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15篇)

《安塞腰鼓》教案

《安塞腰鼓》教案(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安塞腰鼓》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安塞腰鼓》教案1

  一、思想主題

  作者以激情四溢的筆墨,描寫了的熱烈、豪放、激越,以及它所蘊含的蓬勃的生命力。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洩出來,力量又帶生命奔騰昇華,文章讚美了,也讚美了黃土高原,讚美了樸實、堅韌的勞動人民,更讚美了一種自由、坦誠、熱烈奔放,豪放灑脫,堅韌頑強的生命狀態。

  二、結構內容

  本文在結構上較為鮮明,可以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為前四個自然段,主要寫敲鼓前的預備階段。這一部分首先概括描寫了“一群茂騰騰的後生”的外貌、神態,並以靜襯動,蓄勢待發,為下文的響起做好了鋪墊。

  第二部分從“但是”到“成了茫茫的一片……”,寫演奏的階段。這一部分可以再分為幾層,這裡運用了一種反覆的修辭手法——“好一個”,文中出現了四次,可以自然分為五層。第一層,寫場面和感受,突出了氣勢的壯闊和豪放;第二層,寫鼓聲,並且寫與觀者產生共鳴,突出這力量給人的震撼和鼓舞;第三層,寫後生們的動作,突出這力最體現了生命力的奇偉磅礴;第四層,寫舞姿,極贊所顯示的力量之美;最後,寫節奏,它是生命的渲洩、昇華的體現,更使人產生一種崇高、向上的精神境界。

  第三部分即最後三個自然段,寫鼓聲的戛然而止。這一部分與文章開頭相照應,以靜襯動,寫人們被深深吸引,並沉醉其中,進入到所帶進的心境、意境之中,突出了它的感染力之強。

  三、激昂的排比

  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不僅交錯出現,而且一連許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連用三個排比段落,猶如江河一洩千里不可遏止。許多排比,對仗工整,如“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一段,氣勢昂揚;還有的排比層層遞進,如“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排山倒海般讓人透不過氣來。

  四、鏗鏘的節奏

  課文多用短句來表現內容。如“一群茂騰騰的後生”,簡潔地表現了年輕生命的熱烈奔放;“忘情了,沒命了”,有力地表現了生命沸騰、力量噴湧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無不鏗鏘激昂。

  課文自始至終.一直保持著快速的節奏。一個排比接一個排比,一個高潮接一個高潮,不讓人有半點喘息的機會。快節奏使得內容表達得更熱烈更激盪,充分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五、關於抓住中心進行教學的建議

  指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要抓住生命和力量的宣洩這一中心點,讓學生深入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要圍繞生命的勃發來理解作者對黃土高原和江南的議論,不要作無謂的爭執。

  六、指導學生誦讀的教學建議

  根據文章特點,讓每個學生都讀,以一組的學生為一單位,分角色讀或分段讀等,多種形式的閱讀,讓學生覺得讀樂無窮。《》是篇鏗鏘激越的散文詩,可讓小組先討論,揣摩該如何表現文章激越、疾猛的節奏,然後要求每小組朗讀一節,另讓四組男生讀四段構成排比的反覆句。這樣在無形中又形成了一種比較和競爭氣氛。

  教學設計示例

  一、明確目標

  教師引導:這篇散文有真情、有靈性,語句鏗鏘激越.是訓練朗讀能力的好材料。這節課我們要透過朗讀訓練,分析討淪達到本課的素質教育目標。(投影素質教育目標內容)

  二、整體感知

  1、介紹作者,並瞭解有關散文的知識。

  劉成章,當代詩人、散文家,陝西人。《》獲魯迅文學獎,被選人《中國當代散文精華》。

  三、重難點解決

  1.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把生字詞勾畫出來.藉助《現代漢語詞典》注音並解釋。教師針對共性的問題全班予以訂正。

  2.教師播放錄音,要求學生—邊跟讀—邊在課本上用符號記錄輕重音、音量、語速、語氣和語調。

  3、討論本文的感情基調及朗讀技巧。

  文章氣勢恢宏.句子鏗鏘激越,表現了對的讚美之情。朗讀時要注意節奏的變化,要有豪情、音韻鏗鏘有力,細節方面注意摹仿錄音,把握輕重音、音量、語速、語氣和語調的變化。

  4、全班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本文描述了,一次看的過程,文章由此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

  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從“—群茂騰騰的後生”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表演前;第二部分從“但是”到“聲,成了茫茫一片……”是表演中;第三戛然而止的時候“到”耳畔是—片渺遠的雞啼”,是表演後。

  6、如果用—個字來概括第—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話,你會用哪個字?

  用“靜”。

  7、兩部分的“靜”有沒有不同?

  第—部分側重於人的安靜,第二部分側重於聲音的寂靜。

  8、這兩部分對第二部分的表達有什麼作用呢?

  以動襯靜,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與第—部分形成前後呼應。

  9、當你朗讀第二部分時,你有怎樣的感受?可否用文中的—個詞概括?

  亢奮、驚心動魄、震憾都可。

  10、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學生作答,教師予以點評。引導學生往兩方面考慮:—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修辭方法。

  11、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子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試分別舉例說明這種寫法,對錶現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麼作用。

  12、再次朗讀,體會文章的氣勢和情感。

  13、“好一個”在文中反覆出現了幾次,有何表達作用?

  反覆出現了四次,形成了迴環往復的氣勢,推動情節和情緒向高潮發展。

  14.我們在朗讀中感受到了作者深深的情味,燃燒的熱情,你怎樣理解“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

  15.“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這句話包含了怎樣的意思?

  四、總結、擴充套件

  我們在學習中,感受到了作者劉成章濃厚的黃土高原情結。他認為自己的散文創作是黃土地的賜予。正如作者所說:“我生長在陝北的山溝……我想讓我的散文向信天游靠攏。”“劉成章的散文從“我”落筆,以自己親身的體驗、血肉的感情、火熱的心腸,捧起生活中激情的浪花,你能感受到他對人生的反思,對社會的理解,一種獨到的感受,一瞬間即逝的靈感,一種哲理,一層詩意。” (李若冰《劉成章的散文風格》)。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的寫作,人生的思考有所裨益。(可投影李若冰的評論)

  五、佈置作業

  1.寫一篇心得,二三百字即可。

  2.背誦你認為寫好的句子、段落。

《安塞腰鼓》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掌握文章中短句的運用及排比句、感嘆句的作用。

  2、能力目標:學生能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重難點】

  透過對文章的朗讀、分析揣摩,感悟文章的情感。

  【教學方法】

  提問法、教授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下載有關“安塞腰鼓”的畫面、和範文朗讀片段。

  學生:聽歌曲《黃土高坡》的錄音,體會濃厚的黃土高原情結。查詢“安塞腰鼓”的歷史資料。自讀課文,掃清文字障 礙,給生字詞注音釋義。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1、匯入語:一曲激昂高亢,展現西部人民壯志豪情的《黃土高坡》,把我們的思緒引向了廣袤的黃土高原。(多媒體展示黃土高原的地圖)這裡是黃帝軒轅氏書寫華夏民族第一部史詩的地方,這裡的子民自古以來就在和惡劣的自然環境抗爭,在數千年的抗爭史上,產生了許多展現著西部粗獷,豪放的民風民俗的藝術形式。今天,我們文化之旅的腳步將隨著 劉成章 先生的生花妙筆踏上這片黃土,去欣賞有“天下第一鼓”之稱的黃土高原之魂——安塞腰鼓!(出幻燈片)

  談到天下第一鼓,同學們最想知道什麼呢?(提問三四個同學,問題留到課尾解決)【注:

  2、播放“安塞腰鼓”影片,學生欣賞。

  3、學生談觀感。教師從以下方面適當引導:

  ①安塞腰鼓,它產生於距延安四十公里處的安塞縣。它的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風格與當地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等渾然一體,不可分離。

  ②安塞腰鼓是人、鼓合一的,沒有一種樂器能夠像它這樣要求人和樂器的高度和諧。人的表演和樂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勢,鼓借人威,酣暢淋漓,精、氣、神無阻無礙一脈貫通。

  ③透過觀看視屏同學們對安塞腰鼓的感受是什麼?(雄偉,氣勢磅礴等等)老師在黑板上寫出關鍵詞。現在同學們帶著對安塞腰鼓的感覺我們一起來看劉成章先生是怎樣用文字開描寫《安塞腰鼓》的。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知內容。

  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內容。

  2、明結構。

  說明:文章按"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可分成3個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從四個角度來展示腰鼓的藝術魅力,且這四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

  (好一個安塞腰鼓)

  這是文章內容與結構上的核心句。

  (二)精讀文章,品味語言

  1、尋美點。

  學生自由朗讀,找出自己認為美的句子。(教師應適當提醒同學們用筆勾畫;及時表揚同學做的好的地方;教師下講臺走動觀察)。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2、在互動中體會文章感情,講解排比、反覆等修辭手法,掌握文章主旨。

  ①請同學們起來說說找出的優美句子。重點講解運用排比、反覆的句子(包括情感、重讀、效果)。講解後請一個同學讀,再全班齊讀,再放錄音。讓同學們在對比中體會文章的感情。

  如“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寫得好,好在比喻使物件更加形象具體,從而鋪排出一系列異彩紛呈的畫面。

  文中的反覆用得好,好在使語言節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樣的排比增強了語勢,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氣勢。

  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②出除了鼓聲,作者還描寫了後生們的動作。重點講解“搏擊”一詞,與其他描繪打鼓的動詞(打擊、敲打)相比,作者為什麼要用“搏擊”,這體現了後生們的頑強的生命力。與安塞腰鼓的發源地——黃土高原聯絡(搏擊腰鼓、更搏擊貧瘠、搏擊艱難的生存環境)。讓同學們體會文章的主旨。(出示幻燈片,播放例句。學生與之對照,進一步體會文章的美妙之處)

  ③回頭看,安塞腰鼓不僅僅是寫腰鼓,還寫人、寫環境、寫土地。(老師點明主旨)

  ④要求同學們找出最能體會作者情感的句子(提問)。講解反覆的修辭手法(情感效果、在全文中的作用)同學讀、全班讀、錄音機讀。比較學習,體會情感。

  ⑤短句和感嘆句的運用。(為了傳達勃發的生命激情,作者使用了一連串短語,使文章語句鏗鏘,節奏像波浪一樣傾瀉而出,欲止不能。如“忘情了,沒命了”。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愛的短句,感情朗讀。) ⑥播放“忘情了,沒命了”放錄音,同學們齊讀,體會作者情感。老師引導,適當總結。

  ⑦再看安塞腰鼓視屏。讓同學們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之美,加深同學的體會。

  ⑧回答剛開始的問題。(透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的疑問解決了嗎?解決了,請一個同學起來回答;沒解決,老師引導總結)

  (三)佈置作業。

  A、兩部分的“靜”有沒有不同? (第一部分側重於人的安靜,第二部分側重於聲音的寂靜。)這兩部分對第二部分的表達有什麼作用呢? (以動襯靜,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與第-部分形成前後呼應。)

  B、請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寫一段話,描述一個表演場面。

  (四)板書設計

  板書:

  安塞腰鼓 劉成章 意蘊美 生命的力量 形式美 陽剛之美

《安塞腰鼓》教案3

  教學目標:

  (一)學科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重要詞語,掌握排比、反覆句式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學會從修辭等角度品味句子,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3.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洩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二)法制滲透目標:滲透《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和《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的相關知識。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

  2.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側面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洩的生命力量,並透過聯絡生活,加深對生命的思考認識即教學的重點。

  教學方法:

  1.朗讀法: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語言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動。

  2.討論品味法:對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關鍵語句,仔細揣摩品味。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多媒體播放安塞腰鼓表演影片,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匯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對文中的重點詞和喜歡的句、段進行勾劃和標註,並標出段落序號。

  2.多媒體出示重點詞語及讀音,積累詞語。

  3.說說初讀感受。

  你認為作者為我們描繪了 的安塞腰鼓,請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詞語。

  (二)再讀課文,領悟情感。

  1.聽讀課文選段,點燃學生朗讀課文的激情。

  2.分組朗讀。前後桌四人一組,相互聽讀、交流、朗讀。

  朗讀指導:根據課文內容,把握好語速的快慢、語調的高低;注意詞

  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停頓;注意語音的輕重,一般情況下,動詞和形容詞要重讀。

  3.代表選讀:選讀你最喜歡的段落或句子。

  (三)三讀課文,品味語言。

  1.請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品味品味它表現了安塞腰

  鼓的什麼特點,這種特點是透過什麼表現的。先在文中標註,然後自由表達。

  2.可以用這樣的句式說話:“我喜歡 句子,因為它透過 表現了 。”

  學生品味、討論、交流,教師點撥引導。

  3.學生展示對語言的品味。

  4.強調排比、反覆兩種修辭的特點及表達效果。並透過具體例子加強理解。

  (四)拓展延伸,滲透法制。

  1.介紹安塞腰鼓,滲透法制教育。

  安塞腰鼓是我國北方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民間舞蹈之一,有20xx多年的悠久歷史。表演可以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其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

  國家非常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並依據《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和《中國文物保護法》制定了《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其中第七條規定: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都有依法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義務;國家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國家文物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門應當對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或者個人給予獎勵;省級文物主管部門應當建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工作制度,開展志願者的組織、指導和培訓工作。

  2.發掘家鄉文化,保護文化遺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適當補充。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文化遺產概念的理解和保護意識。

  三、小結

  四、作業佈置:

  1.請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寫一段話,描述一個表演場面。(課外完成)。

  2.積累詞語,收集文中好字好詞。

  3.背誦你認為精彩的語句,並摘抄筆記本上。

《安塞腰鼓》教案4

  1.教學目標

  ⑴品味賞析關鍵語句,體會散文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

  ⑵反覆誦讀,體會文章鏗鏘激越的氣勢,理解其中包孕的情感和深意。

  ⑶理解散文是對生命的熱烈讚頌,是對民族魂魄的禮讚,感受其中生命的奔騰和昇華,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2.教學重點、難點

  ⑴反覆誦讀,體味文章的韻律和氣勢。

  ⑵品味語句,體會語言的節奏美和詩意美。

  ⑶多角度理解本文的主旨,教育學生要珍愛生命。

  3.教學方法

  誦讀法、聯想想象法、探究法。

  4.教具

  安塞腰鼓表演的熱烈場面的錄影、投影儀、錄音機及示範朗讀帶、多媒體CAI課件。

  5.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教學內容

  ⑴生字詞。

  ⑵充分誦讀,整體感知文意,理清結構。

  ⑶學生主動合作探究、質疑問難,師生互動交流。

  2.教學過程

  ⑴匯入:同學們,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繁榮的文化,如古樸高雅的旗袍,香醇可口的美酒,格調清新的文賦,舒緩纏綿的樂曲……(多媒體展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畫面)大家說,這是什麼表演?對,是腰鼓,是安塞的腰鼓!(板書課題)

  ⑵作者簡介:劉成章,19xx年生,陝西省延安市人。19xx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現任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已出版六種散文集,其中《羊想雲彩》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劉成章筆下的“散文”確有大氣象、大境界

《安塞腰鼓》教案5

  教學目的

  l.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

  2.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的型別及其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

  3.學習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重點、難點

  重點:

  (1)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

  難點:

  (1)理解排比的`修辭手法的型別及其在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聯絡上下文,體會下列詞語的意思:

  (l)忘情:不能節制自己的感情。

  (2)狂舞:縱情的跳舞。

  (3)閃射:閃耀,放出(光芒)

  (4)火烈:像火一樣熱烈。

  (5)亢奮(kang :極度興奮。

  (6)晦暗(hui :昏暗,不明顯。

  (7)羈絆(ji):纏住了不能脫身,束縛。

  (8)碰撞:運動著的物體與別的物體突然接觸。

  (9)搏擊:奮力鬥爭和衝擊。

  (10)燒灼(zhuo):燒、燙,使受傷。

  (11)奔突:橫衝直撞;賓士。

  (12)輻射(fu):從中心向各個方向沿著直線伸展出去。

  (13)翻飛:上下或內外交換位置。

  (14)淋漓(lin li :①形容溼淋淋往下滴。②形容暢快。

  二、導人

  大家在電視節目上看過陝西安塞地區的腰鼓嗎?我想大家一定會被安塞腰鼓那種壯闊、豪放、火烈的舞蹈所深深打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劉成章寫的安塞腰鼓,看看作家對安塞腰鼓是怎樣欣賞、體會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或老師範讀、或聽課文錄音、或學生齊讀、輪讀、個別讀均可)

  2.提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討論並歸納: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後分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

  第二段:從“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

  第三段:從“當它冥然而止的時候”到完。

  3.提問:第二段可以分成幾層?

  討論並歸納:分成4層。

  第一層:從“但是”到“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寫安塞腰鼓的舞姿及

  給人的聯想。

  第二層:從“好一個安塞腰鼓”到“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生和排解”。

  寫安塞腰鼓的響聲給人的感受。

  第三層:從“好一個安塞腰鼓”到“那裡再有這麼厚這麼厚的土層啊”。

  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搏擊。

  4.提問:文章怎樣寫表演前的情況?

  討論並歸納:從背景寫:是一片高粱地、絲溜溜的南風。從人物寫:

  是藍騰騰的後生。從性格寫:是樸實的。從神情寫:是沉穩而安靜的。從腰鼓寫:是呆呆的、不曾響。

  5.提問: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討論並歸納:為下文寫腰鼓表演蓄勢。

  6.提問:作者與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麼特點?

  討論並歸納:壯闊、豪放、火烈。

  7提問:作者是怎樣寫的?

  討論並歸納:先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寫一錘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再用比喻從舞蹈的後生的舞姿寫,如強震起的石頭的狂舞。再用排比、連續比喻的修辭手法寫急促的鼓點像驟雨,飛揚的流蘇像旋風,蹦跳的腳步像亂蛙,閃射的瞳仁像火花,強健的風姿像鬥虎。

  8提問: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討論並歸納:運用比喻使描寫的物件更加形象生動具體。運用排比

  使文章的氣勢更加恢宏、雄渾有力,用來描寫安塞腰鼓很適當。

  9.提問:“這腰鼓”這一段用了那些反義詞?

  討論並歸納:空氣(冰冷一燥熱),陽光(恬靜一飛濺),世界(睏倦一亢奮)

  10.提問:運用反義詞寫有什麼好處?

  討論並歸納:用反義詞對比強烈,寫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11.提問:如果說上面是實寫,那麼,“使人想起”三段是什麼寫?

  討論並歸納:虛寫。

  12.提問:用虛寫有什麼好處?

  討論並歸納:用虛寫使人產生聯想想象,增加了文章的內涵。

  13.提問:作者聯想到什麼?

  討論並歸納:聯想到落日古戰場,電閃雷鳴和人的大徹大悟。

  14提問:“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這句話怎麼理解?

  討論並歸納:這裡寫出了陝北高原人們的性格特徵,是粗礦、豪邁、開放的。

  四、小結

  文章描寫安塞腰鼓的特點:壯闊、豪放、火烈。先實寫,用連喻,寫安

  塞腰鼓的舞姿。然後用虛寫,透過聯想、想象,寫安塞腰鼓給人的感受寫

  出了陝北人們的性格特徵。

  五、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一。

  2選用課時作業 最佳化設計。

  第一課時作業 最佳化設計

  (-)給下面的詞配上一個同義詞。

  忘情()閃射()

  火烈()亢奮()

  晦暗()羈絆()

  搏擊()輻射()

  (二)境空。

  1.驟雨一樣,是;旋風一樣,是;亂蛙

  一樣,是;火花一樣,是;鬥虎一樣,

  2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了,使恬靜的陽

  光立即變得、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了。

  3.容不得,容不得,容不得是了,了,了的那麼一股勁。

  第二課時

  一、預習

  閱讀課文,思考課後練習。

  二、導人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一層,今天我們

  再來看看作者怎樣描寫安塞腰鼓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注意讀出節奏、重音、感情。

  2.提問:文章第二段的第二層怎樣寫安塞腰舞的響聲的?

  討論並歸納: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安塞腰鼓聲音的迴響。

  第一句寫聲音撞擊在山崖上,山崖發出迴響;第二句寫聲音撞擊在觀眾的心裡,觀眾的心裡發出共鳴。第三句寫聲音引起的豪壯的抒情、嚴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上浪、陣痛的發生和排解。

  3.提問: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討論並歸納: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安塞腰鼓的沉重的響聲,氣勢不同反響。

  4.提問:文章第二段的第三層怎樣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搏擊?

  討論並歸納:先寫後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的、急速的、大起大落的搏擊著,使人感到震撼、燒灼、威逼。使人鮮明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使人感受到陝北農民的那種取之人的甚少,奉獻給人的甚多的精神。寫出作者心靈深處的感悟。

  5.提問:“黃土高原啊”這一段寫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寫只有黃土高原這麼深厚的土層,才生養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後生,才能有這麼驚天動地的安塞腰鼓。

  6提問:為什麼說“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裡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討論並歸納:這裡用比喻說明江南人性格柔弱,只能唱一些江南小調,打不得這樣氣勢澎湃的腰鼓。

  7.提問:第二段的第四層寫什麼?

  討論並歸納:總結上面的三層的意思。從力量、聲響、光影的變幻、藝術的享受寫安塞腰鼓的舞姿給人蓬勃的想象力。從安塞腰鼓沉重的響聲寫給人心靈的淨化。從後生們生命中噴發出來的力量寫安塞腰鼓給人心靈的震撼。

  8.提問:倒數第四段中的“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昇華!”

  這幾個詞能不能對調?為什麼?

  討論並歸納:不能。因為這幾個詞的排列按一定的順序。從小到大,從低到高,從中心到四周。

  9.提問:為什麼說“當它更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至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

  討論並歸納:這是人對鬧聲的一種感受,當鬧聲突然停止的時候,會感到特別的靜。其次,這裡用靜來反襯鬧,可收到更好的藝術效果。

  10.提問;怎樣理解“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聲”?

  討論並歸納:雞聲是天亮的標誌,是新的一天的開始,是希望的象徵。有這種安塞腰鼓所噴發出來的力量,一定會帶動生命的奔騰昇華,一定會創造出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正是希望所在。

  11.提問: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試舉例說明這樣的寫法,對錶現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

  (l)句內部的排比:“一錘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2)句與匈之間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3)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流做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後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這些排比句使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語句錢鑽,能表達出強烈的思想感情。

  12提問:訪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討論並歸納:本文透過對安塞腰鼓的描寫,讚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

  四、小結

  這篇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語句錫銘,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表達出作者讚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強烈的思想感情讚美陝北高原人們粗礦、豪邁、開放的性格特徵。文章多處運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氣勢恢宏,節奏明快,每個詞語都簡潔有力,每個句子都罌群激越,增強了文章感人力量。

  五、作業

  1.課後練習二、三、四c

  2選用課時作業 最佳化設計。

  第二課時作業 最佳化設計

  (一)寫出了面詞的反義詞。

  晦暗()束縛()

  閉塞()歡樂()

  擺脫()冰冷()

  恬靜()睏倦()

  (二)簡答。

  1.本文以什麼作為線索?

  2安塞腰鼓的特點是什麼?

  3.“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一股勁!”這句話運用了什麼型別的排比?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4.清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寫一段話。

《安塞腰鼓》教案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過程:

  一、匯入,播放《安塞腰鼓》的影片,進入新課學習。

  二、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標處節次,畫出生字。

  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學習生字。投影:

  (1)根據課後生字表自學生字讀音。

  (2)指名讀生字,及時糾正。

  (3)自由讀生字,同位互相檢查。

  (4)再指名讀。全班齊讀。

  3、解釋詞義。

  (1)提出不理解的詞語。

  (2)班級交流:

  三、指導朗讀。

  1、重點指導:

  (1)自由讀。注意語氣。

  (2)指明範讀。

  (3)再指名讀。

  (4)自由讀,同位指導。

  (5)再指名讀。

  2、逐節指名朗讀。隨時糾正不當之處。

  四、指導寫字。

  1、自由觀察字型,找出難寫的字。

  2、指導。

  3、學生臨寫,教師指導。

  五、佈置作業: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2、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3、本文的學習,用中華民族生命律動的厚重陽剛之美薰陶感染學生,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教學難點: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聽寫生字

  二、學習新課

  第一板塊: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知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內容。

  2、明結構。

  說明:文章按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可分成3個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從四個角度來展示腰鼓的藝術魅力,且這四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好一個安塞腰鼓)這是文章內容與結構上的核心句。

  3、尋美點。

  佈置分組朗讀,分組進行尋找美點比賽。用美,你看(聽)……的句式敘述出來。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出示幻燈片,播放例句。學生與之對照,進一步體會文章的美妙之處)

  第二板塊:精讀文章,品味語言

  1、學生採取替換式品讀,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所謂替換式品讀,就是將文章形式變為別的形式再讀,比較、品味其中的美。)

  學生齊讀第6段,教師獎大家剛才讀的內容改成了另一種樣式。(出示幻燈)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身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要求學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並反覆朗讀。

  2、指導學生採取評點式品讀,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蘊美,情味美。

  學生可任意尋找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3遍,要求用好,好在……這一句式進行評點。可從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評點,說得越多越好。

  分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第三板塊:品讀文章,學用語言

  1、學生再讀文章,學用課文句式、段式。

  2、學生寫好後,小組互評,選出好的作品,課堂展示,師生共議,評出好作品若干,並給予獎勵。

  四:佈置作業: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熟讀成誦。

  板書設計:

  安塞腰鼓

  一、知內容:“……的安塞腰鼓”

  二、明結構:“好一個安塞腰鼓”核心句

  三、尋美點:(根據學生髮言板演)

《安塞腰鼓》教案7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西北黃土高原人民生命中奔放的力量,體會腰鼓所表現出的陽剛之美。

  2 、反覆朗讀課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3、理解排比、比喻和反覆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

  二、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氣勢。

  2、、整體感知,理解文章的內容。

  三、教學難點:

  1、探討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2、排比、比喻、反覆等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

  四、教學方法 :

  多媒體呈現、師生交流互動

  五、教學時數:兩課時

  六、教學內容及步驟:

  第一課時

  (一)、匯入課文:

  由腰鼓的形狀和安塞腰鼓在亞運會和香港迴歸慶典上的表演場面,安塞成為中國“腰鼓之鄉”等情況匯入課文。

  (一)、第一板塊:表演與範讀的欣賞。

  1、師生共同欣賞電影《黃土地》中的腰鼓表演。

  2、師生共同欣賞《安塞腰鼓》影片片段朗讀表演。

  3、師生共同欣賞圖文結合流動的文章朗讀。

  (三)、第二板塊:朗讀探討與整體感知。

  1、點將朗讀圖文結合的第一部分。

  2、學生齊讀幻燈片中的運用了反覆手法的語句。

  3、投影展示課文朗讀技巧指點,學生齊讀燈片中語句。

  4、文章內容整體感知,幻燈片展示感知內容。

  (四)、第三板塊:文章內容探討:

  1、投影展示探討內容:

  (1)、腰鼓表演的場地在哪裡?誰來表演腰鼓?

  (2)、作者怎樣表現安塞腰鼓舞姿的特點?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3)、身臨腰鼓的表演現場,作者產生了哪些聯想?

  (4)、文章如何寫出腰鼓的響聲及給人的感受?

  (5)、你從腰鼓的表演中,產生了哪些心靈的震撼?

  2、文章精妙語句探討:

  (1)、排比句:

  (2)、比喻句:

  (3)、反覆句:

  3、聯想畫面的想象:

  (1)、落日古戰場

  (2)、電閃與雷鳴

  (3)、人的大徹大悟

  4、同義詞與反義詞演練。

  (1)、“這腰鼓”這一段運用了哪些反義詞?有何好處?

  空氣( —— )

  陽光( —— )

  世界( —— )

  (2)、請給下面的詞配上一個同義詞

  忘情( ) 閃射( )

  火烈 ( ) 亢奮( )

  晦暗( ) 羈絆( )

  搏擊( ) 輻射( )

  第二課時

  (一)、文章難讀字音檢查:

  飛濺( )亢奮( )晦暗( )羈絆( )

  驀的( )冗雜( )燒灼( )輻射( )

  (二)、第四板塊質疑探究:

  聯絡上下文,品味語句,結合完成課後練習二

  (三)、文章小結。

  (四)、第五板塊:學以致用,課外拓展

  仿句練習:請仿照給出的例句格式,完成句子。

  例句:

  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仿句:這(鼓聲、笛聲、琴聲、歌聲、喊聲等),

  使——————————————————,

  使——————————————————。

《安塞腰鼓》教案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2、體會文章的陽剛之美,感受鏗鏘有力、富有節奏的語言。

  3、理解排比、反覆、比喻修辭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把握主題,感受文章所表現的恢宏的氣勢。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1、教師和學生查閱資料瞭解安塞腰鼓。

  2、教師將圖片資料和音像資料製成課件,以供學生欣賞感受。

  3、學生自讀課文,查閱工具書,給生字詞注音釋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觀看“安塞腰鼓”表演的畫面。

  同學們,這麼帶勁、有節奏、能使生命得到宣洩的、如火一樣熱烈的舞蹈和音樂,那就是有著“天下第一鼓”美稱的——安塞腰鼓。

  同學們交流查閱資料,請幾位同學談談他所瞭解的安塞腰鼓(學生交流後,教師補充)

  在這樣激越的舞蹈面前,我們真感到了自己言語的匱乏,那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作家劉成章的文章——《安塞腰鼓》

  二、作者簡介

  劉成章,生於1937年,陝西延安人,現任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散文協會常務理事,散文集《羊想雲彩》獲首屆魯迅文學獎,《安塞腰鼓》是一曲陝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的頌歌,是一首黃土高原沉實、厚重內蘊的詩性禮讚。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受鏗鏘有力、富有節奏的語言

  1、聽磁帶錄音

  體會鏗鏘激越、滿懷豪情的語氣,可以模仿朗讀,把握輕重音、音量、語速、語氣和語調的變化,學習激情朗讀的技巧,並歸納出要點:讀準字音、把握節奏、語調抑揚、語速適中、感情充沛。

  2、正音

  瞳(tóng)仁恬(tián)靜晦(huì)暗羈絆(jībàn)

  驀(mò)然冗(rǒng)雜戛(jiá)然磅礴(pángbó)

  3、朗讀比賽

  請全班男女生分部分朗讀。

  各組推薦一名同學選自己最喜歡的段落進行朗讀比賽。

  四、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安靜的腰鼓

  第二部分(5---27段)激昂的腰鼓分四個場面:

  (5---13段)宏偉的場面

  (14---17段)雄壯的響聲

  (18---22段)擊鼓的後生

  (23---27段)奇麗的舞姿

  第三部分(28---30段)寂靜的腰鼓

  五、小結

  本節課我們透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感受了鏗鏘有力、富有節奏的語言,體會了鏗鏘激越、滿懷豪情的語氣,並理清了文章結構,請同學們課後繼續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題,感受文章所表現的恢宏的氣勢。

  六、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反覆句和比喻句,並體會其作用。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

  全班齊讀,感受文章所表現的恢宏的氣勢,調動學習熱情。

  二、問題探究

  分小組探討問題,組上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全班同學互相討論解決。

  教師備案:

  1、上節課我們理清結構時說第一部分是“安靜的腰鼓”第三部分是“寂靜的腰鼓”,這兩個“靜”是不是一樣的意思?

  探討後歸納:不一樣,第一個“靜”看似靜,卻是生命在積蓄激情,等待爆發。

  2、為什麼寫完一個方面,作者就要寫“好一個安塞腰鼓”?文章中有五次之多,不覺得重複嗎?

  學生討論後歸納:這種方法叫反覆,它的作用是使語言有了一種鼓的韻律,形成迴環往復的氣勢,增強語言的表現力。

  文章中還有反覆的句子嗎?請找出來。

  3、在“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中是什麼束縛、羈絆、閉塞了那一股勁?那一股勁要掙脫、衝破、撞開什麼?

  討論後總結:“那一股勁”要打破人們身上層層堅硬的外殼,讓生命宣洩在天地間,讓人“遺落了一切冗雜”,“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為人,生命之所以為生命。

  4、作者寫腰鼓的響聲,為什麼要寫“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和“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了牛皮鼓面了”?

  討論後總結:這是一種側面烘托的寫法,用環境和觀眾的感受來烘托鼓聲,使鼓和周圍的環境和觀眾融為了一體,更能表現腰鼓的震撼力。

  5、“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著包裹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過著平民生活的農民,哪裡來的那麼強大的力量?

  討論後總結:他們有著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經人工雕飾的,沒有半點汙染的,不攙雜任何雜質的,完完全全的生命,這是他們力量的源泉。

  6、什麼說“只有你(黃土高原)才能承受如此驚心動魄的搏擊”,而“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聽音樂:黃河頌,欣賞畫面:黃河和黃土地,由此領略黃土的厚重和堅毅。

  討論後總結:厚土蘊藏著原始的生命,積蓄著騷動的力量,而江南流水更多的表現柔媚的風格。

  7、文章最末尾“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有什麼作用?

  學生可能回答:點明天已是早晨。可以這樣認為。

  也可以說:當鼓聲停止後,人們仍沉浸在激情中,好象熾熱後的沉寂,這是以雞啼來反襯寂靜。

  三、體會語言的節奏美

  1、提問:讀後你對文章的語言特色有什麼感受?

  討論可能回答:有強烈的節奏感、象急促的鼓點一樣使人震撼、燒灼、威逼、讓人透不過氣來。很有氣勢,與腰鼓產生的氣勢交融。

  3、從學生回答中得出:語言運用了哪些方法,使人感到這種氣吞山河的氣勢?

  討論後總結:排比、反覆、比喻

  4、能分別舉出例子嗎?

  排比:如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

  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慄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歎為觀止。

  反覆:前面已講過。

  比喻:“他們樸實的就象那片高粱”

  “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後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

  5、教師補充長句與短句的結合,使語言一張一弛,鏗鏘有力,學生朗讀體會。

  四、體會文章的意蘊美

  提問:作者歌頌了什麼?

  討論,學生暢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

  可能有:1、歌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

  2、歌頌黃土地上的陽剛之美。

  3、歌頌了承載這一生命的黃土地。

  4、歌頌了黃土地上生活的人。

  五、再一次齊讀課文的精彩片段,把握主題,感受文章所表現的恢宏的氣勢。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運用排比、反覆、比喻的修辭方法,進行合理的想像描寫一個令你難忘的場面,如精彩的足球比賽場面,激越的舞蹈場面,激動人心的晚會場面,感人至深的救助場面┄┄

  課後反思

  本堂課我覺得做的最成功的一點是課堂教學氛圍融洽,朗讀效果不錯,學生參與積極,思維活躍,師生互動開展得很好,比較好地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原則。同時環節與環節之間銜接自然,使整個課堂教學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

  我認為,老師可讓學生自己先質疑,在討論的基礎上形成自我認識,老師只是有選擇地出示難點,而不是面面俱到。

《安塞腰鼓》教案9

  我的目標:領略的文化藝術美。提高自己感知能力和審美水平。

  小知識點:腰鼓屬打擊樂器。形似圓筒,兩端略細,中間稍粗,鼓長約34釐米,兩面蒙皮。鼓框上有環,用綢帶懸掛在腰間,演奏時雙手各執鼓槌擊奏,並伴有舞蹈動作。

  【檢讀基礎點線穿】:基礎檢測層次疏理

  目標及要點:掌握字詞、作者、背景、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1.我需要認識的生字和解詞。提示:生字、生詞、易誤讀誤寫的字詞。

  2.我想要掌握的作者和背景。提示:可藉助資料。瞭解一些西北地區的文化藝術樣式。

  3.我能夠分析的層次或思路。

  提示:抓住作者創作構思時設計的點線分析: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研討。

  主體物: 輻射物:

  聯想:

  情感:

  【精品誦讀感悟談:】重點分析感悟漫談

  1.我能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或分析文中喜歡的句段。

  提示:結合層次梳理的關鍵幾個點,然後去整合;也可以集中於段落內容的概括。

  2.我能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對主旨分析。

  提示:可從多個角度去分析文章主旨,然後結合現實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看法、感受或情感薰陶等。同學們可以從文題、情感、關鍵句段、寫作背景、主要寫法等方面入手分析。

  【學習效果當堂驗】

  《安塞腰鼓》第一課時測試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6分)

  (1)亢奮( ) (2)羈絆( ) (3)冗雜( )

  (4)輻射( ) (5)驀然( ) (6)戛然而止( )

  2.根據拼音填漢字。(5分)

  (1)亢奮:

  (2)羈絆:

  (3)冗雜:

  (4)戛然而止:

  (5)歎為觀止:

  3. 下列句子中運用了哪種修辭方法,填在括號裡(10分)

  (1)黃土高原啊,你生養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後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驚心動魄的搏擊!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

  (2)好一個黃土高原!好一個安塞腰鼓!( )

  (3)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 )

  (4)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後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 )

  (5)“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

  4. 體會“好一個安塞腰鼓”在文中的作用?(4分)

  5.下列各句中對課文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它使你驚異於那農民衣著包裹著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這句話讚頌了安塞腰鼓充滿著活躍、強盛的生命力,這句話中運用了先抑後揚的表現手法。

  B.“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這句話中讚頌了安塞腰鼓的壯闊場面、豪放情感和火烈的氣氛。

  C.“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江南的柔美風情的讚美。

  D.“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採用了以動寫靜的方法,突出安塞腰鼓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安塞腰鼓》教案10

  一、思想主題

  作者以激情四溢的筆墨,描寫了安塞腰鼓的熱烈、豪放、激越,以及它所蘊含的蓬勃的生命力。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洩出來,力量又帶生命奔騰昇華,文章讚美了安塞腰鼓,也讚美了黃土高原,讚美了樸實、堅韌的勞動人民,更讚美了一種自由、坦誠、熱烈奔放,豪放灑脫,堅韌頑強的生命狀態。

  二、結構內容

  本文在結構上較為鮮明,可以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為前四個自然段,主要寫敲鼓前的預備階段。這一部分首先概括描寫了“一群茂騰騰的後生”的外貌、神態,並以靜襯動,蓄勢待發,為下文安塞腰鼓的響起做好了鋪墊。

  第二部分從“但是”到“成了茫茫的一片……”,寫安塞腰鼓演奏的階段。這一部分可以再分為幾層,這裡運用了一種反覆的修辭手法——“好一個安塞腰鼓”,文中出現了四次,可以自然分為五層。第一層,寫場面和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氣勢的壯闊和豪放;第二層,寫鼓聲,並且寫與觀者產生共鳴,突出這力量給人的震撼和鼓舞;第三層,寫後生們的動作,突出這力最體現了生命力的奇偉磅礴;第四層,寫舞姿,極贊安塞腰鼓所顯示的力量之美;最後,寫節奏,它是生命的渲洩、昇華的體現,更使人產生一種崇高、向上的精神境界。

  第三部分即最後三個自然段,寫鼓聲的戛然而止。這一部分與文章開頭相照應,以靜襯動,寫人們被深深吸引,並沉醉其中,進入到安塞腰鼓所帶進的心境、意境之中,突出了它的感染力之強。

  三、激昂的排比

  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不僅交錯出現,而且一連許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連用三個排比段落,猶如江河一洩千里不可遏止。許多排比,對仗工整,如“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一段,氣勢昂揚;還有的排比層層遞進,如“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排山倒海般讓人透不過氣來。

  四、鏗鏘的節奏

  課文多用短句來表現內容。如“一群茂騰騰的後生”,簡潔地表現了年輕生命的熱烈奔放;“忘情了,沒命了”,有力地表現了生命沸騰、力量噴湧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無不鏗鏘激昂。

  課文自始至終.一直保持著快速的節奏。一個排比接一個排比,一個高潮接一個高潮,不讓人有半點喘息的機會。快節奏使得內容表達得更熱烈更激盪,充分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五、關於抓住中心進行教學的建議

  指導學生學習這篇課文,要抓住生命和力量的宣洩這一中心點,讓學生深入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要圍繞生命的勃發來理解作者對黃土高原和江南的議論,不要作無謂的爭執。

  六、指導學生誦讀的教學建議

  根據文章特點,讓每個學生都讀,以一組的學生為一單位,分角色讀或分段讀等,多種形式的閱讀,讓學生覺得讀樂無窮。《安塞腰鼓》是篇鏗鏘激越的散文詩,可讓小組先討論,揣摩該如何表現文章激越、疾猛的節奏,然後要求每小組朗讀一節,另讓四組男生讀四段構成排比的反覆句。這樣在無形中又形成了一種比較和競爭氣氛。

《安塞腰鼓》教案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情感。

  2、理解文中短句的運用及排比、反覆的作用。

  3、感受生命的律動,感受中華民族的藝術奇葩。

  教學重點:

  理解排比、反覆的作用,精讀重點句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

  1、讓學生查閱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瞭解其特有的文化內涵;查閱工具書,掌握生字詞。

  2、教師將圖片資料或音像資料製作成多媒體課件。

  二、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多媒體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畫面,學生欣賞。)

  師:你喜歡這些畫面嗎?喜歡哪個方面?你此時內心洋溢著怎樣的感情?

  (學生自由回答,同時交流查閱的“安塞腰鼓”的資料。).

  俗語說:“一方山水養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產生於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獷、雄渾、動力十足。今天我們就一起跨越時空,走進黃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風采和魅力。

  (奔放、動感的畫面,熱烈、鏗鏘的音樂,讓學生直觀、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課堂氛圍,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或放錄音,學生聽讀,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調。

  思考:你對這篇文章有什麼感受?這篇文章寫了哪些內容?作者要表達什麼感情?文中哪些話可體現?(學生暢所欲言,言之有理者應鼓舞。)

  (讀是與文字接觸的開始,透過聲情並茂的範讀或課文錄音,學生對課文的情感基調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進入課文情境。學生各抒已見,既可訓練自已的口語表達能力,又營造了自主輕鬆的課堂氛圍。)

  2、指導朗讀。

  教師指導:“第一部分是鼓聲響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間部分是鼓聲響起來,語調就應該激越、高昂。鼓聲落,要讀出悠遠寂靜、若有所思的情緒,語速稍慢。”

  學生組內自主朗讀,體驗作品的情感、語調,然後推薦代表,比賽朗讀。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這一環節就是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朗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有所感悟,享受到審美樂趣。同時,用比賽來培養他們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

  四、精讀賞析,問題探究

  師: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洩,力量又帶動生命奔騰、昇華,我們用心去品味文章的語言,看作者是怎樣體現生命的律動的。

  (提示:可以結合體會多種修辭手法去品味賞析。)

  示例:第8自然段中“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這個句子運用排比句式,使語言氣勢充沛、節奏鮮明、感情強烈。)

  學生根據範例分組品味語句,相互交流,教師參與指導。對共性的問題,全班討論,若有些問題學生未提出,教師又認為重要的,可提出來與學生共同交流,達到教師引導、師生互動的效果。

  共同研討句子:

  1、“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運用排比和比喻,用層出不窮的美好想像和聯想,來描繪鼓聲,思維大開大合。氣勢恢弘。)

  2、“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碰撞”化無形為有形。寫出了鼓聲的力度。“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運用比喻,寫出了沉重的鼓聲清楚地迴響在山崖之間,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強烈的鼓點。三個“隆隆”反覆出現,造成一種迴環音的效果。)

  3、“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遺落了一切冗雜的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遺落”表現觀眾在這鼓點中不自覺地遺忘和放棄了一切繁雜的思緒,情不自禁地與之產生共鳴;運用比喻,形象傳神。)

  4、短句的運用:為了傳達勃發的生命激情,作者使用了一連串短語,使文章語句鏗鏘,節奏像波浪一樣傾瀉而出,欲止不能。如“忘情了,沒命了”。找出自己喜愛的短句,感情朗讀。

  (學貴有疑,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讓學生主動質疑,合作解疑,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學生在多角度、有創意的品味中,拓展思維的空間,加深了對文章內涵的理解和體驗,本文的教學重難點也得到很好的解決。)

  五、寫作練習,遷移鞏固

  學習課文,使用排比、反覆、比喻的修辭手法,運用短句,進行合理的想像,描寫一個令你難忘的場面,l00字左右。

  (這一環節體現了反饋原理,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為自主寫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和自由空間。再次對教學重點進行鞏固,並有了新的突破,讓所學知識成為自己能運用的果實。)

  六、相關資料

  1、劉成章,生於1937年,陝西延安市人,現任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已出版六種散文集,其中《羊想雲彩》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2、安塞腰鼓起源於春秋以前,原有迎神驅邪之意,後來發展為民間舞蹈,新年一過,冬閒的農民便以打腰鼓為樂,逐漸成為習俗,繼而發展成文藝表演。

《安塞腰鼓》教案12

  教學目標 :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2)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3 )本文的學習,用中華民族生命律動的厚重陽剛之美薰陶感染學生,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難點:學習本文形、神結合的語言,注重感悟並發表自己的見

  教學設想:

  本文作為一篇詩化的散文,將指導學生以朗讀法學習課文,即以朗讀一線貫穿讀、說、析、品、評,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薰陶,完成教學。以討論法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二課時教學,具體實施以課堂流程而定。

  教學準備 :

  1、佈置預習:落實字詞,會讀會寫;多讀課文,試圖初步瞭解安塞腰鼓。

  2、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蒼涼厚重的黃土高原上,後生們粗獷、動力十足的擊鼓場面。塞腰鼓的大型演出)

  教學程式:

  一、匯入

  播放《安塞腰鼓》的影片,進入新課學習。

  二、學習新課

  第一板塊: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知內容。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內容。

  2、明結構。

  說明:文章按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可分成3個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從四個角度來展示腰鼓的藝術魅力,且這四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

  (好一個安塞腰鼓)

  這是文章內容與結構上的核心句。

  3、尋美點。

  佈置分組朗讀,分組進行尋找美點比賽。用美,你看(聽)的句式敘述出來。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出示幻燈片,播放例句。學生與之對照,進一步體會文章的美妙之處)

  第二板塊:精讀文章,品味語言

  1、學生們採取替換式品讀,感受語言的節奏美,詩意美。(所謂替換式品讀,就是將文章形式變為別的形式再讀,比較、品味其中的美。)

  學生們齊讀第6段,教師獎大家剛才讀的內容改成了另一種樣式。(出示幻燈)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身的瞳仁;鬥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要求學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並反覆朗讀。

  2、指導學生採取評點式品讀,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蘊美,情味美。

  學生可任意尋找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3遍,要求用好,好在這一句式進行評點。可從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評點,說得越多越好。

  分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第三板塊:品讀文章,學用語言

  1、學生再讀文章,學用課文句式、段式。

  2、學生寫好後,小組互評,選出好的作品,課堂展示,師生共議,評出好作品若干,並給予獎勵。

  三:佈置作業

  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熟讀成誦。

  附板書設計 :

  安塞腰鼓

  劉成章

  一、知內容: 的安塞腰鼓

  二、明結構: 好一個安塞腰鼓核心句

  三、尋美點: (根據學生髮言板演)

  (歌頌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安塞腰鼓》教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氣勢。感受鏗鏘有力、富有節奏感的語言,並瞭解排比、反覆及短句的表達效果。

  2、過程與方法 :看錶演、聽錄音、讀課文,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合作學習。

  3、情感態度價值觀 : 理解文章對高原生命的熱烈讚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動和力量,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

  重難點

  重點:1、反覆誦讀,體味文章的韻律和氣勢。

  2、品味語句,體會語言的節奏美和詩意美。

  難點: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教學手段 :多媒體powerpoint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請同學讀課題,點撥多音字“塞”

  師:同學們如果老師告訴大家安塞腰鼓被譽為“天下第一鼓”說說你最想了解什麼?

  生:安塞腰鼓是怎麼敲得?安塞腰鼓是什麼樣的?它為什麼被稱譽為天下第一鼓……

  就讓我們帶著這些期待進入今天的學習吧!

  二、積累字詞(自主學習)

  幻燈片展示題目,學生自主完成,指名學生回答,最後幻燈片展示規範答案。

  三、賞影片,談感受。

  同學們!安塞腰鼓是一種承載著黃土高原地域特色、地域文化資訊非常豐富的民間藝術形式,它以鏗鏘的鼓點、奔放的舞姿,宣洩生命的力量。那麼,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看看《安塞腰鼓》的一段影片錄影。欣賞完了這段安塞腰鼓的影片錄影,我想聽聽同學們觀後的感受。(隨便說)(/場面呢?/擊鼓的聲音呢?/擊鼓的人呢?)

  生:熱情、奮放、雄壯、壯觀、野氣、火烈、熱鬧、有激情、氣勢磅礴、有活力。

  師:剛才同學們都說的不錯,那如果用語言文字再現這一藝術形式,並且還表現出剛才同學們所說的那種感受的話,該怎麼寫呢?

  四、品語言,尋美感。(合作探究)

  1、請勾畫出能印證剛才觀後感受的句子。用“———好,好在——”這一句式點評。(可從用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評價,說得越多越好。)

  2、歸納出本文寫作技巧:

  從用詞方面說:疊詞、反義詞的運用

  從句式上說:鏗鏘的短句、獨詞句

  從修辭上說:比喻、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反覆

  五、深探究,尋難點。(拓展提升,情感昇華)

  1、第一部分“安靜的腰鼓”和最後一部分“寂靜的腰鼓”中的“靜”是否一樣?

  明確:第一個“靜”看似靜,卻是生命在積蓄激情,等待爆發;第二個“靜”是安靜。

  2、文章最後“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有什麼作用?

  明確:當鼓聲停止時後,人們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熾熱後的沉寂,這時以“雞啼”來反襯寂靜。

  3、後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疾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的搏擊著。文中為什麼不用“敲擊”,而用“搏擊”呢?

  明確:因為他們不僅僅是在敲擊腰鼓,他們是在用樂觀向上的精神在貧瘠的土地上與苦難的命運進行著搏擊。

  4、你認為本文除了歌頌安塞腰鼓還在歌頌什麼?

  明確:陝北人民、黃土高原

  六、同步達標

  出示幻燈片,學生完成達標題。

  七、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學了本文,你有什麼收穫呢?請把它寫下來吧!

  2、作業:

  學習本文的排比、反覆等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描寫一段你所見過的精彩熱烈的場面。(如一場舞蹈、運動會等)

《安塞腰鼓》教案14

 教學目標: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品味西北特有的藝術奇葩。

  2、學習文章形、神結合的語言。

  3、感受生命的律動、蓬勃想像力。

  教學重點:

  1、利用多媒體教學,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2、自主學習,師生互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排比和反覆的修辭手法及運用。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播放“安塞腰鼓”影片,學生欣賞。

  2、學生談觀感。教師從以下方面適當引導:

  ①安塞腰鼓,它產生於距延安四十公里處的安塞縣。它的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風格與當地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等渾然一體,不可分離。

  ②安塞腰鼓是人、鼓合一的,沒有一種樂器能夠像它這樣要求人和樂器的高度和諧。人的表演和樂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勢,鼓借人威,酣暢淋漓,精、氣、神無阻無礙一脈貫通。

  二、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給合注釋,掌握下列詞語的音和義。

  亢奮、晦暗、羈絆、冗雜、歎為觀止、戛然而止

  2、請學生自己大聲朗讀課文,體會全文語速、語調的變化。

  明確:1—4自然段語速較慢,語調沉穩有力,表現腰鼓表演前安靜中蓄積力量的特點。

  5—27自然段:語速較快,語調高昂激越,表現腰鼓表演的歡快、火爆、熱烈的特點。

  28—30自然段:語速舒緩,語調輕柔,表現腰鼓表演結束後場面寂靜的特點。

  3、找出全文中感情最熾烈、音調最高亢的句子。

  明確:“好一個安塞腰鼓!”間隔反覆四次。

  4、朗讀全文。

  可以模仿合唱的形式。1—4自然段和28—30自然段由女生讀。5—27自然段主體部分老師朗讀。其中,抒發讚美之情,音調最高亢的13、17、22、24自然段,由男生讀。

  5、分清結構層次:

  全文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從“群茂騰騰的後生”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是表演前;第二部分從“但是” 到“聲,成了茫茫一片......”是表演中;第三部分從“戛然而止的時候”到“耳畔是一片渺遠的雞啼”,是表演後。

  三、 師生互動,共同探討。

  1、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話,你會用哪個字?

  用“靜”。

  2、兩部分的“靜”有沒有不同?

  第一部分側重於人的安靜,第二部分側重於聲音的寂靜。

  3、這兩部分對第二部分的表達有什麼作用呢?

  以動襯靜,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與第-部分形成前後呼應。

  4、生命因力量而得到渲洩,力量又帶動生命奔騰、昇華,我們用心去品味文章的語言,看作者是怎樣體現生命的律動的。

  (提示:可以結合體會多種修辭手法去品味賞析。)

  示例:第8自然段中"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睏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這個句子運用排比句式,使語言氣勢充沛、節奏鮮明、感情強烈。)

  5、評點式品讀,理解文章語言的意蘊美、情味美。

  ①、學生任意尋找自己覺得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3遍,要求用“ 好,好在”這一句式進行評點。

  可以從詞、句式、修辭、寫法、結構等各方面進行評點,說得越多越好。

  ②、分學習小組交流。

  ③、學習小組彙報員向全班彙報。

  ④、教師整理學生評點

  四、 放飛思想,拓展思維。

  (電腦幻燈片顯示如下練習)

  1、透過朗讀我們體會到了安塞腰鼓所宣洩出的人的巨大的生命力,那麼這股生命力的本質是什麼?從文中找出原句回答,談談自己的理解。

  語文教案-《安塞腰鼓》

  標籤: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安塞腰鼓》,

  2、結合中華民族的發展史,舉例談談這股旺盛的生命力在中華民族身上是如何體現的。

  3、黃土高原有腰鼓文化,我們廣西有銅鼓文化,同時還是一方素有“歌海”之稱的熱土。請你學習課文,使用排比、反覆、比喻的修辭手法,運用短句,進行合理的想像,描寫廣西銅鼓表演或一場民歌表演的場面,l00字左右。

  五、 歸納總結,言盡意長。

  這篇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語句錫銘,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表達出作者讚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強烈的思想感情讚美陝北高原人們粗礦、豪邁、開放的性格特徵。文章多處運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氣勢恢宏,節奏明快,每個詞語都簡潔有力,每個句子都激越豪壯,增強了文章感人力量。

  ————————————————————

  教學後記:

  1、利用多媒體教學,透過奔放、動感的畫面,熱烈、鏗鏘的音樂,讓學生直觀、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課堂氛圍,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朗讀是與文字接觸的開始,透過聲情並茂的朗讀,學生對課文的情感基調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進入課文情境。

  3、新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式學習方式,在“師生互動,共同探討”這個環節中,教師讓學生主動質疑,合作解疑,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學生在多角度、有創意的品味中,拓展思維的空間,加深了對文章內涵的理解和體驗,本文的教學重難點也得到很好的解決。

  4、語文學習貴在聯絡實際,舉一反三,從“安塞腰鼓”到“廣西銅鼓”不僅能放飛學生的思想,拓展他們的思維,還能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美好感情。

《安塞腰鼓》教案15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渾激越的鼓點敲出的優美豪放的詩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熱情頌歌。作者透過一群樸實得像紅高粱一樣的茂騰騰陝北後生在黃土高原上展現的壯闊、雄渾、激越、豪放的腰鼓場面的描寫,展現了中華民族古老淳樸的民間文藝風情,顯示了生命的活躍和強盛。抒發了中華民族掙脫了束縛與羈絆、閉塞與保守後的歡樂和痛快、思索和追求。文章語言如詩如畫,極富音樂美。在內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統一。課文多用短句來表現內容,顯得鏗鏘激昂,同時還大量運用排比,有句與句、段與段間的排比,交錯出現,一個接一個,熱烈、激盪,充分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2至16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詞,聯絡上下文理解“茂騰騰”“震撼”“燒灼”“威逼”“驟雨”等詞的意思。

  3、瞭解安塞腰鼓獨特的魅力,感受黃土高原後生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

  教學重難點:透過品讀課文,瞭解安塞腰鼓獨特的魅力,感受黃土高原後生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

  課前準備:蒐集黃土高原、安塞腰鼓的圖片、影像或文字資料。

  第一課時

  一、預習導學

  1、閱讀黃土高原及安塞腰鼓的資料。

  2、查詞典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燒灼: 威逼:

  亢奮: 驀然:

  元氣淋漓: 戛然而止

  3、從文中找出合適的詞語填空

  ( )的後生 ( )的南風

  ( )的鼓點 ( )的流蘇

  ( )的腳步 ( )的瞳仁

  ( )的風姿 ( )的舞蹈

  ( )的空氣 ( )的陽光

  ( )的世界 ( )的雞啼

  4、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按 —— —— 順序寫的。思考:文章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自講了什麼?

  5、細讀課文,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安塞腰鼓獨特的魅力?有感情地讀一讀。

  二、課堂研討

  (一)匯入新課

  1、欣賞陝北民歌《黃土高坡》

  剛才我們欣賞的是陝北民歌《黃土高坡》。在陝北黃土高原上還有一種民間藝術,叫腰鼓表演,主要流行於安塞地區。齊讀課題,“塞”是個多音字。(正音)

  2、透過預習,你能用一兩句話介紹一下安塞腰鼓嗎?

  (播放文字資料)(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術於一體,具有20xx年以上的歷史。可由幾人、幾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氣勢磅礴,獨具魅力,被稱為“天下第一鼓”。豪放、粗獷的後生揮舞著手中的鼓槌,跳著強健、火熱的舞步,氣壯山河,振奮人心。)

  (二)初讀課文

  1、陝西作家劉成章用他飽含詩情的筆觸為我們描寫了安塞腰鼓,讓我們來感受他給我們內心帶來的震撼和衝擊。

  2、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思考哪一句話最能表現作者的情感(好一個安塞腰鼓)

  3、文中反覆出現“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的安塞腰鼓”這樣的句子,你能找到嗎?

  4、學生找句子,出示四句,你覺得應該怎樣讀這四個句子?(課件)

  5、如此豪放的腰鼓,如此激情飛揚的朗讀,是否也觸動了你朗讀的願望呢?從文中選出你最喜歡或你認為最有氣勢的段落,大聲地讀讀它。

  (相機正音:“捶酸棗樹搏擊戰慄陌生”等詞。)

  6、指導生字書寫: 粱 驟 搏 棗

  7、理清課文脈絡,劃分段落,概括段意。(提示:看看哪些段落是寫打腰鼓的?)

  8、學習課文第一~四自然段。

  自由朗讀,思考:腰鼓表演就要開始了,“我”看到了什麼?

  相機理解“茂騰騰”“樸實”( 沸騰著生命的熱烈;疊詞更富有韻味。)指導朗讀。

  三、當堂訓練:

  課文按 —— —— 的順序分成三部分,請寫出每個部分的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 ) 。

  第二部分( ) 。

  第三部分( ) 。

  教師小結。

  四、鞏固練習

  1、聽寫本課詞語。

  2、綜合改錯。

  雨過天情,天上出現了一道彩紅,學校更美麗了。香樟、黃楊、金桂等樹葉上不斷地陸續地往下滴著晶銀的水珠,蝴蝶在花圃裡飛來飛去,小鳥在樹上叫個不停。學校到處勃勃的生機。

  第二課時

  一、溫故預習反饋

  1、聽寫本課詞語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樸實() 火烈() 活躍() 濃烈()

  3、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急促() 安靜() 痛快() 陌生()

  4、細讀課文12-16自然段,選出你最喜歡或你認為最有氣勢的段落,有感情地讀一讀。

  二、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在1992年的北京亞運會上,一場充滿民族風格的腰鼓表演,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魂牽夢繞,這就是——安塞腰鼓 ( 生齊讀)

  承載著黃土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資訊的安塞腰鼓,以其奔放的動作、鏗鏘的節奏演繹著一曲生命的讚歌!它粗獷、雄渾、動力十足,它是激盪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徵,你看:(播放一段腰鼓錄象)

  好一個安塞腰鼓!一個怎樣的安塞腰鼓呢?請你來填一填,可以填課文中的詞語。

  出示:好一個安塞腰鼓!好一個 的安塞腰鼓!(讀好這句話)

  腰鼓捶起來了,我們的心也受到感染,心也變得熱烈!在著名作家劉成章的筆下,這安塞腰鼓,那就更富有震撼力了!因為,它是一曲 “陝北人民生命活力的讚歌,黃土高原厚重內蘊的禮讚!”

  今天,讓我們再走進課文,進一步去領略安塞腰鼓的丰采和獨特魅力!

  三、課堂研討

  1、文章按“鼓響之前——腰鼓表演——鼓聲止息”可分為三個部分。而第二部分(5-17自然段)是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從四個角度來展示腰鼓舞的藝術魅力,且四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一句話。

  那就是:“好一個安塞腰鼓”

  2、交流。

  (一)第一層:

  第六節:

  1、你讀出了什麼?(安塞腰鼓鼓聲的雄渾激越,豪放火烈……)齊讀這一節。

  2、老師把這段話改寫成這樣的形式,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有什麼感覺?(像詩一樣,富有節奏)

  (出示: 驟雨一樣, 是急促的鼓點;

  旋風一樣, 是飛揚的流蘇;

  亂蛙一樣, 是蹦跳的腳步;

  火花一樣, 是閃射的瞳仁;

  鬥虎一樣, 是強健的風姿。 )

  3、如果這樣寫,好不好呢?出示:

  那急促的鼓點,像驟雨一樣,

  那飛揚的流蘇,像旋風一樣

  那蹦跳的腳步,像亂蛙一樣

  那閃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樣

  那強健的風姿,像鬥虎一樣

  請你反覆讀幾遍,比較比較,感覺有什麼不一樣?(作者用恰當的比喻,對語言進行巧妙的安排,更突出了安塞腰鼓的雄渾,豪放,火烈) 齊讀

  4、仿寫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 一樣,是 ; 一樣,是 。

  這詩一樣的語言,富有節奏的鼓聲,狂舞在我們的面前,我們怎能不讚嘆――(生讀“好一個安塞腰鼓!好火烈的舞蹈哇!”)

  小結板書:這一部分是在寫安塞腰鼓好在哪裡?(火烈的舞蹈場面)

  出示第七節:

  1、引讀: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 ,使恬靜的陽光—— ,使睏倦的世界——

  2、看看不同顏色的詞語他們是什麼關係?(反義詞)

  腰鼓捶起來之前,空氣是—— ,陽光是—— ,世界是—— ,腰鼓捶起來了 ,空氣—— ,陽光—— ,世界—— 。

  思考:你從這三對形成強烈對比的詞語感受到了什麼?

  這樣的變化,全因為有了這——安塞腰鼓!這熱烈而奔放的——安塞腰鼓!

  齊讀:好一個安塞腰鼓!

  (二)第二層:

  1、讓我們一起讀讀9、10兩節。

  2、誰來找出兩個比喻句。讀一讀。

  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

  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安塞腰鼓強烈是聲響給人以震撼,腰鼓在動,所以山崖在動,心更在動。)

  3、想一想:還有什麼也變成牛皮鼓面了?(河流、黃土地、天空)

  4、仿寫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 ,碰撞在我們的心上 , 也驀然變成 ,只聽見 , , 。

  5、山崖在動,心在動,人在動,一切都因為這安塞腰鼓在動!這鼓聲震撼山河,震撼我們的心靈,我們不由得在心裡大聲吶喊——好一個安塞腰鼓!

  小結板書:這一部分是在寫安塞腰鼓好在哪裡?(鼓聲的巨大力量)

  (三)第三層:

  1、指名讀12、13節。

  2、出示“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

  指讀,

  “它”指什麼?

  這組排比句連用三個動感十足的詞語突出了什麼?(表現出安塞腰鼓氣吞山河的場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齊讀。

  3、出示黃土高原圖片。你們看,這就是黃土高原。黃土高原,一片貧瘠,一片荒涼,在這兒,種不出充滿生機的莊稼,這是一片沉默的土地,是那樣的沉重而缺乏活力。他們吃的,是黃土高原上長出來的紅豆角、老南瓜,這兒的人們,生活貧窮、落後,貧瘠的黃土地、睏倦的生活,他們,物質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壓抑、羈絆。可是,當我們看到了這安塞腰鼓,誰都會鮮明地感受到—— ,誰都會驚異於—— !因為這是——

  (出示填空:一群 的後生。)

  (1)理解“元氣淋漓”: 生命力十分旺盛,在任何時候都顯得痛快淋漓

  (2)誰賦予了後生們如此奇偉磅礴的能量?(齊讀13、14節)

  小結板書:這一部分是在寫安塞腰鼓好在哪裡?(茂騰騰的擊鼓後生)

  (四)第四層:

  1、指名讀第15-17小節,這幾組排比句寫了安塞腰鼓的什麼?

  2、引讀:每一個舞姿都——

  3、小結,這一部分,可以概括為——變幻的舞姿。

  4、齊讀16、17節:看啊,安塞腰鼓愈捶愈烈了!——痛苦和……

  小結板書:這一部分是在寫安塞腰鼓好在哪裡?(變幻的舞姿)

  (五)指導背誦

  (六)討論:“好一個安塞腰鼓!”在文中出現了幾次?結合上下文說說為什麼要反覆出現這些句子?

  (七)課文中除了寫安塞腰鼓的“活躍”“激烈”,有沒有寫“靜”呢?

  1、 讀一讀,男生1-4,女生18-20

  這樣“靜——鬧——靜”的寫法,有什麼好處?

  俗話說: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如果說,表演中的安塞腰鼓是熱烈,強烈、壯烈、火烈的,那麼,表演前的靜是嚴陣以待、蓄勢待發,表演後的靜是戛然而止、是平靜、安靜、寧靜、寂靜。不管是舞前的還是舞后的靜,都是為了突出舞時的烈。雖然舞停了,但舞姿仍在眼前,舞聲仍在耳畔,情感仍在心中。

  2、指讀最後一節。

  鼓聲戛然而止,世界一下變得出奇地靜,以致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簡直到了另一個星球。耳畔傳來的是一聲——渺遠的雞啼。

  “一聲渺遠的雞啼”表明了什麼?(對明天充滿了希望)這是熱情釋放後的冷靜,這樣的結尾意味深長。

  四、當堂訓練:

  1、安塞腰鼓是一種獨特的民間舞蹈藝術。課文主要寫了安塞腰鼓的 、

  、 、 ,

  從而讚美了黃土高原人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

  2、學完這篇課文,你對“安塞腰鼓”又怎樣的感覺?用幾個詞語表達出來。

  五、鞏固練習:1、“好一個安塞腰鼓!”在文中出現了幾次?結合上下文說說為什麼要反覆出現這些句子?

  2、背誦第12至16自然段。按課文內容填空。

  板書設計:

  火烈的舞蹈場面

  鼓聲的巨大力量

  14、安塞腰鼓 茂騰騰的擊鼓後生

  變幻的舞姿

  ( 熱烈奔放 粗獷豪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