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模板集錦五篇

小班數學教案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模板集錦五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3之內的數目,嘗試對3之內數目的物品開展分類。

  2、在觀測和察看圖片與提問的啟發下,探究用數字點卡表示物品的數目。

  3、喜歡參與數學教學,體會教學的快樂。

  教學預備:

  1、教學用具——花的圖片6張,其中數目為1、2、3的花兒兩張;

  ——1、2、3、的數字點卡片各一張,歸類與底板。

  2、學具——動手操作教學材料每人一套物品與數字點卡動手操作圖片,歸類盒每人一個。

  教學過程:

  一、瞭解圖片數目,認知點子標識。

  1、教師:孩子看這裡有何?每一張圖片上有幾朵花?我們一塊兒來數一下好不好?

  2、教師:請孩子說一說哪一些花是一樣多的?請孩子把一樣多的花將它們放于歸類盒的一個格子中。

  3、教師:此刻請孩子說一說他們均是幾朵花?

  4、教師:(展示點子標識)孩子看!這就是啥?請孩子數一下每一張小卡片上有幾個點?

  5、教師:下方我們一塊兒來做一個找夥伴的遊戲好不好?請孩子上來拿一張數字點卡去找與它相同多的花做夥伴。

  二、孩子動手操作教學。

  1、花朵朵朵

  師:(展示點數小卡片與花兒圖片)孩子看!教師這兒給你們預備了很多的花兒圖片,另外還有些許點子小卡片。此刻請孩子先數圖片上花兒的數目,接著將一樣多的花兒放於一塊兒。最終請孩子選取點子小卡片來表示有幾朵花。

  2、給點子找夥伴

  師:(展示動手操作教學材料)孩子看!這場景上有何?先點一下每種物件有幾個,然後用連線的方式將與點子一樣多的物件連在一起。

  二、溝通教學:找一樣多

  師:此刻望著場景說一說與一個點子一樣多的有哪一些物件?與2個點子一樣多的有哪一些物件?與3個點子一樣多的有哪一些?

  師:孩子們均可找著他們的夥伴真機靈!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小班初期,幼兒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對於數的實際意義必須與實際事物相聯絡。在主題活動“我上幼兒園”中,我發現孩子們對於“做客”、“辦家家”等遊戲樂此不疲,常常在活動區中為客人做飯、請客人喝茶……看到孩子們歡快地遊戲,我萌發了將數學概念與幼兒遊戲相結合,在遊戲中滲透數字實際意義的理解,進行初步的手口一致地點數的想法。於是我設計了小班數學活動“看朋友”,讓幼兒在看朋友、到朋友家做客、給朋友送禮物的遊戲情境中,透過多媒體教學課的運用、幼兒的實際操作、師生共同的遊戲,使幼兒在遊戲中學習數學,體驗數學的魅力。

  活動目標:

  1.體驗去朋友家裡做客的快樂。

  2.初步理解數字1、2的實際意義。

  3.能大膽地參與數數活動。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場景佈置:數字寶寶的家。

  2.畫有1個或者2個的圖片若干,餅乾、糖果若干。

  3.音樂《找朋友》;課件《找朋友》。

  活動過程:

  1.帶禮物去看朋友。

  開上小汽車,一起去看朋友。

  播放《找朋友》音樂,教師帶著幼兒一起開起小汽車,去看朋友。

  向數字寶寶問好。c

  播放多媒體課件:

  提問:

  ·紅房子是誰的家?(1的家)

  ·綠房子是誰的家?(2的家)

  ·讓我們一起向數字寶寶問好吧!

  2.參觀數字寶寶的家。

  看一看:數字寶寶的家裡有什麼?點數數字寶寶家裡的物品各有幾個。知道數字寶寶“1”家裡的玩具和物品都是1個,“2”家裡的玩具和物品都有2個。

  幫幫忙:讓這些物品回到相應的數字寶寶的家。

  (1)播放多媒體課件(課件中有各種物品,數量分別是1個一組、2個一組的):

  有一些東西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們快來幫幫忙吧!

  (2)提問:

  誰應該回到“1”的家?我們來數一數,是不是1個?

  誰應該回到“2”的家?我們來數一數,是不是2個?

  (3)教師邊提問,邊操作,根據幼兒的意見將課件中的物品送到相應的“房子”裡。

  找找看:有沒有誰走錯了家。

  驗證剛才的操作結果:教師和幼兒一起檢查剛才的操作中,有沒有數量不是1的進了“1”的家?

  3.給數字寶寶送禮物。

  應該怎麼給數寶寶送禮物,數寶寶才會開心呢?(提示幼兒給數寶寶送相應的禮物)

  請幼兒來給數字寶寶送禮物。

  4.聽音遊戲。

  聽到幾下拍手的聲音,就請數寶寶幾來跳舞,帶著數寶寶跳一個快樂的圓圈舞。

  5.回贈禮物:數寶寶也給小朋友準備了禮物,請小朋友自己去取,1送給每個小朋友1塊餅乾,2送給每個小朋友2塊糖果。

  6.和數寶寶再見,開上小汽車回家。

  活動反思:

  對小班幼兒來說,數字“1”和數字“2”就好象兩個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人一樣,他們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卻常常弄混淆他們實際上所代表的意義。我們常常看見,有的小朋友拿著一個蘋果說:“我有兩個水果”,也常常看到孩子一邊數數一邊用手指點著物品,但手裡點的和嘴裡數的卻不是對應的。這就是小班孩子在數概念萌芽前期的表現。杜威曾說:“教育即生活”,幼兒的數概念的形成是與幼兒所接觸的生活環境密不可分的,是建構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的。因此,本活動的設計從生活出發、在遊戲中進行、在反覆練習中建構經驗,萌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喜愛,初步理解數字“1”和“2”的實際意義。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鞏固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認識,初步感知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2、在活動中能認真觀察、大膽嘗試, 感受色彩的奇妙變化,體驗玩色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鞏固三種顏色

  1、教師出示紅、黃、藍三種顏色,引導幼兒觀察,說出顏色的名稱。

  (1)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麼顏色嗎?(幼兒準確地說出三種顏色的名稱。)

  (2)我已經準備好了三種顏色寶寶,現在來變魔術。

  二、用兩種顏色進行操作,並進行相關的記錄。

  1、王老師有教師兩個不同顏色的杯子,如果把將一個杯子中的顏色倒入另外的一個杯子裡,可能會發生什麼呢?發生變化後記錄下來。

  2、交流

  (1)小朋友,你們在玩顏色的時候,發現了什麼?

  (2)顏色是怎麼變的呢?並記錄。

  3、師小結:原來兩種不同的顏色倒在一起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

  三、鼓勵幼兒繼續遊戲,變出不同的顏色。

  1、師:接下來請小朋友再去玩玩,到你們沒有玩過的組玩,看看和小朋友的發現是不是一樣,也動動小腦筋,想想你能不能變出新的顏色。

  2、幼兒進行第二次的實驗操作。

  原來,相同的兩種顏料用的量不同,變出來的顏色也就不一樣了。

  活動延伸:

  師:我想變出五顏六色,那我把所以的顏色倒在一起試一試。

  咦,怎麼變成什麼顏色啦?

  我們回教室一起去試一試,好嗎?看看是不是和王老師變得一樣。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上、下,感知物體上下方位變化。

  2、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3、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並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4、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PPT課件;香蕉、蘋果、玩具、圖書等實物。

  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認識上下的空間位置。

  2、活動難點:能用語言將上下位置描述出來,感知物體上下方位變化的趣味。

  3、指導要點:在看看、說說中,引導幼兒說說東西擺放的位置。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一起進行遊戲"金蘋果、銀蘋果"引入活動

  2、遊戲"藏貓貓"引出活動主題,認識上下空間位置。

  (1)創設問題情境。

  佈置一個情境:桌子上放著香蕉,桌子下放著蘋果。

  (2)引導幼兒觀察。

  教師:桌子上有些什麼?桌下有些什麼?

  請幼兒說說香蕉、蘋果都放在桌子的什麼地方。

  小班數學教案及反思《上下放放放》含PPT課件

  (2)讓幼兒自己放,放完後告訴大家:我把什麼東西放在桌子的什麼地方。

  5、指導幼兒找找說說生活中的上下。

  找找說說教室裡或教室外有什麼東西是放在什麼的上面?什麼東西放在什麼的下面?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過去,我們老師所關心的是如何把教材中的知識灌輸給兒童,而無視兒童的興趣、認識規律及發展水平,幼兒只是簡單的接受知識的容器,只管跟著老師思路走,缺乏自己的思考,其結果是限制了兒童思維的發展。而《綱要》中要求在活動中充分體現兒童是教育過程的主體原則,所以我們教師應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改變自己的角色和教育方法,和兒童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引導幼兒自主學習。這次學習序數1—10,我首先為幼兒創設適宜的教育環境,透過買東西的遊戲情景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在活動中幼兒以角色的身份參與活動,當他們從不同顏色的貨架格子裡買到了所需的物品後,就請幼兒根據格子的顏色特徵猜一猜他們是從第幾個格格子裡買到的物品,而從不同方向數會得出不同的結果,當大家發生爭論時我就引導幼兒思考,使幼兒在尋找原因的過程中靈活地掌握序數知識,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目標

  1、認識1—10的序數。

  2、透過活動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3、靈活地掌握序數知識,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靈活地掌握序數知識。

  難點: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佈置小貨架超市。

  2、扮演各種角色的服裝。

  3、強調活動中的注意事項。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1、創設超市小貨架的教育環境,引導幼兒以角色的身份參與購物。

  師:今天,我們來玩超市遊戲,你們想買一些什麼東西?

  幼:自由討論準備買一些什麼東西。

  幼兒參與活動。

  2、請個別幼兒告訴大家在什麼顏色的格子裡買到貨物,並請其他幼兒猜一猜他是在第幾個格格子裡買到的東西。

  幼1:我在紅顏色的格子裡買的是娃娃,請大家猜一猜在第幾個格子?

  幼2:第二格。幼3:第九格。

  幼兒爭論。

  師:啟發提問“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答案呢?”

  二、交流討論

  1、師:為什麼買同樣的東西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幼1:我是從左數到右的。大,考吧、幼師,網出,處!幼2:我是從右數到左的。

  師:想一想還有其他方法嗎?幼兒再次思考。

  幼1:老師貨架有高有低還可以從上往下數。幼2:從下往上數也可以的。

  2、師:引導幼兒發現序數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數,從不同的方向數得出的結論會不同。

  3、幼兒分組交流。

  幼兒講講自己是在從左到右數第x格,從右到左數第x格,從上往下數第x格,從下往上數第x格中買的東西。

  4、集體交流:個別幼兒講述自己所買東西的序數位置,請大家猜一猜他說的東西是在什麼顏色的格子裡買到的。

  三、遊戲鞏固

  1、幼兒分成兩組,根據老師要求,依次把不同的物品放回兩個貨架,比一比哪一組放得又快又對。

  2、相互檢查放得是否正確,如有放錯請幼兒自己改正。

  四、活動總結

  教學反思

  以往,在學習序數的時候,我們在教學中會告訴幼兒應該怎樣數,其結果是,限制了幼兒思維的發展,扼殺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透過本次國培學習,我認識到在教學活動中要關注對兒童的引導和啟發,把教育的重心從“教什麼,學什麼”轉移到“如何學”上來。因此,我採取了為幼兒創設學習環境,引導幼兒主動探索,並在矛盾中尋找答案的學習方法,從而發現幼兒能積極投入,思維也很活躍。由於所學的內容是幼兒透過實踐、思考後自主習得的,幼兒能較快理解並掌握,與此同時,也激發了幼兒大腦的積極參與,有利於幼兒腦功能的開發。所以,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一日活動中,一定要轉變觀念,努力貫徹《綱要》精神,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