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八年級《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說課稿

八年級《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說課稿

八年級《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說課稿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1號考生。

  現在開始我的說課,我說課的題目是《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根據新課改理念,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為什麼這麼教為思路,我將以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和說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說教材

  首先,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選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第九章第四節內容,是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的延伸和拓展,主要是探究流體壓強與流速之間的關係,屬於流體動力學的知識,是初中力學的一個重點,也是教材中壓強部分的,且本節課的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

  二、說學情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一切教學水平都要適合並促進學生的`發展,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液體壓強等相關知識,但對實驗現象解釋不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強烈,但理性認識不足。學生的思維已從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化,但形象思維仍占主導地位。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流體壓強與流速之間的關係,應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去解釋生活現象。

  過程與方法:透過觀察實驗,提高學生分析,歸納和總結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價值觀:培養了與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識的興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四、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一節課中最本質、最重要的知識內容,是一節課的核心和基礎。基於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是瞭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並用其解釋生活中的有關現象。難點是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解釋生活現象。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更好的實現教學三維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將採用講授法、演示法和實驗探究發等叫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用觀察法、實驗探究法、交流討論法和類比法等學法;從而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將具體從匯入新課,新課教學、鞏固提高和小結作業等幾個方面來談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

  (一)匯入新課

  在新課匯入環節,我將透過趣味遊戲“比一比,誰是大氣王”和學生互動,把小球放在漏斗一邊,從漏斗另一邊向上吹或橫 著吹,比一比哪位同學能把小球吹得最高或最遠。學生用力吹漏斗,學生帶著問題上課,然後我將讓學生觀看動畫圖,“轉動風車”和“流水”從而引出流體的概念。

  (二)講授新課

  在新課教學環節,我先提出“氣體壓強與流速有什麼關係?”學生根據過生活經驗大膽猜測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從而培養了敢於猜想,敢於回答的精神。接著我透過“U型管壓強計”的實驗,師生共同探究氣體壓強與流速之間的關係,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後,對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已有一定的瞭解,這時,我給若干紙張、塑膠杯、吸管、打火機和蠟燭,讓學生分組後自主設計並探究,在探究過程中,我會注意觀察學生們的操作,並做適當的引導,然後請小組代表上臺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對實驗想想進行分析,交流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氣體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學生透過師生探究,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且在和同伴相互合作和學習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作用。

  在探究氣體壓強與流速之間的關係後,利用類比的方法,把研究課題從“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轉移到“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上來,引導學生沿著這樣一種思維程式進行探究,引導學生形成猜想,液體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然後引入1912年航輪“奧林匹克”號和較小的“豪克”號鐵軍巡洋遠艦相撞事故來驗證猜想。用紙船模擬兩船相撞的情景,透過現象得出結論,驗證猜想從而得出:液體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然後引導學生應用結論解釋“大氣王”無法將小球吹走的秘密。

  學生習得新知後,要學會如何用其去解釋生活中的有關現象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將播放飛機起飛的影片,讓學生仔細傾聽解飛執行力的原因。看汽車的圖片、瞭解汽車尾翼板的“秘密”,展示噴霧器,讓學生了解其中的“神奇“。觀看火車安全線的圖片,並模擬列車行駛的情景,使學生知道安全線的意義。告訴學生我們不僅要掌握流體壓強與流速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應用規律來解釋生活中的有關現象,從而突破教學難點,並體現“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學理念”。

  (三)鞏固提高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步行在雨中,我們會打一把傘.一陣大風吹來,雨傘會被向上吸起來.這是為什麼呢?你能不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釋這個現象呢?

  透過進一步習題的練習,達到鞏固知識,檢測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及時進行反饋。讓學生感到物理無處不在,讓自然的神奇帶給學生無盡的探究慾望!

  (四)小結作業

  舉出一些生活中與流體壓強與流速之間關係的例項,學生在觀察和實踐中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提高其觀察和分析能力,將課堂上所學知識與實際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