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施方案> 課題實施方案集錦五篇

課題實施方案

課題實施方案集錦五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科學有序進行,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那麼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題實施方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課題實施方案 篇1

  一、本課題研究之背景

  1.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提出“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師生活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網路資源的利用,極大拓展和豐富了教學的空間和資源,開闊了學生眼界,豐富了素材。利用網路環境,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和自主的氛圍,創造師生平等交流的條件。憑藉網路,“師生”、“生生”之間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及時溝通。這不僅大大拓展了教學活動空間,也使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得到發充分滿足。

  2.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要求

  在小學教學中合理利用網路資源,也使教學與其他學科的教學得到有機的整合,將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進行教學時除涉及到語文、資訊科技等方面的知識外、還會用到音樂、美術、科學、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識,在進行的同時,也學到了其他學科的知識,使各科知識得到同步增長,達到了有機的統一。

  3.小學教學的要求

  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和重點,孩子的水平是家長關注的焦點,加之教育部明確規定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從三年級開設電腦課,許多家庭為了配合學校的教學都自備了電腦,如何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水平,以適應時代的需要。為此我們提出本課題旨在尋找網路資源應用於教學的最佳結合點。

  考察傳統思維中的教學,我們認為存在著兩個突出的問題。一是學生的視野“窄”,二是學生的內容“空”。所謂“窄”,就是把課本作為唯一的學習場所,把教材作為唯一的學習資源,以為學習好語文書本上的知識是最根本的任務。其實,這種將書本知識與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以及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割裂的狀況,使我們的教學仍然固守一隅,封閉在課堂上、書本上,不向學生的生活世界開放,不向資訊化的社會開放。學生蒼白無味的生活,必然不能充分體驗和享受的樂趣。所謂“空”,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沒有生活感受和語言素養的積澱,言之無物;另一方面也缺少必要的方法指導,茶壺裡煮餃子——有貨倒不出,言之無法,“集體失語症”帶來了莫大的悲哀。

  二、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其在教學領域中的廣泛應用,藉助網路豐富的資訊資源進行教學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基於此,我校提出本課題,其研究的意義在於:

  利用網路資源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建立互動合作的學習氛圍。構建網路資源在教學中充分運用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學生的說話、獨立思考及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實驗教師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及教學的能力、水平。提高實驗教師組織、指導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水平。

  三、本課題研究之具體目標和內容

  (一)教師目標:

  透過研究,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改革單一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增強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使教師由“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透過對多媒體網路的運用,使教師適應二十一世紀現代化資訊科技的發展,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二)學生目標:

  透過本課題的實驗,全面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使中高年級的學生掌握寫作技能,初步具有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讓學生逐步做到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遣詞造句準確,通順連貫,有條理性。另外,還要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初步總結出網路資源與教學整合的規律和方法,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本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

  透過“網路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利用”研究,我們將圍繞如下內容進行實驗:

  1.研究如何利用網路資源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積累;

  2.研究如何建立班級QQ群、教師教育部落格、班級部落格主頁和學校部落格群組,搭建師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平臺,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

  3.研究如何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創造性教學,形成愉快的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關係,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學習是建構內在的心理表徵的過程,學習者並不是把知識從外部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透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由於多媒體計算機和Internet網路的發展,多媒體的音、像、聲具備和網路的互動性為寫作中的“情境”創設和“協作”“會話”發揮巨大的作用,自然地提高寫作能力。從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和教學觀看,多媒體計算機網路教學系統是非常合適的知識建構的認知工具和認知環境之一。

  贊可夫的發展教學理論和巴班斯基的教學最最佳化理論

  使用觀察法和媒傳法等教學方法,恰時運用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感染力強的特點,激發學生興趣。

  五、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調查分析法

  調查分析學生的基本資料:家庭擁有電腦情況、學生興趣愛好、網上行為、是否有QQ號等等。

  2、文獻研究法

  運用文獻研究法收集、整理和應用現今國內外與課題相關的先進教育教學理論,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為課題提供充實可靠的理論依據;運用文獻研究法研究培養目標、課程內容等,在開展對課程資源的比較研究的基礎上,借鑑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經驗教訓找到新的生長點。

  3、行動研究法

  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將有針對性地採取“五一”措施,即營造一種科教氛圍、磨練一支師資隊伍、建立一套機制、搭建一個資源平臺、探索一種教學模式進行實踐研究。透過網路資源在小學教學中的利用研究,為學習者的雙向交流提供廣闊的空間,達到“人——機——人”相互交流,即學習者(人)透過多媒體網路(機)與教師和其他學習者(人)進行互相交流、協作學習。在整個課題實際操作過程和實施的過程中認真進行行動過程的研究,邊實踐邊探索,邊修改邊完善,使理論與實踐成果與應用有機的統一起來。

  4、經驗總結法

  對“網路資源在小學教學中的利用”研究過程中一些有效的課程資源及時積累總結,對有效的教法和學法進行總結、推廣。

  5、個案研究法

  本課題旨在透過網路資源的利用,促進學生積極、有效、自主地習作,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宜採用個案研究的方法展開對學生成長過程和規律的研究,可對學生進行網路學習檔案袋管理,進行跟蹤分析,於個性中見共性,於特殊中見一般。為課題的假設提供典型的事例項證。

  六.本課題研究之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20xx年5月至12月)

  加強軟硬體建設,成立課題組,制定課題計劃,落實人員分工,邀請專家對課題研究方案設計進行論證;進行師資培訓、理論學習、實驗班選擇;組織人員學習課題研究的理論,統一課題組成員思想。

  第一階段的研究成果:

  (1)調查分析,掌握學生的基本資料:興趣愛好、網上行為、QQ號,為課題開展準備資料。

  (2)完成班級QQ群建設,教師依託安慶教育部落格平臺制定班級網頁,透過初步試用論證可行性,制訂實施方案。

  2、實驗階段(20xx年元月至20xx年6月)

  全面實施課題計劃,加強課題研究管理,舉行課題研究現場會,定期展示研究程序和成果,做好資料積累、經驗總結工作;

  第二階段的研究成果:

  繼續深入班級網頁建立工作,進行實驗研究,適時總結實驗過程中的得失,寫出實驗總結;

  3、總結階段(20xx年7月至12月)

  主要目標:回顧總結實驗研究情況,整理實驗中得到的各種材料,透過對比、分析、得出相關結論。小結本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得失,並請上級和有關專家對本實驗研究進行鑑定。

  第三階段研究成果:

  收集資料,撰寫實驗研究報告和論文,力爭取得縣市乃至省教育專家的支援和認同,並得到完善和大面積推廣。

  七、課題組成員分工情況:

  黃金舟:負責課題的定向、指導,協調人員分工,監督課題的實施,課題的總結。

  李思迪:負責課題計劃的制訂、本校教育部落格群組建設,進行課題行動研究。將科學而全面地總結教改經驗或教訓。

  楊賢松:負責課題實施的調控,解決課題研究中所需的人力、財力等問題。

  石沉香:負責調查問卷的設計、資料分析,進行課題行動研究。負責問卷材料的收集。

  李聲宏、梅慶安:負責文獻研究,即研究對網路教學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有哪些,有哪些指導意義,如何在實踐中運用這種理論等。進行課題行動研究。負責論文資料的收集。

  石小霞、邵雙梅、段貞潔、餘紅燕、葉帶楠:進行個案研究,即具體分析一些網路教學的典型課例,分析在這些課例中,教師、學生、教材和所用媒體這四個教學要素的地位和作用,與傳統教學結構相比,有哪些顯著變化,效果如何,學生在情感和態度方面有哪些轉變等。進行課題行動研究。負責個案案例資料的收集。

  八、完成本課題的條件分析

  1.人員結構:

  該課題組成員以一線語文教師為主,其負責人黃金舟,系安慶市首屆語文學科骨幹教師,縣小語學科骨幹教師,縣小語學科帶頭人。曾參與完成“經典誦讀”市級課題,多篇論文獲省市級獎並有論文在省級專業刊物上發表。課題組第二負責人李思迪,於多年前便開始了資訊科技與習作教學整合的研究與探索,曾於200xx年全國中小學骨幹班主任國家級遠端培訓中承擔過本專案縣輔導教師工作,積累了一些處理網路資訊的經驗。有十幾篇論文獲省市獎,並有十多篇論文在各級各類專業刊物上發表。課題組成員中有多人曾參與完成省市級課題研究,他們都是教學骨幹,課程改革的積極實踐者,是課題研究的重要的人力資源。

  2.資料裝置、科研手段等:

  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利用網路開展教學極為便利。目前,我校已與區域網連線並建立了校園網,已建成初具規模、功能完備的網路系統,一個網路教室,一個教師電子備課室,共配備有連網微機百臺左右;全校青年教師均已參加了“現代技術教育”的培訓;過關率達100%。教師們已經普遍學習了資訊科技的基本操作和一些資訊處理軟體的使用,在運用資訊科技的知識和理論方面都具備了一定的條件。我們還將組織部分老師進行有關網路技術的培訓和相關理論的學習,並實行課題組長負責制,以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3.經費保障:

  學校領導非常重視教育改革和實驗,他們對本課題十分關心,並給予充足的經費保障。

  學校的生存依賴於學校的發展,這是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心聲。因此,我校完全有條件、有能力進行課題的研究。

課題實施方案 篇2

  一、QC成果形式

  現場型或創性型QC成果。

  二、QC成果推薦範圍

  全縣工業企業、建築業和服務業推薦的QC成果。

  三、QC成果要求

  能圍繞組織的質量方針與生產經營管理實際,在提高質量、提升管理、降低消耗及增強意識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並注重全員參與,活動過程和結果有所創新。QC成果取得的時間範圍為20xx年1月至20xx年3月。

  四、時間安排

  1、推薦申報。各有關單位於20xx年4月10日前將QC成果現場發表紙質材料一式五份、電子文字一份報縣質監局質量科(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2、現場發表。20xx年4月下旬由競賽組委會對申報的QC成果組織現場發表,並對獲獎者頒發證書和獎金。

  3、彙編。20xx年11月底前對優秀QC成果編印成冊,供交流學習。

  五、QC成果評定標準

  1、“現場型”課題QC小組活動成果釋出評審標準如下:

  “現場型”課題QC小組活動成果釋出評審標準

  2、“創新型”課題QC小組活動成果發表評審標準如下: “創新型”課題QC小組活動成果發表評審標準

  3、根據以上評分標準,由競賽組委會組織QC小組活動成果現場發表,並組織評審員對現場發表QC小組活動成果進行評價打分,按總分由高到低排名確定獲獎成果(若分數相同,則並列獲獎)。

  六、獎勵方案

  本次優秀QC小組活動成果發表將評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鼓勵獎若干名,具體名額和獎勵方案如下:

  一等獎3名,頒發榮譽證書,各獎獎金1500元;

  二等獎5名,頒發榮譽證書,各獎獎金1000元; 三等獎8名,頒發榮譽證書,各獎獎金600元; 鼓勵獎10名,頒發榮譽證書,各獎獎金300元。

課題實施方案 篇3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1、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培養和造就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為適應和滿足社會進步與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與提高,兒童差異性與教育的統一要求之間的矛盾更為突出。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見一些學習上表現出困難、有各種各樣行為問題的學生。究竟應怎樣做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滿足那些面臨學業失敗學生的需求,是我們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以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指導思想,應高度重視語文學困生學習問題。

  (2)從語文教學現狀看,普遍存在忽視語文學困生學習的現象。在某些教師眼中語文學困生是一群不可教的低智群體,往往對他們視而不見,任其自由發展,結果造成優生一天天好起來,語文學困生一天天“爛”下去的不良現象,造成一個班級語文水平兩極分化問題。

  (3)“語文學困生”研究現狀及本校實際的需要。

  “學困生”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教育教學措施得力,他們是可以轉化並不斷進步的。學困生的轉化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當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個薄弱環節。目前,全國上下關注留守兒童教育,我們把目光集中在農村,其實城鎮中也存在著大量的留守兒童,他們很容易被忽視。我校是屬於縣城小學,1650名學生中有300多名流動人口子女,由於特殊的環境,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學困生。根據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當代教育者必須更加關心“學困生”這個特殊群體的成長,我們有義務關注他們,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呵護學困生心靈,使學困生能愉快地學習課程,學好課程,並由學困生轉化為合格生甚至優秀生。如果忽視“學困生”的教育與研究,學困生勢必越來越多,學困生的大量存在,成為制約學校教教學質量提高的瓶頸,研究其開發轉化的途徑,是提高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我們針對在實施素質教育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將小學語文日常教學與科研工作相結合,提出“小學語文學習中學困生成因及其轉化策略研究”的課題研究申請,旨在新課程背景下研究解決學困生問題的途徑,尋求義務教育階段小學語文教育質量提升的途徑;對教師專業發展、實施新課程、推進素質教育、實現教育公平都有積極意義。

  2、概念的界定

  語文學困生:我們結合各方面的定義,把語文學科的學困生定義為:第一,語文學困生兒童的智力是正常的,即其智商在正常範圍之內,但在語文學習中有一定困難;第二,語文學困生在某些特殊能力或學習技能(如解決問題、聽、說、語言、注意、記憶、寫作等等)上存在一定的困難;第三,上述困難的存在並不是由於生理或身體上的原發性缺陷(如盲、聾、啞、身體殘疾或視力問題等)所造成的;第四,這些兒童要達到一般學習水平(合格水平)或達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水平需要額外的督促和輔導,有的甚至需要特殊的教育與幫助。

  策略:指根據轉化學困生工作中,研究採取一系列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比較系統的方式方法,有效地轉變家長、教師的育人觀,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課堂教學有利於學困生的發展。

  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全教會精神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等。新世紀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決定全面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也就是說教育要面向包括學困生在內的全體學生。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新的教學課程標準確立了“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理念,其他如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學生是學習主體的理論,著眼學生髮展等,都是本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2、哲學觀點:“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透過內因而起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積極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他們在課堂上的學習收益。這一點與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新觀念是相統一的。

  3.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論。

  4、心理學觀點:認識過程是指人們獲得知識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在"需要、誘因與動機"的關係中,需要是人對某種客觀要求的反映,這種要求可以來自個體的內環境,也可以來自個體周圍的環境;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誘因是與需要相聯絡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機體的活動,並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滿足。這表明教師在課堂上調動語文學困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得到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三、研究的目標

  透過本課題的研究,將素質教育的理念和實踐相結合,糾正教育實踐中的不良育人觀,形成對小學語文學習中學困生學習的新認識。本課題研究堅持以素質教育的基本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的學習理論為依據,以紮實的教學實踐為基礎,運用科學方法研究、探討語文學習中學困生的型別與成因,尋求科學有效的教育轉化學困生策略,形成比較系統的學困生工作經驗,從而促進我校的素質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促進教育公平。

  四、研究物件及內容

  研究物件

  明光市工人子弟小學參與課題研究的班級(涉及高、中、低三個學段)中的學困生

  研究內容

  1.小學語文學習中學困生成因研究。

  2.小學語文學習中學困生學習策略研究。(教學觀念的轉變、師生關係的建構、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培養等方面)

  3.小學語文學習中學困生案例分析。

  五、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課題組成員統一認真學習教育心理學中有關學習理論,為從事課題研究提供正確可靠的理論依據;蒐集有關資料,瞭解國內外有關語文學困生研究的已有成果、現狀和發展趨勢,做為課題研究的經驗借鑑。

  (2)個案研究法。在調查的基礎上,確定研究物件,對具有典型特徵的學生建立個案登記表,首先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其後對其施加影響並跟蹤觀察,從觀察記錄中作出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得出比較科學的事實結論。

  (3)調查比較法。切實調查學生在實驗的初始狀態及實驗各階段的情況和變化趨勢,認真比較,進行統計分析,看學生的變化是朝著實驗所希望的方向發展還是事與願違,並及時調控。

  (4)經驗總結法。根據專題研究計劃,對各階段或全過程研究進行分析概括,揭示內在聯絡和規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高度,促進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最終形成比較科學的、系統的、行之有效的語文學困生工作經驗與理論。

  六、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醞釀準備階段(20xx年6-10月)

  1、學習瞭解有關學困生的理論知識,收集整理有關文獻資料,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制定課題組管理制度。

  2、蒐集研究資料,運用文獻研究法、調查法等,討論制定課題實驗方案,進行課題立項申報工作。

  第二階段:具體實施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5月)

  1.建立部落格:建立課題組部落格,將部落格作為一種學習與研修的平臺,鼓勵教師運用經驗總結法將自己有關課題研究的教學反思、教學隨筆、教學論文、經驗總結等文章(圖片)上傳到部落格中,形成教育資源的共享。讓課題組部落格成為課題組成員的家,成為課題組成員深刻反思、真實記錄、推動成長、相互促進的平臺。

  2.確定個案:採用調查比較法,在調查研究、前測的基礎上,在語文學科選擇一定數量、有代表性的學困生,建立個體檔案,對具有典型特徵的學困生,進行調查、跟蹤,從個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規律。

  3.研究成因及對策:及時記錄實驗情況(特別是學困生個案跟蹤情況)、結果、感想、體會,分析處理,注意追蹤分析,探求共性特徵,分析各類學生學習障礙的形成原因。有目的有計劃的採取多種方法進行實驗,以摸索、形成、積累克服學習障礙的有益經驗。

  4.運用經驗總結法,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經驗在實踐中進一步驗證,總結出帶普遍性、具有可行性,既有時代特點,又有較強操作性的做法。撰寫一批有指導意義、輻射性較強的經驗論文,進行實驗工作階段小結。

  5.透過實踐進一步檢查、研究反饋,去粗取精,抽取有推廣價值的經驗和研究成果,請專家論證、提升、完善研究成果。完成《研究報告》,展示我校教師參與學困生研究的各項科研成果。

  第三階段:完善成果階段(20xx年6月)

  1、參與研究教師的論文集。

  2、課題研究報告。

  3、學困生研究個案集。

  七、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課題負責人:李豔鬱賢松

  負責查閱資料,論證立項,活動的組織、協調、實施,蒐集、積累、儲存、整理資料,定期召開研討會,總結經驗,做好結題工作。

  課題組成員:

  楊曉芳趙雷許雪蓮金紅麗余天敏江燕王婷婷

  滕麗麗何力邵華琴鐘蘭慧徐慧張慧閆敏

  各成員主要根據自身教學實踐,制定個人研究計劃,積極參與課題活動,按時完成課題研究任務,及時積累資料,總結經驗,定期彙報。

  八、經費保障

  由於該項研究與學校的日常教學密不可分,學困生的轉化是教學常規工作的一部分,學校在研究經費上將無條件支援,在辦公經費中合理開支,不會因為經費的原因影響研究的進度與效果。

課題實施方案 篇4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

  (1)課題提出的背景

  現在學生的作業的設計,佈置,評價都是由教師統一佈置學生作業,雖然體現了對學生和教學兩個方面的“共性要求”,有利於教師對整體教學的調控,但是素質教育要求全面性、全體性教育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個性和自主發展。

  (2)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解決由原來教師統一佈置作業,而引起的學生髮展不平衡現象,透過學生自主設計,評價作業的質量,有效調控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習從有價值的數學,同時體現因材施教和個性培養。

  二、本課題在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1)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國內的許多專家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提出了許多種的改革,如:鼓勵性評語,作業要因學生個人的水平而定等,主要是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學生自主性發展。

  (2)本課題與之聯絡與區別、預計有哪些突破

  本課題與上述所說其實是它其中的一部分,但本課題所說的自主評價有時是指讓學生自主設計命題,然後進行測試、評價,調動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透過學生自主設計,評價作業質量的課題研究,有效的調控學生主動學習,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形成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為小學數學作業成績的研究上做出理論貢獻。

  四、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對於本課題因為主要是由學生自主地去做,教師在整個課題起好引導作用,學生會主動探求新知,從而更好的完成自己所設計的作業,測試等。教師要認真的查閱每一份作業,從而使師生共同自主的發展,透過師生的認真操作,相信會取得成功。

  五、課題研究的設計報告

  1. 本課題中的自主設計評價數學作業是指學生自主設計學習效度相適應的數學作業,測試題等。

  本課題研究主要依據《新課程標準》和專家的先進經驗為依據

  2.理論假設與研究目標(研究目標分解與具體化)

  透過研究作業原來的缺點,從佈置作業讓學生自主設計入手,然後進行自主評價,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促進學生的個性培養和自主發展。

  3.研究內容概述

  解決由原來教師統一佈置作業,(家庭作業、課堂作業、測試題)等而引起學生髮展不平衡現象,透過學生自主設計、評價作業質量,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4.研究過程設計(階段時間、目標達成、成果形式等)

  (1) 課題研究的前期準備工作:(20xx年3月)主要完成課題的申報工作、課題方案的撰寫以及查閱和準備相關資料。

  (2)課題研究的實施階段:(20xx.4~20xx.2)

  ①課題研究的初步實施階段(20xx.6~20xx.8)運用行動研究法開展調查研究,初步確定相應措施

  ②課題研究的中期彙報階段(20xx.9~20xx.2)歸納出自主設計評價數學作業的經驗。

  (3)課題研究總結階段:(20xx.3)收集課題成果彙編成冊,為課題報告積累素材,完成課題論文,完成主課題報告,做好結題工作,為課題成果鑑定作好充分準備

  5.研究方法設計

  (1)調查法,調查學生本課題的反映程度(2)觀察法(3)對比法(4)經驗總結法等

  6.完成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1.建立健全實驗機制,形成完整的課題研究機制。

  2.大量蒐集相關資料,潛心研究他人經驗,搞好階段性實驗,作好階段性實驗總結。

  3.重視課題研究,認真對待每一細節。

  7.預期研究成果

  本課題實驗預定在20xx年3月完成,表現形式有論文、獲獎作品、案例、課堂展示、學生作品展示等

課題實施方案 篇5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家庭作為具有血緣關係的社會群體,以其先入為主的重要性、多維性、家庭群體中交往接觸的密切性,成為兒童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的好壞對學生在法律知識的教育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已有的研究表明:父母文化程度的高低和職業並不決定子女的成材比例,對子女成材有重要影響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父母對子女的關心程度、父母自身人格因素的影響,但是在法律知識教育方面有著截然不同的效果,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子女在父母的影響下,懂得的法律知識就越廣泛,違法犯罪事故就發生的少,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子女得不到良好的教育,違法犯罪現象就較容易發生。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找到適合學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學生的合作方法,從而減少違法犯罪事件的發生。

  2、透過課題研究,提高教師的溝通能力。

  三、課題研究實施小組:

  組長:韓x

  副組長:王x

  成員:周x

  鄭x

  四、課題研究的思路及步驟:

  由於該課題有較強的現實意義,我們決定以調查-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為基本的課題研究思路,先調查瞭解現有的學生家庭法律知識教育的實際情況,根據調查結果進行家校合作的具體實踐,及時總結實踐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調整實踐方案後再進行實踐,並透過及時的總結來完成課題研究的目標。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階段:4月10-4月28日。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生家庭進行家訪,設計和發放調查問卷,研究當前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家長對法律知識的瞭解情況,為實施課題研究做好準備。

  第二階段:4月29-5月26日。本階段的重點是課題的實踐。透過與家長的合作實踐,對比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掌握情況,形成過程性資料。在實踐過程中找到適合學校實際的家訪形式,教給學生法律知識,預防違法犯罪事件的發生。

  第三階段:5月27-6月27日。總結課題研究的經驗和教訓,以論文的形式形成課題研究的成果。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

  1、訪談法。透過對學生家庭的家訪,瞭解學生家庭教育的現狀,有針對性的進行家校合作,雙方共同探索教育孩子,提高學生的法律知識,預防違法犯罪事件的發生。

  2、問卷調查法。根據目前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掌握情況,設計調查問卷,瞭解知識欠缺,為有效開展課題研究提供科學的、現實的材料,以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事件的發生為目的。

  3、個案研究法。在對全班學生進行課題研究的同時,選擇有代表性的學生家庭進行個案研究,以點代面,完善課題研究。

  4、經驗總結法。及時總結經驗,形成經驗論文,是該課題研究過程中的重要方法之一。透過課題研究,將實踐過程中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論,才可以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