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實用】大班有趣的水教案三篇

大班有趣的水教案

【實用】大班有趣的水教案三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有趣的水教案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有趣的水教案 篇1

  一、主題背景分析

  大部分的孩子喜歡開水龍頭玩水,喜歡聽嘩嘩的流水聲,更能透過手對水的觸覺在心理上產生興奮、舒暢與快樂的感覺。從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出發,我們設計了以 “水”為主題的系列活動。本主題活動旨在引導幼兒從日常生活中學會節約用水,保護、愛護我們生活的環境,透過一系列的科學實驗活動,初步認識水的特徵及對人類的作用,激發幼兒對熟悉環境中的各種事物和現象的探索慾望。

  水是生命之源,世上萬物都離不開水。水與生命緊密聯絡在一起,是人類必不可少的寶貴財富。然而,人類要發展、要生存就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淡水資源是有限的;水源被汙染危害是嚴重的。過去幼兒在自然常識教育中,雖然也有對“水”的認知要求,但那只是單一的傳授,而對人類要持續發展必須節約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問題缺乏認識和要求。我們的生活更無時無刻不與水密切相關。

  幼兒天生都願意親近水,喜歡水。水對幼兒來說具有一種天然的吸引力和親和力,他們在忘情的玩水活動中體驗到自由和快樂,情緒變得放鬆和愉快。可是,幼兒對水的特性瞭解多少,幼兒對周圍生活中的水的觀察探索興趣又如何呢?幼兒的節能意識如何?圍繞這一系列問題,我們開展了主題活動《有趣的水》,目的是要以兒童發展為本,注重日常生活的滲透教育;根據幼兒認知發展規律,從興趣入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引發幼兒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去發現“水”的秘密;讓幼兒在與“水”的主動交往活動中萌發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積極情感,並初步培養他們有愛惜水的行為和習慣;為素質教育打下啟蒙階段的奠基基礎。

  二、主題實施時間

  xxxx年3月

  三、內容與要求

  1、觀察大自然中的水,探究和發現水的不同來源和特性。

  2、樂於動手動腦探究水的變化,瞭解它的主要特性,獲得有關經驗。

  3、體會人們生活離不開水,樂意關心周圍的水環境,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

大班有趣的`水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利用幼兒喜歡水,對水的好奇心,為幼兒提供玩水的機會,感知水的特點,鞏固對水的認識。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各種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體的“沉”與“浮”現象,培養幼兒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

  2、讓幼兒感受水中發現的樂趣,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3、培養幼兒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透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感知不同物體的“沉”與“浮”現象

  活動準備

  1、老師、幼兒及家長共同蒐集玩水的材料:塑膠製品:果奶瓶、塑膠玩具、小水桶等;木製品:積木、樹枝、冰糕棍、樹葉等;紙製品:硬紙殼、皺紋紙、報紙、作業紙、紙盒等;泡沫製品以及小石塊、鵝卵石、小鐵塊等。並讓幼兒用塑膠袋將材料裝好,作上標記,放在玩具櫃裡。

  2、活動前,檢查水池的安全、衛生。池底是否有異物,池水是否清潔,池水高度是否適當。

  活動過程

  1、感覺遊戲。

  鼓勵幼兒同老師一起到水池玩水(個別膽小不願到水池玩的幼兒暫不強求,允許他們在水池邊玩)。引導幼兒看看水中的小腳丫或涼鞋;試試用雙手捧水;體會把手掌平放在水中與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覺;體驗水中走路的感受。幫助幼兒回憶、再現過去所學知識,如:能看見水中的小腳丫,是因為水透明、無色,捧著的水一會兒沒有了,是因為水會流動等等;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或發現,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聽覺遊戲。

  請幼兒將塑膠袋裡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讓幼兒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再試一試、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從高處、低處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幼兒反覆對比實驗,相互討論,得出結論:從高處將材料投入水中比低處將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輕的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讓幼兒閉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裡的不同聲音;回憶的故事《咕咚來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聲音,理解小兔為什麼會嚇得驚慌失措。

  3、觀察、比較、歸納遊戲。

  觀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比較材料的輕、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輕、重、厚、薄和“沉”、“浮”的關係;歸納那類材料會沉於水中,那類材料會浮於水中。

  4、觸覺遊戲。

  用手觸控、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會爛,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請幼兒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膠袋裡,使水中無雜物。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一一保護水資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種遊戲中,均讓幼兒充分討論、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發現等。以此提高幼兒的交往技能,體驗分享的快樂,體驗“發現學習”的驚喜、樂趣。

  教學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進一步突出了讓幼兒主動學習的思想。《水中的發現一一大班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力求體現這一思想並遵循了幼兒學習的三個特點:

  一、是幼兒的學習受興趣和需求直接驅動。玩水是幼兒感興趣的,所以,他們會積極投入、主動探索、發現學習。在發現學習中獲得成功,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二、是幼兒的學習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對事物的認識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需要用動作和各種感觀來幫助思維。因此,給幼兒提供操作機會和調動幼兒的各種感觀共同參與尤為重要。

  三、是由於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學習程序,幼兒與幼兒間相互作用的學習方式,使孩子們樂意接受。同時,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均得到發展。

大班有趣的水教案 篇3

  小小班:有趣的水寶寶

  一、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情緒愉快地參加探知活動,培養幼兒

  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引導幼兒觀察、感知水的沉浮。

  3、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語言來表達,發展幼兒講述。

  二、活動準備:

  盆、可舀水的玩具杯、海綿、沙、棉花、小石塊、積木、朔料玩具、白紙、

  一個熟雞蛋一生雞蛋。

  三、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產生探知的慾望。

  1、出示兩個大盆,裡面裝有水讓幼兒自由在周圍用玩具舀水玩。

  2、把各種積木、朔料玩具一一投放入水裡,老師:這些東西怎樣?它們有沒有沉到水下?為什麼會漂浮在水上?請兩個小朋友上來試。

  3、把小石塊、沙投放到水裡,老師:這些東西又怎樣呢?為什麼會沉到水裡?請兩個小朋友上來試試。

  4、把棉花、海綿投放到水裡,引導幼兒觀察。

  (二)幼兒動手操作、感知。

  1、幼兒人手一籃積木、朔料玩具、小石子等嘗試。

  2、幫助幼兒用語言講述自己探索過程。

  (三)討論、擴充套件經驗。

  1、老師出示一張白紙,平放到水面上“它又怎樣啊?為什麼浮在上面”老師慢慢用水弄溼白紙,看看白紙慢慢沉到水裡。

  2、老師出示一生雞蛋,投放到水裡,看看它怎樣?又出示一熟雞蛋問:它會怎樣呢?

  (四)小實驗:會游泳的蛋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