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四年級數學《求小數近似數》教學設計

四年級數學《求小數近似數》教學設計

四年級數學《求小數近似數》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數學《求小數近似數》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數學《求小數近似數》教學設計1

  一、教材內容及編排意圖:

  《求小數的近似數》是義務教材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五節的內容。是學生已經掌握了用四捨五入法求整數近似數後的一次擴充套件,同時又為後面改寫成以萬和億作單位的數做好知識鋪墊。教材內容展示了豆豆測量身高這一現實情境,說明小數的近似數在實際測量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從而加深對小數的認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教學目標的設定: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數近似數的意義,掌握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理解並應用“四捨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數,知道精確度的含義。

  2、經歷類比遷移求小數近似數的過程,透過觀察、發現、討論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推理及概括能力,初步掌握“遷移”、“數形結合”等學習數學的方法。

  3、感受近似數的實際意義,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感。

  三、教學重點:

  1、理解並應用“四捨五入”法求小數的近似數。

  2、理解求小數的近似數時,近似數末尾的0不能省略的道理。

  四、教學難點:

  理解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時,近似數末尾的0不能省略的道理。

  五、教學流程: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五環節教學,即“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迴歸情景,深化理解——反饋練習,拓展提升——課堂總結,迴歸生活”。具體設計是: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透過觀察主題圖,學生明確了用0.984米、0.98米和1米三個資料都能表示豆豆身高後提出問題:他們是怎樣得到豆豆身高的近似數的?引出課題,激發學生對求小數近似數的探究慾望。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由整數類比遷移到小數

  在回顧了用四捨五入法求整數近似數的方法後,做出強調:求近似數一定要用約等號來連線。隨機提出猜想:求小數的近似數是否也會用到四捨五入法呢?

  2、自主探究,保留一位小數

  接著讓學生根據以往的知識經驗進行自主探究:保留一位小數求近似數。在充分理解了保留一位小數就是精確到十分位的含義後放手讓學生探究,相互交流,彙報時,重視引導學生進行有條理的完整的敘述。由於學生能夠在求整數近似數的基礎上進行類比遷移,這一環節表述的比較完整,能輕鬆的將內部思考過程外化為語言表達。

  3、彙報交流,提煉方法

  接著引導學生觀察板書、回顧求1.93和16.195近似數的`過程比較討論得出共性,都是按要求保留一位小數,都要看到小數部分的百分位?不同點是:一個運用四舍法求到的近似數會小於原數,一個運用五入法求到的近似數會大於原數,在討論交流中,學生明確了四捨五入法仍然是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

  4、借用數軸,直觀理解

  (1)直觀發現1.93距1.9更近

  但為什麼求近似數省略部分的最高位小於5時要四舍,不小於5時要五入呢?在提出這一問題後,學生還是會從四捨五入的方法本身進行思考和解答?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時,數軸便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借用動態的課件設計,數形結合,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因為1.93的位置更接近1.9,所以1.93保留一位小數後約是1.9。

  (2)直觀列舉,體味“四捨五入”的道理

  在學生能從“四舍”,和“五入”兩個角度思考出近似數是1.9的兩位小數後,也更容易思考出近似數是1.9的最大兩位小數和最小兩位小數是多少。

  (3)理解保留一位小數為何只看百分位

  從而得出:因為百分位的數決定了原數的位置,所以無論是幾位小數在求近似數時,只要保留一位小數只需要看百分位的結論。進而小結出保留一位小數求近似數的方法後,又讓學生再類比遷移,得出保留其他位數的方法。

  5、類比遷移,嘗試歸納

  接下來,充分運用練習題的輻射作用引發學生的逆向思考:你能找到能保留三位或四位小數的數嗎?為什麼?明確原小數至少應該比保留後的近似數多一位。

  三)迴歸情景,深化理解

  在學生類推到保留整數的方法後,迴歸情景圖中提出的問題,由0.984怎樣想到0.98的,又怎樣想到1的呢?這時,學生已能較熟練地解決這一問題。在找到0.984保留一位小數的近似數後,再一次引導觀察、比較發現:同一個數因為要求不同,會有不同的近似數,但保留位數越多,就越接近準確數,開始的結論是根據小數的性質結果近似數末尾的0能夠去掉:經過討論後發現因為保留位數的需要(即佔位的需要)不能去掉。在此,又借用數軸直觀演示近似數為1.0和1的準確數範圍,讓學生感知到:保留的位數越多,準確數的範圍就越小,相應的精確度也就越高。從而得出結論:在求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

  最後提出問題:回想求小數近似數的過程,和求整數近似數的方法相同嗎?從而建構起數學知識間的前後聯絡。

  隨後,學生自主看書學習,進行查漏補缺。

  四)反饋練習,拓展提升

  以闖關形式設計的反饋練習富有層次性,思考性,體現變化,能讓學生在多種變式中體會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的實質。體會到運用所學知識勝利闖關帶來的成就感,但因為時間的關係,沒有給學生更充分的表述機會,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五)課堂總結,迴歸生活。

  本課的最後一次討論是在本課結束,尋找小數近似數在生活中的應用——購買商品時該付8.953元的究竟會付多少錢呢?由於實際生活的需要,學生會考慮付9.00元。雖然付8.95元相對來說更實惠一些,但實際上5分的錢數已很少見,所以會保留整數付錢更符合生活實際情況,這樣,就讓數學知識富於了鮮活的生活氣息。

  總之,求小數的近似數內容抽象,本課著重引導了學生在疑惑處、重點處、難點處進行討論,重視對知識源點的梳理,力爭讓學生理解:求近似數要用“四捨五入法”,以及為什麼用“四捨五入法”。我的說課結束,謝謝大家!

四年級數學《求小數近似數》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課本73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能正確地安需要用“四捨五入法”保留一定小數的位數,理解保留小數位數越多精確程度越高。

  2、透過舊知遷移新知的方法,讓學生掌握知識。

  3、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應用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理解保留小數位數越多,精確的程度越高。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把下面各數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求出它們的近似數。

  734562 38460 50074 10274

  讓一位學生說出求近似數的方法。

  2、下面的空格里可以填哪些數字。

  32()546≈ 47()03≈

  師:這是我們學過的求一個整數的近似數,那麼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信心掌握好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板書課題: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二、匯入新課

  1、課件顯示例1圖。

  他們是怎樣得出豆豆身高的近似數的?

  (1)保留兩位小數

  師板書:0.984≈0.98 保留兩位小數

  用什麼方法?(四捨五入法)根據學生回答師板書:四捨五入

  引導學生說出:如果保留兩位小數就要把第三位數省略,因為第三位小數小於5,所以捨去。

  (2)保留一位小數

  師板書:0.984≈

  讓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幾位不同做法的學生上黑板寫:0.984≈0.9,0.984≈1,0.984≈1.0.學生透過觀察比較發現:在表示近似數時,小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

  接著讓做對的同學談自己的想法:保留一位小數,就看第二位小數,第二位小數上的數字8大於5,向前一位進一,末尾的0不能去掉。

  (3)保留整數。

  師板書:0.984≈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說出想法。

  小結:求近似數時,保留整數,表示精確到個位;保留一位小數,表示精確到十分位;保留兩位小數,表示精確到百分位。。。。。。

  三、鞏固練習

  1、課本74頁做一做。

  2、課件顯示填空題。

  3、課本練習十二第一題。

  4、課件顯示判斷題。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五、作業

  課本練習十二第2、5、6題。

  課後反思:

  在上本節課之前,已經觀看了幾次本班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學生們大概有所瞭解,發現個別學生的紀律稍有點散漫。為了使全班同學們能夠進入一個好的積極的學習狀態,我並不急於先上課,而是把那些慢悠悠的,表現不佳的同學的積極性做了調動,同學們的上課精神開始集中了,但是已經佔用了上課的三分鐘時間。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是在學生掌握了求整數的近似數的基礎上進行的,其方法基本相同。因此我設計了求整數的近似數的複習題並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在探求新知部分同學們掌握較好,但是因為時間關係,原先設計的練習題未能全部完成,有些遺憾。

  縱觀整堂課,發現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

  1、授課語言不夠生動靈活,過於單調生硬,未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熱情還不夠高。

  2、時間安排不夠合理,造成提供學生自我展現的機會較少,未能達到充分鍛鍊學生表達能力的效果,造成有個別學生對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理解得不夠深刻。

  3、課前準備不夠十分充足,造成對時間分配地把握不夠準確,而且練習量相對少了一些,未能更好的鞏固本節課的教學知識。

  上好一節不容易,不但需要教師有深厚的理論功底,而且還得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