標。

  3、動手驗證

  學生形成統一的猜想後,我就把課堂大量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開展有針對性的數學探究活動{既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是180度?},在活動中,我既不像過去那樣告訴學生怎麼動手去驗證,讓學生做機械的操作員,也不是隨意放開讓學生盲目的操作,我想把放和引有機的結合起來,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從不同的途徑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但讓每個學生自主參與驗證活動,而且使學生在經歷觀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動過程中解決問題,發展空間觀念和論證推理能力。具體過程為:量一量量不同形狀的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一拼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可以拼成一個什麼角,折一折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可以折成一個什麼角,看一看無論是量、還是拼、或者是折我們得到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多少度?。

  4、鞏固內化:

  俗話說的好:“熟能生巧”。數學離不開練習,要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透過練習。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也要透過一定的思考練習,課程標準提倡練習的有效性。對此,我力爭注意將數學的思考融入不同層次的練習之中,很好的發揮練習的作用。

  1、釋疑練習: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說一說為什麼畫不出含有兩個直角的三角形?目的是解釋課前的設疑,從中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基本練習: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3、變式練習:目的是是學生將知識轉化成能力。

  4、綜合練習: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拓展創新:力求體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新課程理念。

  數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而學生學習內容的呈現是從簡單到複雜,思維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前面學習的知識往往是後面進一步學習的基礎。要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可以先讓學生學會對知識的遷移。本課最後,我給學生出了一道透過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遷移就可以完成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既培養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總之,在本節課教學活動中我力求充分體現一下特點: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以思維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角形內角和四年級數學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內角和》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的特性》以及《三角形三邊關係》,《三角形的分類》之後進行的,在此之後則是《圖形的拼組》,它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掌握多邊形內角和及解決其他實際問題的基礎,因此,學習,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教學現狀的思考,我從知識與技能,教學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擬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透過"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的小組活動的方法,探索發現驗證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並能應用這一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2.透過把三角形的內角和轉化為平角進行探究實驗,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3.透過數學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因為學生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類,熟悉了鈍角,銳角,平角這些角的知識.對於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學生並不陌生,也有提前預習的習慣,學生幾乎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要了解的是"內角"的概念,如何驗證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因此本節課我提出的教學的重點是: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二,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是透過教師的精心引導和點撥,學生在小組中合作探索,透過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畫一畫,選擇不同的一種或者幾種方法來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因為《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結合有關內容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猜想,培養學生初步的思維能力".四年級學生經過第一學段以及本單元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分類,比較熟悉平角等有關知識;具備了初步的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的能力,他們正處於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本節課,我將重點引導學生從"猜測――驗證"展開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這種重要的數學思維方式.

  三,說教學過程

  我以引入,猜測,證實,深化和應用五個活動環節為主線,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學習進行數學的思考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引入

  呈現情境:出示多個已學的平面圖形,讓學生認識什麼是"內角".( 把圖形中相鄰兩邊的夾角稱為內角) 長方形有幾個內角 (四個)它的內角有什麼特點 (都是直角)這四個內角的和是多少 (360°)三角形有幾個內角呢 從而引入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整體感知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這樣的教學, 將三角形內角和置於平面圖形內角和的大背景中, 拓展了三角形內角和的數學知識背景, 滲透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絡, 有效地避免了新知識的"橫空出現".

  猜測

  提出問題:長方形內角和是360°,那麼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提出合理猜測: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三)驗證

  (1)量:請學生每人畫一個自己喜歡的三角形,接著用量角器量一量,然後把這三個內角的度數加起來算一算,看看得出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2)撕―拼:利用平角是180°這一特點,啟發學生能否也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撕下來拼在一起,成為一個平角 請學生同桌合作,從學具中選出一個三角形,撕下來拼一拼.

  (3)折-拼: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向內折,把這三個內角拼組成一個平角,一個平角是180°,所以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畫:根據長方形的內角和來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一個長方形有4個直角,每個直角90°,那麼長方形的內角和就是360°,每個長方形都可以平均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每個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從長方形的內角和聯想到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設計意圖】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構建新的數學知識, 這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新的知識, 而且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在探索三角形內角和規律的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將三角形內角和與平角,長方形四個內角的和等知識聯絡起來, 並使學生在新舊知識的連線點和新知識的生長點上把握好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絡.在整個探索過程中, 學生積極思考並大膽發言, 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充分發揮.

  深化

  質疑: 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它們的內角和會是一樣嗎

  觀察指著黑板上兩個大小不同但三個角對應相等的三角形並說明原因,三角形變大了, 但角的大小沒有變.)

  結論: 角的兩條邊長了, 但角的大小不變.因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實驗: 教師先在黑板上固定小棒, 然後用活動角與小棒組成一個三角形, 教師手拿活動角的頂點處, 往下壓, 形成一個新的三角形, 活動角在變大, 而另外兩個角在變小.這樣多次變化, 活動角越來越大, 而另外兩個角越來越小.最後, 當活動角的兩條邊與小棒重合時.

  結論:活動角就是一個平角180°, 另外兩個角都是0°.

  【設計意圖】小學生由於年齡小, 容易受圖形或物體的外在形式的影響.教師主要是引導學生與角的有關知識聯絡起來,透過讓學生觀察利用"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的舊知識來理解說明.

  對於利用精巧的小教具的演示, 讓學生透過觀察,交流,想象, 充分感受三角形三個角之間的聯絡和變化, 感悟三角形內角和不變的原因.

  (五)應用

  1.基礎練習:書本練習十四的習題9,求出三角形各個角的度數.

  2.變式練習:一個三角形可能有兩個直角嗎 一個三角形可能有兩個鈍角嗎 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說明嗎

  3.(1)將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 這個大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

  (2) 將一個大三角形分成兩個小三角形, 這兩個小三角形的內角和分別是多少

  4.智力大挑戰: 你能求出下面圖形的內角和嗎 書本練習十四的習題

  【設計意圖】習題是溝通知識聯絡的有效手段.在本節課的四個層次的練習中, 能充分注意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 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的來龍去脈和縱橫聯絡,逐步形成對知識的整體認知, 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 從而發展思維, 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一題將三角形內角和知識與三角形特徵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內角和知識和直角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圖形特徵求三角形內角的度數.

  第二題將三角形內角和知識與三角形的分類知識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運用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去解釋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中角的特徵, 較好地溝通了知識之間的聯絡.

  第三題透過兩個三角形的分與合的過程,使學生感受此過程中三角內角的 變化情況, 進一步理解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

  第四題是對三角形內角和知識的進一步拓展, 引導學生進一步研究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中, 學生能把這些多邊形分成幾個三角形, 將多邊形內角和與三角形內角和聯絡起來,並逐步發現多邊形內角和的規律, 以此促進學生對多邊形內角和知識的整體構建.

  說課板書設計:

  三角形內角和

  引入:

  猜測:

  驗證:

  量——算

  撕——拼

  折——拼

三角形內角和四年級數學說課稿4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三角形的內角和》。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性質,也是“空間與圖形”領域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學好它有助於學生理解三角形內角之間的關係,也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三角形是常見的一種圖形,在平面圖形中,三角形是最簡單的多邊形,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學生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還認識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分類等有關三角形的知識。這些都是學生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概念的基礎。我們把握好“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特徵的理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而且可以透過動手操作,獲取新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以後學習更復雜的幾何圖形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2、能力目標:①透過學生測量、撕拼、摺疊、觀察等活動,培養學生探索、發現能力、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②能運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目標:①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②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說重點和難點:

  重點:探索和發現三角形內角的度數和等於180°。

  難點:透過小組討論、動手操作等方式,讓學生自己探索和發現三角形內角的度數和等於180°,並能應用這一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四、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獲得數學經驗。因此,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是:直觀教學法和動手操作實驗法。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整節課我以學生為主的“活動教學”貫穿全過程。設計有獨立活動、同桌活動及分小組活動。在具體活動中,雖然小學生的遺忘性較強,但不得不承認學生已學過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所以一開始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說,從學生說中匯入故事,“三角形三兄弟的爭吵”,引出與學生要學習的內容——三角形的內角,然後設疑: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由於學生在小學學過這樣的知識,所以很輕鬆地就可以答出。所以我直接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有什麼辦法可以驗證得出這樣的結論。讓學生大膽猜想,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再透過測量、拼折、驗證等方式讓學生確定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設計了六個教學環節:一是創設情境,匯入新課;二是自主探究,證實規律;三是應用延伸,解決問題;四是深化思維,拓展知識;五是課堂總結;六是作業佈置。下面就具體的教學環節說說我的設想。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發和鼓勵。開始上課,我就大膽放手讓學生說三角形的特性、分類等有關知識,從學生說中匯入故事,“三角形三兄弟的爭吵”,引出與學生要學習的內容——三角形的內角和,然後設疑: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從而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願望和興趣。

  (二)自主探究,證實規律:

  1、理解標目:學生有了探索的願望和興趣,可是不能沒有目標的去探索,那樣只會事倍功半,甚至沒有結果,所以一開始我先不急於動手探索,先讓學生明白什麼是三角形的內角和。

  2、猜想:目標明確後,我就讓學生大膽猜想,形成統一的認識,使後邊的探索和驗證活動有了明確的目標。

  3、驗證{自主探索}:學生形成統一的猜想{即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後,我就把課堂大量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開展有針對性的數學探究活動{既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是180度?},在活動中,我既不像過去那樣告訴學生怎麼動手去驗證,讓學生做機械的操作員,不是隨意放開讓學生盲目的操作,而是把放和引有機的結合,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從不同的途徑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但讓每個學生自主參與驗證活動,而且使學生在經歷觀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動過程中解決問題,發展空間觀念和論證推理能力。具體過程為:量量、拼一拼、折一折――說說、議議――小結。

  4、鞏固內化:俗話說的好:“熟能生巧”。數學離不開練習,要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透過練習。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也要透過一定的思考練習,課程標準提倡練習的有效性。對此,我非常注意將數學的思考融入不同層次的練習之中,很好的發揮練習的作用,如:根據普遍三角形兩個角求一個角,根據特殊的三角形求出三角形的三個角的度數{具體在練習一,第二、應用延伸練習一中都有體現},從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這些練習設計目的明確,針對性強,使學生不但鞏固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數學思維得到不斷的發展。

  5、拓展創新:數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而學生學習內容的呈現是從簡單到複雜,思維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前面學習的知識往往是後面進一步學習的基礎。要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可以先讓學生學會對知識的遷移。本課最後,我給學生出了一道透過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遷移就可以完成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既培養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6、說課堂總結

  採用用先讓學生歸納補充,然後教師再補充的方式進行:⑴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2)看書設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

  六.說教學板書

  這是一節操作課,學生要掌握的概念較少,所以整個板書我以表格為主,主要把學生大量的驗證成果展示出,讓學生親自動手後再透過觀察,一目瞭然,得出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簡間但又層層涉及,形式活潑,色彩也較豐富。

  總之,本節課教學活動中我力求充分體現一下特點: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練習體現了層次性,知識技能得於落實和發展。

三角形內角和四年級數學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內角和》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的特性》以及《三角形三邊關係》、《三角形的分類》之後進行的,在此之後則是《圖形的拼組》,它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掌握多邊形內角和及解決其他實際問題的基礎,因此,學習、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教學現狀的思考,我從知識與技能、教學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擬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透過“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的小組活動的方法,探索發現驗證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並能應用這一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2、透過把三角形的內角和轉化為平角進行探究實驗,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3、透過數學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因為學生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類,熟悉了鈍角、銳角、平角這些角的知識。對於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學生並不陌生,也有提前預習的習慣,學生幾乎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要了解的是“內角”的概念,如何驗證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因此本節課我提出的教學的重點是: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二、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是透過教師的精心引導和點撥,學生在小組中合作探索,透過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畫一畫,選擇不同的一種或者幾種方法來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因為《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結合有關內容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猜想,培養學生初步的思維能力”。四年級學生經過第一學段以及本單元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分類,比較熟悉平角等有關知識;具備了初步的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的能力,他們正處於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本節課,我將重點引導學生從“猜測――驗證”展開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這種重要的數學思維方式。

  三、說教學過程

  我以引入、猜測、證實、深化和應用五個活動環節為主線,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學習進行數學的思考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一)引入

  呈現情境:出示多個已學的平面圖形,讓學生認識什麼是“內角”。(把圖形中相鄰兩邊的夾角稱為內角)長方形有幾個內角?(四個)它的內角有什麼特點?(都是直角)這四個內角的和是多少?(360°)三角形有幾個內角呢?從而引入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整體感知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這樣的教學,將三角形內角和置於平面圖形內角和的大背景中,拓展了三角形內角和的數學知識背景,滲透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絡,有效地避免了新知識的“橫空出現”。

  (二)猜測

  提出問題:長方形內角和是360°,那麼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提出合理猜測: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三)驗證

  (1)量:請學生每人畫一個自己喜歡的三角形,接著用量角器量一量,然後把這三個內角的度數加起來算一算,看看得出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2)撕拼:利用平角是180°這一特點,啟發學生能否也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撕下來拼在一起,成為一個平角?請學生同桌合作,從學具中選出一個三角形,撕下來拼一拼。

  (3)折拼: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向內折,把這三個內角拼組成一個平角,一個平角是180°,所以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畫:根據長方形的內角和來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一個長方形有4個直角,每個直角90°,那麼長方形的內角和就是360°,每個長方形都可以平均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每個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從長方形的內角和聯想到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設計意圖: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構建新的數學知識,這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新的知識,而且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在探索三角形內角和規律的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將三角形內角和與平角、長方形四個內角的和等知識聯絡起來,並使學生在新舊知識的連線點和新知識的生長點上把握好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絡。在整個探索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並大膽發言,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充分發揮。

  (四)深化

  質疑: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它們的內角和會是一樣嗎?

  觀察:(指著黑板上兩個大小不同但三個角對應相等的三角形並說明原因,三角形變大了,但角的大小沒有變。)

  結論:角的兩條邊長了,但角的大小不變。因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實驗:教師先在黑板上固定小棒,然後用活動角與小棒組成一個三角形,教師手拿活動角的頂點處,往下壓,形成一個新的三角形,活動角在變大,而另外兩個角在變小。這樣多次變化,活動角越來越大,而另外兩個角越來越小。最後,當活動角的兩條邊與小棒重合時,

  結論:活動角就是一個平角180°,另外兩個角都是0°。

  設計意圖:小學生由於年齡小,容易受圖形或物體的外在形式的影響。教師主要是引導學生與角的有關知識聯絡起來,透過讓學生觀察利用“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的舊知識來理解說明。

  對於利用精巧的小教具的演示,讓學生透過觀察、交流、想象,充分感受三角形三個角之間的聯絡和變化,感悟三角形內角和不變的原因。

三角形內角和四年級數學說課稿6

  一、說教材

  1、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八冊的《三角形的內角和》。

  2、教材簡析

  三角形在平面圖形中是簡單的,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並且對三角形的特性及分類有了一定的瞭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透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小組合作交流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抽象的思維能力,為以後學習多邊形打好基礎。

  3、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內容以及學生的知識現狀和年齡心理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從實際出發,透過互動學習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在此基礎上,用實驗的方法加以探究。

  (2)能力目標:透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歸納推理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體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樂趣,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感受到數學的價值。

  4、教學重點與難點。

  《三角形內角和》的教學是學生從直觀形象到抽象掌握的過程,即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昇華,對學生髮展類推的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認為學生透過操作,自主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是本節課的重點;採用多種途徑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是本節課的難點。

  5、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以下教具和學具:課件、不同型別的三角形紙片、量角器、剪刀、膠水。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新課程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教學中以直觀教學為主。運用動手觀察,分組討論等多種方法,採用現代化手段結合教材,讓學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的自主探索過程發揮學生相互之間的作用,讓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中促進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

  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儘量體現:

  ①在具體的情景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

  ②透過師生、生生互動,探究、合作交流,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③透過靈活、有趣和富有創意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很多大小不同的角,但對於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的知識,生活中很少接觸,顯得比較抽象,對於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有一定的發展,但依然以形象具體思維為主,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有待進一步培養。

  四、說教學流程

  為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這樣設計教學流程:

  1、設疑匯入。

  為了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再根據本課題的特點和四年級學生心理的特點,我採取了直接設疑匯入。具體步驟如下:

  (1)讓學生彙報三角尺各個內角的度數,並計算出每個三角尺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2)提出問題:當學生答出三角尺的內角和度數之後,我問:所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嗎?學生討論之後引出課題。

  2、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為創新學生的思維,張揚學生的個性,學生動手量、剪、拼等活動貫穿於整個課堂。我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了這一環節,其目的是: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形成問題意識,從而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具體做法是:(1)先讓學生思考如何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然後透過討論交流得到幾種驗證方法。(2)讓學生利用量角器量出學具三角形紙片的各個內角的度數,再求出三角形的內角和,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3)讓學生利用剪拼的方法感知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在一起是一個平角,從而得到結論。

  3、鞏固新知

  本環節我設計了不同型別的習題。有操作題,計算題,畫圖題,拼角題等等。其目的是:透過這一環節,讓學生掌握、理解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並把所學知識迴歸於生活實踐,從而達到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語言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具有啟發性、指導性和應用性。精巧的板書設計有“引”和“導”的功能,“引”是引學生之思,“導”是導學生之路。

三角形內角和四年級數學說課稿7

  一、說課內容: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節----《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

  二、教材分析:

  在這一環節我要闡述四方面的內容:

  1、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性質,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重要內容之一,學好它有助於學生理解三角形內角之間的關係,教材呈現教學內容時,安排了一系列的實驗操作活動。讓學生透過探索,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2、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知道了三角形的概念、分類,熟悉了各角的特點,掌握了量角的方法。也可能有部分學生知道了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結論。

  3、教學目標:

  A、讓學生親自動手,發現,證實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度。並能初步運用這一性質解決有一些實際問題。

  B、在經歷“觀察、測量、撕拼、摺疊”的驗證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歸納能力、合作能力和創造能力。

  4、教學重難點:

  經歷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這一知識的形成,發展和應用的全過程。

  5、教學難點:

  讓學生用不同方法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三、教學準備:

  在備課過程中,我閱讀了農遠光碟中多位名師的教學案例來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並收集了農遠光碟中的多媒體課件,用課件適時播放。

  四、教法分析

  為了使教學目標得以落實,談談本課的教法和學法。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獲得數學經驗;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我採用了趣味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引導發現法、合作探究法和直觀演示法。

  五、學法分析

  在學法指導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透過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

  六:教學流程:

  (一)猜迷激趣,複習舊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開課我出示了一則謎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形狀是似座山,穩定效能堅。三竿首尾連,學問不簡單。(打一平面圖形)

  由謎底又得出了一個對三角形你們有哪些瞭解的問題,喚醒學生頭腦中有關三角形的知識,同時很自然引出對“三角形內角和”一詞的講解,為後面的探索奠定基礎。

  (二)創設情境,巧引新知(課件出示)

  (三)驗證猜想,主動探究。

  本環節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一個重要過程。我有目的、有意識的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你能運用已有的知識和身邊的學具想辦法驗證你的猜想嗎?”學生思考片刻後,我出示學習提綱:

  A、先獨立思考,你想怎樣驗證?

  B、再小組合作探究,運用多種方法驗證。

  C、最後彙報,展示你的驗證方法。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該由簡單的問答式教學向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學習轉變。所以,先讓他們獨立思考,形成獨特的個人見解。等有了合作的需要時,再合作探究。此時的合作,學生才會有展示自己的方法的強烈慾望,才會在不同意見的相互碰撞中產生富有創意的思維火花。在足夠的討論之後,進入了彙報展示過程。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方法

  1.量角求和

  這個驗證方法應是全班同學都能想到的,因此,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小組活動的形式。讓小組成員在練習本上任意地畫幾個三角形進行測量並記錄。學生透過畫、量、算,最後發現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和都是180度。

  2.拼角求和

  透過討論,有的小組可能會想到把三個角撕開,再拼在一起,剛好拼成了一個平角,由於學生在以前學過平角是180度,很快就發現這三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為了讓全班學生能夠真切,清晰地看到撕拼的過程,我利用了多媒體課件進行了演示。(課件出示)課件播放後學生一目瞭然,攻克了本課的一個教學重點。

  3.折角求和

  有的小組還可能想到把三個角折在一起,也剛好形成一個平角。但如何折才能夠使三個內角剛好組成平角呢?這一驗證方法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

  在學生展示完驗證方法後,我又讓每位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再去驗證剛才的發現。最後歸納出結論: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數學離不開練習。本節課我把影象、動畫等引入課件,使練習的內容具有簡單的背景與情節,使學生對解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設計了四個層次的練習:有序而多樣。

  1)基本練習:讓學生透過這一習題,掌握求未知角的一般方法。

  2)實踐運用:這一習題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知道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數學能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真切體驗到學的是有價值的數學。

  3)鞏固提高:使學生了解在間接條件下求未知角的方法。

  4)拓展延伸。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中輔助線的橋樑作用,在潛移默化中滲透一個重要數學思想―――轉化,為以後學習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全課小結完善新知

  1、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知識?2、你有什麼收穫?

  透過學生談這節課的收穫,對所學知識和學習方法進行系統的整理歸納。

  (六)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內角和

  量角撕拼折角拼圖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六、說效果預測:

  本課中,學生透過動手操作,測量、撕拼、摺疊等實驗活動,得到的不僅是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也使學生學到了怎麼由已知探究未知的思維方式與方法,培養了他們主動探索的精神。促進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達到預想的教學目的。使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成長!

三角形內角和四年級數學說課稿8

  一、說教材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性質,學好它有助於學生理解三角形內角之間的關係,也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的基礎。

  二、說學情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過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徵和分類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關於三角形的認識的直接經驗,也已具備了一些相應的三角形知識和技能,這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內角和的規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透過測量、撕拼、摺疊等方法,探索和發現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於180。知道三角形兩個角的度數,能求出第三個角的度數。能應用三角形內角和的性質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發展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數學活動的探索樂趣,體會研究數學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學生經歷探究三角形內角和的全過程並歸納概括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

  教學難點:

  三角形內角和的探索與驗證,對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導和學生對規律的靈活應用。

  三、說教法、學法

  整個教學將體現以人為本,先放後扶的教學策略。放,不是漫無目的的放,而是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探究規律的材料和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扶,則是根據學生的不同探究方法和出現的錯誤,給予恰當指導,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規律。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結合有關內容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猜想,培養學生初步的思維能力。四年級學生經過第一學段以及本單元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分類,比較熟悉平角等有關知識;具備了初步的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的能力,他們正處於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本節課,我將重點引導學生從猜測――驗證展開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這種重要的數學思維方式。在教學中,學生透過測量、拼折、驗證等方式確定三角形內角的度數和。這樣,既培養了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培養了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說教學過程

  基於以上分析,我以猜測、驗證、結論和應用四個活動環節為主線,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學習進行數學的思考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第一,猜測。

  通過出示一個角形,讓學生說知道三角形的知識來引出三角形的內角的概念,讓學生自由猜測,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引出課題,以疑激思。

  第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提倡學生做數學用親身體驗的方式來經歷數學,探究數學,這要求老師首先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研究材料,以及充裕的時間,保證學生能真正地試驗,操作和探索。

  這一環節我設計為以下三步:

  1、操作感知。

  組織學生透過算一算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內角和。根據學生特點,為了節約學生上課的時間,作為預習作業,我提前讓學生在家裡自制鈍角、銳角、直角三角形,並測量出每個角的度數,寫在三角形對應的角上,也填在書上的表格裡。這時直接讓學生計算,學生彙報計算結果,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有可能大於180或小於180甚至等於180,只要相對合理(允許一點誤差)都給與肯定。這時可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強調在排除測量誤差的前提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有困惑,有疑問,而正是這些困惑激發了學生更強的探究慾望,正是這些疑問,使得合作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

  2、小組合作。

  針對探究過程中不同思維能力的學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對於得出結論的學生要鼓勵他們思考新的方法,對於無法下手的學生,要啟發他們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我們可以把角合起來看是多少?能用什麼方法將三個角合起來。在探究學習中,老師只是起一個引導者的作用,引導學生不斷地深入探究,儘可能用多種合理的方法,驗證結論。

  3、交流反饋,得出結論。

  學生完成探究活動之後,在有親身體驗的基礎上,我將選擇不同方法的代表,在展示平臺上展示自己的探究過程,並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我關注的不是學生最後論證的結果,而是學生思維的過程。學生可能透過:拼一拼、折一折、畫一畫的方法,驗證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並透過觀察對比各組所用的三角形,是不同型別的而且大小不同的,發現這一規律是具有普遍性的,對於任意三角形都是適用。在學生探究之後,我用課件重新演示了3種方法,讓學生有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

  第三是靈活應用,拓展延伸。

  揭示規律之後,學生要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就要透過解答實際問題的練習來鞏固內化。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我將練習分為以下3個層次。

  1、基礎練習。要求學生利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在三角形內已知兩個角,求第三個角。由於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侷限,我將先出示有具體圖形的題目,再出示文字敘述題。在這之間指導學生注意一題多解。

  2、提高練習。如已知一個直角三角形的一個角的度數,求另一個角的度數;已知一個等腰三角形的頂角或底角的度數,求底角或頂角的度數。

  3、拓展練習。針對不同思維能力的學生,我設計的思考題是要求學生應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規律,求多邊形的內角和。我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去求解多邊形的內角和,更重要的是為了讓學生靈活應用知識點,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這樣安排可以兼顧不同能力的學生,在保證基本教學要求的同時,儘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動。

  本節課透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數學探究互動中去,學生不僅學到科學探究的方法,而體驗到探索的甘苦,領略成功的喜悅,學生在探索中學習,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成長,最終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三角形內角和四年級數學說課稿9

各位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們相聚在雲周小學,共同行走在“生本”課堂的道路上。作為一名新教師,我也是抱著一種學習的心態來評課。應老師的這節《三角形內角和》,無論是他的設計,還是他對課的演繹,都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的理念。

  這節課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去探討:

  一、學生的起點在哪裡?

  既然是生本課堂,那我們在備課之前,就要做到備學生,找起點。新課匯入時,應老師花了一些時間複習三角形的分類和平角的知識,充分喚醒學生對三角形的認知,分類是為了抓住三角形的本質,縮小驗證時選材的範圍,而三個角拼成一個平角的練習,則為學生之後的驗證搭好一個腳手架,降低他們學習的難度。但從課堂上來看,部分學生已經知道三角形內角和是180°,而且當出示平角那道題時,學生立刻說出180°是三角形內角和,而沒有想到平角,這需要我們來反思這個環節的必要性。為什麼學生會聯想到內角和呢?我想可能是應老師在此之前詢問了:“三角形有幾個角?如果告訴你兩個角,會求第三個角嗎?”同樣是為了複習,卻產生了負遷移,反而沒有達成預定的效果。再此之後又介紹“內角”等概念,這樣難免有回課嫌疑。課堂選材要有取捨,我覺得這個環節可以刪除。

  二、既然量正確了,為什麼還要拼?

  有位老師說過:“數學老師和語文老師就是不一樣,語文老師會發散,將一句簡單的話複雜化;而數學老師會收斂,將複雜的例題、方法融匯成一句話。”所以數學課上必須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發展過程。在探究過程中,應老師放手讓學生想方法驗證猜想,學生首先會想到量出內角並相加,從反饋來看,學生量得的結果都是180°,既然得到想要的結果了,再拼不是多此一舉了嗎?課堂上應老師也對學生的精確結果趕到意外,究竟量角的誤差在哪裡?

  學生的心裡總是不敢犯錯的,這就會讓很多資料失真。其實誤差不僅僅只是存在於內角總和,還存在於每個內角的度數。課堂反饋上,對於同樣的銳角,學生量出了“60°,40°,80°和55°,45°,80°”同樣一個三角形,為什麼內角度數會有所不同,此時透過對比,讓學生明白量角時有誤差,容易改變角度,看來量不是最準確的方法,而撕角拼角則不會改變它的大小。我想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將力氣花在剪拼法上了。

  三、如何凸顯內角和的本質?

  透過各種方法的驗證,我們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難道點到即止嗎?應老師巧妙藉助幾何畫板,改變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並引導學生觀察什麼變了,什麼不變?這一簡單的演示卻寓意深遠,無論形狀大小如何改變,三角形內角和永遠是180°,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三角形為什麼具有穩定性,只要確定兩個角,第三個角永遠的唯一的。結論只是靜態的文字,而課件是動態的演示,這種動靜結合的美渲染了我們的眼球,同時也凸顯了內角和的本質,讓結論更具說服力。

  四、練習設計的創新點在哪裡?

  練習是一節課的精髓,這節課的練習主要分三層,一算二辨三延伸。應老師在練習的設計上很注重一材多用,而且非常有坡度性,這也是本節課最大的亮點。在“只知道一個角”的環節中,應老師設計了只露出一個70°角的等腰三角形,求另兩個角。大多數學生只想到一種情況後,便沾沾自喜,不會更深入思考問題,因為在學生潛意識中總認為正確答案只有一個。這也給了我們一個啟示,關注答案,更要關注學生解題的意識,引導學生從多維角度思考問題。

  這裡我有一個的想法,這個想法也來源於作業本的習題。能不能把70°角改成40°,當學生算出答案後,詢問學生,如果按角分,這是一個什麼三角形?溝通按角分和按邊分三角形的橫向聯絡,在練習中溫故而知新。再設計已知一個角是140°的等腰三角形的練習,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並不是所有等腰三角形都有兩種可能。之後再詢問:“一個角都不知道,如何求內角。”讓練習更具層次性。

  應老師這節課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如應老師自如的教態、親切的語言讓學生倍感溫暖;精心準備的教具讓課堂不再沉悶;精彩的練習讓知識落到實處。以上是我對這節課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各位老師給予批評和指正。

三角形內角和四年級數學說課稿10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三角形內角和》,內容選自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二節第一課時。

  一、本節課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下的設計理念:

  數學是人與人之間精神層面上進行的交往。課堂教學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它需要運用“對話式”的學習方式,採取多種教學策略,使學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發展能力。新課程中對學生的情感、體驗、價值觀,以及獲取知識的渠道都有悖於傳統的教學模式,這正是教師在新課程中尋找新的教學方式的著眼點。應該說,新的教學方式將伴隨著教師對新課程的逐漸透視而形成新的路徑。要破除原有教學活動的框架,建立適應師生相互交流的教學活動體系;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實現教者與學者感情上的融洽和情感上的共鳴;給學生體驗成功的機會,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我認為教師角色的轉變一定會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教育的長足發展,在未來的教學過程裡,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造豐富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援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教學情境的營造是教師走進新課程中所面臨的挑戰,適應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教學情境不是文字中的約定,也不是現成的拿來就能用的,需要我們在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中去探索、研究、發現、形成。

  二、教材分析與處理:

  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揭示了組成三角形的三個角的數量關係,此外,它的證明中引入了輔助線,這些都為後繼學習奠定了基礎,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也是幾何問題代數化的體現。

  三、學生分析

  處於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有能力自己動手,在自己的視野範圍內因地制宜地收集、編制、改造適合自身使用,貼近生活實際的數學建模問題,他們樂於嘗試、探索、思考、交流與合作,具有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他們渴望體驗成功感和自豪感。因而老師有必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間,同時注意問題的開放性與可擴充套件性。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情境教學中,透過探索與交流,逐步發現“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使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過程,並能進行簡單應用。能夠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體會方程的思想。透過開放式命題,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中,透過有效措施讓學生在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中,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進行富有個性的學習。

  2.能力目標:透過拼圖實踐、問題思考、合作探索、組內及組間交流,培養學生的的邏輯推理、大膽猜想、動手實踐等能力。

  3.德育目標:透過添置輔助線教學,滲透美的思想和方法教育。

  4.情感、態度、價值觀:在良好的師生關係下,建立輕鬆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樂於學數學,遇到困難不避讓,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在合作學習中增強集體責任感。

  五、重難點的確立:

  1.重點: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探究與證明。

  2.難點: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的證明方法(新增輔助線)的討論

  六、教法、學法和教學手段:

  採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

  採用對話式、嘗試教學、問題教學、分層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以達到教學目的。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懸念引入

  一堂新課的引入是老師與學生交往活動的開始,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心理鋪墊,是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破除疑難心理、乏味心理的關鍵。一個成功的引入,是讓學生感覺到他熟知的生活,可使學生迅速投入到課堂中來,對知識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極大的興趣和求知慾,接下來教學活動將成為他們樂此不疲的快事了。

  具體做法:丟擲問題:“學校後勤部摺疊長梯(電腦顯示圖形)開啟時頂端的角是多少度呢?一名學生測出了兩個梯腿與地面的成角後,立即說出了答案,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待學生思考片刻後,我因勢利導,指出學習了本節課你便能夠回答這個問題了。從而引入新課。

  二、探索新知

  1.動手實踐,嘗試發現:要求學生將事先準備好的三角形紙板按線剪開,然後用剪下的∠A、∠B與完整的三角形紙板中的∠C拼圖,使三者頂點重合,問能發現怎樣的現象?有的學生會發現,三者拼成一個平角。此時讓學生互相觀察拼圖,驗證結果。從觀察交流中,互學方法,達到生生互動。待交流充分,分小組張貼所拼圖形,教師點評,總結分類,將所拼圖形分為∠A、∠B分別在∠C同側和兩側兩種情況。對有合作精神的小組給與表揚。

  (將拼圖展示在黑板上)

  2.嘗試猜想:教師提問,從活動中你有怎樣的發現?採取組內交流的方式,產生思維碰撞。此時我走到學生中去,對有困難的小組給與適當的引導。之後由學生彙報組內的發現。即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於180度。

  3.證明猜想:先幫助學生回憶命題證明的基本步驟,然後讓學生獨立完成畫圖、寫出已知、求證的步驟,其他同學補充完善。下面讓學生對照剛才的動手實踐,分小組探求證明方法。此環節應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討論、發現、體驗的時間,讓學生在交流中互取所長,合作探索,找到證明的切入點,體驗成功。對有困難的學生要多加關注和指導,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藉此增進教師與學有困難學生之間的關係,為繼續學習奠定基礎。合作探究後,彙報證明方法,注意規範證明格式。此處自然的引入輔助線的概念。但要說明,新增輔助線不是盲目的,而是為了證明某一結論,需要引用某個定義、公理、定理,但原圖形不具備直接使用它們的條件,這時就需要添輔助線創造條件,以達到證明的目的。

  4.學以致用,反饋練習

  (1)在△ABC中,已知∠A=80°,能否知∠B+∠C的度數?

  解:∵∠A+∠B+∠C=180°(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B+∠C=100°在△ABC中,

  (2)已知:∠A=80°,∠B=52°,則∠C=?

  解:∵∠A+∠B+∠C=180°(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又∵∠A=80°∠B=52°(已知)

  ∴∠C=48°

  (3)在△ABC中,已知∠A=80°,∠B-∠C=40°,則∠C=?

  (4)已知∠A+∠B=100°,∠C=2∠A,能否求出∠A、∠B、∠C的度數?

  (5)在△ABC中,已知∠A:∠B:∠C=1:3:5,能否求出∠A、∠B、∠C的度數?

  解:設∠A=x°,則∠B=3x°,∠C=5x°

  由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得,x+3x+5x=180

  解得,x=20

  ∴∠A=20°∠B=60°∠C=100°

  (6)已知在△ABC中,∠C=∠ABC=2∠A,求(1)∠B的度數?(2)若BD是AC邊上的高,∠DBC的度數?

  第(6)題是書中例題的改用,此題由輔助線輔助課件打出,給學生以圖形由簡單到繁的直觀演示。

  透過這組練習滲透把圖形簡單化的思想,繼續滲透統一思想,用代數方法解決幾何問題。

  5.鞏固提高,以生為本

  (1)如圖:B、C、D在一條直線上,∠ACD=105°,且∠A=∠ACB,則∠B=--度。

  (2)如圖AD是△ABC的角平分線,且∠B=70°,∠C=25°,則∠ADB=--度,∠ADC=--度。

  本組練習是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與平角定義及角平分線等知識的綜合應用.能較好的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於獲得一些經驗。

  6.思維拓展,開放發散

  如圖,已知△PAD中,∠APD=120°,B、C為AD上的點,△PBC為等邊三角形。試儘可能多地找出各幾何量之間的相互關係。

  本題旨在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個性思維。

  三、歸納總結,同化順應

  1.學生談體會

  2.教師總結,出示本節知識要點

  3.教師點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合作,大膽思考給與肯定,提出希望。

  四、作業:

  1、必做題:習題3.1第10、11、12題

  2.選做題:習題3.1第13、14題

  五、板書設計

  三角形內角和

  學生拼圖展示已知:求證:

  證明:開放題:

三角形內角和四年級數學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內角和》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的特性》以及《三角形三邊關係》,《三角形的分類》之後進行的,在此之後則是《圖形的拼組》,它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特徵,也是掌握多邊形內角和及解決其他實際問題的基礎,因此,學習,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教學現狀的思考,我從知識與技能,教學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方面擬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透過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的小組活動的方法,探索發現驗證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並能應用這一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2、透過把三角形的內角和轉化為平角進行探究實驗,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3、透過數學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因為學生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類,熟悉了鈍角,銳角,平角這些角的知識。對於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學生並不陌生,也有提前預習的習慣,學生幾乎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要了解的是內角的概念,如何驗證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因此本節課我提出的教學的重點是: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二,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是透過教師的精心引導和點撥,學生在小組中合作探索,透過量一量,折一折,撕一撕,畫一畫,選擇不同的一種或者幾種方法來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因為《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結合有關內容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操作,猜想,培養學生初步的思維能力。四年級學生經過第一學段以及本單元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三角形的分類,比較熟悉平角等有關知識;具備了初步的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的能力,他們正處於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本節課,我將重點引導學生從猜測――驗證展開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這種重要的數學思維方式。

  三,說教學過程

  我以引入,猜測,證實,深化和應用五個活動環節為主線,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學習進行數學的思考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引入

  呈現情境:出示多個已學的平面圖形,讓學生認識什麼是內角;。(把圖形中相鄰兩邊的夾角稱為內角)長方形有幾個內角(四個)它的內角有什麼特點(都是直角)這四個內角的和是多少(360°)三角形有幾個內角呢從而引入課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整體感知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這樣的教學,將三角形內角和置於平面圖形內角和的大背景中,拓展了三角形內角和的數學知識背景,滲透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絡,有效地避免了新知識的橫空出現

  猜測

  提出問題:長方形內角和是360°,那麼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提出合理猜測: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三)驗證

  (1)量:請學生每人畫一個自己喜歡的三角形,接著用量角器量一量,然後把這三個內角的度數加起來算一算,看看得出的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2)撕―拼:利用平角是180°這一特點,啟發學生能否也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撕下來拼在一起,成為一個平角請學生同桌合作,從學具中選出一個三角形,撕下來拼一拼。

  (3)折—拼: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向內折,把這三個內角拼組成一個平角,一個平角是180°,所以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畫:根據長方形的內角和來驗證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一個長方形有4個直角,每個直角90°,那麼長方形的內角和就是360°,每個長方形都可以平均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每個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從長方形的內角和聯想到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設計意圖】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構建新的數學知識,這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新的知識,而且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在探索三角形內角和規律的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將三角形內角和與平角,長方形四個內角的和等知識聯絡

  起來,並使學生在新舊知識的連線點和新知識的生長點上把握好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絡。在整個探索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並大膽發言,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充分發揮。

  深化

  質疑: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它們的內角和會是一樣嗎

  觀察指著黑板上兩個大小不同但三個角對應相等的三角形並說明原因,三角形變大了,但角的大小沒有變。)

  結論:角的兩條邊長了,但角的大小不變。因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實驗:教師先在黑板上固定小棒,然後用活動角與小棒組成一個三角形,教師手拿活動角的頂點處,往下壓,形成一個新的三角形,活動角在變大,而另外兩個角在變小。這樣多次變化,活動角越來越大,而另外兩個角越來越小。最後,當活動角的兩條邊與小棒重合時。

  結論:活動角就是一個平角180°,另外兩個角都是0°。

  【設計意圖】小學生由於年齡小,容易受圖形或物體的外在形式的影響。教師主要是引導學生與角的有關知識聯絡起來,透過讓學生觀察利用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的舊知識來理解說明。

  對於利用精巧的小教具的演示,讓學生透過觀察,交流,想象,充分感受三角形三個角之間的聯絡和變化,感悟三角形內角和不變的原因。

  (五)應用

  1、基礎練習:書本練習十四的習題9,求出三角形各個角的度數。

  2、變式練習:一個三角形可能有兩個直角嗎一個三角形可能有兩個鈍角嗎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說明嗎3、(1)將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大三角形,這個大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

  (2)將一個大三角形分成兩個小三角形,這兩個小三角形的內角和分別是多少

  4、智力大挑戰:你能求出下面圖形的內角和嗎書本練習十四的習題

  【設計意圖】習題是溝通知識聯絡的有效手段。在本節課的四個層次的練習中,能充分注意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的來龍去脈和縱橫聯絡,逐步形成對知識的整體認知,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從而發展思維,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一題將三角形內角和知識與三角形特徵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內角和知識和直角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圖形特徵求三角形內角的度數。

  第二題將三角形內角和知識與三角形的分類知識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運用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去解釋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中角的特徵,較好地溝通了知識之間的聯絡。

  第三題透過兩個三角形的分與合的過程,使學生感受此過程中三角內角的變化情況,進一步理解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

  第四題是對三角形內角和知識的進一步拓展,引導學生進一步研究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中,學生能把這些多邊形分成幾個三角形,將多邊形內角和與三角形內角和聯絡起來,並逐步發現多邊形內角和的規律,以此促進學生對多邊形內角和知識的整體構建。能充分注意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的來龍去脈和縱橫聯絡,逐步形成對知識的整體認知,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從而發展思維,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一題將三角形內角和知識與三角形特徵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內角和知識和直角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等圖形特徵求三角形內角的度數。

  第二題將三角形內角和知識與三角形的分類知識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運用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去解釋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中角的特徵,較好地溝通了知識之間的聯絡。

  第三題透過兩個三角形的分與合的過程,使學生感受此過程中三角內角的變化情況,進一步理解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

  第四題是對三角形內角和知識的進一步拓展,引導學生進一步研究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中,學生能把這些多邊形分成幾個三角形,將多邊形內角和與三角形內角和聯絡起來,並逐步發現多邊形內角和的規律,以此促進學生對多邊形內角和知識的整體構建。

三角形內角和四年級數學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3節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學過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徵和分類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關於三角形的認識的直接經驗,也已具備了一些相應的三角形知識和技能,這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內角和”的規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說學情

  一堂成功的課不僅要熟悉教材,還需要我們充分的瞭解學生的特點。

  本節課的授課物件是四年級的學生,從心理特徵來說,他們對於新鮮的知識充滿著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望,無意注意仍起著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發展。

  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三角形有關的知識,對三角形的內角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於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的理解,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透過量、剪、拼等活動發現、證實三角形內角和是180°,並會應用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經歷觀察、猜想、驗證的過程,提升自身動手操作及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魅力,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學生很難建構知識點之間的聯絡,這也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為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而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推理的過程為本節課的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明確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探究性、合作性學習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夥伴。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創設情境,直觀演示,觀察,猜測,操作,思考,總結等方法,把學生帶進開放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景,讓學生透過自己學習,合作學習,和交流等活動,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整個學習和探索活動,體現出開放性思維和多元思維並存的思維方式,教學生初步學會自主梳理知識,探索知識的方法,使他們親歷自主探究的過程。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首先是匯入環節,我會多媒體課件播放有關三角形內角和情境影片:在圖形的王國中,有一天,三角形家族裡為“三角形內角和的大小”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吵。鈍角三角形說“我的鈍角大,我的內角和一定比你們的內角和大”。銳角三角形也不示弱“你雖然有一個鈍角,可是其它兩個角都很小,而我的三個角都不是很小,所以我的內角和比你大”。直角三角形說“別爭了,我們的內角和是一樣大的,因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根據影片中三角形的對話,順勢引出題目——三角形的內角和。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多媒體課件展示有關三角形內角和的內容,激發學生深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快速的進入學習高潮。

  (二)新課探究

  接下里是新課探究環節,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畫幾個不同型別的三角形。然後同桌互相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3個內角的和各是多少度?透過測量,學生可以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接著我會提出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如何進行驗證你的結論呢?接下來我會讓學生分小組討論,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我給予指導,討論過後,請同學彙報,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無論學生回答的全面與否,都給予積極的評價,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後做出判斷,進行補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透過小組之間的討論,引導學生採用剪拼的方法進行驗證,先把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來,再拼一拼,拼成一個平角。最後引導學生總結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此環節透過小組合作,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既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又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

  (三)鞏固提高

  接下來進入鞏固提高環節。本環節我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設計有針對性、層次分明的練習題組。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練習題組設計如下:

  第二題把這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拼組在一起,得到的新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設計意圖:透過各種形式的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更加完善。同時強化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小結作業

  在小結環節,我會引導學生同桌之間以“你問我答”的形式回顧本節課所學的主要內容,這節課你都學習了哪些內容?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推導過程體現了哪種數學思想方法?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回顧課堂經歷的基礎上,以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的方式總結自己的收穫,教師透過概括性引導提升學生對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的認識

  在作業環節,我會讓學生利用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思考一下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

  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學生在學習本節課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本節課的一個延伸,拓展學生的思維。

  七、板書設計

  為了讓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形成清晰的思路,同時還有利於學生系統性地記憶新知。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三角形內角和四年級數學說課稿13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性質,學好它有助於學生理解三角形內角之間的關係,也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的基礎。本節課是在學生學過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徵”和“三角形的分類”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些知識已熟練掌握,但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創新的意識還有待培養。

  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自身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明確三角形的內角的概念,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和發現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

  2、過程和方法:①透過學生猜、量、拼、折、觀察等活動,培養學生探索、發現能力、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②能運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來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與態度:①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②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發現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並能進行簡單的運用。

  教學難點:採用多種途徑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來拓寬學生思路。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三角形教具。

  2、學生準備: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量角器、剪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匯入:“同學們,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些小朋友和大家一同學習,你們瞧,他們來了。你們認識嗎?“(出示三角形動畫課件),讓學生依次說出各是什麼三角形,透過這樣的複習方式,讓學生回顧了前面所認識的幾種三角形,為下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在此基礎上,我馬上詢問學生:“你們發現這些三角形有什麼共同點嗎?”透過這樣的引導,不少學生髮現它們都有三個角,我及時給予了肯定,並向學生介紹:“這三個角就叫做三角形的內角,把三個角的度數加起來,就是三角形的內角和。可是有一次,這些三角形為它們各自內角和的大小發生了爭吵,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接著我出示情境課件,【大三角形說:“我的個頭大,所以我的內角和最大。”直角三角形,不服氣:“哼,我才不信呢?”鈍角三角形說:“我有一個角最大,應該是我的內角和最大。”“我的大!”、“我的大!”……】就在他們爭論不休時,我關閉課件,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看,他們為內角和的大小,爭得不可開交,究竟誰說得對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探討三角形的內角和。”就這樣,在情境中揭示了課題,讓學生帶著解決問題的強烈慾望來展開探究活動。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1、操作感知。

  為了讓學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內角和,請學生先大膽猜一猜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然後組織學生畫出一個任意三角形,測量各角的度數,並計算出它的內角和,由於測量存在誤差,學生彙報的結果有179°、180°、178°、181°等等,用接近180°來概括並板書度量法的結果,

  2、剪拼驗證:

  安排學生進行剪一剪、拼一拼的活動,自主發現規律,掌握規律。為了完成這些活動,設計四人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你們能把

  3、摺疊驗證:

  為了再一次驗證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我又設計了“折一折”的學習活動,同樣先採用多媒體進行直觀演示,再讓學生折一折,疊一疊。當學生出現這樣(多媒體演示)的錯誤時,我沒有做出消極的評價,而是把問題交給大家,透過討論、交流,找到正確的摺疊方法,讓學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在這輕鬆、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我把學生得出摺疊法的結論也進行了板書。

  三、應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揭示規律後,學生要掌握知識,形成技能和技巧,就要透過解答實際問題的練習來鞏固內化,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我設計了闖三關的活動來激勵學生做題的興趣。

  第一關:基礎練習,要求學生利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在三角形內已知兩個角,求第三個角(課件出示)

  第二關,提高練習,

  ①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求頂角。

  ②求等邊三角形每個角的度數是多少。

  這兩個提高練習的安排,是為了讓學生靈活應用隱含條件來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第三關:拓展練習。

  針對不同思維能力的學生,我設計的拓展題目要求學生應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規律,求四邊形和五邊形的內角和(多媒體出示)。考慮到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侷限性,我用多媒體課件演示,透過畫對角線的方法,把四邊形和五邊形都分成幾個小三角形,讓學生們體會到學以致用,透過本道題練習,既能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又能培養應用知識的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這樣的練習安排可以兼顧不同能力的學生,從易到難,逐步加深,還富有趣味性。在保證基本教學要求的同時,儘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更重要的是數學思維得到不斷的發展。

  四、課堂小結:

  我認為一堂成功的好課要有一個好的開頭,更要講究一個完整的結尾,我在課堂的最後進行這樣的小結:同學們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呢?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暢所欲言,欲罷不能,把整堂課的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說板書設計【多媒體展示板書】

  最後,說說我的板書設計,遵循了板書的目的性原則、概括性原則、簡煉性原則、直觀性原則,簡潔明瞭,能幫助學生把整堂課的學習內容融入大腦。

  【說課結束語】

  本節課透過這樣的設計,使學生不僅學到科學的探究方法,而且體驗到探索的樂趣,領略成功的喜悅,從根本上改變舊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自主中學習,在探究中發現,在發現中成長,最終實現學生可持續性發展。

  以上便是我對《三角形的內角和》這一堂課的說課,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