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議論文> 敬畏高中議論文600字

敬畏高中議論文

敬畏高中議論文600字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的型別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敬畏高中議論文6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敬畏高中議論文600字1

  小時候,看見閃電,媽媽會把我們攬在懷裡,溫柔地說:“孩子,做好人,就不用怕打雷!”那時,我們對雷鳴閃電心懷敬畏,它教人反省:不要做壞事——這是民間最質樸本能的敬畏,若剔去迷信成分,它不失為一種神聖的力量,可以約束矯正我們參差不一的心靈。

  人,不可以沒有敬畏的心。因為沒有敬畏,所以惡搞經典成風。因為沒有敬畏,所以崇高貶值。因為沒有敬畏,我們的人生不再神聖……心無敬畏,花不開。

  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言。”敬畏之心,古人如此,先賢尚如此,聖人更如此。

  難道說,生活在現今的人們,真的什麼都不怕,一點敬畏之心都沒有了嗎?

  據說現在最流行最廣泛的新罵人“三字經”是“鄙視你”。第一回合就“鄙視”,所以不用開戰;內心、表情寫滿“鄙視”,所以沒有仰望,也沒有尊敬。“在貌為恭,在心為敬。”面帶鄙夷,內心一定會慢慢卑俗黯淡。德國大哲學家康德的敬畏,在他墓碑上刻著:天上的繁星和心中的道德法則,敬畏之花,卓然開放於心頭;“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孟子以此表明自己對天的敬畏之情,敬畏之花,傲然開放於胸懷;孔子強調的是要“知天命”,就是心存敬畏,並要躬身行之而不可有絲毫懈怠與侮慢之心……

  智者、聖人,之所以不凡,是因為有所畏懼也有所敬仰。而平凡之人,常懷敬畏之心,就不會輕易浮躁,內心自然生養出一些正氣、莊嚴與崇高。人很渺小,因為有了信仰與敬畏之心,反而讓我們內心清澄而莊嚴。心懷敬畏,花自盛開。

  萬物眾生,都值得我們敬畏。從一朵向陽的花、一棵跳舞的草,到一隻螞蟻的力量、一位母親在產房裡掛滿汗珠與淚珠的笑容……聽課的學生如果對老師沒有敬畏,就容易打瞌睡;拿俸祿的官員如果對人民沒有敬畏,就容易貪汙腐化;袁隆平因為敬畏水稻,在稻田裡夢想成真;黑人阿里因為敬畏每一個對手,成長為一代拳王。心懷敬畏,花自盛開……而你我,如果對自然對生命缺乏虔誠和敬畏之情,就不會真正體味到生命的美善與生活的幸福。

  新東方董事長兼總裁俞敏洪先生,在北京大學開學典禮上的發言,談到對老師的敬畏,讓人動容!他說,“我們很有幸見過朱光潛教授。在他最後的日子裡,是我們班的同學每天輪流推著輪椅在北大里陪他一起散步。每當我推著輪椅的時候,我心中就充滿了對朱光潛教授的崇拜,一種神聖感油然而生。”因為敬畏,而愛;也因為敬畏,看見愛;更因為敬畏,才有真正的感動。心懷敬畏,花自盛開,果自垂。

  一生,不長。一生,是一條謀生的路,也是一趟朝聖的路。謀生,讓我們熱愛手裡的糧食,常懷平常心;朝聖,讓我們看見高度,常懷敬畏心。

敬畏高中議論文600字2

  求知得瞳孔放飛彩色得希望,著方黑色得沃土注滿流連,赫然印著“懷著敬畏之心,做自己相做得事”

  小溪敬畏江河,於是超越大山得阻隔;種子敬畏春風,於是超越泥土得禁錮;蝴蝶敬畏鮮花,於是超越蠶蛹得封閉;思想敬畏自由,於是超越桎梏的束縛……

  縱觀古今歷史,多少英雄豪傑,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在前行之路上奮鬥不懈。司馬遷被處宮刑。生,遭受世人的白眼;死,無顏面對已逝的的宗族,他的挫折足以放大內心痛苦鬱鬱而終,但懷著對歷史的敬畏,他堅持下來了,由一介匍匐於地的殿臣立成一個為民寫史的華夏史官,《史記》永表後世。史鐵生失去雙腿。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齡遭到如此打擊,活著已沒了多大的意義。但懷著對生命的敬畏,他用堅強的雙手推著自己的輪椅走上了一條春暖花開的道路,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貝多芬雙耳失聰。被放逐在無聲的世界中的日子,使他絕望,但懷著對音樂的敬畏,他毅然豎起另外兩隻激情的耳朵,傾聽著生命音樂的壯烈與偉然,《命運交響曲》將永遠迴響在人們的耳際。

  在人生的冬季,正是懷著一顆敬畏之心,他們用自己孤單的臂膀,抗住了苦難,抗住了寂寞,擎起了希望的燃燒盛火,均得以丹心永駐,青史留名。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沒有敬畏之心,為所欲為,那社會將何等不堪,何等混亂。擁有一顆敬畏之心,對先哲們的敬畏,對文化的敬畏,對道德的敬畏,將使我們的靈魂得到昇華,從而擁有一個神性的靈魂,超越的靈魂,豐富而高遠的靈魂。

  寵辱皆忘,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忘天上雲捲雲舒,向太陽揮一揮手,擁有一顆敬畏的心,一個敬畏的靈魂,勇敢地飛上高空接受風雨雷電的洗禮,向人生的高空展翅飛翔。

敬畏高中議論文600字3

  很多人都在追求自由,而真正的自由是在規則中才能追求到的。

  沒有規則,交通便不能通暢;沒有規則,學校便不是學習的場所;沒有規則,國家便難有和諧;沒有規則,世界將會是一片混亂。

  不能將書私自帶出圖書館,是哈佛圖書館的規則。儘管在圖書館遇難後歸還已成珍稀的書,但是畢竟之前無檢視書館裡的規則,開除出校就是必須的了。

  一個人不管到哪裡,不管做什麼事情;不管你是身居要職,還是普通百姓;不管你是出於無意,還是出於善意,都得敬畏規則,唯有敬畏規則才能共建和諧。

  敬畏規則,就是敬畏自己。

  規則既然制定了,便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去遵守,沒有人有特權。不能在公共場所說髒話、扔垃圾,這是公共環境的規則。從呀呀學語小孩到耄耋老人都得遵守這些規則。能夠遵守這些規則,也被認為是有道德之人。然而,卻有人無視這些規則,逆規則而行。隨處吐痰,隨手扔垃圾,更有甚者隨處大小便。髒了環境事小,丟掉自己的形象,丟了周圍人的臉事大,更何況這是對公共規則的`輕視,就像伸出手狠抽自己的臉似地,那點難得的人的尊嚴都丟沒了。在這裡,敬畏公共環境的規則,便是敬畏我們自己。

  敬畏規則,就是敬畏生命。

  這裡得說說“中國式過馬路”。說實在話,說“中國式過馬路”,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心裡是很不舒服的。但這是必須面對的一個事實。中國式過馬路已經成了許多中國人的一種習慣,長久以來,這種習慣凌駕於交通規則之上,只要想過馬路,就當斑馬線和紅綠燈不存在,更當過往車輛不存在,想過就過。這些人是否想到十字路口的頻頻發生的交通事故是因為什麼,是否想過,在斑馬線處的斑斑血跡是因為什麼,那公路上被丟擲十幾米的行人屍首是因為什麼。那都是對交通規則的漠視,無視紅綠燈,隨便橫穿馬路的緣由啊。在這裡,漠視交通規則,就是漠視自己的生命,敬畏交通規則,就是敬畏自己的生命啊。

  敬畏規則,就是敬畏人類自己。

  天行健,地勢坤,這是天地自然的法則,所有草木蟲魚皆在遵守自然的規則。只有人,肆意的搜刮,無情的破壞;這還不夠,還對大氣任意排放有害氣體,對河流任意排放有害汙水,對泥土任意丟棄有害物體。這不,全球氣候變暖了,各城市被霧霾肆虐了,熱帶雨林銳減了,土地大片沙漠化了,生物大量滅絕了,人類也將慢慢失去可以生活的家園了。請問,這是為什麼啊?這是人類自己不遵守大自然法則換來的惡果。敬畏大自然法則就是敬畏人類自己啊。

  現在警醒還來得及。那城鄉清潔工程的實施,就是想讓我們每一個人在公共環境中重拾自己的尊嚴;那酒駕處罰和不聽紅綠燈指示亂過馬路的處罰措施,就是想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意識到要敬畏規則珍惜生命;那大量的植樹造林不就是為我們人類自己贖罪的一大舉措嗎?

  敬畏規則,是我們每一個人必須做到的。

敬畏高中議論文600字4

  敬畏,敬,而生虔誠心;畏,而生戒惕心。誠懇待之,不敢有絲毫傲慢;謹慎待之,不敢有絲毫懈怠。對於世間萬物,我們都要懷有敬畏之心,誠懇待之,謹慎待之。

  對待自然,我們要懷有敬畏之心。世間萬物,芸芸眾生,任何東西都有它生存的道理,你如何對待自然,自然就會如何對待你。在當今科技越來越發達的世界,汙染也越來越嚴重。就如汽車排放的尾氣,使PM2。5嚴重增多,甚者導致全球變暖、酸雨等災害,這些災害會腐蝕我們的家園,破壞我們的生存環境。因此,對待自然,我們要心存敬畏。

  對待人生,我們要懷有敬畏之心。一位名人曾說過:“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會對你哭。”的確,如何對待人生,就要看你是哭是笑。貝多芬,德國著名作曲家,先天失聰,但他不褻瀆人生,對生命產生敬畏之情,他從不因自己失聰而自卑,反而將此作為自己的動力,最終創作《命運交響曲》震撼了世界;海倫·凱勒,英國著名作家,三歲時失明、失聰,但她並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在自己啟蒙老師的幫助下,感知整個世界,最終依靠自己的意志寫下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處於絕境中的人們備受鼓舞。像貝多芬、海倫·凱勒的人還有很多,他們依靠的不是別人的幫助,而是心中一顆敬畏之心,對生命的敬畏,對人生的敬畏。他們對人生沒有絲毫懈怠,努力奮鬥。因此,對待人生,我們要心生敬畏。

  對待歷史,我們要懷有敬畏之心。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有古代昏庸帝君的無能,有古聖賢的著名學說,無不都讓我們重新審視歷史。清朝的閉關鎖國,導致中國的科技落後於西方几百多年,因此我國現在實行積極的對外開放政策;古代孔子的《弟子規》讓我們深刻了解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懂得了孝之道,因此現在我們受的教育無不都跟孝道扯上聯絡。敬畏歷史,吸收古聖賢的哲理,避除治國方針的無能。小到讓莘莘學子們學有所成,大到讓一個國家繁榮富強。因此,對待歷史,我們要心生敬畏。

  對待世間萬物我們都應懷有敬畏之心,這樣才能不易輕忽,直視困難,內心自然生養正氣、崇高,並在行為上有所節制,從而良性迴圈,一生才有所價值。

敬畏高中議論文600字5

  敬畏,是人性當中最傑出的胸懷。心懷敬畏,才會在人世間不卑不亢,自在淡然,讓靈魂慢慢舒展,使美麗緩緩綻放。

  雖談敬畏,我們卻常常對於某些事物只存畏,何來敬意。誠懷敬意,重視一切事物的價值與意義,本來就是一項難能可貴的事情,更何況在這個人生浮沉皆變數的時代。於是我們在大多數時候,毫無敬意理所應當地享用著事物的一切,這怎麼不叫人痛心流淚。甚至於無敬無畏,只有憑人亂說的滿紙諾言。敬不是空談,不是氣概;畏不是軟弱,不是害怕。敬畏是敬仰,是膜拜,心懷敬畏是勇者的特質。李白勸慰友人,高喊“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是敬畏自然的神奇;蘇子嘆滄海一粟,是敬畏生命的浩渺。博觀約取,由此觀之,敬畏是一種人生的智慧,只有心懷敬畏的人,才會得到身邊人的認可以及某種機緣的垂青。

  敬畏自然,是世間生靈共存,人類社會長久發展的必需;敬畏經典,是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記憶的文化傳承,對人類文明的固守;敬畏才能,是在社會競爭中贏得人才與事業的資本。年輕意氣風發的漢武帝對天下才士的以禮相待,正是一種敬畏的體現。敬畏,使得天下賢才感受到武帝渴望才士的胸懷,使得王朝之外的廣大國家反敬畏於這個王朝的氣量,能讓天下歸心,萬朝來服。這是一個君主的敬畏,是一個民族內部永不磨滅的光芒。

  相反,當失去敬畏之心時,也意味著生存亦不久矣。始皇一統天下不久,便大興土木,肆意揮霍,到了二世是更加殘暴奢侈,卻還想著千秋萬載,世代延續,,不顧蒼生疾苦,以至於水覆行舟,這是沒有敬畏之心的悲劇。孔子仁愛,老子無為,墨子尚賢,萬鋼畏法度,他們都不曾否定敬畏的重要性。歷史以泣血的事實為我們鐫刻下敬畏的必要。古時如此,今朝亦矣。現代社會的競爭愈發殘酷,時代的特徵積累著其的血腥,將和善淹沒在殷紅之中。所以和善才更彌足珍貴。而和善的本質是敬畏。

  敬畏是一朵綻放在心間的花,搖曳著一莖恬然淡泊;敬畏,是一首雲淡風輕的小詩,點染著一段厚重平實。敬畏,更是一種智慧,它能夠讓一個開放多元的對於一個渺小的靈魂產生令人驚歎的敬意,甚至於改變一種行業或者整個世界的走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